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6393B -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6393B
CN112286393B CN202011189437.6A CN202011189437A CN112286393B CN 112286393 B CN112286393 B CN 112286393B CN 202011189437 A CN202011189437 A CN 202011189437A CN 112286393 B CN112286393 B CN 1122863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layer
optical compensation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94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6393A (zh
Inventor
陈敏
刘昕昭
王清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94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6393B/zh
Priority to US17/136,032 priority patent/US1136654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28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6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6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6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显示装置的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组和多个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连接,且所述光学补偿层在所述触控层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以使所述触控单元各个位置处均为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的双层结构,避免了触控单元中的某些区域由于膜层数量不同而导致的吸光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的在某些显示条件下的架桥可见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显示装置中集成触控功能已成为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该触控功能多通过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延伸的多个电极组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电极组在交叉位置处通过电极架桥实现沿一方向延伸的电极组的电连接,以及两个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电极组之间的绝缘。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电极架桥可见的问题,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显示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架桥可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和触控单元;其中,
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光学补偿层彼此绝缘,所述光学补偿层在所述触控层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
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组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二电极组彼此绝缘;
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的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组和多个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连接,且所述光学补偿层在所述触控层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以使所述触控单元各个位置处均为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的双层结构,避免了触控单元中的某些区域由于膜层数量不同而导致的吸光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的在某些显示条件下的架桥可见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中虚线框K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中虚线框K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5中虚线框K2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补偿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虚线框K3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单元的俯视示意图,该触控单元包括横向排布的第一电极组20和纵向排布的第二电极组10,纵向排布的第二电极组10包括分立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这些分立的第二触控电极在于第一电极组20中的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连接位置交叠的区域中,需要通过架桥的方式实现分立的第二触控电极的电连接。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在架桥所在位置处为双层膜结构,而在其他区域中则为单层膜结构,这就使得当显示装置在显示某些画面,特别是显示全蓝画面时,由于触控电极的制备材料对于蓝色光的吸收率较大等问题,导致显示面板在双层膜区域的显示画面会明显区别于其他位置处的画面,从而导致架桥可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案基于光学补偿原理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在触控层的基础上设置一层光学补偿层,该光学补偿层在触控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并且将触控层中的一组电极组通过光学补偿层实现连接,通过该光学补偿层使得触控单元中的各个位置处均为双层膜结构,避免了由于局部双层膜的吸光量大于单层膜的吸光量而导致的架桥可见问题,同时光学补偿层还起到了某一电极组中的触控电极的连接作用,使得触控层可以实现正常的触控功能。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2为所述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和触控单元;其中,
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层200和光学补偿层100,所述触控层200与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彼此绝缘,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在所述触控层200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200。
所述触控层20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R1排布、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第一电极组210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DR2排布、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第二电极组220,所述第一方向DR1和所述第二方向DR2交叉,所述第一电极组210与所述第二电极组220彼此绝缘。
所述第一电极组210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211,所述第二电极组220包括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100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21。
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触控层200中的第一电极组210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211,所述第二电极组220中包括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21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彼此连接,使得第二电极组220中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21可以作为一组电极存在,与第一电极组210共同构成互电容以满足触控功能的需要。
图3中,所述触控层200位于所述光学补偿层100朝向显示单元一侧,在图4中,所述触控层200位于所述光学补偿层100背离所述显示单元一侧,即所述触控层200和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只要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出光方向一侧即可,本申请并不对所述触控层200和所述光学补偿层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在所述触控层200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200,以使所述触控单元各个位置处均为触控层200和光学补偿层100的双层结构,避免了触控单元中的某些区域由于膜层数量不同而导致的吸光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的在某些显示条件下(特别是在显示全蓝画面时)的架桥可见问题。特别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200和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均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即所述光学补偿层100与所述触控层200的制备材料相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所述光学补偿层100较好地实现光学补偿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异种材料接触而导致过大的接触电阻。
一般情况下,仍然参考图3和图4,为了实现触控层200和光学补偿层100之间的彼此绝缘(即第一电极组210与所述光学补偿层100之间的绝缘)的目的,所述触控层200和所述光学补偿层100之间还包括绝缘层400,所述绝缘层400包括多个第一通孔410,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0与所述第一电极组210电连接,从而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1彼此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所述光学补偿层100的具体结构,参考图5,图5为图2中虚线框K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包括:光学补偿结构110和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所述光学补偿结构110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彼此绝缘。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电极122,所述第一连接电极12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0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分为两部分,其中光学补偿结构110配合与其位置相对应的触控层200构成双层膜结构,起到光学补偿作用,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既配合与其位置相对应的触控层200起到光学补偿作用,还用于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连接,实现第二电极组220中的第二触控电极221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和所述光学补偿结构110的形成过程可以包括:先形成整面的导电薄膜层,然后通过光刻工艺实现光学补偿结构和第一电极连接结构之间的绝缘,所述光刻工艺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架桥形成工艺,无需为光学补偿层100的形成单独开发掩模板,有利于简化光学补偿层100的制备工艺和制备成本。
仍然参考图5,在光刻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多个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电极122的第一刻缝121,通过第一刻缝121隔离第一连接电极122和光学补偿结构110的工艺较为成熟,且具体制备工序较为简便,有利于简化所述光学补偿层100的制备工艺。另外,可选的,所述第一刻缝121的宽度的可行取值范围可以为5~10μm,在该取值范围内的第一刻缝121既不会在显示过程中造成明显的视觉干扰,且由于第一刻缝121的宽度与光线波长相差较大,也不会对显示单元的出射光线造成较为明显的衍射现象,有利于优化显示效果。
另外,参考图6,图6为图2中所述光学补偿层100虚线框K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一刻缝121的边缘也可包括曲线形状,所述曲线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弧形、波浪形等不规则形状,边缘包括曲线形状的第一刻缝121也有利于避免第一刻缝121对光线的衍射现象,有利于优化显示效果。
同样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参考图7,图7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1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类似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的第一触控电极211和第二触控电极221有利于弱化光线通过边缘时产生的衍射现象,有利于优化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8,图8为图5中虚线框K2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电极122;所述第一电极组21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213,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1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包括第一连接区2131和第二连接区2132,所述第一连接区2131沿所述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区2132沿所述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区2131在所述触控层2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122在所述触控层200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电极122,较多的第一连接电极122有利于降低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自身的电阻,避免第一电极连接结构120与第二触控电极221之间的电阻突变的情况出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组210的第一连接部213做成了如图8所示的内收的形状,即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122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区2131的长度做的较小,有利于减少第一连接电极122跨越所述第一连接区2131所需的长度,进而降低第一连接电极122本身长度,根据电阻公式可得,当第一连接电极122长度缩小的情况下,在横截面积和导电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第一连接电极122的电阻。而所述第二连接区2132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较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的电阻,避免连接部213与第一触控电极211之间的电阻突变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所述光学补偿层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R1排布、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第三电极组130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DR2排布、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第四电极组140;所述第三电极组130与所述第四电极组140彼此绝缘。
所述第三电极组130与所述第一电极组210并联。
所述第四电极组140与所述第二电极组220并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补偿层100分割为第三电极组130和第四电极组140,所述第三电极组130与所述第一电极组210一一对应并联,根据电阻并联公式不难得知,当为第一电极组210并联了一个第三电极组130后,可以降低并联后的电极组的电阻,同样的所述第四电极组140与所述第二电极组220一一对应并联,可以降低并联后的电极组的电阻,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补偿层100除了用于光学补偿功能之外,还可以降低第一电极组210和第二电极组220的电阻,从而降低触控单元工作时的功耗,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功耗。
下面对各个电极组的具体并联方式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所述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200与所述光学补偿层100之间的绝缘层400,所述绝缘层400包括多个第二通孔420和多个第三通孔430。
所述第三电极组130包括多个第三触控电极131和多个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420与所述第一电极组210电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围绕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的第二刻缝(图10和图11中未标出)。
所述第四电极组140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四触控电极141,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通过所述第三通孔430与所述第二电极组2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组130中包括多个彼此通过第二隔离结构隔开的第三触控电极131,每个第三触控电极131的对应位置处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420,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通过第二通孔420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211电连接,实现第三电极组130与第一电极组210的并联。由于第一电极组210中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11彼此连接,因此所述第三电极组130中的第三触控电极131与第一触控电极211连接后,即无需通过架桥的方式彼此连接。
相似的,所述第四电极组140中的第四触控电极141彼此连接,且所述绝缘层400在每个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通孔430,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通过所述第三通孔430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221电连接,实现第四电极组140与第二电极组220的并联。由于第四电极组140中的第四触控电极141彼此连接,因此在第四电极组140中的第四触控电极141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并联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也无需通过架桥等方式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2和图13,图12为所述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沿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200与所述光学补偿层100之间的绝缘层400,所述绝缘层400包括多个第四通孔440和多个第五通孔450。
所述第三电极组130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三触控电极131,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通过所述第四通孔440与所述第一电极组210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极组140包括多个第四触控电极141、第三隔离结构和第二电极连接结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通过所述第四通孔440与所述第二电极组220电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结构包括围绕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的第三刻缝(附图中未标出)。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补偿层100的第三电极组130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三触控电极131,所述绝缘层400在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四通孔440,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通过所述第四通孔440和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211电连接,实现所述第三电极组130与所述第一电极组210的电连接。
所述光学补偿层100的第四电极组140包括多个通过第三隔离结构隔开的第四触控电极141,所述绝缘层400在与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五通孔450,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通过所述第五通孔450和与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221电连接,但由于第四触控电极141彼此隔开,且第二触控电极221也彼此隔开,因此,还需要第二电极连接结构150连接相邻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以实现第四触控电极141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21之间的电连接。
相应的,参考图14,图14为图12中虚线框K3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结构15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52。
所述第三电极组13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32,相邻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包括第三连接区1321和第四连接区1322,所述第三连接区1321沿所述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连接区1322沿所述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所述第三连接区1321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52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结构15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电极152,较多的第二连接电极152有利于降低第二电极连接结构150自身的电阻,避免第二电极连接结构150与第三触控电极131之间的电阻突变的情况出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组130的第二连接组做成了如图14所示的内收的形状,即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52位置对应的第三连接区1321的长度做的较小,有利于减少第二连接电极152跨越所述第三连接区1321所需的长度,进而降低第二连接电极152本身长度,根据电阻公式可得,当第二连接电极152长度缩小的情况下,在横截面积和导电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第二连接电极152的电阻。而所述第四连接区1322在第一方向DR1上的长度较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电阻,避免连接部与第三触控电极131之间的电阻突变的情况。
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1类似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131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所述第四触控电极141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边缘包括曲线形状的第三触控电极131和第四触控电极141有利于弱化光线通过边缘时产生的衍射现象,有利于优化显示效果。
类似的,图14中还示出了包围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52的第四刻缝151,所述第四刻缝151的宽度以及形成工艺可参考所述第一刻缝,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参考图15、图16和图17,图15、图16和图17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5中,所述显示单元5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510和对置基板520;所述触控单元600位于所述对置基板520背离所述阵列基板510一侧。即在图15中,所述触控单元600为外挂式(On-Cell)的触控单元600,这种触控单元600的制备工艺较为简单。
在图16和图17中,所述显示单元5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510和对置基板520。
所述阵列基板510包括衬底511和位于所述衬底511表面依次设置的像素电路层512和发光单元层513。
所述触控单元600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520朝向所述阵列基板510一侧。
所述触控单元600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层513背离所述像素电路层512一侧。
即在图16和图17中,所述触控单元600以内嵌式(In-Cell)的方式实现,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具体地,在图16中,所述触控单元600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520朝向所述阵列基板510一侧,即所述触控单元600集成在对置基板520上,在图17中,所述触控单元600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层背离所述像素电路层一侧,即所述触控单元600集成在阵列基板510上。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8所示,图18为所述电子设备A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A1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显示装置的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组和多个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连接,且所述光学补偿层在所述触控层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以使所述触控单元各个位置处均为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的双层结构,避免了触控单元中的某些区域由于膜层数量不同而导致的吸光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的在某些显示条件下的架桥可见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单元和触控单元;其中,
所述触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层和光学补偿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光学补偿层彼此绝缘,所述光学补偿层在所述触控层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触控层;
所述触控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组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组与所述第二电极组彼此绝缘;
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通过所述光学补偿层电连接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光学补偿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通孔;
所述光学补偿层包括:光学补偿结构和第一电极连接结构,所述光学补偿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彼此绝缘;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区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补偿层还包括:多个第一隔离结构;
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围绕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第一刻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缝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5~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缝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补偿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电极组以及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电极组;所述第三电极组与所述第四电极组彼此绝缘;
所述第三电极组与所述第一电极组并联;
所述第四电极组与所述第二电极组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光学补偿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三通孔;
所述第三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三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组电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围绕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第二刻缝;
所述第四电极组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四触控电极,所述第四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电极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光学补偿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第四通孔和多个第五通孔;
所述第三电极组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组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极组包括多个第四触控电极、第三隔离结构和第二电极连接结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电极组电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结构包括围绕所述第四触控电极的第三刻缝;
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四触控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电极;
所述第三电极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相邻所述第三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区和第四连接区,所述第三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连接区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在所述触控层上的正投影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
所述第四触控电极的边缘包括曲线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光学补偿层均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
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对置基板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和位于所述衬底表面依次设置的像素电路层和发光单元层;
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朝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层背离所述像素电路层一侧。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2011189437.6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86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437.6A CN11228639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7/136,032 US11366541B2 (en) 2020-10-30 2020-12-29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437.6A CN11228639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6393A CN112286393A (zh) 2021-01-29
CN112286393B true CN112286393B (zh) 2024-04-19

Family

ID=7435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9437.6A Active CN11228639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6541B2 (zh)
CN (1) CN1122863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1206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30735U (zh) * 2014-06-04 2014-11-05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KR20180054232A (ko) * 2016-11-15 2018-05-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208916A (zh) * 2019-12-31 2020-05-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99690A (zh) * 2020-04-26 2020-07-10 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膜层结构和触摸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7860B (zh) * 2012-01-04 2015-03-21 Tpk Holding Co Ltd 觸控面板
TWI463387B (zh) * 2012-04-09 2014-12-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電容式觸控面板
TWI436252B (zh) * 2012-12-19 2014-05-01 Chih Chung Lin 觸控板製造方法
KR102521876B1 (ko) * 2016-04-12 2023-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779906B1 (ko) * 2016-07-21 2017-09-1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터치 센서
CN108170312B (zh) 2017-12-27 2021-03-0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453234B1 (ko) * 2018-09-18 2022-10-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010668B (zh) * 2019-04-09 2021-07-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30735U (zh) * 2014-06-04 2014-11-05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KR20180054232A (ko) * 2016-11-15 2018-05-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208916A (zh) * 2019-12-31 2020-05-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99690A (zh) * 2020-04-26 2020-07-10 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膜层结构和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66541B2 (en) 2022-06-21
US20210117032A1 (en) 2021-04-22
CN112286393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9308B (zh) 触摸窗
US11393882B2 (en) Touch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KR102017155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459767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50085205A1 (en) Touch panel
CN10889745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集成触控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5446029A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40070103A (ko)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052966B2 (ja) タッチ制御表示パネル
TW200944874A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CN105204683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446016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606388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9032407B (zh) 柔性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CN10880311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90419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5089988A1 (zh) 液晶光栅基板、液晶光栅及显示装置
TW201537401A (zh) 觸控面板
CN11228639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965393U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086460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US11847276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406607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471181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wide view angle flat panel display cell
TWI506516B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1 No. 3809, Lingkong North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 No. 3809, Lingkong North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