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2631A -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2631A
CN112232631A CN202010956216.0A CN202010956216A CN112232631A CN 112232631 A CN112232631 A CN 112232631A CN 202010956216 A CN202010956216 A CN 202010956216A CN 112232631 A CN112232631 A CN 112232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oil
oil well
well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62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文博
刘培亮
程洪
蒋林
唐博超
李成刚
刘刚波
陈明仁
谢菲
谷海亮
黄米娜
李桂云
黄晓芸
魏林杉
张晓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9562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2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2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2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中该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包括:根据油井的地震勘探资料确定与该油井连通的储集体的演变时期,并将储集体内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作为判断量;根据该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判断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是否为判断量,如果否,该油井则未能动用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如果是,该油井已动用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该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有助于人们掌握油井对储集体动用状况,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累计产量。

Description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及一种包括该井储关系识别方法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领域中,储集体、尤其是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被认为由裂缝结构、孔洞结构或溶洞结构三种藏储结构组成,其结构形式可以是裂缝结构、孔洞结构、溶洞结构或三者的任意组合。现目前,储集体的结构形式和地质储量仅用于指导砖井施工和评估油井的可采储量,但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殚精竭虑地发现,储集体内的结构形式和地质储量与单位压降产油量或单位压恢耗水量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能够根据单位压降产油量或单位压恢耗水量来识别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则有助于人们掌握井储关系及储集体动用状况,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产量。此外,缝洞型储集体以三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法也难以满足精确挖潜油井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一种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它们均能帮助人们掌握油井对储集体动用状况,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累计产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油井的地震勘探资料确定与该油井连通的储集体的演变时期,并将所述储集体内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作为判断量,其中所述藏储结构为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演变时期为第一演变时期、第二演变时期、第三演变时期和第四演变时期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裂缝集聚结构组成,所述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组成,所述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组成,所述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组成,其中所述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依次减小;步骤S2、根据该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步骤S3、判断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是否为判断量,如果否,该油井则未能动用所述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如果是,该油井已动用所述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先根据地震勘探解释技术识别储集体内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再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其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然后判断该油井则是否动用所述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由此可以帮助人们清晰掌握油井对储集体动用的状况,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累计产量。在现有技术中,缝洞型储集体以三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难以满足精确挖潜油井的需求;但是在本申请中,缝洞型储集体以四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则可以更精准地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步骤包括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其中藏储结构包括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或裂缝集聚结构,其中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依次减小。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其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并能够在地震勘探解释技术的协助下帮助人们清晰掌握油井对储集体动用的状况,由此可以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累计产量。在现有技术中,缝洞型储集体以三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难以满足精确挖潜油井的需求;但是在本申请中,缝洞型储集体以四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则可以更精准地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意性显示了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的地震剖面图;
图2b示意性显示了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的地震剖面图;
图2c示意性显示了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的地震剖面图;
图2d示意性显示了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的地震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包括判断量确定步骤S1。该判断量确定步骤S1具体包括根据油井的地震勘探资料确定与该油井连通的储集体的演变时期,并将该储集体内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作为判断量。其中,藏储结构为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中的一种。如图2a到图2b所示,前述演变时期为第一演变时期、第二演变时期、第三演变时期和第四演变时期中的一种,图2a所示的储集体1a处于第一演变时期,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主要由裂缝集聚结构11组成,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认定特征是以聚集的裂缝为主;图2b所示的储集体1b处于第二演变时期,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b主要由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1组成,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通常围绕在缝孔结合结构12外,裂缝集聚结构认定特征是以交错的缝、孔为主;图2c所示的储集体1c处于第三演变时期,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c主要由孔洞组合结构13、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1组成,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通常围绕在缝孔结合结构12外,缝孔结合结构12通常围绕在孔洞组合结构13外,孔洞组合结构13认定特征是以间隔开的孔、洞为主;图2d所示的储集体1d处于第四演变时期,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d主要由孤立溶洞结构14、孔洞组合结构13、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4构造,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通常围绕在缝孔结合结构12外,缝孔结合结构12通常围绕在孔洞组合结构13外,孔洞组合结构13通常围绕在孤立溶洞结构14外,孤立溶洞结构14认定特征是孤立地位于储集体1d的中央且体积大于最大的洞体。研究表明,孤立溶洞结构14、孔洞组合结构13、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1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依次减小。
储集体为碳酸盐缝洞型储集体或其他储集体,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a的空间体积N大于等于700000m3,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b的空间体积N大于等于70000m3但小于等于700000m3,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c的空间体积为大于等于7000但小于等于7000/m3,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d的空间体积N小于7000/m3。但在一个优选的优选实施例中,储集体为碳酸盐缝洞型储集体,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a的空间体积N大于等于769231m3,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b的空间体积N大于等于76923m3但小于等于769231m3,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c的空间体积为大于等于7692m3但小于等于76923/m3,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d的空间体积N小于7692m3
本发明实施例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还包括井储关系识别步骤S2,该井储关系识别步骤S2包括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具体是,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通过预设规则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该预定规则包括以单位压降产油量EEI为判断根据的预设规则一,或者以单位压恢耗水量PRC为判断根据的预设规则二。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一包括当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14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13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12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11连通;其中,第一阈值为1000m3/Mpa,第二阈值为100m3/Mpa,第三阈值为10m3/Mpa。在向油井注水前通过计量装置计量能量下降期间(即产油压力下降期间)的产油量Q1,通过密度检测仪检测产油的密度ρ,通过油面测试仪器检测能量下降初期和能量下降末期的油面差值△H,并通过下式计算出单位压降产油量EEI:
EEI=Q1/(ρ*g*△H)
其中,Q1:在能量下降期间里产油量,单位t;ρ为产油密度,单位g/cm;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m/s;△H为能量下降初期储集体内油面与能量下降末期储集体内油面的差值,单位m。
在本实施例中,预定规则二包括:当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14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13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12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裂缝集聚结构11连通;其中,第一阈值为1000m3/Mpa,第二阈值为100m3/Mpa,第三阈值为10m3/Mpa。在向油井注水过程中通过计量装置计量能量上升期间(即注水压力上升期间)的注水量W1,通过录取油井注水前与注水之后的压力上升差值△P,并通过下式计算出单位压恢耗水量PRC:
PRC=W1/△P
其中,W1:在能量上升期间的注水量,单位m3;△P为油井注水前与注水之后的压力上升差值,单位Mpa。
本发明实施例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还包括动用状况判断步骤S3,该动用状况判断步骤S3包括判断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是否为判断量,如果否,该油井则未能动用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如果是,该油井已动用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将缝洞型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划先根据地震勘探解释技术识别储集体内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再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其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然后判断该油井则是否动用所述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由此可以帮助人们清晰掌握油井对储集体动用的状况,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累计产量。在现有技术中,缝洞型储集体以三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难以满足精确挖潜油井的需求;但是在本申请中,缝洞型储集体以四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则可以更精准地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
本发明实施例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在塔河油田中托甫工区TP170井进行实验,通过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对该井的地震勘探资料进行解释,结果显示该井所能连通的储集体不包括孤立溶洞结构但包括孔洞组合结构,该储集体处于第三演变时期。在生产过程中,该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大于10m3/Mpa而小于100m3/Mpa,根据本实施例一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得知其已连通的缝孔结合结构而未连通孔洞组合结构,说明该井并未能高效地动用储集体。基于此,对该井进行了三次酸化,成功将该井连通了储集体内的孔洞组合结构,有效扩大泄油体积,措施增油1万吨。
本发明实施例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在塔河油田中十区南工区TP10432井进行实验,通过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对该井的地震勘探资料进行解释,结果显示该井所能连通的储集体包括发育较好的孤立溶洞结构,该储集体处于第四演变时期。但在生产过程中,该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却未大于1000m3/MPa,根据本实施例一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得知其未能连通孤立溶洞结构,说明该井并未能高效地动用储集体。基于此,对该井进行了两酸化,成功将该井连通了储集体内的孤立溶洞结构(即EEI≥1000m3/MPa),有效扩大泄油体积,措施增油28644吨。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该藏储结构为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中的一种,其中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依次减小。
如图2a到图2b所示,储集体具有四个演变时期,即第一演变时期、第二演变时期、第三演变时期和第四演变时期,图2a所示的储集体1a处于第一演变时期,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主要由裂缝集聚结构11组成,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认定特征是以聚集的裂缝为主;图2b所示的储集体1b处于第二演变时期,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b主要由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1组成,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通常围绕在缝孔结合结构12外,裂缝集聚结构认定特征是以交错的缝、孔为主;图2c所示的储集体1c处于第三演变时期,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c主要由孔洞组合结构13、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1组成,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通常围绕在缝孔结合结构12外,缝孔结合结构12通常围绕在孔洞组合结构13外,孔洞组合结构13认定特征是以相互隔开的孔(体积小)、洞(体积大)为主;图2d所示的储集体1d处于第四演变时期,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1d主要由孤立溶洞结构14、孔洞组合结构13、缝孔结合结构12和裂缝集聚结构14构造,其中裂缝集聚结构11通常围绕在缝孔结合结构12外,缝孔结合结构12通常围绕在孔洞组合结构13外,孔洞组合结构13通常围绕在孤立溶洞结构14外,孤立溶洞结构14认定特征是孤立地位于储集体1d的中央且体积最大的洞体。
实施例二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通过预定规则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其中,预定规则包括以单位压降产油量EEI为判断根据的预设规则一,或者以单位压恢耗水量PRC为判断根据的预设规则二,具体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一包括当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14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13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12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11连通;其中,第一阈值为1000m3/Mpa,第二阈值为100m3/Mpa,第三阈值为10m3/Mpa。在向油井注水前通过计量装置计量能量下降期间(即产油压力下降期间)的产油量Q1,通过密度检测仪检测产油的密度ρ,通过油面测试仪器检测能量下降初期和能量下降末期的油面差值△H,并通过下式计算出单位压降产油量EEI:
EEI=Q1/(ρ*g*△H)
其中,Q1:能量下降期间阶段产油量(t);ρ:产油密度(g/cm);g:重力加速度(m/s);△H:初、末期油面差值(m)。
预定规则二包括:当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14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13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12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11连通;其中,第一阈值为1000m3/Mpa,第二阈值为100m3/Mpa,第三阈值为10m3/Mpa。在向油井注水过程中通过计量装置计量能量上升期间(即注水压力上升期间)的注水量W1,通过录取油井注水前与注水之后的压力上升差值△P,并通过下式计算出单位压恢耗水量PRC:
PRC=W1/△P
其中,W1:在能量上升期间的注水量,单位m3;△P为油井注水前与注水之后的压力上升差值,单位Mpa。
井储关系识别方法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其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并能够在地震勘探解释技术的协助下帮助人们清晰掌握油井对储集体动用的状况,由此可以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累计产量。在现有技术中,缝洞型储集体以三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难以满足精确挖潜油井的需求;但是在本申请中,缝洞型储集体以四种藏储结构来划分的方式则可以更精准地指导油井的精确挖潜。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二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作为步骤时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一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之中,其也可应用在其他方法或其他工艺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步骤S1、根据油井的地震勘探资料确定与该油井连通的储集体的演变时期,并将所述储集体内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作为判断量,其中所述藏储结构为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演变时期为第一演变时期、第二演变时期、第三演变时期和第四演变时期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裂缝集聚结构组成,所述第二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组成,所述第三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组成,所述第四演变时期的储集体由所述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组成,其中所述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依次减小;
步骤S2、根据该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
步骤S3、判断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是否为判断量,如果否,该油井则未能动用所述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如果是,该油井已动用所述储集体中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最大的藏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通过预设规则一或预设规则二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
所述预设规则一包括:当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连通;
所述预设规则二包括当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压降产油量EEI的计算公式为EEI=Q1/(ρ*g*△H),其中,Q1:在能量下降期间里产油量,单位t;ρ为产油密度,单位g/cm;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m/s;△H为能量下降初期储集体内油面与能量下降末期储集体内油面的差值,单位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压恢耗水量PRC的计算公式为PRC=W1/△P,其中,W1:在能量上升期间的注水量,单位m3;△P为油井注水前与注水之后的压力上升差值,单位Mp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集体为碳酸盐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000m3/Mpa,所述第二阈值为100m3/Mpa,所述第三阈值为10m3/Mpa。
6.一种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根据油井的单位压降产油量EEI或单位压恢耗水量PRC,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其中所述藏储结构为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中的一种,其中所述孤立溶洞结构、孔洞组合结构、缝孔结合结构和裂缝集聚结构的单位体积内储油量依次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预设规则一或预设规则二识别该油井所连通的储集体的藏储结构;
所述预设规则一包括:当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EEI≤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连通;
所述预设规则二包括当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孤立溶洞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一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孔洞组合结构连通;当第二阈值≤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缝孔结合结构连通;当PRC<第三阈值时,该油井与所述储集体的裂缝集聚结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压降产油量EEI的计算公式为EEI=Q1/(ρ*g*△H),其中,Q1:在能量下降期间里产油量,单位t;ρ为产油密度,单位g/cm;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m/s;△H为能量下降初期储集体内油面与能量下降末期储集体内油面的差值,单位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压恢耗水量PRC的计算公式为PRC=W1/△P,其中,W1:在能量上升期间的注水量,单位m3;△P为油井注水前与注水之后的压力上升差值,单位Mpa。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储关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集体为碳酸盐缝洞型储集体,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000m3/Mpa,所述第二阈值为100m3/Mpa,所述第三阈值为10m3/Mpa。
CN202010956216.0A 2020-09-11 2020-09-11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Pending CN112232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6216.0A CN112232631A (zh) 2020-09-11 2020-09-11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6216.0A CN112232631A (zh) 2020-09-11 2020-09-11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2631A true CN112232631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6216.0A Pending CN112232631A (zh) 2020-09-11 2020-09-11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263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339A (zh) * 2010-07-23 2012-0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US2016036369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experiment device of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hydrocarbon charge
CN107577831A (zh) * 2017-03-17 2018-01-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洞规模大小计算方法
CN110593829A (zh) * 2019-08-14 2019-12-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的自动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11339719A (zh) * 2020-04-24 2020-06-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339A (zh) * 2010-07-23 2012-0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US2016036369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experiment device of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hydrocarbon charge
CN107577831A (zh) * 2017-03-17 2018-01-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洞规模大小计算方法
CN110593829A (zh) * 2019-08-14 2019-12-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的自动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11339719A (zh) * 2020-04-24 2020-06-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商晓飞等: "断控岩溶主控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内部溶蚀相带表征", 《石油学报》, vol. 41, no. 3, pages 332 - 333 *
李成刚等: "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模型识别图版及其应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vol. 39, no. 4, pages 90 - 9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0926B (zh)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9838279B (zh) 一种利用连通井从腔底排卤提高盐穴储库利用率的方法
CN105160414B (zh) 预测全油藏产区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03883A (zh) 一种个性化确定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等级的方法
CN201187297Y (zh) 渗透系数测量装置
CN109190854B (zh) 一种底板充水多因素比拟预测工作面涌水量的方法
CN111379562B (zh) 一种复合水体下的控水采煤方法及装置
CN111749733A (zh) 一种连通老腔改建储气库的方法
CN1472422A (zh) 奥灰水突出的监测预报方法
CN201705393U (zh) 一种矿井突水灾害预警的组合传感器监测***
CN109918769B (zh) 利用瞬时方程计算缝洞型油藏非稳态水侵水侵量的方法
CN108532650B (zh) 一种原位测定地下结构所受水浮力的方法
CN112232631A (zh) 储集体动用状况判断方法及井储关系识别方法
CN109918722B (zh) 一种数据驱动下的缝洞型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US8594818B2 (en) Produc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8386170B (zh) 一种油藏开发过程中地下能耗表征方法
CN111722300A (zh) 钻孔内分层瞬时抽水式微水试验方法
CN111506975A (zh) 一种井间连通关系判别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6220814A (zh) 深埋隧洞全生命期外水压力演化过程监测***及方法
CN109723424A (zh) 一种井下钻孔放水量预测方法
CN107366535B (zh) 利用磁信号定位钻井示踪器深度的***及方法
CN111963161B (zh) 确定隐性不正常油井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05591B (zh) 确定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溶洞渗透率界限的方法及***
EP2619636B1 (en) Produc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4533348B (zh) 油井举升用的防偏磨控制***以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