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024B -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024B
CN112118024B CN201911422406.8A CN201911422406A CN112118024B CN 112118024 B CN112118024 B CN 112118024B CN 201911422406 A CN201911422406 A CN 201911422406A CN 112118024 B CN112118024 B CN 112118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communication link
value
interference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24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8024A (zh
Inventor
沈少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4224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8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8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024A/zh
Priority to MX2022008244A priority patent/MX2022008244A/es
Priority to US17/789,5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573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42374 priority patent/WO2021136525A1/zh
Priority to EP20909653.6A priority patent/EP4087144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8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依据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若是,则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其中,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通过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若超出,则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隔离度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减少了多连接的通信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升数据吞吐量,改善用户的语音通话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终端的发展和演进,移动终端能够支持的通信制式和通信频段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同一个移动终端要求同时兼容低、中、高频等多个通信频段。为了追求更高的数据传输数率,移动终端需要支持各通信制式同时工作,并且该移动终端还需要工作在不同的通信频段上。
由于在一个设备内同时支持两种以上的无线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和蓝牙(Bluetooth,BT)等时,由于在移动终端内部,采用两组不同的射频处理单元和链路来分别处理两个不同的通信信号,例如LTE信号和5G信号,而从芯片收发器发出的信号,传输到天线前端的过程中,以上两组链路是需要同时工作的,即LTE在发射信号时,5G可能在接收信号;5G在发射信号时,LTE可能在接收信号。此时,终端存在谐波干扰和互调干扰的问题,由于射频路径比较多,在移动终端内部存在LTE和5G两种通信连接时,如果LTE的路径和5G的路径靠得比较近,两者之间的空间的隔离度就会很差,容易引起谐波干扰或互调干扰,影响5G的灵敏度,进而影响通信性能,导致客户体验度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依据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若是,则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其中,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其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调整模块,用于在确定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时,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其中,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依据获取到的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若超出,则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隔离度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减少了多连接的通信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升了数据吞吐量,同时改善了用户的语音通话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目前常用的一种终端的天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通信链路和LTE通信链路之间存在干扰时的结构方框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干扰自扫描模块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时的参数结构方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传导隔离度调整子模块对通信链路中的传导路径进行调整的结构方框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辐射隔离度调整子模块对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进行调整时的天线布局结构方框图。
图12a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LTE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的结构方框图。
图12b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NR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因为智能终端可支持的频段很多,每个频段(例如:频段B1)又分为主集和分集,多输入多输出通道(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还分为主MIMO通道和分MIMO通道。图1是一种目前常用的终端的天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包括多种不同的天线,例如可支持2G/3G/4G通信制式的主天线106、分集天线1011和分集天线1012;支持毫米波通信制式的阵列天线1021和阵列天线1022;支持WIFI/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通信制式的天线103;支持MIMO通信制式的天线1031、天线1032、天线1033和天线1034;支持WIFI/2.4G/蓝牙通信制式的天线104;支持SUB6G通信制式的主天线105和分集天线107;支持全球定位***(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通信制式的天线108等。
由于每个通道所经过的物理器件不同,又会分成很多不同的分支传输路径。而由于射频通道和路径的增多,各通道走线及布局在有限的PCB板卡上存在一定的隔离度小的问题。尤其在双连接通信(E-UTRAN-NR Dual Connectivity,EN-DC)场景中,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的频段和新空口(New Radio,简称为NR)频段之间的谐波干扰和互调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都非常大,如果传输路径选择不对,导致与相邻路径的隔离度差,则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的灵敏度就会产生恶化,进而影响用户的通信性能,直接影响吞吐量和用户感受。其中,E-UTRA表示***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中的无线接入网,即进化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其中的UMTS为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
鉴于目前技术现状的短板,因此需要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能够在检测到存在谐波干扰或互调干扰时,可以及时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以消除谐波干扰或互调干扰,提升数据吞吐量,并改善用户的语音通话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存耗尽诊断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应注意,这些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通信链路调整装置。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
其中,干扰信息包括通信链路的信道、路径、功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其中的信道可以包括通信链路在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信道,当通信链路在该信道上接收信号时,可能会受到干扰频段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无线性能指标下降时,依据通信链路中被打开的频段和信道,获取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和接收信号强度;若接收信号强度不在信号预设阈值的范围之内,且,工作频段落在互调频段或谐波频段上,则确定工作频段是干扰信息中的干扰频段。其中,无线性能指标至少包括数据吞吐量和通话音频质量中的任意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被打开的频段和信道中,可能存在产生干扰的频段。其中的无线性能指标下降,具体的表象可能是检测到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吞吐量相较于无干扰时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降低了;也可能是用户在进行语音通话时,发现有明显的卡顿;还可能是通信链路所采用的通讯制式主分集的信号强度变弱了,用户界面中所显示的信号格数小于3格等等。
以上对于无线性能指标下降的说明,仅是举例说明,可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判定,其他未说明的无线性能指标下降情况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02中,依据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确定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执行步骤203;否则,结束该流程。
在步骤203中,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其中,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隔离度调整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参数仅是举例说明,可依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其他未说明的参数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依据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若超出,则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隔离度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减少了多连接的通信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升了数据吞吐量,同时改善了用户的语音通话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依据干扰信息对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再根据该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流程图。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通信链路的调整,具体包括步骤301-步骤305。
在步骤301中,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1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02中,依据干扰信息对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通过自发自收的测试方式,依据干扰信息对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
例如,采用LTE通信链路作为发送端,采用NR通信链路作为接收端,则通过对NR通信链路中的信道、路径、功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进行测试,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其中,干扰检测参数至少包括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中的任意一种。
在步骤303中,依据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例如,当干扰检测参数包括RSRP时,某个智能终端有S1、S2、S3、S4四根天线,则S21表示天线S2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S31表示天线S3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S41表示天线S4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通过软件控制,只打开天线S1时,采集到的RSRP值记为R1;同时打开天线S1和天线S2时,采集到的RSRP值记为R2,则天线S1和天线S2之间的隔离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即隔离度S21=(R2-R1)T,其中的T表示RSRP和隔离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步骤304中,判断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若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执行步骤305;否则,结束该流程。
在步骤305中,在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时,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4~30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2~2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干扰频段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和测试,获得干扰检测参数,进而根据该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隔离度值,使得能够依据该隔离度值判断是否需要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能够针对干扰,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快速消除干扰对通信的影响,保证了通信质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计算获得隔离度之后,还需要判断干扰是否是由隔离度引起的,若是,则建立隔离度调整映射表,以方便后续查找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获得相应的需要进行调整的路径参数。
如图4所示,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包括:
在步骤401中,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
在步骤402中,依据干扰信息对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
在步骤403中,依据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401~403,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01~3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404中,判断干扰是否是由隔离度引起。
若确定干扰是由隔离度引起的,则执行步骤405,否则,结束该流程。
例如,设定隔离度预设阈值是-20DB,当测试获得的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小于-20DB时,表明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良好,无需进行通信链路的调整;否则,当测试获得的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大或等于-20DB时,表明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差,需要进行通信链路的调整,则执行步骤405,以提升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
在步骤405中,建立隔离度调整映射表。
具体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可以包括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还可以包括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工作频点、相关配置参数等,根据以上参数和相关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查找该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快速获得需要调整的路径,提升通信链路的调整效率。
在步骤406中,判断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若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执行步骤407;否则,结束该流程。
在步骤407中,在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时,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406~407,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04~305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完步骤407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新的无线配置参数,则更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其中,无线配置参数包括工作频段、带宽、资源块数、时隙数和调制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若检测到当前调整后的通信链路所使用的工作频段和调整方式在隔离度调整映射表中没有,或对应的路径参数不是最新的,则使用测试获得的最新的路径参数、工作频段和调整方式,更新该隔离度调整映射表。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建立隔离度调整映射表,使得在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时,能够快速的查找到需要调整的通信链路的路径参数,进而以及该路径参数,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提升调整速度,提高通信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通过隔离度类型和对应的隔离度值,对通信链路进行分类自适应地调整。
如图5所示,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包括:
在步骤501中,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5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1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502中,依据干扰信息对通信链路进行检测,确定隔离度类型。
其中,隔离度类型包括传导隔离度和辐射隔离度。隔离度是为了尽量减少各种干扰对通信链路的影响所采取的抑制干扰措施,而其中的传导隔离度是指在传导路径上,两条或多条传导路径之间的隔离度;例如,通过通路A和通路B都能够将产生的信号传导给接收机,则通路A和通路B之间的隔离度就被称为传导隔离度;辐射隔离度是指信号在不同的发送天线或接收天线之间进行传输所产生的隔离度。
在步骤503中,依据隔离度类型,对隔离度类型对应的隔离度值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
其中,计算结果包括传导隔离度值超出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和/或,辐射隔离度值超出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例如,将传导隔离度和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做差值,然后将获得的差值与预设阈值做比较,或者直接比较传导隔离度和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大小,获得计算结果;同样地,对于辐射隔离度的计算过程,与传导隔离度的计算过程一样。
在步骤504中,若确定计算结果是传导隔离度值超出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依据传导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传导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传导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可以解决PCB板卡级别的隔离度问题,例如射频线之间的隔离,过孔的隔离,参考地线的隔离等。
例如,测试获得传导路径A的传导隔离度-40DB,超出了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例如,设置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为-30DB)的范围,则将传导路径A切换到隔离度大、干扰小的传导路径B上,若经过测试,调整后的传导隔离度小于-30DB,则结束传导路径的调整;否则,继续进行传导路径的切换调整,直至传导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在步骤505中,若确定计算结果是辐射隔离度值超出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依据辐射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辐射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辐射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可以解决空间辐射的隔离度问题,例如空间耦合的隔离,射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问题等。
例如,测试获得辐射路径M的辐射隔离度-25DB,超出了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例如,设置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为-35DB)的范围,则将辐射路径M切换到隔离度大、干扰小的辐射路径N上,若经过测试,调整后的辐射隔离度小于-35DB,则结束辐射路径的调整;否则,继续进行辐射路径的切换调整,直至辐射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在步骤506中,若确定计算结果是辐射隔离度值超出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和传导隔离度值超出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依据传导隔离度值、辐射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辐射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因同时满足辐射隔离度值超出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和传导隔离度值超出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这两个条件,则需对通信链路中的传导路径和辐射路径同时进行调整,直至辐射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时,还可以实时显示路径参数和隔离度值。例如,实时显示当前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和相关传导路径等信息,以方便测试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连接的通信链路至少包括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基于全球定位***的通信链路、基于蓝牙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和基于WIFI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种。
例如,多连接通信链路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两种通信链路:LTE通信链路、NR通信链路、GPS通信链路、WIFI通信链路等等多种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类型的链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干扰频段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和测试,确定隔离度类型;然后依据不同的隔离度类型,对隔离度类型对应的隔离度值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在该计算结果是几种不同的情况时,依据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的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使得可以更精确的完成对通信链路的调整,降低不同类型的干扰,直至干扰被消除,提升了通信质量,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度。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也可参见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6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的方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主要包括: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判断模块602用于依据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调整模块603用于在确定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时,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其中,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模块获取到干扰信息,再使用判断模块依据该干扰信息判断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若超出,则使用调整模块依据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后的隔离度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减少了多连接的通信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升了数据吞吐量。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
图7是一种包括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终端包括控制芯片701和通信链路调整装置702。其中,通信链路调整装置702具体可包括:EN-DC干扰检测模块7031、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干扰判断模块7033、隔离度测试模块7034、EN-DC扫描参数存储模块7035、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传导隔离度调整子模块70381和辐射隔离度调整子模块70382。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EN-DC表示的是演进通用无线接入网络和下一代网络的EN-DC场景,在EN-DC场景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同时支持两条通信链路的通信,分别为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
由于在该终端中,包括两种不同通信制式的通信链路,即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由此可能产生EN-DC干扰,通过其中的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可以起到抗干扰的作用,进而消除谐波干扰或互调干扰,提升终端的数据吞吐量,同时改善用户的语音通话质量。
例如,如图8所示,存在LTE通信链路8020和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通信链路8010两种不同通信制式的链路在同时工作。如图8所示,MMW通信链路8010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波器801、乘法器802、低噪声放大器803、中频发射信号804、低噪声放大器805、乘法器806、低噪声放大器807和天线阵列808。LTE通信链路8020包括次级低噪声放大器813、低噪声放大器812、滤波器811、多频编织器810和接收/发射天线809。
当LTE通信链路作为发送端以大功率进行发射,且MMW通信链路8010作为接收端进行接收时,LTE通信链路8020的发射噪声会落到MMW通信链路8010的中频频率范围内,LTE通信链路8020中的多次谐波会导致MMW通信链路8010中的中频信号(IntermediateFrequency,IF)变差,造成MMW通信链路8010的接收信号恶化,也会让MMW通信链路8010的接收端的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或SNR等值产生恶化。而当MMW通信链路8010作为发送端进行发射,且,LTE通信链路8020作为接收端进行接收时,MMW通信链路8010中的中频发射信号804会对LTE通信链路8020中的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812、滤波器811以及多频编织器810等造成影响,使得LTE通信链路8020产生接收恶化。当通信链路调整装置703中的EN-DC干扰检测模块7031检测到当前通信的信号质量不达标,或,使用该终端的用户觉得当前的通信信号质量较差时,通信链路调整装置703会先检测MMW通信链路8010和LTE通信链路8020,确定哪个是主发射端(即干扰端),哪个是主接收端(即受干扰端)。当MMW通信链路8010和LTE通信链路8020的工作频段落在互调频段或谐波频段上时,即MMW通信链路8010和LTE通信链路8020之间存在谐波干扰或互调干扰时,需要启动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来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使其隔离度能够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例如,使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满足60dB的要求。
EN-DC干扰检测模块7031,用于获取终端当前的EN-DC干扰情况。如图7所示,其中,EN-DC干扰检测模块7031和控制芯片701、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以及干扰判断模块7033相连接,其中的控制芯片可以是射频芯片,也可以是基带芯片。当终端工作于EN-DC双连接场景时,首先检测是否存在干扰,若存在干扰,确定该干扰的类型及频段组合情况。例如,在检测到无线性能指标下降时,即检测到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吞吐量相较于无干扰时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降低时,或发现用户在通话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卡顿时,或通信链路所采用的通讯制式主分集的信号强度变差时(例如,将获取到的信号强度与无干扰情况下的信号强度参考值做比较,若该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参考值,则表示信号强度变差了),会依据通信链路中被打开的频段和信道,获取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和接收信号强度;若接收信号强度不在信号预设阈值的范围之内,且,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落在互调频段或谐波频段上,则确定该工作频段是干扰频段。
例如,终端中同时存在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其中LTE通信链路采用B3频段,而NR通信链路采用N78频段而造成的干扰;或,LTE通信链路采用B41频段,而NR通信链路采用N41频段而造成的干扰;或,终端中同时存在WIFI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其中NR通信链路采用N79频段而造成的干扰;或,终端中同时存在MMW通信链路和GPS通信链路而造成的干扰等。控制芯片在检测到无线性能指标恶化时,会发送激活信号给EN-DC干扰检测模块,使得EN-DC干扰检测模块可以依据通信链路中被打开的频段和信道,确定干扰频段以及该干扰所对应的基本无线配置信息,例如,通过检测蜂窝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的信号电平、RSSI或SNR中的任意一项或几项信息来确定是否存在干扰。若接收信号强度不在信号预设阈值的范围之内,且,工作频段落在互调频段或谐波频段上,则确定工作频段是干扰频段,即该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是EN-DC干扰点。
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用于采用干扰频段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如图7所示,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与EN-DC干扰检测模块7031和干扰判断模块7033相连接,具体地,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还与终端内置的天线单元和射频收发机相连接,通过自发自收的测试方式,采用干扰频段对通信链路的信道、路径、功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测试,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其中,干扰检测参数至少包括SNR、RSRP和RSSI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基于智能终端的自发自收测试模式,采用EN-DC谐波检测算法,对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例如RSSI、RSRP或SNR中的任意一项的变化值,再将该变化值和对应参考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以及该比较结果,判断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之间的干扰类型。例如,在无干扰时,分别对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进行测试,对应获得输入的信号电平的参考值都是为-85DB;当设置LTE通信链路作为发送端、NR通信链路作为接收端时,测试获得NR通信链路的信号电平值是-87DB,则输入的信号电平的变化值是2DB,则表明当前两个链路之间存在2DB的谐波干扰;当设置NR通信链路作为发送端、LTE通信链路作为接收端时,测试获得LTE通信链路的信号电平值是-90DB,则输入的信号电平的变化值是5DB,则表明当前两个链路之间存在5DB的互调干扰。
如图9所示,依据通信链路的无线配置参数,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其中,无线配置参数包括通信链路所使用的频段、频点、带宽、RB数、时隙数、调制方式和多流秩数率等多个参数。干扰检测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以及信噪比等参数。依据通信链路的无线配置参数,结合干扰类型(互调干扰或谐波干扰),使得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获得干扰检测参数,隔离度测试模块7034能够依据该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隔离度测试模块7034,用于依据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通过控制通信链路或当前干扰链路中的各个开关(例如,射频芯片与中间级LNA之间的开关等),将某些通路或天线打开或关闭,测试获得存在干扰时的干扰检测参数,进而根据该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通信链路和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例如,某个智能终端有S1、S2、S3、S4四根天线,则S21表示天线S2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S31表示天线S3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S41表示天线S4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通过软件控制,只打开天线S1时,采集到的RSRP值记为R1;同时打开天线S1和天线S2时,采集到的RSRP值记为R2,则天线S1和天线S2之间的隔离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即隔离度S21=(R2-R1)T,其中的T表示RSRP和隔离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同样地,当四根天线同时工作时,由于天线之间的距离各不一样,则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和耦合性也不一样。天线S2、天线S3和天线S4都会对天线S1产生影响。在测试时,通过软件控制,先将四根天线的开关同时打开,测试获得RSRP值,表示为R1_234。然后,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存在四根天线时,S1的隔离度值,即使用公式S1-234=(R1_234-R1)T,其中,R1表示只打开天线S1时采集到的RSRP值,S1-234表示天线S2、天线S3和天线S4相对于天线S1的隔离度。通过控制射频链路中的多组天线的打开或关闭,控制终端进入不同的发射和接收模式,计算获得对应模式下的辐射隔离度值。
干扰判断模块7033,用于判断通信链路之间的干扰是否由隔离度引起,若通信链路的隔离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需要调用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例如,设定隔离度预设阈值是-20DB,当测试获得的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小于-20DB时,表明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良好,无需进行通信链路的调整;否则,当测试获得的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大或等于-20DB时,表明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差,需要进行通信链路的调整,以提升通信链路之间的隔离度,消除干扰。
EN-DC扫描参数存储模块7035,用于存储通过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扫描获得的干扰检测参数和无干扰时各个通信链路的干扰检测参数的参考值。EN-DC扫描参数存储模块7035与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和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干扰检测参数的参考值,是终端在无EN-DC双连接干扰的情况下,测试获得的各信号参数值,以方便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中,被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调用。如果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测试获知有新的无线配置参数,则需要更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以供后续查找参考和调用。
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用于实时显示当前各通道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情况,如图7所示,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与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相连接。
例如,显示通信链路中的路径参数和隔离度值等。当用户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时,或研发人员进行调试时,通过该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可看到通信链路中的隔离度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对通信链路进行主动的动态调整或切换,选择隔离度大,干扰小的路径作为当前的工作路径,以提升语音质量和数据吞吐率。例如,终端中同时存在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其中LTE通信链路采用B3频段,而NR通信链路采用N78频段时,会存在比较大的干扰,测试获得两个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低于-10DB,并且当前的下行吞吐率低于预设门限值,当用户通过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查看到该情况时,可以主动切换当前的NR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为N41,以降低因隔离度问题带来的EN-DC干扰,提升下行吞吐率。
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用于无线性能对比判断及对通信链路中存在的干扰进行调整和控制。如图7所示,该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与EN-DC扫描参数存储模块7035、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和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相连接。在干扰判断模块7033依据扫描和测试的结果确定存在干扰时,会调用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在对该通信链路调整完成后,会判断调整后的无线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最佳,若是,则结束链路调整,若否,则继续调用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来进行对通信链路的调整。
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用于隔离度的调整优化。由于每个射频频段可划分为5个通道,即TX、PRX、DRX、PRX-MIMO和DRX-MIMO通道。由于每个射频通道由于经过的各级射频前端有源器件的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射频路径(例如,形成4至20个分支射频路径),即每个频段的射频路径可能有20多个。不同EN-DC频段组合之后(例如,终端中同时存在LTE通信链路和NR通信链路,其中LTE通信链路采用B3频段,而NR通信链路采用N78频段时),会形成非常多的射频路径和传导路径。由于在PCB硬件板卡上的布局不同,因此,不同的射频路径之间或传导路径之间,会存在信号串扰,导致隔离度非常小,此时,若进行双连接测试时,无线性能指标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通过软件控制多级开关电路,对射频路径或传导路径进行选择和切换,使得受到EN-DC干扰的通信链路,能够将工作路径由隔离度小的通道切换到隔离度高的通道中,改善通信质量。如图7所示,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与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相连接,该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可以包括隔离度传导调整子模块70381和隔离度辐射调整子模块70382。
其中,隔离度传导调整子模块70381用于解决EN-DC的板级隔离度问题,例如射频线之间的隔离,过孔的隔离,参考地线的隔离等。隔离度辐射调整子模块70382用于解决空间辐射的隔离度问题,例如空间耦合的隔离,射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问题等。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图10是隔离度传导调整子模块对通信链路中的传导路径进行调整的结构方框图。如图10所示,当LTE通信链路1010作为发送端时,若想将LTE通信链路1010中的射频芯片10101中的压控振荡电路(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VCO)所产生的信号传输给天线阵列10106,需要经过前端开关10102、中间级开关模组10103、后端开关10104和天线切换开关10105等多种器件。同样地,当NR通信链路1020作为发送端时,若想将NR通信链路1020中的射频芯片10201中的VCO所产生的信号传输给天线阵列10206,需要经过前端开关10202、中间级开关模组10203、后端开关10204和天线切换开关10205等多种器件。
其中,射频芯片10101和前端开关10102之间存在两条传导路径,分别是B3 PATH1和B3 PATH2;而前端开关10102和中间级开关模组10103之间存在四条不同的传导路径,分别是L11、L12、L13和L14;将以上传导路径进行排列组合,可获得8条不同的传导路径,即由B3 PATH1和L11组成的传导路径LP11、由B3 PATH2和L12组成的传导路径LP12、由B3PATH1和L12组成的传导路径LP21、由B3 PATH2和L12组成的传导路径LP22、由B3 PATH1和L13组成的传导路径LP31、由B3 PATH2和L13组成的传导路径LP32、由B3 PATH1和L14组成的传导路径LP41和由B3 PATH2和L14组成的传导路径LP42。同样的,NR通信链路1020中也存在对应的8条不同的传导路径,即由N78 PATH1和N21组成的传导路径NP11、由N78PATH2和N21组成的传导路径NP12、由N78 PATH1和N22组成的传导路径NP21、由N78 PATH2和N22组成的传导路径NP22、由N78 PATH1和N23组成的传导路径NP31、由N78 PATH2和N23组成的传导路径NP32、由N78PATH1和N24组成的传导路径NP41和由N78 PATH2和N24组成的传导路径NP42。相应的,中间级开关模块和后端开关10204以及天线切换开关10205和天线阵列10206之间,都存在不同的传导路径,如图10所示,因此,信号在传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传导路径来传输信号。传导隔离度调整子模块70381通过控制以上不同的传导路径的开关,来确定具体选择哪条传导路径来传输信号,具体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
传导隔离度调整子模块70381的工作过程如下;若采用LTE通信链路1010中的传导路径LP11和NR通信链路1020至的传导路径NP11一起双连接工作,并且LTE通信链路1010作为发送端,NR通信链路1020作为接收端,通过干扰自扫描模块7032对这两个通信链路进行扫描,获知该频段组合中存在ENDC共存干扰,则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会调用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中的传导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1,将LTE通信链路中的传导路径LP11切换到其他7条传导路径上。调整后计算获得传导路径之间的隔离度值,然后,再将调整后的隔离度值和隔离度预设阈值相比较,若确定调整后的隔离度值超出了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再继续将LTE通信链路中的传导路径切换到其他传导路径上,直至调整后的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同样地,也可以对NR通信链路中的传导路径进行切换,例如,将传导路径NR11切换到其他隔离度大、干扰小的传导路径上(例如传导路径NR31等)。同时,隔离度显示模块7037会实时显示当前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和相关传导路径等信息,以方便测试调整。具体实现时,上述切换路径的指令可通过驱动配置程序控制开关阵列完成。传导路径的调整原则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干扰小,隔离度高的传导路径作为调整传导路径。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图11是辐射隔离度调整子模块对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进行调整时的天线布局结构方框图,在图11中,4G射频芯片控制的天线包括:4G天线1、4G天线2、4G天线3和4G天线4;5G射频芯片控制的天线包括:NR1天线1、NR1天线2、NR1天线3和NR1天线4;以及NR2天线1、NR2天线2、NR2天线3和NR2天线4;其中,在自发自收测试模式下,采用4G射频芯片控制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采用5G射频芯片控制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
辐射隔离度调整子模块70382的工作过程如下:如果检测到4G天线1和NR1天线4之间的隔离度值超过隔离度预设阈值范围,并且干扰自扫描模块7031也扫描到此频段组合存在有ENDC共存干扰,则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7036会调用隔离度调整模块7038,将4G天线1天线切换至4G射频芯片控制的其他发射天线(例如4G天线3),计算获得切换后的隔离度值,然后将切换后的隔离度值和隔离度预设阈值相比较,若确定调整后的隔离度值仍然超过隔离度预设阈值范围,则继续进行天线的切换,直到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对于各个天线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隔离度大,相关性大,耦合性小的天线作为调整天线。
具体地,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图12a是LTE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的结构方框图;图12b是NR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的结构方框图。在存在干扰时,可以调整LTE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也可以调整NR通信链路中的辐射路径。例如,通过LTE通信链路中的辐射隔离度调整子模块的控制,将辐射路径开关模块1205中的天线4和天线A之间的辐射路径调整到天线3和天线B之间的辐射路径,使得信号经过调整后的辐射路径,传输到天线1203上去,改变了LTE通信链路的发射天线;或者,通过NR通信链路中的辐射隔离度调整子模块的控制,将辐射路径开关模块1210中的天线2和天线C之间的辐射路径调整到天线1和天线D之间的辐射路径,使得信号经过调整后的辐射路径,传输到天线1206上去,改变了NR通信链路的发射天线。使得调整后的辐射隔离度小于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提升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芯片输入的激活信号,使得EN-DC干扰检测模块能够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干扰以及干扰的类型和频段组合情况;通过干扰自扫描模块采用干扰频段对通信链路进行扫描,获得干扰检测参数,为隔离度测试模块计算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干扰判断模块获取到隔离度值后,判断通信链路之间的干扰是否由隔离度引起,若通信链路的隔离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则表示该干扰时由隔离度引起的,调用自适应抗干扰控制模块,对通信链路进行调整,直至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使得通信链路的通信质量得到提升,提供了终端的数据吞吐量。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1)

1.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所述多连接的通信链路包括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种;
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若是,则依据所述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所述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其中,所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所述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包括:
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确定隔离度类型;其中,所述隔离度类型包括传导隔离度和辐射隔离度;
依据所述隔离度类型,对所述隔离度类型对应的隔离度值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所述计算结果包括传导隔离度值超出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和/或,辐射隔离度值超出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所述调整通信链路包括:切换传导路径,和/或,切换辐射路径;
所述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包括:
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
依据所述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所述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判断所述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所述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包括:
通过自发自收的测试方式,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干扰检测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所述通信链路的信道、路径、功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检测参数至少包括信噪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依据所述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所述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之后,所述判断所述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之前,还包括:
判断干扰是否是由隔离度引起,若是,则建立述所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依据所述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所述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新的无线配置参数,则更新所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
其中,所述无线配置参数包括工作频段、带宽、资源块数、时隙数和调制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当前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包括:
在所述无线性能指标下降时,依据所述通信链路中被打开的频段和信道,获取所述通信链路的工作频段和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不在信号预设阈值的范围之内,且,所述工作频段落在互调频段或谐波频段上,则确定所述工作频段是所述干扰信息中的干扰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性能指标至少包括数据吞吐量和通话音频质量中的任意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显示所述路径参数和所述隔离度值。
9.一种通信链路的调整装置,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连接的通信链路的干扰信息;所述多连接的通信链路包括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链路中的任意两种;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调整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时,依据所述隔离度值和隔离度调整映射表,自适应地调整通信链路,直至所述隔离度值满足无线性能指标的要求为止;其中,所述隔离度调整映射表包括所述隔离度值与路径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包括:
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确定隔离度类型;其中,所述隔离度类型包括传导隔离度和辐射隔离度;
依据所述隔离度类型,对所述隔离度类型对应的隔离度值进行计算,获得计算结果,所述计算结果包括传导隔离度值超出传导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和/或,辐射隔离度值超出辐射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所述调整通信链路包括:切换传导路径,和/或,切换辐射路径;
所述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判断所述通信链路的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包括:
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
依据所述干扰检测参数,计算获得所述通信链路和当前干扰链路之间的隔离度值;
判断所述隔离度值是否超出隔离度预设阈值的范围;
所述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干扰检测参数,包括:
通过自发自收的测试方式,依据所述干扰信息对所述通信链路进行检测,获得所述干扰检测参数。
10.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422406.8A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Active CN112118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2406.8A CN112118024B (zh)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MX2022008244A MX2022008244A (es) 2019-12-31 2020-12-31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ajuste de enlace de comunicacion,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y medio legible.
US17/789,560 US20230035731A1 (en) 2019-12-31 2020-12-31 Communication Link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Medium
PCT/CN2020/142374 WO2021136525A1 (zh) 2019-12-31 2020-12-31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EP20909653.6A EP4087144A4 (en) 2019-12-31 2020-12-31 Communication link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2406.8A CN112118024B (zh)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024A CN112118024A (zh) 2020-12-22
CN112118024B true CN112118024B (zh) 2021-10-19

Family

ID=7379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2406.8A Active CN112118024B (zh)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5731A1 (zh)
EP (1) EP4087144A4 (zh)
CN (1) CN112118024B (zh)
MX (1) MX2022008244A (zh)
WO (1) WO20211365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024B (zh) * 2019-12-31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CN113038558B (zh) * 2021-03-23 2023-03-14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状态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8922B (zh) * 2021-03-23 2022-08-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3595567B (zh) * 2021-07-23 2022-09-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及***
CN114205857B (zh) * 2021-12-10 2024-01-09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5G与WiFi兼容的调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41919B (zh) * 2022-11-08 2023-03-24 成都方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8283627A (zh) * 2022-12-30 202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抗互扰调节方法、终端、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155844B (zh) * 2023-10-27 2024-01-09 北京华翔联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链路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52487B (zh) * 2024-03-07 2024-05-28 西安军捷新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通道隔离的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方法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37A (zh) * 2006-03-23 2007-09-26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提供无线通信的方法和***
CN10602554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CN106656283A (zh) * 2016-12-21 2017-05-10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分布式天线的实现方法
CN108183725A (zh) * 2018-01-17 2018-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039397A (zh) * 2018-08-01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2896B2 (en) * 2008-04-18 2011-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coexistence between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340578B2 (en) * 2009-10-05 2012-12-2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oexistence algorithms in wireless systems
US8599709B2 (en) * 2011-02-10 2013-12-03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transceiver chain emphasis
TWI462497B (zh) * 2012-05-23 2014-11-21 Wistron Neweb Corp 射頻電路系統及改善射頻電路系統的隔離度的方法
CN108963424B (zh) * 2018-07-13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匹配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118024B (zh) * 2019-12-31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37A (zh) * 2006-03-23 2007-09-26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提供无线通信的方法和***
CN10602554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控制和调谐天线隔离以支持载波聚合的天线卡
CN106656283A (zh) * 2016-12-21 2017-05-10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分布式天线的实现方法
CN108183725A (zh) * 2018-01-17 2018-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039397A (zh) * 2018-08-01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024A (zh) 2020-12-22
US20230035731A1 (en) 2023-02-02
EP4087144A1 (en) 2022-11-09
WO2021136525A1 (zh) 2021-07-08
MX2022008244A (es) 2022-08-08
EP4087144A4 (en) 2023-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8024B (zh)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US11509441B2 (en) State prediction process and methodology
CN107534497B (zh) 一种外接天线的故障检测方法及故障检测设备
US202203862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th and storage medium
US7991364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figurable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filtering
US9277508B2 (en) Method,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US894212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30045881A1 (en) Co-existing Interference Reduc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5152090A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US20230283428A1 (en) Srs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1722490B1 (en) Method of positioning the antennas of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n an optimal sector
US2009025345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nterference Wave Judging Method
US9942827B2 (en) Dynamic crossband link method and wireless extender
CN112600582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5551052A (zh)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118059B (zh) 降低杂散干扰方法、通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79764B (zh) 上行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24139590A1 (zh) 终端网络抗互扰调节方法、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48161A1 (en) Signal transce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4376323A1 (en) Transmission path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US10405255B2 (en) Dynamic crossband link method and wireless extender
US11398861B2 (en) Wi-Fi extender and associated antenna selection method
CN115694546A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5050635A (ja)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WO2023084870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