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8776A -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8776A
CN112178776A CN202010859480.2A CN202010859480A CN112178776A CN 112178776 A CN112178776 A CN 112178776A CN 202010859480 A CN202010859480 A CN 202010859480A CN 112178776 A CN112178776 A CN 11217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lector
outlet
pane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94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建
刘汉
吴俊鸿
余杰彬
何博
曹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8594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8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8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壳和面板体,底壳或面板体的下端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面板与导流壁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上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面板上端与导流壁之间形成第二出风口;且在所述面板体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所述侧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通过本发明实现单上出风、单下出风和上下出风,防止冷气吹头;并且本发明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单独或同时出风,有效增大了送风范围,使得房间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进一步提高房间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挂壁空调制冷模式时,导风板主要为水平方向且冷风下沉,最终导致冷风吹到人体头部等问题,舒适性较差。
申请号为CN20141040986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下出风挂壁式空调内机,但是这种方案上风道和下风道都为固定的结构且没有相关运动机构切改变其大小,所以存在问题:上下同时出风时,上风口风量远大于下风口,出风舒适性差。如减小上风道宽度将导致单独上风道出风时,风量损失多大,其无法对两个风道进行切换而导致出风量和出风效果受影响较大。
申请号为CN10307576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风口空调内机,但是这种方案需要两个电机,成本高;且整机尺寸较大。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采用上进风、下出风的方式存在冷气吹头,导致舒适度较差;现有挂壁空调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送风范围较小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存在冷气吹头,舒适度较差,以及现有上下出风空调存在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送风范围较小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底壳和面板体,在所述底壳的下端或在所述面板体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和导流壁,所述导流壁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所述面板与所述导流壁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所述上风道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在所述面板上端与所述导流壁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
且在所述面板体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所述侧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侧出风口包括位于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侧出风口和位于水平方向另一侧的第二侧出风口;和/或,所述侧出风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而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二侧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四导风板。
优选地,在所述面板的朝向所述上风道的一侧还设置有前面板保温层,和/或所述导流壁的朝向所述上风道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流壁保温层;并且所述前面板保温层上朝向所述上风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和/或,所述导流壁保温层上朝向所述上风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盲孔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盲孔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盲孔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盲孔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盲孔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
和/或,
所述第一凸起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盲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上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壳上、且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或关闭所述上风道。
优选地,还包括切换驱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切换机构做转动;和/或,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平动;和/或,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所在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与所述刚性部分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部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以能够被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而带动所述刚性部分转动。
优选地,所述刚性部分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和/或,所述切换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和推出连杆,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与所述推出连杆啮合,所述推出连杆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做平动运动。
优选地,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时:
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做被推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
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体上或连接在所述导流壁上、另一端能朝所述面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平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和推出连杆,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与所述推出连杆啮合,所述推出连杆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做平动运动;
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所述底壳上或所述面板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端还能朝所述进风口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和/或,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壳的上端或所述面板体的上端;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还能够进行上下扫风;和/或,以所述第二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基准0°,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以防止回风;和/或,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所在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和/或,在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或所述第四导风板所在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切换驱动机构时:
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导风;和/或,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还能朝所述面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当同时包括切换机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时:根据不同出风方式的需要对所述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运动同时控制。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体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还控制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导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还能朝所述面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优选地,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第一侧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打开,控制所述第四导风板关闭;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第二侧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关闭,控制所述第四导风板打开;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两侧方向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均打开;
当不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和所述第四导风板均关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均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上设置上下两个出风口以及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上风道(上风道上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能够实现从上风口出风以及下风口出风以及上下均出风,有效地解决了空调制冷时从下出风口出风而发生冷气吹头的现象;通过面板体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所述侧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单独或同时出风,有效增大了送风范围,使得房间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进一步提高房间换热效率;
2.通过设置前面板保温层和导流壁保温层,能够有效地对与气流接触的面板内侧和导流壁外侧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防止凝露的发生;并且本发明通过在位于上风道中的前面板保温层和/或导流壁上增加盲孔结构和/或凸起结构,能够使得气流撞击到保温层壁面的盲孔或凸起时,会破坏层流边界层,从而抑制贴壁层流的形成,可以将将涡流能量在盲孔中或在凸起处进行消耗,从而降低或消除空腔噪音,有效避免、防止和减小由于上风道为空腔结构而产生的空腔噪音,并且增加盲孔结构和/或凸起结构后,提升了气流速度,进而提升了风量。
3.本发明还通过在底壳上连接设置切换机构的结构形式、通过运动能够打开上风道和第二出风口,能够进行上下分别出风或同时出风,能够根据室内的需要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例如在空调开启阶段采用第一出风口出风能够提高室内快速制冷的效果,增强人体舒适感,采用第二出风口出风能有效防止从第一出风口出风会导致冷气吹头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有效地只使用了一个风机(单风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且成本相比两个电机和两个风机的形式低很多,且尺寸小很多,通过切换机构能够在单一风道工作时将另一风道进行有效关闭,使得单风道吹风时不至于由于气流被旁通而形成例如漩涡、回流等现象而造成风量下降、影响出风效果等情况,有效保证且提升了单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性能;并且本申请的切换机构设置在底壳上,其只需要一个小电机便能驱动其转动作用,相比于驱动面板运动等结构形式而言本申请的驱动能耗大大降低,且密封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防止面板运动而造成其边缘与面板体、导风板之间存在的较大缝隙而形成的泄漏情况发生,在风道切换时大大地降低了气流的泄漏,提升了送风性能;
4.本发明将第一导风板设置为能够被推出或缩回的平动驱动方式,能够使得在需要打开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打开,在不需要出风时能够将其有效地缩回至底壳位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还能满足上下出风的需求;本发明还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5.本发明还通过在位于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的第二导风板不仅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还能调节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大小,并且在朝面板的方向转动以减小第二出风口的开度时,能够有效地在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阻挡,进而有效地防止了该出风口处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防回风的效果,实现既能上下出风又能有效防止回风,有效保证其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使得出风更加均匀、提升出风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关机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单上出风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两侧面出风时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切换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前面板保温层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导流壁保温层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半球体盲孔);
图9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圆柱体盲孔);
图10是现有技术中不加盲孔的侧视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前面板保温层加盲孔的侧视结构图;
图12是图1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上下左右四个出风口全开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上下左右四个出风口全开时的正面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半球体凸起);
图16是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长条棱凸起);
图17是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导流壁保温层部分的凸起结构图(长条棱凸起)。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底壳;11、进风口;12、底壳保温层;21、第一导风板;22、第二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电机;24、第三导风板;25、第四导风板;3、面板;31、前面板保温层;32、第一盲孔;33、第一凸起;4、面板体;41、第一出风口;42、第二出风口;43、侧出风口;43a、第一侧出风口;43b、第二侧出风口;5、上风道;6、第一保温部件;7、导流壁;71、导流壁保温层;72、第二盲孔;73、第二凸起;91、第一导风板齿轮;92、推出连杆;10、旋转电机;100、切换机构;101、刚性部分;102、柔性部分;103、第二保温部件;105、转轴;201、单风机;202、换热器;203、进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底壳1,所述底壳1或面板体4上开设有进风口11;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体4,在所述底壳1的下端或在所述面板体4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41(即下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41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即下导风板),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3和导流壁7,所述导流壁7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且与所述底壳1连接,所述面板3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5,所述上风道5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连通,且在所述面板3上端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42(即上出风口);
且在所述面板体4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1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43,所述侧出风口43与所述上风道5连通。
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均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上设置上下两个出风口以及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上风道(上风道上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能够实现从上风口出风以及下风口出风以及上下均出风,有效地解决了空调制冷时从下出风口出风而发生冷气吹头的现象;通过面板体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所述侧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连通,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单独或同时出风,有效增大了送风范围,使得房间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进一步提高房间换热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单风机多种出风口的室内壁挂式空调器,可实现单个风口单独出风、多个(2~4个)风口组合出风的多种出风方式,例如单上出风、单下出风、两侧面出风、上下左右四面出风等模式,通过采用不同的出风方式可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同时上风道采用抑制层流、降噪结构,能够解决风量衰减及空腔噪音问题。
优选地,所述侧出风口43包括位于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侧出风口43a和位于水平方向另一侧的第二侧出风口43b;和/或,所述侧出风口43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而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42设置。这是本发明的侧出风口的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一侧出风口和第二侧出风口,分别从左右两侧进行出风,增大出风范围。本发明的上风道结构,由面板、导流壁、切换板、第二导风板、左右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包围组成;通过切换板位置的切换来实现主风道与副风道连通或隔断。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41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所述第二出风口42处还设置有第二导风板22,所述第一侧出风口43a处还设置有第三导风板24,所述第二侧出风口43b处还设置有第四导风板25。风道切换机构,由第一导风板(下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上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左导风板)、第四导风板(右导风板)、切换板组成,通过风道切换结构可实现不同出风口单独或组合出风,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图4为左右两侧面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左、右导风板(第三导风板24和第四导风板25)开启,上下导风板(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关闭,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处于初始默认位置,从而副风道腔(上风道5)与主风道腔连通。由于下导风板(第一导风板21)关闭,气流进入副风道中,在副风道中,由于上导风板(第二导风板22)关闭,因此气流从左右两侧面吹出。通常常规壁挂式空调远离出口的两侧面区域气流难以到达,风速低,房间换热效率低下,该区域舒适性也差。更甚者,当用户将空调安装至靠墙角位置时,另一侧远离空调的大部分房间区域气流难以充分到达,房间换热效率低,舒适性差。此种出风模式可以实现空调左右两侧面送风,能保证气流充分到达空调左右两侧的区域,避免出现气流死角区域。
图13-14为空调上下左右出风口均开启状态,即上下左右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四个导风板均开启,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导风板角度。切换板处于默认位置,此时副风道腔与主风道腔连通。气流冲风叶吹出后,部分气流从下出风口吹出,部分气流进入副风道腔中。副风道腔中,由于上、左、右导风板均开启,故可实现上下左右出风。此种模式下能让气流充分流向至房间的各个方向,气流分布更加均匀,房间换热效率更高,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由于气流分布均匀,房间的温度均匀性也好,舒适度高。
优选地,在所述面板3的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还设置有前面板保温层31,和/或所述导流壁7的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流壁保温层71;并且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32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凸起33,和/或,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盲孔72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凸起73。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均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上设置上下两个出风口以及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上风道(上风道上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能够在实现从上风口出风以及下风口出风以及上下均出风,有效地解决了空调制冷时从下出风口出风而发生冷气吹头的现象;并且通过设置前面板保温层和导流壁保温层,能够有效地对与气流接触的面板内侧和导流壁外侧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防止凝露的发生;并且本发明通过在位于上风道中的前面板保温层和/或导流壁上增加盲孔结构和/或凸起结构,能够使得气流撞击到保温层壁面的盲孔或凸起时,会破坏层流边界层,从而抑制贴壁层流的形成,可以将将涡流能量在盲孔中或在凸起处进行消耗,从而降低或消除空腔噪音,有效避免、防止和减小由于上风道为空腔结构而产生的空腔噪音,并且增加盲孔结构和/或凸起结构后,提升了气流速度,进而提升了风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盲孔32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盲孔32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盲孔72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盲孔72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
和/或,
所述第一凸起33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33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73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73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
这是本发明的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多个第一盲孔、且多排多列的布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层流边界层的破坏作用,消除涡流能量,进一步有效消除上风道的空腔噪音,同样地,通过多个第二盲孔、且多排多列的布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层流边界层的破坏作用,消除涡流能量,进一步有效消除上风道的空腔噪音,半球体或圆柱体为盲孔的优选结构形式,能够起到强化破坏边界层的作用,消除涡流能量,消除噪音。
作为对盲孔结构的替代结构或两者可以共存的结构,为抑制上风道产生贴壁层流,前面板保温层、导流壁保温层表面还可采用凸起结构,其结构可为半球体、长条棱等形式,其分布方式可为均布或者不均布,如图16-17所示。当气流撞击凸起结构时,会打破层流边界层,从而抑制贴壁层流产生,提升风量。
通过多个第一凸起、且多排多列的布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层流边界层的破坏作用,消除涡流能量,进一步有效消除上风道的空腔噪音,同样地,通过多个第二凸起、且多排多列的布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层流边界层的破坏作用,消除涡流能量,进一步有效消除上风道的空腔噪音,半球体或棱条为凸起的优选结构形式,能够起到强化破坏边界层的作用,消除涡流能量,消除噪音。
图6-12分别为前面板保温层、导流壁保温层结构,其中保温层的上风道腔侧壁面,表面均布或者不均布设置盲孔结构。
如图6-12所示,盲孔结构可为半球体、圆柱体或其他结构形式。
如图10所示,当不增加盲孔结构,即表面平整光滑时,由于风道沿程距离长,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粘附效应很容易形成贴壁层流。贴壁层流的气流速度比较低,导致风量衰减。如图11-12所示,增加盲孔结构后,气流撞击到保温层壁面的盲孔时,会破坏层流边界层,从而抑制贴壁层流的形成,提升气流速度,进而提升风量。
同时由于上风道为空腔结构,容易产生空腔噪音,增加盲孔结构后,可以将将涡流能量在盲孔中进行消耗,从而降低或消除空腔噪音。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盲孔32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盲孔72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凸起33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凸起73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均匀布置。通过均匀布置的盲孔或凸起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层流的边界层的均匀消除的作用,提高气流的均匀性,提高消除涡流能量,加强消除噪音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21能够做被推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1能够做被推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第一导风板的运动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是被推出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缩回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第二种是推出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缩回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第一种。
和/或,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切换机构100,所述切换机构100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壳1上、且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或关闭所述上风道5。
本发明将第一导风板设置为能够被推出或缩回的平动驱动方式,能够使得在需要打开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打开,在不需要出风时能够将其有效地缩回至底壳位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还能满足上下出风的需求;本发明还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通过在底壳上连接设置切换机构的结构形式、通过运动能够打开上风道,能够进行上下分别出风或同时出风,能够根据室内的需要通过第一和第二导风板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例如在空调开启阶段采用第一出风口出风能够提高室内快速制冷的效果,增强人体舒适感,采用第二出风口出风能有效防止从第一出风口出风会导致冷气吹头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有效地只使用了一个风机(单风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且成本相比两个电机和两个风机的形式低很多,且尺寸小很多,通过切换机构能够在单一风道工作时将另一风道进行有效关闭,使得单风道吹风时不至于由于气流被旁通而形成例如漩涡、回流等现象而造成风量下降、影响出风效果等情况,有效保证且提升了单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性能;并且本申请的切换机构设置在底壳上,其只需要一个小电机便能驱动其转动作用,相比于驱动面板运动等结构形式而言本申请的驱动能耗大大降低,且密封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防止面板运动而造成其边缘与面板体、导风板之间存在的较大缝隙而形成的泄漏情况发生,在风道切换时大大地降低了气流的泄漏,提升了送风性能;
优选地,还包括切换驱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做转动;和/或,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平动;和/或,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2相接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6(即与第一导风板相接地可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与第二导风板相接地也可设置第一保温部件)。这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切换驱动机构能够有效驱动切换机构做远离和靠近所述面板3的转动,实现打开上风道的效果,完成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效果,通过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导风板运动,实现打开第一出风口以实现下出风,以及关闭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保温部件能够有效提升第一导风板处和/或第二导风板处的防凝露效果,有效防止该导风板处出现凝露的情况,该第一保温部件优选为泡棉。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100包括刚性部分101和柔性部分102,所述柔性部分102与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部分10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105以能够被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而带动所述刚性部分101转动。本发明的切换机构包括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通过刚性部分能够实现与转轴和第一电机的连接,以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柔性部分与刚性部分连接以在转动到与面板相接时保证与面板之间的紧密连接,减小缝隙,以减小气流泄漏,保证上风道的封闭性,提高密封性能,在转动到与底壳相接时通过柔性部分保证与底壳之间的有效贴合,提高密封性能,有效减小体积,防止对上风道形成干扰。
优选地,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103;和/或,所述切换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未示出)。通过在刚性部分上设置的第二保温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处的防凝露效果,有效防止该刚性部分处出现凝露的情况,通过第一电机能够有效驱动刚性部件转动、以完成打开上风道和关闭上风道的功能。第二保温部件优选为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91和推出连杆92,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91与所述推出连杆92啮合,所述推出连杆92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平动运动。这是本发明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第一导风板齿轮带动推出连杆,而推动第一导风板做平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实现第一导风板打开第一出风口和关闭第一出风口的效果,不需下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收回,从而有效减小第一导风板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风板22(即上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体4上或连接在所述导流壁7上、另一端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通过在位于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板能够调节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大小以及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并且在朝面板的方向转动以减小第二出风口的开度时,能够有效地在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阻挡,进而有效地防止了该出风口处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防回风的效果,实现既能上下出风又能有效防止回风,有效保证其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使得出风更加均匀、提升出风的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另一端还能朝所述进风口11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和/或,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底壳1的上端或所述面板体4的上端;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够进行上下扫风;和/或,以所述第二导风板22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42为基准0°,所述第二导风板22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以防止回风。这是本发明的第二导风板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二导风板朝面板方向是减小出风开度以防止回风,其朝进风口的方向运动能够有效增大该第二出风口的开度以提高出风量和出风效率,提高换热量,第二导风板还能上下扫风能够满足对室内多个区域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提高舒适度,第二导风板打开第二出风口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即第二导风板不能开得过大以防止从进风口处产生气流回流,因此第二导风板的开度极限是有要求的,必须小于等于预设回风角度,以有效防止回流发生,如果第二导风板的开度大于预设回风角度的话就会出现回风的情况,因此需要限定第二导风板的开度为不大于该预设回风角度。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切换驱动机构时:
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关机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二导风板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运动关闭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外观美观性以及关闭两个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下出风时(上不出风)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与所述上风道5相连通;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上出风时(下不出风)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关闭第一出风口、且与面板的下端搭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上风道相通、且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效果。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同时出风。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上下均出风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且不与面板的下端搭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的效果。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导风;和/或,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在空调室内机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通过控制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第二导风板的有效控制方式,能够在需要下出风时(上不出风)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与所述面板3相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需要在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外部风道相通以完成从第一出风口向下出风,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以同时完成向上出风,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或第一和第二出风口均出风的效果,并且此时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出风口回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当同时包括切换机构100、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时:根据不同出风方式的需要对所述切换机构100、所述第一导风板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运动同时控制。
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均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上位于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板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开度大小以及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通过在底壳上连接设置切换机构的结构形式、通过运动能够打开上风道,能够进行上下分别出风或同时出风,能够根据室内的需要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例如在空调开启阶段采用第一出风口出风能够提高室内快速制冷的效果,增强人体舒适感,采用第二出风口出风能有效防止从第一出风口出风会导致冷气吹头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有效地只使用了一个风机(单风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且成本相比两个电机和两个风机的形式低很多,且尺寸小很多,通过切换机构能够在单一风道工作时将另一风道进行有效关闭,使得单风道吹风时不至于由于气流被旁通而形成例如漩涡、回流等现象而造成风量下降、影响出风效果等情况,有效保证且提升了单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性能;并且本申请的切换机构设置在底壳上,其只需要一个小电机便能驱动其转动作用,相比于驱动面板运动等结构形式而言本申请的驱动能耗大大降低,且密封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防止面板运动而造成其边缘与导流壁、导风板之间存在的较大缝隙而形成的泄漏情况发生,在风道切换时大大地降低了气流的泄漏,提升了送风性能;且将第一导风板设置为能够被推出或缩回的平动驱动方式,能够使得在需要打开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打开,在不需要出风时能够将其有效地缩回至机壳位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还能满足上下出风的需求;本发明还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与所述上风道5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同时出风。
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切换机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分别有效控制方式,能够在上下出风室内机需要关机时控制第二导风板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运动关闭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外观美观性以及关闭两个出风口;在需要下出风时(上不出风)时控制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需要在上出风时(下不出风)时控制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且与面板的下端搭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上风道相通、且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效果;在需要在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且不与面板的下端搭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的效果。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还控制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导风。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有效控制方式,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能够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第二导风板的有效控制方式,能够在需要下出风时(上不出风)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需要在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外部风道相通以向下出风,同时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以向上出风,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或第一和第二出风口均出风的效果,并且此时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出风口回风。
优选地,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第一侧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打开,控制所述第四导风板25关闭;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第二侧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关闭,控制所述第四导风板25打开;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两侧方向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和所述第四导风板25均打开;
当不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和所述第四导风板25均关闭。
图4为左右两侧面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左、右导风板(第三导风板24和第四导风板25)开启,上下导风板(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关闭,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处于初始默认位置,从而副风道腔(上风道5)与主风道腔连通。由于下导风板(第一导风板21)关闭,气流进入副风道中,在副风道中,由于上导风板(第二导风板22)关闭,因此气流从左右两侧面吹出。通常常规壁挂式空调远离出口的两侧面区域气流难以到达,风速低,房间换热效率低下,该区域舒适性也差。更甚者,当用户将空调安装至靠墙角位置时,另一侧远离空调的大部分房间区域气流难以充分到达,房间换热效率低,舒适性差。此种出风模式可以实现空调左右两侧面送风,能保证气流充分到达空调左右两侧的区域,避免出现气流死角区域。
图13-14为空调上下左右出风口均开启状态,即上下左右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四个导风板均开启,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导风板角度。切换板处于默认位置,此时副风道腔与主风道腔连通。气流冲风叶吹出后,部分气流从下出风口吹出,部分气流进入副风道腔中。副风道腔中,由于上、左、右导风板均开启,故可实现上下左右出风。此种模式下能让气流充分流向至房间的各个方向,气流分布更加均匀,房间换热效率更高,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另外由于气流分布均匀,房间的温度均匀性也好,舒适度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通过单风机上下风道方案提升现有挂壁空调的舒适性,且上下风道以及单风道分别工作时,风机送风性能不受影响。
1、一种单风机上下风道挂壁空调,单风机可同时满足单风道或双风道两种工作模式需求。
2、一种可实现单一风道工作状态下,送风性能不受影响的上下风道挂壁空调。
3、一种由推出导风板、转动导风板及切换板组成的风道切换机构,可实现上下风道工作模式切换的运动机构,可满足单上风道、单下风道以及上下风道同时工作三种模式切换扩大送风范围。
4、一种由柔性部分、刚性部分及第二保温部件(优选保温层)组成的切换板,实现风道切换及气流密封。
本发明通过推出导风板机构、转换板(即切换机构)及第二导风板实现双风道及单风道切换,实现单风机双风道送风和单风道送风两种送风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空调整体布局如图1所示,推出机构由推出连杆、第一导风板及导风板转动电机组成,第二导风板安装在面板体上且可绕面板体转动或安装在导流壁上且可绕导流壁转动,转动板(即切换机构)安装在底壳上。
2、图2为单上出风模式,第二导风板开启,第一导风板闭合,切换板转动至与底壳壁面贴合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气流经风机、上风道后由第二出风口送出,实现上送风。
3、图3为单下出风模式。第一导风板在推出连杆带动下由原始位置运动至图3所示位置,定义原始位置为第一导风板关闭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推出连杆上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轮齿。切换板由原始位置转动至与图3位置阻止气流往上风道流动。同时,第二导风板闭合。
4、如图4所示为左右出风模式。控制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分别开启或关闭以进行水平出风。
5、转动板结构如图5所示,由柔性部分、刚性部分、第二保温部件及转轴组成。其中柔性部分用于与上风道贴合实现气流密封。
图2为单上出风模式,此时推出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转动导风板开启,其角度可通过转动导风板电机驱动控制。切换板处于默认位置,此时上风道腔开启状态。气流从单风机流出后,由于推出导风板闭合,下出风口被封堵,同时上风道空腔和转动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故气流只能从上出风口处流出,从而实现单上出风。单上出风制冷工况可避免冷风吹人头,同时增加冷风吹送距离,提高用户舒适度。
图3为单下出风模式,此种模式可实现常规挂机出风功能。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转动,使其柔性部分与前面板保温层的下沿接触,从而将上风道腔封闭,与此同时,切换板成为下出风风道的一部分,用于引导出风气流。转动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
图4为水平左右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处于初始默认位置,从而将上风道腔开启。转动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此种出风模式可增加空调高度方向上内送风范围,气流落地有层次、更加均匀,如图13-14所示,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同时提高房间换热效率。
本发明原理:
1、通过上下两个风道同时送风实现送风范围的扩大;
2、为防止制冷时冷风吹人,通过只开上风口从而提升水平送风的高度实现冷风不吹人其冷风能吹得远的效果;
3、通过切换机构实现单风道和上下风道与风机配合实现风机送风性能不受影响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1)和面板体(4),在所述底壳(1)的下端或在所述面板体(4)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41);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3)和导流壁(7),所述导流壁(7)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所述面板(3)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5),所述上风道(5)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连通,在所述面板(3)上端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42);
且在所述面板体(4)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或所述底壳(1)的沿水平方向的侧面上开设有侧出风口(43),所述侧出风口(43)与所述上风道(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出风口(43)包括位于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侧出风口(43a)和位于水平方向另一侧的第二侧出风口(43b);和/或,所述侧出风口(43)相对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而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4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41)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所述第二出风口(42)处还设置有第二导风板(22),所述第一侧出风口(43a)处还设置有第三导风板(24),所述第二侧出风口(43b)处还设置有第四导风板(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板(3)的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还设置有前面板保温层(31),和/或所述导流壁(7)的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流壁保温层(71);并且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32)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凸起(33),和/或,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朝向所述上风道(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盲孔(72)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凸起(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盲孔(32)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盲孔(32)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盲孔(72)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盲孔(72)为半球体或圆柱体的结构;
和/或,
所述第一凸起(33)为多个,且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凸起(33)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凸起(73)为多个,且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呈多排多列的方式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凸起(73)为半球体或棱条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盲孔(32)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盲孔(72)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凸起(33)在所述前面板保温层(31)上均匀布置,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凸起(73)在所述导流壁保温层(71)上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切换机构(100),所述切换机构(100)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壳(1)上、且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或关闭所述上风道(5);和/或,
还包括单风机(201),所述单风机(200)设置于所述底壳(1)内部以吹出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切换驱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做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100)包括刚性部分(101)和柔性部分(102),所述柔性部分(102)与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部分(10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105)以能够被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而带动所述刚性部分(10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103);和/或,所述切换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时:
所述第一导风板(21)能够做被推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或,
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体(4)上或连接在所述导流壁(7)上、另一端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平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91)和推出连杆(92),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91)与所述推出连杆(92)啮合,所述推出连杆(92)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平动运动;
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1)上或所述面板体(4)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另一端还能朝所述进风口(11)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和/或,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底壳(1)的上端或所述面板体(4)的上端;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够进行上下扫风;和/或,以所述第二导风板(22)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42)为基准0°,所述第二导风板(22)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以防止回风;和/或,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22)所在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6);和/或,在所述第三导风板(24)和/或所述第四导风板(25)所在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切换驱动机构时:
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与所述上风道(5)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同时出风。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导风;和/或,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时包括切换机构(100)、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时:根据不同出风方式的需要对所述切换机构(100)、所述第一导风板(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运动同时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与所述上风道(5)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同时出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还控制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导风。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第一侧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打开,控制所述第四导风板(25)关闭;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第二侧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关闭,控制所述第四导风板(25)打开;
当还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朝两侧方向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和所述第四导风板(25)均打开;
当不需要进行水平方向方向进行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三导风板(24)和所述第四导风板(25)均关闭。
2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
CN202010859480.2A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2178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9480.2A CN112178776A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9480.2A CN112178776A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8776A true CN112178776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2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9480.2A Pending CN112178776A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877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801A (zh) * 2021-03-15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
CN113048569A (zh) * 2021-03-31 2021-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10992A (zh) * 2021-09-22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器扫风运动机构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4413463A (zh) * 2022-01-21 2022-04-29 安徽建筑大学 用于制冷空调的风向调节装置
CN114992834A (zh) * 2022-06-29 2022-09-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门装置、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6957A (ko) * 2007-04-30 2008-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4006606U (zh) * 2014-07-16 2014-12-10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268785U (zh) * 2014-09-19 2015-04-1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风道板
CN105928169A (zh) * 2016-06-21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室内立式空调器
CN207815673U (zh) * 2018-01-23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机壳组件及空调器
CN207936295U (zh) * 2018-02-07 2018-10-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108296U (zh) * 2018-04-20 2018-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186518U (zh) * 2018-01-31 2018-1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190056120A1 (en) * 2016-10-21 2019-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10701054A (zh) * 2019-10-24 2020-01-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法兰、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1140918A (zh) * 2020-01-17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6957A (ko) * 2007-04-30 2008-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4006606U (zh) * 2014-07-16 2014-12-10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268785U (zh) * 2014-09-19 2015-04-1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风道板
CN105928169A (zh) * 2016-06-21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室内立式空调器
US20190056120A1 (en) * 2016-10-21 2019-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207815673U (zh) * 2018-01-23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机壳组件及空调器
CN208186518U (zh) * 2018-01-31 2018-1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936295U (zh) * 2018-02-07 2018-10-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108296U (zh) * 2018-04-20 2018-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01054A (zh) * 2019-10-24 2020-01-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法兰、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1140918A (zh) * 2020-01-17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801A (zh) * 2021-03-15 202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
CN113048569A (zh) * 2021-03-31 2021-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48569B (zh) * 2021-03-31 2022-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10992A (zh) * 2021-09-22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器扫风运动机构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4110992B (zh) * 2021-09-22 2024-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器扫风运动机构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4413463A (zh) * 2022-01-21 2022-04-29 安徽建筑大学 用于制冷空调的风向调节装置
CN114992834A (zh) * 2022-06-29 2022-09-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门装置、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4992834B (zh) * 2022-06-29 2023-09-0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门装置、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8776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780242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706916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140917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140918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140913B (zh) 一种能防凝露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2339440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20B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3776090A (zh)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37866A (zh) 一种能防回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2835580U (zh) 房间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10762616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780244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76263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CN211650478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781467U (zh) 一种能防凝露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57401U (zh)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转换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805834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64476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299186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362671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650479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706917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6844909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