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644B -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3644B
CN112153644B CN201910564792.8A CN201910564792A CN112153644B CN 112153644 B CN112153644 B CN 112153644B CN 201910564792 A CN201910564792 A CN 201910564792A CN 112153644 B CN112153644 B CN 112153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access
wireless
base station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47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3644A (zh
Inventor
刘相玉
张春
贾雯
张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5647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3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3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3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或***,包括:步骤10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与全域编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基站、接收方协商,确认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步骤200:发送方发送带编码K1的数据的首包信息,基站通知接收方编码K1,编码K1包括接收方支持的通讯协议编码,数据调制协议信息;步骤300:发送方持续发送后续数据包,后续数据包信息包括编码Kn,编码Kn包括接收方支持的通讯协议编码,数据调制协议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涉及一种高速可调的高效无线通信方法及多种网络高速通信方法和协议,多种网络通信方法与调制模式之间的统一编码统一管控的通讯方法与***。
背景技术
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NFV(networkfunction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就是5G时代有望解决目前蜂窝网路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与构建技术,其倡导的控制与数据分离、软件化、虚拟化思想,为突破现有网络的困境带来了希望。在欧盟公布的5G愿景中,明确提出将利用SDN/NFV作为基础技术支撑未来5G网络发展。SDN架构的核心特点是开放性、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主要分为3层:基础设施层位于网络最底层,包括大量基础网络设备,该层根据控制层下发的规则处理和转发数据;中间层为控制层,该层主要负责对数据转发面的资源进行编排,控制网络拓扑、收集全局状态信息等;最上层为应用层,该层包括大量的应用服务,通过开放的北向API对网络资源进行调用。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networking,SDWN)目前,无线网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无线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异构网络,如:LTE、Wimax、UMTS、WLAN等,异构无线网络并存的现象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异构无线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难以互通,资源优化困难,无线资源浪费,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移动网络采用了垂直架构的设计模式。此外,网络中的一对多模型(即单一网络特性对多种服务),无法针对不同服务的特点提供定制的网络保障,降低了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因此,在无线网络中引入SDN思想将打破现有无线网络的封闭僵化现象,彻底改变无线网络的困境。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保留了SDN的核心思想,即将控制平面从分布式网络设备中解耦,实现逻辑上的网络集中控制,数据转发规则由集中控制器统一下发。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架构分为3个层面。在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中,控制平面可以获取、更新、预测全网信息,例如:用户属性、动态网络需求以及实时网络状态。因此,控制平面能够很好地优化和调整资源分配、转发策略、流表管理等,简化了网络管理,加快了业务创新的步伐。但在对它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方面,研究的还很少,甚至普遍认为它们不会让网络变得更快。
SDN/NFV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与构建技术,在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network,SON)的智能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和验证,其倡导的控制与数据分离、软件化、虚拟化思想,为突破现有网络的困境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对SDN架构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从设备中分离出来,放到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控制器上进行集中控制。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利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技术,是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各种功能,如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件来完成,并使宽带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各种通信频段的选择,如HF、VHF、UHF和SHF等;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传送信息抽样、量化、编码/解码、运算处理和变换,以实现射频电台的收发功能;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信道调制方式的选择,如调幅、调频、单边带、数据、跳频和扩频等;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保密结构、网络协议和控制终端功能等。软件定义无线电是一个***和体系,它必须有可重新编程和可重构的能力,使设备可以使用于多种标准、多个频带和实现多种功能,它将不仅仅使用可编程器件来实现基带数字信号处理,还将对射频及中频的模拟电路进行编程和重构,人们对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功能的要求包括:重新编程及重新设定的能力、提供并改变业务的能力、支持多标准的能力以及智能化频谱利用的能力等等。应该看到,SDR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技术,而是可为所有技术使用的公共平台。软件定义无线电与软件无线电最重要的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要求将全频带内(2MHz~2000MHz)的空中无线信号都收下来,而是通过手动配置/自动查找的方式,一个频带一个频带地找出当前空中最适合于通信的频带和制式。
名词解释:
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通常使用2.4GUHF或5G SHF ISM射频频段。连接到无线局域网通常是有密码保护的;但也可是开放的,这样就允许任何在WLAN范围内的设备可以连接上。
FM调频技术:Frequency Modulation,是很常用的一种广播技术,能够将声音信号高保真的广播出来,便携式导航仪现在基本都带FM发射的功能。
蓝牙
Figure GDA0003645164660000031
: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4G无线网络***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5G无线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年4月完成,作为IMT-2020技术的候选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1]。ITU IMT-2020规范要求速度高达20Gbit/s,可以实现宽信道带宽和大容量MIMO。为实现达到5G的上千倍的增加流量,20Gbps以上的传输速率,现在采用了增加频谱带宽的多载波聚合技术、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全频谱接入及新型网络架构等等各种可利用的通信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无线接入终端,如何高效的利用不同的无线通讯方法和技术,提高无线通讯的速率和效率,并能自然的在不同制式网络之间切换,高效的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本发明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包括:基站A、基站B、全域编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所述基站A或基站B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不限于: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不限于: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收集环境接入能力,通过基站或接入服务器向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确认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编码库Anth_01;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接收发送方的数据传送请求,将所述编码库Anth_01发送给所述发送方;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与所述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协商使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的通讯协议编码Kn进行通讯。
基站A、基站B分别属于不同无线接入网络,传统的通讯模式,网络终端设备难以使用不同制式的网络资源,无线接入网络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运营商,网络终端设备非常难以接入到没有签约的运营商网络,即使能够接入,但是有大量的控制协议要处理,无线接入网络之间需要交换大量的控制信息,要对网络终端设备的设备进行鉴权、状态管理等工作。
采用全域编码服务器,无线接入网络的网络参数信息保留在全域编码服务器,全域编码服务器根据网络终端设备的能力、用户签订的网络服务协议,将网络终端设备能够接入的能力作形成编码库Anth_01,将编码库Anth_01直接发送到发送方与接入方。网络终端设备收集环境接入能力,与全域编码服务器通讯获得编码库Anth_01,就能够接入这些网络。
为了安全,发送方与接入方有加密解密模块,对编码库Anth_01进行加密与解密,防止网络参数信息泄露。
上述的通讯***,无线网络终端设备作为发送方发送数据时,与所述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使用编码库Anth_01;编码库Anth_01包括WIFI网络列表信息,所述列表信息包括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
上述的通讯***,编码库Anth_01包括发送方有权接入的无线通讯网络编号、基站列表信息、基站支持的3G和/或4G和/或5G协议版本,接入模式。
当前WIFI网络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特别是室内环境,WIFI网络非常好,但WIFI网络基本属于个人管理,接入密码难以分享,网络资源难以共享与利用。目前共享WIFI密码还属于人为操作,并没有设备能够自动进行。
采用全域编码服务器,愿意共享的WIFI网络,或运营商的WIFI网络,其网络名称与接入密码,收录在全域编码服务器,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在不同网络之间切换过程中,自动加入不同的WIFI网络,发送方也获得编码库Anth_01与每个包所需要的通讯协议编码Kn,能够将数据准确的按照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所要求的方式发送出来。
用户的网络设备就能接入不同制式,不同运营商归属的网络,大幅度提升网络利用率和提升用户体验。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包括:步骤10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与全域编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基站、接收方协商,确认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步骤200:发送方发送通讯协议编码K1方式编码的数据包P1,基站通知接收方数据包P1的编码方式是通讯协议编码K1,数据包P1包括接收方支持的编码库Anth_01、通讯协议编码K1;步骤300:发送方持续发送后续数据包Pn,后续数据包Pn信息包括通讯协议编码Kn,通讯协议编码Kn包括接收方支持的通讯协议编码,数据调制协议信息。
上述基站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不限于: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现在,大量的手机都具备多种接入能力,很多设备都有WIFI联网的能力,而传统的3G/4G网络的覆盖效果很好,新增5G基站,需要考虑兼容WIFI、3G、4G网络,在网络设备上升级软件,具备与全域编码服务器通讯的能力,就能升级使用本发明全域编码通讯方法。
上述步骤100包括:11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发送方获得接收方所在网络的接入服务器;120:发送方向接入服务器获取接收方所在基站;130:发送方要求基站获取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131:基站获取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132:基站通过接入服务器与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150:基站与接收方选定的编码库;160:基站通知发送方接收方选定的编码库。
上述步骤步骤200包括:210:发送方发送带编码数据包P1,P1包括路由控制信息IP报文头、编码库Anth_01、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1;220:基站通过接收方注册采用的通讯模式发送数据包P1;230:接收方确认收到报文的正确性后,根据环境接入能力的变化,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回复确认报文,确认报文包括IP报文头、数据包P1收到确认信息、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
上述步骤300包括:310:发送方根据确认报文获取通讯协议编码Kn,发送方发送下一包数据包Pn,数据包Pn包括路由控制信息IP报文头、发送报文信息Dn、采用的通讯模式的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320:基站发送用通讯协议编码Kn方式调制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数据包Pn;接收方用通讯协议编码Kn解调上述数据包Pn;330:接收方确认收到报文的正确性后,根据环境接入能力的变化,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1,回复确认报文,确认报文包括IP报文头、信息Dn收到确认信息、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1。
上述编码库Anth_01包括WIFI网络列表信息,所述列表信息包括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
上述步骤140包括步骤141:全域编码服务器根据更新机制更新编码库Anth_01中包含的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所述更新机制包括不限于根据时间变化更新WIFI网络接入密码;步骤142:全域编码服务器通过接入服务更新基站所包含WIFI网络接入密码。
为了防备WIFI网络接入密码泄露,***可以定期更新WIFI网络接入密码,或者采用一用户一行为一密码,密码支持一次性接入,这样需要全域编码服务器与基站之间密切沟通,WIFI网络升级成为可靠性安全性的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之一接入终端跨越不同网络时编码形式的选择过程;
图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之一通讯过程交互步骤;
图3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之一通讯过程协商网络能力;
图4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之一发送数据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一步详述。
如图1,一种全域编码通讯***,包括:基站A1010、基站B1011、全域编码服务器1030、接入服务器1040,无线网络终端设备1051;
所述基站A或基站B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不限于: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不限于: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1051收集环境接入能力,通过基站或接入服务器向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确认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编码库Anth_01;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接收发送方的数据传送请求,将所述编码库Anth_01发送给所述发送方1053;
发送方1053在发生的数据时,与所述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协商使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的通讯协议编码Kn进行通讯。
如图1,基站A1010、基站B1011分别属于无线接入网络1021与无线接入网络1022,传统的通讯模式,网络终端设备1051难以使用不同制式的网络资源,如果无线接入网络1021与无线接入网络1022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运营商,网络终端设备1051非常难以接入到没有签约的运营商网络,即使能够接入,但是有大量的控制协议要处理,无线接入网络1021与无线接入网络1022之间需要交换大量的控制信息,要对网络终端设备1051的设备进行鉴权、状态管理等工作。
采用全域编码服务器1030,无线接入网络1021与无线接入网络1022的网络参数信息都保留在全域编码服务器1030,全域编码服务器1030根据网络终端设备1051的能力,用户签订的网络服务协议,将网络终端设备1051能够接入的能力作形成编码库Anth_01,将编码库Anth_01直接发送到发送方与接入方。
为了安全,发送方与接入方有加密解密模块,对编码库Anth_01进行加密与解密,防止网络参数信息泄露。
接收方即网络终端设备1051收集环境接入能力,如图1,接收方收集到无线接入网络1021的基站1010与无线接入网络1022的基站1011,与全域编码服务器1030获得编码库Anth_01,就能够接入这些网络。
发送方1053,虽然没有在无线接入网络1021与无线接入网络1022中,但其发送的数据,到达基站1010或1011,需要根据接收方的能力进行编码调制,因此编码库Anth_01也需要发送给发送方。
基站1010基站1011,可能是不同时期发布的不同能力的基站,如基站1010支持三种能力包括3G、4G、WIF,基站1011支持两种能力包括5G、WIF,这些信息,都需要在数据通讯过程中交互,同时也需要写入编码库Anth_01中。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作为发送方发送数据时,与所述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使用编码库Anth_01;编码库Anth_01包括WIFI网络列表信息,所述列表信息包括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
当前WIFI网络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特别是室内环境,WIFI网络非常好,但WIFI网络基本属于个人管理,接入密码难以分享,网络资源难以共享与利用。目前共享WIFI密码还属于人为操作,并没有设备能够自动进行。
采用全域编码服务器,愿意共享的WIFI网络,或运营商的WIFI网络,其网络名称与接入密码,收录在全域编码服务器,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在不同网络之间切换过程中,自动加入不同的WIFI网络,发送方也获得编码库Anth_01与每个包所需要的通讯协议编码Kn,能够将数据准确的按照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所要求的方式发送出来。
上述编码库Anth_01包括发送方有权接入的无线通讯网络编号、基站列表信息、基站支持的3G和/或4G和/或5G协议版本,接入模式。
同样,为了跨越不同通讯协议,网络终端设备需要知道不同网络的协议版本,接入时需要采用的编码模式,各个不同运营商的网络,将网络参数登记到全域编码服务器,全域编码服务器根据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接入能力,网络状况,分配给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编码库Anth_01。
如图1、图2,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包括:
步骤10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1060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与全域编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基站、接收方协商,确认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
步骤200:发送方发送带通讯协议编码K1的数据包P1,基站通知接收方数据包P1的编码方式是通讯协议编码K1,数据包P1包括接收方支持的编码库Anth_01、通讯协议编码K1;
步骤300:发送方持续发送后续数据包Pn,后续数据包Pn信息包括通讯协议编码Kn,通讯协议编码Kn包括接收方支持的通讯协议编码,数据调制协议信息。
发送方在发送的数据包中包含了通讯协议编码Kn,通讯协议编码Kn为编码库Anth_01中信息列表的编号,编号不需要多少字节的开销就能够表达很大的信息量,编号不会占用太多的信道资源,编号随每个数据包发送,相对现有技术,每个数据包的开销大了一些,但接入网络、基站不需要记录每个接入设备的能力等控制信息,这样处理,接入网络的设计就简化了,基站控制协议也简化了。
上述基站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不限于: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现在,大量的手机都具备多种接入能力,很多设备都有WIFI联网的能力,而传统的3G/4G网络的覆盖效果很好,新增5G基站,需要考虑兼容WIFI、3G、4G网络,在网络设备上升级软件,具备与全域编码服务器通讯的能力,就能升级使用本发明全域编码通讯方法。
步骤100包括:
11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发送方获得接收方所在网络的接入服务器;
120:发送方向接入服务器获取接收方所在基站;
130:发送方要求基站获取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
131:基站获取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
132:基站通过接入服务器与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
150:基站与接收方选定的编码库Anth_01;
160:基站通知发送方接收方选定的编码库Anth_01。
在具体网络中,有些网络基站通过基站控制器控制,有的网络基站直接接入互联网,这些情况,具体步骤有部分不同,但目的都是将编码库Anth_01协商确定好,并通知到接收方与发送方。
如图4,上述步骤200包括:
210:发送方发送带编码数据包P1,P1包括路由控制信息IP报文头、编码库Anth_01、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1;
220:基站通过接收方注册采用的通讯模式发送数据包P1;
230:接收方确认收到报文的正确性后,根据环境接入能力的变化,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回复确认报文,确认报文包括IP报文头、数据包P1收到确认信息、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
如图4,步骤300包括:
310:发送方根据确认报文获取通讯协议编码Kn,发送方发送下一包数据包Pn,数据包Pn包括路由控制信息IP报文头、发送报文信息Dn、采用的通讯模式的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
320:基站发送用通讯协议编码Kn方式调制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数据包Pn;接收方用通讯协议编码Kn解调上述数据包Pn;
330:接收方确认收到报文的正确性后,根据环境接入能力的变化,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1,回复确认报文,确认报文包括IP报文头、信息Dn收到确认信息、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1。
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讯过程中,会建立通讯进程,一个进程如果没有意外中断,编码库Anth_01不用重复传递,只需要传递编码库中选定的通讯协议编码Kn或通讯协议编码Kn+1,如果一个通讯过程意外中断,需要重新建立连接,重新传递编码库Anth_01。
上述编码库Anth_01包括WIFI网络列表信息,所述列表信息包括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
上述述步骤132包括
步骤141:全域编码服务器根据更新机制更新编码库Anth_01中包含的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所述更新机制包括不限于根据时间变化更新WIFI网络接入密码;
步骤142:全域编码服务器通过接入服务更新基站所包含WIFI网络接入密码。
为了防备WIFI网络接入密码泄露,***可以定期更新WIFI网络接入密码,或者采用一用户一行为一密码,密码支持一次性接入,这样需要全域编码服务器与基站之间密切沟通,WIFI网络升级成为可靠性安全性的网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全域编码通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A、基站B、全域编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无线网络终端设备;
所述基站A或基站B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收集环境接入能力,通过基站或接入服务器向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确认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无线网络终端设备的编码库Anth_01;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接收发送方的数据传送请求,将所述编码库Anth_01发送给所述发送方;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与所述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协商使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的通讯协议编码Kn进行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其特征在于:
无线网络终端设备作为发送方发送数据时,与所述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使用编码库Anth_01;
所述编码库Anth_01包括WIFI网络列表信息,所述列表信息包括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库Anth_01包括发送方有权接入的无线通讯网络编号、基站列表信息、基站支持的3G和/或4G和/或5G协议版本,接入模式。
4.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与全域编码服务器、接入服务器、基站、接收方协商,确认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选定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
步骤200:发送方发送通讯协议编码K1方式编码的数据包P1,基站通知接收方数据包P1的编码方式是通讯协议编码K1,数据包P1包括接收方支持的编码库Anth_01、通讯协议编码K1;
步骤300:发送方持续发送后续数据包Pn,后续数据包Pn信息包括通讯协议编码Kn,通讯协议编码Kn包括接收方支持的通讯协议编码,数据调制协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所述接入能力包括:无线3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4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5G网络能力和/或无线WIFI网络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0包括:
110:发送方向用户位置服务器请求接收方的网络位置,发送方获得接收方所在网络的接入服务器;
120:发送方向接入服务器获取接收方所在基站;
130:发送方要求基站获取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
131:基站获取接收方的环境接入能力;
132:基站通过接入服务器与全域编码服务器协商接收方的编码库Anth_01;
141:全域编码服务器根据更新机制更新编码库Anth_01中包含的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所述更新机制包括根据时间变化更新WIFI网络接入密码;
142:全域编码服务器通过接入服务更新基站所包含WIFI网络接入密码;
150:基站与接收方选定的编码库;
160:基站通知发送方接收方选定的编码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0包括:
210:发送方发送带编码数据包P1,数据包P1包括路由控制信息IP报文头、编码库Anth_01、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1;
220:基站通过接收方注册采用的通讯模式发送数据包P1;
230:接收方确认收到报文的正确性后,根据环境接入能力的变化,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回复确认报文,确认报文包括IP报文头、数据包P1收到确认信息、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包括:
310:发送方根据确认报文获取通讯协议编码Kn,发送方发送下一包数据包Pn,数据包Pn包括路由控制信息IP报文头、发送报文信息Dn、采用的通讯模式的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
320:基站发送用通讯协议编码Kn方式调制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数据包Pn;接收方用通讯协议编码Kn解调上述数据包Pn;
330:接收方确认收到报文的正确性后,根据环境接入能力的变化,在所述编码库Anth_01中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1,回复确认报文,确认报文包括IP报文头、信息Dn收到确认信息、选定通讯协议编码Kn+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域编码通讯方法,所述编码库Anth_01包括WIFI网络列表信息,所述列表信息包括WIFI网络名称、WIFI网络接入密码。
CN201910564792.8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Active CN112153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4792.8A CN112153644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4792.8A CN112153644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644A CN112153644A (zh) 2020-12-29
CN112153644B true CN112153644B (zh) 2022-07-08

Family

ID=7386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4792.8A Active CN112153644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3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2513B (zh) * 2021-10-26 2023-10-27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信息托管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31645A1 (en) * 2003-11-12 2005-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ext transf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plural heterogeneous access networks
US8208516B2 (en) * 2006-07-14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coder initi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WO2014017875A1 (ko) * 2012-07-26 2014-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2이상의 무선접속기술을 이용한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486293B (zh) * 2014-11-25 2018-09-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无线VoIP环境下基于网络和终端能力的媒体协商方法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644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0525B (zh) 无线网络中的网络切片约束的传输
US11638204B2 (en) Handling limited network slice availability
EP2163127B1 (en) Data transmission in mult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N107889169B (zh) 网络切片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EP2809120B1 (en) Radio system and spectrum resource re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103636B (zh) 一种中继节点RN、宿主基站DeNB及一种通信方法
Prasad et al. 5G micro-operator networks—A key enabler for new verticals and markets
KR20230021114A (ko) 통신 방법 및 관련 디바이스
CN11686710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aur et al. A survey on 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towards 5G
WO2011141931A4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attain multiband, multicarrier, multiuser through access point base station femtocell
CN112153644B (zh)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方法与***
CN11374760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185941A1 (ja) リレーノード及び方法
CN112153643B (zh) 一种全域编码通讯路由***与方法
CN112566186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789206B1 (en) Integrated microwave backhaul support in cellular products
CN102547892B (zh) 一种游牧数据接入***、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Nejakar et al. A survey of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wards next generation 5G technology
WO202225198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163727A1 (en) Scaling of cloud native radio access network workloads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20240187841A1 (en) Pushing esim functionality to user devices by cellular networks
Milovanovic et al. 5G-Advance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w Concept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KR2023016727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94248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5

Address after: 518057 room A302, Research Institute building, Tsinghua University, South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SHENZHE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B601,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Gaoxin South 7th Road, Nanshan Science Park,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SHENZHE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