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495A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495A
CN112565495A CN201910920021.8A CN201910920021A CN112565495A CN 112565495 A CN112565495 A CN 112565495A CN 201910920021 A CN201910920021 A CN 201910920021A CN 112565495 A CN112565495 A CN 112565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sound
sound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0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00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组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显示屏与壳体组件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设于容纳空间内,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分别靠近显示屏的顶端和底端设置,并分别与显示屏以及壳体组件连接;第一振动发声装置通过显示屏振动发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通过壳体组件振动发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有音频输出的需求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状态,控制协调不同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保证电子设备具有最佳的音频输出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结构中,与音频相关的器件主要包括听筒和扬声器部分,其中听筒的应用场景一般在于接听电话方面,而扬声器一般则要求声音外放(如电话免提、音视频播放等)。而且随着整机无孔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常规的扬声器以及听筒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组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分别靠近所述显示屏的顶端和底端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通过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通过所述壳体组件振动发声。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
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
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有音频输出的需求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状态,控制协调不同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保证电子设备具有最佳的音频输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控制结构组成框图;
图4是图2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B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还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电子设备还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就目前而言其,实现听筒和扬声器功能一般利用电流驱动线圈并带动振膜震动而发声的(即普通的扬声器结构),一般在整机外观面需要开出声孔,保证声音的传出。整机无孔化成为未来趋势,现阶段听筒已经开始使用振动发声的技术方案,听筒方案一般将激励器贴在屏幕一侧,利用激励器震动带动屏幕发声实现听筒功能。然而上述方案首先是没有解决扬声器无孔出声的问题,另外就是在电子设备处于某些状态时,无法实现最佳的出声效果,详细的使用场景实施例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的解决方案。
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正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该电子设备100的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屏110、壳体组件120、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控制电路板150以及传感器160。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以及所述传感器160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50连接;所述传感器16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00的环境状态信息(环境状态信息具体包括哪些参数将在后文进行详述),所述控制电路板150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的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控制结构组成框图,这里所说的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的工作状态包括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的振动开启、振动关闭以及振动强度、振动时间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具体而言,所述显示屏110和所述壳体组件120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一容纳空间101。其中,该壳体组件120可以包括中框121和后盖122,中框121和后盖122可以是一体结构,还可以是通过卡合、粘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20并不限于图示中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是包括更多的部件通过粘接、卡合等方式组成的整体结构,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亦不再一一列举并详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101内。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分别靠近所述显示屏110的顶端和底端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显示屏110顶端和底端指的是显示屏11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也即显示屏110竖向显示状态的顶端和底端,如图2中的位置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与所述显示屏110连接;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均可以为压电陶瓷振动发声模组或者包含激励器(激励器是一种谐波发生器,利用人的心理声学特性,对声音信号进行修饰和美化的声处理设备)的其他振动发声结构。请参阅图4,图4是图2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示中是以一种压电陶瓷振动发声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中标注的130表示为压电陶瓷驱动器(即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04表示为第一振动传导结构,105表示为第一信号输入导线。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原理是:通过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在给压电陶瓷片施加交流电时,使其内部晶体改变方向,压电陶瓷片在受到交流电压驱动时会产生形变,从而实现电到力的转换,进而产生振动而带动显示屏110振动,实现声音从显示屏110的传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5是图2中B-B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与所述壳体组件120连接,可选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与所述壳体组件120的后盖122连接,通过带动后盖122振动,实现声音从后盖122的传出。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同样是以一种压电陶瓷振动发声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中标注的140表示为压电陶瓷驱动器(即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06表示为第二振动传导结构,107表示为第二信号输入导线。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可以分别通过第一信号输入导线105以及第二信号输入导线107实现与控制电路板150的连接(图中未示)。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160包括陀螺仪、角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传感器160具体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容置空间内,还可以是嵌设在显示屏110或者壳体组件120的表面,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举例来讲,当传感器160为陀螺仪或者角度传感器时,可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譬如检测是否为平放在桌面上,是否在移动等,如果检测电子设备为静止放置于桌面上,则控制电路板150可以控制远离与桌面贴合平面一侧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以保证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出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中,如果显示屏110的一侧朝上,或者说远离桌面一侧,则控制与显示屏110连接的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工作。避免由于靠近桌面一侧振动而与桌面接触发出噪声。
传感器160可以为距离传感器,传感器16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接近时,则控制电子设备该侧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譬如接电话的时候);另外,在一些其他应用场景中,距离传感器还可以与温度传感器或者环境光传感器等配合,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接近时,还可以判定该侧存在遮挡或者与其他物体有接触,则控制远离该侧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譬如前述电子设备被放置在桌面上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两个振动发声装置(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均可通过软件优化,使得同时具备听筒及扬声器功能。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音量的大小,可通过控制电路板150控制一个振动发声装置或者两个振动发声装置是否同时工作。
如当所需输出的音量较小时,则可控制其中一个振动发声装置作为扬声器工作,当所需输出的音量较大时,则可控制两个振动发声装置同时作为扬声器工作。两个振动发声装置,其中一个(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贴合显示屏110设置,一个(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贴合电池盖(后盖122)放置,其均具备听筒功能,可通过软件及UI设计,选择某个振动发声装置作为听筒功能,如可在来电显示后,在显示屏位置通过设置向上滑则选择显示屏贴合的振动发声装置作为听筒,即正面接听即可,而在来电显示后,在显示屏位置通过设置向下滑则选择与电池盖连接的振动发声装置(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作为听筒,即可选择背面接听,给用户增加一些趣味性操作。当在嘈杂场景下,可选择免提等方式,控制两个振动发声装置同时工作,这样就不会因为外界声音过大而听不清对方说话信息,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作为听筒及扬声器使用时,其声音大小均可通过侧按键控制,考虑到听筒及扬声器均是通过屏幕震动及电池盖震动发声的,因此我们在使用听筒或者扬声器功能时,均可全方位体验,如接听电话时,无须直接将耳朵贴近激励器位置才可接听。此外当作为扬声器功能时,不存在单方向扬声器声音大,背靠一面声音小的问题。另外,两个振动发声装置(第一振动发声装置130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140)配合还可以实现扬声器功能的大音量以及立体环绕声(3D音效)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有音频输出的需求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状态,控制协调不同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保证电子设备具有最佳的音频输出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是基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得以实现。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M601,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
在该步骤中,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包括来电指令或者音频播放指令等,换句话说就是有需要扬声器或者听筒进行声音输出的处理事项。
步骤M602,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
在步骤M602中,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姿态、环境光以及与其他物体的距离中的至少一者。
步骤M603,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其中,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关闭状态以及振动强度等。具体地,可以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电流实现改变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关闭状态以及振动强度。
如识别到振动发声装置需要起到听筒模式时,则自动驱动小电流,振动发声装置的震动较小,声音小起到听筒功能;如识别到振动发声装置需要起到扬声器模式时,则自动驱动较大的电流,振动发声装置震动较大,声音大起到扬声器功能。振动发声装置可以通过侧按键的音量“+”及音量“—”控制,或者通过显示屏上的用户界面控制,调整听筒模式及扬声器模式下的电流大小,并相应控制声音大小,因此从UI的角度看,可省去免提的功能,直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也即振幅的大小)实现听筒及扬声器模式的切换以及下声音大小的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在有音频输出的需求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状态,控制协调不同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保证电子设备具有最佳的音频输出效果。
下面将通过两个使用场景实施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M701,接收音频输出的来电指令。
该步骤中为接收到有来电信号,或者用户的操作动作,譬如用户接通来电等,此时需要振动发声装置进行音频输出。
步骤M702,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
在步骤M702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是否为被用户握持的姿态、是否靠近用户头部的姿态或者被平放于桌面上姿态等。
步骤M703,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该步骤中,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如前述的情况),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关闭状态以及振动强度。具体地,譬如当检测到电子设备是被平放于桌面上的姿态时,控制背离桌面一侧的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当检测电子设备是靠近用户头部的姿态时,控制靠近用户头部一侧的振动发声装置开启。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还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则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M801,接收音频播放指令。
在该步骤中具体为接收到音视频的播放指令,也即需要振动发声装置进行音频输出的指令。
步骤M802,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
在步骤M802中,具体可以是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环境光以及与其他物体的距离等。
步骤M803,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该步骤中,根据电子设备的姿态,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关闭状态以及振动强度。具体地,譬如当检测到电子设备是被平放于桌面上的姿态时,控制背离桌面一侧的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与其他物体的距离均较远时(判断为空旷地带),可以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同时工作,且作为扬声器大音量模式工作;当检测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光较暗时,则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以小音量模式工作(判断进入了休息区),或者其中的一者工作,另一者关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噪音较大,则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同时工作,且作为扬声器大音量模式工作(以降低环境噪音的影响);反之则控制振动发声装置作为扬声器以小音量模式工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成模块:接收模块910、检测模块920以及执行模块930。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所述检测模块92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所述执行模块930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其中,关于各个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有音频输出的需求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状态,控制协调不同的振动发声装置工作,保证电子设备具有最佳的音频输出效果。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电子设备还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请参见上述方法中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91、与处理器91耦合的存储器92。图中标注93为数据总线。存储器92用于存储操作***、设置的程序、第一矢量化数据等。
处理器91用于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以及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91具体用于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关闭状态以及振动强度;控制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电流。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壳体组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分别靠近所述显示屏的顶端和底端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显示屏以及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通过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通过所述壳体组件振动发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传感器,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所述第二振动发声装置以及所述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陀螺仪、角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
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
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包括电子设备的姿态、环境光、环境噪音以及与其他物体的距离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和第二振动发声装置开启、关闭状态以及振动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包括来电指令或者音频播放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为:控制所述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电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音频输出的工作指令;
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
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环境状态信息控制第一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第二振动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1910920021.8A 2019-09-26 2019-09-26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565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021.8A CN112565495A (zh) 2019-09-26 2019-09-26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0021.8A CN112565495A (zh) 2019-09-26 2019-09-26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495A true CN112565495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30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0021.8A Pending CN112565495A (zh) 2019-09-26 2019-09-26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4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3961A (zh) * 2021-06-11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6023A (zh) * 2018-07-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86025A (zh) * 2018-07-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189362A (zh) * 2018-07-09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6023A (zh) * 2018-07-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86025A (zh) * 2018-07-09 2018-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189362A (zh) * 2018-07-09 2019-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3961A (zh) * 2021-06-11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1237B1 (ko) 음향재생장치 및 휴대가능한 단말장치
JP4853029B2 (ja) 携帯端末、スピーカ、及び携帯端末のスピーカ取付構造
CN201750452U (zh) 移动通信终端
KR20110016802A (ko) 이어폰
WO2022083711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JP2008181365A (ja) 携帯機器
JP2003324796A (ja) 音響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14466097A (zh)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US20110064251A1 (en) Speaker and vibr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150160A (ja) 携帯端末
CN108430004B (zh) 一种扬声器振幅调节装置、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4866639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980373B (zh) 移动终端设备、触觉反馈及音频控制方法及***
JP2005142835A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機
US9363588B2 (en) Panel-form loudspeaker
JP3266132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KR20190037844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2261203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601213B (zh) 电声模组、电子设备以及音频输出方法
CN112565495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150072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peaker driver and counterweight
KR100688198B1 (ko) 음향 재생 수단을 구비한 단말기 및 입체음향 재생방법
CN105704340B (zh) 多功能振动***、振动方法以及应用该***的通讯终端
CN101998199A (zh) 耳机
JP2013232853A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