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9572B -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9572B
CN112039572B CN202010949767.4A CN202010949767A CN112039572B CN 112039572 B CN112039572 B CN 112039572B CN 202010949767 A CN202010949767 A CN 202010949767A CN 112039572 B CN112039572 B CN 112039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antennas
transmitter
service data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9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9572A (zh
Inventor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97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95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9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9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9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9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属于天线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机能够按照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在接收机接收发射机的业务数据后,当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时,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实现了根据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应调节工作天线的个数,使得数据业务在无需使用多个天线时,减少天线使用的个数,降低功耗;在数据业务需要多个天线时,增加天线使用的个数,提高天线接收业务数据的性能,使得接收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天线带来的功耗。

Description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中,制定有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进多出)天线模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天线发送和接收提高了终端设备对频谱的利用率。在多天线发送和接收中,使用了高阶层的数据传输技术,但高阶层的数据传输增加了接收机的射频和基带实现的复杂度。与此同时,当接收机应用多天线发送和接收的技术时,接收机的功耗较高,对续航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内容,提供了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应用于接收机中,所述方法包括:
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所述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所述工作天线是所述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
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响应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将所述接收机的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内容,提供了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应用于接收机中,所述装置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数量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所述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所述工作天线是所述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天线数量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将所述接收机的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内容,提供了一种接收机,所述接收机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本申请各个方面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内容,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本申请各个方面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天线模式的切换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机按照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完成发射机初始状态下的工作天线的数量的配置后,接收机将按照当前的工作天线的数量提供电能,在接收机接收发射机的业务数据后,当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时,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实现了根据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应调节工作天线的个数,使得数据业务在无需使用多个天线时,减少天线使用的个数,降低功耗;在数据业务需要多个天线时,增加天线使用的个数,提高天线接收业务数据的性能,使得接收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天线带来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架构图;
图2、图3和图4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的各种实施环境;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配置工作天线的个数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信道条件或调度数据阶数的天线切换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层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流程图;
图11是基于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层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基于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层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方案易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若干名词进行介绍。
4x4 MIMO,中文:4天线发射和4天线接收多进多出,英文:4TX and 4RX Multiple-In Multiple-Out。
4x2 MIMO,中文:4天线发射和2天线接收多进多出,英文:4TX and 2RX Multiple-In Multiple-Out。
4RX,中文:4天线接收,英文:4Radio Receiver。
2RX,中文:2天线接收,英文:2Radio Receiver。
BB,中文:基带,英文:Baseband。
RF,中文:射频,英文:Radio Frequency。
DL,中文:下行链路,英文:Downlink。
SNR,中文:信噪比,英文:Signal Noise Ratio。
NW,中文:网络侧或基站,英文:Network。
UE,中文:终端侧或手机,英文:User Equipment。
天线模式:用于指示MIMO技术中设定的发射天线的个数和接收天线的个数的组合。其中发射天线的个数可以用于指示发射机中的发射天线的个数,接收天线的个数可以用于指示接收机中的接收天线的个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机中的接收天线可以包括两种状态,一种是工作状态,另一种是非工作状态。
例如,天线模式可以包括4x4 MIMO(4天线发射且4天线接收)、8x4 MIMO(8天线发射且4天线接收)或8x8 MIMO(8天线发射且8天线接收)。
无线通信连接:用于连接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无线通信连接是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
初始天线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接收机中的天线被配置的模式,例如4x4MIMO、4x4MIMO或8x8 MIMO等。该初始天线配置信息是接收机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的首次天线配置信息,后续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将通过该初始天线配置信息配置的个数进行通信。
业务数据的属性:用于指示业务数据在发射机端被调度时,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和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大小等信息。其中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和发射机调度的业务层数相等。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应用在接收机中。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收机是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芯片的终端设备,该射频芯片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在执行程序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示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可选地,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具备基带(Baseband,BB)处理芯片,基带芯片用于将需要发射的语音或其它数据信号合成为基带信号,或者用于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解码为语音或其它数据信号。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台式电脑、电脑一体机、服务器、工作站、电视、机顶盒、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数码相机、MP4播放终端、MP5播放终端、学习机、点读机、电纸书、电子词典或车载终端等。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收机是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有程序指令,处理器在执行程序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示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架构图。在图1中,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实施环境中包括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20。其中,发射机110用于向接收机120发射信号,接收机120和发射机110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20之间的通信信号包括但不限于5G NR(New Radio,新空口)、4G或3G通信信号。
示意性的,发射机110可以是NW,接收机120可以是UE。可选地,发射机110可以是gNB或eNB。
在图1所示的示意图中,发射机110具有8根发射天线,接收机120具有4根接收天线。
请参见图2至图4,图2、图3和图4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20组成的各种实施环境。
在图2所示的实施环境中,发射机110具有4根发射天线,接收机120具有4根接收天线。
在图3所示的实施环境中,发射机110具有4根发射天线,接收机120具有2根接收天线。
在图4所示的实施环境中,发射机110具有8根发射天线,接收机120具有8根接收天线。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500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接收机包括处理器520和存储器540,所述存储器540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520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本申请各个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在本申请中,接收机120是具备天线模式的切换功能的电子设备。当接收机120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接收机120能够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根据所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所述发射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所述工作天线是所述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响应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将所述接收机的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处理器52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52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接收机12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4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40内的数据,执行接收机12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52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2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2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54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的,该存储器54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54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54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下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
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应用在上述图1至图4任一所示的接收机中。在图6中,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610,接收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中,接收机能够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示意性的,接收机在RRC接入过程(RRC connection request)中向发射机上报接收机的N天线接收能力,其中N为正整数,N可以的取值包括2、4或8等等数值。相应的,发射机根据该N天线接收能力,确定与接收机之间的传输模式。可选地,传输模式可以包括4x4 MIMO、4x4 MIMO或8x8 MIMO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射机向接收机发送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可选的,该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可以是重配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当初始天线配置信息是重配消息时,接收机最大传输数据层为N层(N layers),示意性的,N可以为4。
步骤620,根据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工作天线是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
示意性的,接收机能够将自身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若上述接收机最大传输数据层为4层,则第一数量是4。接收机通过4个工作天线接收业务数据。
示意性的,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机配置工作天线的个数的流程图。在图7中,包括发射机110和接收机120。接收机120起始状态是RRC空闲态,接收机120向发射机110发起RRC连接请求。在该连接请求中,接收机120可以向发射机110上报自身具有4个工作天线(接收天线)的硬件设置。随后,接收机120处于RRC连接状态。发射机110决定采用4x4 MIMO的天线模式。发射机110向接收机120发送RRC重配消息,指示最大传输数据层数为4层(4layers),接收机需要进入4x4 MIMO接收模式。接收机120切换至4个工作天线的模式。
步骤630,接收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可选的,接收机通过上述工作天线接收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步骤640,响应于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将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示意性的,预设条件用于指示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关的通信状态。
在通信中,不同的业务数据的属性对应相应的通信状态,当业务数据的属性对应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状态时,相应的工作天线的个数最低需求是a个。若接收机当前的工作天线的个数小于a个,则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增加至a个,以保证接收机能够正常接收到分析业务数据。若接收机当前的工作天线的个数大于等于a个,则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减少至a个,在保证接收机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避免接收机启用过多的工作天线造成电能的浪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机能够获取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得到业务数据的属性。随后,接收机能够将获取到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与预设条件进行比对。当接收机获取到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时,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从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一数量是接收机当前所能使用的工作天线的最高数量,则检测业务数据的属性是否符合用于减少工作天线的数量的预设条件。当预设条件被满足时,接收机将较多的工作天线的数量减少到第二数量,也即接收机的工作天线从数量较多的第一数量,减少到数量较少的第二数量,实现了在无需较多数量的工作天线的情况下,接收机自动减少工作天线的数量的能力。
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若第二数量是接收机当前所能使用的工作天线的最低数量,则检测业务数据的属性是否符合用于增多工作天线的数量的预设条件。当预设条件被满足时,接收机将从数量较少的第一数量,增加到数量较多的第一数量,实现了在需要较多的工作天线工作的场景中,接收机自动将工作天线的数量从较少的数量调整为较多的数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接收机先与发射机进行通信,并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之后,获取接收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在接收机按照上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完成发射机初始状态下的工作天线的数量的配置后,接收机将按照当前的工作天线的数量提供电能,在接收机接收发射机的业务数据后,当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时,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实现了根据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应调节工作天线的个数,使得数据业务在无需使用多个天线时,减少天线使用的个数,降低功耗;在数据业务需要多个天线时,增加天线使用的个数,提高天线接收业务数据的性能,使得接收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天线带来的功耗。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流程图。该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应用在上述所示的接收机中。在图8中,该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811,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示意性的,步骤811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1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12,接收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示意性的,步骤812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2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13,根据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发射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
示意性的,步骤813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3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14,接收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示意性的,步骤814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4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20,响应于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将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用于指示与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关的第一通信状态。
步骤830,响应于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将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用于指示与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关的第二通信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状态优于第二通信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状态对应的通信参数的类型可以和第二通信状态对应的通信参数的类型相同。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接收机能够响应于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小于预设层数,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其中,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与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可以是低阶数据层数,低阶数据层包括1层或2层。可选的,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还可以是高阶数据层数,高阶数据层包括3层或4层。
作为步骤830的一种可能的替换方式,接收机可以通过响应于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小于预设层数,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示意性的,通过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来调整工作天线的天线数量,可以通过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来实现。
步骤(1),响应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向发射机上报第一秩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检测自身接收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当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接收机向发射机上报第一秩指示信息,该第一秩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可以是1或者2等数值较低的秩。
步骤(2),接收发射机根据第一秩指示信息发送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次第一秩指示信息中,接收机只发送一个秩。在实际应用的场景中,发射机将在连续多个相同的秩的指示下,根据第一秩指示信息发送业务数据。示意性的,多个相同的秩可以是3、4、5或者其它数值的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接收机在一段时间内向发射机发送的第一秩指示信息分别是1、1、1、1、2、1和1。其中,数值为2的第一秩指示信息将被发射机识别突发信息,不予响应。
在例如,接收机在一段时间内向发射机发送的第一秩指示信息分别是1、1、2、2、2、1和1,则发射机在接收到接收机连续发送的第3个数值为2的第一秩指示信息时,将按照秩为2的情况向接收机发送业务数据。
相应的,接收机接收该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步骤(3),响应于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小于等于预设层数,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示意性的,接收机将按照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调整工作天线的个数。其中,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可以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数据层数(numLayer)。
步骤(4-1),响应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第二阈值,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二数量恢复至第一数量。
示意性的,接收机将获取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当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第二阈值时,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二数量恢复至第一数量。
在信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接收机可以将工作天线的个数从数量较少的第二数量恢复至第一数量。
步骤(4-2),响应于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二数量恢复至第一数量,业务数据的属性包括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
在步骤(4-2)的情况下,由于目前接收机的天线数量是第二数量,则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为预设层数时,接收机将有可能会无法正确接收到该数据。也即,接收机在发射机首次或者前几次发送业务数据时无法正常处理该业务数据,此时,为了接收机正常处理业务数据,接收机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二数量恢复至第一数量。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信道条件或调度数据阶数的天线切换流程图。
步骤911,接收机进入RRC连接状态(RRC Connected State)。
步骤912,接收发射机发送的RRC重配消息。
其中,RRC重配消息用于指示接收机最大传输数据层数是4层。
步骤913,接收机进入工作天线为4个的4*4MIMO状态。
步骤914,接收机处于4*4MIMO状态,4*4MIMO状态指示发送机包括4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发射天线,接收机包括4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接收天线。
步骤915,接收机在信道SNR大于第三阈值时,向发射机上报的秩为3或4,接收机保持4*4MIMO状态。
步骤916,接收机判断信道SNR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其中,当信道SNR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接收机的处理流程转到步骤914。
步骤917,当信道SNR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机上报的秩为1或2。
步骤918,判断接收机从DCI中检测到的数据层数是否是低阶层数(1层或者2层)。
步骤919,当接收机从DCI中检测到的数据层数是低阶层数(1层或者2层)时,接收机工作天线为2个的4*2MIMO状态。
步骤920,接收机处于工作天线为2个的4*2MIMO状态。
步骤921,判断DCI中的数据层数是否大于2。
步骤922,当DCI中的数据层数是否大于2时,判断信道SNR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其中,当信道SNR大于第二阈值时,接收机执行步骤913。
其中,当接收机从DCI中检测到的数据层数是高阶层数(3层或4层)时,接收机执行步骤91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根据信道条件决定接收机是否处于多个天线数目。当信道条件一般,发射机持续调度低阶层数(1层或2层)数据,接收机切换到较少数目的工作天线,当发射机调度高阶层数(3层或4层)数据,或者,信道条件变好时,接收机重新切换回数目较多的工作天线,以便接收机正常接收高阶层数数据,降低了多天线的接收机在接收数据的场景中的能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请参考如下实施例。
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层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流程图。图10所示方法可以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中,图10所示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1,与发射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示意性的,步骤1001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1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2,接收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示意性的,步骤1002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2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3,根据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发射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
示意性的,步骤1003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3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4,接收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示意性的,步骤1004的执行过程和步骤640的执行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11,响应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接收发射机根据第二秩指示信息发送的业务数据,第二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高于第一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
步骤1012,响应于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小于等于预设层数,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步骤1021,响应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等于第一阈值,获取业务数据的传输块的数据量。
步骤1022,响应于业务数据的传输块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步骤1030,响应于目标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将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二数量恢复至第一数量,目标时长是工作天线的个数保持为第二数量的时长。
示意性的,请参见图11,图11是基于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层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101,接收机进入RRC连接状态。
步骤1102,接收发射机发送的RRC重配消息。
其中,RRC重配消息用于指示接收机最大传输数据层数是4层。
步骤1103,接收机进入工作天线为4个的4*4MIMO状态。
步骤1104,接收机处于4*4MIMO状态,4*4MIMO状态指示发送机包括4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发射天线,接收机包括4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接收天线。
步骤1105,接收机在信道SNR大于第三阈值时,向发射机上报的秩为3或4,接收机保持4*4MIMO状态。
步骤1106,接收机判断信道SNR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步骤1107,当信道SNR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接收机从DCI中检测到的数据层数是否是低阶层数(1层或者2层)。
步骤1108,当接收机从DCI中检测到的数据层数是低阶层数(1层或者2层)时,接收机切换为工作天线为2个的4*2MIMO状态。
步骤1109,接收机处于工作天线为2个的4*2MIMO状态。
步骤1110,响应于目标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接收机执行步骤1103。
示意性的,请参见图12,图12是基于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层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201,接收机RRC连接状态。
步骤1202,接收发射机发送的RRC重配消息。
其中,RRC重配消息用于指示接收机最大传输数据层数是4层。
步骤1203,接收机进入工作天线为4个的4*4MIMO状态。
步骤1204,接收机处于4*4MIMO状态,4*4MIMO状态指示发送机包括4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发射天线,接收机包括4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接收天线。
步骤1205,接收机在信道SNR大于第三阈值时,向发射机上报的秩为3或4,接收机保持4*4MIMO状态。
步骤1206,接收机判断信道SNR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步骤1207,当信道SNR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接收机接收的传输块(TB)大小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步骤1208,当接收机接收的传输块大小小于预设阈值时,接收机切换为工作天线为2个的4*2MIMO状态。
步骤1209,接收机处于工作天线为2个的4*2MIMO状态。
步骤1210,响应于目标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接收机执行步骤120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发射机调度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来判断是否从较多天线的模式进入较少天线的模式,随后在指定的时段之后再切换至较多天线的模式。在发射机调度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较低时,仍然切换至较少天线为工作天线的模式,降低了天线带来的非必要的功耗,使得天线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盲目维持多个接收天线的工作,提高了多天线的接收机在接收数据过程中的续航能力。
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传输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从较多天线的模式进入较少天线的模式,随后在指定的时段之后再切换至较多天线的模式。在传输块较小的情况下,接收机从较多天线的模式进入较少天线的模式,随后在指定的时段之后再切换至较多天线的模式。本申请使得天线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盲目维持多个接收天线的工作,使得信道中的传输块较小时,接收机主动切换至天线较少的模式,节约了多天线终端的能耗。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1310,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数量调整模块132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所述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所述工作天线是所述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
业务数据接收模块1330,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
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预设条件,将所述接收机的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涉及的预设条件用于指示与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关的通信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接收机的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所述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数量,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用于指示与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关的第一通信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接收机的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所述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数量,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用于指示与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相关的第二通信状态,所述第一通信状态优于所述第二通信状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小于预设层数,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所述第二数量,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包括所述发射机调度的数据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数据层数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层数,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所述第二数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向所述发射机上报所述第一秩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第一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或者,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向所述发射机上报第二秩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第二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高于第一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1340,用于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等于第一阈值,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传输块的数据量;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传输块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所述第二数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数量恢复模块,用于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第二阈值,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二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一数量;或,响应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二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一数量,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包括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数量恢复模块,用于响应于目标时长大于等于时长阈值,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第二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目标时长是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保持为所述第二数量的时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根据信道条件决定接收机是否处于多个天线数目。当信道条件一般,发射机持续调度低阶层数(1层或2层)数据,接收机切换到较少数目的工作天线,当发射机调度高阶层数(3层或4层)数据,或者,信道条件变好时,接收机重新切换回数目较多的工作天线,以便接收机正常接收高阶层数数据,降低了多天线的接收机在接收数据的场景中的能耗。
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发射机调度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来判断是否从较多天线的模式进入较少天线的模式,随后在指定的时段之后再切换至较多天线的模式。在发射机调度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较低时,仍然切换至较少天线为工作天线的模式,降低了天线带来的非必要的功耗,使得天线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盲目维持多个接收天线的工作,提高了多天线的接收机在接收数据过程中的续航能力。
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传输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从较多天线的模式进入较少天线的模式,随后在指定的时段之后再切换至较多天线的模式。在传输块较小的情况下,接收机从较多天线的模式进入较少天线的模式,随后在指定的时段之后再切换至较多天线的模式。本申请使得天线能够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盲目维持多个接收天线的工作,使得信道中的传输块较小时,接收机主动切换至天线较少的模式,节约了多天线终端的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在执行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与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能够实现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机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所述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所述工作天线是所述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
响应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向所述发射机上报第一秩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第一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或,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向所述发射机上报第二秩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第二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高于所述第一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
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小于等于预设层数,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第二阈值,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二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一数量;
或,
响应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业务数据的属性不符合预设条件,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二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一数量,所述业务数据的属性包括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
3.一种天线模式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机中,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机发送的初始天线配置信息;
数量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天线配置信息,将所述接收机的工作天线的个数配置为第一数量,所述工作天线是所述接收机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
天线数量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小于第一阈值,向所述发射机上报第一秩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第一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或,响应于传输所述业务数据的信道的信噪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向所述发射机上报第二秩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发射机根据所述第二秩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所述第二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高于所述第一秩指示信息指示的秩;
所述天线数量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层数小于等于预设层数,将所述工作天线的个数由所述第一数量调整为第二数量。
4.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
CN202010949767.4A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39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767.4A CN112039572B (zh)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9767.4A CN112039572B (zh)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9572A CN112039572A (zh) 2020-12-04
CN112039572B true CN112039572B (zh) 2022-06-28

Family

ID=73588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9767.4A Active CN112039572B (zh)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95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1261B (zh) * 2020-12-05 2022-04-12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4466400B (zh) * 2022-01-18 2024-03-19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625A (zh) * 2016-06-17 2017-12-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天线的方法和使用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8599816A (zh) * 2017-03-15 2018-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WO2019222954A1 (zh) * 2018-05-24 2019-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557178A (zh) * 2018-06-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配置的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24096A1 (zh) * 2018-07-30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2955A (ja) * 2002-05-17 2003-11-21 Toshiba Corp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351326B2 (ja) * 2010-02-24 2013-11-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625A (zh) * 2016-06-17 2017-12-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天线的方法和使用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8599816A (zh) * 2017-03-15 2018-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能量效率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WO2019222954A1 (zh) * 2018-05-24 2019-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557178A (zh) * 2018-06-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配置的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24096A1 (zh) * 2018-07-30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9572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9632B (zh) 一种准共址确定方法、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7529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EP3911027B1 (en) Turning off an antenna panel of a terminal
US11962388B2 (en) Beam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039572B (zh)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CN114026902B (zh) 小区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144822B (zh) 一种在连接模式下给予其它无线模块使用天线权利的装置
US202202646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wp switching ind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30208595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554117B1 (en) Channe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2024000717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695125A (zh) 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处理装置
CN115474255A (zh) 基于旁链路的中继服务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301559A (zh) 终端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691147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undling size, user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5150903B (zh) 波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163730A1 (en) Initial bandwidth par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40080872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20595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241474A1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4004821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40014879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1566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arget resource typ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3017937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150903A (zh) 波束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7

Address after: Room 1501, 15 / F, building 2, No. 10 yard, Chaoyang Park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Zhek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