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2652B -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2652B
CN112542652B CN202011405740.5A CN202011405740A CN112542652B CN 112542652 B CN112542652 B CN 112542652B CN 202011405740 A CN202011405740 A CN 202011405740A CN 112542652 B CN112542652 B CN 112542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self
heat conduction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57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2652A (zh
Inventor
张舒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de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lipow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lipow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lipow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57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2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2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2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2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2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将热量分散至外壳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新能源产业中,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地位,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不二方案。而其中圆型电芯和方型电芯一直是两种不同的方向。尤其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乘用车方面更倾向于选用圆柱电芯,前期以标准的18650电芯为主,同时21700电池作为新兴的圆型电池代也在快速发展中,采用21700电芯开发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的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原来的18650电芯方案约提高了20%。电池单体电池容量的提升意味着同等能量下所需电芯的数量的减少,如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力电池***的管理难度,并可以减少模组和电池包内的金属构件数量,虽然单个电芯的重量和成本提升了,但是同等电量条件下电池***PACK的重量和成本却得到了降低。
传统的锂电池组一般由壳体、电池组、电池保护板组成,电池保护板上设有过流或过压保护电路,用于防止电池因电流、电压过大被损坏;而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过压、过流容易造成电池损坏,外力的破坏或进水或过热,很容易造成锂电池受损甚至发生***,目前在圆柱型电芯的锂电池组装方面,目前国内85%以上的厂家还是通过对电池底部的电阻焊实现,虽然连接可靠,但是在焊接时设备焊头发热量较大,热量极易传导至电芯内部造成损伤导致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将热量分散至外壳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组下端焊接点处的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位于外壳内,所述外壳内镶嵌有U形分热网,所述U形分热网包括多个与导热层固定连接的纵向导热柱、呈U形镶嵌在外壳内的U形导热片、多个固定连接在U形导热片外端的内导热柱以及多个与内导热柱相对应的外导热柱,所述内导热柱与外导热柱之间设置有双重护点,所述外壳表面开凿有多个耗热槽,所述耗热槽内部填充有吸湿耗热块,所述耗热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外导热柱端部固定贯穿耗热槽和隔板并与隔板表面相平齐,所述双重护点包括开凿在外壳内的自成通道槽以及设置在自成通道槽内部的内缓冲球,所述内缓冲球内部填充有高导热气体,所述内导热柱和外导热柱靠近双重护点的端部均延伸至自成通道槽内并与内缓冲球固定连接,所述自成通道槽和内缓冲球之间放置有多个导热水球,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将热量分散至外壳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耗热块为红蜡片材料制成,其受热后能够软化,一方面其软化可以消耗部分热量,加快散热,有效保证安全性,另一方面软化后可以解除对硅胶粒的束缚,便于硅胶粒对电池组附近的湿气进行自行吸收,使得对于电池组的保护作用更好,不易被损坏,所述隔板为多孔结构,便于湿气进入到耗热槽内被硅胶粒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耗热块上镶嵌有多个硅胶粒,所述硅胶粒的粒径大于隔板上空隙的内径,使得失去吸湿耗热块束缚的硅胶粒不易洒落到耗热槽外。
进一步的,所述内缓冲球左右两端均镶嵌有聚热囊,所述聚热囊内部饱和填充有导热油,通过聚热囊便于将来自内导热柱处的热量聚集,加入内部的高导热气体的膨胀速度,加快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贴附在自成通道槽内部形成导热通道的速度,导热通道可以缓解内缓冲球内部气体的导热速度相对固体较慢的缺陷,从而使得内缓冲球可以在满足缓冲减震作用的同时,达到较快的导热速度,从而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从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另一个聚热囊可以有效聚集来及限位导热杆以及导热通道的热量,加快外导热柱向外导热的速度。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聚热囊分别与内导热柱以及外导热柱的端部相对应,且两个聚热囊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导热杆,通过限位导热杆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热量在自成通道槽内的传递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内缓冲球的膨胀方向,使其发生纵向膨胀,便于导热通道的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导热杆为非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缓冲球为表面涂设有LINE-X涂料涂层的弹性材料制成,有效保护内缓冲球不易因膨胀而被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水球为空心结构,且导热水球内在填充有水,所述水的填充度为60-80%,水保持不满的状态,从而使其在导热水球内时能够进行一定的流动,从而使其导热水球对于热量的吸收和传递效果更好,所述导热水球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嵌导热杆,通过内嵌导热杆可以加速将导热水球上的热量向水内传递,同时内嵌导热杆在水内部使得该处水温度较高,进而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加速水的吸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水球和内嵌导热杆均为硬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内嵌导热杆长度大于导热水球空心部分的半径,且内嵌导热杆下端部延伸至水的液面以下。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电池组使用过程中,焊接点处发热,通过导热层的作用将热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
S2、在U形分热网的引导作用下,导热层处聚集的热量被分散至外壳表面;
S3、在热量作用下,内缓冲球膨胀从而挤压导热水球,使导热水球均匀贴附在自成通道槽和内缓冲球之间,形成导热通道;
S4、此时热量沿着导热通道向外壳外传递,并通过外导热柱作用在吸湿耗热块上,一部分热量被吸湿耗热块吸收,使其软化而被消耗,另一部分沿着外导热柱向外排出;
S5、软化后,吸湿耗热块表面的硅胶粒逐渐脱落,有效吸附附近的湿气和水汽,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将热量分散至外壳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2)吸湿耗热块为红蜡片材料制成,其受热后能够软化,一方面其软化可以消耗部分热量,加快散热,有效保证安全性,另一方面软化后可以解除对硅胶粒的束缚,便于硅胶粒对电池组附近的湿气进行自行吸收,使得对于电池组的保护作用更好,不易被损坏,隔板为多孔结构,便于湿气进入到耗热槽内被硅胶粒吸收。
(3)吸湿耗热块上镶嵌有多个硅胶粒,硅胶粒的粒径大于隔板上空隙的内径,使得失去吸湿耗热块束缚的硅胶粒不易洒落到耗热槽外。
(4)内缓冲球左右两端均镶嵌有聚热囊,聚热囊内部饱和填充有导热油,通过聚热囊便于将来自内导热柱处的热量聚集,加入内部的高导热气体的膨胀速度,加快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贴附在自成通道槽内部形成导热通道的速度,导热通道可以缓解内缓冲球内部气体的导热速度相对固体较慢的缺陷,从而使得内缓冲球可以在满足缓冲减震作用的同时,达到较快的导热速度,从而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从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另一个聚热囊可以有效聚集来及限位导热杆以及导热通道的热量,加快外导热柱向外导热的速度。
(5)两个聚热囊分别与内导热柱以及外导热柱的端部相对应,且两个聚热囊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导热杆,通过限位导热杆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热量在自成通道槽内的传递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内缓冲球的膨胀方向,使其发生纵向膨胀,便于导热通道的形成。
(6)限位导热杆为非弹性材料制成,内缓冲球为表面涂设有LINE-X涂料涂层的弹性材料制成,有效保护内缓冲球不易因膨胀而被损坏。
(7)导热水球为空心结构,且导热水球内在填充有水,水的填充度为60-80%,水保持不满的状态,从而使其在导热水球内时能够进行一定的流动,从而使其导热水球对于热量的吸收和传递效果更好,导热水球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嵌导热杆,通过内嵌导热杆可以加速将导热水球上的热量向水内传递,同时内嵌导热杆在水内部使得该处水温度较高,进而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加速水的吸热效率。
(8)导热水球和内嵌导热杆均为硬质导热材料制成,内嵌导热杆长度大于导热水球空心部分的半径,且内嵌导热杆下端部延伸至水的液面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重护点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重护点处形成散热通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导热水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2外壳、3导热层、4U形分热网、41U形导热片、42纵向导热柱、43内导热柱、44外导热柱、5双重护点、51自成通道槽、52内缓冲球、6隔板、7限位导热杆、8导热水球、9聚热囊、10内嵌导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中c表示电池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组下端焊接点处的导热层3,导热层3位于外壳2内,外壳2内镶嵌有U形分热网4。
请参阅图2-4,图中a表示焊接点,b表示吸湿耗热块,U形分热网4包括多个与导热层3固定连接的纵向导热柱42、呈U形镶嵌在外壳2内的U形导热片41、多个固定连接在U形导热片41外端的内导热柱43以及多个与内导热柱43相对应的外导热柱44,内导热柱43与外导热柱44之间设置有双重护点5,外壳2表面开凿有多个耗热槽,耗热槽内部填充有吸湿耗热块,耗热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隔板6,外导热柱44端部固定贯穿耗热槽和隔板6并与隔板6表面相平齐,吸湿耗热块为红蜡片材料制成,其受热后能够软化,一方面其软化可以消耗部分热量,加快散热,有效保证安全性,另一方面软化后可以解除对硅胶粒的束缚,便于硅胶粒对电池组附近的湿气进行自行吸收,使得对于电池组的保护作用更好,不易被损坏,隔板6为多孔结构,便于湿气进入到耗热槽内被硅胶粒吸收,吸湿耗热块上镶嵌有多个硅胶粒,硅胶粒的粒径大于隔板6上空隙的内径,使得失去吸湿耗热块束缚的硅胶粒不易洒落到耗热槽外。
请参阅图5,双重护点5包括开凿在外壳2内的自成通道槽51以及设置在自成通道槽51内部的内缓冲球52,内缓冲球52内部填充有高导热气体,内导热柱43和外导热柱44靠近双重护点5的端部均延伸至自成通道槽51内并与内缓冲球52固定连接,自成通道槽51和内缓冲球52之间放置有多个导热水球8,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4将热量分散至外壳2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5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52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52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8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2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请参阅图5,内缓冲球52左右两端均镶嵌有聚热囊9,聚热囊9内部饱和填充有导热油,两个聚热囊9分别与内导热柱43以及外导热柱44的端部相对应,且两个聚热囊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导热杆7,限位导热杆7为非弹性材料制成,内缓冲球52为表面涂设有LINE-X涂料涂层的弹性材料制成,有效保护内缓冲球52不易因膨胀而被损坏,请参阅图6,通过限位导热杆7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热量在自成通道槽51内的传递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内缓冲球52的膨胀方向,使其发生纵向膨胀,便于导热通道的形成;通过聚热囊9便于将来自内导热柱43处的热量聚集,加入内部的高导热气体的膨胀速度,加快内缓冲球52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8贴附在自成通道槽51内部形成导热通道的速度,导热通道可以缓解内缓冲球52内部气体的导热速度相对固体较慢的缺陷,从而使得内缓冲球52可以在满足缓冲减震作用的同时,达到较快的导热速度,从而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从而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另一个聚热囊9可以有效聚集来及限位导热杆7以及导热通道的热量,加快外导热柱44向外导热的速度,
请参阅图7,导热水球8为空心结构,且导热水球8内在填充有水,水的填充度为60-80%,水保持不满的状态,从而使其在导热水球8内时能够进行一定的流动,从而使其导热水球8对于热量的吸收和传递效果更好,导热水球8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嵌导热杆10,导热水球8和内嵌导热杆10均为硬质导热材料制成,内嵌导热杆10长度大于导热水球8空心部分的半径,且内嵌导热杆10下端部延伸至水的液面以下,通过内嵌导热杆10可以加速将导热水球8上的热量向水内传递,同时内嵌导热杆10在水内部使得该处水温度较高,进而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加速水的吸热效率。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电池组使用过程中,焊接点处发热,通过导热层3的作用将热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
S2、在U形分热网4的引导作用下,导热层3处聚集的热量被分散至外壳表面;
S3、在热量作用下,内缓冲球52膨胀从而挤压导热水球8,使导热水球8均匀贴附在自成通道槽51和内缓冲球52之间,形成导热通道;
S4、此时热量沿着导热通道向外壳2外传递,并通过外导热柱44作用在吸湿耗热块上,一部分热量被吸湿耗热块吸收,使其软化而被消耗,另一部分沿着外导热柱44向外排出;
S5、软化后,吸湿耗热块表面的硅胶粒逐渐脱落,有效吸附附近的湿气和水汽,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4将热量分散至外壳2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5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52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在U形分热网4向外导热的过程中,内缓冲球52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8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2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池组下端焊接点处的导热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3)位于外壳(2)内,所述外壳(2)内镶嵌有U形分热网(4),所述U形分热网(4)包括多个与导热层(3)固定连接的纵向导热柱(42)、呈U形镶嵌在外壳(2)内的U形导热片(41)、多个固定连接在U形导热片(41)外端的内导热柱(43)以及多个与内导热柱(43)相对应的外导热柱(44),所述内导热柱(43)与外导热柱(44)之间设置有双重护点(5),所述外壳(2)表面开凿有多个耗热槽,所述耗热槽内部填充有吸湿耗热块,所述耗热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隔板(6),所述外导热柱(44)端部固定贯穿耗热槽和隔板(6)并与隔板(6)表面相平齐,所述双重护点(5)包括开凿在外壳(2)内的自成通道槽(51)以及设置在自成通道槽(51)内部的内缓冲球(52),所述内缓冲球(52)内部填充有高导热气体,所述内导热柱(43)和外导热柱(44)靠近双重护点(5)的端部均延伸至自成通道槽(51)内并与内缓冲球(52)固定连接,所述自成通道槽(51)和内缓冲球(52)之间放置有多个导热水球(8),所述内缓冲球(52)左右两端均镶嵌有聚热囊(9),所述聚热囊(9)内部饱和填充有导热油,两个所述聚热囊(9)分别与内导热柱(43)以及外导热柱(44)的端部相对应,且两个聚热囊(9)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导热杆(7),所述导热水球(8)为空心结构,且导热水球(8)内在填充有水,所述水的填充度为60-80%,所述导热水球(8)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嵌导热杆(10),所述导热水球(8)和内嵌导热杆(10)均为硬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内嵌导热杆(10)长度大于导热水球(8)空心部分的半径,且内嵌导热杆(10)下端部延伸至水的液面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耗热块为红蜡片材料制成,所述隔板(6)为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耗热块上镶嵌有多个硅胶粒,所述硅胶粒的粒径大于隔板(6)上空隙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热杆(7)为非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缓冲球(52)为表面涂设有LINE-X涂料涂层的弹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电池组使用过程中,焊接点处发热,通过导热层(3)的作用将热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
S2、在U形分热网(4)的引导作用下,导热层(3)处聚集的热量被分散至外壳表面;
S3、在热量作用下,自成通道槽(51)膨胀从而挤压导热水球(8),使导热水球(8)均匀贴附在自成通道槽(51)和内缓冲球(52)之间,形成导热通道;
S4、此时热量沿着导热通道向外壳(2)外传递,并通过外导热柱(44)作用在吸湿耗热块上,一部分热量被吸湿耗热块吸收,使其软化而被消耗,另一部分沿着外导热柱(44)向外排出;
S5、软化后,吸湿耗热块表面的硅胶粒逐渐脱落,有效吸附附近的湿气和水汽,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CN202011405740.5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2542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5740.5A CN112542652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5740.5A CN112542652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2652A CN112542652A (zh) 2021-03-23
CN112542652B true CN112542652B (zh) 2021-07-16

Family

ID=7501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5740.5A Active CN112542652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2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7521B (zh) * 2021-04-21 2022-07-26 深圳市讴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型头戴式蓝牙耳机
CN113232991A (zh) * 2021-05-12 2021-08-10 刘青 一种自包覆式防污染试剂盒
CN113608597B (zh) * 2021-08-10 2023-05-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调节的计算机设备
CN113507811B (zh) * 2021-09-09 2021-11-12 南通海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护性电子设备外壳
CN114011348A (zh) * 2021-10-09 2022-02-08 周彤 一种控温式化工反应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665A (zh) * 2016-02-03 2016-06-0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WO2018213475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Shape Corp. Polarized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CN109818110A (zh) * 2019-03-13 2019-05-2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0420A1 (de) * 2014-01-15 2015-07-30 Hans Kunstwadl Passive Temperaturregelung von Akkus durch zweiphasen Wärmetransport und -speicherung
DE102016203890A1 (de) * 2016-03-09 2017-09-1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strukturelement für ein Fahrzeug mit integriertem Befeuchter
CN105826498B (zh) * 2016-04-15 2018-07-03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电池盒结构
CN207199705U (zh) * 2017-08-18 2018-04-06 安徽瑞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汽车用新能源电池
CN109088019B (zh) * 2018-07-10 2021-01-15 江苏华曼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装置
JP2020113393A (ja) * 2019-01-09 2020-07-27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665A (zh) * 2016-02-03 2016-06-0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WO2018213475A1 (en) * 2017-05-16 2018-11-22 Shape Corp. Polarized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CN109818110A (zh) * 2019-03-13 2019-05-2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2652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42652B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178314A (zh) 具有高效均衡散热功能和电加热功能的电池热管理设备
CN204271214U (zh) 具有智能温度调节功能的动力锂电池组
CN10852099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及其散热、加热***及方法
CN110299484B (zh) 基于泡沫铝材料和软包电池的动力电池包
CN20730315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散热减震外壳
CN205335394U (zh) 带有冷却装置的电池组
CN113054285B (zh)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和散热功能的锂电池组的制备方法
CN114142136B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4993184A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冷却***
CN110289377B (zh) 基于泡沫铝材料和圆柱形电池的动力电池包
CN104538698A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的温度调节***及动力锂电池组
CN215220892U (zh) 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安全型锂电池
CN112086705A (zh) 基于离子液体相变材料和液冷的动力电池散热方法
TWM592605U (zh) 一種高穩定性散熱的電池包結構
CN10773205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102790246A (zh) 泡沫铜材料调节电池组热均衡的装置
CN214313375U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装置
CN214797540U (zh) 具有热管理功能的环形锂离子电池组
CN21262583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CN209056575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
CN209592268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保温装置
CN218241960U (zh) 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车载锂离子电池
CN209822709U (zh) 一种锂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CN218632208U (zh) 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301, No. 145-6, Furui Road, Xintian Community, Fuyong Subdistric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ade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35 floor 1 / 2, building 9, zone 2, Dayang Development Zone, Fuyong Tow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LIPOW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