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3804A -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 Google Patents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3804A
CN112043804A CN202010834446.XA CN202010834446A CN112043804A CN 112043804 A CN112043804 A CN 112043804A CN 202010834446 A CN202010834446 A CN 202010834446A CN 112043804 A CN112043804 A CN 112043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ampness
fried
toxin
br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44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梅
程学仁
刘燎原
孙冬梅
梁志毅
张志鹏
曾昭君
钟霞
徐东婷
黄梦婷
陈丹燕
潘玲
方朝缵
伍俊祥
彭劲源
毛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f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44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38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4893 priority patent/WO20220367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3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3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7Gnetophyta, e.g. Ephedraceae (Mormon-tea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06Aluminium, calcium or magnesium; Compounds thereof, e.g. c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61K36/076Po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4Atractyl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1Brassicaceae or Cruciferae (Mustard family), e.g. broccoli, cabbage or kohlr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1Astragalus (milkvet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4Glycyrrhiza (lico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2Agastache, e.g. giant hyss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7Magnoliaceae (Magnolia family)
    • A61K36/575Magnol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5Paeoniaceae (Peony family), e.g. Chinese peon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0Polygonaceae (Buckwheat family), e.g. spineflower or dock
    • A61K36/708Rheum (rhubar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1Ranunculaceae (Buttercup family), e.g. larkspur, hepatica, hydrastis, columbine or goldense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61K36/736Prunus, e.g. plum, cherry, peach, apricot or alm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88Araceae (Arum family), e.g. caladium, calla lily or skunk cabbage
    • A61K36/8888Pinell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906Zingiberaceae (Ginger family)
    • A61K36/9064Amomum, e.g. round cardam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A61K9/1605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1629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1652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cellulose derivatives; Cyclo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Vir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湿败毒颗粒,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辅料。相应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述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上述化湿败毒颗粒的抗病毒药物。采用本发明,具有化湿解毒,宣肺泄热功效,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患者。

Description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致命性高等特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见体征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对人民的健康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根据目前患者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状况,中医专家们认为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是为感受“疫戾”之气也,基本病机可概括为:疫邪外侵,侵犯肺经,邪炽正虚,其病理性质主要涉及毒、湿、寒、热、燥、瘀、虚,患者以发热、咳嗽、气喘鼻煽,呼吸困难等邪热阻肺、肺失宣降所致症状为重要表现,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致病性,现已纳入乙类传染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续下发了第一版至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从第三版开始推荐中医药治疗。
化湿败毒颗粒处方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2020L00009,是我国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临床批件,成为我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申请人利用自身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生产技术领先经验,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技术指导下组织完成注册证书申报工作,并在获得注册证书后安排化湿败毒颗粒生产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化湿败毒颗粒,具有化湿解毒,宣肺泄热功效,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患者。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能制备成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化湿败毒颗粒,所述化湿败毒颗粒携带方便、可直接冲服使用、质量稳定可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抗病毒药物,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起到明显疗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湿败毒颗粒,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辅料。
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根据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达原饮、藿香正气散,桃仁承气汤、葶苈大枣泄肺汤,黄芪赤风汤、玉屏风散等古代经典名方化载而来,由麻黄、广藿香、生石膏、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茯苓、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和甘草十四味药组成,具有解毒化湿,清热平喘功效,用于内有郁热,外感寒湿所致闭肺症,对治疗新冠肺炎症见感受疫邪所致的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脘痞呕恶、倦怠乏力,舌胖淡或边尖红,苔白腻,边白滑等有明显疗效。
优选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3-60份,炒苦杏仁4.5-90份,生石膏7.5-150份,甘草1.5-30份,广藿香5-100份,厚朴5-100份,麸炒苍术7.5-150份,炒草果仁5-100份,法半夏4.5-90份,茯苓7.5-150份,大黄2.5-50份,黄芪5-100份,葶苈子5-100份,赤芍5-100份,辅料适量。
更佳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2-36份,炒苦杏仁18-54份,生石膏30-90份,甘草6-18份,广藿香20-60份,厚朴20-60份,麸炒苍术30-90份,炒草果仁20-60份,法半夏18-54份,茯苓30-90份,大黄10-30份,黄芪20-60份,葶苈子20-60份,赤芍20-60份,辅料适量。
最佳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5-25份,炒苦杏仁26-48份,生石膏40-80份,甘草7-15份,广藿香25-50份,厚朴25-50份,麸炒苍术25-70份,炒草果仁25-50份,法半夏25-40份,茯苓40-80份,大黄15-25份,黄芪25-50份,葶苈子25-50份,赤芍25-50份,辅料适量。
进一步,所述炒苦杏仁由下述方法制得:
取燀苦杏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或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
所述麸炒苍术由下述方法制得:
将热锅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将苍术片投入热锅中,迅速翻动,炒至表面深黄色,出锅,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苍术片,用麸皮10〜15kg。
所述炒草果仁由下述方法制得:
取草果,除去杂质,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去壳,取仁;
取草果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鼓起,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所述辅料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糊精、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
(1)按配方取生石膏,加水煎煮;
(2)按配方加入麻黄,炒苦杏仁,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和赤芍,加水煎煮;
(3)按配方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
(4)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得到第二煎液;
(5)将所述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浓缩得到清膏;
(6)将所述清膏与辅料混匀,经干燥、制粒、包装后,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其中,所述化湿败毒颗粒以重量份计的配方如下:
麻黄3-60份,炒苦杏仁4.5-90份,生石膏7.5-150份,甘草1.5-30份,广藿香5-100份,厚朴5-100份,麸炒苍术7.5-150份,炒草果仁5-100份,法半夏4.5-90份,茯苓7.5-150份,大黄2.5-50份,黄芪5-100份,葶苈子5-100份,赤芍5-100份,辅料适量。
具体的,步骤(1)中,生石膏的煎煮时间为20~40分钟,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二味药的1~6倍量水。
步骤(2)中,加水煎煮的时间为40~60分钟,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二味药的2~7倍量水。
步骤(3)中,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的时间为5~15分钟,其加水量为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6~10倍量水。优选的,步骤(3)中,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的时间为8~12分钟,其加水量为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8倍量水。
步骤(4)中,药渣再加水煎煮40~80min,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四味药的6~10倍量水。优选的,步骤(4)中,药渣再加水煎煮50~60min,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四味药的8倍量水。
步骤(5)包括:
将所述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再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优选的,所述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5℃~85℃,压强为0.00至-0.095MPa。优选的,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带式干燥或冷冻干燥的至少一种;所述制粒为沸腾制粒、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1)之前,包括:
对苦杏仁、苍术和/或草果仁进行炒制,得到炒苦杏仁、麸炒苍术和/或炒草果仁;
其中,所述炒苦杏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燀苦杏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或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
所述麸炒苍术由下述方法制得:将热锅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将苍术片投入热锅中,迅速翻动,炒至表面深黄色,出锅,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苍术片,用麸皮10〜15kg;
所述炒草果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草果,除去杂质,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去壳,取仁;取草果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鼓起,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相应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其包括按上述配方组成的化湿败毒颗粒。所述抗病毒药物包括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但不限于此。
相应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其包括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化湿败毒颗粒。所述抗病毒药物包括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但不限于此。
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湿败毒颗粒,由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和赤芍十四味药组成,其中,炒苦杏仁含有较高的苦杏仁苷含量,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麸炒苍术能提升苍术治疗痰湿困脾的作用,能有效恢复消化道AQP2和AQP3含有量,以及血清ADH含有量,炒草果仁可以缓和燥性,避免引起胃肠不适;
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广藿香、葶苈子、大黄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起到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病患的发热和咳嗽症状;
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起到化浊避秽、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病患的乏力和呼吸不畅症状。
因此,所述化湿败毒颗粒具有化湿解毒,宣肺泄热功效,对治疗新冠肺炎症见发热、咳嗽、乏力、胸闷、恶心、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食欲减退、口中粘腻不爽等有明显疗效,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患者的治疗。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十四味药严格按照统一制法、统一生产工艺,利用现代生产设备,制备成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化湿败毒颗粒。具有携带方便、可直接冲服使用、质量稳定可控等优势,此用药形式更适应现代临床急需用药,可直接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进一步普及推广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化湿败毒汤剂的煎煮工艺复杂,煎煮时间长,且传统汤剂不方便保存、携带及运输,临床上急需大量用药时极为不方便等问题。
而且,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的药效良好,与传统汤剂能较好的保持一致性,其芍药苷含量、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均可稳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与传统汤剂的指标含量基本无明显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麻黄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3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3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3μl;4.盐酸麻黄碱对照品3μl;
图2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厚朴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4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4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4μl;4.厚朴酚对照品4μl;5.和厚朴酚对照品4μl;
图3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赤芍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3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3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3μl;4.芍药苷对照品3μl;
图4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大黄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2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2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2μl;4.大黄对照药材2μl;
图5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甘草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4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4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4μl;4.甘草对照药材4μl;
图6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黄芪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2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2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2μl;4. 黄芪甲苷对照品2μl;
图7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中葶苈子的薄层色谱图,其中,1.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6)2μl;2.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7)2μl;3. 化湿败毒颗粒(J2004008)2μl;4. 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2μl;
图8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组肺组织HE染色照片;
图9是模型组小鼠的肺组织HE染色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湿败毒颗粒,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辅料。
其中,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炒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炮制品。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主产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等省区。本品形如燀苦杏仁,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味苦。具体的,所述炒苦杏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燀苦杏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或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
苦杏仁的主要成分为苦杏仁苷,通过分解成氢氰酸而发挥止咳平喘的药理作用。药效学研究发现,4种苦杏仁供试液(炒苦杏仁, 生后下苦杏仁, 燀苦杏仁和生苦杏仁)均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本发明选用炒苦杏仁,苦杏仁苷含量适当,在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时,能发挥明显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生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主产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亦有栽培。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 et Wils. 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 et Wils. var. biloba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麸炒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具体的,所述麸炒苍术由下述方法制得:将热锅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将苍术片投入热锅中,迅速翻动,炒至表面深黄色,出锅,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苍术片,用麸皮10〜15kg。
生、麸炒苍术均使造模大鼠大肠肠管含水量下降,血清GAS含有量以及AMS上升,然而本发明加入麸炒苍术,除了上述作用,还能恢复消化道AQP2和AQP3含有量,以及血清ADH含有量,提升了苍术治疗痰湿困脾的作用。
炒草果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具体的,所述炒草果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草果,除去杂质,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去壳,取仁;取草果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鼓起,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草果温燥之性较显著,本发明使用炒草果仁,能缓和燥性,避免引起胃肠不适。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等省。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 Webb. 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习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控,除去根茎、须及泥沙,晒干。
辅料,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糊精、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方中以麻黄、广藿香、石膏为君药,麻黄、广藿香,辛、苦、温兼气味芳香,解表平喘,化湿和中;石膏,辛、甘、寒,清泻肺胃郁热兼以生津,三药相辅,以达解表散寒、芳香化湿、清热平喘之效。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茯苓共为臣药,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朴,辛、苦、温,行气降逆,开结平喘;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辛烈、苦温,入脾胃经,燥湿健脾、破戾气所结;茯苓,淡渗除湿健脾;六味药共用以达助君药燥湿健脾,行气通窍,疏泄腠理,助邪外出之效。以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为佐药,黄芪,甘温益肺脾气,赤芍,苦、微寒,凉血散瘀,用以治疗疫病后期伤其正气,气机郁闭导致的血瘀等;葶苈子辛寒,辅助君药石膏清泄肺热,兼以利水,预防或治疗“湿肺(肺水肿)病变”;大黄,苦寒入大肠经而通腑,肺与大肠相表里,辅助君药石膏清泄肺热,并配合赤芍凉血活血,四药共为佐药,以达顾护正气、泻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效。以甘草为使药,甘草甘平,调和诸药,配赤芍取芍药甘草汤意缓急。全方共奏解表化湿,清热平喘、益气散瘀之功。
临床发现新冠肺炎重型患者具有如下特点:①发热为主要表现多为身热不扬,缠绵难愈,但亦可为中低热,甚至不发热;②喘憋、乏力显著,亦为主要表现;③多合并纳差、便溏、腹泻等消化***症状;④大多舌苔厚腻。从上述特点来看,符合湿邪致病特点:重浊、碍气伤阳、黏滞、趋下。湿邪既可单独致病,又可兼寒、兼热,表现为寒湿、湿热,其中热可为伏燥所致,亦可为湿邪久郁所化。湿邪、寒湿、湿热均可与疫毒合而致病,可见于轻型的寒湿郁肺、湿热蕴肺,普通型的湿毒郁肺、寒湿阻肺,若失治误治,或疾病发展,伤及营血,逆传心包,演变为新冠肺炎重型。因此,认为新冠肺炎突出表现为“湿毒疫”,病位在肺,与脾密切相关,病理性质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病理因素为毒、湿、热、寒、瘀、虚,其中疫毒为根本,核心病机为疫毒与湿邪博结,可兼寒、热侵袭机体,闭阻胸肺,气机升降失常,血脉瘀阻,气阴耗伤。新冠肺炎病理性质复杂,涉及多个病理因素。
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脾胃,湿毒郁闭是其核心病机,可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治法有化湿行气,辟秽解毒,清肺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因此,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配伍依据核心病机,当以解表化湿,清热平喘,祛毒为核心治法,兼以化瘀通络,益气养阴。疫毒与寒湿相合,恶寒发热,治宜解表化湿祛毒;疫毒与湿热相合,便溏不爽,倦怠乏力,治宜清热化湿祛毒,兼以益气养阴;闭阻胸肺,喘憋、胸闷、气短,治宜平喘,兼以化瘀通络。
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组方融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医治疗的核心病机,属温热夹湿,致肺失宣降,肺气壅闭”,以湿浊化热郁肺为主,突显化湿行气,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益气活血之功效。前期临床观察显示,本发明能够改善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症状,对于重症患者,可明显缓解咳嗽、乏力、口干或呕吐等主要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时间缩短。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脱离吸氧时间缩短。对于普通型患者,对发热症状明显缓解,还可改善食欲减退、胸闷症状。对于重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咳嗽、乏力、口干或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补充了目前疫情形势急需的重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用药。
优选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3-60份,炒苦杏仁4.5-90份,生石膏7.5-150份,甘草1.5-30份,广藿香5-100份,厚朴5-100份,麸炒苍术7.5-150份,炒草果仁5-100份,法半夏4.5-90份,茯苓7.5-150份,大黄2.5-50份,黄芪5-100份,葶苈子5-100份,赤芍5-100份,辅料适量。
本发明的麻黄、广藿香、生石膏、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茯苓、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和甘草的用量范围较广,麻黄可选3-60份,炒苦杏仁可选4.5-90份,生石膏可选7.5-150份,甘草可选1.5-30份,广藿香可选5-100份,厚朴可选5-100份,麸炒苍术可选7.5-150份,炒草果仁可选5-100份,法半夏可选4.5-90份,茯苓可选7.5-150份,大黄可选2.5-50份,黄芪可选5-100份,葶苈子可选5-100份,赤芍可选5-100份,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更佳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2-36份,炒苦杏仁18-54份,生石膏30-90份,甘草6-18份,广藿香20-60份,厚朴20-60份,麸炒苍术30-90份,炒草果仁20-60份,法半夏18-54份,茯苓30-90份,大黄10-30份,黄芪20-60份,葶苈子20-60份,赤芍20-60份,辅料适量。
最佳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5-25份,炒苦杏仁26-48份,生石膏40-80份,甘草7-15份,广藿香25-50份,厚朴25-50份,麸炒苍术25-70份,炒草果仁25-50份,法半夏25-40份,茯苓40-80份,大黄15-25份,黄芪25-50份,葶苈子25-50份,赤芍25-50份,辅料适量。
在研究过程中,发明人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化湿败毒组合物配方各味中药与COVID-19侵入、复制、组装、脱落转移的关键靶标以及对宿主产生肺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键作用靶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麻黄对抑制病毒侵入和脱落的靶标TMPRSS2、TACE、AAK1(病毒侵入、内吞调节),病毒侵入宿主后产生的组织损伤关键靶标VEGFR2(血管通透)和ALK5(血管通透、肺部纤维化)有响应。大黄对于抑制病毒侵入和脱落的靶标TMPRSS2,病毒侵入宿主后产生的组织损伤关键靶标AMPK、VEGFR2和ALK5有响应。赤芍对于靶标Mpro和ACE2有响应。
对于化湿败毒组合物中的麻黄而言,其主要起到宣通肺气,化痰止咳的作用,从中药组方原则讲,属于君药,在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麻黄引入的麻黄碱具有挥发性,在大生产的过程中容易损失。因此,本发明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进行控制,所述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为0.7~2.7 mg/g,进而保证化湿败毒组合物的疗效。
对于化湿败毒组合物中的大黄而言,其主要的作用是清泻肺热,活血凉血,其主要是通过大黄所引入的结合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实现的。但结合蒽醌在受热时容易分解成游离蒽醌,导致药效减弱。为此,本发明需要对结合蒽醌的含量进行控制,结合蒽醌的含量不得少于0.016%,进而保证化湿败毒组合物的疗效。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蒽醌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湿败毒组合物中的总蒽醌含量和游离蒽醌含量,进而计算结合蒽醌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料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糊精、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加入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一般可为1-200份,优选为10-100份,但不限于此。所述辅料还可以包括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常见辅料,且不以此为限。
化湿败毒方由麻黄、广藿香、生石膏、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茯苓、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和甘草十四味药组成,一般用中药饮片制成传统汤剂服用,但化湿败毒汤剂的煎煮工艺复杂,煎煮时间长,且传统汤剂不方便保存、携带及运输,临床上急需大量用药时极为不方便。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十四味药严格按照统一制法、统一生产工艺,利用现代生产设备,制备成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化湿败毒颗粒。具体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按配方取生石膏,加水煎煮;
(2)按配方加入麻黄,炒苦杏仁,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和赤芍,加水煎煮;
(3)按配方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
(4)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得到第二煎液;
(5)将所述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浓缩得到清膏;
(6)将所述清膏与辅料混匀,经干燥、制粒、包装后,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入药方法上,方中石膏属矿物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煎,即应入煎3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广藿香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散宜后下,待要将煎成时再投入煎沸数分钟即可,大黄久煎则泻下力变缓,同样宜后下。
此法制得的化湿败毒颗粒,具有携带方便、可直接冲服使用、质量稳定可控等优势,此用药形式更适应现代临床急需用药,可直接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进一步普及推广中医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化湿败毒汤剂的煎煮工艺复杂,煎煮时间长,且传统汤剂不方便保存、携带及运输,临床上急需大量用药时极为不方便等问题。
优选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3-60份,炒苦杏仁4.5-90份,生石膏7.5-150份,甘草1.5-30份,广藿香5-100份,厚朴5-100份,麸炒苍术7.5-150份,炒草果仁5-100份,法半夏4.5-90份,茯苓7.5-150份,大黄2.5-50份,黄芪5-100份,葶苈子5-100份,赤芍5-100份,辅料适量。
本发明的麻黄、广藿香、生石膏、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茯苓、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和甘草的用量范围较广,麻黄可选3-60份,炒苦杏仁可选4.5-90份,生石膏可选7.5-150份,甘草可选1.5-30份,广藿香可选5-100份,厚朴可选5-100份,麸炒苍术可选7.5-150份,炒草果仁可选5-100份,法半夏可选4.5-90份,茯苓可选7.5-150份,大黄可选2.5-50份,黄芪可选5-100份,葶苈子可选5-100份,赤芍可选5-100份,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更佳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2-36份,炒苦杏仁18-54份,生石膏30-90份,甘草6-18份,广藿香20-60份,厚朴20-60份,麸炒苍术30-90份,炒草果仁20-60份,法半夏18-54份,茯苓30-90份,大黄10-30份,黄芪20-60份,葶苈子20-60份,赤芍20-60份,辅料适量。
最佳的,化湿败毒颗粒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5-25份,炒苦杏仁26-48份,生石膏40-80份,甘草7-15份,广藿香25-50份,厚朴25-50份,麸炒苍术25-70份,炒草果仁25-50份,法半夏25-40份,茯苓40-80份,大黄15-25份,黄芪25-50份,葶苈子25-50份,赤芍25-50份,辅料适量。
上述制备方法中,煎煮过程中十四味药的加入顺序、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浓缩方式及清膏相对密度都是关键之处,其影响化湿败毒颗粒的疗效,并影响芍药苷含量、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下面结合各步骤的技术细节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步骤(1)中,生石膏先煎,生石膏的煎煮时间为20~40分钟,符合石膏的特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优选的,生石膏的煎煮时间为30分钟左右。
步骤(1)的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二味药的1~6倍量水,这是在结合大生产设备的生产条件设定的加水量,有利于生石膏以及后续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同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步骤(2)中,加水煎煮的时间为40~60分钟。本发明在煎煮生石膏之后,再加入麻黄,炒苦杏仁,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和赤芍煎煮40~60分钟,有利于麻黄,炒苦杏仁,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和赤芍的有效成分的煎出。优选的,步骤(2)加水煎煮的时间为50分钟。
步骤(2)的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二味药的2~7倍量水。这是在结合大生产设备的生产条件设定的加水量,有利于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的有效成分的煎出,同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步骤(3)中,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的时间为5~15分钟。广藿香和大黄于步骤(3)加入,避免有效成分因煎煮而导致的挥散或减弱,且广藿香和大黄的煎煮时间为5~15分钟即可,同样可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挥散或减弱。
步骤(3)的加水量为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6~10倍量水。这是在结合大生产设备的生产条件设定的加水量,有利于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的有效成分的继续煎出,以及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有效成分煎出,同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更佳的,步骤(3)中,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的时间为8~12分钟,其加水量为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8倍量水。
步骤(4)中,药渣再加水煎煮40~80min,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四味药的6~10倍量水。本发明将药渣进行再次煎煮,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提高化湿败毒颗粒的药效。
优选的,步骤(4)中,药渣再加水煎煮50~60min,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四味药的8倍量水。
步骤(5)包括:
将所述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再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该相对密度下的清膏流动性好、膏量适宜,与目前大生产干燥设备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5℃~85℃,压强为0.00至-0.095MPa。该减压浓缩的条件能保证化湿败毒颗粒在大批量生产时,最大限度保证成分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带式干燥或冷冻干燥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所述制粒为沸腾制粒、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干燥方式和制粒方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步骤(1)之前,包括:
对苦杏仁、苍术和/或草果仁进行炒制,得到炒苦杏仁、麸炒苍术和/或炒草果仁;
其中,所述炒苦杏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燀苦杏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或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
苦杏仁的主要成分为苦杏仁苷,通过分解成氢氰酸而发挥止咳平喘的药理作用。药效学研究发现,4种苦杏仁供试液(炒苦杏仁, 生后下苦杏仁, 燀苦杏仁和生苦杏仁)均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作用。本发明选用炒苦杏仁,苦杏仁苷含量适当,在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时,能发挥明显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所述麸炒苍术由下述方法制得:将热锅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将苍术片投入热锅中,迅速翻动,炒至表面深黄色,出锅,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苍术片,用麸皮10〜15kg。
生、麸炒苍术均使造模大鼠大肠肠管含水量下降,血清GAS含有量以及AMS上升,然而本发明加入麸炒苍术,除了上述作用,还能恢复消化道AQP2和AQP3含有量,以及血清ADH含有量,提升了苍术治疗痰湿困脾的作用。
所述炒草果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草果,除去杂质,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去壳,取仁;取草果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鼓起,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草果温燥之性较显著,本发明使用炒草果仁,能缓和燥性,避免引起胃肠不适。
相应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其包括按上述配方组成的化湿败毒颗粒。所述抗病毒药物包括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但不限于此。
相应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其包括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化湿败毒颗粒。所述抗病毒药物包括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可以应用于多种病毒类疾病的治疗,例如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是其他。只要该病毒类疾病的病机为湿毒郁闭,均可合理使用所述化湿败毒颗粒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或者辅助治疗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尤其适用于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患。前期临床观察显示,本发明能够改善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症状,对于重症患者,可明显缓解咳嗽、乏力、口干或呕吐等主要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时间缩短,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脱离吸氧时间缩短。对于普通型患者,对发热症状明显缓解,还可改善食欲减退、胸闷症状。对于重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咳嗽、乏力、口干或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补充了目前疫情形势急需的重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用药。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24份,广藿香饮片40份,生石膏饮片60份,炒苦杏仁饮片36份,法半夏饮片36份,厚朴饮片40份,麸炒苍术饮片60份,炒草果仁饮片40份,茯苓饮片60份,黄芪饮片40份,赤芍饮片40份,葶苈子饮片40份,大黄饮片20份,甘草饮片12份,糊精50份,甜菊素0.6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548kg,生石膏加入2440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1464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48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4384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24份,广藿香饮片40份,生石膏饮片60份,炒苦杏仁饮片36份,法半夏饮片36份,厚朴饮片40份,麸炒苍术饮片60份,炒草果仁饮片40份,茯苓饮片60份,黄芪饮片40份,赤芍饮片40份,葶苈子饮片40份,大黄饮片20份,甘草饮片12份,糊精50份,甜菊素0.6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548kg,生石膏加入2440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1464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48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4384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沸腾制粒,干燥,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24份,广藿香饮片40份,生石膏饮片60份,炒苦杏仁饮片36份,法半夏饮片36份,厚朴饮片40份,麸炒苍术饮片60份,炒草果仁饮片40份,茯苓饮片60份,黄芪饮片40份,赤芍饮片40份,葶苈子饮片40份,大黄饮片20份,甘草饮片12份,糊精50份,甜菊素0.6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548kg,生石膏加入2440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1464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48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4384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带式干燥,湿法制粒,干燥,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24份,广藿香饮片40份,生石膏饮片60份,炒苦杏仁饮片36份,法半夏饮片36份,厚朴饮片40份,麸炒苍术饮片60份,炒草果仁饮片40份,茯苓饮片60份,黄芪饮片40份,赤芍饮片40份,葶苈子饮片40份,大黄饮片20份,甘草饮片12份,糊精50份,甜菊素0.6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548kg,生石膏加入488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3416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48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4384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12份,广藿香饮片20份,生石膏饮片30份,炒苦杏仁饮片18份,法半夏饮片18份,厚朴饮片20份,麸炒苍术饮片30份,炒草果仁饮片20份,茯苓饮片30份,黄芪饮片20份,赤芍饮片20份,葶苈子饮片20份,大黄饮片10份,甘草饮片6份,糊精25份,甜菊素0.3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274kg,生石膏加入1464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488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24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2192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36份,广藿香饮片60份,生石膏饮片90份,炒苦杏仁饮片54份,法半夏饮片54份,厚朴饮片60份,麸炒苍术饮片90份,炒草果仁饮片60份,茯苓饮片90份,黄芪饮片60份,赤芍饮片60份,葶苈子饮片60份,大黄饮片30份,甘草饮片18份,糊精99份,甜菊素1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822kg,生石膏加入2196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3660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72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6576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3份,广藿香饮片5份,生石膏饮片7.5份,炒苦杏仁饮片4.5份,法半夏饮片4.5份,厚朴饮片5.0份,麸炒苍术饮片7.5份,炒草果仁饮片5.0份,茯苓饮片7.5份,黄芪饮片5.0份,赤芍饮片5.0份,葶苈子饮片5.0份,大黄饮片2.5份,甘草饮片1.5份,糊精5.5份,甜菊素0.05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68.5kg,生石膏加入305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183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6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548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60份,广藿香饮片100份,生石膏饮片150份,炒苦杏仁饮片90份,法半夏饮片90份,厚朴饮片100份,麸炒苍术饮片150份,炒草果仁饮片100份,茯苓饮片150份,黄芪饮片100份,赤芍饮片100份,葶苈子饮片100份,大黄饮片50份,甘草饮片30份,糊精179份,甜菊素2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1370kg,生石膏加入6100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3660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120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10960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糊精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传统汤剂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3份,广藿香饮片5份,生石膏饮片7.5份,炒苦杏仁饮片4.5份,法半夏饮片4.5份,厚朴饮片5份,麸炒苍术饮片7.5份,炒草果仁饮片5份,茯苓饮片7.5份,黄芪饮片5份,赤芍饮片5份,葶苈子饮片5份,大黄饮片2.5份,甘草饮片1.5份。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68.5g,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国中医药发(2009)3号文煎煮,生石膏加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药渣再加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药液合并,再浓缩至适量,得到化湿败毒颗粒的传统汤剂。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步骤如下:
(1)制备原料包括:麻黄饮片24份,广藿香饮片40份,生石膏饮片60份,炒苦杏仁饮片36份,法半夏饮片36份,厚朴饮片40份,麸炒苍术饮片60份,炒草果仁饮片40份,茯苓饮片60份,黄芪饮片40份,赤芍饮片40份,葶苈子饮片40份,大黄饮片20份,甘草饮片12份,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甜菊素,二氧化硅,硬脂酸镁。
(2)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取化湿败毒方饮片总生药量为548kg,生石膏加入2440L水煎煮30分钟,加入除广藿香、大黄外的其余十一味,加入1464L水煎煮50分钟后,加入广藿香、大黄,加入480L水再煎煮10分钟,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药渣再加入4384L水煎煮1个小时,滤过,得到第二煎液;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的清膏,合并,在温度45℃~85℃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加入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甜菊素混匀,喷雾干燥,加入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混匀,干法制粒,包装,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2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如下:
(一)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芍药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每分钟1ml;柱温为30℃。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3m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适用性试验:以极性***连接苯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乙胺)(1.5:9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5℃;流速为每分钟0.8ml。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0.1mol/L盐酸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0.1mol/L盐酸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转速为每分钟4000转)5分钟,取上清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加在固相萃取柱(以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剂为填充剂,150mg,6ml,用甲醇、水各6ml预洗)上,依次用0.lmol/L盐酸溶液、甲醇各6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新制的乙腈-浓氨试液(95∶5)混合溶液1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10ml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二)指标测定结果
对实施例1~8、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样品芍药苷含量、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化湿败毒颗粒制备实施例与对比例指标成分含量情况
Figure 530470DEST_PATH_IMAGE001
注:化湿败毒颗粒每袋5g。
由表1中实施例1~8与对比例1指标成分含量可知,本发明各实施例在不同工艺参数范围、不同干燥方式、不同制粒方式、不同批量制备的化湿败毒颗粒,其芍药苷含量、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均可稳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与传统汤剂的指标含量基本无明显的差异,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化湿败毒颗粒与传统汤剂能较好的保持一致性。
由表1中实施例1与对比例2指标成分含量可知,对比例2中加入不同药用辅料制备的化湿败毒颗粒质量与实施例1中仅加入糊精、甜菊素制备的基本无差异。
由实施例1~8结果比较可知,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也可达到本发明的效果,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进一步,将本发明的化湿败毒颗粒进行检测和药效试验,具体如下:
一、选取本发明三个批样(批号为J2004006、J2004007、J2004008)的化湿败毒颗粒进行相关检测,具体如下:
(一)产品批号为J2004006的检测结果见下表2:
Figure 709779DEST_PATH_IMAGE002
(二)产品批号为J2004007的检测结果见下表3:
Figure 984902DEST_PATH_IMAGE003
(三)产品批号为J2004008的检测结果见下表4:
Figure 815324DEST_PATH_IMAGE00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化湿败毒颗粒的包装规格为:每袋装5g。
二、将本发明化湿败毒颗粒的药方进行药效学实验,即抗SARS-CoV-2感染作用观察,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受试药物
受试物名称:化湿败毒颗粒
受试物提供方:中国中医科学院
受试物批号:20200202
受试物配制:取2.25g药粉,分次加水溶解或混匀,定容至10ml,振摇即得,每0.1ml含有0.0225g药粉,0.2ml/10g。
受试物保存条件:4℃避光保存
2、攻毒毒株
毒株名称:SARS-CoV-2
感染途径:滴鼻
感染剂量:105TCID50/只
感染体积:50微升
3、实验动物
动物名称:hACE2转基因小鼠
动物级别:SPF级
动物年龄:10-12周龄
动物体重:体重20-24g
动物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4、实验方法:
动物分组:分为化湿败毒颗粒组和模型组
每组动物数量:6只
给药剂量:按照体积0.2ml/10g体重给予(委托方提供)
给药途径:灌胃
给药时间:攻毒后1小时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5天,模型组按照等体积给予生理盐水
5、观察指标
小鼠攻毒后连续观察5天,记录体重变化,感染后第5天,小鼠全部安乐死检测组织病毒能量,测量肺重计算肺指数,其中1只小鼠常规取左侧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6、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本实验所产生的定量数据,应用统计处理软件 SPSSVersion170进行方差分析。
(二)实验结果
1、动物临床表现:
模型组小鼠感染后出现体重下降,平均下降百分比最高为5.75%。与模型组比较,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感染后持续体重下降,第5天体重下降百分比为13.33%。显示给予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感染后体重下降率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
模型组小鼠平均肺指数为1.16,与模型组比较,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平均肺指数为1.14,与模型无显著性差异,见表5,显示给予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感染后肺指数无明显改善。
Figure 150490DEST_PATH_IMAGE005
各组受试物小鼠肺组织载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肺组织重量/小鼠体重*100=肺指数
2、病毒载量:
采用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观察体内抑制病毒作用。模型组小鼠感染后5天肺组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105.58copies/ml。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感染后5天肺组织病毒载量为103.94copies/ml,显著低于模型组。显示,化湿败毒颗粒组有显著抑制病毒作用。见表6:
Figure 817095DEST_PATH_IMAGE006
各组受试物小鼠肺组织载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3、病理诊断:
SARS-CoV-2感染5天的hACE2转基因模型组小鼠呈弥漫性中度间质性肺炎改变,可见肺泡隔增宽,炎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少量炎细胞及浆液渗出。
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肺组织呈轻度间质性肺炎改变,可见轻度肺泡隔增宽,少量炎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局灶性肺水肿,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及少量炎细胞渗出。
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化湿败毒颗粒组肺泡隔增宽有一定程度减轻,但出现局灶性肺水肿,肺组织病例改变未见明显改善,见图8、9和表7:
Figure 895910DEST_PATH_IMAGE007
注:+,轻度病变;++,中度病变;+++,重度病变;++++,极重度病变。
肺脏病变分级标准:
肺泡隔增宽:+,轻度病变,肺泡隔轻度增宽。++,中度病变,肺泡隔明显增宽,病变范围大于1/4。+++,重度病变,肺泡隔明显增宽,并出现肺泡隔增宽、融合、肺泡腔明显缩窄,病变范围大于2/4。++++,极重度病变,肺泡隔增宽、融合、肺泡腔明显缩窄以致消失,局部肺组织实变,病变范围大于3/4。
其他病变(f肺泡内渗出、炎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等);+,轻度病变,病变范围小于肺组织切面1/4。++,中度病变,病变范围约占肺组织切面1/4~2/4。+++,重度病变,病变范围约占肺组织切面2/4~3/4。
(三)实验结论:
根据小鼠体内病毒复制、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提示0.2ml/10g/d给药剂量的化湿败毒颗粒对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有明显的抑制病毒作用,使小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下降103.94 copies。化湿败毒颗粒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肺部炎症的作用。
三、用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治疗,结果如下:
2020年1月28 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设置一个中西医结合病区,设置床位43张,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负责,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收治患者121例,现出院80例,其中中药治疗32例,均是以化湿败毒颗粒为主,并根据病情辅以中药注射剂,现将救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评价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2. 研究人群
2020 年1 月28 日-2020 年3 月4 日期间服用化湿败毒颗粒的住院患者。
3. 研究设计
非随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4. 数据来源及采集方法
数据来源:通过HIS ***获得患者病历记录、实验室检查、医嘱单、CT 报告单等信息;通过前线医生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及记录。
(二)、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1、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血清学或胸部影像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4).胸部CT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2、纳入标准:
患者必须符合下列所有的入选标准才有资格参加本研究
(1).年龄18-80岁;
(2).符合新冠肺炎诊断标准;
(3).患者能够并且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遵守研究方案。
3、排除标准
患者符合下列其中任何一项排除标准的则不能参加本研究:
(1).合并严重心肺、脑血管、造血***和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
(4).控制不良的精神病患者。
4、退出标准
(1).无论何种原因,患者不愿意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研究要求而中止研究者;
(2).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研究,但不再接受用药及检测而失访者也属于“退出”(或称“脱落”)。应尽可能了解其退出的原因,并加以记录。如:
自觉对某些不良反应感到难以耐受;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接受临床试验;或未说明原因而失访等。
5、剔除标准
(1).重大方案偏离。发现受试者不符合研究方案的入选标准,继续参与研究可能对受试者的健康造成无法接受的风险。
(2).研究过程中病情恶化,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
(3).缺乏有效性。研究者确定受试者不能从研究治疗中获益,并且继续参与研究会对受试者造成无法接受的风险;
(4).意外妊娠。
(三)、研究方案
1、研究药物
名称:化湿败毒方
生产厂家:国药集团中药控股子公司: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剂型:复方颗粒
服用方法:一组两小盒。普通患者,早晚各一盒;病重者遵医嘱。
2、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3). 及时给与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4). 抗病毒治疗:用α-干扰素(成人每次500 万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 次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成人200mg/50mg/粒,每次2 粒,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 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成人500mg/次,每日2 至3 次静脉输注,疗程不超过10天)、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 次,疗程不超过10 天)。
(四)、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连续变量列出均数和标准差或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在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条件下,采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变量列出频数及百分数,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组内前后比较,连续性变量采用配对t 检验/符号秩检验,分类变量采用McNemar 检验或McNemar-Bowker 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 检验或Breslow 检验。
(五)、结果分析
1、基线分析
32 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5.34岁(55.34±12.08),其
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6例,呼吸***疾病2例,恶性肿瘤4例,消化***疾病1例,内分泌***疾病3 例。住院天数(11.56±4.70)天, 确诊后核酸转阴时间(10.41±5.75)天,入院治疗后核酸转阴时间(5.82±5.24)天,中药治疗后核酸转阴时间(5.09±5.13)天,临床缓解时间(8.16±4.55)天。
表8 纳入患者基本情况
Figure 580838DEST_PATH_IMAGE008
2、疗效分析
(1).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后体温有明显下降(从36.96±0.73 下降到36.65±0.20)(P<0.05),
收缩压(129.9±14.57 下降到122.61±14.36)、舒张压(82.74±10.41 下降到74.35±9.69)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 <0.05)。患者呼吸、心率治疗前后统计无明显差异。
表9 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Figure 352485DEST_PATH_IMAGE009
(2).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1 血常规
淋巴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未见变化,但淋巴细胞绝对值治疗后有明显升高(1.32±0.47 至1.55±0.5)(P <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治疗后有明显下降(2.92±1.42 至2.34±0.66)(P <0.05);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有升高(P <0.001);血红蛋白浓度治疗后有下降(128.38±12.91至123.72±11.1)(P <0.05),但平均值在正常范围;血小板治疗后有明显升高(226.84±72.45 至262.41±87.79)(P <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治疗前后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
2.2 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由(28.12±38.46)下降至(4.88±8.77),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1);铁蛋白治疗后有明显下降(523.55±404.61 至323.18±196.23)(P <0.001);淀粉样蛋白A 治疗后有明显下降(102.29±112.73 至51.53±106.32)(P <0.001);血沉治疗后有明显下降(43.8±23.32 至37.59±24.9)(P <0.05)。其余指标如降钙素原、IL-6 未见明显变化。
2.3 心肌酶
肌酸激酶治疗后明显下降(由107.78±98.92 至54.53±17.08)(P <0.001);肌红蛋白治疗后明显下降(由53.65±47.29 至34.38±14.05)(P <0.05);α-羟丁酸脱氢酶治疗后明显下降(由199.91±76.62 至148.47±38.57)(P <0.001);乳酸脱氢酶治疗后明显下降(由256.53±84.67 至212.84±43.4)(P <0.05);肌钙蛋白治疗后明显下降(由4.55±3.92 至3.78±3.45)(P <0.05);其余心脏指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BNP 都没有明显变化。
2.4 肝肾功能
血白蛋白治疗后有明显升高(34.12±3.36 至36.91±4.18)(P <0.001),总蛋白也有明显升高(65.12±5.74 至68.44±4.84)(P <0.05);肌酐治疗后有明显下降(74.02±25.11 至69.58±22.14)(P <0.05);谷草转氨酶治疗后有明显下降(33.03±16.91 至23.34±8.02)(P <0.05);r-谷氨酰转肽酶治疗后有明显下降(40.38±26.46 至35.84±26.98)(P <0.05)。谷丙转氨酶、尿素未见明显变化。
2.5 血氧饱和度、凝血指标
血氧饱和度、D 二聚体未见明显变化(P >0.05)。
表10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Figure 240806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123312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662746DEST_PATH_IMAGE012
(3).临床症状-结局与基线的比较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和口干症状治疗后明显缓解(P <0.05),其余症状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
表11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Figure 605294DEST_PATH_IMAGE013
(六)、结论
以上表明,32 例COVID-19 住院患者经过化湿败毒颗粒治疗,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理化检查,包括核酸检测转阴时间,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像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5.09天,临床缓解时间平均为8.16天,平均住院天数11.56天。发热、咳嗽、乏力和口干症状改善效果突出。从理化检查来看,血沉、C 反应蛋白、铁蛋白、淀粉样蛋白A 这些炎性指标下降明显,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治疗后明显升高;而反应机体功能的指标如白蛋白治疗后明显升高,心肌酶五项指标、肝肾功能得到很好恢复。说明化湿败毒颗粒既能很好的抗病毒,抑制炎症状态的效果,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恢复人体生理机能,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典型病例更直观的体现了化湿败毒颗粒良好的疗效,在抗击COVID-19 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辅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3-60份,炒苦杏仁4.5-90份,生石膏7.5-150份,甘草1.5-30份,广藿香5-100份,厚朴5-100份,麸炒苍术7.5-150份,炒草果仁5-100份,法半夏4.5-90份,茯苓7.5-150份,大黄2.5-50份,黄芪5-100份,葶苈子5-100份,赤芍5-100份,辅料适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2-36份,炒苦杏仁18-54份,生石膏30-90份,甘草6-18份,广藿香20-60份,厚朴20-60份,麸炒苍术30-90份,炒草果仁20-60份,法半夏18-54份,茯苓30-90份,大黄10-30份,黄芪20-60份,葶苈子20-60份,赤芍20-60份,辅料适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麻黄15-25份,炒苦杏仁26-48份,生石膏40-80份,甘草7-15份,广藿香25-50份,厚朴25-50份,麸炒苍术25-70份,炒草果仁25-50份,法半夏25-40份,茯苓40-80份,大黄15-25份,黄芪25-50份,葶苈子25-50份,赤芍25-50份,辅料适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苦杏仁由下述方法制得:
取燀苦杏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或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麸炒苍术由下述方法制得:
将热锅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将苍术片投入热锅中,迅速翻动,炒至表面深黄色,出锅,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苍术片,用麸皮10〜15kg。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草果仁由下述方法制得:
取草果,除去杂质,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去壳,取仁;
取草果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鼓起,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糊精、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
(1)按配方取生石膏,加水煎煮;
(2)按配方加入麻黄,炒苦杏仁,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和赤芍,加水煎煮;
(3)按配方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滤过,得到第一煎液和药渣;
(4)药渣再加水煎煮,滤过,得到第二煎液;
(5)将所述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浓缩得到清膏;
(6)将所述清膏与辅料混匀,经干燥、制粒、包装后,得到化湿败毒颗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湿败毒颗粒以重量份计的配方如下:
麻黄3-60份,炒苦杏仁4.5-90份,生石膏7.5-150份,甘草1.5-30份,广藿香5-100份,厚朴5-100份,麸炒苍术7.5-150份,炒草果仁5-100份,法半夏4.5-90份,茯苓7.5-150份,大黄2.5-50份,黄芪5-100份,葶苈子5-100份,赤芍5-100份,辅料适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生石膏的煎煮时间为20~40分钟,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二味药的1~6倍量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水煎煮的时间为40~60分钟,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二味药的2~7倍量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的时间为5~15分钟,其加水量为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6~10倍量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入广藿香和大黄,加水煎煮的时间为8~12分钟,其加水量为广藿香、大黄这二味药的8倍量水。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药渣再加水煎煮40~80min,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四味药的6~10倍量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药渣再加水煎煮50~60min,其加水量为麻黄,炒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广藿香,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法半夏,茯苓,大黄,黄芪,葶苈子,赤芍这十四味药的8倍量水。
17.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包括:
将所述第一煎液和第二煎液分别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再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20的清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5℃~85℃,压强为0.00至-0.095MPa。
19.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带式干燥或冷冻干燥的至少一种;
所述制粒为沸腾制粒、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的至少一种。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前,包括:
对苦杏仁、苍术和/或草果仁进行炒制,得到炒苦杏仁、麸炒苍术和/或炒草果仁;
其中,所述炒苦杏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燀苦杏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或棕黄色,微带焦斑,有香气;
所述麸炒苍术由下述方法制得:将热锅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将苍术片投入热锅中,迅速翻动,炒至表面深黄色,出锅,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苍术片,用麸皮10〜15kg;
所述炒草果仁由下述方法制得:取草果,除去杂质,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去壳,取仁;取草果仁,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鼓起,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21.一种抗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化湿败毒颗粒。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抗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药物为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23.一种抗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9-20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化湿败毒颗粒。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抗病毒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药物为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CN202010834446.XA 2020-08-19 2020-08-19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Pending CN112043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4446.XA CN112043804A (zh) 2020-08-19 2020-08-19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PCT/CN2020/114893 WO2022036779A1 (zh) 2020-08-19 2020-09-11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4446.XA CN112043804A (zh) 2020-08-19 2020-08-19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3804A true CN112043804A (zh) 2020-12-08

Family

ID=7359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4446.XA Pending CN112043804A (zh) 2020-08-19 2020-08-19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3804A (zh)
WO (1) WO202203677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521A (zh) * 2021-06-30 2022-02-11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治疗新冠肺炎进展期的中药复方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CN115105557A (zh) * 2022-07-25 2022-09-27 东莞市天之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野山芋在防治肺炎药方中的应用
CN116407597A (zh) * 2023-03-27 2023-07-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一种抗冠状病毒的宣白生脉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59668A (zh) * 2023-11-03 2023-12-05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化湿败毒颗粒在制备改善***引起的骨骼肌相关不良反应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18078763A (zh) * 2024-04-24 2024-05-28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扶正祛湿抗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7877A (zh) * 2020-05-08 2020-07-14 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9054A (zh) * 2020-08-19 2020-10-02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化湿败毒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29055A (zh) * 2020-08-19 2020-10-02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化湿败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7877A (zh) * 2020-05-08 2020-07-14 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秀伟: "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的化湿败毒颗粒药味物质基础研究", 《中国现代中药》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521A (zh) * 2021-06-30 2022-02-11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治疗新冠肺炎进展期的中药复方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CN115105557A (zh) * 2022-07-25 2022-09-27 东莞市天之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野山芋在防治肺炎药方中的应用
CN116407597A (zh) * 2023-03-27 2023-07-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一种抗冠状病毒的宣白生脉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07597B (zh) * 2023-03-27 2024-02-0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一种抗冠状病毒的宣白生脉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59668A (zh) * 2023-11-03 2023-12-05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化湿败毒颗粒在制备改善***引起的骨骼肌相关不良反应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17159668B (zh) * 2023-11-03 2024-01-2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化湿败毒颗粒在制备改善***引起的骨骼肌相关不良反应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18078763A (zh) * 2024-04-24 2024-05-28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扶正祛湿抗毒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6779A1 (zh) 2022-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3804A (zh) 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药物
MXPA03003446A (es) Nueva composicion herbacea medicinal para tratar enfermedades del higado y vih.
CN111735889B (zh) 化湿败毒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1729055A (zh) 化湿败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JP2004161732A (ja) Hiv/エイズ患者の処置のための生薬医薬組成物
CN111729054A (zh) 化湿败毒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57736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798A (zh) 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11643621A (zh) 抗病毒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225472B (zh) 一种治疗口腔粘膜病变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381915B (zh) 一种治疗痰热瘀结型肺结节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2503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药物中的应用
WO2021169682A1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07702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110100A (zh) 一种朝医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249421B (zh) 一种治疗湿热性外感热病初起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887766A (zh) 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4352797A (zh) 一种治疗晚期肺癌的中药及其应用
CN1709400A (zh) 一种治疗溃疡病出血的药
CN113648389B (zh) 豁痰除湿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138105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743885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98958B (zh)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9947B (zh) 养阴舒肝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57632B (zh) 一种治疗胃脘痛颗粒剂配方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