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3648A -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3648A
CN112253648A CN202011117313.7A CN202011117313A CN112253648A CN 112253648 A CN112253648 A CN 112253648A CN 202011117313 A CN202011117313 A CN 202011117313A CN 112253648 A CN112253648 A CN 112253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torque
side members
central member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7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3648B (zh
Inventor
J·H·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r Train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r Train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r Train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Ker Train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53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3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3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3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radial displacement, e.g. Oldham coupl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84/00Bearings
    • Y10S384/90Cooling or heating
    • Y10S384/903Retaining 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一比一扭矩联轴器包括中心构件、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以及多个扭矩传输元件。中心构件布置在侧面构件之间、具有旋转主轴线并包括以一半径围绕主轴线布置的多个孔。侧面构件分别具有共同的旋转次级轴线,所述次级轴线平行于主轴线且自主轴线偏移。每一侧面构件也包括多个孔,这多个孔与中心构件中的孔一致并且以一半径围绕次级轴线布置。扭矩传输元件穿过中心构件的孔延伸到侧面构件的孔中,并且围绕平行于且布置在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中间的第三轴线旋转。扭矩传输元件通过扭矩传输元件与中心构件和侧面构件的孔之间的滚动接触在中心构件和侧面构件之间传输扭矩。

Description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8月5日、国际申请号为PCT/CA2015/050735、国家申请号为201580050705.7、名称为“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
本专利申请要求2014年8月5日提交的名称为“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申请号为62/033,554的美国专利申请的申请日的权益,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用于在两个旋转部件之间传输动力的联轴器以及方法,更特别地用于在两个部件之间传输动力而不改变旋转速度或方向的联轴器,这两个部件在间隔预定径向距离的平行轴线上旋转。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将动力从一个轴线传输至平行地偏移的第二轴线的装置。典型地,该传输利用齿轮、链条、链轮和带发生,其中速度和扭矩有一些预定的变化。如果希望在两个轴之间没有速度差异,现有技术典型地要求大型且复杂的部件来连续地传输动力。当两个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对小时,这变得特别重要。
发明内容
作为概述,本发明涉及扭矩联轴器,其允许将扭矩从第一扭矩构件传输至第二扭矩构件,而在扭矩构件之间在旋转速度上没有变化。
在一个方案中,扭矩联轴器包括中心构件、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以及多个扭矩传输元件。中心构件布置在侧面构件之间、具有旋转主轴线并且包括以一半径围绕主轴线布置的多个孔。侧面构件分别具有共同的旋转次级轴线,次级轴线平行于主轴线且从主轴线偏移。每一侧面构件均包括多个孔,这多个孔与中心构件中的孔一致并且以一半径围绕次级轴线布置。
扭矩传输元件穿过中心构件的孔延伸到侧面构件的孔中。扭矩传输元件围绕平行于且布置在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中间的第三轴线旋转,并且通过扭矩传输元件与中心构件和侧面构件的孔之间的滚动接触在中心构件和侧面构件之间传输扭矩。结果,在中心构件和侧面构件之间没有旋转速度或方向改变的情况下,在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之间传输扭矩。
在一种实现方案中,中心构件的孔围绕主轴线均等地间隔开,并且侧面构件的孔围绕次级轴线均等地间隔开。扭矩传输元件的直径可以大于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之间的距离。
扭矩传输元件可以包括圆柱形滚子。每一圆柱形滚子的直径可与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之间的距离相互无关。替代地,扭矩传输元件可以包括椭圆形滚子或球形滚子。
在另一方案中,扭矩联轴器包括中心构件、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以及多个扭矩传输元件。
中心构件布置在侧面构件之间、具有旋转主轴线并且包括以一半径围绕主轴线布置的多个孔。侧面构件分别具有共同的旋转次级轴线,次级轴线平行于主轴线且从主轴线偏移。每一侧面构件包括以所述半径围绕次级轴线布置的多个孔。第一扭矩构件与中心构件联接,并且第二扭矩构件与至少一个侧面构件联接。
扭矩传输元件穿过中心构件的孔延伸到侧面构件的孔中。扭矩传输元件围绕平行于且布置在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中间的第三轴线旋转,并且通过扭矩传输元件与中心构件和侧面构件的孔之间的滚动接触在第一扭矩构件和第二扭矩构件之间传输扭矩。结果,在第一扭矩构件和第二扭矩构件之间没有旋转速度或方向改变的情况下,在主轴线和次级轴线之间传输扭矩。
在一种实现方案中,第一扭矩构件具有与主轴线重合的固定旋转轴线,并且第二扭矩构件具有与次级轴线重合的固定旋转轴线。在另一实现方案中,第二扭矩构件具有偏心地绕固定旋转轴线进行轨道运行的旋转轴线。
在另一方案中,扭矩联轴器包括中心构件、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以及多个新月形元件。中心构件围绕初级轴线旋转,并且包括均等地间隔开的多个孔,所述多个孔围绕组件中心线定心。侧面构件一起围绕次级轴线旋转,并且每一侧面构件包括均等地间隔开的多个切口,所述多个切口围绕平行偏移的次级中心线定心。新月形元件通过满装转动体滚子轴承支撑在中心构件内,通过销附接至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
新月形元件将扭矩从围绕初级轴线的旋转传输至围绕次级轴线的旋转,而不改变旋转速度或方向。
新月形元件包含初级轴线和次级轴线,每一轴线通过分别与中心构件和左侧面构件及右侧面构件的初级轴线和次级轴线相同的距离分开。
在一种实现方案中,由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构成的共面齿轮系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即,齿轮之一在与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相同的轴线上旋转,而另一齿轮在与中心构件相同的轴线上旋转。在另一实现方案中,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与输入齿轮或输出齿轮之一刚性联接。在又一实现方案中,中心构件与输入齿轮或输出齿轮之一刚性联接。
附图说明
当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的说明时可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案和其他方案,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装置的等轴测图,其允许以1:1的传动比在偏移的平行轴线之间传输扭矩;
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装置的等轴测图,其允许以1:1的传动比在偏移的平行轴线之间传输扭矩;
图3示出了具有圆柱滚子元件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等轴测图;
图4示出了在图3中描绘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其具有不同的附加特征来帮助保持圆柱形滚子就位;
图5示出了在图3中描绘的实施例的端视图;
图6示出了包括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7示出了包括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8示出了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其在运动学上与在图7中描绘的第二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相同,用湿式摩擦离合器代替了同轴的V型槽扭矩联轴器;
图9示出了与共面齿轮系构成整体的一比一联轴器;
图10示出了展现第二扭矩构件围绕第一扭矩构件偏心旋转的简图;
图11示出了高传动比模块的横剖视图,其中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中心构件着陆(grounded);
图12示出了传统的共面回归齿轮系回路;
图13示出了包括椭圆形滚子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14示出了包括球形滚子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横剖视图;以及
图15示出了包括多个新月形元件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第四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完整地对示例进行说明。每当可能时,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引用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然而,方案可具象化为多种不同的方式,并且不应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所陈述的实施例。
图1描绘了现有技术的机构,其允许以1:1的传动比在平行的偏移轴线之间传输扭矩。机构由围绕初级固定轴线a’旋转的从动扭矩构件1和围绕平行于初级固定轴线a’且自初级固定轴线偏移的次级固定轴线a”旋转的驱动扭矩构件2组成。栓1a与从动扭矩构件1构成整体并且伸到驱动扭矩构件2的圆形通孔2a中。假设顺时针旋转,通过圆形通孔2a和栓1a之间的滑动接触,扭矩从驱动扭矩构件2传输至从动扭矩构件1。该机构的缺点在于,扭矩(理论上)通过滑动接触从初始接触点3a传输至最终接触点3b。
如在图2中所示,十字滑块联轴器是用于以1:1的传动比传输扭矩的另一机构。在R.J.Durley的“运动学”中描述,十字滑块联轴器包括三个元件:与围绕初级固定轴线b’旋转的输入扭矩构件10联接的第一盘4、与围绕平行于初级固定轴线b’且自初级固定轴线偏移的次级固定轴线b”旋转的输出扭矩构件11联接的第二盘5、和通过榫舌6a和凹槽4a、5a的连接与所述第一盘和第二盘接合的第三中心盘6。端部构件4和5中的凹槽(或沟槽)4a、5a定向为,使它们彼此垂直。中心构件6的每一侧上的榫舌(或楔块)6a被放置在端部构件上它们各自的凹槽中,形成允许将扭矩从所述输入扭矩构件传输至所述输出扭矩构件的滑动副。该机构特别易受滑动接触引起的楔块和沟槽之间的磨损的影响,会导致高摩擦损失和下降的性能。
现在参照图3、图4和图5,示出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100包括中心构件101、左侧面构件102、右侧面构件103、以及多个扭矩传输元件104。中心构件101围绕主轴线c1旋转。左侧面构件102和右侧面构件103围绕平行于主轴线c1且自主轴线c1偏移的次级轴线c2旋转。扭矩传输元件104围绕第三轴线c3旋转,第三轴线平行于主轴线c1和次级轴线c2且自主轴线c1和次级轴线c2偏移并且位于主轴线c1和次级轴线c2的中间。
优选地,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全部都具有相同数量的一致的圆形通孔(101a、102a、103a)。此外,优选地,每一构件101、102、103上的通孔围绕构件的旋转轴线在相应的半径处分别均匀地间隔开,通孔101a(围绕主轴线c1)布置在中心构件101上的半径等于通孔102a、103a(围绕次级轴线c2)布置在侧面构件102、103上的半径。通孔101a、102a、103a的数量可以根据一比一联轴器100的物理尺寸变化,并且留给设计者决定孔的最优数量。较多数量的通孔将更均匀地在构件101、102、103内分配扭矩。然而,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结构完整性可被具有太多的孔101a、102a、103a所折中。
优选地,围绕主轴线c1旋转的第一扭矩构件(未示出)附接至中心构件101,围绕次级轴线c2旋转的第二扭矩构件(未示出)附接至左侧面构件102和右侧面构件10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构件101被构造用于通过位于其外径上的凸耳连接附接至第一扭矩构件。左侧面构件102和右侧面构件103一起用作单个单元并且被构造用于通过位于侧面构件102、103的内径上的花键连接附接至第二扭矩构件,使得左侧面构件102上的圆形通孔102a沿轴向与右侧面构件103上的圆形通孔103a排成行。然而,没有必要使用这些特定类型的外部连接。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扭矩传输元件104包括圆柱形滚子104。圆柱形滚子104布置在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通孔内,使得滚子104跨越从左侧面构件102的通孔102a、经中心构件101中的通孔101a、至右侧面构件103的通孔103a的轴向长度。尽管圆柱形滚子104示出为全部都具有相同的直径,但是滚子104可以是不同的直径,只要适当地确定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中的相应通孔101a、102a、103a的尺寸并且中心构件101的通孔101a与侧面构件102、103的通孔102a、103a是一致的(尺寸、布置)即可。滚子104的尺寸可以确定为,它们的直径等于圆形孔101a的直径(或圆形孔102a、103a的直径)减去第一扭矩构件和第二扭矩构件的旋转中心距离(即减去次级轴线c2自主轴线c1偏移的距离)。或者在其他方面,可以通过将圆柱形滚子104的直径加到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旋转中心距离上,确定通孔101a、102a、103a的直径尺寸。然后可以将适当量的间隙加到通孔101a、102a、103a上,以确保圆柱形滚子104不会被约束。
图4示出了两种约束圆柱形滚子104在通孔101a、102a、103内的轴向运动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牵涉到端盖105、106的使用,其分别附接至左侧面构件102和右侧面构件103的端面上。第二种方法牵涉到簧环107的使用,每一簧环分别固定至相应的滚子104(参见图4b)。在后一情况中,优选地,中心构件101中的通孔101a是凹入的(参见图4a),以允许簧环107适配在中心构件101和右侧面构件103之间中。在某些组件中,与左侧面构件102和右侧面构件103相邻的设计元件也可以用作端盖105和106。
通过圆柱形滚子104和在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中的圆形通孔的内表面之间的顺滑滚动接触,扭矩从第一扭矩构件传输至第二扭矩构件(或者从第二扭矩构件至第一扭矩构件),在速度或方向上没有任何变化。在使接触应力最小化方面这种类型的接触是理想的,因为圆柱形滚子104和圆形通孔的内表面产生使接触面面积最大的“销槽式”(pin-in-trough)的接触界面。
尽管如上文所讨论的,可以通过将圆柱形滚子104的直径加到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旋转中心距离上确定通孔的尺寸,但是通常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中的通孔101a、102a、103a的几何尺寸(直径)与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旋转中心距离相互无关,仅取决于圆柱形滚子104的直径。如果希望的话,可以使滚子直径大于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旋转中心距离,所以这是有利的,并且有潜力从一比一联轴器的滚子104获得更多的能力。图5示出了移除右端盖106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100的端视图。这清楚地示出了滚子直径大于中心构件101和侧面构件102、103的旋转中心距离。
当与低传动比的外/内回归共面齿轮系回路结合地使用时,一比一扭矩联轴器100工作得特别好,共面齿轮系回路包括以前由本发明人在美国专利6,126,566中所描述的增补齿形的齿廓,因为在这种齿轮组对之间的中心距离通常是小的。传统的渐开线齿廓也可以代替增补齿形的齿廓使用。然而,在长度、能力和包装方面有限制。因此,增补齿形的齿廓是优选的。
组装优势是,一比一扭矩联轴器100可以替代将扭矩从外/内共面齿轮回路的输出齿轮往回传输至输入扭矩构件的主轴线所需要的次级齿轮组。因此,单个齿轮组可以与一比一扭矩联轴器一起使用,以在输入和输出共轴的紧密包装之内提供传动比的非常轻微的增大或减小。与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诸如在美国专利US8,764,597中由本发明人所描述的那些相组合地,以上所描述的组件可以一个在另一个旁边地堆叠,提供一系列紧凑的“开-关”传动比状态模块,其可由单个中心轴支撑。在美国专利6,669,594中也由本发明人描述了在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中使用交互式离合器构件控制双传动比状态模块。
图6在横剖视图中示出了双传动比状态模块,总体表示为200,其包括具有增补齿形齿廓的外/内共面齿轮组和一比一扭矩联轴器(包括中心构件205、侧面构件204a、204b和圆柱形滚子206),在一比一扭矩联轴器中由内部V型槽联轴器(包括布置在交互构件207和离合器端部构件208b之间的中心离合器构件208a)和外部V型槽联轴器(包括布置在离合器端部构件209a、209b之间的交互构件207)构成的一对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状态。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确保沿着主轴线c1输出。一比一联轴器的该配置与在图3、图4和图5中描绘的一比一联轴器100略有不同,因为中心构件205埋在侧面构件204a和204b内并且与潜在外部扭矩构件的连接没有沿轴向与中心构件205排成行。可以在任一方向上通过双传动比状态模块传输扭矩,意思是小齿轮201或中心构件205可以用作输入构件或输出构件。
为了解释模块的功能,小齿轮201作为输入构件并且中心构件205作为输出构件。围绕主轴线c1旋转的小齿轮201和围绕平行的偏移轴线c2旋转的齿圈202与偏心构件203一起形成外/内共面齿轮组,其用作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输入。中间构件211将内外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的交互构件207联接至输入小齿轮201。交互构件207可沿轴向在偏心构件203上运动,其由围绕偏移轴线c2定心的滚针轴承n1支撑。
当外部的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液压地或气动地激活时,内部的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被推动到打开状态,并且偏心构件203着陆至壳体210,引起固定的齿轮比被传给一比一扭矩联轴器。当外部的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被失效时,波形弹簧激活内部的同心V型槽联轴器并且偏心构件203直接与输入小齿轮201联接,引起1:1的传动比被传给一比一扭矩联轴器。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然后将任一传动比状态(固定的或1:1)从围绕轴线c2旋转的侧板204a和204b经由圆柱形滚子206的顺滑滚动接触传输至中心构件205。
图7在横剖视图中示出了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第二配置,总体表示为300,其包括具有增补齿形齿廓的外/内共面齿轮组和一比一扭矩联轴器(包括中心构件303、侧面构件304a、304b和圆柱形滚子305),在一比一扭矩联轴器中由内部V型槽联轴器(包括布置在交互构件310a和离合器端部构件308之间的中心离合器构件309)和外部V型槽联轴器(包括布置在端部活塞311a、311b之间的交互构件310a和310b)构成的一对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状态。一比一扭矩联轴器再次确保沿着主轴线c1输出。
小齿轮301或轴307(其附接至侧面构件304a和304b)可用作用于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输入构件或输出构件。然而,为了解释该模块的功能,小齿轮301作为输入构件并且轴307作为输出构件。围绕主轴线c1旋转的小齿轮301和由轴承n1支撑并围绕偏移轴线c2旋转的齿圈302形成共面齿轮组,其用作双传动比状态模块的输入。中间构件313将输入小齿轮301联接至内部的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的中心构件309。交互构件301a可沿轴向在内部的同心V型槽联轴器的壳体308上运动并且围绕主轴线c1旋转。
当外部的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的端部活塞311a和311b被液压地或气动地激活,端部活塞311b用作用于轴承n1的刚性支撑,引起齿圈302围绕固定轴线c2旋转。因此,固定传动比被从共面齿轮组传至一比一联轴器的中心构件303。在中心构件围绕固定的偏移轴线c2旋转时,浮动的偏心轴承支撑件306帮助稳定中心构件303。当端部活塞311a、311b被停用时,波形弹簧s1激活内部的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引起输入小齿轮301被直接联接至壳体308,推动齿圈302在与输入小齿轮1:1的传动比状态中偏心地围绕主轴线c1旋转。因此,1:1传动比从齿圈302传至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中心构件303。然后,扭矩从中心构件303传输至侧面构件304a和304b经由圆柱形滚子305至输出轴307,其围绕主轴线c1旋转。
图8在横剖视图中示出了在图7中描绘的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相同配置,总体表示为350,只是代替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使用湿式摩擦离合器351a和351b。湿式摩擦离合器比同心V型槽扭矩联轴器具有小得多的能力,但是成本明显更低。因此,由设计者决定选择哪种类型的联轴器用在每一本领域的特殊应用中。在图7中,输入小齿轮和输出轴(分别为301和307)同心地在实施例的相同侧上旋转,而在图8中,输入小齿轮和输出小齿轮(分别为352和353)在实施的模块的相反侧上旋转。每一实施例可以结合湿式摩擦离合器盘或同心V型槽联轴器使用。
图9示出了一比一扭矩联轴器的配置,其中,中心构件376与轴375构造成整体,并且右侧面构件377b与共面齿轮组(377b’和379)的小齿轮377b’构造成整体。左侧面构件377a经由花键连接联接至右侧面构件377b。轴/中心构件(375/376)和齿圈379围绕主轴线c1旋转,并且右侧面构件和左侧面构件/小齿轮(377a、377b/377b’)围绕平行的偏移轴线c2旋转。这种设置创造出高密度动力传输机构,在此处扭矩可以经由一比一连接在轴375和齿圈379之间(在任一方向)传输。
如果扭矩构件之一偏心地围绕另一扭矩构件的中心旋转,一比一扭矩联轴器100也起作用。图10示出了联轴器100,其中第一扭矩构件TM1具有固定的旋转主轴线c1,并且第二扭矩构件TM2具有偏心地围绕旋转主轴线c1轨道而行的旋转轴线c2。
图11在横剖视图中示出了高传动比模块,总体表示为400,包括具有增补齿形齿廓的外/内共面齿轮组和一比一扭矩联轴器(405、406a、406b、407)。构件401或偏心构件404可以是用于高传动比模块的输入或输出元件,然而,为了解释其功能性的目的,构件401考虑为输入构件并且偏心构件404考虑为输出构件。高传动比模块的原理基于传统的以前在美国专利6,126,566中由本发明人描述的集束(cluster)共面回归齿轮系回路,其典型地由小齿轮、集束件、齿圈和笼(或偏心构件)组成。
在传统的集束共面回归齿轮系回路中,其在图12中总体表示为450,描述其部件的角速度的关系为:
Figure BDA0002730754130000111
Figure BDA0002730754130000112
Figure BDA0002730754130000113
其中,ωP、ωC、ωA和ωCL分别表示小齿轮451、笼(或偏心构件)454、齿圈453、集束件452的角速度并且a、b、c和d分别是在小齿轮、内集束件、外集束件和齿圈上的齿数。在高传动比模块400中,一比一联轴器的中心构件405用作共面回归回路的小齿轮451,并且侧面构件406a和406b用作集束件452的“b”啮合。通过中心构件405固定至壳体408,在齿圈402和偏心构件404之间的关系变为:
Figure BDA0002730754130000114
Figure BDA0002730754130000121
一比一联轴器暗示
Figure BDA0002730754130000122
机械优点在于,通过选择齿圈402和小齿轮403上的适当的齿数,可以在偏心构件404和构件401之间产生非常高的传动比。例如,如果齿圈402和小齿轮403上的齿数分别选择为60和56,从输入构件401至偏心输出构件404得到15:1的齿轮减速。因为一比一联轴器的中心构件405固定,所以来自齿圈402的输入引起小齿轮403、连同侧面构件406a和406b围绕其齿轮啮合“行走”,通过轴承座圈n2推动偏心构件404围绕主轴线c1旋转。
图13和图14在横剖视图中示出了代替优选的圆柱形滚子分别使用椭圆形滚子元件和球形滚子元件504和554的一比一联轴器的单独实施例。椭圆形滚子元件和球形滚子元件504和554不需要端盖将它们保持就位(几何意义上而言),然而,因为扭矩从中心构件传输至侧面构件以及反之,所以在一比一联轴器的孔内形成轴向力,其倾向于使侧面构件与一比一联轴器分开。为了防止侧面构件分开,它们被键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多个定位螺钉(图13)和簧环(图14)保持就位。由设计者决定选择对其设计最适合的滚动元件的形式。
图15a在横剖视图中示出了一比一扭矩联轴器600,代替上述滚子元件其包括多个新月形元件605。图15b示出了由满装转动体轴承n1和n2定位的具有多个新月形元件605的中心构件602。图15c和图15d分别示出了右侧面构件603a和左侧面构件603b,具有适当成形的切口603a’、603b’,以接收用于将所述侧面构件保持就位的销604。在该特殊设置中,中心构件602围绕主轴线c1旋转,并且侧面构件603a和603b围绕平行的偏移轴线c2旋转。随着偏心的多个新月形元件在中心构件602的圆孔内旋转,通过满装转动体轴承n1和n2传输扭矩。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明显的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变化,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联轴器,包括:
中心构件(101),其具有旋转主轴线(c1)并且包括以一半径围绕所述主轴线(c1)布置的多个孔(101a);
左侧面构件(102)和右侧面构件(103),每个具有公共旋转偏移轴线(c2),所述偏移轴线平行于所述主轴线(c1)并且自所述主轴线(c1)偏移,每一侧面构件(102、103)包括与所述中心构件中的孔一致且以一半径围绕所述偏移轴线布置的多个孔(102a、103a);
多个扭矩传输元件(104),其穿过所述中心构件(101)的孔(101a)延伸到所述侧面构件(102、103)的孔(102a、103a)中;
其中,所述中心构件(101)布置在所述侧面构件(102、103)之间,并且所述扭矩传输元件(104)通过所述扭矩传输元件(104)与所述中心构件(101)和所述侧面构件(102、103)的孔之间的滚动接触在所述中心构件(101)和所述侧面构件(102、103)之间传输扭矩,并且随着它们在所述中心构件(101)和所述侧面构件(102、103)之间传输扭矩围绕平行于所述主轴线(c1)和所述偏移轴线(c2)且固定在所述主轴线(c1)和所述偏移轴线(c2)中间的第三轴线(c3)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还包括:
第一扭矩构件,其与所述中心构件(101)联接;以及
第二扭矩构件,其与所述侧面构件(102、103)中的至少一个联接,
其中,
所述第一扭矩构件具有与所述主轴线(c1)重合的固定旋转轴线,并且所述第二扭矩构件具有与所述偏移轴线(c2)重合的固定旋转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还包括:
第一扭矩构件,其与所述中心构件(101)联接;以及
第二扭矩构件,其与所述侧面构件(102、103)中的至少一个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扭矩构件具有与所述主轴线(c1)重合的固定旋转轴线,并且所述第二扭矩构件具有偏心地围绕所述固定旋转轴线进行轨道运行的旋转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还包括与所述侧面构件(102、103)联接的端盖(105、106),用于将扭矩传输元件(104)保持在各自的孔(101a、102a、103a)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中,所述扭矩传输元件(104)中的一个扭矩传输元件包括簧环(107),用于将所述一个扭矩传输元件保持在相应的孔(101a、102a、103a)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中,所述扭矩传输元件包括圆柱形滚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轴器,其中,每一所述圆柱形滚子的直径与在所述主轴线(c1)和所述偏移轴线(c2)之间的距离相互独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中,所述扭矩传输元件包括椭圆形滚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中,所述扭矩传输元件包括球形滚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器,其中:
所述中心构件的多个孔(101a)围绕主轴线(c1)均等地间隔开;
所述左侧面构件和右侧面构件的多个孔具有围绕所述偏移轴线定心的均等地间隔开的切口;
每个所述扭矩传输元件包括延伸经过所述中心构件的相应孔进入相应的切口的销(604)、设置在所述中心构件的相应孔内与销(604)的外表面接合的内部滚子轴承组(n1)、与中心构件的相应孔的表面接合的外部滚子轴承组(n2),以及设置在中心构件的相应孔内的新月形元件(605),其与所述内部滚子轴承组(n1)和外部滚子轴承组(n2)接合,
对于所述中心构件的每个所述孔,所述内部滚子轴承组(n1)围绕初级轴线设置,所述外部滚子轴承组(n2)围绕次级轴线设置,所述初级轴线和次级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主轴线(c1)和所述偏移轴线(c2)之间的距离。
CN202011117313.7A 2014-08-05 2015-08-05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Active CN112253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33554P 2014-08-05 2014-08-05
US62/033,554 2014-08-05
PCT/CA2015/050735 WO2016019462A1 (en) 2014-08-05 2015-08-05 One-to-one torque coupling
CN201580050705.7A CN106715938B (zh) 2014-08-05 2015-08-05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705.7A Division CN106715938B (zh) 2014-08-05 2015-08-05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3648A true CN112253648A (zh) 2021-01-22
CN112253648B CN112253648B (zh) 2022-07-19

Family

ID=5526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7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5938B (zh) 2014-08-05 2015-08-05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CN202011117313.7A Active CN112253648B (zh) 2014-08-05 2015-08-05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7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5938B (zh) 2014-08-05 2015-08-05 一比一扭矩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704604B2 (zh)
EP (1) EP3177841B1 (zh)
CN (2) CN106715938B (zh)
CA (1) CA2994735A1 (zh)
WO (1) WO20160194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7258A (zh) * 2017-03-28 2017-08-04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
CN110230642B (zh) * 2018-03-06 2020-05-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液体静压推力轴承装置
DE112018007606T5 (de) * 2018-05-15 2021-02-04 Sri International Wellenkupplungen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914A (en) * 1908-03-21 1909-03-30 Walter Ball Mechanical movement.
US1159777A (en) * 1913-12-23 1915-11-09 Charles Volney Kerr Flexible coupling.
US1933072A (en) * 1928-02-29 1933-10-31 Ricefield Louis Coupling
US3592517A (en) * 1969-04-08 1971-07-13 Rotron Inc Bearing mounting arrangement
EP0007223A1 (en) * 1978-07-13 1980-01-23 The Torrington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ller bearings
SU881409A1 (ru) * 1980-02-11 1981-11-15 Московский станко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Муфта дл передачи вращени между параллельно смещенными валами
EP0095264A2 (en) * 1982-05-21 1983-11-30 Flexibox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flexible couplings
CN1156499A (zh) * 1994-06-02 1997-08-06 托维克公司 角度可变的齿轮***
JP2001173671A (ja) * 1999-12-22 2001-06-26 Nippon Piston Ring Co Ltd リンク式軸継手
WO2008114788A1 (ja) * 2007-03-19 2008-09-25 Ntn Corporation 軸継手
JP2008240961A (ja) * 2007-03-28 2008-10-09 Ntn Corp 軸継手
WO2009083023A1 (de) * 2007-12-31 2009-07-09 Fev Motorentechnik Gmbh Parallelkurbelgetriebe
CN101818766A (zh) * 2009-02-06 2010-09-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扭矩传递组件中的双向致动器装置
DE202011002172U1 (de) * 2011-02-01 2012-05-03 Kurt Imren Yapici Bolzen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409A (en) * 1906-08-28 1908-03-10 Belliss & Morcom Ltd Guide-blade and vane for turbines.
US2491364A (en) * 1946-02-07 1949-12-13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Universal coupling
US6126566A (en) 1997-11-03 2000-10-03 Ker-Train Holdings Ltd. Coplanar reverted gear train loop
US8764597B2 (en) 2008-05-15 2014-07-01 Ker-Train Holdings, Ltd. Concentric V-groove coupling
GB0809966D0 (en) * 2008-06-02 2008-07-09 Artificial Lift Co Ltd Drive means
JP5866642B2 (ja) * 2012-10-17 2016-02-17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回転塑性加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914A (en) * 1908-03-21 1909-03-30 Walter Ball Mechanical movement.
US1159777A (en) * 1913-12-23 1915-11-09 Charles Volney Kerr Flexible coupling.
US1933072A (en) * 1928-02-29 1933-10-31 Ricefield Louis Coupling
US3592517A (en) * 1969-04-08 1971-07-13 Rotron Inc Bearing mounting arrangement
EP0007223A1 (en) * 1978-07-13 1980-01-23 The Torrington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ller bearings
SU881409A1 (ru) * 1980-02-11 1981-11-15 Московский станко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Муфта дл передачи вращени между параллельно смещенными валами
EP0095264A2 (en) * 1982-05-21 1983-11-30 Flexibox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flexible couplings
CN1156499A (zh) * 1994-06-02 1997-08-06 托维克公司 角度可变的齿轮***
JP2001173671A (ja) * 1999-12-22 2001-06-26 Nippon Piston Ring Co Ltd リンク式軸継手
WO2008114788A1 (ja) * 2007-03-19 2008-09-25 Ntn Corporation 軸継手
JP2008240961A (ja) * 2007-03-28 2008-10-09 Ntn Corp 軸継手
WO2009083023A1 (de) * 2007-12-31 2009-07-09 Fev Motorentechnik Gmbh Parallelkurbelgetriebe
CN101910582A (zh) * 2007-12-31 2010-12-08 Fev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平行曲柄传动机构
CN101818766A (zh) * 2009-02-06 2010-09-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扭矩传递组件中的双向致动器装置
DE202011002172U1 (de) * 2011-02-01 2012-05-03 Kurt Imren Yapici Bolzenkupplu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松寿: "变位鼓形齿联轴器的设计", 《矿山机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25457A1 (en) 2021-01-28
US20170276180A1 (en) 2017-09-28
WO2016019462A1 (en) 2016-02-11
EP3177841A1 (en) 2017-06-14
CA2994735A1 (en) 2016-02-11
EP3177841A4 (en) 2018-05-16
CN106715938B (zh) 2020-11-03
US10704604B2 (en) 2020-07-07
CN112253648B (zh) 2022-07-19
EP3177841B1 (en) 2022-03-09
CN106715938A (zh) 2017-05-24
US11867238B2 (en)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7238B2 (en) One-to-one torque coupling
US20110319222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ransmission using the same
US4567790A (en) Motion transmitting system
US7717245B2 (en) Self-actuating clutch
US786712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continuously variable speed control
US4471672A (en) Motion transmitting system
CN100443775C (zh) 传送旋转运动的滚珠传动装置
JPH05501603A (ja) トロイダルレース転動牽引形の変速機に関する改良
US3082634A (en) Variable-speed drives
KR100797544B1 (ko) 변속기어 어셈블리
EP4269829A1 (en) Variable-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clutch system having multiple output structure
WO2011163494A1 (en) Belt/chain drive system
KR20110121953A (ko) 링크구조가 없는 무단변속기
WO2011046447A1 (en) Multiple-row epicyclic gear
JP5234015B2 (ja) 無段変速装置
RU2683896C1 (ru) Механизм передачи вращения между параллельными валами
EP0114561A1 (en) Motion transmitting system
KR101333799B1 (ko) 유성기어 증속기
US6550353B2 (en) Geared drive ring coupler
RU2761158C1 (ru) Механизм передачи вращения между параллельными валами
AU2001261539A1 (en) Geared drive ring coupler
RU2553529C1 (ru) Цепной вариатор с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 изменяемым шагом
KR101172082B1 (ko) 아이들 기어가 내장된 기어장치
JP2003065407A (ja) 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装置
KR20120107558A (ko) 마찰전동 무단 변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