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4274A -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4274A
CN112434274A CN202011447966.1A CN202011447966A CN112434274A CN 112434274 A CN112434274 A CN 112434274A CN 202011447966 A CN202011447966 A CN 202011447966A CN 112434274 A CN112434274 A CN 112434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result
identification
identity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79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B Fine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79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4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4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4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通过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身份识别效率较低或者无法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实现提高身份识别的成功率和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操作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完成,因此对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对保证进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软件的登录等操作时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用户往往通过密码键盘手动输入用户密码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只有用户名和密码正确,用户才能顺利地完成登录等操作。该方法安全性较低,存在用户名和密码被他人获取后,被冒名的风险。
此外,随着电子设备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也能使用生物特征识别,然而可能存在人脸识别时用户未将人脸完全对准镜头,直接导致识别失败,或者需要用户反复进行调整,导致身份识别效率较低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身份识别的成功率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第二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若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确定为不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解决身份识别效率较低或者无法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实现提高身份识别的成功率和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身份识别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10、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其中,身份识别事件可以为需要进行身份识别的事件,示例性的可以为手机解锁、账户登录、支付金额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当监测到发生身份识别事件时,调用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其中生物特征为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例如指纹、虹膜、面相、DNA等或行为特征步态、击键习惯等。
第一生物特征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确定,示例性的,用户选择使用指纹进行解锁,则将指纹特征作为第一生物特征。也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生物特征的顺序确定,示例性的,用户在身份识别时,首先将手指放置于指纹识别区域,则将指纹特征作为第一生物特征,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示例性的,当第一生物特征为人脸特征时,可以通过设备上带有的红外相机、散斑投射器和红外补光灯采集人脸数据。当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时,可以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特征。
步骤120、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其中,备选身份识别条件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判断采集的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可以进行身份识别,但由于数据量不足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身份识别不够准确的条件。
当不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满足身份识别条件,则可以直接采用该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一种是既不满足身份识别条件也不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则此时可以提示用户以重新采集该生物特征,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则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指纹特征的采集面积是否满足预设采集面积比例阈值区间。
当采集用户的指纹特征时,用户可能未将手指全部放置于采集传感器的区域中,例如只将百分之六十五的部分放置于指定特征采集区域,若预设采集面积比例阈值区间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此时则确定第一生物特征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从而避免由于指纹特征采集的面积不满足要求较高的身份识别条件导致对用户进行多次采集,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人脸特征,则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人脸特征的采集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采集数据量阈值区间。
当采集用户的人脸特征时,用户可能未将面部完全对准面部识别的采集设备中,使得采集传感器只能采集到2.5万个数据点,若预设采集数据量阈值区间为2.3万至2.7万,此时则确定第一生物特征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其中,预设采集数据量阈值区间可以根据数据量可获取总量确定。从而避免由于人脸特征的采集数据量不满足要求较高的身份识别条件导致对用户进行多次采集,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步骤130、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若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示例性的,当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时,第二生物特征可以为人脸特征,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第二生物特征可以满足身份识别条件,也可以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当单一的生物特征无法进行识别时,可以采用该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
步骤140、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对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可以对第一生物特征和第二生物特征单独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也可以将第一生物特征和第二生物特征的识别结果进行结合,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当使用指纹特征进行识别时,识别过程可以为将采集的指纹特征与预先采集的指纹特征进行对比,若匹配程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为通过。
当使用人脸特征进行识别时,识别过程可以为,在预先采集阶段根据设备中带有的散斑投射器,将三万个不可见的小光点,投射到人脸的各个特征结构上,同时红外补光灯开启,获得人脸的特征。在识别阶段通过红外相机、散斑投射器和红外补光灯捕捉人脸数据,再与预先采集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若匹配程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为通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
将本地第一生物特征与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和/或将本地第二生物特征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本地第一生物特征和本地第二生物特征为将预先采集的生物特征保存至本地后得到的生物特征,以便在身份识别时直接进行调用,将本地第一生物特征与第一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和/或将本地第二生物特征与第二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克服网络不佳引起的认证结果时延和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身份识别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
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与所述第二识别结果均为通过,则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为通过。
对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对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仅当第一识别结果和第二识别结果均为通过时,得到最终的身份识别结果才为通过,避免仅采用单一的识别方式容易产生识别漏洞,从而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可以应用于转账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解决身份识别效率较低或者无法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实现提高身份识别的成功率和效率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技术方案是针对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的过程进行补充说明的。与上述方案相比,本方案具体优化为,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未通过,则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并将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具体的,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步骤210、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步骤220、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步骤230、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之前,还包括:
向用户展示所述第二生物特征的采集提示。
采集提示可以通过屏幕弹窗等方式向用户进行展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采集提示用于使得用户提供与第一生物特征不同的生物特征信息,示例性的,若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则可向用户展示人脸特征的采集提示。避免用户重复提供同种生物特征信息,从而提高身份识别的效率。
步骤240、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对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的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示例性的,采集传感器采集到2.5万个面部的数据点,则将该2.5万个数据点与预设采集的人脸特征进行对比,示例性的,对比方式可以为区域对比,按照不同区域的匹配程度与预设识别结果确定规则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步骤250、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未通过,则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并将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若第一识别结果为未通过,则继续通过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并将第二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的最终结果。即第一识别结果和第二识别结果中存在一个通过即为通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若第一识别结果为通过,则将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为通过,此时可以停止第二生物特征的识别进程,避免重复识别,从而提高身份识别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确定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则再次采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以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失败阈值,则进行锁定操作。
若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则再次采集第一生物特征和/或第二生物特征,进行上述身份识别流程,以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避免由于采集过程的问题导致身份识别失败。
若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失败阈值,则进行锁定操作,示例性的,当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大于三次,则对进行身份识别的电子设备或者应用软件进行锁定,以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未通过,则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并将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减少用户重新识别的次数,从而提高身份识别的效率。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由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生物特征采集模块310,用于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3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第二生物特征采集模块330,用于若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确定为不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识别模块340,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解决身份识别效率较低或者无法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实现提高身份识别的成功率和效率的效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则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指纹特征的采集面积是否满足预设采集面积比例阈值区间。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人脸特征,则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身份识别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人脸特征的采集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采集数据量阈值区间。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采集提示展示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之前,向用户展示所述第二生物特征的采集提示。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包括:
第一生物特征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第二生物特征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未通过,则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并将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结果获取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识别单元之后,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包括:
第一识别结果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第二识别结果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
第二身份识别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与所述第二识别结果均为通过,则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为通过。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包括:
第三身份识别结果获取单元,用于将本地第一生物特征与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和/或将本地第二生物特征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物特征再次采集模块,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之后,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则再次采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以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锁定操作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失败阈值,则进行锁定操作。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和输出装置43;电子设备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和输出装置4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身份识别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身份识别方法。
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身份识别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身份识别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若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则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指纹特征的采集面积是否满足预设采集面积比例阈值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人脸特征,则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人脸特征的采集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采集数据量阈值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之前,还包括:
向用户展示所述第二生物特征的采集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未通过,则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并将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通过,则将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对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第二识别结果;
若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与所述第二识别结果均为通过,则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为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包括:
将本地第一生物特征与所述第一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和/或将本地第二生物特征与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对比,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则再次采集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以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若所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为失败的次数大于预设失败阈值,则进行锁定操作。
10.一种身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在监测到身份识别事件时,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一生物特征;
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是否满足备选身份识别条件;
第二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若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确定为不满足,则通过第二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第二生物特征;
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物特征和/或所述第二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指纹特征,则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指纹特征的采集面积是否满足预设采集面积比例阈值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为人脸特征,则所述身份识别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身份识别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人脸特征的采集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采集数据量阈值区间。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身份识别方法。
CN202011447966.1A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434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7966.1A CN112434274A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7966.1A CN112434274A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4274A true CN112434274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7966.1A Pending CN112434274A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427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1732A (zh) * 2017-07-17 2017-12-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及终端
CN108427873A (zh) * 2018-02-12 2018-08-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145742A (zh) * 2018-07-19 2019-01-04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行人识别方法及***
CN110472520A (zh) * 2019-07-24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1732A (zh) * 2017-07-17 2017-12-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及终端
CN108427873A (zh) * 2018-02-12 2018-08-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145742A (zh) * 2018-07-19 2019-01-04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行人识别方法及***
CN110472520A (zh) * 2019-07-24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8851B1 (ko) 신원들을 검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122913B2 (en) Method for logging a user in to a mobile device
KR101629224B1 (ko) 생체 특징에 기반한 인증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0851809B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终端
US2019013041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processing
CN108804006B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26890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ometric data management using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RDBMS)
TWI679586B (zh) 筆跡資料處理方法和裝置
CN105678147B (zh) 触控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47161A1 (en) Authoriz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91207A (zh) 电子文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020424A1 (zh) 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
CN111241566A (zh) 保单管理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87320A (zh)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US20230045850A1 (en) Fingerprint Capturing and Matching for Authentication
CN106469269B (zh) 一种密码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43431B (zh) 应用加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59322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737427B (zh) 应用于会议室的身份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34274A (zh)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46009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data processing
CN111339829B (zh) 用户身份鉴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17429A (zh)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91547A1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6738411B (zh)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多模态注册方法和身份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