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3392A -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3392A
CN112273392A CN202011207324.4A CN202011207324A CN112273392A CN 112273392 A CN112273392 A CN 112273392A CN 202011207324 A CN202011207324 A CN 202011207324A CN 112273392 A CN112273392 A CN 112273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ation
pesticide
imidacloprid
fertilizer
clothianid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073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春华
朱永杰
张君怡
孙沛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Guolian Hen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eng Guolian Hen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eng Guolian Hen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eng Guolian Hen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073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33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3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3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2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in coated particulate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60Biocides or preservatives, e.g. disinfectants,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30Layered or coated, e.g. dust-preventing coatings
    • C05G5/35Capsules, e.g. core-shel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药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将噻虫胺和吡虫啉二元复配的复配体与复合肥料混合,使复配体包裹在肥料颗粒上形成包衣,从而将农药有效成分与符合肥料科学结合,使药肥颗粒剂兼具农药与肥料的特点,一次施用就能达到防治花生蛴螬和施肥提供养分双重目的;利用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杀灭蛴螬,同时具备毒性低的特点,降低对花生自身影响,保证花生品质,提升花生产量。

Description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食用作物,我国花生生产水平高,种植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对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有效供给作用明显。蛴螬是花生的毁灭性害虫,种类繁多,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地块,常有几种蛴螬同时发生,由于该类害虫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生活危害习性各异,且危害隐蔽,给调查防治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蛴螬又名白土蚕,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老母虫、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老母虫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近年来,蛴螬的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有:种植结构调整和作物布局改变,扩大虫源田和媒介田,大面积秸秆还田和使用未腐熟有机肥,为蛴螬提供了优越的食料;土壤与气候的因素,土壤药剂处理面积减少,对蛴螬控制不理想;农民防治滞后,错过有利防治时机。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
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属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又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丁硫克百威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其毒性机理是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和羧酸酯的积累,影响昆虫正常的神经传导而致死。克百威低毒化品种之一,经口毒性中等,经皮毒性低,无累计毒性,无畸形,致癌和致突变。对天敌和有益生物毒性较低,即克百威农药低毒化衍生物,属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杀虫杀螨剂,是剧毒农药克百威较理想的替代品种之一。其杀伤力强,见效快,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特点是脂溶性、内吸性好、渗透力强、作用迅速、残留低、有较长的残效、使用安全等,对成虫及幼虫均有效,对作物无害。可防治柑橘等水果及蔬菜、玉米、棉花、水稻、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害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尤为优异。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蛴螬的危害特点,各地分别进行了防治技术体系的建设,主要以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随着我国进入WTO,市场对花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通过使用化学防治后,对花生的污染相当严重,传统上多用高毒力的毒饵来防治,如过去用有机氯等农药与谷粒做成毒饵,虽然可暂时的控制蛴螬的为害,但这样的花生有一种难闻的味道,影响了花生的品质,农业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见效甚微,而药剂处理不仅会对土壤造成药剂污染、形成药剂残留,而且还有可能使蛴螬进化出耐药品种;生物防治虽有良好效果,但引入的新物种可能会引起的新危害却不得而知。在农业防治方面,通常采取轮换换茬,改变生境,调节播种期,以及人工拾虫等方法,但浪费劳动力,且见效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将噻虫胺和吡虫啉二元复配的复配体与复合肥料混合,同时加入丁硫克百威,在肥料颗粒上形成包衣,从而将农药有效成分与符合肥料科学结合,使药肥颗粒剂兼具农药与肥料的特点,一次施用就能达到防治花生蛴螬和施肥提供养分双重目的;利用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杀灭蛴螬,同时具备毒性低的特点,降低对花生自身影响,保证花生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5)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2)按质量百分数将15%~25%的复配体、1%~2%的分散剂和1%~2%的增稠剂倒入搅拌釜中,加水补足至100%,搅拌20~30min,得到粘稠体;
3)按质量百分数将3%~5%的粘稠体和1%~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3%的丁硫克百威,加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4)花生田施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复配质量比为1: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丙二醇藻蛋白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搅拌釜的转速为1200~1500r/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复合肥料包括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料中的N:P:K的含量比为(15~20):(3~5):(20~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25)kg/亩。
进一步地,每次施肥用量为20kg/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噻虫胺和吡虫啉二元复配的复配体与复合肥料混合,同时加入丁硫克百威,在肥料颗粒上形成包衣,从而将农药有效成分与符合肥料科学结合,使药肥颗粒剂兼具农药与肥料的特点,一次施用就能达到防治花生蛴螬和施肥提供养分双重目的;利用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杀灭蛴螬,同时具备毒性低的特点,降低对花生自身影响,保证花生品质,提升花生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
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属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又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丁硫克百威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其毒性机理是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和羧酸酯的积累,影响昆虫正常的神经传导而致死。克百威低毒化品种之一,经口毒性中等,经皮毒性低,无累计毒性,无畸形,致癌和致突变。对天敌和有益生物毒性较低,即克百威农药低毒化衍生物,属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杀虫杀螨剂,是剧毒农药克百威较理想的替代品种之一。其杀伤力强,见效快,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特点是脂溶性、内吸性好、渗透力强、作用迅速、残留低、有较长的残效、使用安全等,对成虫及幼虫均有效,对作物无害。可防治柑橘等水果及蔬菜、玉米、棉花、水稻、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害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尤为优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5)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2)按质量百分数将15%~25%的复配体、1%~2%的分散剂和1%~2%的增稠剂倒入搅拌釜中,加水补足至100%,搅拌20~30min,得到粘稠体;
3)按质量百分数将3%~5%的粘稠体和1%~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3%的丁硫克百威,加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4)花生田施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的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复配质量比为1: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丙二醇藻蛋白酸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搅拌釜的转速为1200~1500r/mi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复合肥料包括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肥料中的N:P:K的含量比为(15~20):(3~5):(20~2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的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25)kg/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次施肥用量为20kg/亩。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选取13处地理位置、土壤状态相似、种植有花生的地块并进行编号,试验前一个月分别翻土查看各地块蛴螬数量,确保各地块的蛴螬危害情况基本相同。
实施例1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木质素磺酸盐和2%的羧甲基纤维素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1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2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4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2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3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5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3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4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20%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4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5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2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5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6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4%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6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7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5%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7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8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8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20kg/亩。
实施例9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和2%的丙二醇藻蛋白酸酯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9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25kg/亩。
实施例10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木质素磺酸盐和2%的羧甲基纤维素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5%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10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实施例11
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复配体、2%的木质素磺酸盐和2%的羧甲基纤维素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3%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11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秋收时,对地块1~11的蛴螬残余量和花生产量进行数据统计,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757516390000081
由表1可知,本发明所制的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实施例8所制的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的防治花生蛴螬性能最好;根据实施例1~3,噻虫胺和吡虫啉质量比为1:4时,防治蛴螬性能最好,花生产量最高;根据实施例1、4和5,复配体质量百分数为20%时,防治蛴螬性能最好,花生产量最高;根据实施例1、6和7,粘稠体质量百分数为4%时,防治蛴螬性能最好,花生产量最高;根据实施例1、8和9,施肥量为20kg/亩时,防治蛴螬性能最好,花生产量最高;根据实施例1、10和11,丁硫克百威质量百分数为2.5%时,防治蛴螬性能最好,花生产量最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以实施例1的实验条件作为基础,对噻虫胺和吡虫啉进行单因子缺失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缺失不同因子,最终蛴螬残余量和花生产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具体见以下对比例。
对比例1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噻虫胺、2%的木质素磺酸盐和2%的羧甲基纤维素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10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对比例2
按质量百分数将15%的吡虫啉、2%的木质素磺酸盐和2%的羧甲基纤维素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11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对比例3
按质量百分数将2%的木质素磺酸盐和2%的羧甲基纤维素倒入搅拌釜中,水补足至100%,搅拌30min,得到粘稠体;
按质量百分数将3%的粘稠体和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对地块12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kg/亩。
空白组
取市售普通复合肥料对地块13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普通复合肥料用量15kg/亩。
对地块1、10~13的蛴螬残余量和花生产量进行数据统计,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2757516390000101
从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例1~2中的蛴螬减退率和花生产量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实施例1通过将噻虫胺和吡虫啉二元复配的复配体与复合肥料混合,使蛴螬减退率和花生产量提升更显著,缺失噻虫胺和吡虫啉中的任一项均会使蛴螬减退率和花生产量降低,但是相比空白组仍有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本发明通过将噻虫胺和吡虫啉二元复配的复配体与复合肥料混合,再加入2%的丁硫克百威,在肥料颗粒上形成包衣,从而将农药有效成分与符合肥料科学结合,使药肥颗粒剂兼具农药与肥料的特点,一次施用就能达到防治花生蛴螬和施肥提供养分双重目的;利用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协同增效作用,有效杀灭蛴螬,同时具备毒性低的特点,降低对花生自身影响,保证花生品质,提升花生产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噻虫胺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3~5)二元复配,得到复配体;
2)按质量百分数将15%~25%的复配体、1%~2%的分散剂和1%~2%的增稠剂倒入搅拌釜中,加水补足至100%,搅拌20~30min,得到粘稠体;
3)按质量百分数将3%~5%的粘稠体和1%~2%的粘结剂倒入包衣容器内,再加入2~3%的丁硫克百威,加复合肥料补足至100%并混合均匀,使复合肥料颗粒表面均匀粘结粘稠体,干燥,得到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
4)花生田施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复配质量比为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或丙二醇藻蛋白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搅拌釜的转速为1200~15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复合肥料包括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肥料中的N:P:K的含量比为(15~20):(3~5):(20~2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施肥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施肥是在花生结荚期进行,第二次施肥是在第一次施肥15天后进行,第三次施肥是在第二次施肥15天后进行,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15~25)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每次药肥颗粒剂用量为20kg/亩。
CN202011207324.4A 2020-11-03 2020-11-03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2273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7324.4A CN112273392A (zh) 2020-11-03 2020-11-03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7324.4A CN112273392A (zh) 2020-11-03 2020-11-03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3392A true CN112273392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35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07324.4A Pending CN112273392A (zh) 2020-11-03 2020-11-03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33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6487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四川眉山凯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农药杀虫剂
CN115197025A (zh) * 2022-08-01 2022-10-18 赤天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1279A (zh) * 2002-12-06 2003-10-29 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含有丁硫克百威与吡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10677A (zh) * 2007-02-05 2009-12-23 巴斯夫欧洲公司 农药混合物
CN101796958A (zh) * 2010-04-16 2010-08-11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62598A (zh) * 2011-11-29 2012-02-29 湖南海利常德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丙硫克百威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31788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1941A (zh) * 2012-12-19 2013-05-08 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360162A (zh) * 2013-07-17 2013-10-23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一种甘蔗缓释颗粒药肥
CN103621546A (zh) * 2012-08-29 2014-03-12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7255A (zh) * 2015-09-17 2016-01-13 广西天峨五福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药肥
CN105660677A (zh) * 2016-01-06 2016-06-15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杀虫组合物、缓释药肥及杀虫剂
CN105948961A (zh) * 2016-05-03 2016-09-2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1279A (zh) * 2002-12-06 2003-10-29 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含有丁硫克百威与吡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10677A (zh) * 2007-02-05 2009-12-23 巴斯夫欧洲公司 农药混合物
CN101796958A (zh) * 2010-04-16 2010-08-11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与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62598A (zh) * 2011-11-29 2012-02-29 湖南海利常德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丙硫克百威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31788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1546A (zh) * 2012-08-29 2014-03-12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81941A (zh) * 2012-12-19 2013-05-08 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360162A (zh) * 2013-07-17 2013-10-23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一种甘蔗缓释颗粒药肥
CN105237255A (zh) * 2015-09-17 2016-01-13 广西天峨五福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药肥
CN105660677A (zh) * 2016-01-06 2016-06-15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杀虫组合物、缓释药肥及杀虫剂
CN105948961A (zh) * 2016-05-03 2016-09-21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6487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四川眉山凯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农药杀虫剂
CN115197025A (zh) * 2022-08-01 2022-10-18 赤天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kanadhan et al. Neem products and thei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CN104221683B (zh)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CN105393773A (zh)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2197821B (zh) 悬浮型油菜种衣剂
CN104094759A (zh) 一种甜椒大棚栽培方法
CN105145105A (zh) 一种玉米种植的方法
CN107466657B (zh) 一种花生种植方法
CN105165316A (zh) 一种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水稻种植方法
CN108243876B (zh) 一种水稻与烟草交替种植的方法
CN106332622A (zh)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KR101132712B1 (ko) 토양 병해충 방제용 친환경 유기농자재
CN105746568A (zh) 一种药肥组合物
CN105519333A (zh) 一种小白菜多茬种植的方法
CN104003811A (zh) 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生根剂、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73445A (zh) 一种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12273392A (zh) 含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蛴螬中的应用
CN104206163A (zh) 一种花生的栽培方法
CN107432170A (zh) 一种提高甘蔗种茎繁育产量和提前收获的方法
JP2018164416A (ja) 稲作農法
CN105660677A (zh) 杀虫组合物、缓释药肥及杀虫剂
KR101703879B1 (ko) 입제형 비료 조성물
CN104770165A (zh) 一种马铃薯套种油葵的栽培方法
CN108293565A (zh) 提高新疆果树田土地利用率与效益的方法
CN103960241A (zh) 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农药组合物及方法
CN106717929A (zh) 一种黑皮甘蔗的高产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