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9165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9165A
CN112189165A CN201980034519.2A CN201980034519A CN112189165A CN 112189165 A CN112189165 A CN 112189165A CN 201980034519 A CN201980034519 A CN 201980034519A CN 112189165 A CN112189165 A CN 112189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wiring
fixing member
cables
shake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45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泽伸司
须江猛
五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89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91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能降低可动体驱动机构的耗电量,并能节省空间地配线,能使装置小型化。配线(10)在电路板(7)的背面作为连接器(11)具有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其在可动体(3)侧将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固定。另外,配线(10)在从光学单元(1)的底部引出到+X侧之前的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的底面具备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其在固定体(2)侧将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固定。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在与连接器(11)侧之间使各超细电缆(12)形成有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弯曲的弯曲部(10a)。另外,配线(10)在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底面下方具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其在连接器(11)和弯曲部(10a)之间形成反向弯曲部(10b)。

Description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传输信号的配线而构成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头驱动装置。
该摄像头驱动装置使包括摄像头部的可动部在摇动(偏转)方向及倾斜(俯仰)方向上相对于固定部倾斜,且以透镜的光轴为中心相对于固定部滚动,由此,进行抖动修正控制,修正摄像头部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抖动。在摄像头部和固定部之间,由柔性印刷配线板形成与图像处理电路连接的配线。柔性印刷配线板具有柔性,沿着基座的突起部的周围缠绕成螺旋状,配线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大致轴对称的构造。因此,即使当可动部在摇动方向及倾斜方向上旋转并倾斜时,在柔性印刷配线板中产生的弹力也起作用以使可动部返回到中立位置。
另外,目前,作为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例如,还有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该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将保持光学元件的可动模块保持为在其光轴方向的中途位置相对于固定体摆动自如。可动模块通过驱动机构相对于固定体摆动,从而进行抖动修正,抑制用户的手抖导致的拍摄图像的紊乱。在可动模块和固定体之间连接有柔性配线基板,图像信号经由柔性配线基板输出到设置于光学设备的主体侧的控制部等。柔性配线基板具备从可动模块引出的引出部、隔着间隙与可动模块的光轴方向后侧端面对置的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延伸部的前端侧朝向光轴方向后侧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从第一弯曲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以及在第二延伸部的末端连接至固定体的固定部。因此,柔性配线基板从引出部到固定部的尺寸较长,所以当可动模块摆动时,从柔性配线基板施加到可动模块的力变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30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04579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中,如上所述,将柔性配线基板用于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传输信号的配线。因此,即使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头驱动装置那样,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大致轴对称的构造中将柔性配线基板卷绕成螺旋状,另外,即使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光学单元那样,将柔性配线基板的从引出部到固定体的尺寸加长,由于柔性配线基板具有的刚性,应力也会因柔性配线基板的摆动而从柔性配线基板施加到可动体。因此,在抖动修正时对可动体进行摆动驱动的驱动机构中,需要克服该应力的驱动力,相应地会消耗更多的电力。另外,在具有刚性的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部分需要一定程度的空间。因此,如果像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光学单元那样,将柔性配线基板弯曲并穿绕以延长其配线长度,则装置大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具备: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零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形成有使光学零件的光入射部或光出射部露出的开口以收容可动体;可动体支承机构,所述可动体支承机构将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摆动自如;振动检测传感器,所述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在可动体或固定体中产生的振动;可动体驱动机构,所述可动体驱动机构在抵消由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的方向上相对于固定体驱动可动体;以及配线,所述配线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传播由入射至光学零件的光生成的信号或控制从光学零件出射的光的信号,该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配线由多根电缆构成,所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具备: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在可动体侧将各电缆相互平行地固定;以及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在固定体侧将各电缆相互平行地固定,且在其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侧之间使各电缆形成有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本结构,由于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传输信号的配线由各自独立的多根电缆构成,所以即使可动部摆动并且其运动传递到配线,配线也只是伴随可动部的运动弯曲,应力不会像现有的柔性配线基板那样从配线施加到可动体。因此,使得可动体根据可动体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平滑地运动,提高了基于可动体驱动机构的抖动修正性能。另外,在抖动修正时对可动体进行摆动驱动的可动体驱动机构中,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的克服应力的驱动力,降低可动体驱动机构的耗电量。另外,由于电缆柔性优异,因此在其弯曲部分不需要像具有刚性的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部分所需的那样的大小的空间,能够节省空间地进行配线。因此,即使在电缆上具备弯曲部分,装置也不会大型化,从而实现了小型化。另外,电缆在可动体侧通过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固定体侧通过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相互平行地固定,所以即使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中途也保持相互平行。因此,在配线的中途,电缆不会缠绕,另外,因为可以容易地进行配线的识别,所以配线的管理变得容易。另外,因为在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具备弯曲部,确保了配线的长度,所以能够利用配线的长度规避从可动体传递到配线的运动,减小从配线施加到可动体的应力。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光学零件是使入射的光成像的光学透镜,可动体具备将由光学透镜形成的像作为拍摄信号输出的拍摄元件,电缆是传播拍摄信号的同轴电缆。
根据本结构,由于构成配线的电缆是同轴电缆,因此配线的阻抗减小,并且光学装置对外来噪音的抗噪音性能提高。因此,不需要像以往的配线由柔性配线基板构成的那样,在柔性配线基板的背面粘贴铜箔等,且不需要为了将配线的阻抗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而进行配线的阻抗调节。另外,由于配线的阻抗减小,因此能够经由配线高速并且不易受噪音的影响地传输从拍摄元件输出的大量的信号,能够应对拍摄元件的高像素化。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配线在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弯曲部之间或弯曲部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或者在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弯曲部之间及弯曲部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具备各电缆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本结构,配线具备各电缆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延伸部,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配线的长度,所以利用配线的长度进一步规避并降低了当可动体摆动时可动体从配线接收的应力。另外,因为可以减小配线摆动的范围,所以能够抑制电缆彼此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在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弯曲部之间形成各电缆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向与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反向弯曲部,延伸部配备于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和弯曲部之间及弯曲部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
在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位于穿绕配线的方向的可动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可动体的端部并沿远离可动体的方向引出配线的情况下,如果不具备反向弯曲部,而在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和弯曲部之间及弯曲部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设置延伸部,则弯曲部会从可动体的宽度方向端部突出并大大超出可动体的宽度。但是,根据本结构,在将配线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引出的部分具备向与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反向弯曲部,由此,即使在配线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沿远离可动体的方向引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配线的延伸部配置在与设置有一部分在固定体的开口露出的光学零件的一侧相反侧的可动体的下方。由此,因为在配线的穿绕方向上弯曲部配置于接近可动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所以配线不会突出并大大超出可动体的宽度。因此,能够将配线以与可动体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折回来延长配线的长度。因此,能够在不增大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情况下延长配线的长度并且减小从配线施加到可动体的应力。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二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配线保持部件将各电缆相互平行地保持在配备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或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和弯曲部之间或者弯曲部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的延伸部的弯曲部侧的端部。
根据本结构,防止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各电缆在延伸部的弯曲部侧的端部散开。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配线在相邻的各电缆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本结构,当配线伴随可动体的摆动而摆动时,可以抑制各电缆彼此相互接触。因此,防止了应力从配线自预想不到的方向施加到可动体,从而可动体被可动体驱动机构高精度地驱动和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由连接器构成,所述连接器将设置于可动体上的电路板和配线电连接。
根据本结构,因为连接器兼作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以抑制了装置的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降低了装置的产品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或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由多个凹部和固定部件构成,所述多个凹部以供各电缆嵌入的形状形成于可动体或固定体的一部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为各电缆嵌入这些各凹部的状态。
根据本结构,因为可动体的一部分用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或者固定体的一部分用于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以抑制了装置的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降低了装置的产品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配线保持部件由多个凹部和固定部件构成,所述多个凹部以供各电缆嵌入的形状形成于可动体的一部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为各电缆嵌入这些各凹部的状态。
根据本结构,因为可动体的一部分用于第一配线保持部件,所以抑制了装置的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降低了装置的产品成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减少了在抖动修正时对可动体进行摆动驱动的可动体驱动机构所需要的驱动力,从而减小了可动体驱动机构的耗电量,并且能够节省空间地进行配线,可以将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4是从斜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截面的立体剖视图。
图5是从-Z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Z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Z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可动部的立体图。
图8是从+Z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可动部的立体图。
图9是从-Z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配线周围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Z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配线周围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配线的第一、第二、第三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配线的第四、第五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从底面侧观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的配线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应用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从斜上方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纵剖视图,图4是从斜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截面的立体剖视图,图5是从一侧(+Z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另一侧(-Z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XYZ三轴是相互正交的方向,用+X表示X轴方向的一侧,用-X表示另一侧,用+Y表示Y轴方向的一侧,用-Y表示另一侧,用+Z表示Z轴方向的一侧,用-Z表示另一侧。Z轴方向是在光学单元1的稍后描述的可动体3未摆动的状态下沿着装设在可动体3上的光学透镜6的光轴L的方向。另外,+Z方向是光轴L方向的物侧(被摄体侧),-Z方向是光轴L方向的像侧(被摄体侧的相反侧(被摄体相反侧))。
如图1及图2所示,光学单元1具备由筒状壳体2a、被摄体侧壳体2b、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及底板2d构成的固定体2。筒状壳体2a制成棱筒状,由磁性材料形成。被摄体侧壳体2b从+Z方向侧(被摄体侧)相对该筒状壳体2a组装,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从-Z方向侧(被摄体反向侧)相对筒状壳体2a组装。进一步将底板2d从被摄体反向侧组装到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上。在筒状壳体2a的-X侧的侧面的-Z侧端部形成有缺口2a1。被摄体侧壳体2b、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及底板2d由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3及图4所示,可动体3被保持架4支承,并收容于固定体2的内部。被保持架4支承的可动体3的从-Z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示于图7中,从+Z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示于图8中。保持架4由树脂设置,如图5及图6所示,制成圆筒状的筒部4a以Z轴为中心轴竖立设置于制成大致四边形的底板部4b的中央。在形成于保持架4中央部的筒部4a的内周收纳有摄像头模块罩5。
设为圆筒状的透镜罩部5a与设为方筒状的传感器罩部5b一体地树脂成型,构成摄像头模块罩5。光学透镜6被收纳在透镜罩部5a,安装在电路板7上的拍摄元件8被收纳在传感器罩部5b。光学透镜6的光轴L(参照图1、图3)沿着Z轴方向,且与透镜罩部5a及筒部4a的各圆筒轴一致。光学透镜6的光入射部在被摄体侧壳体2b的开口部2b1露出,通过光学透镜6来成像的被摄体光从+Z方向入射至拍摄元件8。摄像头模块罩5、光学透镜6、电路板7及拍摄元件8构成摄像头模块。另外,在保持架4的+Z侧的端部固定有调节可动体3的重心位置的平衡块9。
在电路板7的与安装有拍摄元件8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通过连接器11连接有配线10。从拍摄元件8输出的拍摄信号经由形成于电路板7上的配线图案及连接器11传递到配线10。拍摄信号是由入射至光学零件即光学透镜6的光生成的信号,通过配线10,在可动体3和固定体2之间进行传输,输出到设置于内置光学单元1的光学设备主体的视频电路板。
(配线周围的结构)
图9是从-Z侧观察到的在摄像头模块罩5的下方构成的配线10周围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Z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摄像头模块罩5的传感器罩部5b被电路板7从底部覆盖,在电路板7的下方(-Z侧),如图3及图4所示,配线10在衬垫13的底板部13a、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及底板2d之间穿绕。衬垫13为树脂制,在制成板状的底板部13a的Y方向两端形成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板13b、13b,在各侧板13b、13b的+Z侧端部的两外侧,突出地形成有一对安装部13c、13c。在安装部13c、13c的+Z侧端面分别形成有孔13d、13d,另外,如图5所示,在保持架4的底板部4b的底面上的Y方向的两端部,向-Z侧突出地形成有一对突起4c、4c。衬垫13中,底板部13a在其与电路板7之间形成引出配线10的空间,侧板13b、13b在Y方向上在两侧围绕传感器罩部5b,突起4c、4c被***各孔13d、13d中,安装部13c、13c的+Z侧端面固定于保持架4的底板部4b的底面。
(配线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10由外形直径φ为0.1~0.3mm左右的多根超细同轴电缆12构成,从连接器11引出到+X侧,然后立即折回到-X侧并以小的半径弯曲。折回到-X侧的配线10沿着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底面从+X侧平行地延伸到-X侧,在底板部13a的-X侧端部以大的半径折回到+X侧。折回到+X侧的配线10在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和底板2d之间沿着底板2d的表面平行地延伸规定长度,且从光学单元1的底部引出到+X侧。
配线10在电路板7的背面具有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作为连接器11,该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在可动体3侧将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固定。另外,配线10在从光学单元1的底部即将引出到+X侧之前的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的底面具备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该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在固定体2侧将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由树脂胶带构成,该树脂胶带面对面地粘贴在配线10的两面以夹持配线10。树脂胶带使用双面胶带,或者在树脂胶带上涂布粘接剂等,由此,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被固定于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的底面。该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在其与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即连接器11侧之间,在各超细电缆12上形成有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弯曲的弯曲部10a。配线10通过这些连接器11及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保持为在其与相邻的各超细电缆12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10在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底面下方具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也由面对面地粘贴于配线10的两面以夹持配线10的树脂胶带构成。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在连接器11和弯曲部10a之间形成供各超细电缆12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向与弯曲部10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反向弯曲部10b。该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通过由配线10的弯曲部10a产生的应力定位于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在+X侧端部较厚地形成的部分的底面下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10在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底面下方,作为第一延伸部10c而具有从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平行延伸到-X侧的部分。另外,配线10具有在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和底板2d之间沿着底板2d的表面平行地延伸的部分作为第二延伸部10d。在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中,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
(可动体驱动机构)
在保持架4的底板部4b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各两侧,壁部4d朝向+Z方向竖立设置于四个部位(参照图5~图8)。在四个部位的各壁部4d的外周侧分别安装有摆动驱动用线圈16。另外,在筒状壳体2a的在X轴方向上对置的两内壁及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两内壁,与各摆动驱动用线圈16对置分别安装有摆动驱动用磁铁17。另外,在可动体3上,作为振动检测传感器设置有检测施加到固定体2的振动量的未图示的陀螺仪或霍尔传感器等。摆动驱动用线圈16及摆动驱动用磁铁17构成可动体驱动机构,该可动体驱动机构设置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可动体3的外圆周及与该外圆周对置的固定体2的内圆周,绕稍后描述的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这两个方向相对于固定体2驱动可动体3,在抵消由陀螺仪等检测到的振动的方向上驱动可动体3。
摆动驱动用磁铁17在位于摆动驱动用线圈16侧的内表面侧和其相反侧的外表面侧被磁化成不同的磁极。另外,摆动驱动用磁铁17在光轴L方向上被分割成两个,位于摆动驱动用线圈16侧的内表面侧的磁极在+Z侧和-Z侧被磁化成不同的磁极。因此,由于摆动驱动用磁铁17施加于摆动驱动用线圈16的磁场的作用,按照弗莱明的左手定律的相同方向的力作用于流过摆动驱动用线圈16的各长边的电流,相互反方向的力作用于流过摆动驱动用线圈16的各短边的电流而相互抵消。因此,摆动驱动用线圈16的各长边被用作向可动体3赋予摆动扭矩的有效边,进行抖动修正。
此外,可动体驱动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将摆动驱动用线圈16设置于筒状壳体2a侧,且将摆动驱动用磁铁17设置于保持架4侧。另外,陀螺仪也可以设置于固定体2上而非可动体2,也可以构成为由该陀螺仪检测施加于固定体2的振动量,由装设于可动体3上的霍尔元件检测可动体3的振动量。
(可动体支承机构)
在固定体2和可动体3之间,绕与光学透镜6的光轴L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参照图5、图6)这两个方向将可动体3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2摆动自如的万向架机构被构成为可动体支承机构。第一轴线R1与光轴L方向即Z轴方向正交,第二轴线R2与Z轴方向及第一轴线R1双方正交。并且,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分别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倾斜45度。
可动体支承机构在其与固定体2之间具备围绕可动体3的外圆周的环状的可动框1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动框18配置为在光轴L方向上的与可动体3的重心位置一致的部位围绕筒部4a的稍靠-Z侧的外圆周,且可动体3的重心位置和可动体支承机构对可动体3的摆动支承中心位置在光轴L方向上一致。可动框18绕光轴L具有第一角部18a、第二角部18b、第三角部18c及第四角部18d(参照图5、图6),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分离。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分离。可动框18的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通过下述的两个部位的固定体侧摆动支承部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固定体2,可动框18的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通过下述的两个部位的可动体侧摆动支承部将可动体3支承为摆动自如。
固定体侧摆动支承部由分别在可动框18的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和固定体2之间设置于可动框18及固定体2中的一方的突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接收突部的前端侧的凹状的接收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焊接于可动框18的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的金属制球体19构成突部。另外,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分离的一对板簧20在彼此相对的面上形成半球状的凹陷20a,凹陷20a构成凹状的接收部。这些板簧20被收纳并安装到在被摄体侧壳体2b的背面沿第一轴线R1方向分离并向-Z方向突出的支承板部2b2的彼此相对形成的包围部中。在板簧20的各凹陷20a中,接收在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向可动框18的周向外侧突出的球体19的前端侧。
可动体侧摆动支承部由分别在可动框18的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和可动体3之间设置于可动框18及可动体3中的一方的突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接收突部的前端侧的凹状的接收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由焊接于可动框18的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的金属制球体19构成。另外,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分离的一对板簧21在彼此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半球状的凹陷21a,凹陷21a构成凹状的接收部。这些板簧21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隔着筒部4a分离的位置,收纳并安装到三侧被保持架4的相邻的一对壁部4d和底板部4b围绕而形成的***部4e(参照图8)。在板簧21的各凹陷21a中,接收在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向可动框18的周向外侧突出的球体19的前端侧。
因此,可动框18被支承为在第一轴线R1的方向上分离的其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相对于固定体2绕第一轴线R1摆动自如,且在第二轴线方向上分离的其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将可动体3支承为绕第二轴线R2摆动自如。另外,可动体3在可动框18的第一角部18a及第三角部18c和固定体2之间分别被由突部和接收部构成的固定体侧摆动支承部支承为绕第一轴线R1摆动自如。另外,可动体3在第二角部18b及第四角部18d和可动体3之间分别被由突部和接收部构成的可动体侧摆动支承部支承为绕第二轴线R2摆动自如。其结果是,可动体3经由可动框18被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2绕第一轴线R1及绕第二轴线R2摆动自如。
另外,安装于被摄体侧壳体2b的各支承板部2b2的一对板簧20能够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弹性变形,安装于保持架4的***部4e的一对板簧21能够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弹性变形。另外,衬垫13的各侧板13b、13b的制成圆弧状的下端与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c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可动体3向Z轴方向上的-Z侧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
(抖动修正)
经由未图示的配线向各摆动驱动用线圈16供给驱动电流。当向各摆动驱动用线圈16通入电流时,在各摆动驱动用线圈16和各摆动驱动用磁铁17之间产生磁驱动力。针对由摄像头模块拍摄的被摄体图像,通过这些磁驱动力,可动体3相对于固定体2绕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摆动,由此修正由配备于可动体3的陀螺仪检测出的绕X轴的俯仰方向及绕Y轴的偏转方向的图像抖动。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由于在可动体3和固定体2之间传输信号的配线10由各自独立的多根超细同轴电缆12构成,因此即使可动部3摆动并且其运动传递到配线10,配线10也只是伴随可动部3的运动而弯曲,应力不会像现有的柔性配线基板那样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因此,使得可动体3根据可动体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平滑地运动,基于可动体驱动机构的抖动修正性能提高。另外,在抖动修正时对可动体3进行摆动驱动的可动体驱动机构中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的克服应力的驱动力,可动体驱动机构的耗电量降低。另外,由于超细同轴电缆12的柔性优异,因此在其弯曲部10a、反向弯曲部10b不需要具有刚性的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部分所需的那样的大小的空间,能够节省空间地进行配线。因此,即使在超细同轴电缆12中具备弯曲部10a、反向弯曲部10b,光学单元1也不会大型化,从而实现了小型化。另外,由于超细同轴电缆12通过连接器11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可动体3侧,且通过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相互平行地固定在固定体2侧,因此在可动体3和固定体2之间的中途也被相互平行地保持。因此,超细同轴电缆12不会在配线10的中途缠绕,另外,因为可以容易地进行配线10的识别,所以配线10的管理变得容易。另外,因为在连接器11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之间具备弯曲部10a、反向弯曲部10b,确保了配线10的长度,所以可以利用配线10的长度规避从可动体3向配线10传递的运动,并且可以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中,由于构成配线10的超细电缆是超细同轴电缆12,因此配线10的阻抗减小,并且光学单元1对外来噪音的抗噪音性能提高。因此,不需要像配线10由柔性配线基板构成的以往那样,在柔性配线基板的背面粘贴铜箔等,并且不需要为了将配线10的阻抗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而进行配线10的阻抗调节。另外,由于配线10的阻抗减小,因此能够经由配线10高速并且不易受噪音的影响地传播从拍摄元件8输出的大量的信号,且能够应对拍摄元件8的高像素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在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和弯曲部10a之间及弯曲部10a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之间具备超细同轴电缆12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因此,可以进一步延长贯穿可动体3和固定体2之间的配线10的长度,所以当可动体3摆动时,可动体3从配线10接收的应力因配线10的长度而进一步被规避、减小。另外,可以减小配线10摆动的范围,所以能够抑制超细同轴电缆12彼此相互摩擦而产生摩擦力的情况。
另外,在将配线10从位于电路板7的X方向上的-X侧端部附近的连接器11向可动体3的内侧(在X方向上靠近光轴L的方向)引出的情况下,如果在电路板7的与拍摄元件8相反一侧的基板面上安装有电子零件,则由于电子零件或连接器11的Z方向-Z侧的高度,从连接器11引出的配线10和电子零件发生干扰,无法对超细同轴电缆12进行配线,或者引起超细同轴电缆12受损、或施加到超细同轴电缆12的应力增大等不良影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线10从位于电路板7的X方向上的+X侧端部附近的连接器11向可动体3的外侧(在X方向上远离光轴L的方向)引出,且具备反向弯曲部10b,由此,能够将可动体3侧的第一延伸部10c及固定体2侧的第二延伸部10d形成于可动体3的下部附近。因此,能够缩短配线10的从连接器11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的、向可动体3的侧方突出的X方向的长度,所以能够减小可动体3的宽度尺寸,即能够减小光学单元1的X方向的尺寸。
在连接器11位于穿绕配线10的方向即X方向的可动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可动体3的+X侧端部,且配线10向远离可动体3的方向引出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不具备反向弯曲部10b而是在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和弯曲部10a之间及弯曲部10a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之间设置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则弯曲部10a从可动体3的宽度方向+X侧端部突出并大大超出可动体3的宽度。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在将配线10从连接器11引出的部分具备向与弯曲部10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反向弯曲部10b,由此,如上所述,即使在将配线10从连接器11向远离可动体3的方向引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配线10的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配置在与设置有一部分在固定体2的开口部2b1露出的光学透镜6的一侧相反侧的可动体3的下方。由此,在配线10的穿绕方向上,弯曲部10a配置于接近可动体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即光轴L的位置,所以配线10不会因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的存在而突出并大大超出可动体3的绕光轴L的宽度。因此,可以以与可动体3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将配线10折回以延长配线10的长度。因此,可以在不增大光学单元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情况下,延长配线10的长度,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由于在相邻的各超细同轴电缆12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当配线10伴随可动体3的摆动而摆动时,可以抑制各超细同轴电缆12彼此相互接触的情况。因此,防止了应力从配线10自不期望的方向施加到可动体3,且可动体3由可动体驱动机构高精度地驱动控制。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由将设置于可动体3上的电路板7和配线10电连接的连接器11构成,且连接器11兼作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以抑制了光学单元1的零件数量的增加,降低了光学单元1的产品成本。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3所示,对将配线10从连接器11引出到+X侧并通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设置反向弯曲部1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1(a)的局部剖视图所示,也可以以将配线10从连接器11引出到-X侧,不通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设置反向弯曲部10b,而是经由第三延伸部10e直接连接至弯曲部10a的方式构成配线10。根据这样的结构,配线10的长度缩短不设置反向弯曲部10b的量,在作为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的连接器11和弯曲部10a之间及弯曲部10a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之间具备各超细同轴电缆12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0e及第二延伸部10d。因此,通过在配线10上配备第三延伸部10e及第二延伸部10d,可以延长贯穿可动体3和固定体2之间的配线10的长度,所以当可动体3摆动时,可动体3从配线10接收的应力因配线10的长度而被规避、减小。另外,可以减小配线10摆动的范围,所以能够抑制超细同轴电缆12彼此相互摩擦而产生摩擦力。
另外,如图11(b)的局部剖视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的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具备相互平行地保持各超细同轴电缆12的第二配线保持部件22及第三配线保持部件23。第二配线保持部件22及第三配线保持部件23与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同样,由树脂胶带构成,该树脂胶带相对地粘贴于配线10的两面以夹持配线10。根据本结构,防止了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各超细同轴电缆12在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的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散开。另外,在图11(a)所示的局部剖视图中,也可通过构成为在第三延伸部10e及第二延伸部10d的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分别配备相互平行地保持各超细同轴电缆12的未图示的配线保持部件,来防止各超细同轴电缆12在第三延伸部10e及第二延伸部10d的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散开。
另外,如图11(c)的局部剖视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设置于衬垫13的底板部13a下方的-X侧,在作为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的连接器11和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之间具备各超细同轴电缆12相互平行地排列且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第四延伸部10f。根据本结构,通过在各部位配备第四延伸部10f及第二延伸部10d,也可以延长配线10的长度,并且可以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另外,在第四延伸部10f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防止了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各超细同轴电缆12散开的情况。
另外,如图12(d)的局部剖视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固定设置于底板2d的表面。根据本结构,通过具备第一延伸部10c及第二延伸部10d,也可以延长配线10的长度,并且可以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另外,在第二延伸部10d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防止了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各超细同轴电缆12散开的情况。
另外,在图12(d)所示的配线10的结构中,如图12(e)的局部剖视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设置于衬垫13的底板部13a下方的-X侧,在作为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的连接器11和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之间具备各超细同轴电缆12相互平行地排列且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第四延伸部10f。根据本结构,通过具备第四延伸部10f及第二延伸部10d,也可以延长配线10的长度,并且可以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另外,在第四延伸部10f及第二延伸部10d的各弯曲部10a侧的端部,防止了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各超细同轴电缆12散开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3所示,对将配线10从位于电路板7的X方向上的+X侧端部附近的连接器11向可动体3的外侧(在X方向上远离光轴L的方向)引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配线10从位于电路板7的X方向上的-X侧端部附近的连接器11向可动体3的内侧(在X方向上接近光轴L的方向)引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连接器11的Z方向-Z侧的高度,使配线10的引出高度高于安装在电路板7的与拍摄元件8相反一侧的基板面上的电子零件的高度,使配线10从位于电路板7的-X侧端部附近的连接器11从安装于电路板7的电子零件的头上越过。从电子零件的头上越过的配线10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到电路板7的X方向上的+X侧端部附近,形成相当于第一延伸部10c的延伸部,之后,折回到-X侧,形成相当于弯曲部10a的弯曲部。配线10从该弯曲部进一步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到电路板7的-X侧端部的下方附近,形成相当于第二延伸部10d的延伸部,之后,由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固定,并从光学单元1的-X侧的侧方引出到外部。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延长配线10的长度,并且可以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A的外观立体图,图14是从底面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纵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中,配线10在电路板7的下方通过反向弯曲部10b及弯曲部10a折回来穿绕,从光学单元1的底部引出到+X侧。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中,配线10在从连接器11引出到+X侧然后立即折回到-X侧并以小的半径弯曲后,沿着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底面从+X侧平行地延伸到-X侧,原样引出到光学单元1的外部。配线10向光学单元1外部的引出穿过形成于筒状壳体2a的-X侧的侧面的-Z侧端部的缺口2a1来进行。引出到光学单元1外部的配线10立即向+Z侧抬起,然后向+X侧折回并以大的半径弯曲。以大的半径弯曲的配线10经由设置于筒状壳体2a的-X侧的侧面的+Z侧端部的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31向-X侧平行地引出。
配线10在电路板7的背面具有在可动体3侧将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固定的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作为连接器11。另外,配线10在引出到光学单元1外部后的筒状壳体2a的侧面具备在固定体2侧将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固定的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31。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31由树脂板构成,该树脂板在内部形成有改变配线10的引出方向的配线。该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31在其与作为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的连接器11侧之间形成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弯曲的弯曲部10g。通过这些连接器11及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31,配线10被保持为在其与相邻的各超细电缆12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另外,配线10在衬垫13的底板部13a的底面下方具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另外,配线10在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和弯曲部10g之间具有各超细电缆12相互平行地排列且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延伸部10h。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在连接器11和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31之间具备反向弯曲部10b、弯曲部10g以及延伸部10h,确保了配线10的长度,所以能够利用配线10的长度规避从可动体3传递到配线10的运动,并且可以减小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中,也可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二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中,如图16的纵剖视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延伸部10h的弯曲部10g侧的端部具备相互平行地保持各超细同轴电缆12的第四配线保持部件32。第四配线保持部件32与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同样,由树脂胶带构成,该树脂胶带相对地粘贴于配线10的两面以夹持配线10。根据本结构,防止了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各超细同轴电缆12在延伸部10h的弯曲部10g侧的端部散开。
(整体的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中,对配线10由多根超细同轴电缆12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由不是同轴电缆的多根超细电缆构成配线10。虽然不能像超细同轴电缆12的情况那样期待配线10的阻抗的减小及抗噪音性能的提高,但其他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同样奏效。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中,对仅在绕X轴的俯仰方向及绕Y轴的偏转方向上驱动可动体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同样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绕Z轴的滚动方向上驱动可动体3的情况。这样在滚动方向上驱动可动体3时,虽然扭力绕Z轴施加于配线10,但是由于配线10由超细同轴电缆12或超细电缆构成,具有柔性,因此即使被扭曲,也不会像以往的具有刚性的柔性配线基板那样将应力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因此,在本结构中,也可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A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及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31也可以由多个槽等凹部和树脂胶带等固定部件构成,所述多个槽等凹部以供各超细同轴电缆12嵌入的形状形成于可动体3及固定体2的一部分,所述树脂胶带等固定部件固定为各超细同轴电缆12嵌入这些各凹部的状态。根据本结构,可动体3的一部分被用作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另外,固定体2的一部分被用作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4、31,所以抑制了光学单元1、1A的零件数量的增加,降低了光学单元1、1A的产品成本。另外,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也可以由多个槽等凹部和树脂胶带等固定部件构成,所述多个槽等凹部以供各超细同轴电缆12嵌入的形状形成于可动体3的一部分,所述树脂胶带等固定部件固定为各超细同轴电缆12嵌入这些各凹部的状态。根据本结构,可动体3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一配线保持部件15,所以抑制了光学单元1、1A的零件数量的增加,降低了光学单元1、1A的产品成本。另外,配线保持部件15、22、23、32不限于从两面夹持配线10的树脂胶带,也可以构成为将配线10夹持在一对树脂板的形成有供超细同轴电缆12嵌入的槽等凹部的面彼此之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应用于带摄像头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光学设备或装设于头盔、汽车、无线电遥控直升机等移动体的运动摄像头或可穿戴式摄像头等光学设备所使用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不限于这样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带抖动修正功能的激光指示器。
在带抖动修正功能的激光指示器中,激光振荡器取代摄像头模块作为光学零件保持于保持架4的筒部4a,并被收纳于固定体2的内部。激光振荡器的激光出射部在形成于固定体2的一面的开口部2b1露出,激光束经由开口部2b1从激光振荡器出射。激光振荡器经由由超细电缆构成的配线10连接至控制电路,激光束的出射由经由配线10从控制电路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具有保持架4的可动体3被可动体支承机构支承为在与激光束的光轴L方向交叉的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这两个方向上相对于固定体2摆动自如,且由可动体驱动机构绕抵消由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的该两个方向驱动。由此,在收纳于保持架4的筒部4a的激光振荡器中产生的振动被抵消,抑制了激光束照射到对象物上而在对象物上形成的光点因手抖而摇晃的情况。
即使在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应用于这样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激光指示器的情况下,由于贯穿可动体3和固定体2之间传输信号的配线10由各自独立的多根超细电缆构成,因此即使可动部3摆动且其运动传递到配线10,配线10也只是伴随可动部3的运动而弯曲,从而减小了从配线10施加到可动体3的应力。因此,使得可动体3根据可动体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平滑地运动,可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1A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1A…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固定体;2a…筒状壳体;2a1…缺口;2b…被摄体侧壳体;2b1…开口部;2b2…支承板部;2c…被摄体反向侧壳体;2d…底板;3…可动体;4…保持架;4a…筒部;4b…底板部;4c…突起;4d…壁部;4e…***部;5…摄像头模块罩;5a…透镜罩部;5b…传感器罩部;6…光学透镜(光学零件);7…电路板;8…拍摄元件;9…平衡块;10…配线;10a…弯曲部;10b…反向弯曲部;10c、10d、10e、10f、10g、10h…延伸部;11…连接器(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2…超细同轴电缆;13…衬垫;13a…底板部;14、31…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15、22、23、32…配线保持部件;16…摆动驱动用线圈;17…摆动驱动用磁铁;18…可动框;18a、18b、18c、18d…角部;19…球体(突部);20、21…板簧;20a、21a…凹陷(接收部)。

Claims (9)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具备: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光学零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形成有使所述光学零件的光入射部或光出射部露出的开口,以***述可动体;可动体支承机构,所述可动体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摆动自如;振动检测传感器,所述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在所述可动体或所述固定体中产生的振动;可动体驱动机构,所述可动体驱动机构在抵消由所述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体驱动所述可动体;以及配线,所述配线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传播由入射至所述光学零件的光生成的信号或控制从所述光学零件出射的光的信号,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由多根电缆构成,
所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具备:
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在所述可动体侧将各所述电缆相互平行地固定;以及
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在所述固定体侧将各所述电缆相互平行地固定,且在该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与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侧之间使各所述电缆形成有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弯曲的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零件是使入射的光成像的光学透镜,所述可动体具备将由所述光学透镜形成的像作为拍摄信号输出的拍摄元件,所述电缆是传播所述拍摄信号的同轴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在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所述弯曲部之间或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或者在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所述弯曲部之间及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具备各所述电缆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以规定长度直线状延伸的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在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和所述弯曲部之间形成各所述电缆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向与所述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反向弯曲部,
所述延伸部配备于所述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和所述弯曲部之间及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配线保持部件将各所述电缆相互平行地保持在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弯曲部侧的端部,所述延伸部配备于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或所述第一配线保持部件和所述弯曲部之间或者配备于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在相邻的各所述电缆之间形成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由连接器构成,所述连接器将设置于所述可动体的电路板和所述配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侧配线固定部件或所述固定体侧配线固定部件由多个凹部和固定部件构成,所述多个凹部以供各所述电缆嵌入的形状形成于所述可动体或所述固定体的一部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为各所述电缆嵌入各所述凹部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者引用权利要求4或5的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保持部件由多个凹部和固定部件构成,所述多个凹部以供各所述电缆嵌入的形状形成于所述可动体的一部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为各所述电缆嵌入各所述凹部的状态。
CN201980034519.2A 2018-05-24 2019-05-13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Withdrawn CN1121891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9997A JP2019204033A (ja) 2018-05-24 2018-05-24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装置
JP2018-099997 2018-05-24
PCT/JP2019/018859 WO2019225365A1 (ja) 2018-05-24 2019-05-13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9165A true CN112189165A (zh) 2021-01-05

Family

ID=6861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4519.2A Withdrawn CN112189165A (zh) 2018-05-24 2019-05-13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204033A (zh)
CN (1) CN112189165A (zh)
WO (1) WO20192253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1987A (zh) * 2021-04-01 2022-10-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8165B (zh) * 2019-02-07 2022-03-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KR102280025B1 (ko) * 2020-02-06 2021-07-21 (주)파트론 신호 전달 모듈 및 카메라 장치
CN112492164B (zh) * 2020-11-30 2022-08-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4669A (zh) * 2005-07-28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镜头组件用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JP201010778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192749A (ja) * 2009-02-19 2010-09-0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像ぶ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ならびに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作成方法
JP2014149550A (ja) * 2014-05-12 2014-08-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
CN105556383A (zh) * 2013-09-25 2016-05-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7939B2 (ja) * 2013-05-30 2017-0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4669A (zh) * 2005-07-28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镜头组件用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JP201010778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192749A (ja) * 2009-02-19 2010-09-0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像ぶ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ならびに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作成方法
CN105556383A (zh) * 2013-09-25 2016-05-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4149550A (ja) * 2014-05-12 2014-08-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1987A (zh) * 2021-04-01 2022-10-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CN115201987B (zh) * 2021-04-01 2024-02-0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5365A1 (ja) 2019-11-28
JP2019204033A (ja)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9165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装置
US11175515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a buffer unit
US11921347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same
CN113448045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包括该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WO2018135423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2020630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223752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extended support members for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US11968454B2 (en) Sensor driving apparatus
KR102319601B1 (ko) 카메라 모듈
JP7237686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3840060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737678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219394935U (zh) 相机单元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
TWI789890B (zh) 光學部件驅動裝置、照相機裝置以及電子設備
KR102517913B1 (ko) 광학부재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KR102658610B1 (ko) 센서 시프팅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20230336856A1 (en)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US20240244324A1 (en) Camera device
KR20230016468A (ko)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US20240155235A1 (en) Camera device
KR20220157814A (ko) 카메라 장치
KR20220157816A (ko) 카메라 장치
KR20210125855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20157815A (ko) 카메라 장치
KR20230065115A (ko) 카메라 모듈 내의 진동을 감소시키는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