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4490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4490A
CN112394490A CN202011428409.5A CN202011428409A CN112394490A CN 112394490 A CN112394490 A CN 112394490A CN 202011428409 A CN202011428409 A CN 202011428409A CN 112394490 A CN112394490 A CN 112394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image
optical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8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4490B (zh
Inventor
赖永枫
李建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ji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ji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ji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jing Optoelectronics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84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4490B/zh
Priority to TW109144858A priority patent/TWI750961B/zh
Priority to US17/179,404 priority patent/US2022017917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39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并且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兼具增大光圈、增加像高并且提高分辨率的特点。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规格日新月异,做为关键零组件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主镜头,不仅要求更大光圈并维持较短的***长度外,还追求更高画素与更高分辨率。而高画素隐含着必须增加镜头的像高,并借着采用更大的影像传感器来接受成像光线以提高画素需求。
但大光圈的设计使得镜头接受更多的成像光线,产生各种像差,使得成像质量下降,增加设计的难度;而高画素的需求使得镜头的分辨率必须提高,在大光圈的设计需求下,设计难度更加倍增。因此,如何使镜头在有限的***长度中加入多片透镜,又要增加分辨率且同时增大光圈与像高是需要挑战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可兼具增大光圈、增加像高并且提高分辨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V5≦30.000、V6≦30.000、ImgH/(D12t32+D41t52)≧2.200。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V5+V6≦50.000、ImgH/(D12t32+D41t52)≧2.200。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45.000≦V2+V3≦85.000、V5+V6≦50.000、ImgH/(D12t32+D41t52)≧2.200。
在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中,实施例还可以选择性地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ALT/G78≦6.200,
(TTL+TL)/ImgH≦2.700,
(AAG+BFL)/D31t42≦3.600,
EFL/(T1+T7+G78+T8)≦3.200,
D42t71/(T2+G23)≦5.000,
(G12+D42t71+BFL)/D31t42≦3.000,
(G12+T2+G23+T3)/T4≦3.900,
(T4+G45+T6+G67)/(G23+T3)≦2.200,
D12t51/(T5+G56)≦2.700,
(T6+G67+T8)/(T2+G34)≦1.800,
(G12+T2+T6+G67)/(T5+G56)≦1.700,
(G12+T2+T4+G45+T6+G67)/T7≦2.100,
D41t61/(G23+G34)≦4.000,(T3+D41t71)/T1≦3.700,
(D41t71+BFL)/G78≦3.300,
(T2+T3+AAG)/T7≦3.700,
TTL/(T1+G12+T7+G78)≦2.800。
其中V2、V3、V5以及V6分别为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阿贝数,ALT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八个透镜厚度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AAG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空气间隙总和,BFL为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FL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7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12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23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34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4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56为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为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78为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隙,D12t32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12t51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31t42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41t52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41t6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41t71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42t71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藉由满足上述透镜面形及屈光率正负的设计以及满足上述的条件式,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且可以具备大光圈、增加像高以及提高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形结构。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形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形结构。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形结构。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形结构。
图6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8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9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12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13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16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17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9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20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1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3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24是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5是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2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7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28是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29是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1是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32是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33是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34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5是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36是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37是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9是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40是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41是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4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43是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图44是本发明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
图45是本发明之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
图46与图47是本发明之第一至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始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首先清楚表示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0、200、300、400、500:透镜;15、25、35、45、55、65、75、85、95、110、410、510:物侧面;16、26、36、46、56、66、76、86、96、120、320:像侧面;130:组装部;211、212:平行光线;10:光学成像镜头;0:光圈;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滤光片;99:成像面;Z1、151、161、251、261、351、361、451、461、551、561、651、661、751、761、851、861:光轴区域;Z2、152、162、252、262、352、362、452、462、552、562、652、662、752、762、852、862:圆周区域;A1:物侧;A2:像侧;CP:中心点;CP1:第一中心点;CP2:第二中心点;EL:延伸线;I:光轴;Lm:边缘光线;Lc:主光线;OB:光学边界;M、R:相交点;TP1:第一转换点;TP2:第二转换点;Z3:中继区域。
本说明书和申请专利范围中使用的用语「光轴区域」、「圆周区域」、「凹面」和「凸面」应基于本说明书中列出的定义来解释。
本说明书之光学***包含至少一透镜,接收入射光学***之平行于光轴至相对光轴呈半视角(HFOV)角度内的成像光线。成像光线通过光学***于成像面上成像。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言之「透镜之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成像光线包括至少两类光线: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如图1所示)。透镜之物侧面(或像侧面)可依不同位置区分为不同区域,包含光轴区域、圆周区域、或在部分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继区域,该些区域的说明将于下方详细阐述。
图1为透镜100的径向剖视图。定义透镜100表面上的二参考点:中心点及转换点。透镜表面的中心点为该表面与光轴I的一交点。如图1所例示,第一中心点CP1位于透镜100的物侧面110,第二中心点CP2位于透镜100的像侧面120。转换点是位于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该点的切线与光轴I垂直。定义透镜表面之光学边界OB为通过该透镜表面径向最外侧的边缘光线Lm与该透镜表面相交的一点。所有的转换点皆位于光轴I与透镜表面之光学边界OB之间。除此之外,透镜100表面可能不具有转换点或具有至少一转换点,若单一透镜表面有复数个转换点,则该些转换点由径向向外的方向依序自第一转换点开始命名。例如,第一转换点TP1(最靠近光轴I)、第二转换点TP2(如图4所示)及第N转换点(距离光轴I最远)。
当透镜表面具有至少一转换点,定义从中心点至第一转换点TP1的范围为光轴区域,其中,该光轴区域包含中心点。定义距离光轴I最远的转换点(第N转换点)径向向外至光学边界OB的区域为圆周区域。在部分实施例中,可另包含介于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之间的中继区域,中继区域的数量取决于转换点的数量。当透镜表面不具有转换点,定义自光轴I起算至透镜表面光学边界OB之间距离的0~50%为光轴区域,自光轴I起算至透镜表面光学边界OB之间距离的50~100%为圆周区域。
当平行光轴I之光线通过一区域后,若光线朝光轴I偏折且与光轴I的交点位在透镜像侧A2,则该区域为凸面。当平行光轴I之光线通过一区域后,若光线的延伸线与光轴I的交点位在透镜物侧A1,则该区域为凹面。
除此之外,参见图1,透镜100还可包含一由光学边界OB径向向外延伸的组装部130。组装部130一般来说用以供该透镜100组装于光学***之一相对应组件(图未示)。成像光线并不会到达该组装部130。组装部130之结构与形状仅为说明本发明之示例,不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讨论之透镜的组装部130可能会在图式中被部分或全部省略。
参见图2,定义中心点CP与第一转换点TP1之间为光轴区域Z1。定义第一转换点TP1与透镜表面的光学边界OB之间为圆周区域Z2。如图2所示,平行光线211在通过光轴区域Z1后与光轴I在透镜200的像侧A2相交,即平行光线211通过光轴区域Z1的焦点位于透镜200像侧A2的R点。由于光线与光轴I相交于透镜200像侧A2,故光轴区域Z1为凸面。反之,平行光线212在通过圆周区域Z2后发散。如图2所示,平行光线212通过圆周区域Z2后的延伸线EL与光轴I在透镜200的物侧A1相交,即平行光线212通过圆周区域Z2的焦点位于透镜200物侧A1的M点。由于光线的延伸线EL与光轴I相交于透镜200物侧A1,故圆周区域Z2为凹面。于图2所示的透镜200中,第一转换点TP1是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分界,即第一转换点TP1为凸面转凹面的分界点。
另一方面,光轴区域的面形凹凸判断还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藉由近轴的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之光轴区域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数据表(lens data 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此方法判定的结果与前述藉由光线/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判定方式的结果一致,光线/光线延伸线与光轴交点的判定方式即为以一平行光轴之光线的焦点位于透镜之物侧或像侧来判断面形凹凸。本说明书所描述之「一区域为凸面(或凹面)」、「一区域为凸(或凹)」或「一凸面(或凹面)区域」可被替换使用。
图3至图5提供了在各个情况下判断透镜区域的面形及区域分界的范例,包含前述之光轴区域、圆周区域及中继区域。
图3为透镜300的径向剖视图。参见图3,透镜300的像侧面320在光学边界OB内仅存在一个转换点TP1。透镜300的像侧面320的光轴区域Z1及圆周区域Z2如图3所示。此像侧面320的R值为正(即R>0),因此,光轴区域Z1为凹面。
一般来说,以转换点为界的各个区域面形会与相邻的区域面形相反,因此,可用转换点来界定面形的转变,即自转换点由凹面转凸面或由凸面转凹面。于图3中,由于光轴区域Z1为凹面,面形于转换点TP1转变,故圆周区域Z2为凸面。
图4为透镜400的径向剖视图。参见图4,透镜400的物侧面410存在一第一转换点TP1及一第二转换点TP2。定义光轴I与第一转换点TP1之间为物侧面410的光轴区域Z1。此物侧面410的R值为正(即R>0),因此,光轴区域Z1为凸面。
定义第二转换点TP2与透镜400的物侧面410的光学边界OB之间为圆周区域Z2,该物侧面410的该圆周区域Z2亦为凸面。除此之外,定义第一转换点TP1与第二转换点TP2之间为中继区域Z3,该物侧面410的该中继区域Z3为凹面。再次参见图4,物侧面410由光轴I径向向外依序包含光轴I与第一转换点TP1之间的光轴区域Z1、位于第一转换点TP1与第二转换点TP2之间的中继区域Z3,及第二转换点TP2与透镜400的物侧面410的光学边界OB之间的圆周区域Z2。由于光轴区域Z1为凸面,面形自第一转换点TP1转变为凹,故中继区域Z3为凹面,又面形自第二转换点TP2再转变为凸,故圆周区域Z2为凸面。
图5为透镜500的径向剖视图。透镜500的物侧面510无转换点。对于无转换点的透镜表面,例如透镜500的物侧面510,定义自光轴I起算至透镜表面光学边界OB之间距离的0~50%为光轴区域,自光轴I起算至透镜表面光学边界OB之间距离的50~100%为圆周区域。参见图5所示之透镜500,定义光轴I至自光轴I起算到透镜500表面光学边界OB之间距离的50%为物侧面510的光轴区域Z1。此物侧面510的R值为正(即R>0),因此,光轴区域Z1为凸面。由于透镜500的物侧面510无转换点,因此物侧面510的圆周区域Z2亦为凸面。透镜500更可具有组装部(图未示)自圆周区域Z2径向向外延伸。
图6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7的A至图7的D为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A1至像侧A2沿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光轴I依序包括一光圈0、一第一透镜1、一第二透镜2、一第三透镜3、一第四透镜4、一第五透镜5、一第六透镜6、一第七透镜7、一第八透镜8、及一滤光片9。当由一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依序经由光圈0、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一成像面99(image plane)形成一影像。滤光片9例如为红外线截止滤光片(infrared cut-off filter),其可以让具有适当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线或可见光)通过,而滤除想要滤除的红外线波段。滤光片9设置于第八透镜8与成像面99之间。补充说明的是,物侧A1是朝向待拍摄物的一侧,而像侧A2是朝向成像面99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一朝向物侧A1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15、25、35、45、55、65、75、85、95及一朝向像侧A2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16、26、36、46、56、66、76、86、96。在本实施例中,光圈0设置于第一透镜1的物侧A1。
第一透镜1具有正屈光率(refracting power)。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的光轴区域1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152为凸面。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6的光轴区域16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162为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与像侧面16皆为非球面(asphericsurface)。
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5的光轴区域2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252为凸面。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6的光轴区域26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262为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5与像侧面26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5的光轴区域3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352为凸面。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6的光轴区域36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362为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5与像侧面36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452为凹面。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462为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与像侧面46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552为凹面。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6的光轴区域56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562为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与像侧面56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的光轴区域6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652为凹面。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6的光轴区域66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662为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与像侧面66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光率。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5的光轴区域75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752为凹面。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6的光轴区域761为凸面,且其圆周区域762为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5与像侧面76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8具有负屈光率。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光轴区域85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852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光轴区域861为凹面,且其圆周区域862为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与像侧面86皆为非球面。
第一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8所示,且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为6.564毫米(millimeter,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41.993°,***长度为8.316毫米,光圈值(F-number,Fno)为1.650,像高为5.800毫米,其中***长度是指由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15、25、35、45、55、65、75、85及像侧面16、26、36、46、56、66、76、86共计十六个面均是非球面(aspheric surface),而这些非球面是依下列公式定义:
Figure BDA0002825674440000081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Z:非球面深度,即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R: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K:圆锥系数;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如图9所示。其中,图9中字段编号15表示其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的非球面系数,其它字段依此类推。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另外,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以及图47所示,其中,
EFL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Fno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光圈值;HFOV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半视角;ImgH为光学成像镜头10的像高;T1为第一透镜1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2为第二透镜2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3为第三透镜3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4为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5为第五透镜5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6为第六透镜6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7为第七透镜7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T8为第八透镜8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G12为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6至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23为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6至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二透镜2与第三透镜3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34为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6至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三透镜3与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45为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6至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四透镜4与第五透镜5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56为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6至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67为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6至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六透镜6与第七透镜7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78为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6至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在光轴I上的距离,也就是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G8F为第八透镜8与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TF为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GFP为滤光片9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空气间隙,单位为毫米(mm);V1为第一透镜1的阿贝数;V2为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V3为第三透镜3的阿贝数;V4为第四透镜4的阿贝数;V5为第五透镜5的阿贝数;V6为第六透镜6的阿贝数;V7为第七透镜7的阿贝数;V8为第八透镜8的阿贝数;ALT为第一透镜1至第八透镜8在光轴I上的八个透镜厚度的总和,即T1、T2、T3、T4、T5、T6、T7、T8之和,单位为毫米(mm);AAG为第一透镜1至第八透镜8在光轴I上的七个空气间隙的总和,即G12、G23、G34、G45、G56、G67、G78之和,单位为毫米(mm);T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BFL为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到成像面99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D12t32为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6到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6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D41t52为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到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6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D31t42为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5到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6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D42t71为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6到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5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D12t51为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6到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D41t61为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到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以及。D41t71为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到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5在光轴I上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再配合参阅图7的A至图7的D,图7的A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Spherical Aberration),图7的B与图7的C的图式则分别说明第一实施例当其波长为470nm(nanometer)、555nm及650nm时在成像面99上有关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FieldCurvature)像差及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场曲像差,图7的D的图式则说明第一实施例当其波长为470nm、555nm及650nm时在成像面99上的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在本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式图7的A中,由每一种代表波长的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32微米(μm)的范围内,故本第一实施例确实明显改善相同波长的球差。此外,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也相当接近,代表不同波长光线的成像位置已相当集中,因而使色像差也获得明显改善。
在图7的B与图7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场曲像差落在±400微米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能有效消除像差。而图7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3%的范围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具备光学***的成像质量要求,据此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相较于现有光学镜头,在光圈值为1.650且像高为5.800毫米的条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1的A至图11的D为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0,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10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2所示,且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863毫米,半视角(HFOV)为39.228°,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8.386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13所示,则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11的A说明本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8微米的范围内。在图11的B与图11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场曲像差落在±30微米内。而图11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5%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5的A至图15的D为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4,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14中省略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6所示,且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605毫米,半视角(HFOV)为39.493°,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8.182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17所示,则为第三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15的A表示本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2微米的范围内。在图15的B与图15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场曲像差落在±80微米内。而图15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7%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外,第三实施例的***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长度。
图18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9的A至图19的D为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18,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18中省略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0所示,且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158毫米,半视角(HFOV)为41.779°,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7.616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21所示,则为第四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19的A说明本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30微米的范围内。在图19的B与图19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场曲像差落在±130微米内。而图19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6%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四实施例的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外,第四实施例的***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长度。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23A至图23D为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22,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其他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五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22中省略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4所示,且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721毫米,半视角(HFOV)为39.605°,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8.318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25所示,则为第五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23的A表示本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4微米的范围内。在图23的B与图23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场曲像差落在±42微米内。而图23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5%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图26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27的A至图27的D为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26,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六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26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且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628毫米,半视角(HFOV)为39.463°,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8.19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29所示,则为第六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27的A表示本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14微米的范围内。在图27的B与图27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50微米内。而图27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7%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外,第六实施例的***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长度。
图30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1的A至图31的D为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30,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七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七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0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2所示,且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101毫米,半视角(HFOV)为41.776°,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7.548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33所示,则为第七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31的A表示本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0微米的范围内。在图31的B与图31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200微米内。而图31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7%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外,第七实施例的***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长度。
图34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5的A至图35的D为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34,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八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八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4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6所示,且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863毫米,半视角(HFOV)为39.429°,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8.403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37所示,则为第八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35的A表示本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2微米的范围内。在图35的B与图35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60微米内。而图35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八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3.5%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图38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9的A至图39的D为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38,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九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九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8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0所示,且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719毫米,半视角(HFOV)为39.545°,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8.358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41所示,则为第九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39的A表示本第九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25微米的范围内。在图39的B与图39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50微米内。而图39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九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6%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九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
图42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43的A至图43的D为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42,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十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2、3、4、5、6、7及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此外,在第十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45的光轴区域451为凹面,其像侧面46的光轴区域461为凸面。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5的圆周区域852为凸面。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42中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光轴区域与圆周区域的标号。
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44所示,且第十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的整体有效焦距为6.191毫米,半视角(HFOV)为41.99°,光圈值(Fno)为1.650,***长度为7.524毫米,像高则为5.800毫米。
如图45所示,则为第十实施例的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5到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6的第2阶非球面系数a2皆为零。
另外,第十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6、图47所示。
图43的A表示本第十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30微米的范围内。在图43的B与图43的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式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170微米内。而图43的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十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4.1%的范围内。据此说明本第十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以及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优于第一实施例,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此外,第十实施例的***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长度。
再配合参阅图46至图47,其为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的各项光学参数的表格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组合有利于同时增大光圈、像高与提高分辨率: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6的光轴区域761为凸面、V5≦30.000;V6≦30.000及ImgH/(D12t32+D41t52)≧2.200。此外,搭配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6的光轴区域261为凹面、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6的圆周区域262为凹面、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5的光轴区域551为凹面或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的光轴区域651为凸面。除此之外,较佳的限制为19.000≦V5≦30.000、19.000≦V6≦30.000、2.200≦ImgH/(D12t32+D41t52)≦3.90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组合有利于同时增大光圈、像高与提高分辨率: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的光轴区域651为凸面、第七透镜7具有正屈光率、V5+V6≦50.000及ImgH/(D12t32+D41t52)≧2.200。此外,搭配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6的圆周区域562为凸面。除此之外,较佳的限制为38.000≦V5+V6≦50.000、2.200≦ImgH/(D12t32+D41t52)≦3.90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组合有利于同时增大光圈、像高与提高分辨率: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6的圆周区域162为凹面、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6的光轴区域561为凸面、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光率、45.000≦V2+V3≦85.000、V5+V6≦50.000及ImgH/(D12t32+D41t52)≧2.200。此外,搭配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的光轴区域651为凸面、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6的光轴区域661为凹面或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6的光轴区域761为凸面。除此之外,较佳的限制为38.000≦V5+V6≦50.000、2.200≦ImgH/(D12t32+D41t52)≦3.90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组合有利于同时增大光圈、像高与提高分辨率: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6的光轴区域561为凸面、V4+V5≦70.000、V5+V6≦50.000及ImgH/(D12t32+D41t52)≧2.200。此外,搭配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5的光轴区域651为凸面、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6的光轴区域661为凹面或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6的光轴区域761为凸面。除此之外,较佳的限制为38.000≦V4+V5≦70.000、38.000≦V5+V6≦50.000、2.200≦ImgH/(D12t32+D41t52)≦3.90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光学成像镜头10进一步满足第一透镜1到第八透镜8的阿贝数小于或等于40.000的透镜数量大于或等于3时,有利于在有限的***长度中增加像高,较佳的限制为:在第一透镜1到第八透镜8中,阿贝数小于或等于40.000的透镜数量小于或等于4且大于或等于3时,有利于在有限的***长度中增加像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当光学成像镜头10进一步满足0.750≦V4/V5≦3.000、0.600≦V5/V6≦1.350或0.450≦V3/V7≦1.350,有利于在有限的***长度中增加像高。
为了使各透镜的厚度与空气间隙维持一适当值,避免任一参数过大而不利于光学成像镜头10整体之薄型化,或是避免任一参数过小而影响组装或是提高制造上之困难度,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镜头10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ALT/G78≦6.200,较佳的范围为3.000≦ALT/G78≦6.200;
(TTL+TL)/ImgH≦2.700,较佳的范围为2.000≦(TTL+TL)/ImgH≦2.700;
(AAG+BFL)/D31t42≦3.600,较佳的范围为2.000≦(AAG+BFL)/D31t42≦3.600;
EFL/(T1+T7+G78+T8)≦3.200,较佳的范围为1.400≦EFL/(T1+T7+G78+T8)≦3.200;
D42t71/(T2+G23)≦5.000,较佳的范围为2.700≦D42t71/(T2+G23)≦5.000;
(G12+D42t71+BFL)/D31t42≦3.000,较佳的范围为1.600≦(G12+D42t71+BFL)/D31t42≦3.000;
(G12+T2+G23+T3)/T4≦3.900,较佳的范围为1.800≦(G12+T2+G23+T3)/T4≦3.900;
(T4+G45+T6+G67)/(G23+T3)≦2.200,较佳的范围为1.200≦(T4+G45+T6+G67)/(G23+T3)≦2.200;
D12t51/(T5+G56)≦2.700,较佳的范围为1.100≦D12t51/(T5+G56)≦2.700;
(T6+G67+T8)/(T2+G34)≦1.800,较佳的范围为0.500≦(T6+G67+T8)/(T2+G34)≦1.800;
(G12+T2+T6+G67)/(T5+G56)≦1.700,较佳的范围为0.500≦(G12+T2+T6+G67)/(T5+G56)≦1.700;
(G12+T2+T4+G45+T6+G67)/T7≦2.100,较佳的范围为0.500≦(G12+T2+T4+G45+T6+G67)/T7≦2.100;
D41t61/(G23+G34)≦4.000,较佳的范围为1.600≦D41t61/(G23+G34)≦4.000;
(T3+D41t71)/T1≦3.700,较佳的范围为1.600≦(T3+D41t71)/T1≦3.700;
(D41t71+BFL)/G78≦3.300,较佳的范围为2.600≦(D41t71+BFL)/G78≦3.300;
(T2+T3+AAG)/T7≦3.700,较佳的范围为1.200≦(T2+T3+AAG)/T7≦3.700;
TTL/(T1+G12+T7+G78)≦2.800,较佳的范围为1.800≦TTL/(T1+G12+T7+G78)≦2.800。
此外,另可选择实施例参数之任意组合关系增加镜头限制,以利于本发明相同架构的镜头设计。
有鉴于光学***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且可以具备大光圈、增加像高以及提高分辨率。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应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本发明各实施例揭露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焦距、透镜厚度、阿贝数等光学参数,举例而言,本发明于各实施例揭露一光学参数A及一光学参数B,其中该些光学参数所涵盖的范围、光学参数互相之比较关系及多个实施例涵盖的条件式范围的具体解释如下:
(1)光学参数所涵盖的范围,例如:α2≦A≦α1或β2≦B≦β1,α1为光学参数A在多个实施例中的最大值,α2为光学参数A在多个实施例中的最小值,β1为光学参数B在多个实施例中的最大值,β2为光学参数B在多个实施例中的最小值。
(2)光学参数互相之比较关系,例如:A大于B或A小于B。
(3)多个实施例涵盖的条件式范围,具体来说,由同一实施例的复数个光学参数经过可能的运算所获得之组合关系或比例关系,该些关系定义为E。E可为例如:A+B或A-B或A/B或A*B或(A*B)1/2,而E又满足条件式E≦γ1或E≧γ2或γ2≦E≦γ1,γ1及γ2为同一实施例的光学参数A与光学参数B经过运算所得到的值,且γ1为本发明多个实施例中的最大值,γ2为本发明多个实施例中的最小值。
上述光学参数所涵盖的范围、光学参数互相之比较关系及该些条件式的最大值、最小值及最大值最小值以内的数值范围皆为本发明可据以实施之特征,且皆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围。上述仅为举例说明,不应以此为限。
本发明之实施例皆可实施,且可于同一实施例中撷取部分特征组合,该特征组合相较于先前技术而言亦能达成无法预期之本案功效,该特征组合包括但不限于面形、屈光率及条件式等特征之搭配。本发明实施方式之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之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实施例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以及一第八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V5≦30.000、V6≦30.000及ImgH/(D12t32+D41t52)≧2.200;
其中V5以及V6分别为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ImgH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高,D12t3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41t52为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以及一第八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
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
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
该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V5+V6≦50.000及ImgH/(D12t32+D41t52)≧2.200;
其中V5以及V6分别为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ImgH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高,D12t3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41t52为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以及一第八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
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
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凸面;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八个透镜,且满足以下条件式:45.000≦V2+V3≦85.000、V5+V6≦50.000、ImgH/(D12t32+D41t52)≧2.200;
其中V2、V3、V5以及V6分别为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的阿贝数,ImgH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高,D12t32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41t52为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ALT/G78≦6.200,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八个透镜厚度的总和,以及G78为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TL+TL)/ImgH≦2.7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AAG+BFL)/D31t42≦3.600,其中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空气间隙的总和,BFL为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到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31t42为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EFL/(T1+T7+G78+T8)≦3.200,其中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1为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7为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8为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以及G78为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D42t71/(T2+G23)≦5.000,其中D42t71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2为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以及G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12+D42t71+BFL)/D31t42≦3.000,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D42t71为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BFL为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到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31t42为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12+T2+G23+T3)/T4≦3.900,其中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T2、T3及T4分别为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以及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4+G45+T6+G67)/(G23+T3)≦2.200,其中T3、T4及T6分别为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及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45为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G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D12t51/(T5+G56)≦2.700,其中D12t51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5为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以及G56为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6+G67+T8)/(T2+G34)≦1.800,其中T2、T6及T8分别为该第二透镜、该第六透镜及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G67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12+T2+T6+G67)/(T5+G56)≦1.700,其中T2、T5及T6分别为该第二透镜、该第五透镜及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67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G56为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G12+T2+T4+G45+T6+G67)/T7≦2.100,其中T2、T4、T6及T7分别为该第二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六透镜及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G45为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G67为该第六透镜与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D41t61/(G23+G34)≦4.000,其中D41t61为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23为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G34为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3+D41t71)/T1≦3.700,其中T1及T3分别为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以及D41t71为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D41t71+BFL)/G78≦3.300,其中D41t71为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BFL为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到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以及G78为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19.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2+T3+AAG)/T7≦3.700,其中T2、T3及T7分别为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及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以及AAG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七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2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满足:TTL/(T1+G12+T7+G78)≦2.800,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1及T7分别为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12为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以及G78为该第七透镜与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
CN202011428409.5A 2020-12-09 2020-12-09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12394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8409.5A CN112394490B (zh) 2020-12-09 2020-12-09 光学成像镜头
TW109144858A TWI750961B (zh) 2020-12-09 2020-12-18 光學成像鏡頭
US17/179,404 US20220179172A1 (en) 2020-12-09 2021-02-19 Optical imaging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8409.5A CN112394490B (zh) 2020-12-09 2020-12-09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4490A true CN112394490A (zh) 2021-02-23
CN112394490B CN112394490B (zh) 2023-03-14

Family

ID=7462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8409.5A Active CN112394490B (zh) 2020-12-09 2020-12-09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9172A1 (zh)
CN (1) CN112394490B (zh)
TW (1) TWI7509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4923A1 (zh) * 2021-03-30 2022-10-06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4230B (zh) * 2019-11-14 2024-04-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60769A (zh) * 2021-09-23 2022-01-21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9813A (zh) * 2020-08-17 2020-11-1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3341B (zh) * 2015-08-11 2016-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8295106A (zh) * 2017-12-29 2024-07-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007444B (zh) * 2019-05-21 2024-04-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19658B (zh) * 2019-11-06 2023-07-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061038B (zh) * 2019-12-13 2022-03-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80252B (zh) * 2020-05-22 2022-04-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180543B (zh) * 2020-09-29 2021-12-14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180541B (zh) * 2020-09-29 2022-05-31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13841B (zh) * 2020-09-29 2021-12-14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58B (zh) * 2020-10-14 2020-12-15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9813A (zh) * 2020-08-17 2020-11-1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4923A1 (zh) * 2021-03-30 2022-10-06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477A (zh) 2022-06-16
US20220179172A1 (en) 2022-06-09
CN112394490B (zh) 2023-03-14
TWI750961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9401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829510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9449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78042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1210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92793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41572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13770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1210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9448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70341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9448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9449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59644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98378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90807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89711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48589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48589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650727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158024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488489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435557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98724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59644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