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510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5101A
CN112055101A CN201910487543.3A CN201910487543A CN112055101A CN 112055101 A CN112055101 A CN 112055101A CN 201910487543 A CN201910487543 A CN 201910487543A CN 112055101 A CN112055101 A CN 112055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light emitting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75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875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5101A/zh
Priority to US16/698,243 priority patent/US11150767B2/en
Priority to EP20170331.1A priority patent/EP374887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055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5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屏幕和感光模组。通过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和屏幕之间设置预设透光区域,并将感光模组的光线发射件设置在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且与预设透光区域位置对应,使得光线发射件能够通过预设透光区域朝向设备主体正面对应的感光空间发射感应光线,不仅从结构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对屏幕组装空间干涉,还从功能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的射出光线对屏幕的显示效果干扰。此外,由于预设透光区域设置在侧面外壳和屏幕之间,因此减少了对电子设备屏幕和外壳的结构改进,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通常减小电子设备正面的非显示区域尺寸,并在非显示区域上开设配合于感光传感器的透光孔,或在屏幕上设置对应于感光传感器尺寸的透光区域。然而,减小非显示区域的尺寸仍然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和设备整体美观性,而在屏幕上设置透光区域又会降低屏幕显示效果。因此,如何为电子设备设置感光传感器同时提升其屏幕占比成为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以及屏幕显示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屏幕和感光模组;
在所述屏幕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之间设有预设透光区域;
所述感光模组包括光线发射件、光线接收件、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所述发射电路与所述光线发射件电连接,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光线接收件电连接;所述光线发射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且对应于所述预设透光区域;所述光线发射件的射出光线自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射出,且射向所述设备主体正面对应的感应空间。
可选的,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设透光区域位于所述设备主体顶部的侧面外壳与所述屏幕之间,所述光线发射件和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边缘位置;或者,所述预设透光区域位于所述设备主体底部的侧面外壳与所述屏幕之间,所述光线发射件和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边缘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侧面外壳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一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侧面外壳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光线接收件与所述光线发射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区域位置对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区域位置对应。
可选的,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屏幕下方。
可选的,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集成于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
可选的,所述发射电路设置于第二控制芯片,所述接收电路设置于第三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三控制芯片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且第二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发射件位置对应,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接收件位置对应。
可选的,所述感光模组还包括遮挡墙,所述遮挡墙设置在所述光线发射件和光线接收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包括预设形状的孔结构或透光材质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包括所述屏幕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之间的缝隙。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和屏幕之间设置预设透光区域,并将感光模组的光线发射件设置在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且与预设透光区域位置对应,使得光线发射件能够通过预设透光区域朝向设备主体正面对应的感光空间发射感应光线,不仅从结构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对屏幕组装空间干涉,还从功能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的射出光线对屏幕的显示效果干扰。此外,由于预设透光区域设置在侧面外壳和屏幕之间,因此减少了对电子设备屏幕和外壳的结构改进,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感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感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通常减小电子设备正面的非显示区域尺寸,并在非显示区域上开设配合于感光传感器的透光孔,或在屏幕上设置对应于感光传感器尺寸的透光区域。然而,虽然得以减小尺寸但仍然存在的非显示区域仍然会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和设备整体美观性;在屏幕上设置透光区域使光线垂直屏幕的透光区域射出,又会降低屏幕显示效果。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11、屏幕12和感光模组13。在屏幕12与设备主体11的侧面外壳111之间设有预设透光区域14。所述感光模组13包括光线发射件131、光线接收件132、发射电路133和接收电路134,所述光线发射件131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且对应于预设透光区域14,光线发射件131的射出光线能够自预设透光区域14射出,并射向设备主体正面对应的感应空间,以便于实现对接近设备主体正面的障碍物进行感应。发射电路133与光线发射件131电连接以控制光线发射件131工作,接收电路134与光线接收件132电连接以控制光线接收件132工作。
其中,所述屏幕12可以覆盖设备主体正面的部分区域,也可以覆盖设备主体11的整个正面以形成全面屏显示效果。或者,所述屏幕12还可以是折叠屏幕、曲面屏等类型的特殊屏幕,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与屏幕类型对应的,设备主体11的侧面外壳111为设备主体11上与屏幕12发生组装配合的壳体。例如,当屏幕12为覆盖设备主体正面的全面屏时,设备主体11的侧面外壳111与设备主体11的侧面位置对应,预设透光区域14因此直接朝向设备主体正面,便于光线发射件131的射出光线直接朝向设备主体正面对应感应空间射出;当屏幕12为曲面屏,且曲面屏边缘朝向设备主体11的侧面弯折时,设备主体11的侧面外壳111为与曲面屏边缘发生配合,且与设备主体11的侧面位置对应的壳体。此时,感光模组13的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可以配合透镜等能够改变光路的结构件使射出光线朝向设备主体正面对应的感应空间。
此外,当电子设备1为上下层能够发生相对滑动的结构,同时屏幕12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上层时,设备主体11的侧面外壳111为上层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
通过在设备主体11的侧面外壳111和屏幕12之间设置预设透光区域14,并将感光模组13的光线发射件131设置在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且与预设透光区域14位置对应,使得光线发射件131能够通过预设透光区域14发射感应光线,不仅从结构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131对屏幕12组装空间干涉,还从功能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131的射出光线对屏幕12的显示效果干扰。此外,由于预设透光区域14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和屏幕12之间,因此减少了对电子设备1屏幕12和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的结构改进,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透光区域14为预设形状的孔结构或由透光材质构成的结构。其中,预设透光区域14的预设形状可以是狭长的条形、圆形、椭圆形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预设透光区域14为孔结构时,可以直接由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与屏幕12之间的组装缝隙构成,不仅能够增加射出光线的透射率,提升感光模组13的感应效果,还能够减少对电子设备1屏幕12和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的结构过多改进,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当预设透光区域14为透光材质构成的结构时,透光材质既能满足透光效果还能提升电子设备1的外观一致性。例如,当射出光线为850nm/940nm的红外光线时,可以选择仅能通过850nm/940nm红外光线的透光材质制成对应于预设透光区域14的结构,透光材质能够透出850nm/940nm的红外光线,并保证其外观与电子设备1的其他结构一致。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医疗终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电子设备1为手机为例,针对光线接收件132的组装位置及其与设备主体11的配合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感光模组13的光线发射件131能够发射对应类型的射出光线,如图2所示,射出光线的光路和接收光线的光路形成虚线所示的重叠区域,当射出光线在所述重叠区域遇到障碍物后即有接收光线到达光线接收件132,进而被光线接收件132接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均组装于手机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且对应于预设透光区域14。光线发射件131的射出光线和射向光线接收件132的接收光线都经预设透光区域14实现光线传播,不仅同时提升了射出光线和接收光线的传播效果,还避免了感光光线对屏幕12显示效果的干扰。
其中,所述预设透光区域14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顶部的侧面外壳111与屏幕12之间,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顶部边缘位置,以便于用户使用手机时对脸部的靠近进行感应和反馈。
具体的,用户使用手机时接通电话时,脸部会靠近手机设备主体11的正面,使位于手机顶部的听筒对准耳部、位于手机底部的麦克风对准嘴部。基于上述使用习惯,使得手机顶部边缘位置被遮挡光线的面积和几率较大,因此将预设透光区域14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的顶部侧面与屏幕12之间、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顶部边缘位置提升了感光模组13的感光便利性和灵敏性。
或者,所述预设透光区域14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底部的侧面外壳111与屏幕12之间,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底部边缘位置,以便于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时,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感应用户不同身体部位的靠近。
再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预设透光区域14包括设置于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的第一侧壁1111与屏幕12之间的第一区域141,以及设置于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的第二侧壁1112与屏幕12之间的第二区域142,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相邻,光线接收件132与光线发射件131中的一个与第一区域141位置对应,另一个与第二区域142位置对应。即将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分布于设备主体11的相邻两侧边缘位置,以提升感光组件的设置灵活性,同时优化电子设备1内部的组装空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1111或第二侧壁1112为所述设备主体顶部的侧面外壳111。以第一侧壁1111为设备主体顶部的侧面外壳111、第二侧壁1112为与设备主体顶部的侧面外壳111相邻的设备主体左侧的侧面外壳111为例,第一区域141位于设备主体11左侧边缘偏上位置,第二区域142位于设备主体11的顶部边缘偏左位置。光线发射件131与第二区域142位置对应,光线接收件132与第一区域141位置对应,射出光线的光路和接收光线的光路形成重叠区域,当射出光线在所述重叠区域遇到用户脸部后即有接收光线到达光线接收件132,进而被光线接收件132接收形成感光效果。在手机顶部和左侧边缘位置处设置预设透光区域14,并使光线射出件与光线接收件132对应配合于预设透光区域14的两个区域,优化了感光模组13的光路走向、感光效果和电子设备1内部结构的空间分布。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光线发射件131组装于手机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且对应于预设透光区域14,光线接收件132组装于所述屏幕12下方。光线发射件131的射出光线经预设透光区域14实现光线传播,射向光线接收件132的接收光线通过屏幕12进行传播,一方面避免了射出光线对屏幕12显示效果的干扰,还降低了感光模组13对手机顶部空间的占用,为设置在手机顶部的天线、摄像头模组等功能组件提供更多的组装空间。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感光模组13还包括遮挡墙135,所述遮挡墙135设置在光线发射件131和光线接收件132之间。由于射出光线自光线发射件131射出后到达设备主体11内侧壁、屏幕12后可能形成反射光线,设置在光线发射件131和所述光线接收件132之间遮挡墙135能够避免反射光线到达感光模组13而形成的底噪。
感光模组13可以基于光线能量或光线传播时间实现感应工作,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所述光线发射件131可以是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scel)或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光线接收件132可以是光电二极管(PD,Photo Diode)或SPAD(Single PhotonAvalanche Diode,一种具有单光子探测能力的光电探测雪崩二极管)。当光线发射件131为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时,射出光线即为激光,当光线发射件131为红外发光二极管时,射出光线即为红外光线。特别的,所述红外线可以是850nm/940nm的红外光线。在光线发射器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射出光线在射出后经设备主体11的侧壁或电子设备1的其他结构发生光线反射问题,此时反射回感光模组13的光线会形成影响感应结果的底噪。基于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的发射角度小,发射能量集中,所以其产生的反射光线少,感光模组13接收的底噪较小;而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角度大,其反射光路多,形成底噪的概率较大。
针对上述两种光线接收件132的组装位置,当收到接收光线后,感光模组13可以通过发射电路133及接收电路134对接收光线的强度或返回时间进行监控,从而计算得到障碍物与电子设备1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即可控制电子设备1息屏以避免误碰屏幕12,同时减少电量消耗。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路133和接收电路134可以集成于第一控制芯片136,第一控制芯片136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集成于同一控制芯片的发射电路133和接收电路134能够减小感光模组13的整体体积,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后降低了感光模组13对电子设备1内部空间的占用,且集成于第一控制芯片136的发射电路133和接收电路134也提升了感光模组13的控制便利性。
在如图6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路133设置于第二控制芯片137,接收电路134设置于第三控制芯片138,第二控制芯片137和第三控制芯片138组装于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且第二控制芯片137与光线发射件131位置对应,第三控制芯片138与光线接收件132位置对应。分体设置的发射电路133和接收电路134便于第二控制芯片137与光线发射件131、及第三控制芯片138与光线接收件132的组装配合,提升了结构组装的灵活性和电路检测、维修的便利性。
通过在设备主体11的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和屏幕12之间设置预设透光区域14,并将感光模组13的光线发射件131设置在设备主体11的边缘位置,且与预设透光区域14位置对应,使得光线发射件131能够通过预设透光区域14发射感应光线,不仅从结构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131对屏幕12组装空间干涉,还从功能上避免了光线发射件131的射出光线对屏幕12的显示效果干扰。此外,由于预设透光区域14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和屏幕12之间,因此减少了对电子设备1屏幕12和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111的结构改进,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屏幕和感光模组;
在所述屏幕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之间设有预设透光区域;
所述感光模组包括光线发射件、光线接收件、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所述发射电路与所述光线发射件电连接,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光线接收件电连接;所述光线发射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且对应于所述预设透光区域;所述光线发射件的射出光线自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射出,且射向所述设备主体正面对应的感应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透光区域位于所述设备主体顶部的侧面外壳与所述屏幕之间,所述光线发射件和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边缘位置;或者,所述预设透光区域位于所述设备主体底部的侧面外壳与所述屏幕之间,所述光线发射件和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边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侧面外壳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一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侧面外壳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屏幕之间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所述光线接收件与所述光线发射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区域位置对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区域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接收件组装于所述屏幕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集成于第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路设置于第二控制芯片,所述接收电路设置于第三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三控制芯片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边缘位置,且第二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发射件位置对应,所述第三控制芯片与所述光线接收件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组还包括遮挡墙,所述遮挡墙设置在所述光线发射件和光线接收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包括预设形状的孔结构或透光材质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透光区域包括所述屏幕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面外壳之间的缝隙。
CN201910487543.3A 2019-06-05 2019-06-05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055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7543.3A CN112055101A (zh) 2019-06-05 2019-06-05 电子设备
US16/698,243 US11150767B2 (en) 2019-06-05 2019-11-27 Electronic device
EP20170331.1A EP3748872A1 (en) 2019-06-05 2020-04-20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7543.3A CN112055101A (zh) 2019-06-05 2019-06-0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5101A true CN112055101A (zh) 2020-12-08

Family

ID=7033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7543.3A Pending CN112055101A (zh) 2019-06-05 2019-06-0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0767B2 (zh)
EP (1) EP3748872A1 (zh)
CN (1) CN1120551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315A (zh) * 2021-02-25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433539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0869U (zh) * 2017-11-06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509088A (zh) * 2018-03-09 2018-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595A (zh) * 2018-03-09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12523A (zh) * 2018-03-30 2018-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9614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8769296A (zh) * 2018-03-21 2018-1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898951A (zh) * 2018-07-27 2018-11-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087581A (zh) * 2018-07-12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8721790U (zh) * 2018-05-29 2019-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49280A (ko) * 2015-10-28 2017-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9762712B2 (en) 2015-10-30 2017-09-12 Essential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ports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device
KR102419624B1 (ko) * 2016-01-21 2022-07-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센서 배치 구조
CN106933415B (zh) * 2017-03-07 2019-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组件和终端
US10268234B2 (en) * 2017-08-07 2019-04-23 Apple Inc. Bracket assembly for a multi-component vision system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651660B (zh) * 2017-12-12 2019-0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指紋辨識裝置
CN108462769B (zh) 2018-03-09 2021-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0419A (zh)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600B (zh) 2018-03-30 2020-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08386629U (zh) 2018-06-02 2019-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274787B (zh) * 2018-08-21 2020-04-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614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207530869U (zh) * 2017-11-06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509088A (zh) * 2018-03-09 2018-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595A (zh) * 2018-03-09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69296A (zh) * 2018-03-21 2018-1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712523A (zh) * 2018-03-30 2018-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8721790U (zh) * 2018-05-29 2019-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9087581A (zh) * 2018-07-12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898951A (zh) * 2018-07-27 2018-11-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315A (zh) * 2021-02-25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433539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335391B (zh) * 2021-12-30 2024-02-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8872A1 (en) 2020-12-09
US11150767B2 (en) 2021-10-19
US20200387262A1 (en)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07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screen statuses
US10403232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screen states, and apparatus
EP3716253B1 (en) Terminal device
EP3490233B1 (en) Proximity sensor partially behind the touch-screen
CN106444998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506746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616616B (zh) 移动终端
CN107064948B (zh) 传感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TW201833816A (zh) 一種傳感器組件和終端
CN111984155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40148B (zh)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510885B (zh) 电子装置
CN112055101A (zh) 电子设备
CN109040362B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213903860U (zh) 电子设备
CN108023984B (zh)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833615B (zh) 电子装置
CN106774656B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移动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8540600B (zh) 电子装置
CN108183984B (zh)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023985B (zh) 电子装置
CN108040147B (zh) 输入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7945662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39724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2727096U (zh) 终端及其导光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