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2503A -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2503A
CN112442503A CN201910812833.0A CN201910812833A CN112442503A CN 112442503 A CN112442503 A CN 112442503A CN 201910812833 A CN201910812833 A CN 201910812833A CN 112442503 A CN112442503 A CN 112442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tation
gene
nucleic acid
deafness
polypept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28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智宇
孙宇
向嘉乐
陈森
谢文
李丹
许振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GI Shenzhen Co Ltd
BGI Genomics Co Ltd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GI Shenzhen Co Ltd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I Shenzhen Co Ltd,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GI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28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2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2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2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 C12Q1/6883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iseases caused by altera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senses
    • A61P27/16Otologic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93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related to disea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36Screening for pharmacologic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56Polymorphic or mutational mark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46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 G01N2333/47Assays involving proteins of known structure or function as defined in the subgrou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14Disorders of ear, nose or throa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基因突变、核酸及其应用,具体提供了一种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所提供的基因突变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因突变是综合征型耳聋的一种新的相关的致病突变,通过检测该基因突变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该致病突变位点的发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遗传性听力损失的检测和研究,为该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提供了新的检测稳点,以及新的检测方法和途径。

Description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涉及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核酸、多肽、生物模型、用于综合征型耳聋的药物、用于检测综合征型耳聋的试剂盒、构建体及重组细胞。
背景技术
耳聋(hearing loss,HL)是最常见的感官功能障碍类疾病,相当一部分的耳聋患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通过基因检测手段确定耳聋发病的分子机制,从而进一步采取产前基因诊断和干预措施,是降低耳聋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耳聋防治的根本途径之一。根据是否有并发的其他临床表型,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loss,SHL)和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
综合征型耳聋是指耳聋症状伴随其他遗传性病症。综合征型耳聋在先天性遗传性耳聋中占30%左右,呈现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已知有超过700种综合征包含耳聋症状。由不同致病基因导致的综合征型耳聋在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进行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对于多种常见综合征,耳聋的发病时间通常早于其他临床症状。及早地通过基因诊断方法确定综合征型耳聋发病的致病基因有助于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干预手段,指导后续的治疗过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得到鉴定,为遗传性耳聋的分子学诊断提供了基础,使得更多的遗传性耳聋得到诊断与治疗。然而,由于遗传性耳聋具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目前仍有大量的致病基因未被鉴定,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仍需要加强基因鉴定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多基因捕获测序Panel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其检测范围广,单位成本低,能够一次性全面排查大范围的目标区域。发明人针对自行收集的一例常染色体隐性耳聋Trio家系(父母+先证者),通过多基因捕获测序Panel检测、家系分析联合Sanger测序验证的方法进行致病突变检测和验证。并确定了常染色体隐性型耳聋的一个新的致病突变位点——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该突变会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在多个公共数据库中均无记录,会导致了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的发生,并提示遗传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本发明所发现的常染色体隐性耳聋致病基因KCNQ1的一个新的致病位点,该突变位点可以用于筛查常染色体隐性耳聋致病突变携带者,并提示遗传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也可用于常染色体隐性耳聋患者的分子诊断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快速、准确、高效、简便、早期诊断率高,其检测结果可以为常染色体隐性耳聋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因突变,其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发明人发现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而可以通过检测该基因突变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发生,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酸,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所述核酸具有c.1741A>T突变。发明人发现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而可以通过检测该核酸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肽,与野生型KCNQ1基因表达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p.Lys581*突变。该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而可以通过检测该多肽突变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基因突变或核酸或多肽的试剂在制备试剂盒或者设备中的用途,所述试剂盒或者设备用于诊断综合征型耳聋,所述基因突变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所述核酸为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所述多肽为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多肽。如上所述,前面提到的基因突变、核酸、多肽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进而检测这些基因突变、核酸或者多肽的试剂能用于制备试剂盒或者设备,所得到的试剂盒或设备能有效筛选出患有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模型在筛选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生物模型携带下列至少之一:(1)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2)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3)表达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多肽。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模型携带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表示,本发明的生物模型携带的KCNQ1基因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生物模型携带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表示,本发明的生物模型携带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的KCNQ1基因突变体的核酸序列;“生物模型携带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多肽”表示,本发明的生物模型携带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p.Lys581*突变的多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模型能有效地用作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研究的模型。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特异性改变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的试剂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特异性改变是指能使得突变的核酸或者基因突变的位点恢复到原来的野生状态或者其他不具有致病性的状态,而对于个体基因组的其他序列不产生实质影响。如前所述,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者前面所述的核酸与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特异性改变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制备的药物能有效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综合型耳聋的药物,所述药物含有:特异性改变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的试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特异性改变是指能使得突变的核酸或者基因突变的位点恢复到原来的野生状态或者其他不具有致病性的状态,而对于个体基因组的其他序列不产生实质影响。如前所述,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包含特异性改变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的药物能有效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体,其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需要说明的是,“构建体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表示,本发明的构建体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构建体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核酸”表示,本发明的构建体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其所包含的核酸具有c.1741A>突变。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建体转化受体细胞获得的重组细胞,能够有效地用作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研究的模型。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细胞,所述重组细胞是通过本发明第八方面所述的构建体转化受体细胞或者表达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多肽而获得的。本发明的重组细胞,能够有效地用作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研究的模型。
在发明的第十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综合征型耳聋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包括检测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和/或检测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的试剂,和/或检测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多肽的试剂。前面所述的核酸、基因突变、多肽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进而能用于包含能有效地检测前面所述的核酸或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前面所述的多肽的试剂的试剂盒能有效筛选出患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的隐性遗传耳聋Trio家系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图1所示患者家系中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图1所示患者家系中所有家系成员的KCNQ1基因c.1741A>T突变位点以及c.477+5G>A突变位点的代表性Sanger测序验证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针对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的主流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单基因逐个测序转变为多基因捕获测序Panel。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有超过200个注册在案的遗传性耳聋多基因捕获测序Panel,相应的检测范围包含数十个乃至上百个耳聋相关基因。与单基因测序相比,通过多基因捕获测序Panel方法检测范围广,单位成本低,能够一次性全面排查大范围的目标区域。发明人针对自行收集的一例常染色体隐性耳聋Trio家系(父母+先证者),通过多基因捕获测序Panel检测、家系分析联合Sanger测序验证的方法进行致病突变检测和验证。最终,根据各项检测结果,发明人确定了常染色体隐性型耳聋的1个新的致病突变位点——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该突变为无义突变,会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在多个公共数据库中均无记录,属于烈性低频突变;且该突变与患者另一条染色体上同一个基因的致病突变c.477+5G>A构成复合杂合(in trans),导致了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的发生,并提示遗传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KCNQ1是杰-兰-尼三氏综合征(Jervell and Lange-Nielsen Syndrome,JLNS)对应的致病基因。该综合征是一种伴有耳聋的严重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症状通常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以及心电图Q-T间期的异常延长(即长QT综合征)。罹患该综合征的患者猝死风险显著增加。利用基因检测对该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对于罹患该综合征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而言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不同基因型导致的长Q-T综合征在治疗方面的用药不同。同时,对QT间期处于边界值的患者以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家系中QT间期正常者,也往往赖于基因检测进行确诊。
本文中,术语“无义突变”是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得某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使得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本文中,术语“综合征型耳聋”在本领域也常被称为“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其是指耳聋伴随着其他遗传性损害性器官功能障碍。
术语“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在本领域也通常为称为“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或者被称为“综合征型常染色体隐性耳聋”或者“综合征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是指遗传性耳聋是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即需要两个等位基因均表现为隐性,该患者才表现为患病。且由于c.1741A>T突变和c.477+5G>A突变表现为复合杂合,只有两个位点均发生突变,患者才表现为患病。另外,由于各位点均为隐性突变,当任一位点本身发生纯合突变时,会出现综合征型耳聋。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供的KCNQ1基因上的突变位点,可以用来作为综合征型耳聋,更具体地说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标示;或者这些突变位点的出现用来说明生物样品患有综合征型耳聋,更具体地说是患有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这并不意味着“综合征型耳聋”、“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是作为KCNQ1基因上该突变位点的一种限制。也就是说,如果要对KCNQ1基因上的该突变位点所表征的疾病进行详细地指示或者说明时,可以知悉其可以说明该生物样品是患有综合征型耳聋,更具体地说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但是也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目的或者针对对象不同,被直接告知患有遗传性耳聋,更或者说是患有耳聋。
本文中,野生型KCNQ1基因的DNA序列(例如内含子序列、外显子序列等)、RNA序列、编码蛋白信息等有关该野生型KCNQ1基因的信息均在NCBI数据库中有收录,可以通过下述网址获得:https://www.ncbi.nlm.nih.gov/gene/3784。本文中所示出的c.1741A>T突变、c.477+5G>A突变均是以NCBI数据库中野生型KCNQ1基因的cDNA序列为参考而确定的。
本文中,所示出的c.1741A>T突变是指发生在野生型KCNQ1基因的cDNA上第1741位点的突变,表示在该野生型KCNQ1基因的cDNA的第1741位点发生碱基突变,由碱基A突变为碱基T。
同时为了方便查看,将该野生型KCNQ1基因的cDNA序列提供如下(SEQ ID NO:1),其中SEQ ID NO:1中第1741位加框加粗的碱基A即为突变碱基,其突变为碱基T:
野生型KCNQ1基因的cDNA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ATGGCCGCGGCCTCCTCCCCGCCCAGGGCCGAGAGGAAGCGCTGGGGTTGGGGCCGCCTGCCAGGCGCCCGGCGGGGCAGCGCGGGCCTGGCCAAGAAGTGCCCCTTCTCGCTGGAGCTGGCGGAGGGCGGCCCGGCGGGCGGCGCGCTCTACGCGCCCATCGCGCCCGGCGCCCCAGGTCCCGCGCCCCCTGCGTCCCCGGCCGCGCCCGCCGCGCCCCCAGTTGCCTCCGACCTTGGCCCGCGGCCGCCGGTGAGCCTAGACCCGCGCGTCTCCATCTACAGCACGCGCCGCCCGGTGTTGGCGCGCACCCACGTCCAGGGCCGCGTCTACAACTTCCTCGAGCGTCCCACCGGCTGGAAATGCTTCGTTTACCACTTCGCCGTCTTCCTCATCGTCCTGGTCTGCCTCATCTTCAGCGTGCTGTCCACCATCGAGCAGTATGCCGCCCTGGCCACGGGGACTCTCTTCTGGATGGAGATCGTGCTGGTGGTGTTCTTCGGGACGGAGTACGTGGTCCGCCTCTGGTCCGCCGGCTGCCGCAGCAAGTACGTGGGCCTCTGGGGGCGGCTGCGCTTTGCCCGGAAGCCCATTTCCATCATCGACCTCATCGTGGTCGTGGCCTCCATGGTGGTCCTCTGCGTGGGCTCCAAGGGGCAGGTGTTTGCCACGTCGGCCATCAGGGGCATCCGCTTCCTGCAGATCCTGAGGATGCTACACGTCGACCGCCAGGGAGGCACCTGGAGGCTCCTGGGCTCCGTGGTCTTCATCCACCGCCAGGAGCTGATAACCACCCTGTACATCGGCTTCCTGGGCCTCATCTTCTCCTCGTACTTTGTGTACCTGGCTGAGAAGGACGCGGTGAACGAGTCAGGCCGCGTGGAGTTCGGCAGCTACGCAGATGCGCTGTGGTGGGGGGTGGTCACAGTCACCACCATCGGCTATGGGGACAAGGTGCCCCAGACGTGGGTCGGGAAGACCATCGCCTCCTGCTTCTCTGTCTTTGCCATCTCCTTCTTTGCGCTCCCAGCGGGGATTCTTGGCTCGGGGTTTGCCCTGAAGGTGCAGCAGAAGCAGAGGCAGAAGCACTTCAACCGGCAGATCCCGGCGGCAGCCTCACTCATTCAGACCGCATGGAGGTGCTATGCTGCCGAGAACCCCGACTCCTCCACCTGGAAGATCTACATCCGGAAGGCCCCCCGGAGCCACACTCTGCTGTCACCCAGCCCCAAACCCAAGAAGTCTGTGGTGGTAAAGAAAAAAAAGTTCAAGCTGGACAAAGACAATGGGGTGACTCCTGGAGAGAAGATGCTCACAGTCCCCCATATCACGTGCGACCCCCCAGAAGAGCGGCGGCTGGACCACTTCTCTGTCGACGGCTATGACAGTTCTGTAAGGAAGAGCCCAACACTGCTGGAAGTGAGCATGCCCCATTTCATGAGAACCAACAGCTTCGCCGAGGACCTGGACCTGGAAGGGGAGACTCTGCTGACACCCATCACCCACATCTCACAGCTGCGGGAACACCATCGGGCCACCATTAAGGTCATTCGACGCATGCAGTACTTTGTGGCCAAGAAGAAATTCCAGCAAGCGCGGAAGCCTTACGATGTGCGGGACGTCATTGAGCAGTACTCGCAGGGCCACCTCAACCTCATGGTGCGCATCAAGGAGCTGCAGAGGAGGCTGGACCAGTCCATTGGGAAGCCCTCACTGTTCATCTCCGTCTCAGAAAAGAGCAAGGATCGCGGCAGCAACACGATCGGCGCCCGCCTGAACCGAGTAGAAGACAAGGTGACGCAGCTGGACCAGAGGCTGGCACTCATCACCGACATGCTTCACCAGCTGCTCTCCTTGCACGGTGGCAGCACCCCCGGCAGCGGCGGCCCCCCCAGAGAGGGCGGGGCCCACATCACCCAGCCCTGCGGCAGTGGCGGCTCCGTCGACCCTGAGCTCTTCCTGCCCAGCAACACCCTGCCCACCTACGAGCAGCTGACCGTGCCCAGGAGGGGCCCCGATGAGGGGTCCTGA(SEQ ID NO:1)
发明人发现的KCNQ1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即相对于野生型KCNQ1基因,该KCNQ1突变体编码区的第1741位碱基A突变为T,对应上述参考序列(SEQ ID NO:1)的第1741位碱基A突变为T。由此,其编码的产物与野生型相比,对应15号外显子的原先编码赖氨酸(Lys)的密码子AA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AG,表现为无义突变(nonsense),使得多肽的合成提前终止。由此所对应的多肽突变为p.Lys581*突变,代表在第581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由赖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多肽合成提前终止。
另外研究发现,上述c.1741A>T突变与KCNQ1基因上的c.477+5G>A突变构成复合杂合。其中c.477+5G>A突变表示:突变位点发生在内含子区域,位于该内含子上游的且与该内含子相连的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位于cDNA的第477位,+5表示该内含子第5个碱基由G变成A。c.1741A>T突变与c.477+5G>A突变均为隐性突变,两突变位点表现为纯合突变致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给出的突变位点以及序列等,均是以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的内容作为参考,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由于数据库的更新或者数据库的不同,所示出的突变位点以及序列可能会稍有不同或者变化,这些不同或者变化均可以给出的该数据库中的内容为标准找到,这些不同或者变化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野生型KCNQ1基因序列位置是以人类基因组中野生型KCNQ1基因的序列为准,但当该野生型KCNQ1基因存在于其他物种时,该序列可能会有所差异,可以将该物种的野生型KCNQ1基因与人类基因组中野生型KCNQ1基因进行比对,获得该物种的野生型KCNQ1基因中所对应的位置。
基因突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因突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发明人发现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如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而通过检测上述基因突变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发生,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突变通常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者排列顺序的改变。本文中,基因突变是指发生KCNQ1基因上的碱基的缺失以及***。该基因突变是可以被检测的或者说是可以被辨别的,其可以作为KCNQ1基因上的一个突变位点被检测或者辨别,也可以被作为KCNQ1基因的部分核酸或者KCNQ1基因的全部核酸被检测或者辨别。当然也可以称该基因突变是可以被甄选的。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抗体、探针、引物以及质谱检测试剂等,对上述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核酸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酸。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所述核酸具有下列的突变:c.1741A>T突变。发明人发现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而通过检测上述核酸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
对于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提及核酸,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实际包括互补双链的任意一条,或者两条。为了方便,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虽然多数情况下只给出了一条链,但实际上也公开了与之互补的另一条链。例如,提及KCNQ1基因的序列,实际包括其互补序列。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利用一条链可以检测另一条链,反之亦然。
需要说明的是,野生型KCNQ1基因的cDNA序列可以从如下网址获得:https://www.ncbi.nlm.nih.gov/gene/3784。本文中所提到的c.1741A>T突变是以上述网址所对应的cDNA序列进行定位的。
多肽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所述野生型KCNQ1基因表达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p.Lys581*突变。如前所述,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该突变基因所表达的蛋白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进而通过检测上述多肽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野生型KCNQ1基因表达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p.Lys581*突变。
检测前面所述的核酸、基因突变、多肽的试剂在制备试剂盒或设备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前面所述的核酸或前面所述的多肽的试剂在制备试剂盒或者设备中的用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或者设备用于诊断综合征型耳聋。如前所述,前面所述的核酸、基因突变、多肽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进而检测前面所述的核酸或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前面所述的多肽的试剂用于制备试剂盒或者设备,所得到的试剂盒或者设备能有效筛选出患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包括特异性针对所述核酸、所述基因突变和所述多肽的至少之一的抗体、探针、引物以及质谱检测试剂的至少之一。例如,发明人可通过特异性识别所述多肽的抗体与所述多肽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上述突变,即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来检测上述多肽是否存在;发明人还可以通过预先设计特异性识别所述核酸或基因突变的探针,通过探针与上述核酸或基因突变位点所在的核酸片段发生互补配对,来鉴别上述核酸或基因突变的存在;发明人还可以设计用于扩增上述基因突变所在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进而通过基因扩增以及测序,确定上述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发明人还可以通过质谱来检测多肽的m/z来判断,上述发生p.Lys581*突变的多肽是否存在。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抗体、探针、引物以及质谱检测试剂的至少之一能特异性、高灵敏性地筛选出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者前面所述的多肽,进而特异性、高灵敏性地筛选出患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患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进而能有效用于制备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患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试剂盒或者设备。
生物模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生物模型在筛选药物中的用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生物模型携带下列至少之一:(1)前面所述的核酸;(2)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3)表达前面所述的多肽。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模型携带前面所述的核酸”表示,本发明的生物模型携带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的KCNQ1基因突变体的核酸序列;“生物模型携带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表示,本发明的生物模型携带的KCNQ1基因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生物模型携带前面所述的多肽”表示,本发明的生物模型携带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p.Lys581*突变的多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物模型能有效地用作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研究的模型。这些生物模型可以是细胞模型也可以是动物模型。
试剂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特异性改变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特异性改变是指能使得突变的核酸或者基因突变的位点恢复到原来的野生状态或者其他不具有致病性的状态,而对于个体基因组的其他序列不产生实质影响。如前所述,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由这些能够特异性改变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所制备的药物能有效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为基于shRNA、反义核酸、核酶、显性负突变、CRISPR-Cas9、CRISPR-Cpf1和锌指核酸酶至少之一的试剂。例如,CRISPRs技术是一种由RNA指导Cas蛋白对靶向基因进行修饰的技术,CRISPR-Cas9主要通过基因敲除、特种变异的引入和定点转基因三种途径来实现基因组改造,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发明人可以设计出sgRNA并合成该序列的gRNA,然后将gRNA与d Cas9在细胞中共表达,通过gRNA介导d Cas9蛋白与目标DNA区域结合,进而实现特定位点的修复或改变。
治疗综合征型耳聋的药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的药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药物含有:特异性改变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特异性改变是指能使得突变的核酸或者基因突变的位点恢复到原来的野生状态或者其他不具有致病性的状态,而对于个体基因组的其他序列不产生实质影响。如前所述,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包含特异性改变前面所述的核酸或者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的药物能有效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为基于shRNA、反义核酸、核酶、显性负突变、CRISPR-Cas9、CRISPR-Cpf1和锌指核酸酶至少之一的试剂。例如,CRISPRs技术是一种由RNA指导Cas蛋白对靶向基因进行修饰的技术,CRISPR-Cas9主要通过基因敲除、特种变异的引入和定点转基因三种途径来实现基因组改造,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发明人可以设计出sgRNA并合成该序列的gRNA,然后将gRNA与dCas9在细胞中共表达,通过gRNA介导d Cas9蛋白与目标DNA区域结合,进而实现特定位点的修复或改变。
构建体及重组细胞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构建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构建体包含前面所述的核酸或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需要说明的是,“构建体包含前面所述的核酸”表示,本发明的构建体包含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的核酸。“构建体包含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表示,本发明的构建体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建体转化受体细胞获得的重组细胞,能够有效地用作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研究的模型。其中,所述受体细胞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大肠杆菌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优选该受体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构建体”是指这样的一种遗传载体,其包含特定核酸序列,并且能够将目的核酸序列转入宿主细胞中,以获得重组细胞。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建体的形式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可以为质粒、噬菌体、人工染色体、粘粒(Cosmid)、病毒的至少一种,优选质粒。质粒作为遗传载体,具有操作简单,可以携带较大片段的性质,便于操作和处理。质粒的形式也不受特别限制,既可以是环形质粒,也可以是线性质粒,即可以是单链的,也可以是双链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核酸”可以是任何包含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者核糖核苷酸的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经过修饰的或者未经修饰的DNA、RNA,其长度不受任何特别限制。对于用于构建重组细胞的构建体,优选所述核酸为DNA,因为DNA相对于RNA而言,其更稳定,并且易于操作。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重组细胞。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重组细胞是通过前面所述的构建体转化受体细胞或者表达前面所述的多肽而获得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本发明的重组细胞,能够有效地用作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研究的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受体细胞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大肠杆菌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优选所述受体细胞来源于非人哺乳动物。
检测综合征型耳聋的试剂盒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综合征型耳聋的试剂盒。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中包括检测前面所述的核酸的试剂,和/或检测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和/或检测前面所述的多肽的试剂。如前所述,前面所述的核酸、基因突变、多肽与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密切相关,进而能用于包含能有效地检测前面所述的核酸或前面所述的基因突变或前面所述的多肽的试剂的试剂盒能有效筛选出患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
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方法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生物样品提取核酸样本;
基于所述核酸样本,确定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
基于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是否具有c.1741A>T突变,判断所述生物样品是否患综合征型耳聋,其中,所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有且仅有c.1741A>T突变,是所述生物样品患有综合征型耳聋的指示。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
首先,从生物样品提取核酸样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生物样品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从该生物样品中能够提取到反映生物样品KCNQ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的核酸样本即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生物样品可以为选自人体血液、皮肤、皮下组织的至少一种。由此,可以方便地进行取样和检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效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核酸样本”应做广义理解,其可以是任何能够反映生物样品中KCNQ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的样本,例如可以是从生物样品中直接提取的全基因组DNA,也可以是该全基因组中包含KCNQ1基因编码序列的一部分,可以是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的总RNA,也可以是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的mRNA。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核酸样本为全基因组DNA。由此,可以扩大生物样品的来源范围,并且可以同时对生物样品的多种信息进行确定,从而能够提高筛选患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效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采用RNA作为核酸样本,从生物样品提取核酸样本可以进一步包括:从生物样品提取RNA样本,优选RNA样本为mRNA;以及基于所得到的RNA样本,通过反转录反应,获得cDNA样本,所得到的cDNA样本构成核酸样本。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RNA作为核酸样本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效率。
接下来,在得到核酸样本之后,可以对核酸样本进行分析,从而能够确定所得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确定所得到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的方法和设备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通过测序方法,确定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于进行测序的方法和设备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也可以采用第三代以及***或者更先进的测序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利用选BGISEQ-500、BGISEQ-500RS、HISEQ2000、SOLiD、454和单分子测序装置的至少一种对核酸序列进行测序。由此,结合最新的测序技术,针对单个位点可以达到较高的测序深度,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因而能够利用这些测序装置的高通量、深度测序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核酸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后续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时的精确性和准确度。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确定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可以进一步包括:首先,针对所得到的核酸样本,构建核酸测序文库;以及对所得到的核酸测序文库进行测序,以便获得由多个测序数据构成的测序结果。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采用选自BGISEQ-500、BGISEQ-500RS、HISEQ2000、SOLiD、454和单分子测序装置的至少一种对所得到的核酸测序文库进行测序。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对核酸样本进行筛选,富集KCNQ1基因外显子,该筛选富集可以在构建测序文库之前,构建测序文库过程中,或者构建测序文库之后进行。可以采用外显子靶向序列富集***如:华大自主外显子捕获芯片,Aglient SureSelect,Nimblegen等其他外显子或目标区域捕获平台,对目标片段进行富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针对核酸样本,构建核酸测序文库进一步包括:利用选自KCNQ1基因特异性引物的至少一种,对核酸样本进行PCR扩增;以及针对所得到的扩增产物,构建核酸测序文库。由此,可以通过PCR扩增,富集KCNQ1基因外显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筛选患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效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KCNQ1基因特异性引物的序列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参考人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GRCh37.1/hg19,采用Primer3.0在线设计获得,例如可以参考UCSC(http://genome.ucsc.edu/),应用Primer3(version 0.4.0,http://primer3.ut.ee/)设计候选基因的引物并合成(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并利用Primer-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tools/primer-blast/)验证引物特异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针对c.1741A>T突变,所述KCNQ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具有如SEQ ID NO:2-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由此可以在PCR反应体系中显著有效地完成对KCNQ1基因突变的扩增。
关于针对核酸样本,构建测序文库的方法和流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测序技术进行适当选择,关于流程的细节,可以参见测序仪器的厂商例如Illumina公司所提供的规程,例如参见Illumina公司Multiplexing Sample Preparation Guide(Part#1005361;Feb2010)或Paired-End SamplePrep Guide(Part#1005063;Feb 2010),通过参照将其并入本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生物样品提取核酸样本的方法和设备,也不受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商品化的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核酸序列”应作广义理解,其可以是在对核酸样本进行测序得到的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后,得到的完整的核酸序列信息,也可以是直接采用通过对核酸样本进行测序所得到的测序数据(reads)作为核酸序列,只要这些核酸序列中含有对应KCNQ1基因的编码序列即可。
最后,在确定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之后,将所得到的核酸样本的核酸序列相应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当所得到的核酸序列中具有前述的突变时,即指示生物样品患综合征型耳聋。由此,通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核酸序列与相应野生型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的方法和设备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任意常规的软件进行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例,可以采用SOAPALIGNER/SOAP2进行比对。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筛选患综合征型耳聋的生物样品的方法”的用途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用作非诊断目的的筛选方法,例如用作科研或者其他应用。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确定常染色体隐性耳聋致病突变
1、样本搜集
发明人搜集到一个中国汉族常染色体隐性耳聋患者Trio家系(父母+先证者),其家系图见图1。其中,○表示正常女性,□表示正常男性,■表示男性患者,箭头所指为先证者。
如图1所示,该家系包含3名成员,父母均为正常人(即家系图中的I-1、I-2),儿子为耳聋患者(即家系图中的II-1),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
该家系中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见图2。在图3中,横坐标表示纯音的频率,纵坐标表示听力级别,如果听力正常,阈值曲线应该是在0附近浮动的,曲线往下走表示听力下降,S标识意为气导。如图2所示,纯音测听结果显示患者II-1双耳极重度耳聋。
发明人收集该家系内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样,加入EDTA抗凝,-80摄氏度保存。所有血样均签属知情同意书。
2、DNA提取
取上述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分别利用QIAmp Bloodkit(Qiagen,Hilden,Germany)抽提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并利用QubitFluoromete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量DNA的浓度及纯度,所得的每个标本基因组DNA OD260/OD280均位于1.7-2.0之间,浓度不少于50纳克/微升,总量不少于3微克。
3、捕获测序
利用芯片捕获技术,结合Illumina Hiseq 2500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有家系成员的样本进行测序。使用的定制捕获芯片(Agilent,Santa Clara,CA,USA)捕获范围包括127个已知的耳聋相关基因共计2268个外显子及相邻区域,捕获区域总长为619Kb。主要步骤包括超声打断、文库制备和上机测序。
测序数据下机后,使用内部定制流程进行变异检测、注释以及数据库比对,根据人群频率、软件预测结果、家系分析等手段,确定候选致病位点。
结果在患者的KCNQ1基因上发现c.1741A>T突变以及c.477+5G>A突变;听力正常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为c.477+5G>A突变以及c.1741A>T突变的杂合携带者。
实施例2 Sanger法测序验证
分别对实施例1中所述的常染色体隐性耳聋患者家系中的所有家系成员(包括患者和听力正常的父母)KCNQ1基因进行检测:针对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以及c.477+5G>A突变设计引物,然后通过PCR扩增、产物纯化和测序的方法获得突变位点有关序列,根据确定序列测定结果属于突变型还是野生型,验证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以及c.477+5G>A突变是否在样本中检出。
具体步骤如下:
1、DNA提取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DNA提取方法,提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中的基因组DNA备用。
2、引物设计及PCR反应
首先,参考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GRCh37/hg19,分别设计得到针对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以及c.477+5G>A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具体序列如下,所设计的四条引物的匹配位置均可在NCBI数据库中有关KCNQ1基因(对应NCBI数据库编号为NCBIReferenceSequence:NG_008935.1)的核酸序列中找到:
其中针对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1:TCAGAGGTCAGAGGTGGAGAGC(SEQ ID NO:2)
下游引物1:GCTTCACGTTCACACGCAGACC(SEQ ID NO:3)
其中针对KCNQ1基因的c.477+5G>A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2:TGGGTTTTCGAAGCACTGTCTG(SEQ ID NO:4)
下游引物2:GGCACATACATCCCAAGTCACT(SEQ ID NO:5)
然后,按照以下配比配制各DNA样本的PCR反应体系以及进行PCR反应:
反应体系(20μl):
试剂名称 单个反应标准量(μL)
ddH<sub>2</sub>O 17.30
10×Buffer 2.50
dNTP(2.5mM) 2.00
Primer-F(10p) 1.00
Primer-R(10p) 1.00
Taq酶(5U/q) 0.20
Total 24
PCR反应条件
Figure BDA0002185515470000141
由此,获得各受试者基因组DNA样本的PCR扩增产物。
3、Sanger测序
将步骤2得到的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进行DNA测序,测序使用ABI3730XL型测序仪进行。
基于测序结果,如图3所示,在所示的常染色体隐性耳聋患者Trio家系中,患者同时携带KCNQ1基因c.1741A>T突变以及c.477+5G>A突变;听力正常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为c.477+5G>A突变以及c.1741A>T突变的杂合携带者。
结合以上信息,可以确认KCNQ1c.1741A>T突变与c.477+5G>A突变所构成的复合杂合基因型是这个隐性耳聋家系中,耳聋患者II-1的致病原因。
实施例3检测试剂盒
制备一检测试剂盒,其包含能够检测KCNQ1基因的c.1741A>T突变的引物,用于筛选易患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的生物样本。相应引物为KCNQ1基因外显子特异性引物,其序列如实施例2中SEQ ID NO:2以及SEQ ID NO:3等所示。
利用上述试剂盒筛选易患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的生物样品的具体步骤为:
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2所述的方法提取待测者DNA,以所提取的DNA为模板与上述KCNQ1基因的外显子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参见实施例2,并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对PCR产物纯化,将纯化的产物进行测序。
通过观察测序所得到的序列是否具有c.1741A>T突变,能够有效地检测本发明的KCNQ1基因突变体在待测者DNA中是否存在,从而能够有效地检测待测者是否易患常染色体隐性耳聋,进一步,能够从待测者中筛选出易患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的生物样品。
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针对c.477+5G>A突变,利用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SEQUENCE LISTING
<110>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20>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130> PIDC3192819
<160> 5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03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野生型KCNQ1基因
<400> 1
atggccgcgg cctcctcccc gcccagggcc gagaggaagc gctggggttg gggccgcctg 60
ccaggcgccc ggcggggcag cgcgggcctg gccaagaagt gccccttctc gctggagctg 120
gcggagggcg gcccggcggg cggcgcgctc tacgcgccca tcgcgcccgg cgccccaggt 180
cccgcgcccc ctgcgtcccc ggccgcgccc gccgcgcccc cagttgcctc cgaccttggc 240
ccgcggccgc cggtgagcct agacccgcgc gtctccatct acagcacgcg ccgcccggtg 300
ttggcgcgca cccacgtcca gggccgcgtc tacaacttcc tcgagcgtcc caccggctgg 360
aaatgcttcg tttaccactt cgccgtcttc ctcatcgtcc tggtctgcct catcttcagc 420
gtgctgtcca ccatcgagca gtatgccgcc ctggccacgg ggactctctt ctggatggag 480
atcgtgctgg tggtgttctt cgggacggag tacgtggtcc gcctctggtc cgccggctgc 540
cgcagcaagt acgtgggcct ctgggggcgg ctgcgctttg cccggaagcc catttccatc 600
atcgacctca tcgtggtcgt ggcctccatg gtggtcctct gcgtgggctc caaggggcag 660
gtgtttgcca cgtcggccat caggggcatc cgcttcctgc agatcctgag gatgctacac 720
gtcgaccgcc agggaggcac ctggaggctc ctgggctccg tggtcttcat ccaccgccag 780
gagctgataa ccaccctgta catcggcttc ctgggcctca tcttctcctc gtactttgtg 840
tacctggctg agaaggacgc ggtgaacgag tcaggccgcg tggagttcgg cagctacgca 900
gatgcgctgt ggtggggggt ggtcacagtc accaccatcg gctatgggga caaggtgccc 960
cagacgtggg tcgggaagac catcgcctcc tgcttctctg tctttgccat ctccttcttt 1020
gcgctcccag cggggattct tggctcgggg tttgccctga aggtgcagca gaagcagagg 1080
cagaagcact tcaaccggca gatcccggcg gcagcctcac tcattcagac cgcatggagg 1140
tgctatgctg ccgagaaccc cgactcctcc acctggaaga tctacatccg gaaggccccc 1200
cggagccaca ctctgctgtc acccagcccc aaacccaaga agtctgtggt ggtaaagaaa 1260
aaaaagttca agctggacaa agacaatggg gtgactcctg gagagaagat gctcacagtc 1320
ccccatatca cgtgcgaccc cccagaagag cggcggctgg accacttctc tgtcgacggc 1380
tatgacagtt ctgtaaggaa gagcccaaca ctgctggaag tgagcatgcc ccatttcatg 1440
agaaccaaca gcttcgccga ggacctggac ctggaagggg agactctgct gacacccatc 1500
acccacatct cacagctgcg ggaacaccat cgggccacca ttaaggtcat tcgacgcatg 1560
cagtactttg tggccaagaa gaaattccag caagcgcgga agccttacga tgtgcgggac 1620
gtcattgagc agtactcgca gggccacctc aacctcatgg tgcgcatcaa ggagctgcag 1680
aggaggctgg accagtccat tgggaagccc tcactgttca tctccgtctc agaaaagagc 1740
aaggatcgcg gcagcaacac gatcggcgcc cgcctgaacc gagtagaaga caaggtgacg 1800
cagctggacc agaggctggc actcatcacc gacatgcttc accagctgct ctccttgcac 1860
ggtggcagca cccccggcag cggcggcccc cccagagagg gcggggccca catcacccag 1920
ccctgcggca gtggcggctc cgtcgaccct gagctcttcc tgcccagcaa caccctgccc 1980
acctacgagc agctgaccgt gcccaggagg ggccccgatg aggggtcctg a 2031
<210> 2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上游引物1
<400> 2
tcagaggtca gaggtggaga gc 22
<210> 3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下游引物1
<400> 3
gcttcacgtt cacacgcaga cc 22
<210> 4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上游引物2
<400> 4
tgggttttcg aagcactgtc tg 22
<210> 5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下游引物2
<400> 5
ggcacataca tcccaagtca ct 22

Claims (10)

1.一种基因突变,其特征在于,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具有c.1741A>T突变;
任选地,所述基因突变是可检测的。
2.一种核酸,其特征在于,与野生型KCNQ1基因相比,所述核酸具有c.1741A>T突变。
3.一种多肽,其特征在于,与野生型KCNQ1基因表达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p.Lys581*突变。
4.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突变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的试剂在制备试剂盒或者设备中的用途,所述试剂盒或者设备用于诊断综合征型耳聋;
任选地,所述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
任选地,所述试剂包括特异性针对所述基因突变、所述核酸和所述多肽的至少之一的抗体、探针、引物以及质谱检测试剂的至少之一。
5.生物模型在筛选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模型携带下列至少之一:
(1)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突变;
(2)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
(3)表达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
任选地,所述生物模型为细胞模型或者动物模型。
6.特异性改变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突变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的试剂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综合征型耳聋;
任选地,所述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
任选地,所述试剂为基于shRNA、反义核酸、核酶、显性负突变、CRISPR-Cas9、CRISPR-Cpf1和锌指核酸酶至少之一的试剂。
7.一种用于治疗综合型耳聋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含有:
特异性改变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突变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的试剂;
任选地,所述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综合征型耳聋;
任选地,所述试剂为基于shRNA、反义核酸、核酶、显性负突变、CRISPR-Cas9、CRISPR-Cpf1和锌指核酸酶至少之一的试剂。
8.一种构建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突变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
9.一种重组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细胞是通过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建体转化受体细胞或者表达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而获得的。
10.一种检测综合征型耳聋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中包括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突变的试剂,和/或检测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的试剂,和/或检测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的试剂。
CN201910812833.0A 2019-08-30 2019-08-30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2442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2833.0A CN112442503A (zh) 2019-08-30 2019-08-30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2833.0A CN112442503A (zh) 2019-08-30 2019-08-30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2503A true CN112442503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2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2833.0A Pending CN112442503A (zh) 2019-08-30 2019-08-30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25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5721A (zh) * 2022-10-25 2023-03-03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长qt综合征致病基因kcnq1和kcnh2的试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0354A1 (en) * 2012-04-02 2015-02-19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Modified polynucleot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tic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CN105624796A (zh) * 2014-11-07 2016-06-01 天津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及其在检测耳聋相关基因中的用途
CN106399504A (zh) * 2016-09-20 2017-02-15 苏州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基于靶向新一代测序的耳聋基因检测集合、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0354A1 (en) * 2012-04-02 2015-02-19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Modified polynucleot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tic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CN105624796A (zh) * 2014-11-07 2016-06-01 天津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及其在检测耳聋相关基因中的用途
CN106399504A (zh) * 2016-09-20 2017-02-15 苏州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基于靶向新一代测序的耳聋基因检测集合、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HN R GIUDICESSI, ET AL: "Prevalence and potential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KCNQ1 homozygosity and compound heterozygosity", CIRC CARDIOVASC GENET, vol. 6, no. 2, pages 193 - 200 *
刘文玲, 胡大一, 李萍, 李翠兰, 秦绪光, 李运田, 李蕾, 李志明, 董玮, 戚豫, 王擎: "KCNQ1单一杂合突变导致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no. 01, pages 45 - 4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5721A (zh) * 2022-10-25 2023-03-03 百世诺(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长qt综合征致病基因kcnq1和kcnh2的试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0437B1 (ko) 차세대 염기서열 분석기법을 이용한 장기 이식 거부 반응 예측 방법
CN103667438B (zh) 一种筛查HRDs致病突变的方法及涉及的基因芯片杂交探针设计方法
CN111662983A (zh) 一种用于检测淋巴瘤基因变异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06906220B (zh) 一种突变的col4a5基因及其应用
AU2016351311B9 (en) SCAP gene mutant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9402132B (zh) 一种编码scn1a基因突变体的核酸及其应用
CN104745592B (zh) Cyp4v2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2442503A (zh) Kcnq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5838720B (zh) Ptprq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3757028A (zh) Osbpl2突变型基因、其鉴定方法和检测试剂盒
CN112442528B (zh) Loxhd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4099338B (zh) Myo15a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4073499B (zh) Tmc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3403316A (zh) Slc26a4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4317550A (zh) 一种编码mitf基因突变体的核酸及其应用
CN112522275A (zh) Myo15a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3684213A (zh) Myo15a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0878346B (zh) 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5802974B (zh) Bcs1l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6218862B (zh) Selenoo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0878306B (zh) 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2695081B (zh)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新的易感基因及其应用
CN112442529A (zh) Eya1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0878307B (zh) 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7701573A (zh) 核酸突变体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