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5057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5057B
CN112205057B CN201880093133.4A CN201880093133A CN112205057B CN 112205057 B CN112205057 B CN 112205057B CN 201880093133 A CN201880093133 A CN 201880093133A CN 112205057 B CN112205057 B CN 112205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ding result
scheduling information
uplink scheduling
uplin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1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5057A (zh
Inventor
唐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05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5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5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5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数字单元DU发送第一上行调度信息给无线单元RU;所述DU接收来自所述RU的预测的译码结果;所述DU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并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所述DU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和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还公开了相应的装置。通过对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作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和无线单元(radio unit,RU)之间的主流接口类型,已广泛应用于2G/3G/4G基站产品前向回传(fronthaul)网络(简称“前传网络”)中。当4.5G/5G的大带宽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assive MIMO)技术出现后,CPRI接口带宽大幅提高。massive MIMO已支持到64T64R,这导致时域数据量急剧增加,接口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绝大部分运营商站点的传输能力,给商用部署的成本和站点传输资源可获得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必须寻找新的方案降低CPRI接口带宽的需求。
于是,基站接口重切分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有效降低前传网络传输带宽需求,降低传输成本。如图1所示的基站接口重切分示意图,对接口的协议栈层进行切分,切分后左边的协议栈层在DU实现,右边的协议栈层在RU实现。图1示出了八种切分方式(option1~option8)。针对不同场景有不同的切分策略,每一种策略都各有优劣。切分点越靠近射频(radio frequency,RF),DU集中的功能越多,更利于DU进行干扰协同、联合调度等协同特性的实现,性能越好,但同时其对传输带宽的需求也越高、对时延的要求也越高(要求时延更小,如要求几十us级的时延,不利于拉远和DU集中部署);切分点越远离RF,集中的功能越少,对协同特性的支持度越低,但同时其对传输带宽的需求也越低,对时延的要求也越宽松,可支持ms级时延。
为了兼顾协同性能及前传带宽需求,例如,可以考虑option7的切分方案,即物理层切分。但是,此方案仍然对前传时延有较高的要求,只能容忍最大100us的传输时延。时延会限制DU-RU间的光纤长度,因而限制了DU不能大规模集中部署,不利于运营商基站向云计算转型,无法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
为了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前传采用宽松时延(最大可以几十ms),承载在IP网络上。但是,前传网络采用宽松时延后,传统的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的时延将无法满足,无法按照协议要求实现HARQ功能,影响吞吐率,需要基于宽松时延场景对HARQ方案进行优化。
因此,在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如何进行数据传输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如何满足数据传输时延的问题,使得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无线单元RU接收来自数字单元DU的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所述RU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所述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所述RU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给终端;以及所述RU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给所述DU。
在该方面中,通过对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RU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所述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包括:所述RU根据所述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估计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所述RU根据估计得到的SINR和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对所述估计得到的SINR进行校准;所述RU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校准后的SINR以及SINR与误块率BLER的映射关系,获得BLER;以及所述RU根据获得的BLER,生成预测的译码结果。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RU可以最及时的获取终端发送的数据,RU上获得的信道信息最及时,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进行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的预测,可以准确地预测译码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包括: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资源块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包括正确应答ACK和错误应答NACK,所述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RU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或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及时调整上行调度信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所述RU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利用初传调度资源进行重传;或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未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所述RU根据所述终端的上一个重传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调度的资源是否在当前TTI被其它的终端占用,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或将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挂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数字单元DU发送第一上行调度信息给无线单元RU;所述DU接收来自所述RU的预测的译码结果;所述DU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并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以及所述DU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和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
在该方面中,在上行传输中,通过RU对译码结果进行预测,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DU根据实际的译码结果和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DU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和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包括: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正确应答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错误应答NACK,则所述DU确定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误报,无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或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DU确定漏报上行数据,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DU确定漏报上行数据,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被挂起,且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重传;或若所述终端的物理层缓存的第一上行数据已经被清空,则传输第二上行数据,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设定时间段的初传块数N;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计算预测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51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52
计算得到预测的初传误块率IBLER;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计算实际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53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54
计算得到实际的IBLER;以及根据所述预测的IBLER和实际的IBLER,调整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实际的译码结果,可以对RU的预测行为进行校准,以提高后续的上行传输的预测的准确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数字单元DU根据至少一个历史信息预测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所述D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调度;所述DU接收来自终端的实际的译码结果;以及所述DU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
在该方面中,通过对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包括:SIN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资源块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DU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包括: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正确应答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错误应答NACK,则所述DU确定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误报,无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或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DU确定漏报下行数据,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在该实现方式中,DU根据实际的译码结果和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DU确定漏报下行数据,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数据的重传进程未被占用,则所述DU利用所述重传进程进行所述数据的重传;或若所述数据的重传进程被占用,则所述DU调度新的进程初传所述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统计设定时间段的初传块数N;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计算预测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61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62
计算得到预测的初传误块率IBLER;根据所述终端的译码结果,计算实际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63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064
计算得到实际的IBLER;以及根据所述预测的IBLER和实际的IBLER,调整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
在该实现方式中,根据实际的译码结果,可以对DU的预测行为进行校准,以提高后续的下行传输的预测的准确性。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例如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无线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上述通信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支持所述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动作的单元模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装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装置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收发装置可以为收发器、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芯片时,所述收发装置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芯片时,发送单元可以是输出单元,比如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单元,比如输入电路或者通信接口。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网络设备时,发送单元可以是发射器或发射机;接收单元可以是接收器或接收机。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例如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数字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上述通信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支持所述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动作的单元模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装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装置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收发装置可以为收发器、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芯片时,所述收发装置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芯片时,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单元,比如输入电路或者通信接口;发送单元可以是输出单元,比如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当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接收单元可以是接收器(也可以称为接收机);发送单元可以是发射器(也可以称为发射机)。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基站接口重切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HARQ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5为具体示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SINR估计值、SINR校准偏差及SINR~BLER映射表格估计块差错率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8为具体示例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的示意图,该通信***可包括一个或多个RU和一个或多个DU。一个或多个RU通过传输点(transmission node,TN)连接至一个DU,RU至DU之间的网络连接称为前传网络。一个或多个DU再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连接。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可以集成在DU。RU、DU因切分点不同而功能有所不同。终端和RU之间通过无线连接。对于RU,可以和DU合设部署,也可以是单独的天线设备。其中,图2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节点B(NodeB,NB),演进型基站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NR***中的传输节点或收发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P)或者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的站点、无线回传节点、小站、微站等等。
其中,图2中的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当前传网络采用宽松时延后,严格的重传时延要求将无法满足,无法按照协议要求实现重传功能,影响吞吐率,需要基于宽松时延场景对数据传输方案进行优化。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过对上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后向传输(backhaul)(简称“后传网络”)宽松时延的网络中,如无线接入网IP化(internet protocolradio access network,IP RAN)。
本申请中涉及的重传的方式具体可以是HARQ,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重传方式。本申请中以HARQ为例进行描述。下面对HARQ的传输机制进行描述:
HARQ即是将信道编码与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对于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小规模的差错,信道编码能够直接将其纠正;而对于超出信道编码纠错能力的传输错误,接收端则通过反馈链路通知发送端,请求将该消息重新发送。
如图3所示的HARQ传输示意图,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若接收端译码失败(比如无法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那么会通过一个反馈链路传输一个错误应答或不确认消息(NACK)给发送端,发送端就会发送一份新的数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接收端发送正确应答或确认消息(ACK)给发送端告知译码正确,从而完成对信息块的传输。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以采用增量冗余的HARQ传输方式。发送端采用信道编码方式1对第一冗余版本的待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首次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进行信道译码,并进行CRC校验,若CRC不通过,则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NACK。然后,发送端采用信道编码方式2对第二冗余版本的待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第2次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利用前2次的接收信道尝试译码,若CRC仍不通过,发送端反馈NACK至接收端。以此类推,发送端采用信道编码方式t对第t个冗余版本的待发送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第t次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利用前t次的接收信道尝试译码,若CRC通过,则发送端反馈ACK至接收端,表示发送成功,否则,若CRC仍不通过,则发送端反馈NACK至接收端,若NACK已达到最大发送次数T,宣告发送失败。
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HARQ又可分为上行HARQ和下行HARQ。上行HARQ,是指基站在接收到数据后,根据CRC情况来决定调度终端进行初传还是重传,并通过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向终端反馈ACK/NACK。下行HARQ,是指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来的数据后,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反馈CRC给基站,基站根据CRC情况来决定下次给终端发重传还是新传数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DU发送第一上行调度信息给RU。
RU接收该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基站对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调度,根据基站接口切分技术,由DU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度,生成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具体地,可以由DU中的MAC层协议栈模块实现。该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包括各个终端是否进行初传调度,给这些终端分配初传资源。
DU主要是根据是否获得终端的重传信息来调度终端,若由于时延,无法获得终端的重传信息,均当做初始传输进行调度。若DU根据生成的第一上行调度信息直接进行调度,可基站可能不能可靠地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需要重传,而重传的时延不能得到保证,从而无法按照协议要求实现重传功能,影响吞吐率。
S102、所述RU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
由于RU可以最及时的获取终端发送的数据,RU上获得的信道信息最及时,因此,本实施例中,由RU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DU将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RU,由RU暂时保存该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在S102中,RU可以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RU发送导频信号给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可以获得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另外,所述历史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S103、所述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RU在接收到DU发送的第一上行调度信息,以及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获得预测的译码结果后,进行到S103,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确定是否要修改该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最终得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及时调整上行调度信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
具体地,S103包括: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RU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或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即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该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的上行数据传输可能能够传输成功,则可以不用调整第一上行调度信息,直接将第一上行调度信息作为最终的上行调度信息;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该TTI内的上行数据传输可能不能传输成功,则修改该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作为最终的上行调度信息。
具体地,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所述RU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利用初传调度资源进行重传。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未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所述RU根据所述终端上一个重传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调度的资源是否在当前TTI被其它的终端占用,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或将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挂起。
后面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详细描述。
S104、所述RU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给终端。
S105、所述RU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给所述DU。DU接收该预测的译码结果。
RU将预测的译码结果通过PHICH信道发送给终端,并将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发送给终端。RU也将预测的译码结果发送给DU。
S106、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所述DU。所述DU接收该上行数据。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上行调度信息发送上行数据给DU。
S107、所述DU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
DU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后,对上行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
S108、所述DU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和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
DU得到的实际的译码结果与接收到的RU预测的译码结果可能一致或不一致,根据其比较结果,具体进行如下处理:
具体地,S108包括:
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正确应答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错误应答NACK,则所述DU确定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误报,无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DU确定漏报上行数据,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即,若实际的译码结果为ACK,但RU预测成NACK,则确定RU的预测结果为误报。此时会一定程度资源浪费,但无需补救。若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但RU预测成ACK,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后面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详细描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上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下面以HARQ传输为例,由RU执行译码结果的预测,对上行HARQ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下行HARQ,也可以由DU执行译码结果的预测。
图5为具体示例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图5以option 7的基站接口切分为例,即是在High-PHY和Low-PHY协议栈层进行了切分。图5中对低MAC(Low-MAC)层,高MAC(High-MAC)层及低无线链路控制(Low-RLC)层,高无线链路控制(High-RLC)层没有进行细分,Low-MAC,High-MAC统一称为MAC,以及Low-RLC,High-RLC统一称为RLC。接口重切分后,把RU和DU之间的接口称为eCPRI。图5中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栈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功能有改进,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栈代理(MAC agent)、编码器(Encoder)、调制器(Mod)、层映射和预编码(Layer Mapper&Precoding)模块和上行HARQ预测(UL HARQ prediction)模块为本示例中新增的模块,其余模块可以是现有的模块。其中,RU中的编码器、调制解调器、以及层映射和预编码模块分别为DU中的编码器、调制解调器、以及层映射和预编码模块的部分功能转移到了RU中。MAC Agent在接收到第二调度信息时,由RU中的编码器、调制解调器、以及层映射和预编码模块分别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终端。
本示例包括四个步骤,分别对应图5中的①②③④:
①上行调度(UL scheduling)
基站调度终端进行上行传输。该上行调度可以是对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上行传输的调度。如图5所示,由DU的MAC层协议栈模块实现调度功能。
在进行上行调度时,首先,MAC层协议栈模块判断是否有终端的HARQ进程被挂起(MAC层没有收到PHY层的CRC结果,且LTE协议规定上行同步HARQ,所以不知道CRC结果,因此,不知道当前HARQ重传还是初传,也没有新的HARQ进程可以用,挂起则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且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有则调度该终端进行自适应重传。该上行调度不包括HARQ进程被挂起的终端的上行调度。
然后,对其他终端,由于时延,无法获得终端的重传信息,均当做初传终端进行调度。
通过以上操作,生成上行调度信息。该上行调度信息包括各个终端是否进行初传调度。
上行调度结果发送给RU的MAC Agent。MAC Agent的主要功能是暂时保存调度结果,并根据HARQ预测结果,决定最终的调度结果。该模块在RU上实现了一部分MAC层协议栈模块的调度功能,所以称为MAC Agent。
②上行HARQ预测(UL HARQ prediction)
为了满足HARQ功能的严格时延约束,本实施例考虑对上行传输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为了保证预测的译码结果尽可能准确,由于RU上获得的信道信息最及时,预测译码结果最准确,因此,对于上行传输,可以由RU进行译码结果的预测。其中,译码结果包括CRC结果等。
RU在收到终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数据后,RU的上行HARQ预测模块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符号信道估计结果及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包括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多普勒、实际CRC结果等)进行HARQ预测。HARQ预测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以下进行示例描述:
例1:基于SINR~BLER映射表进行HARQ预测(SINR~BLER曲线跟哪阶MCS是有关系的)
具体地,上述步骤S102包括:
所述RU根据所述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估计信号干扰与噪声比;
所述RU根据估计得到的SINR和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对所述估计得到的SINR进行校准;
所述RU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校准后的SINR以及SINR与误块率BLER的映射关系,获得BLER;
所述RU根据获得的BLER,生成预测的译码结果。
具体实现中,RU基于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估计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估计的SINR可能存在误差,进一步地,对估计的SINR进行校准。假设SINR的校准偏差为SINRadj,如图6所示的根据SINR估计值、SINR的校准偏差及SINR~BLER映射表格估计块差错率(block error ratio,BLER)的示意图,输入SINR估计值和SINRadj,根据算法得到校准后的SINR,然后根据SINR~BLER映射表格,可以得到校准后的SINR对应的BLER。最后,根据BLER生成预测的译码结果(预测的译码结果包括ACK和NACK)。该预测的译码结果承载在PHICH上发送给终端。同时,该预测的译码结果传输至DU。
其中,SINR~BLER映射表作为先验信息,可以是仿真获得,也可以是线下或线上学习获得。RU中可保存该SINR~BLER映射表格。
例2:机器学习分类器
提取特征(SINR、RB、多普勒等),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如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来预测ACK/NACK。
③调度信息下发(UL grant transmit)
在本步骤中,RU的MAC Agent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及保存的调度信息来确定调度信息如何下发。
下面列表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1所示:
表1预测的译码结果与下发的调度信息的关系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21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31
如表1所示,表1中的“有无调度”是指MAC层协议栈模块决定的初传调度,不包括自适应重传调度部分,具体是指针对所考察的终端是否有初传调度。
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无论MAC层协议栈模块发送给MAC Agent的调度信息中是否包含针对某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则MAC Agent不需要对MAC层协议栈下发的调度信息进行特殊处理(例如,修改调度信息),直接下发MAC层协议栈模块传输给MAC Agent的上行调度信息给终端;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因为调度信息全部是按照初传来调度的,则MACAgent可能需要修改调度信息。
具体地,若MAC层协议栈模块发送给MAC Agent的调度信息中包含针对某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具体是包含针对该终端有初传调度),且HARQ预测结果为NACK,则修改调度信息,修改为利用初传调度资源进行上一个TTI的数据的重传。
若MAC层协议栈模块发送给MAC Agent的调度信息中不包含针对某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具体是不包含针对该终端有初传调度),且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若对应初传资源上没有调度其它终端,则反馈NACK,进行非自适应重传;若对应初传资源上调度其它终端,则反馈ACK,根据协议,终端把对应的HARQ进程挂起。
④HARQ错误补救及预测校准(compensation/predict error correct)
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并根据实际的译码结果和接收到的预测的译码结果,确定是否预测错误。具体地,预测错误又包括两类错误:
误报:实际的译码结果为ACK,但RU预测成NACK,则确定RU的预测结果为误报。此时会一定程度资源浪费,但无需补救。
漏报: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但RU预测成ACK,这时对应两种情况:
-如果HARQ进程被挂起,且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可以主动调度一次重传进行补救。
-如果终端的缓存器(具体是终端的物理层的缓存)中的第一上行数据已经被清空,则相当于HARQ功能无法使用,此时只能依赖上层的重传(如终端的RLC的ARQ)来补救,传输第二上行数据,该第二上行数据包括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另外,HARQ预测方案在设计时可针对误报和漏报概率的差异化要求来设计。
MAC Agent下发调度信息后,基站接收终端传输的数据,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然后根据实际的译码结果,可以对RU的预测行为进行校准,以提高后续的上行传输的预测的准确性。
具体地,MAC层协议栈模块根据以下信息对预测中的SINR估计值进行校准,并输出至RU的上行HARQ预测模块。
a)预测初传块差错率(initial BLER,IBLER):表示为IBLERprs。根据CRC预测ACK/NACK计算得到。方法为:统计一段时间的初传块数为N,其中预测初传错误的块数(即,基站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通过CRC预测可能的初传错误块数)为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41
则: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42
b)实测IBLER:表示为IBLERreal。根据实际译码的ACK/NACK计算得到,方法为:统计一段时间的初传块数为N,其中初传译码错误的块数为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43
则: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44
SINR校准偏差SINRadj的计算方式为:
SINRadj=SINRstap·(IBLERprs-IBLERrsal)
其中,SINRstap为SINR调整步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1、DU根据至少一个历史信息预测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
基站传输数据给终端,为了提高下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前,本实施例中,对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而由于下行数据由终端接收,下行传输译码结果的预测无法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因而可由DU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的预测。
具体地,在S201中,DU根据至少一个历史信息预测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包括:SINR、MCS、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具体的预测方法可参考前述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的预测不同,由于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的预测无法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因此,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预测也不能基于上行数据的导频符号信道估计结果。
S202、所述D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调度。
下行调度时,对应下行数据传输进程上还未收到终端的反馈,因此依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进行调度。
S203、所述DU接收来自终端的实际的译码结果。
终端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反馈实际的译码结果。DU接收该实际的译码结果。
S204、所述DU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
DU预测的译码结果与接收到的实际的译码结果可能一致或不一致,根据其比较结果,具体进行如下处理:
具体地,S204包括:
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所述DU确定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误报,无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DU确定漏报下行数据,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即,若接收到的实际的译码结果为ACK,但DU预测成NACK,则确定预测结果为误报。此时会一定程度资源浪费,但无需补救。若接收到的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但DU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后面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详细描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调整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宽松时延通信场景中数据传输时延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并使得基站接口重切分能够正常使用,降低接口的带宽需求。
下面以下行HARQ为例,对下行数据传输进行描述。图8为具体示例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下行HARQ包括三个步骤,分别对应图8中的①②③。这三个步骤都由DU中的MAC层协议栈模块实现。
①下行传输译码结果的预测
在本示例中,由DU的MAC层协议栈模块进行HARQ预测。具体地,基于历史信息(包括SINR、MCS、RB、多普勒、实际的CRC结果等)预测当前HARQ进程的CRC,具体实现预测方法可参考图6示例中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行HARQ预测不同,由于下行HARQ预测无法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因此,进行下行HARQ预测也不能基于上行数据的导频符号信道估计结果。
②下行调度
下行调度时,由于本申请采用的是宽松时延前传网络,对应HARQ进程上还未收到终端的HARQ反馈,因此依据预测的译码结果进行调度。
③HARQ预测校准及错误补救
当HARQ预测错误时,包括两类错误:
误报:终端实际反馈结果为ACK,但DU预测成NACK,此时会一定程度资源浪费,无需补救。
漏报:终端实际反馈结果为NACK,但DU预测成ACK,这时对应两种情况:
如果对应HARQ进程继上次调度后未再调度其他新数据(即数据的HARQ进程未被占用),则利用当前HARQ进程进行数据的重传。
如果对应HARQ进程继上次调度后调度过其他新数据(即数据的HARQ进程被占用),则需要再发新传指示,但是包装重传的数据(即DU调度新的进程初传数据,该数据中包括重传的数据)。终端收到重传数据后当成新传,不会进行HARQ合并。
MAC层协议栈模块还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初传块数、预测的初传错误的块数和终端的译码结果等对预测中的SINR估计值进行校准。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统计设定时间段的初传块数N;
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计算预测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51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52
计算得到预测的初传误块率IBLER;
根据所述终端的译码结果,计算实际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61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62
计算得到实际的IBLER;
根据所述预测的IBLER和实际的IBLER,调整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
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000,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应用于上述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该数据传输装置1000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无线单元,也可以是应用于该无线单元的一个部件(例如芯片)。该数据传输装置1000包括接收单元11、处理单元12和发送单元13;其中:
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数字单元DU发送的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处理单元12,用于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
所述处理单元12还用于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发送单元13,用于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至终端;
所述发送单元13还用于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至所述DU。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估计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RU根据估计得到的SINR和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对所述估计得到的SINR进行校准;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校准后的SINR以及SINR与误块率BLER的映射关系,获得BLER;以及根据获得的BLER,生成预测的译码结果。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资源块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或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上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初传调度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利用初传调度资源进行重传;或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未包括所述终端的上一个TTI的初传调度信息,则根据所述终端的初传调度资源的调度情况,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或将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挂起。
有关上述接收单元11、处理单元12和发送单元13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无线单元的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000,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应用于上述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该数据传输装置2000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数字单元,也可以是应用于该数字单元的一个部件(例如芯片)。该数据传输装置2000包括:发送单元21、接收单元22和处理单元23;其中:
发送单元21,用于发送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至无线单元RU;
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所述RU发送的预测的译码结果;
所述接收单元22,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对所述上行数据进行译码,得到实际的译码结果;
处理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和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23用于: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正确应答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错误应答NACK,则确定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误报,无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或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确定漏报上行数据,需对所述上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23还用于:若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被挂起,且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重传;或若所述终端的物理层缓存的第一上行数据已经被清空,则传输第二上行数据,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23还用于:统计设定时间段的初传块数N;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计算预测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71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72
计算得到预测的初传误块率IBLER;根据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计算实际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73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74
计算得到实际的IBLER;以及根据所述预测的IBLER和实际的IBLER,调整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
有关上述发送单元21、接收单元22和处理单元23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无线单元的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3000,该数据传输装置可应用于上述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该数据传输装置3000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数字单元,也可以是应用于该数字单元的一个部件(例如芯片)。该数据传输装置3000包括:处理单元31和接收单元32;其中:
处理单元31,用于根据至少一个历史信息预测下行数据传输的译码结果;
所述处理单元31还用于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调度;
接收单元32,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实际的译码结果;
所述处理单元31还用于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错误补救。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历史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SINR、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资源块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正确应答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错误应答NACK,则确定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误报,无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或若所述实际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确定漏报下行数据,需对所述下行数据传输进行补救。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的重传进程未被占用,则利用所述重传进程进行所述数据的重传;或若所述数据的重传进程被占用,则调度新的进程初传所述数据。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统计设定时间段的初传块数N;根据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计算预测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81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82
计算得到预测的初传误块率IBLER;根据所述终端的译码结果,计算实际的初传错误的块数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83
根据N和
Figure GPA0000295867590000184
计算得到实际的IBLER;以及根据所述预测的IBLER和实际的IBLER,调整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31和接收单元32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无线单元的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该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可选的,数据传输设备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可选的,当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来实现时,如图12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程序被执行时,使得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收发装置,用于与外部的装置或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的,上述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当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数据传输设备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数据传输设备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可选的,上述收发装置可以是收发一体机,也可以包括独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无线单元。
具体地,所述收发装置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4和S105;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和S10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数字单元。
具体地,所述收发装置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5和S106;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7和S108。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数字单元。
具体地,所述收发装置用于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2和S204。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碟、或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单元RU接收数字单元DU发送的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RU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
所述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RU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至终端;
所述RU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至所述DU;
所述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若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所述RU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利用初传调度资源进行重传;或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未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所述RU根据所述终端上一个重传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调度的资源是否在当前TTI被其它的终端占用,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或将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挂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U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所述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包括:
所述RU根据所述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估计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
所述RU根据估计得到的SINR和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对所述估计得到的SINR进行校准;
所述RU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校准后的SINR以及SINR与误块率BLER的映射关系,获得BLER;
所述RU根据获得的BLER,生成预测的译码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资源块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还包括正确应答ACK,所述RU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包括: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所述RU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字单元DU发送的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和/或至少一个历史信息,对基站接收上行数据的译码结果进行预测;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获取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和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至终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至所述DU;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则修改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得到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利用初传调度资源进行重传;或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NACK,且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未包括所述终端的调度信息,则根据所述终端上一个重传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调度的资源是否在当前TTI被其它的终端占用,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调度所述终端进行非自适应重传或将所述终端的重传进程挂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的导频信号估计结果估计信号干扰与噪声比SINR;
RU根据估计得到的SINR和SINR的校准偏差SINRadj,对所述估计得到的SINR进行校准;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历史信息、校准后的SINR以及SINR与误块率BLER的映射关系,获得BLER;以及
根据获得的BLER,生成预测的译码结果。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调制与编码策略MCS、资源块RB、多普勒和预测的译码结果的统计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预测的译码结果为ACK,则确定所述第二上行调度信息为所述第一上行调度信息。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装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装置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93133.4A 2018-05-16 2018-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205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7147 WO2019218280A1 (zh) 2018-05-16 2018-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5057A CN112205057A (zh) 2021-01-08
CN112205057B true CN112205057B (zh) 2022-06-07

Family

ID=6853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133.4A Active CN112205057B (zh) 2018-05-16 2018-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6181B2 (zh)
EP (1) EP3783985B1 (zh)
CN (1) CN112205057B (zh)
WO (1) WO2019218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13122A (ja) 2020-02-05 2023-03-30 コムスコープ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ィ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先進的な分割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ran)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ホー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CN112865918B (zh) * 2020-12-31 2022-12-23 京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611457B2 (en) * 2021-02-11 2023-03-21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classification of wireless signals
CN114138099A (zh) * 2021-11-15 2022-03-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存储器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4285526A (zh) * 2021-12-29 2022-04-05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svm核变换方法的5g基站amc解决方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7508A (zh) * 2008-05-05 2011-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中的数据传输的先占确认
CN104160772A (zh) * 2011-12-23 2014-11-19 黑莓有限公司 Enodeb基站中实现的方法
WO2017107106A1 (en) * 2015-12-23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method for fronthaul-based c-ran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0958A1 (en) * 2007-04-03 2008-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in multihop 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99705B2 (en) * 2008-02-01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US9673952B2 (en) * 2009-04-10 2017-06-06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ser equipments on different system bandwidths
US8750195B2 (en) * 2009-06-10 2014-06-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relay node op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680483B2 (ja) * 2011-05-26 2015-03-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US9191898B2 (en) * 2011-10-2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ceive diversity control for power reduction
US9300431B2 (en) * 2012-06-04 2016-03-29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payload segmentation of wireless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s
US9392512B2 (en) * 2013-07-11 2016-07-12 Apple Inc. Multiple cell measurement and data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912063B2 (en) * 2014-09-12 2021-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7211352B (zh) * 2015-01-30 2020-08-25 索尼公司 电信装置与方法
WO2017063713A1 (en) * 2015-10-16 2017-04-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bining signals in a radio unit
CN106922030B (zh) * 2015-12-24 202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863384B2 (en) * 2016-04-08 2020-12-08 Ntt Docomo, Inc. Interface method between central aggregate apparatus and extens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ntrol system
US10615920B2 (en) * 2016-07-24 2020-04-07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ARQ feedback latency
US10355801B2 (en) * 2016-09-15 2019-07-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Unified mobile and TDM-PON uplink MAC scheduling for mobile front-haul
US10177869B2 (en) * 2016-09-26 2019-0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bandwidth overhead
US10624105B2 (en) * 2017-02-10 2020-04-1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erarchical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44668B2 (en) * 2017-02-27 2021-03-09 Mavenir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low latency applications in a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
US11374629B2 (en) * 2017-05-11 2022-06-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provi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precoding information between a remote radio unit and a baseband unit
WO2019084731A1 (en) * 2017-10-30 2019-05-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ion in beam-forming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1290171B2 (en) * 2017-12-28 2022-03-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detection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7508A (zh) * 2008-05-05 2011-04-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中的数据传输的先占确认
CN104160772A (zh) * 2011-12-23 2014-11-19 黑莓有限公司 Enodeb基站中实现的方法
WO2017107106A1 (en) * 2015-12-23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method for fronthaul-based c-ran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612249 "Early Hybrid ARQ Feedback for the 5G New Radio";Nokia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61104;全文 *
R1-1702372 "Enhanced HARQ for NR";HTC Corporation;《3GPP tsg_ran\WG1_RL1》;201702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5057A (zh) 2021-01-08
EP3783985A4 (en) 2021-08-11
US11606181B2 (en) 2023-03-14
WO2019218280A1 (zh) 2019-11-21
US20210119754A1 (en) 2021-04-22
EP3783985B1 (en) 2023-08-02
EP3783985A1 (en) 202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5057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27988B2 (en)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US112454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arq-ack feedback codebook and device
US11362767B2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system and method implementing a retransmission process responsive to an indication that encoded data on allocated resources is not decodable
KR102334935B1 (ko)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기지국
EP3627740B1 (en) Methods, system and receiver for efficient harq operation
US10763998B2 (en) Enhanced feedback signalling
KR20180047886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479216B2 (ja) 高信頼性かつ低レイテンシな通信における増加したキャパシティの探索
WO2019214684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
TW201138359A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improve link budget of a wireless system
CN110351025A (zh)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和***
US20180359050A1 (en) Adaptive network 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1056567A1 (zh) Harq-ack码本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149000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20200195408A1 (en) Puncturing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WO2024077457A1 (en) Subframe 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CN112584433B (zh)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介质
JP201511923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17397190A (zh) 反馈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795560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I20195875A1 (en) Common link adaptation for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6803029A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