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334A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334A
CN112118334A CN201910538824.7A CN201910538824A CN112118334A CN 112118334 A CN112118334 A CN 112118334A CN 201910538824 A CN201910538824 A CN 201910538824A CN 112118334 A CN112118334 A CN 112118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image acquisition
display area
acquisi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88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88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8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8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包括组成显示阵列的显示单元;图像采集模组,包括组成感光阵列的感光单元;其中,感光单元,设置于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处,通过间隙感应环境光,如此,无需在显示区域设置孔即可实现图像采集,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占屏比和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如前置摄像头等组件,需要在显示屏上预留出用于设置前置摄像头 的孔,导致显示屏存在缺口,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此外,通过该方式设置的前置摄像 头也会占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限制电子设备的占屏比。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模组,包括组成显示阵列的显示单元;
图像采集模组,包括组成感光阵列的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感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 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处,通过所述间隙感应环境 光。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组件及背光;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可调模组,位于所述背光与所述感光阵列之间,用于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 区域内,遮挡或允许所述背光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可调模组,具有透光度小于第一透光度阈值的第一状态,还具有透光度 大于第二透光度阈值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透光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度阈值;
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可调模组,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 射的光线;
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可调模组,用于允许所述背光的光线进入所述图像采集模 组。
可选地,所述可调模组包括:偏光组件和/或电致变色组件。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所述OLED显示模组包括:由OLED组成的OLED像素;其中,所述感光单元,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模组至 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所述OLED像素之间的间隙处。
可选地,所述至少部分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为所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两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 制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通过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 环境光,并形成图像。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为设置有液晶组件和背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可调模组基于第一控制信号进入第一状态,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 所述可调模组遮挡所述背光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所述可调模组基于第二控制信号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 内,所述可调模组允许所述背光的光线进入所述图像采集模组;
其中,当所述可调模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可调模组的透光度小于第一透光度 阈值;当所述可调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可调模组的透光度大于第二透光度阈值; 所述第一透光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度阈值。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为设置有OLED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所 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关闭所述OLED像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临时 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 后,能够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感光单元通过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环境光,进行图像采集,无需在电子 设备的显示区域设置放置摄像头的孔,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占屏比和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 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 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感光单元与显示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 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 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设置通孔,并在通孔处设置摄像头的方式, 实现前置摄像头的设置。
图1是一示例性示出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在移动终端的显 示屏上挖孔的方式设置前置摄像头,会在显示屏中产生缺口,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降 低用户的体验。且通过该方式设置的前置摄像头需要透镜等组件用于采集图像,会占用显 示屏的印刷电路(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的面积,增大PCB板的尺寸和电子设备 的体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0包括:显示模组1100和图像采集模组1200。
该显示模组1100,包括组成显示阵列的显示单元;
该图像采集模组1200,包括组成感光阵列的感光单元;其中,感光单元,设置于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处,通过间隙感应环境光。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0可包括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例如,该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可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该移动终端包括移动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本公开的实施例不作限制。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感光单元1201与显示单元1101的位置关系示 意图。如图3所示,感光单元1201通过显示模组1100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两个显示单元1101之间的间隙感应环境光。
上述显示模组1100,用于基于组成显示阵列的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该显示单元1101 可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像素。此处,该显示像素可包括:由液晶组件构成的像素、由发光二 极管(LED)构成的像素等。
上述图像采集模组1200用于采集图像,该图像采集模组1200中的感光单元可以用于 感应环境光,实现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功能。
上述感光单元1201可包括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感光元件。例如,感光单元1201 可包括:电荷耦合(CCD)感光元件、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光元件等。比 如,感光单元可包括用作摄像模块(CCM)的CMOS感光单元。
上述感光单元,可通过显示模组1100的整个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 隙感应环境光,也可通过显示模组的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环 境光。
示例性地,当感光单元通过显示模组的整个显示区域内相邻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 感应环境光时,显示模组的整个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单元处于未显示状态,感光单元通过上 述间隙感应环境光,进行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模组完成图像采集后,显示区域内的显示 单元进入显示状态,以使显示模组显示图像采集模组所采集的图像。
其中,显示单元的未显示状态可包括:显示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 小于预设亮度等。当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小于预设亮度时,用户无法观察到该显示单元显 示的图像。
此处,图像采集模组处于图像采集状态的时长小于预设采集时长,以利用视觉暂留现 象,使用户无法察觉到图像采集模组进入图像采集模式时,整个显示区域的未显示状态。 示例性地,该预设采集时长可为0.01秒。
示例性地,当感光单元通过显示模组的部分区域内相邻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 环境光时,显示模组的该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单元处于未显示状态,使得感光单元通过 上述间隙感应环境光,进行图像采集。同时,基于感光单元所采集的图像,显示模组中处 于显示状态的显示单元进行图像显示,以使用户预览图像采集模组采集的图像。此处,图 像采集模组处于图像采集状态的时长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组中的感光单元,可通过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 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环境光,通过镜面成像原理进行图像采集,将图像 采集模组的感光单元与显示模组的显示单元相融合,无需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中挖孔, 也无需设置透镜等组件,即可实现前置图像采集。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提高电子设备的占屏 比和显示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图像采集模组的感光面积,提高了图像采集质量,提升了 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单元在第一基板内间隔设置;
感光单元,位于第二基板内,且位于相邻两个显示单元的间隙间;
第二基板层叠在第一基板上。
示例性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平行。
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如此,感光单元可以通过位于第一基板上的 至少两个显示单元的之间的间隙感应到环境光,并进行图像采集。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单元和感光单元设置在层叠放置的不同的基板内,相 较于将显示单元和感光单元设置在同一基板内,降低了制作显示单元与感光单元的工艺难 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1100为液晶显示模组,其中,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组件1110及背光;
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
可调模组1300,位于背光与感光阵列1210之间,用于在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 域内,遮挡或允许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液晶组件1110可包括:第一偏光层1111、驱动阵列层1112、第二偏光层1113和暂存有液晶的液晶盒。其中暂存有液晶的液晶盒位于第一偏光层1111 和第二偏光层1113之间。
在液晶组件1110处于显示状态时,驱动阵列层1112中的驱动阵列改变液晶盒中液晶 的排列情况,进而改变由背光进入液晶盒中的光线的传输方向,使得液晶组件完成显示功 能。
当可调模组遮挡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时,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的显示区域 处于未显示状态。
当可调模组允许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进入图像采集模组时,进入图像采集 模组的光线继续进入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使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处于 显示状态,并与其他接收背光光线的显示区域共同进行显示。其中,其他接收背光光线的 显示区域可包括:显示区域中未与图像采集模组的感光单元对应的部分。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液晶显示模组的感光阵列与背光之间设置可调模组,可调 模组可用于遮挡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的感光阵列发射的光线,减少背光对于感光阵列的干 扰,提高图像采集的质量。
该可调模组还可允许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使得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 区域接收到背光的光线,并与其他接收背光光线的显示区域共同进行显示,保证显示效果, 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调模组,具有透光度小于第一透光度阈值的第一状态,还具有透 光度大于第二透光度阈值的第二状态;第一透光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度阈值;
其中,处于第一状态的可调模组,用于遮挡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处于第二状态的可调模组,用于允许背光的光线进入图像采集模组。
示例性地,该第一透光度阈值可包括:1%、5%、8%等。例如,当第一透光度阈值为5%时,处于第一状态的可调模组,可至少阻挡背光向图像采集组件发射的光线中95%的光线。
示例性地,该第二透光度阈值可包括:80%、90%、100%等。例如,当第二透光度阈值为90%时,处于第二状态的可调模组,可至少允许背光向图像采集组件发射的光线中,90%的光线进入图像采集模组,该90%的光线继续进入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的显示区域。
当可调模组处于第一状态时,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接收到的背光光量低于预 设光线阈值,使得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处于未显示状态。
当可调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时,背光的光线穿过图像采集模组,并进入显示模组中,图 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接收到的背光光量大于预设光线阈值,使得图像采集模组对应 的显示区域进入显示状态,并与显示模组中其他接收到背光光线的显示区域共同进行显 示。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调模组包括偏光组件。该偏光组件可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启动 偏光作用,还可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是关闭偏光作用。
此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可包括:接收到开启图像采集功能的操作指令等。满 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可包括:接收到关闭图像采集功能的操作指令等。
当偏光组件启动偏光作用时,在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偏光组件遮挡背光向 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使得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进入未显示状态。同时,感 光阵列中的感光单元通过处于未显示状态的显示区域内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环境光, 进行图像采集。
当偏光组件关闭偏光作用时,在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偏光组件允许背光向 图像采集模组发射光线,显示模组中接收到背光光线的显示区域均处于显示状态,提高了 电子设备的占屏比和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上述偏光组件对应于感光单元的区域可包括液晶。当偏光组件对应于感光 单元的区域包括液晶时,可通过改变施加在液晶上电压的大小改变偏光组件中该液晶的排 布情况,实现偏光作用的开启或关闭。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调模组包括:电致变色组件。该电致变色组件可在满足第一预设 条件时产生第一透明度,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是产生第二透明度。其中,第二透明度大于 第一透明度。
当电致变色组件产生第一透明度时,在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电致变色组件 遮挡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使得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进入未显示状 态。同时,感光阵列中的感光单元通过处于未显示状态的显示区域感应环境光,进行图像 采集。
上述电致变色组件基于第二控制信号产生第二透明度时,第二透明度大于第一透明 度。此时,在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电致变色组件允许背光通过图像采集组件进 入相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模组中接收到背光光线的区域共同进行显示,提高了电子设备的 占屏比和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透明度可为0。此时,具有第一透明度的电致变色组件遮挡背光向图 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示例性地,第二透明度的范围可包括80%~100%。例如,当第二透明度为80%时,具有第二透明度的电致变色组件可允许背光中80%的光线通过该电致变色组件,该80%的光线继续进入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11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1120;OLED显示模组1120包括:
由OLED组成的OLED像素;其中,感光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OLED显示模组至 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OLED像素之间的间隙处。
上述组成OLED像素的OLED可包括:红色(R)的LED灯、绿色(G)的LED灯 和蓝色(B)的LED灯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显示区域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 其中,第一端与第二端为显示区域相反的两端。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1130、第二显示区域1140和第三显示区域1150;其中,第三显示区域1150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30和第二 显示区域1140之间。上述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可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或第二显示区域。下 面以上述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图6是根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模组处于非采集状态时的显示模 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图像采集模组处于非采集状态时,第一显示区域1130、第 二显示区域1140和第三显示区域1150内的显示单元均处于显示状态,第一显示区域 1130、第二现实区域1140和第三显示区域1150共同进行显示。
图7是根据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模组处于图像采集状态时的显示 模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图像采集模组处于图像采集状态时,第一显示区域1130和第二显示区域1140内的显示单元处于未显示状态,第三县市区域1150内的显示单元处于显示状态。此时,第一显示区域1130和第二显示区域1140作为感光单元的感光区域, 使感光单元通过第一显示区域1130和第二显示区域1140内的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 隙感应环境光,第三显示区域1150基于感光单元感应的环境光显示图像。其中,第一显 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可处于黑色透光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感光单元设置于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 之间的间隙处,将该至少部分显示区域设置在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端,保证了未 设置感光单元的显示区域的一体性,保证了图像采集模组进行图像采集时,用于预览所采 集图像的显示区域的整体性。
当上述至少部分显示区域设置在显示模组显示区域相反的两端时,在进行图像采集 时,显示模组显示区域中处于未显示状态的区域对称分布在显示区域的两端,保证了用户 的观看体验。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 该控制方法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通过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 环境光,并形成图像。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感光单元通过图像采集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 之间的间隙感应环境光,采用镜面成像原理进行图像采集,将图像采集模组的感光单元与 显示模组的显示单元相融合,无需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中挖孔,也无需设置透镜等组件, 即可实现前置图像采集,在提高电子设备占屏比和显示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图像采集模 组的感光面积,提高了图像采集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为设置有液晶组件和背光的液晶显示模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控制信号使可调模组进入第一状态,在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可 调模组遮挡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基于第二控制信号使可调模组进入第二状态,在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可 调模组允许背光的光线进入图像采集模组;
其中,当可调模组处于第一状态时,可调模组的透光度小于第一透光度阈值;当可调 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时,可调模组的透光度大于第二透光度阈值;第一透光度阈值小于第二 透光度阈值。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于液晶显示模组,通过利用可调模组遮挡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 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可以在图像采集模组进入图像采集状态时,减少该背光对于 感光阵列中感光单元的干扰,提高了图像采集的质量。
此外,还可通过利用可调模组允许背光向图像采集模组发射光线,使得图像采集模组 对应的显示区域接收到背光的光线,并与未设置感光单元的显示区域共同进行显示,保证 显示效果,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为设置有OLED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该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在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关闭OLED像素。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800的框图。例如,装置 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 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8,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 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 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 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 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 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 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 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 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 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 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 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 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 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 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 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 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 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接口模块可以 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 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 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 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 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 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 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 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 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 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 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 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 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 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 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 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后,能够执行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包括: 在图像采集模组处于图像采集状态时,利用控制模组控制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的显示区域 内的显示单元进入关闭状态;在所对应的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单元进入关闭状态后,图像采 集模组的感光单元,通过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相邻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 环境光并形成图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 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 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 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 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 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包括组成显示阵列的显示单元;
图像采集模组,包括组成感光阵列的感光单元;其中,所述感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所述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处,通过所述间隙感应环境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组件及背光;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可调模组,位于所述背光与所述感光阵列之间,用于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遮挡或允许所述背光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模组,具有透光度小于第一透光度阈值的第一状态,还具有透光度大于第二透光度阈值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透光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度阈值;
其中,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可调模组,用于遮挡所述背光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可调模组,用于允许所述背光的光线进入所述图像采集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模组包括:
偏光组件和/或电致变色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所述OLED显示模组包括:由OLED组成的OLED像素;其中,所述感光单元,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所述OLED像素之间的间隙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部分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为所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两端。
7.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通过显示模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至少两个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感应环境光,并形成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为设置有液晶组件和背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可调模组基于第一控制信号进入第一状态,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所述可调模组遮挡所述背光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射的光线;
所述可调模组基于第二控制信号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所述可调模组允许所述背光的光线进入所述图像采集模组;
其中,当所述可调模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可调模组的透光度小于第一透光度阈值;当所述可调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可调模组的透光度大于第二透光度阈值;所述第一透光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透光度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设置有OLED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图像采集模组所对应显示区域内,关闭所述OLED像素。
1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后,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1910538824.7A 2019-06-20 2019-06-20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118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8824.7A CN112118334A (zh) 2019-06-20 2019-06-20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8824.7A CN112118334A (zh) 2019-06-20 2019-06-20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334A true CN112118334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79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8824.7A Pending CN112118334A (zh) 2019-06-20 2019-06-20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833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619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Yamaha Corpor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gram
CN102385181A (zh) * 2010-09-06 2012-03-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幕、其控制方法以及包含显示屏幕的终端设备
CN107247922A (zh) * 2017-05-12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275374A (zh) * 2017-05-31 2017-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Oled面板、模组、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77654A (zh) * 2018-06-29 2018-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8965684A (zh) * 2018-09-28 2018-12-07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983470A (zh) * 2018-07-31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856850A (zh) * 2019-03-29 2019-06-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619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Yamaha Corpor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gram
CN102385181A (zh) * 2010-09-06 2012-03-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幕、其控制方法以及包含显示屏幕的终端设备
CN107247922A (zh) * 2017-05-12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275374A (zh) * 2017-05-31 2017-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Oled面板、模组、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77654A (zh) * 2018-06-29 2018-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8983470A (zh) * 2018-07-31 2018-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65684A (zh) * 2018-09-28 2018-12-07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856850A (zh) * 2019-03-29 2019-06-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30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KR102263465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디스플레이 기기, 디스플레이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CN110796988B (zh) 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141727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491077B (zh) 终端、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US11538872B2 (en) Display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714205B (zh) 环境光照强度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919914B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905135A (zh) 屏幕亮度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3582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5302A (zh) 显示器和显示装置
CN112188111B (zh) 拍照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71924A (zh) 终端、液晶显示面板和图像采集模组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0968155A (zh) 全面屏终端、基于全面屏终端的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10971722B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2118334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2813B (zh) 图像采集装置、终端设备、方法、处理装置及介质
CN112213898A (zh) 彩色图像采集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13296644B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120604U (zh) 终端设备
CN112087539A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屏幕光调节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0038409U (zh) 彩色图像采集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11381795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29286A (zh) 显示亮度的调整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84090A (zh) 一种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