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8821B -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8821B
CN112558821B CN202011442200.4A CN202011442200A CN112558821B CN 112558821 B CN112558821 B CN 112558821B CN 202011442200 A CN202011442200 A CN 202011442200A CN 112558821 B CN112558821 B CN 112558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22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8821A (zh
Inventor
叶时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22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8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8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驱动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触控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上。本申请通过将触控层制作于驱动层与发光层之间,可以避免采用在封装层之上制作触控层而对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造成的破坏,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良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制程连续性,提高设备产能及利用率。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作为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触控技术经过快速的发展,按照触控原理可分为压阻式、光学式、电容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技术经过多代的发展,应用最为广泛。电容式触控技术大致可分为外挂式触控(Add-on Touch)、外嵌式触控(On-cell Touch)、及内嵌式触控(In-cell Touch)。
现有的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产品中,大多是将触控模组制作于封装层之上,即采用外嵌式触控或内嵌式触控。对于外嵌式触控及内嵌式触控,由于触控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器件对温度和水汽比较敏感,因此有机发光材料非常容易受水氧侵蚀。在触控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上制备触控层时容易受到环境和温度等因素的制约,这对触控层的材料和制备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AMOLED中的机发光材料受到水氧侵蚀后,容易造成有机发光材料失效,显示异常,即会降低AMOLED产品的使用寿命及效率等,而目前在将触控模组制作于封装层之上这一制程是采用曝光蚀刻的工艺进行生产的,这一工艺需要采用紫外光(UV)固化的方式进行固化,而由于UV波长短、能量高,照射到OLED器件上时,会对OLED器件的有机材料造成破坏,即在封装层上进行触控层的沉积蚀刻制程时,容易造成有有机发光层中机发光材料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刻蚀制程对有机发光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造成破坏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驱动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
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阳极,设置于所述触控层上;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阳极上;
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的凹槽中;
阴极,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层。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方向上交错设置。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之内。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间绝缘层和源漏极层。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层还包括:
平坦化层,覆盖于所述源漏极层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层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间隔设置,所述有机发光层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层的网格内。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层还包括:
第一触控电极、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上相互垂直设置。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中的另一个。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触控层制作于驱动层与发光层之间,可以避免采用在封装层之上制作触控层而对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造成的破坏,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良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制程连续性,提高设备产能及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驱动层11、触控层12和发光层13。
衬底基板10;
驱动层11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驱动层11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
触控层12设置于所述驱动层11上,其中,触控层用于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功能;
发光层13设置于所述触控层12上,其中,发光层可以是OLED发光层,其包括多个用于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层12制作于驱动层11与发光层13之间,可以避免采用现有技术在封装层之上制作触控层而造成对发光层13中的发光材料,尤其是有机发光材料,造成的破坏,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良率,同时提高制程连续性,提高设备产能及利用率。
此外,相比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发光材料不受水氧侵蚀,而采用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等多层封装层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不需要制作额外的膜层,即,避免了制作多层封装层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节约工艺流程和保持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触控层12对发光层13的出光产生影响,所述发光层13在所述触控层12上的正投影图案位于所述触控层12的网格内。即所述发光层13的出光从所述触控层12的网格空隙***出,从而使得触控层12的结构不会对出光产生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13由发光器件构成,发光器件可以具体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或者其他种类的发光器件。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层13包括:阳极23、像素定义层24、有机发光层25和阴极26。
其中,阳极23设置于所述触控层12上。
像素定义层24设置于所述阳极23上。具体地,所述像素定义层24具有开槽,且所述开槽对应于所述阳极23走线设置。
有机发光层25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4形成的开槽中。发光层13中的每个发光单元可以采用同样的有机发光层25,从而每个发光单元均发出同一种颜色的光,例如白光。可以采用发光单元与彩膜结合的方式获得需要颜色的光,例如,白光和红色彩膜,获得红光发光单元;白光和蓝色彩膜,获得蓝色发光单元;白光和绿色彩膜,获得绿色发光单元。此外,也可以可以将有机发光层设置为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从而,发光单元可以分别为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不再需要采用彩膜辅助出光。
阴极26覆盖于所述有机发光层25上。具体地,所述阴极26与所述触控层12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方向上交错设置,以保证所述阴极26干扰不会到触控层12的信号。在制作阴极26时,可使用精细金属掩膜板使阴极26实现图案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层11具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半导体层52、栅极绝缘层56、栅极金属层53、层间绝缘层57和源漏极层。
具体地,半导体层52设于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52具有源极区和漏极区;
栅极绝缘层56覆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与所述半导体层52上;
栅极金属层53覆于所述栅极绝缘层56上;
所述层间绝缘层57覆于所述栅极金属层53上
源漏极层覆于所述层间绝缘层57上,所述源漏极层具有源极58和漏极54,所述源极58和漏极54分别对应的连接至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
其中,所述阳极23对应的连接至所述源漏极层中的漏极54。
此外,源极区和漏极区对应的半导体层52由于掺杂作用,因此导电性能加强。可选地,半导体层52可采用非晶硅、多晶硅或者其组合等;例如,可以是低温多晶硅(Low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低温多晶氧化物材料(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等。所述栅极绝缘层56材料为氧化硅或是氮化硅;所述栅极金属层53材料为钼、铝、铜或碲。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源极区和漏极区可为半导体层52在掺杂有n型杂质或p型杂质的导体化区域,从而可以使源极区和漏极区作为半导体层52的连接结构,以进行电连接。示例性地,源极区和漏极区对应的半导体层52可直接作为对应晶体管的源极58或漏极54。此外,也可以采用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作与源极区接触的源极58,采用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作与漏极区接触的漏极54。
可以理解的是,在衬底基板10与半导体层52之间还可以包括其他金属层或绝缘层。例如,在衬底基板10与半导体层52之间还包括至少一层缓冲层51,缓冲层51用于提高衬底基板10的抗水氧能力,缓冲层51可以是氧化硅或氮化硅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层11还包括:平坦化层55。所述平坦化层55覆盖于所述源极58和漏极54上,所述平坦化层55所用材料为光阻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27和盖板14。所述封装层27覆盖于所述发光层13上,具体地,所述封装层27覆盖于所述阴极26上。所述盖板14覆盖于所述封装层27上,盖板14可以对其下的材料起到保护作用,盖板14为透明盖板14,例如可以是玻璃盖板14,也可以为塑胶盖板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12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25间隔设置,所述有机发光层25在所述触控层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层12的网格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触控层12还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1、绝缘层33和第二触控电极32,所述绝缘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2之间。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2在所述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上相互垂直设置。其中第一触控电极31可以为金属网格,第二触控电极32层可以为桥接金属,两个触控电极之间设置绝缘层33,可以在绝缘层33上设置过孔,以实现金属网格和桥接金属的连接,由此形成一自容式触控电极。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31为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中的一个,第二触控电极32为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中的另一个,二者之间通过绝缘层33隔开,形成互容式触控电极,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12还可以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4之内,如图3所示,即所述触控层12和所述像素定义层24同层设置,所述触控层12的具体结构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像素定义层24位于发光层13中,且有机发光层25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4形成的开槽中,且有机发光层25上覆盖有阴极层,因此,可以避免采用在封装层之上制作触控层而对发光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造成的破坏,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制造良率。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该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因此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触控显示装置的适用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是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手机、车载显示、导航、电子书、数码相框、广告灯箱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驱动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触控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所述发光层包括:
阳极,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
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阳极上,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之内;
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的凹槽中;
阴极,覆盖所述有机发光层;
其中,所述阴极为图案化阴极,所述阴极与所述触控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方向上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间绝缘层和源漏极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层还包括:
平坦化层,覆盖于所述源漏极层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所述有机发光层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层的网格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还包括:
第一触控电极、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上相互垂直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中的另一个。
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011442200.4A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558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2200.4A CN112558821B (zh)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2200.4A CN112558821B (zh)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821A CN112558821A (zh) 2021-03-26
CN112558821B true CN112558821B (zh) 2023-06-02

Family

ID=7506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2200.4A Active CN112558821B (zh) 2020-12-08 2020-12-08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8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0463B (zh) * 2021-05-24 2023-03-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5400B (zh) * 2017-11-07 2020-09-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580113A (zh) * 2019-08-09 2019-12-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
CN111625145B (zh) * 2020-05-27 2024-0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821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355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735792B (zh) 底发射型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20180342563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252268B2 (en) Array substrate for display device
US20150115293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CN11207188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65142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US730995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00060761A (ko) Tft기판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oled패널의 제조방법
CN111863929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6074401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818376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uni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495122B1 (ko) 표시 장치
GB2396951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9065590B (zh)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21015928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006178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CN218447107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489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5049949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5425053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58821B (zh)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546954B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13042915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19001362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