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6248A -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6248A
CN112106248A CN202080002557.2A CN202080002557A CN112106248A CN 112106248 A CN112106248 A CN 112106248A CN 202080002557 A CN202080002557 A CN 202080002557A CN 112106248 A CN112106248 A CN 112106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ttery
sub
voltag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25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6248B (zh
Inventor
刘奥
龚美丽
高潮
方占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0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3Particulat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01M50/46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with adhesive layer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9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charge maintenance, battery initiation or rejuven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9/00Presence of diene rub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5/00Presence of styren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7/00Presence of halogenated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应用于一电池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在第二阶段,以第二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普及应用,对所述锂离子电池进行不断迭代开发,使得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也逐渐提高。尤其是钴酸锂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其阴极上限电压不断提高,造成阴极结构破坏加剧以及增加了副反应。
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情况下循环容量保持率不理想(即高温循环失效)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隔离膜目前在解决高温循环失效的问题时,多以优化电解液配方为主要手段,但电解液的配方优化会带来电池其他性能(如低温放电、大倍率充电)的一定程度恶化。因此如何在保证电池的其他电性能无恶化的前提下,提升电池在高温情况下的循环寿命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可以显著改善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应用于一电池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在第二阶段,以第二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或第二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子阶段,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K个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第i电压及第i功率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第i+1子阶段时,以第i+1电流、第i+1电压及第i+1功率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在所述第i+1子阶段时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在所述第i子阶段时的充电电流,或者所述第i+1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i电压,或者所述第i+1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i功率;以及所述第二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D个充电子阶段,D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D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j充电子阶段,j=1、2、…、D,且每一个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包括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第j后充电子阶段;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不充电或以第j前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1时长;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另一者,对所述电池以第j后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达Tj2时长;其中,所述第j前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j后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j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第j+1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j子阶段的充电电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第三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或所述第二充电方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K相同;或者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D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阶段电压等于所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小于所述电池中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加上500毫伏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阶段,以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材表面的耐热涂层和设置于所述隔离膜最外侧的聚合物粘接层,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形成于所述耐热涂层的表面或未具有所述耐热涂层的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包括聚合物颗粒,所述聚合物颗粒在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的堆积层数小于或等于四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合物颗粒为聚偏氯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丁二烯-丙烯腈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苯乙烯共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以上聚合物单体中的至少两种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μm-2μm。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对所述多孔基材或所述耐热涂层的覆盖面积比为15%-85%。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池和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在电池中采用高粘接隔离膜,以及通过提高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即从第一阶段电压提高到第二阶段电压)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缩短电池的阴极在高电位下保持的时间,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此外,通过结合高粘接隔离膜,增强了电池的极片中孔隙的压强,能够抑制充电限制电压抬升后电芯的胀气,从而降低阴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速率,进一步降低副反应的发生,可显著改善电池循环过程中高温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一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二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阶段中功率和电压随时间变化,以及第二阶段中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三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四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
图10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
图11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
电池 10
控制单元 11
电池管理模块 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是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情况下循环容量保持率不理想(即高温循环失效)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发现高温循环失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池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高温高电压下持续时间较长,易造成副反应;二是电池在高温循环中会恶化电池体系的产气,在正负极与隔离膜粘接较弱的情况下,产气会造成正负极层间距的变大,从而加剧了阴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速率导致副反应增多。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电池10、控制单元11和电池管理模块12。所述电池10、控制单元11和电池管理模块12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直接连接。所述电池10为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池10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池10可以采用可循环再充电的方式反复充电。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10主要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电解液、包装袋组成。
所述控制单元11可以控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12以执行所述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所述控制单元11可以是一个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MCU)、一个处理器(Processor)或一个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并能够控制所述电池管理模块12执行所述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举例说明电子装置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也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元件,或者具有不同的元件配置。所述电子装置1可以为电动摩托、电动单车、电动汽车、手机、平板电脑、个数数字助理、个人电脑,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可充电式设备。
尽管未示出,所述电子装置1还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单元、蓝牙单元、扬声器等其他组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应用于一电池中,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21: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
步骤S22:在第二阶段,以第二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
其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材表面的耐热涂层和设置于所述隔离膜最外侧的聚合物粘接层,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形成于所述耐热涂层的表面或未具有所述耐热涂层的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包括聚合物颗粒,所述聚合物颗粒在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的堆积层数小于或等于四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颗粒为聚偏氯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丁二烯-丙烯腈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苯乙烯共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以上聚合物单体中的至少两种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μm-2μm。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3μm-1μm。所述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素或聚酰亚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为高粘接隔离膜。本申请中的所述高粘接隔离膜为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的隔离膜。优选地,所述高粘接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4.3N/m。通过调节上述聚合物颗粒的种类、粒径、含量等可以调节所述高粘接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对所述多孔基材或所述耐热涂层的覆盖面积比为15%-8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覆盖面积比为30%-7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高粘接隔离膜的粘结力,增强极片中孔隙的压强,能够抑制电芯胀气的问题。并且高粘接隔离膜有效地减少了极片和隔离膜的层间距,可降低阴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速率,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步骤S31: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段电流为恒定电流,即为现有的在开始充电时采用恒定的充电电流。或者,所述第一阶段电流也可以为大小有变化的电流,例如在所述第一阶段,以恒定电压对所述电池充电,则所述恒定电压所对应的充电电流(即所述第一阶段电流)的大小会有变化,只要通过所述第一阶段电流可以将所述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一阶段电压即可。所述第一阶段电压等于所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可以理解为公知的充电限制电压)。
步骤S32:在第二阶段,以第二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或第二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其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优选地,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4.3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材表面的耐热涂层和设置于所述隔离膜最外侧的聚合物粘接层,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形成于所述耐热涂层的表面或未具有所述耐热涂层的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包括聚合物颗粒,所述聚合物颗粒在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的堆积层数小于或等于四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颗粒为聚偏氯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丁二烯-丙烯腈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苯乙烯共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以上聚合物单体中的至少两种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μm-2μm。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3μm-1μm。所述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素或聚酰亚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对所述多孔基材或所述耐热涂层的覆盖面积比为15%-8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覆盖面积比为30%-70%。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第i电压及第i功率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第i+1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1电流、第i+1电压及第i+1功率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时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的充电电流。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i+1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i电压。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i+1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i功率。
所述第二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D个充电子阶段,D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D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j充电子阶段,j=1、2、…、D,且每一个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包括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第j后充电子阶段;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不充电或以第j前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1时长;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另一者,对所述电池以第j后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达Tj2时长;其中,所述第j前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j后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j+1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且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时,第j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或所述第二充电方式中的充电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阶段电压等于所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
由于在第二阶段的第1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且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使得所述电池的阳极电位不低于阳极析锂电位。析锂电位可以通过如下的途径测试而获得。针对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电池,制作另一个规格相同的三电极电池,所述三电极电池相较于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池多增加一个电极,也就是包含三个电极,分别是阳极、阴极及参比电极。所述参比电极的材料为锂,所述三电极电池用于测试,以获得本实施例的所述电池的阳极的析锂电位。
所述阳极的析锂电位的具体测试方法为:制作多个三电极电池,分别采用不同倍率(例如1C、2C、3C)的充电电流对所述三电极电池进行充放电,且循环多次(例如10次),并检测充放电过程中阳极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然后,对所述三电极电池进行满充拆解,分别观察采用不同倍率充电的三电极电池的阳极是否发生析锂现象(即观察阳极表面是否有金属锂析出)。确定未发生析锂现象的三电极电池所对应的最大倍率,则将所述倍率下充放电过程中阳极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的最小值作为阳极的析锂电位。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锂电池的充电电流一般用倍率C作参照,C是对应锂电池容量的数值。锂电池容量一般用Ah、mAh表示,例如电池容量是1200mAh时,对应的1C就是1200mA,0.2C就等于240mA。
再举例来说,分别以1C、2C和3C的充电电流对多个三电极电池进行充放电且循环10次。通过拆解三电极电池发现,采用1C与2C充放电时阳极未发生析锂现象,采用3C充放电时阳极发生析锂现象。那么,2C倍率下阳极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的最小值即为阳极的析锂电位。此外,阴极的析锂电位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作测试,此处不再赘述。通过上述阳极的析锂电位的测试过程还可以对所述电池的阳极电位及阴极电位进一步理解如下:阳极电位为阳极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即阳极对锂电位,阴极电位为阴极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即阴极对锂电位。
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小于所述电池中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压。电池中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压可以作如下的理解:在电池的电位超过某个电位阈值时,电解液中溶剂分子、添加剂分子、甚至是杂质分子会在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发生不可逆的还原或氧化分解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电解液分解。所述电位阈值即为电池中电解液的还原分解电压及氧化分解电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阶段电压还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加上500毫伏特。
在所述第二阶段的所述第K充电子阶段或者第D充电子阶段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第二阶段电压,此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截止条件可以是一个截止电压、一个截止电流或一个截止容量。更具体地说,在所述第K充电子阶段或者第D充电子阶段时,当电池的充电电流等于所述截止电流、所达到的充电电压(即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所述截止电压或者所述电池的电容量等于所述截止容量时,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即充电截止。针对不同规格的所述电池,所述截止电流、所述截止电压、所述截止容量可以采用前述三电极电池的测试方式,观察所述三电极电池的阴极不发生过脱锂的现象而获得,以确保所述电池的电容量与现有技术的常规充电方式的电容量相当,并确保所述电池的阴极不发生过脱锂。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段电流、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一阶段的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的所述第i电流、所述第i电压、与所述第i功率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阶段的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的所述第i电流、所述第i电压、与所述第i功率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及所述截止条件的数值可以是预先储存于所述电池中。
参阅图4所示,在第一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如此交替循环充电。
在第一阶段,在时间0至t1间,以恒定电流I1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流I2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i-2)至t(i-1)间,以恒定电流I(i-1)充电至电压U(i-1);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流Icl充电至电压Ucl。在时间t2至t(i-2)间,及在时间ti至t(K-1)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在第二阶段,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流I1'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2'至t3'间,以恒定电压U1'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2';在时间t3'至t4'间,以恒定电流I2'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4'至t5'间,以恒定电压U2'对电池充电;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i'至t(i+1)'间,以恒定电压Ui'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i+1)';在时间t(K-2)'至t(K-1)'间,以恒定电流Im充电至电压Um;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压Um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m下降至电流Im'。在时间t5'至t(i-1)'间,在时间t(i+1)'至t(K-1)'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tK与t1'为同一时间。在第一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都以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且I1≧I2≧…≧Icl,U1≦U2≦…≦Ucl;在第二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都以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和恒定的充电电压交替对所述电池充电,Icl≧I1'≧I2'≧…≧Im’,Ucl≦U1'≦U2'≦…≦Um。
参阅图5,在第一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如此交替循环充电。
在第一阶段,在时间0至t1间,以恒定电压U1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电流为I1;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压U2充电至电流为I2;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压Ui充电至电流为Ii;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压Ucl充电至电流为Icl。在时间t2至t(i-1)间,及在时间ti至t(K-1)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在第二阶段,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流I1'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2'至t3'间,以恒定电压U1'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2';在时间t3'至t4'间,以恒定电流I2'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4'至t5'间,以恒定电压U2'对电池充电;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i'至t(i+1)'间,以恒定电压Ui'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i'下降至电流I(i+1)';在时间t(K-2)'至t(K-1)'间,以恒定电流Im充电至电压Um;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压Um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m下降至电流Im'。在时间t5'至t(i-1)'间,在时间t(i+1)'至t(K-2)'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tK与t1'为同一时间。在第一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都以一个恒定的充电电压对所述电池充电,且U1≦U2≦…≦Ucl,I1≧I2≧…≧Icl。在第二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都以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和恒定的充电电压交替对所述电池充电,且Ucl≦U1'≦U2'≦…≦Um,Icl≧I1'≧I2'≧…≧Im'。
参阅图6所示,在第一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功率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如此交替循环充电。
在第一阶段,在时间0至t1间,以恒定功率P1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电压为U1;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功率P2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i-2)至t(i-1)间,以恒定功率P(i-1)充电至电压U(i-1);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功率P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功率Pcl充电至电压Ucl。在时间t2至t(i-2)间,及在时间ti至t(K-1)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在第二阶段,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流I1'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2'至t3'间,以恒定电压U1'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2';在时间t3'至t4'间,以恒定电流I2'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4'至t5'间,以恒定电压U2'对电池充电;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i'至t(i+1)'间,以恒定电压Ui'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i+1)';在时间t(K-2)'至t(K-1)'间,以恒定电流Im充电至电压Um;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压Um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m下降至电流Im’。在时间t5'至t(i-1)'间,在时间t(i+1)'至t(K-2)'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都以一个恒定的功率对所述电池充电,且P1≧P2≧…≧Pcl,U1≦U2≦…≦Ucl。在第二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都以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和恒定的充电电压交替对所述电池充电,且Ucl≦U1'≦U2'≦…≦Um,Icl≧I1'≧I2'≧…≧Im'。
参阅图7所示,在第一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如此交替循环充电。在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且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充电子阶段,所述K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充电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第i+1充电子阶段时以第i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如此交替循环充电。
在第一阶段,在时间0至t1间,以恒定电流I1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压U1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2;在时间t2至t3间,以恒定电流I2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3至t4间,以恒定电压U2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2下降至电流I3;在时间t(i-2)至t(i-1)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压Ui对电池充电;在时间t(K-2)至t(K-1)间,以恒定电流Icl充电至电压Ucl;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压Ucl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cl下降至电流I1'。在时间t4至t(i-2)间,及在时间ti至t(K-2)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在第二阶段,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流I1'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2'至t3'间,以恒定电压U1'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2';在时间t3'至t4'间,以恒定电流I2'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4'至t5'间,以恒定电压U2'对电池充电;在时间t(i-1)'至ti'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i'至t(i+1)'间,以恒定电压Ui'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i+1)';在时间t(K-2)'至t(K-1)'间,以恒定电流Im充电至电压Um;在时间t(K-1)'至tK'间,以恒定电压Um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m下降至电流Im'。在时间t5'至t(i-1)'间,及在时间t(i+1)'至t(K-2)'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恒定的充电电流和恒定的充电电压交替对所述电池充电,且I1≧I2≧…≧Icl,U1≦U2≦…≦Ucl。在第二阶段的K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也都以一个恒定的充电电流和恒定的充电电压交替对所述电池充电,且I1'≧I2'≧…≧Im',U1'≦U2'≦…≦Um,且Icl≧I1',Ucl≦U1'。
当采用第二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时,所述第一阶段包含依序的D个充电子阶段,D为正整数,所述D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j充电子阶段,j=1、2、…、D,每一个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包括一个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一个第j后充电子阶段。所述第二阶段同样地包含依序的D个充电子阶段,D为正整数,所述D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j充电子阶段,j=1、2、…、D,每一个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包括一个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一个第j后充电子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阶段的充电子阶段个数D与第二阶段的D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不充电或以一个第j前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1时长。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另一者,对所述电池以一个第j后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达Tj2时长。所述第j前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j后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
也就是说,在每一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是以脉冲充电或脉冲充放电的方式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且所述第j+1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例如,(第1前充电子电流×T11+第1后充电子电流×T12)/(T11+T12)大于或等于(第2前充电子电流×T21+第2后充电子电流×T22)/(T21+T22)、(第2前充电子电流×T21+第2后充电子电流×T22)/(T21+T22)大于或等于(第3前充电子电流×T31+第3后充电子电流×T32)/(T31+T32)等等。每一所述Tj1时长与Tj2时长的和,即为在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的脉冲充电或脉冲充放电的充电周期或充放电周期。
另外,要特别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以所述第j前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1时长,且在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以所述第j后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达Tj2时长。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j充电前充电子阶段以所述第j后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达Tj2时长,且在所述第j充电后充电子阶段以所述第j前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1时长。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所述第j充电前充电子阶段不充电或静置(即此时的充电电流为0)达Tj1时长,且在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以所述第j后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2时长。
参阅图8所示,在时间t1至t1000间,也就是在所述第一阶段的所述第1充电子阶段至所述第1000充电子阶段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中,先以电流I2对所述电池充电,再以电流I3对所述电池充电。在时间tx至t1000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在时间t1000至t2000间,也就是在所述第一阶段的所述第1001充电子阶段至所述第2000充电子阶段的每一个子充电阶段中,先以电流I10011对所述电池充电,再对所述电池静置(即不充电也不放电)。在时间ty至t2000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在时间t2000至tD间,也就是在所述第一阶段的所述第2001充电子阶段至所述第D充电子阶段的每一个充电子阶段中,先以电流I20011对所述电池充电,再以电流I20012对所述电池放电,直到所述电池的电压等于电压Ucl(即截止电压)。在时间t2002至t(D-1)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阶段的所述D个充电子阶段中,分成三种不同的脉冲充电或脉冲充放电的方式对所述电池充电。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D个充电子阶段中的每一个的脉冲充电或脉冲充放电的充电周期或充放电周期相同,即t1=(t1001-t1000)=(t2001-t2000),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的脉冲充电或脉冲充放电的充电周期或充放电周期也可以不相同。
在第二阶段,在时间t1'至t2'间,以恒定电流I1'充电至电压U1';在时间t2'至t3'间,以恒定电压U1'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2';在时间t3'至t4'间,以恒定电流I2'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电压U2';在时间t4'至t5'间,以恒定电压U2'对电池充电;在时间ti'至t(i+1)'间,以恒定电流Ii'充电至电压Ui';在时间t(i+1)'至t(i+2)'间,以恒定电压Ui'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1'下降至电流I(i+1)';在时间t(D-2)'至t(D-1)'间,以恒定电流Im充电至电压Um;在时间t(D-1)'至tD'间,以恒定电压Um对电池充电,此段时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由Im下降至电流Im'。在时间t5'至ti'间,及在时间t(i+2)'至t(D-2)'间,执行类似的充电,但在图中省略而未画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通过在电池中采用高粘接隔离膜,以及通过提高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即从第一阶段电压提高到第二阶段电压)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缩短电池的阴极在高电位下保持的时间,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并且结合高粘接隔离膜增强了电池的极片中孔隙的压强,抑制电压抬升后电芯的胀气,从而降低阴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速率,进一步降低副反应的发生,可显著改善电池在循环过程中高温循环性能。
为了使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给出的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并非为了限定本申请,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中给出的实施例。
下文所描述的对比例和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池体系以钴酸锂作为阴极,石墨作为阳极,再加上隔离膜、电解液及包装壳,通过混料、涂布、装配、化成和陈化等工艺制成。其中,阴极由96.7%LiCoO2(作为阴极活性物质)加1.7%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粘结剂)加1.6%导电炭黑(SUPER-P,作为导电剂)混合组成,阳极由98%人造石墨(作为阳极活性物质)加1.0%丁苯橡胶(SBR,作为粘结剂)加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增稠剂)混合组成。
对比例与实施例采用不同的新的充电方法对电池进行充电,并且结合不同粘接力的隔离膜来改善电池循环性能。并在环境温度为55℃时测试电池循环充放电5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及电芯产气量,具体方案及结果总结如表1,其中对比例1和2采用低粘接隔离膜,对比例3和实施例1-26采用高粘接隔离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低粘接隔离膜为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小于3N/m的隔离膜。
表1各对比例和实施例1-26中循环充放电后的容量保持率和电芯产气量
Figure BDA0002752098070000171
Figure BDA0002752098070000181
其中,对比例1及对比例3中的现有充电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的恒流恒压充电方法。所述现有充电方式的具体充电流程如下:
环境温度为55℃:
步骤一:以0.7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V;
步骤二:以4.4V恒压对电池充电至0.05C;
步骤三: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四:以0.5C恒流对电池放电至3.0V;
步骤五: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六:循环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五500圈。
对比例2和实施例1-22采用本申请中的新充电方式1,具体流程如下:
环境温度为55℃;
步骤一:以0.7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V;
步骤二:以0.5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5V;
步骤三:以0.4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54V;
步骤四: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五:以0.5C恒流对电池放电至3.0V;
步骤六: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七:循环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六500圈。
实施例23采用本申请中的新充电方式2,具体流程如下:
环境温度为55℃;
步骤一:以0.7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V;
步骤二:以4.35V恒压对电池充电至0.4C;
步骤三:以4.45V恒压对电池充电至0.13C;
步骤四: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五:以0.5C恒流对电池放电至3.0V;
步骤六: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七:循环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六500圈。
实施例24采用本申请中的新充电方式3,具体流程如下:
环境温度为55℃;
步骤一:以0.7C(2.1A)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V;
步骤二:以恒功率7W对电池充电至4.45V;
步骤三:以恒功率5.5W对电池充电至4.55V;
步骤四: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五:以0.5C恒流对电池放电至3.0V;
步骤六: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七:循环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六500圈。
实施例25采用本申请中的新充电方式4,具体流程如下:
环境温度为55℃;
步骤一:以0.7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V;
步骤二:以4.4V恒压对电池充电至0.5C;
步骤三:以0.5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5V;
步骤四:以4.45V恒压对电池充电至0.3C;
步骤五: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六:以0.5C恒流对电池放电至3.0V;
步骤七: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八:循环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七500圈。
实施例26采用本申请中的新充电方式5,具体充电流程如下:
环境温度为55℃;
步骤一:以0.7C恒流对电池充电至4.4V;
步骤二:将电池静置2.9秒钟;
步骤三:以0.7C恒流对电池充电7.1秒钟,判断电池的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4.45V,当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4.45V,跳转至步骤五;
步骤四:循环步骤二至步骤三100000次;
步骤五:以0.05C恒流对电池放电1秒钟;
步骤六:以0.41C恒流对电池充电9秒钟,判断电池的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4.54V,当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4.54V,跳转至步骤八;
步骤七: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八:以0.5C恒流对电池放电至3.0V;
步骤九:将电池静置5分钟;
步骤十:循环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九500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55℃下500圈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的计算方法为:在环境温度55℃时,对比例和实施例的电池均使用相对应的充电流程循环500圈,再将电池循环500圈后的放电容量除以其循环第1圈的放电容量以得到该容量保持率。
电芯产气量的计算方法:在环境温度55℃下,在测试前将电芯放到排水仪中,记录水增长的重量并计算体积值V1,然后将电芯取出,在55℃下采用相对应的充电流程循环充放电500圈后,再次用排水法测得体积值V2,V2-V1的值即为该电芯循环充放电500圈后的产气量,各对比例和实施例的产气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从对比例2与对比例1可以看出:只采用新的充电方法可以改善电池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但提升幅度不大(大约5%)。这主要是由于新的充电方法虽然可以显著缩短满充时间,减少电池体系总副反应的产生时间。但由于电池在高温循环后期电解液中的添加剂逐渐消耗,电芯产气恶化,从而使得电池循环后的容量衰减速率增加。
从对比例3与对比例1可以看出:使用的高粘接隔离膜对电池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的改善效果不太明显(大约6%)。这是由于虽然高粘接隔离膜能够增强极片中孔隙的压强,但采用常规的充电方法,电池的阴极在高电压下时间较长,已经对阴极材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电池的副反应会加剧产生,而在循环后期由于极化较大,进而导致容量保持率较低。
从实施例1-26与对比例2、3可以看出,通过在电池中使用高粘接隔离膜及新的充电方法组合,在降低电池的电芯产气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最大可提升大约35%),这主要是由于新的充电方法可以显著缩短电池在高电压下的时间,减少阴极破坏,降低电池体系总体反应产生。并且通过在电池体系中使用高粘接隔离膜,增强了电池的正负极与隔离膜的粘接,抑制抬升电压后电解中的溶剂或添加剂加速分解带来的电芯胀气问题;并且高粘接隔离膜有效减少了正负极和隔离膜的层间距,可降低阴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速率,减少界面局部副反应的产生,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可得到显著提升。
由此,本申请通过在电池中采用高粘接隔离膜,以及通过提高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如实施例1将对比例1、3的充电限制电压4.4V提高到4.54V等)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缩短电池的阴极在高电位下保持的时间,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并且通过与高粘接隔离膜结合,增强了电池的极片中孔隙的压强,抑制充电限制电压抬升后电芯的胀气,从而降低阴极与电解液间的界面反应速率,进一步降低副反应的发生,可显著改善电池循环过程中高温循环性能。
请参阅图9,图9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与所述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相似,所述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也包括步骤S91及步骤S92。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91,具体如下:
步骤S91: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第三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或所述第二充电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及所述第二充电方式与所述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方式及第二充电方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K可相同,即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与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可相同;或者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D可相同,即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与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可相同。
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K可不相同,即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与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可不相同;或者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D可不相同,即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与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的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所包括的充电子阶段个数可不相同。
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与所述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相似,所述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也包括步骤S101及步骤S102。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01及步骤S102,具体如下:
步骤S101: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第三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或所述第二充电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及所述第二充电方式与所述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方式及第二充电方式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步骤S102:在第二阶段,以第二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或第二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二阶段电压;
其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阶段电流为恒定电流,即为现有的在开始充电时采用恒流充电的充电电流。或者,所述第二阶段电流也可以为大小有变化的电流,例如在所述第二阶段,以恒定电压对所述电池充电,则所述恒定电压所对应的充电电流(即所述第二阶段电流)的大小会有变化,只要通过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可以将所述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即可。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2所示的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与所述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相似,所述第四种具体实施例也包括步骤S111及步骤S11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四种具体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113,具体如下:
步骤S113:在第三阶段,以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三阶段,以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电池满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种具体实施例可参照第四实施例进行相应的改进,增加步骤S113:在第三阶段,以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二阶段的第二阶段电流为恒定电流,所述第三种具体实施例可参照第四实施例进行相应的改进,增加步骤S113:在第三阶段,以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对所述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Claims (14)

1.一种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应用于一电池中,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一阶段电压;
在第二阶段,以第二阶段电流对所述电池充电至第二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流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采用第一充电方式或第二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二阶段电压;
所述第一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K个子阶段,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K个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i子阶段,i=1、2、…、K;在所述第i子阶段时,以第i电流、第i电压及第i功率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在第i+1子阶段时,以第i+1电流、第i+1电压及第i+1功率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在所述第i+1子阶段时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在所述第i子阶段时的充电电流,或者所述第i+1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i电压,或者所述第i+1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i功率;以及
所述第二充电方式包括依序的D个充电子阶段,D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D个充电子阶段分别定义为第j充电子阶段,j=1、2、…、D,且每一个所述第j充电子阶段包括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第j后充电子阶段;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一者,对所述电池不充电或以第j前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或放电达Tj 1时长;在所述第j前充电子阶段及所述第j后充电子阶段的其中另一者,对所述电池以第j后充电子电流进行充电达Tj2时长;其中,所述第j前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j后充电子电流的绝对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j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第j+1充电子阶段的充电电流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j子阶段的充电电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采用第三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至所述第一阶段电压,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或所述第二充电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一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K相同;或者当所述第三充电方式采用所述第二充电方式时,两者之间的充电子阶段个数D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等于所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小于所述电池中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电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阶段电压加上500毫伏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材表面的耐热涂层和设置于所述隔离膜最外侧的聚合物粘接层,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形成于所述耐热涂层的表面或未具有所述耐热涂层的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包括聚合物颗粒,所述聚合物颗粒在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的堆积层数小于或等于四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颗粒为聚偏氯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丁二烯-丙烯腈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苯乙烯共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以上聚合物单体中的至少两种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μm-2μ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对所述多孔基材或所述耐热涂层的覆盖面积比为15%-85%。
1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池和电池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与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或等于3N/m,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包括多孔基材、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材表面的耐热涂层和设置于所述隔离膜最外侧的聚合物粘接层,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形成于所述耐热涂层的表面或未具有所述耐热涂层的所述多孔基材的表面,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包括聚合物颗粒,所述聚合物颗粒在所述聚合物粘接层中的堆积层数小于或等于四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颗粒为聚偏氯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丙烯腈、丁二烯-丙烯腈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苯乙烯共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以上聚合物单体中的至少两种的共聚物,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μm-2μm。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粘接层对所述多孔基材或所述耐热涂层的覆盖面积比为15%-85%。
CN202080002557.2A 2020-03-19 2020-03-19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106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0278 WO2021184318A1 (zh) 2020-03-19 2020-03-19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248A true CN112106248A (zh) 2020-12-18
CN112106248B CN112106248B (zh) 2023-08-22

Family

ID=7378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557.2A Active CN112106248B (zh) 2020-03-19 2020-03-19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3272B2 (zh)
EP (1) EP4123742A4 (zh)
CN (1) CN112106248B (zh)
WO (1) WO202118431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1459A (zh) * 2020-12-25 2021-11-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11462A (zh) * 2021-03-24 2021-11-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方法、电动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875083A (zh) * 2020-12-24 2021-12-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以及应用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4586213A (zh) * 2021-06-21 2022-06-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59870A4 (en) * 2019-10-21 2022-06-15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CHARGING PROCES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A
US11777330B2 (en) * 2020-07-22 2023-10-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mon charge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ultiple batteries
CN113948783B (zh) * 2021-10-12 2023-12-01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预循环活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793A (zh) * 2015-04-21 2015-06-24 中投仙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的分段充电方法
CN108023130A (zh) * 2017-12-13 2018-05-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优化方法
CN108711605A (zh) * 2018-07-10 2018-10-26 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电池隔膜、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08878748A (zh) * 2018-06-25 2018-11-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
CN109860486A (zh) * 2018-12-30 2019-06-07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98646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7215B2 (en) * 2010-05-21 2022-07-26 Qnovo Inc. Battery adaptive charging using battery physical phenomena
FR3025054B1 (fr) * 2014-08-25 2021-04-02 Renault Sas Batterie comprenant un materiau pour electrode negative adherant au collecteur de courant anodique
US10770759B2 (en) * 2015-07-17 2020-09-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O2018027652A1 (zh) 2016-08-10 2018-02-1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制备方法及电化储能装置
JP7301268B2 (ja) * 2017-05-12 2023-07-03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8565381B (zh) * 2018-04-03 2021-06-15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涂布膜浆料、电池隔膜、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48798B (zh) * 2018-08-08 2021-06-22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793A (zh) * 2015-04-21 2015-06-24 中投仙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的分段充电方法
CN108023130A (zh) * 2017-12-13 2018-05-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优化方法
CN110098646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8748A (zh) * 2018-06-25 2018-11-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
CN108711605A (zh) * 2018-07-10 2018-10-26 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电池隔膜、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09860486A (zh) * 2018-12-30 2019-06-07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5083A (zh) * 2020-12-24 2021-12-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以及应用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WO2022133859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以及应用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3711459A (zh) * 2020-12-25 2021-11-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11462A (zh) * 2021-03-24 2021-11-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方法、电动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198529A1 (zh) * 2021-03-24 2022-09-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方法、电动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586213A (zh) * 2021-06-21 2022-06-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248B (zh) 2023-08-22
EP4123742A1 (en) 2023-01-25
US20210296919A1 (en) 2021-09-23
US11843272B2 (en) 2023-12-12
WO2021184318A1 (zh) 2021-09-23
EP4123742A4 (en) 202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6248B (zh)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KR101873329B1 (ko) 리튬 이온 전지의 충전 방법
US20110037439A1 (en) Increasing energy density in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cells
CN105355457B (zh)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化成方法
CN10950992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
CN112540297B (zh) 一种研究锂离子电池过充安全冗余边界的方法
JP6797438B2 (ja) バッテリーの充電方法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の充電装置
CN113785428B (zh)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6654426A (zh)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13594464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632290B (zh)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KR101498762B1 (ko) 절연 저항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WO2022198529A1 (zh) 电池的充电方法、电动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161636B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充电技术
JP7152548B2 (ja) 放電方法、電子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KR20110078307A (ko) 금속계 아연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CN1862869A (zh) 高安全高循环性能的2v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21189319A1 (zh) 充电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797593A (zh) 一种可再生电源的激活方法
CN116073492B (zh) 一种电芯间被动均衡控制方法
CN114097126A (zh) 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5377536A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方法、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电源装置
CN115483463A (zh) 一种快速充电方法、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电源装置
CN116014859A (zh) 主动检测防护条件下的抑制电池析锂的充电方法及***
CN118299646A (zh) 电池、电解液的选择方法、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