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0417B -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0417B
CN112220417B CN202011126081.1A CN202011126081A CN112220417B CN 112220417 B CN112220417 B CN 112220417B CN 202011126081 A CN202011126081 A CN 202011126081A CN 112220417 B CN112220417 B CN 112220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inge
plate
mop
slid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60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0417A (zh
Inventor
邓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1260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0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0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0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0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0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14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combined with squeezing or wringing devices
    • A47L13/146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combined with squeezing or wringing devices having pivoting squeezing p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47L13/24Frames for mops; Mop heads
    • A47L13/254Plate frames
    • A47L13/258Plate frames of adjustable or foldable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42Detail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底端的拖把头,拖把头包括均转动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左挤压板上和右挤压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拖地的清洁部;拖把杆上设有下铰接架,下铰接架包括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下左铰接杆的侧壁与下右铰接杆的侧壁转动连接;下左铰接杆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左挤压板上,下右铰接杆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右挤压板上,拖把杆上设有用于驱动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的顶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驱动部。本申请中通过驱动部驱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相抵,从而实现平稳的挤水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拖把的结构不稳定、挤水操作复杂且成本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背景技术
拖把作为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清洁用品,其结构一般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底端的拖把头,利用拖把进行拖地时,使用者手握拖把杆来回拉动拖把头,使得拖把头与地面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利用拖把头将地面清洁。当拖把清洁地面而被弄脏后,需要对拖把头进行清洗,清洗后需要将拖把头中的水挤压出,然后才能快速利用拖把继续进行清洁。为了使拖把清洗后拖把头中的水能被快速挤出,现有技术中设计了旋转式拖把,包括拖把以及与拖把配合的清洁桶,清洁桶中转动连接有隔离网,而拖把头和拖把杆之间采用螺旋转动方式连接,在拖把挤水过程中,将拖把头放置在隔离网中,然后用力向下推动拖把杆,使得拖把头带动隔离网高速转动,利用离心力将拖把头中的水甩出。
虽然上述旋转式的拖把能够将拖把头中的水挤出,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1.每个拖把必须配备一个清洁桶和隔离网,使得成本增加,使用拖把时必须将清洁桶以及隔离网携带,操作上存在不便;2.其原理是通过拖把头的高速转动而产生较大离心力,使得拖把头中的水被甩出,因此挤水时需要较大的作用力才能使拖把头高速转动,操作起来比较费力;3.由于拖把杆与拖把头是螺旋式转动连接,当螺旋连接部失效后,无法顺利完成对拖把头的挤水操作,造成拖把的挤水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拖把挤水操作费力费时且成本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底端的拖把头,所述拖把头包括均转动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左挤压板上和右挤压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拖地的清洁部;所述拖把杆上设有下铰接架,下铰接架包括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下左铰接杆的侧壁与下右铰接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左铰接杆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左挤压板上,所述下右铰接杆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右挤压板上,所述拖把杆上设有用于驱动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的顶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驱动部。
本方案的原理是:本申请中,拖把头包括同时转动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而清洁部是固定连接于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上的,因此当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转动至相互紧贴并相抵时,即可使清洁部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从而将清洗后的清洁部中的水挤压出,以方便利用拖把继续拖地。
本申请中,下左铰接杆的侧壁和下右铰接杆的侧壁相互转动连接,使得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形成X型结构,当利用驱动部驱动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的顶端相互靠近时,根据杠杆原理,下左铰接杆的底端与下右铰接杆的底端也会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共同驱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相互靠近,左挤压板底端的清洁部以及右挤压板底端的清洁部同时被挤压,清洁部中的水能够快速被挤出,从而完成清洗拖把后的挤水操作。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每把拖把设置清洁桶和隔离网的结构,本申请中,直接在拖把杆上转动连接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当需要完成挤水操作时,利用驱动部驱动下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的底端相互靠近,即可使得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转动至相互抵紧的状态,使得清洁部中的水被快速挤出,整个拖把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的成本也更低。
2.操作方便且省力:在对清洁部进行挤水操作时,只需要利用驱动部驱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相互靠近并挤压,即可使清洁部中的水被快速挤出,操作十分简单,且不需要使用十分大的力使得拖把头转动而将清洁部中的水甩出,因此本申请中在技术时更加的省力。
3.能够轻松获得较大的挤压力:由于本申请中是利用侧壁相互转动连接的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来驱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的相互挤压,因此可以将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相互转动连接的转动点设置为靠近拖把头,以便利用驱动部驱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相互抵紧时能够有较大的力矩,从而使得挤水操作更加的省力。
4.有利于扩大清洁部的清洁面积:现有技术中旋转式的拖把中,拖把头是设置成圆盘状的,为了使得拖把头能够轻松顺畅地转动,因此整个拖把头的尺寸一般较小,这就造成清洁部的清洁面积较小。本申请中,可以将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设置成矩形状,从而使得拖把头的一次清洁面积增大,有利于提升清洁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拖把杆包括转动连接有主杆和转杆,所述拖把头连接于转杆上,所述驱动部连接于主杆上。
本方案中,将拖把杆设置成相互转动连接的主杆和转杆的形式,并且将拖把头连接在转杆上,而将驱动部设置在主杆上,使得使用者在利用拖把进行拖地时,在保证左挤压板以及右挤压板上的清洁部与地面相贴的同时(即转杆可以与地面相互垂直),还能转动主杆而使得主杆与地面倾斜,方便使用者手握主杆而拉动清洁部对地面进行清洁,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铰接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铰接架对称位于转杆的两侧,且下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的底端均向转杆外侧弯折设置。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下铰接架,使得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受到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拖把挤水操作更加的顺畅;同时,在下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的底端向外弯折设置,使得下左铰接杆、下右铰接杆、转杆、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稳定结构,方便拖把拖地时,清洁部能够与地面稳定接触而完成拖地操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杆和转杆之间设有复位机构,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复位机构使得主杆和转杆处于同轴线状态。
本方案中,通过在主杆和转杆之间设置复位机构,利用复位机构,使得主杆和转杆在不受外力时处于同轴线状态,本方案中所称的同轴线,即主杆的中心线和转杆的中心线重合,从而方便利用驱动部驱动下铰接架驱转动,利用下铰接架驱动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相互靠近而实现挤水操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左弹簧和右弹簧,左连接板的侧壁和右连接板的侧壁相互转动连接,且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转动连接点与主杆和转杆转动连接点重合,左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右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
本方案中,利用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形成的交叉结构,并利用左弹簧和右弹簧对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形成交叉结构的两侧提供弹性支撑力,从而使得左连接板的两端以及右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对转杆和主杆相抵,以使得转杆和主杆在不受外力时位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弹簧和右弹簧均采用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径弹簧。
本方案中,利用中间大、两段小的变径弹簧对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提供支撑,使得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受到的弹力更加稳定,主杆和转杆的连接更加稳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部包括左连杆、右连杆、上铰接架、中铰接架、左挡板和右挡板,上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于主杆上的上左铰接杆和上右铰接杆,中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于主杆上的中左铰接杆和中右铰接杆;所述左挡板上由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有左上滑套和左下滑套,右挡板上由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有右上滑套和右下滑套;上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上右铰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右上滑套和左上滑套上,上左铰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左连杆的底端,上右铰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右连杆的底端,中左铰接杆的顶端和中右铰接杆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上滑套和右上滑套上,中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中右铰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右下滑套和左下滑套上,;所述主杆上沿着主杆的轴向滑动连接有上滑块,所述左连杆的顶端和右连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在上滑块上,所述上滑块与主杆之间设有上弹簧。
本方案中,当利用外力驱动上滑块沿着主杆的轴向滑动时,即可通过上滑块推动左连杆和右连杆依次带动上铰接架和中铰接架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左挡板和右挡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当左挡板和右挡板相互靠近时,即可利用左挡板和右挡板推动下左铰接杆的顶端和下右铰接杆的顶端相互靠近,以使得清洁部被挤压而实现挤水操作。由于本申请中左上滑套和右上滑套作为上铰接架和中铰接架的共同连接部位,在推动上滑块而使得左连杆和右连杆转动时,可以平稳地推动上铰接架和中铰接架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左挡板和右挡板平稳地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上铰接架和中铰接架的两个铰接架的设置方式,使得左挡板和右挡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时不会发生转动而只会平移,有利于左挡板和右挡板平稳地推动下铰接架转动,从而平稳地完成挤水操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杆上沿着主杆的轴向滑动连接有下滑块,所述中左铰接杆的侧壁以及中右铰接杆的侧壁均转动连接于下滑块上,所述下滑块与主杆之间设有下弹簧。
本方案中,在主杆上设置滑动连接下滑块,在左连杆和右连杆推动上铰接架和中铰接架发生转动时,上铰接架转动连接点位于主杆上,因此上铰接架转动过程中,上左铰接杆和上右铰接杆的转动连接点不会发生移动,而中铰接架的转动连接点是位于下滑块上,因此在挤水过程中,下滑块以及中铰接架会向主杆的底端移动,从而使得左挡板和右挡板在相互靠近的同时还会向下移动,使得左下铰接杆的顶端以及右下铰接杆的顶端能够位于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方便左挡板和右挡板能够准确地推动下铰接架转动,从而顺利完成挤水操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左弧形板,右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右弧形板,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均以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的转动连接点为圆心,且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与左弧形板的内侧相接触,而下右铰接杆的顶端与右弧形板的内侧相接触。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利用左弧形板对下左铰接杆顶端的转动提供限位和保护,同时利用右弧形板对下右铰接杆顶端的转动提供限位和保护,从而使得拖地过程中能够轻松且准确地转动主杆,同时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不会对下铰接架的转动产生干扰。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杆上可拆卸连接有将驱动部、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包围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左弧形板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的底端均与底板的顶面相接触。
利用外壳对上铰接架、中铰接架以及下铰接架包围保护,有利于拖把的正常使用;同时,左弧形板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的底端均与底板的顶面相接触,利用底板对下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的底端进行阻碍,避免左挡板滑出左上滑套和左下滑套,同时避免右挡板滑出右上滑套和右下滑套。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板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底板顶面倾斜设置的低端靠近转杆的中心线。
本方案中将底板的顶面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挤水过程中左弧形板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的底端的运动轨迹一致,从而减少左挡板的底端以及右挡板的底端沿着底板顶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挤水过程中推动清洁部相抵时的推力大小,使得挤水过程更加的省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杆、转杆、左上滑套、左下滑套、右上滑套和右下滑套上均开有减重槽。
通过设置减重槽,降低拖把的整体重量,使得使用者拖地时更加的省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弧形板的底端、右弧形板的底端、下左铰接杆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下右铰接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
在挤水过程中,下左铰接杆的底端与左挤压板相对滑动、顶端与右挡板的侧壁相对滑动,下右铰接杆的底端与右挤压板相对滑动、顶端与左挡板的侧壁相对滑动,同时左弧形板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的底端均与底板的顶面相对滑动,使得挤水过程中拖把内部的摩擦力较大。本方案中,在左弧形板的底端、右弧形板的底端、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以及下右铰接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将滑动连接的部位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使得挤水操作更加的省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左档杆向下滑出左上滑套的左上挡块,所述右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右挡板向下滑出右上滑套的右上挡块;同时还设有用于防止左弧形板向上滑出左下滑套以及防止右弧形板向上滑出右下滑套的限位件。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左上挡块、右上挡块以及限位件对左挡板和右挡板进行限位,确保左挡板和右挡板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内滑动,确保拖把挤水操作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均固定连接于外壳的内壁上,且左限位板、右限位板和上左铰接杆与上右铰接杆的铰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方案中,将限位件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由于外壳是连接于主杆上的,可以利用外壳对限位件提供支撑固定,从而使限位件起到对左挡板和右挡板的限位作用;同时,本方案中,将左限位板、右限位板和上左铰接杆与上右铰接杆的铰接点设置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减少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对上铰接架转动的干扰,使得上铰接架获得较大的转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块挤压板相互连接的俯视图。
图3为两块挤压板相互挤压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左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左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9为主杆与转杆转动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主杆、转杆与复位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的示意图。
图14为外壳与主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左上滑套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手柄与主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手柄与主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下左铰接杆与下右铰接杆转动连接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下铰接架与主杆、转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下铰接架与主杆、转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下铰接架与主杆、转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手柄与主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下铰接架与主杆、转杆和外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左挡板与左下挡块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杆1、转杆2、左挤压板3、右挤压板4、下左铰接杆5、下右铰接杆6、左固定块7、右固定块8、左挡板9、右挡板10、上左铰接杆11、上右铰接杆12、左连杆13、右连杆14、上滑块15、上弹簧16、下滑块17、下弹簧18、中左铰接杆19、中右铰接杆20、左上滑套21、左下滑套22、右上滑套23、右下滑套24、左下挡块25、凸起251、右下挡块26、左连接板27、上板271、连接环272、下板273、右连接板28、左弹簧29、右弹簧30、避位槽31、左弧形板32、右弧形板33、外壳34、底板35、左限位板36、右限位板37、卡盘38、减重槽一39、减重槽二40、推握柄41、固定柄42、凹槽43、施力杆44、受力杆45、弯折部46、弯曲部47。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底端的拖把头,拖把杆包括主杆1和通过销轴方式转动连接于主杆1底端的转杆2,拖把头包括两块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挤压板,两块挤压板之间存在间隙,且转杆2的底端位于两块挤压板之间,两块挤压板的底面通过螺钉锁定有一整块柔性连接布,柔性连接布的底面缝制有两块与两块挤压板匹配的清洁布,两块清洁布之间也存在间隙;结合图2,两块挤压板靠近转杆2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方式转动连接在转杆2的底端,且两块挤压板之间也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自带扭簧的合页,使得扭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两块挤压板是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为了方便区分两块挤压板,下文将靠近图1中左侧的挤压板定义为左挤压板3,而另一块挤压板为右挤压板4。
如图1所示,转杆2与主杆1转动连接位置设有下铰接架,下铰接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铰接架分别位于转杆2的前侧和后侧,利用两个下铰接架和转杆2形成类似金字塔的结构,从而使得拖把拖地时结构稳定。下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铰接的转轴共用主杆1与转杆2转动连接的销轴;为了避免主杆1对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的转动产生干扰,结合图6,在主杆1的侧壁上开有避位槽31,如图22,本实施例中,主杆1和转杆2两侧设置的下铰接架中,左侧下铰接架中下左铰接杆5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顶端(图22中仅示出左右铰接杆5)的长度小于右侧下铰接架中下左铰接杆5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顶端的长度,因此本实施例中,主杆1上开设的避位槽31位于主杆1的右侧壁上;且右侧下铰接架中的下左铰接杆5的中部和下右铰接杆6的中部均向主杆1的右侧弯折设置,使得下左铰接杆5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6的底端能够延伸至转杆2的两侧,以方便下左铰接杆5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6的底端分别与图1中左固定块7和右固定块8连接。
如图2所示,左挤压板3的顶面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左固定块7,两个左固定块7相互平行设置,结合图1所示,左固定块7上开有横向设置的滑槽,滑槽沿图1中垂直于纸面方向贯穿左固定块7;下右铰接杆6的底端通过销轴方式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横向滚动连接于左固定块7的滑槽中。如图1所示,右挤压快上同样一体成型有右固定块8,其中右固定块8的数量以及设置方式与左固定块7相似,下左铰接杆5的底端同样通过销轴方式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横向滚动连接于右固定块8的滑槽中。
如图1所示,当利用外力推动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相互靠近时,下左铰接杆5的下端与下右铰接杆6的下端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下右铰接杆6底端转动连接的滚轮沿着左固定块7上的滑槽滑动,使得左挤压板3沿着图1中逆时针转动;而下左铰接杆5的底端转动连接的滚轮沿着右固定块8上的滑槽中滑动,使得右挤压板4沿着图1中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转动至如图3相互贴合且挤压的状态,对左挤压板3上和右挤压板4上的清洁部进行挤压,从而在清洗拖把过程中能够快速将清洁部中的水分挤出。
如图6所示,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处均设有向上弯曲的弯曲部47,通过设置弯曲部47,在拖把挤水过程中,使得下左铰接杆5以及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分别与图1中左挡板9和右挡板10接触时,弯曲部47与左挡板9和右挡板10的初始夹角更小),从而使得下左铰接杆5以及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分别受到左挡板9和右挡板10时,能够更加快速且省力地发生转动。
主杆1上设有用于驱动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相互靠近的驱动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左挡板9、右挡板10、上铰接架和位于上铰接架下方的中铰接架,左挡板9和右挡板10分别位于主杆1的左侧和右侧,且左挡板9和右挡板10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本实施例中左挡板9和右挡板10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左挡板9和右挡板10的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此处不再穷举)。
上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上左铰接杆11和上右铰接杆12,上左铰接杆11的顶端铰接有左连杆13,上右铰接杆12的顶端铰接有右连杆14。主杆1的侧壁上开有竖向设置的上滑槽,结合图4,主杆1上位于上滑槽内螺钉固定有上滑杆,上滑杆上竖向滑动连接有上滑块15,上滑块15上一体成型有圆柱销,左连杆13的顶端以及右连杆14的顶端均转动连接于圆柱销上;同时,上滑杆上套设有上弹簧16,上弹簧16位于上滑块15的顶面与上滑槽的顶壁之间。
如图1所示,主杆1上位于上滑槽的下方开有竖向设置的下滑槽,结合图5,主杆1上通过螺钉连接有位于下滑槽内的下滑杆,下滑杆竖向设置,下滑杆上竖向滑动连接有下滑块17,且下滑杆上套设有下弹簧18,下弹簧18位于下滑块17的底面与下滑槽的底壁之间。中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中左铰接杆19和中右铰接杆20,中左铰接杆19与中右铰接杆20的铰接连接点位于下滑块17上,使得中铰接架能够跟随下滑块竖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中左铰接杆19(或者中右铰接杆20的长度)的长度大于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或者上右铰接杆12的底端)到上铰接架铰接中心距离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实施例中,中左铰接杆19(或者中右铰接杆20)的长度也可以等于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或者上右铰接杆12)到上铰接架铰接中心的距离的两倍,此处不再赘述。
左挡板9上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左上滑套21和左下滑套22,左上滑套21和左下滑套22均竖向滑动连接于左挡板9上;同理,右挡板10上同时竖向滑动套设有右上滑套23和右下滑套24,且右上滑套23与左上滑套21正对设置,右下滑套24与左下滑套22正对设置,为了防止左挡板9向下滑出左上滑套21之下,在左挡板9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左上挡块,同理,在右挡板10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右上挡块;同时,结合图5所示,为了防止左挡板9沿着左上滑套21滑出过多距离,或者右挡板10沿着右上滑套23滑出过多距离,本实施例中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连接于左挡板9侧壁上的左下挡块25以及连接于右挡板10的侧壁上的右下挡块26,左下挡块25位于左上滑套21和左下滑套22之间,且左下挡块25和右下挡块2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左下挡块25的顶面与左上滑套21的底面之间以及左下挡块25的底面与左下滑套22的顶面之间均存在间隙,避免挤水过程中,左下挡块25对左上滑套21以及左下滑套22的滑动造成阻碍;同时,对于左下挡块25与左挡板9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27所示,左下挡块25呈U型环套状,左下挡块25的两端靠近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凸起251,同时,左挡板9上开有与左下挡块25上凸起251配合的配合通孔,当需要将左下挡块25连接于左挡板9上时,只需将左下挡块25的凸起251卡入到配合通孔中,即可将左下挡块25固定连接于左挡板9上,当需要拆卸掉左挡板9时,只需用力向外拉动左下挡块25的一端,使得左下挡块25发生弹性形变且其中一个凸起251滑出配合通孔,即可将左下挡块25从左挡板9上拆除(右下挡块26的设置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又如图1所示,上右铰接杆12的底端以及中左铰接杆19的顶端均铰接于左上滑套21上,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以及中右铰接杆20的顶端均铰接于右上滑套23上;中左铰接杆19的底端铰接于右下滑套24上,中右铰接杆20的底端铰接于左下滑套22上。
结合图1和6所示,左挡板9的底端位于下左铰接杆5顶端的左侧,而右挡板10的底端位于下右铰接杆6顶端的右侧,当左挡板9和右挡板10相互靠近时,左挡板9的右侧壁可以与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相接触并发生挤压,而右挡板10的左侧壁与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相接触并发生挤压,即可驱动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相互靠近。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左挡板9与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相抵并能轻松地发生相对滑动,在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滚轮,当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与左挡板9的右侧壁相接触而发生相对滑动时,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转动连接的滚轮与左挡板9之间发生滚动摩擦;同时,为了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转动连接的滚轮能够更加平稳且顺畅地与左挡板9相配合,左挡板9的下端向外倾斜形成导向斜面,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转动连接的滚轮与左挡板9配合时,该滚轮先与左挡板9上的导向斜面接触,从而方便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能够准确地移动至左挡板9的右侧;对应地,在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同样转动连接有滚轮,且在右挡板10的左侧壁靠近底端处也开有导向斜面,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为了使主杆1和转杆2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位于同一轴线上,在主杆1和转杆2之间设有复位机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10所示,复位机构包括左连接板27、右连接板28、左弹簧29和右弹簧30,本实施例中,左弹簧29和右弹簧30均采用两端小中部大的变径弹簧。由于左连接板27与右连接板28的结构相似,此处以左连接板27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左连接板27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板271、连接环272和下板273,结合图8,上板271和下板273位于同一平面内,而连接环272与上板271和下板273均垂直,上板271的左侧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上固定钉,下板273的右侧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下固定钉。
如图9所示,主杆1的底端与转杆2的顶端之间利用轴销转动连接,同时轴销的端部与主杆1或者转杆2之间设有垫片,而主杆1的底端与转杆2顶端围成用于放置左连接板27和右连接板28的间隙,将左连接板27和右连接板28连接于该间隙时,首先将左连接板27上的连接环272与右连接板28上的连接环272同轴叠加,然后将左连接板27和右连接板28放置在间隙中,之后将轴销如图10中由左至右依次穿过主杆1、左连接板27、右连接板28、转杆2,从而将主杆1、右连接板28、左连接板27和转杆2连接起来,最后将左弹簧29的顶端卡接在左连接板27的固定钉上,而将左弹簧29的底端卡接在右连接板28上的固定钉上,依照相似的方法将右弹簧30连接,在左弹簧29和右弹簧30的作用下,使得左连接板27和右连接板28形成X型的铰接结构,从而利用左连接板27和右连接板28对主杆1以及转杆2的转动连接处提供支撑,使得主杆1和转杆2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在同一中轴线上;而且在左弹簧29和右弹簧30的作用下,主杆1相对于转杆2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为45°(即主杆1相对于转杆2的转动范围为-45°~45°之间)。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使用拖把时:
当拖把不受外力时,上弹簧16、下弹簧18、左弹簧29和右弹簧30均处于自然状态,使得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处于张开状态,在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之间带扭簧合页的作用下,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可以利用拖把进行拖地操作,且此时利用拖把拖地时,由于主杆1和转杆2之间是相互铰接的,因此在保持左挤压板3的底面以及右挤压板4的底面上的清洁部与地面处于贴合状态的时,还能转动主杆1,而使主杆1的中心线与转杆2的中心线不再处于同一轴线上,使用者使用拖把拖地时,主杆1与地面处于倾斜状态,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拖地,同时此时在两个下铰接架的支撑作用下,可以避免向主杆1施力时使转杆2发生转动,使得拖地时十分稳定。
2.清洗拖把时:
当拖把完成拖地而需要清洗时,首先将清洁部利用清水清洗,待清洁部被清洗后,将清洁部从清水中取出,然后推动上滑块15向主杆1的顶端滑动,上弹簧16被压缩,且上滑块15向上滑动时将带动左连杆13和右连杆14同时向上滑动,左连杆13的底端拉动上左铰接杆11沿图1顺时针转动,右连杆14的底端拉动上右铰接杆12沿图1中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与上右铰接杆12的底端相互靠近;由于上右铰接杆12的底端以及中左铰接杆19的顶端均是铰接于左上滑套21上的,而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以及中右铰接杆20的顶端均是铰接于右上滑套23的,因此在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与上右铰接杆12的底端相互靠近时,使得中左铰接杆19与中右铰接杆20在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减小,从而使得左挡板9和右挡板1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同时中铰接架以及下滑块17会向下滑动,下弹簧18被压缩。
当中铰接架向下滑动时,由于左挡板9和右挡板1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左上滑套21、左下滑套22与左挡板9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右上滑套23、右下滑套24与右挡板10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使得左挡板9和右挡板10在相互靠近的同时还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左挡板9的右侧壁靠近底端位置逐渐移动至与下左铰接杆5顶端的滚轮接触并相抵,而使右挡板10的左侧壁靠近底端位置逐渐移至与下右铰接杆6顶端的滚轮接触并相抵,从而使得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相互靠近,且下左铰接杆5的底端与下右铰接杆6的底端相互靠近,利用下左铰接杆5的底端推动左挤压板3沿图1逆时针方向转动,利用下右铰接杆6的底端推动右挤压板4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逐渐转动至如图3的状态,从而使得清洁部被挤压,以使清洁部中的水分被挤出。
待清洁部中的水分被挤出后,消除对上滑块15的作用力,在上弹簧16、下弹簧18、左弹簧29以及右弹簧30的复位力作用下,左挡板9和右挡板10自动恢复到相互远离的状态,而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自动运动至展开状态,使得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可以利用拖把继续拖地。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1和图12所示,左挡板9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左弧形板32。右挡板10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右弧形板33,左弧形板32和右弧形板33均是以主杆1和转杆2转动连接点为圆心,且左弧形板32和右弧形板33沿着主杆1对称设置。当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处于同一平面内时,下左铰接杆5顶端连接的滚轮与左弧形板32的内侧壁(即图12中左弧形板32的右侧侧壁)之间相接触,从而在利用拖把拖地时,可以随意转动主杆1与转杆2之间的倾斜角度,左弧形板32不会对下左铰接杆5顶端的转动产生干涉,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等调节主杆1与转杆2的角度,使得主杆1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合适,从而在使用拖把时更加的顺手。
为了方便左弧形板32与左挡板9的顺畅连接以及下左铰接杆5上的滚轮能够顺畅地与左挡板9接触,本实施例中,在左弧形板32和左挡板9之间一体设置有左过渡板,左过渡板的底端与左弧形板32的内壁相切,左过渡板的顶端与左挡板9的底端圆滑过渡;对应地,在右弧形板33与右挡板10之间一体设置有右过渡板。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弧形板32和右弧形板33,使得在拖地过程中,即使转动主杆1而使主杆1相对地面呈倾斜状态,也能够利用左弧形板32以及右弧形板33对下左铰接杆5顶端的滚轮以及下右铰接杆6顶端的滚轮提供导向,从而使得左铰接杆顶端的滚轮以及下右铰接杆6顶端的滚轮能够更加顺畅地与左挡板9以及右挡板10配合。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主杆1的外侧连接有呈圆筒状的外壳34(本实施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外壳34可以不为圆筒状,也可以为方形立柱桩或者其他可以形状),外壳34将上铰接架、中铰接架,以及下铰接架中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包裹,外壳34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底板35,底板35的高度略低于下左铰接杆5与下右铰接杆6的铰接中心,从而当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转动至与左弧形板32的底端接触时(即主杆1相对于转杆2转动的角度为45°时),避免下左铰接杆5顶端的滚轮与左弧形板32底端的滚轮相挤压而造成左弧形板32变形或者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被顶坏。
如图26所示,为了避免底板35对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的转动产生干扰,本实施例中,在底板35上开有与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配合的倾斜设置的转动槽,转动槽的低端靠近主杆1,当主杆1以及外壳34转动到与转杆2形成最大倾斜角度时,转动槽的底壁与下左铰接杆5或者下右铰接杆6刚好相抵或者存在一定间隙,从而避免下左铰接杆5与底板35发生碰撞而折弯甚至损坏;同时,本实施例中,未设置如图1中的左下挡块25和右下挡块26,为了防止左挡板9或者右挡板10向上滑出过多距离,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直接在外壳34的内壁上一体成型的左限位板36和右限位板37,同时左限位板36和右限位板37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而且,为了使左限位板36和右限位板37对上铰接架的运动所产生的干扰最小,本实施例中,左限位板36、右限位板37和上左铰接杆11与上右铰接杆12的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而左挡板9的顶端与左限位板36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右挡板10的顶端与右限位板37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
左弧形板32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33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的底端与底板35的顶面滚动配合,从而在左挡板9与右挡板10相互靠近时能够更加轻松的实现,结构上更加省力;结合图14,为了方便地将外壳34连接于主杆1上,本实施例中,将外壳34设置有左半侧和右半侧,当左半侧和右半侧相互扣合时,即可形成完整的外壳34;同时,在主杆1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呈圆盘状的卡盘38,而在左半侧和右半侧上开有与卡盘38卡合的卡槽,当需要将外壳34连接于主杆1上时,只需要将左半侧和右半侧卡合在圆盘上,即可将外壳34固定,本实施例中,卡盘38为圆盘状(本实施例中卡盘38为圆盘状,但是在本实施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卡盘38可以设置为矩形柱、圆形柱、棱柱或者其他形状,当卡盘38为圆柱时,优选设置两组或者两组以上卡盘38,从而使得外壳34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为了提升外壳34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螺钉将左半侧和右半侧完全固定,从而使得外壳34的连接更加稳定;而且,可以设置两组或者多组卡盘38的结构,从而提升外壳34与主杆1的连接稳定性。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为了使得拖把的重量更轻以方便拖地,本实施例中,对部分零部件做了减重处理,如图15所示,首先,主杆1和转杆2上均开有多个减重槽一39,使得主杆1和转杆2的重量整体减轻;同时,如图16所示,左上滑套21的两侧侧壁上开有减重槽二40,以使得左上滑套21的重量减轻,同时使得左上滑套21与图15中的左挡板9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使得左上滑套21能够更加顺畅地沿着左挡板9竖向滑动,从而使得对拖把的挤水操作更加轻松;类似地,在如图4和图5中的左下滑套22、右上滑套23和右下滑套24上均开有减重槽,此处不再一一描述。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设有用于手动推动如图4中上滑块15的手柄,如图17所示,手柄包括推握柄41和固定柄42,推握柄41一体成型于上滑块15上,固定柄42一体成型于外壳34的侧壁上,固定柄42位于主杆1顶端与推握柄41之间,且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之间设有推动间距,使得使用者在对拖把的清洁部进行挤水时,可以通过手部将推握柄41向固定柄42方向拉动,从而使得推握柄41带动上滑块15向主杆1的顶端滑动,利用上滑块15带动驱动部驱动左挤压板3和右挤压板4相互靠近,从而对拖把实现挤水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对拖把进行挤水操作时,拉动推握柄41向固定柄42方向移动的距离与图1中上左铰接杆11和上右铰接杆12铰接点的位置具有很大关系,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上左铰接杆11和上右铰接杆12铰接点位于两根铰接杆的中点处,当上铰接架转动时,上左铰接杆11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转动的弧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上左铰接杆11和上右铰接杆12铰接点的位置靠近上左铰接杆11的顶端和上右铰接杆12铰接点的顶端位置,使得上左铰接杆11的顶端到铰接点的距离小于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到铰接点的位置,根据杠杆原理,左连杆13只需拉动上左铰接杆11的顶端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使拖把完成挤水操作,而此时上滑块15向上移动的距离跟随一起减小,从而使得操作者在挤水操作时,手动拉动推握柄41移动的距离更小,因此可以将推握柄41和固定柄42之间的初始距离减小,从而方便使用者在挤水时能够更加轻松地利用一只手抓握推握柄41和固定柄42,即可快速且省力地实现挤水操作。(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五中,推握柄41是固定连接在上滑块15上,而固定柄42是固定连接在外壳34上的。为了使得拖把的结构更加紧凑,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推握柄41是转动连接于上滑块15上的,而固定柄42是转动连接于外壳34上的,且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的转动方向相反,推握柄41是向主杆1的底端方向转动,而固定柄42是向主杆1的顶端方向转动,同时,为了能够通过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的相互配合而使使用者轻松地推动上滑块15,本实施例中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的转动角度均为90°,且在外壳34上设有放置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的放置槽,避免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转动至贴近外壳34时过多的凸出外壳34的侧壁;使用者在使用拖把拖地或者在放置拖把时,可以将推握柄41与固定柄42折叠收纳,使得拖把的结构更加的紧凑。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底板35为平板状,本实施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底板35的顶面呈倾斜状,且底板35的顶面的低端靠近转杆2的中心,而左弧形板32以及右弧形板33上连接的滚轮与底板35的顶面相接触。本实施例中,将底板35的顶面设置成倾斜状,一方面可以利用底板35的顶面对左弧形板32和右弧形板33提供限位和支撑,使得在对拖把进行挤水操作时,左挡板9和右挡板10能够更加平稳地相互靠近,使得挤水操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上铰接架和中铰接架均是铰接于主杆1上的,而在对拖把进行挤水操作时,在上铰接架以及中铰接架的作用力下,左挡板9以及右挡板10不仅会相互靠近,而且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左挡板9和右挡板10同时还会向下运动,因此左弧形板32与右弧形板33相互靠近时,左弧形板32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33的底端均会向下移动,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底板35的顶面设置成倾斜状,与左弧形板32的底端与右弧形板33的底端的运动轨迹一致,使得左弧形板32以及右弧形板33能够更加轻松地沿着底板35的顶面移动,有效降低摩擦力而减小拖把挤水时的作用力,从而让使用者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挤水操作。
实施例八
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左弧形板32的内壁上开有与下左铰接杆5顶端连接的滚轮配合的导向槽,同时右弧形板33的内壁上也开有与下右铰接杆6顶端上连接的滚轮配合的导向槽,利用导向槽对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的转动提供导向,使得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的转动更加准确和顺畅。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为了保持上铰接架、中铰接架以及下铰接架中相互铰接的两根杆位于同一平面内,以及左连杆13和右连杆14能够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使得传动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以下铰接架为例对上述三个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的铰接连接点处开有凹槽43,凹槽43的深度等于下左铰接杆5的厚度或者下右铰接杆6厚度的一半,当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相互铰接时,下左铰接杆5上的凹槽43和下右铰接杆6上的凹槽43相互配合,即使在转动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时,也能够确保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转动时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两者铰接位置不会发生相互干扰,使得传动过程更加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以上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的长度等于中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的长度为例(此时下铰接架中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到下左铰接杆5和下右铰接杆6铰接点的距离等于上铰接架中任意一根铰接杆长度的一半),初始状态时(即拖把完全不受外力时),上铰接架中的两根铰接杆相互垂直,且中铰接架中的两个铰接杆相互垂直,通过设置凹槽43,以图21为例,当完成挤水操作,下左铰接杆11和下右铰接杆12之间的夹角为30°,即下左铰接杆5相对于下右铰接杆6的转动范围为0°~60°(同理,上铰接架中的两根铰接杆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以及中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均为0°~60°)。
对应地,如果上铰接架中上左铰接杆11底端到上铰接架铰接中心的距离与下左铰接杆5顶端到下铰接架铰接中心的距离相等,且上左铰接杆11底端到上铰接架铰接中心的距离小于中铰接架中任意一根铰接杆长度的一半时(此时,下左铰接杆5顶端到下铰接架铰接中心的距离等于上左铰接杆11的底端到上铰接架铰接中心的距离),初始状态(即拖把完全不受外力作用时),上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的夹角以及下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的夹角均为90°,而中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的初始夹角小于90°(且中铰接杆越长,初始夹角越小);而当完成挤水时,上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的夹角以及下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的夹角最小夹角均为30°,而中铰接架中两根铰接杆之间的夹角小于30°(同理中铰接杆长度越长,最小夹角越小)。
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杆1和转杆2两侧设置的下铰接架中,两个下铰接架中所有铰接杆的长度均相等,即右侧下左铰接杆5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顶端(图23中仅示出下右铰接杆6)的长度等于左侧下铰接架中下左铰接杆5顶端和下右铰接杆6顶端的长度,因此本实施例中,主杆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有避位槽31。
实施例十一
实施例十一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主杆1的侧壁上未开设如图22中的避位槽31,而是在靠近下左铰接杆5的顶端以及靠近下右铰接杆6的顶端均设置弯折部46,由于未设置如图22中的避位槽31,使得主杆1的强度更好,方便拖把的稳定使用。
实施例十二
实施例十二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用于推动滑块的手柄结构不同于实施例五中的手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手柄结构如图25所示,手柄包括施力杆44和受力杆45,施力杆44的上端铰接于主杆1的侧壁上,施力杆44的底端与受力杆45的右端铰接,受力杆45的左端铰接于上滑块15上,当需要进行挤水操作时,只需手动对施力杆44施力,使得施力杆44沿着图2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受力杆45受到施力杆44的挤压作用,使得受力杆45推动上滑块15向下滑动,上滑块15向下滑动时,将推动左连杆13和右连杆14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上左铰接杆11和上右铰接杆12相互靠近,并最终驱动如图1中左固定块7和右固定块8相互靠近以完成挤水操作。同时,本实施例中,施力杆44和受力杆45是设置在如图25中主杆1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施力杆44和受力杆45可以位于如图25中主杆1的左侧或者后侧,此处不再穷举。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底端的拖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把头包括均转动连接于拖把杆上的左挤压板和右挤压板,左挤压板上和右挤压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拖地的清洁部;所述拖把杆上设有下铰接架,下铰接架包括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下左铰接杆的侧壁与下右铰接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左铰接杆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左挤压板上,所述下右铰接杆的底端滑动连接于右挤压板上,所述拖把杆上设有用于驱动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与下右铰接杆的顶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驱动部;所述拖把杆包括转动连接有主杆和转杆,所述拖把头连接于转杆上,所述驱动部连接于主杆上;所述驱动部包括左连杆、右连杆、上铰接架、中铰接架、左挡板和右挡板,上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于主杆上的上左铰接杆和上右铰接杆,中铰接架包括中部相互转动连接于主杆上的中左铰接杆和中右铰接杆;所述左挡板上由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有左上滑套和左下滑套,右挡板上由上至下依次滑动连接有右上滑套和右下滑套;上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上右铰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右上滑套和左上滑套上,上左铰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左连杆的底端,上右铰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右连杆的底端,中左铰接杆的顶端和中右铰接杆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上滑套和右上滑套上,中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中右铰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右下滑套和左下滑套上;所述主杆上沿着主杆的轴向滑动连接有上滑块,所述左连杆的顶端和右连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在上滑块上,所述上滑块与主杆之间设有上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接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铰接架对称位于转杆的两侧,且下左铰接杆的底端和下右铰接杆的底端均向转杆外侧弯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和转杆之间设有复位机构,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复位机构使得主杆和转杆处于同轴线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左弹簧和右弹簧,左连接板的侧壁和右连接板的侧壁相互转动连接,且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转动连接点与主杆和转杆转动连接点重合,左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右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簧和右弹簧均采用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上沿着主杆的轴向滑动连接有下滑块,所述中左铰接杆的侧壁以及中右铰接杆的侧壁均转动连接于下滑块上,所述下滑块与主杆之间设有下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左弧形板,右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右弧形板,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均以下左铰接杆和下右铰接杆的转动连接点为圆心,且下左铰接杆的顶端与左弧形板的内侧相接触,而下右铰接杆的顶端与右弧形板的内侧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上可拆卸连接有将驱动部、左弧形板和右弧形板包围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左弧形板的底端以及右弧形板的底端均与底板的顶面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底板顶面倾斜设置的低端靠近转杆的中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转杆、左上滑套、左下滑套、右上滑套和右下滑套上均开有减重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板的底端、右弧形板的底端、下左铰接杆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下右铰接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左挡板向下滑出左上滑套的左上挡块,所述右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右档板向下滑出右上滑套的右上挡块;同时还设有用于防止左弧形板向上滑出左下滑套以及防止右弧形板向上滑出右下滑套的限位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均固定连接于外壳的内壁上,且左限位板、右限位板和上左铰接杆与上右铰接杆的铰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
CN202011126081.1A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Active CN112220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6081.1A CN112220417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6081.1A CN112220417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0417A CN112220417A (zh) 2021-01-15
CN112220417B true CN112220417B (zh) 2021-11-30

Family

ID=7411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6081.1A Active CN112220417B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04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4198B1 (fr) * 2009-04-10 2011-05-06 Elysees Balzac Financiere Balai pour nettoyage par voie humide de surface de locaux
CN202313161U (zh) * 2011-11-08 2012-07-11 李岩 挤水拖把
CN202313168U (zh) * 2011-11-29 2012-07-11 管昱程 一种拖把
CN203539262U (zh) * 2013-11-12 2014-04-16 沈钊鑫 一种可伸缩的挤水拖把
CN204091904U (zh) * 2014-09-27 2015-01-14 江西妙雅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胶棉头拖把
CN205923930U (zh) * 2016-05-21 2017-02-08 杨建超 一种便捷式拖把
CN207785084U (zh) * 2017-09-06 2018-08-31 李克全 一种无拉手对折胶棉拖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0417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4371B (zh) 一种平板拖把的拧干方法
EP3960036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chair with the same
CN107550417B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自挤水拖把
CN212943604U (zh) Pvc管加工成品表面信息喷涂机
CN112220417B (zh) 一种手握按压式平板对折拖把
CN215663522U (zh) 一种关联活动装置及可折叠搬运推车
CN210299832U (zh) 一种助步器具
CN201987481U (zh) 可旋转脱水的板式拖把
CN110664334A (zh) 一种清洁工具
CN21462394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机械教学用图纸展示架
CN216776943U (zh) 一种免手洗平板拖把
CN113386832B (zh) 平板车
CN208963099U (zh) 移动载具
CN211055200U (zh) 一种带夹具的油漆桶搬运推车
CN209776497U (zh) 折叠式多功能小车
CN210408305U (zh) 一种免手洗拖把桶
CN211355272U (zh) 一种清洁工具
CN202761222U (zh) 通用型旋转平板拖把头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拖把桶
CN206852575U (zh) 黏贴清理器
CN201088560Y (zh) 拖把的结构
CN214597152U (zh) 一种点触开启的单排变形轮滑鞋
CN110025270A (zh) 一种清洁工具的胶棉拖把
CN219824663U (zh) 一种手动衣物拧水器
CN216823318U (zh) 一种具有前后移动功能的拖把
CN212996302U (zh) 一种上拉挤水的清洁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