CN112577219A -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7219A
CN112577219A CN202011554901.7A CN202011554901A CN112577219A CN 112577219 A CN112577219 A CN 112577219A CN 202011554901 A CN202011554901 A CN 202011554901A CN 112577219 A CN112577219 A CN 112577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frigerating
driving device
outer machine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49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松
刘旭东
罗明英
林海荣
丁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5549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72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7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7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0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1Fan speed control
    • F25B2600/111Fan speed control of condense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其中,该方法包括:监测当前的风向;根据当前的风向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制冷外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制冷外机在水平面上转动。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制冷外机的朝向调整结构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案,能够根据实际外界风场流动条件和车辆行驶状况的不同,来调整制冷外机的朝向,使得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有效利用外界风场,保证制冷外机的进风量。并根据车速冷凝风机的输入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冷藏车制冷机组冷凝侧进风量是随着车速变化而变化的,而传统的冷藏车制冷机组只是将冷凝器摆放时与水平方向设置一定倾角(一般6°~22°),以利用车辆行驶时的迎风面。这种做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冷凝器的换热能力,使机组节能。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外界风场变化和车辆的运行情况比较复杂。制冷外机的朝向对风量有比较大的影响。由于制冷外机是固定在冷藏车顶部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保证制冷外机的朝向与风向是相对的。
针对现有技术中冷藏车的制冷外机的朝向固定,导致制冷外机的进风效果受影响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藏车的制冷外机的朝向固定,导致制冷外机的进风效果受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监测当前的风向;根据当前的风向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制冷外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制冷外机在水平面上转动。
进一步地,监测当前的风向,包括:通过风速采集装置采集风速;其中,所述制冷外机的四周布置多个风速采集装置;对每个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当前的风向。
进一步地,对每个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当前的风向,包括:将相邻的N个风速采集装置划分为一组,计算每个组的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的数据总和;其中,N≤M,M为风速采集装置的总个数;将数据总和最大的一组风速采集装置所在的方位,确定为当前的风向。
进一步地,根据当前的风向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包括:根据当前的风向和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风向,确定旋转电机的转动角度;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旋转电机转动,以调整旋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支架组件,所述制冷外机远离进风端的一侧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架组件上,所述旋转支架组件包括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旋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制冷外机所在车辆的当前车速;根据当前车速调整所述制冷外机的冷凝风机的转速。
进一步地,根据当前车速调整所述制冷外机的冷凝风机的转速,包括:如果当前车速<第一预设值,则控制所述冷凝风机保持额定转速;如果第一预设值≤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按照预设比例降低所述冷凝风机的转速;如果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关闭所述冷凝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车辆的当前车速;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其中,所述冷凝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制冷外机内,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与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所述倾角,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冷凝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冷凝器调节所述倾角。
进一步地,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包括:根据当前车速确定与其相对应的倾角;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从而将所述冷凝器的倾角调整为确定的所述倾角。
进一步地,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从而将所述冷凝器的倾角调整为确定的所述倾角,包括: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的转动圈数,以调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块组件的高度;其中,所述冷凝器长度方向的两个安装支点各自对应一个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调整两个安装支点处的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块组件的高度差进而调整所述冷凝器的倾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其中,包括:制冷外机,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制冷外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制冷外机在水平面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支架组件,所述制冷外机远离进风端的一侧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架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旋转轴,用于带动所述制冷外机转动;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底部,用于保证所述旋转支架组件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底座支架,设置在所述制冷外机的底部;
固定螺栓,用于将所述制冷外机固定在所述底座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
冷凝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制冷外机内,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与所述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倾角;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冷凝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冷凝器调节所述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上至少包括两个安装支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对应连接在一个所述安装支点上,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调整对应的安装支点与所述底盘之间的距离;所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调整所述安装支点的位置以调整所述冷凝器的位置和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电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驱动连接;
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丝杆螺接,所述滑块组件与对应的安装支点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其中,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套制冷外机的朝向调整结构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案,第一驱动装置能够根据实际外界风场流动条件和车辆行驶状况的不同,来调整制冷外机的朝向,使得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有效利用外界风场,保证制冷外机的进风量。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调整冷凝器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以调整冷凝器与进风方向的倾角。制冷机组与车辆通讯并获取实时车速,在制冷机组的控制器获取到车辆位于某一车速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冷凝器进行调整,将其控制到最佳进风效果的倾角。通过这种实时调节冷凝器放置角度,能够实现冷凝风道进风量最大化,使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佳的进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外机的进风风向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外机的进风风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的制冷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制冷外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控制装置的逻辑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冷藏车的制冷机组包括制冷外机10和制冷内机20。制冷外机设置在冷藏车的顶部。
根据冷藏车的制冷机组的特点,在不同的外界风场条件和车辆运行形式的情况下,冷凝风场的风量大小是有差别的。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冷凝风场的实际情况会影响到整个制冷机组的运行效果。
常规制冷外机所开的孔(进风端)一般都是在制冷机组的前面,即车头方向。为了在冷藏车行驶时,利用从前面进到冷凝风道中的风量,提升整个制冷机组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外界风场情况有变化和冷藏车运行的不同情况中,始终向前的孔不一定对机组的风量有最好的影响。根据仿真和实际的测试情况,冷藏车运行时,从制冷机组的前面的进风占整个冷凝风量的80%左右。但是由于风向的不稳定性,风向和车头行驶方向会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冷藏车的制冷机组要尽可能充分的使用外界风场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量。
在常用的制冷机组使用过程中,制冷机组是固定在车厢上的,不会进行移动。在本发明中,冷藏车制冷机组的制冷外机能够通过一种机构进行旋转调整。根据配合使用的控制逻辑能够达到对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整后的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都达到最佳进风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制冷机组包括:制冷外机和第一驱动装置。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第一驱动装置与制冷外机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制冷外机在水平面旋转。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支架组件,制冷外机远离进风端的一侧可旋转的设置在旋转支架组件上。旋转支架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旋转轴31,用于带动制冷外机转动。旋转电机32,设置在旋转轴31的底部,用于驱动旋转轴31转动。固定支架33,设置在旋转轴31的底部,用于保证旋转支架组件的稳定,在具体实施时,固定支架33(即支架腿)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为了追求平衡的效果,可以设置三个支架腿。上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底座支架34,设置在制冷外机的底部,固定螺栓35,用于将制冷外机固定在底座支架34上,旋转滑轮36,设置在固定支架33的底部,导轨37,用于配合旋转滑轮36的滑动轨迹。
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器38(也可以称为电控箱)进行风向的控制判断,把经过控制器38判断后的信号发送至旋转电机32。旋转电机32能够连接旋转轴31和底座支架34。通过旋转电机32能够调整旋转轴31的角度,通过旋转轴31进行带动制冷外机的自转,达到调整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的目的。
为了实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的调整,控制器38的具体控制逻辑如下。在制冷机组的四周布置多个风速采集装置。每个风速采集装置都能采集各个点的风速。风速的数据回传回控制器进行分析。假设设置了16个风速采集装置,可以将每4个风速采集装置作为一个分析单元,相邻的4个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总和最大的为当前风向。如果当前风向这一判断结果维持预设时长(例如10s),则控制器指示旋转电机32进行工作,带动制冷外机旋转,使得制冷外机的中心轴对准上述4个风速采集装置的中间点,即保证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速采集装置的总个数M以及分组个数N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由于常规意义上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因此可以设置N=M/4。当然,为了使得风向的方位划分更细化,可以设置N=M/8。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监测风向的准确性,在制冷机组的四周布置多个风速采集装置时,可以在制冷机组的四周均匀布置上述风速采集装置,从而将各个风速采集装置精准布置在各个方位,有效提高监测风向的准确性。
图3和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外机的进风风向示意图,假设把车厢的中轴和制冷机组的中轴夹角称为θ角,0<θ<360°。无论车辆是在停放状态、低速行驶状态还是高速行驶状态,都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到的风向,对上述夹角θ进行调整,具体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制冷外机来实现,从而保证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风向一致,实现进风量的最大化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机组的进风口朝向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可能车辆的迎面风会强于当时的自然风向,如果是这种情况,制冷外机不需要进行旋转(自转)。如果在停放状态或者低速行驶状态,当时的自然风向会强于车辆的迎面风,则可以对制冷外机的夹角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对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进行调整之后,为了实现节能的效果,还可以根据当前车速调整冷凝风机39的转速。如果当前车速<第一预设值,则控制冷凝风机39保持额定转速;如果第一预设值≤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按照预设比例降低冷凝风机39的转速;如果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关闭冷凝风机39。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提供了一套制冷外机的朝向调整结构之外,还提供了一套冷凝器的倾角调整结构,以解决冷凝器的进风角度固定的问题。制冷机组与车辆通讯并获取实时车速,在制冷机组的控制器获取到车辆位于某一车速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将冷凝器进行调整,将其控制到最佳进风效果的倾角。
参见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包括有制冷外机10、冷凝器40、第二驱动装置50、制冷内机70,制冷外机10的进风方向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冷凝器40可转动地设置在制冷外机10内,冷凝器40的换热面与进风方向之间具有倾角;第二驱动装置50与冷凝器40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50可驱动冷凝器40调节倾角。
结合图6和图7进一步说明的是,冷凝器40的换热面为冷凝器自身结构所形成可以换热的换热面,一般是指冷凝器40中最大面积的外表面,也可以指冷凝器40整体拟合形成的换热面。
随着车速的变化,冷凝器的迎风面进风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固定倾角不能使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佳的进风效果。因此,本发明的制冷机组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调整冷凝器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以调整冷凝器与进风方向的倾角。制冷机组与车辆通讯并获取实时车速,在制冷机组的控制器获取到车辆位于某一车速时(例如60km/h),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冷凝器进行调整,将其控制到最佳进风效果的倾角(例如11°)。通过这种实时调节冷凝器放置角度,能够实现冷凝风道进风量最大化,使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佳的进风效果。
进一步地,制冷外机10包括外机壳体11,外机壳体11内部形成有冷凝风道12,冷凝器40设置在冷凝风道12内;外机壳体11上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均与冷凝风道12连通。本实施例中,冷凝风道12是由外机壳体11内部的帆布围成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材质的结构围成。
结合图6,外机壳体11包括顶板15和底盘16,底盘16结构是外机壳体11的底部基础结构,主要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车顶上。顶板15上设置有出风口14,出风口14处设置有冷凝风机60;顶板15与底盘16之间形成有至少部分冷凝风道12,冷凝器40位于顶板15和底盘16之间。通过将出风口14设置在顶板15上,车辆行驶过程中导入到制冷外机10的风量直接从顶板上排出,这样可以使风量气流更加通畅,换热效率更高。
为了让结构配合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3朝向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图6和图7示出了进风口13的位置和进风方向。
进风口13位于外机壳体11的底部,出风口14位于外机壳体11的顶部。车辆行驶过程中,风量由底部的进风口13导入,经过中部的冷凝器40,再从顶板上排出,这样可以使风量气流更加通畅,换热效率更高。
结合图7所示,冷凝器40的结构中心点与冷凝风机60的距离为H1,冷凝器40的结构中心点与底盘16之间的距离为H2;第二驱动装置50可驱动冷凝器40移动以调整H1和H2。冷凝器40的结构中心点也可以以冷凝器40换热拟合体积的中心点,或者是冷凝器40换热面的中心点。
在调整冷凝器所需倾角之后,需要重新测算冷凝器40与冷凝风机60的距离H1、冷凝器40与底盘16的距离H2。若H1小于H2,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升高高度H1,使得H1最终大于或等于H2。其控制原则就是始终保持H1大于H2或者H1等于H2,通过设置H1和H2这两个距离参数,反馈到具体结构中,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优状态,当H1等于H2时,冷凝风道的风阻最小,而且能最大程度利用迎风面与进风换热,冷凝风机吸风效率更高。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冷凝器40整体呈板状结构,冷凝器40的结构中心点位于板状结构的中心。冷凝器40板状结构的侧面表面与冷凝器40的换热面平行。由于冷凝器40的实体形状较为固定,所以可以限定出结构中心点和换热面。板状结构的冷凝器对于调整预设角度和迎风面更加有利,本结构能提升换热效率。
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50安装在底盘16上,冷凝器40连接在第二驱动装置50上。也就是说,冷凝器40直接安装在第二驱动装置50上,第二驱动装置50可以直接转动或者移动冷凝器,以调整其冷凝器的倾斜角度和高度位置(冷凝器距离底盘的高度)。
参见图6和图7,冷凝器40上至少包括两个安装支点21,第二驱动装置50至少为两个,每个第二驱动装置50均对应连接在一个安装支点21上,每个第二驱动装置50可驱动调整对应的安装支点21与底盘16之间的距离。所有第二驱动装置50通过调整安装支点21的位置以调整冷凝器40的位置和倾斜角度。每个第二驱动装置50均可以调整安装支点21的高度,因此直接或者间接地调整冷凝器40的位置,一般来说,至少有两个安装支点21就可以调整到冷凝器40的倾斜角度了,更多的安装支点可以让调整更加精细化。如果需要调整H1和H2的高度关系,第二驱动装置50也能直接移动安装支点21的位置达到调整需要。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安装支点21分别设置在冷凝器40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设置在上述位置上,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安装支点21数量,同时还能最大效率地控制换热器倾斜角度,具体的位置可以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虽然只有两个安装支点21(两个安装支点21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冷凝器某一方向上的前后两端),但是其调整效率也是最高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冷凝器的长度是指冷凝器最长部分的长度,而且,冷凝器的结构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其结构的长度大于宽度并且长度大于厚度。如冷凝器为图6所示的矩形板状结构,冷凝器的长度则是矩形的长边长度,即图6冷凝器由左至右的长度。
上述介绍了两个安装支点21,也就对应有两个第二驱动装置50,每个第二驱动装置50上均包括电机51、丝杆52、滑块组件53,电机51安装在底盘16上,丝杆52与电机51输出轴驱动连接,滑块组件53与丝杆52螺接,滑块组件53与对应的安装支点21固定连接。在图3中可以看出,通过控制两个电机51的转动圈数,可以影响滑块组件53的高度,如果两个滑块组件53的高度不同,则会影响冷凝器的倾角变化。
通过控制电机51(步进电机)转动,带动丝杆52转动,在丝杆52的转动下可实现滑块组件53的上下移动。由于冷凝器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组件53连接,在滑块组件53上下移动过程中,调整冷凝器的预设角度α,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50为两个,两个第二驱动装置50可以单独控制,进而区分两个滑块组件53的位置,在两个滑块组件53的配合下,完成对冷凝器放置位置的调整。通过调节滑块组件53的高度,可实现冷凝器放置倾角0°≤α≤22°,冷凝器距离底盘距离0≤H2≤H1范围内调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包括上述介绍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制冷外机安装在冷藏车的顶部位置。本发明的制冷机组可以应用在冷藏车上,本发明的制冷机组能够根据当前风向自动调整自身的进风方向,还能够根据车速自动调整冷凝器的放置倾角,能够实现进风量最大化,更加节能,并降低冷藏车的成本。还能够根据车速调整冷凝风机的转速,实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3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监测当前的风向;
步骤S802,根据当前的风向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制冷外机旋转,使得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其中,第一驱动装置与制冷外机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制冷外机在水平面上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监测当前的风向时,可以通过风速采集装置采集风速;其中,制冷外机的四周布置多个风速采集装置;对每个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当前的风向。具体地,可以将相邻的N个风速采集装置划分为一组,计算每个组的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的数据总和;其中,N≤M,M为风速采集装置的总个数;将数据总和最大的一组风速采集装置所在的方位,确定为当前的风向。在进行分组时,由于常规意义上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因此可以设置N=M/4。当然,为了使得风向的方位划分更细化,可以设置N=M/8。从而更加精准的监测到当前的风向。
之后,根据当前的风向和制冷外机的进风风向,确定旋转电机的转动角度;根据转动角度控制旋转电机转动,以调整旋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制冷外机旋转,使得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支架组件,制冷外机远离进风端的一侧可旋转的设置在旋转支架组件上,旋转支架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和旋转轴。基于此,能够根据实际外界风场流动条件和车辆行驶状况的不同,来调整制冷外机的朝向,使得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有效利用外界风场,保证制冷外机的进风量。
为了保证制冷机组的进风量能够满足工况所需风量,本实施例在根据当前风向调整制冷外机的朝向的同时,还可以监测制冷外机所在车辆的当前车速,根据当前车速调整制冷外机的冷凝风机的转速。具体地,如果当前车速<第一预设值,则控制冷凝风机保持额定转速;如果第一预设值≤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按照预设比例降低冷凝风机的转速;如果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关闭冷凝风机。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在具体应用时,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30km/h,第二预设值可以设置为60km/h。
本实施例在根据当前风向调整制冷外机的朝向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进风量,还可以监测车辆的当前车速。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与车辆的通讯去获取车辆的当前车速;然后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其中,冷凝器可转动地设置在制冷外机内,冷凝器的换热面(具体是冷凝器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与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上述倾角,第二驱动装置与冷凝器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冷凝器调节倾角。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调整冷凝器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以调整冷凝器与进风方向的倾角。制冷机组与车辆通讯并获取实时车速,在制冷机组的控制器获取到车辆位于某一车速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将冷凝器进行调整,将其控制到最佳进风效果的倾角。通过这种实时调节冷凝器放置角度,能够实现冷凝风道进风量最大化,使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佳的进风效果。
在具体应用时,监测到车辆的当前车速后,根据当前车速确定与其相对应的倾角。本实施例中,设置了车速与倾角的计算公式。在车速V小于预设车速阈值(例如60km/h)的情况下,倾角α=V/h,h为预设常数,例如可以设置为3,在车速V≥预设车速阈值的情况中,倾角设置为预设最大值。
在确定了与当前车速相对应的倾角之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将冷凝器的倾角调整为确定的倾角。具体地,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的转动圈数,以调整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块组件的高度;其中,冷凝器的两个安装支点各自对应一个第二驱动装置,两个安装支点处的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块组件的高度差,影响冷凝器的倾角。参考图7所示,两个电机51带动两个滑块组件53的高度变化,两个滑块组件53的高度差影响冷凝器的倾角。
在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之后,可以确定冷凝器的结构中心点与冷凝风机的距离H1,以及,冷凝器的结构中心点与底盘之间的距离H2;如果H1与H2不相等,则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转动,直至H1与H2相等。参考图7所示,通过控制两个电机51的转动,从而调整H1和H2的距离,使其最终保持一致。当H1等于H2时,冷凝风道的风阻最小,而且能最大程度利用迎风面与进风换热,冷凝风机吸风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在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之后,可以确定冷凝器的结构中心点与冷凝风机的距离H1,以及,冷凝器的结构中心点与底盘之间的距离H2;判断H2≤H1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转动,直至满足H2≤H1。从而能够降低冷凝风道的风阻,提高冷凝风机的吸风效率。
为了保证冷凝风量能够满足工况所需风量,本实施例在根据当前车速调整冷凝器的倾角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当前车速调整冷凝风机的转速。具体地,如果当前车速<第一预设值,则控制冷凝风机保持额定转速;如果第一预设值≤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按照预设比例降低冷凝风机的转速;如果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关闭冷凝风机。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在具体应用时,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30km/h,第二预设值可以设置为60km/h。
对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制冷机组,还可以包括控制器,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控制器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车速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控制装置的逻辑原理图,如图9所示,一方面,制冷机组的控制器根据风量采集装置采集的风速数据确定当前风向,然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制冷外机旋转,调整制冷外机的夹角θ角。
另一方面,制冷机组的控制器与车辆的车速表通讯,并获取实时车速,假设车速V在0km/h到120km/h分别对应的冷凝器的倾角α为0°到22°。在冷藏车制冷机组控制器检测到车辆此时位于某一车速(例如60km/h),通过控制逻辑判定此时冷凝器的倾角α需控制在11°。进一步,控制器通过控制两个电机(步进电机1和步进电机2)的转动圈数,来升降两个滑块组件的高度,使冷凝器的倾角α达到11°。不仅如此,控制器还能调整H1和H2的高度关系,以保证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优状态。具体地,若H2小于H1,则控制两个电机同时转动,升高高度H2,使得H2最终等于H1。若H2大于H1,则控制两个电机同时转动,降低高度H2,使得H2最终等于H1。这样可以保证冷凝风道时刻处于最优状态(最大程度利用迎风面或者冷凝风机吸风)。
再一方面,控制器与冷凝风机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车速调整冷凝风机的转速。当车速V<30km/h时,控制器控制冷凝风机保持额定转速。车速30km/h≤V≤60km/h,则按照预设比例减少冷凝风机的转速,例如当前车速V=45km/h,则减少50%的风机输入。若车速V>60km/h,则完全关闭冷凝风机,靠车辆行驶迎风面提供冷凝器换热所需风量。这样冷凝风量时刻都是能够满足极限工况所需风量,而当车速大于30km/h后,减少的风机功率能使机组达到节能效果。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制冷机组的控制方法。
上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制冷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当前的风向;
根据当前的风向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制冷外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制冷外机在水平面上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当前的风向,包括:
通过风速采集装置采集风速;其中,所述制冷外机的四周布置多个风速采集装置;
对每个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当前的风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当前的风向,包括:
将相邻的N个风速采集装置划分为一组,计算每个组的风速采集装置的风速的数据总和;其中,N≤M,M为风速采集装置的总个数;
将数据总和最大的一组风速采集装置所在的方位,确定为当前的风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的风向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进而控制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包括:
根据当前的风向和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风向,确定旋转电机的转动角度;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控制旋转电机转动,以调整旋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制冷外机旋转,使得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当前的风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支架组件,所述制冷外机远离进风端的一侧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架组件上,所述旋转支架组件包括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制冷外机所在车辆的当前车速;
根据当前车速调整所述制冷外机的冷凝风机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车速调整所述制冷外机的冷凝风机的转速,包括:
如果当前车速<第一预设值,则控制所述冷凝风机保持额定转速;
如果第一预设值≤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按照预设比例降低所述冷凝风机的转速;
如果当前车速>第二预设值,则关闭所述冷凝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车辆的当前车速;
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
其中,所述冷凝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制冷外机内,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与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所述倾角,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冷凝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冷凝器调节所述倾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车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从而调整冷凝器的倾角,包括:
根据当前车速确定与其相对应的倾角;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从而将所述冷凝器的倾角调整为确定的所述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从而将所述冷凝器的倾角调整为确定的所述倾角,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电机的转动圈数,以调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块组件的高度;其中,所述冷凝器长度方向的两个安装支点各自对应一个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调整两个安装支点处的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块组件的高度差进而调整所述冷凝器的倾角。
10.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外机,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制冷外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制冷外机在水平面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旋转支架组件,所述制冷外机远离进风端的一侧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架组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组件包括:
竖直设置的旋转轴,用于带动所述制冷外机转动;
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底部,用于保证所述旋转支架组件的稳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
底座支架,设置在所述制冷外机的底部;
固定螺栓,用于将所述制冷外机固定在所述底座支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
冷凝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制冷外机内,所述制冷外机的进风方向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平行,所述冷凝器的换热面与所述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倾角;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冷凝器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冷凝器调节所述倾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上至少包括两个安装支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对应连接在一个所述安装支点上,每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调整对应的安装支点与底盘之间的距离;
所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调整所述安装支点的位置以调整所述冷凝器的位置和倾斜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电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驱动连接;
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丝杆螺接,所述滑块组件与对应的安装支点固定连接。
17.一种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54901.7A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Pending CN112577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4901.7A CN112577219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4901.7A CN112577219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7219A true CN112577219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4901.7A Pending CN112577219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72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740A (zh) * 2021-12-29 2022-05-03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2767A (zh) * 2021-12-29 2022-05-31 云洲(盐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9310A (ja) * 1989-11-06 1991-06-25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
CN1440888A (zh) * 2002-02-28 2003-09-10 株式会社电装 车用空调***
JP2009184377A (ja) * 2008-02-01 2009-08-20 Denso Corp 車両用屋上装着型空調装置
CN204963026U (zh) * 2015-09-14 2016-01-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205718067U (zh) * 2016-03-31 2016-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热泵空调***
CN109425028A (zh) * 2017-07-13 2019-03-05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空调
CN214450145U (zh) * 2020-12-24 2021-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9310A (ja) * 1989-11-06 1991-06-25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
CN1440888A (zh) * 2002-02-28 2003-09-10 株式会社电装 车用空调***
JP2009184377A (ja) * 2008-02-01 2009-08-20 Denso Corp 車両用屋上装着型空調装置
CN204963026U (zh) * 2015-09-14 2016-01-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205718067U (zh) * 2016-03-31 2016-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热泵空调***
CN109425028A (zh) * 2017-07-13 2019-03-05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空调
CN214450145U (zh) * 2020-12-24 2021-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740A (zh) * 2021-12-29 2022-05-03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2767A (zh) * 2021-12-29 2022-05-31 云洲(盐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50145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CN112577219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CN111076602A (zh) 冷却塔风机控制方法和***
CN106694468B (zh) 一种自然风调速调向太阳能电池板除尘装置
CN111928445A (zh) 变频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8397858A (zh) 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2577218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冷藏车
CN113899148A (zh) 一种具有自动导风装置的玻璃门风冷冷柜
CN201875843U (zh) 中央空调数码智能节电装置
CN101608819A (zh)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
CN201652719U (zh) 中央空调的风量反馈控制装置
CN201145378Y (zh) 定频空调的风机转速控制模块
CN114518014A (zh) 一种酒柜用风冷***及其控制方法、酒柜
CN214250224U (zh) 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CN209910095U (zh) 一种一体移动式大面积工业冷气机
CN201575540U (zh) 一种可实现节能的中央空调
CN112696849A (zh) 用于车辆的制冷机组及冷藏车
CN2529117Y (zh) 智能送风空调器
CN114061238B (zh) 一种基于可调式的摆风装置及冰箱
CN219477403U (zh) 一种节能型配电柜
CN219834811U (zh) 一种冷热源节能控制管理***用控制柜
CN216684002U (zh) 一种风机调整结构及冷藏车
CN114459174A (zh) 一种车用具有高效换热组件的蒸发器
CN219165011U (zh) 一种基于架高地板下送风机房内机柜的风量主动调节装置
CN217604433U (zh) 一种防止结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