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490B -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0490B
CN111970490B CN202010786062.5A CN202010786062A CN111970490B CN 111970490 B CN111970490 B CN 111970490B CN 202010786062 A CN202010786062 A CN 202010786062A CN 111970490 B CN111970490 B CN 111970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camera
images
thermo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60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0490A (zh
Inventor
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60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0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0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0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06V20/53Recognition of crowd images, e.g. recognition of crowd conges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建筑物的用户流量展示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有利于直观认知到建筑物内的人员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

Description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商场是人们常去的场所,商场内经常会出现人流过多的情况,由于现有技术对于商场人流客流的管理多是数字化的形式,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大型商场各个位置或者特定位置的人员进行监控,并且无法直观认知到人流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等。因此,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无法有效疏导商场内的人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对建筑物的用户流量展示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有利于直观认知到建筑物内的人员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摄像头去采集某栋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根据该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其中,热力图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再将热力图融合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从而可以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监控该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从而有利于直观认知到该建筑物内的人员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对应一个第一拍摄区域,N为正整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包括: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中设置N个智能摄像头,用于采集该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每个智能摄像头均对应一个拍摄区域,通过这N个智能摄像头可以采集到整栋建筑物内各区域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将各区域的用户流量数据转换成热力图,由于在热力图可以直观反映人员聚集情况,从可以直观展示整栋建筑物内各区域实时的人员聚集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包括: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将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并且该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该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根据这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这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划分为N个第一区域,且这N个第一区域与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将N个智能摄像头根据拍摄范围将建筑物划分区域,直观映射为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划分为N个第一区域,也即三维可视化模型上的N个第一区域与建筑物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是对应的;再将每个拍摄范围对应的热力图展示在对应的第一区域,即可实现将整栋建筑物中的人员聚集情况直观的展示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上。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对应同一个第二拍摄区域,M为正整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包括:根据M第二个用户流量数据生成M张第二热力图,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建筑物中的某个建筑区域,在该建筑区域设置M个智能摄像头,用于采集该建筑区域内的用户流量数据,通过这M个智能摄像头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去采集该区域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将多个角度采集到的用户流量数据转换成多张热力图,再将多张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由于在热力图可以直观反映人员聚集情况,从而通过该目标热力图可以直观展示该建筑区域的人员出入情况或人员流动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包括:根据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所述M个第二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确定所述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以得到目标区域;将所述目标热力图展示在所述目标区域。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并且这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这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因此根据这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这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可以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并且这M个第二区域与这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由于这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该建筑物中的同一个建筑区域,因此该建筑区域反映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也即这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再将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到的用户流量数据合成的目标热力图展示在该重合区域,即可实现该建筑区域中的人员出入情况或人员流动情况直观的展示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上。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用户流量监控装置,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
展示单元,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对应一个第一拍摄区域,N为正整数,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将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对应同一个第二拍摄区域,M为正整数,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M第二个用户流量数据生成M张第二热力图,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所述M个第二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确定所述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以得到目标区域;将所述目标热力图展示在所述目标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流量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智能监控设备可以是具备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该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监控设备100硬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监控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智能监控设备。本申请中的智能监控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等。
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监控设备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智能监控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用户流量数据采集、热力图生成、热力图展示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可以是安卓(Android)***(包括基于Android***深度开发的***)、苹果公司开发的IOS***(包括基于IOS***深度开发的***)或其它***。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智能监控设备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用户流量数据、热力图等)。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其中,智能摄像头可以通过拍摄图像或视频来采集建筑按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该建筑物可以是商场、办公楼等建筑物。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IOT视频监控***,采集商场客流数据,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自动统计每分钟拍摄到的人数作为用户流量数据,以分钟为维度进行数据采集与更新,从而得知当前拍摄范围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人流量变化。
步骤202、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智能摄像头采集到用户流量时,也即该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存在人,此时可以将当前的用户流量数据转换成热力图;当智能摄像头没有采集到用户流量时,也即该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不存在人,此时不作处理。
步骤203、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具体地,可以将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筑信息化模型BIM)上传至智能监控设备,并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与智能摄像头在建筑物的安装位置一致的摄像头模型,那么可以将智能摄像头采集的实际人员信息以热力图的方式反映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上,从而可以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上直观的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摄像头去采集某栋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根据该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其中,热力图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再将热力图融合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从而可以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监控该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从而有利于直观认知到该建筑物内的人员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对应一个第一拍摄区域,N为正整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包括: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其中,可以以智能摄像头的设置点位为划分依据,通过智能摄像头与三维模型的每个区域建立唯一编码的对应关系,每个智能摄像头可以拿到与其对应的人流数据及拍摄范围,将其反映在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应区域中形成热力图,那么可以直观的看到人员聚集情况。
举例来说,可以在建筑物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智能摄像头,并且使得这些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的累积可以覆盖整个建筑物的每个角落,每个智能摄像头均可以采集其对应拍摄范围内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将用户流量数据转换成热力图,所有的智能摄像头同步采集用户流量数据,从而可以在线获取到整个建筑物的实时用户流量数据,进而获得整个建筑物的热力图。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中设置N个智能摄像头,用于采集该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每个智能摄像头均对应一个拍摄区域,通过这N个智能摄像头可以采集到整栋建筑物内各区域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将各区域的用户流量数据转换成热力图,由于在热力图可以直观反映人员聚集情况,从可以直观展示整栋建筑物内各区域实时的人员聚集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包括: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将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
举例来说,根据智能摄像头在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与该安装位置相对应的模型位置上建立摄像头模型,然后依据摄像头模型将整个三维可视化模型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了每个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再将每个摄像头对应的热力图展示在其拍摄范围对应的区域中,从而可以将整个建筑物的热力图在线实时展示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当中,进而可以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上直观的监控整个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并且该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该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根据这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这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划分为N个第一区域,且这N个第一区域与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将N个智能摄像头根据拍摄范围将建筑物划分区域,直观映射为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划分为N个第一区域,也即三维可视化模型上的N个第一区域与建筑物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是对应的;再将每个拍摄范围对应的热力图展示在对应的第一区域,即可实现将整栋建筑物中的人员聚集情况直观的展示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上。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对应同一个第二拍摄区域,M为正整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包括:根据M第二个用户流量数据生成M张第二热力图,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
举例来说,对于建筑物的关键位置或者特定位置,比如商场关键出入口,有三个智能摄像头对此出入口进行监控,可以将三个智能摄像头采集的人流数据(也即用户流量数据)分别转换成热力图,得到3张热力图,再将这三张热力图合成一张热力图,该合成的一张热力图可以用来反映该出入口的人员流动情况;或者可以将三个智能摄像头采集的人流数据进行汇总,生成该出入口的总的人流数据,再将总的人流数据转换成一张热力图,该由总的人流数据转换得到的热力图也可以用来反映该出入口的人员流动情况。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建筑物中的某个建筑区域,在该建筑区域设置M个智能摄像头,用于采集该建筑区域内的用户流量数据,通过这M个智能摄像头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去采集该区域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将多个角度采集到的用户流量数据转换成多张热力图,再将多张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由于在热力图可以直观反映人员聚集情况,从而通过该目标热力图可以直观展示该建筑区域的人员出入情况或人员流动情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包括:根据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所述M个第二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确定所述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以得到目标区域;将所述目标热力图展示在所述目标区域。
举例来说,对于建筑物的关键位置或者特定位置,比如商场关键出入口,有三个智能摄像头对此出入口进行监控,可以将三个智能摄像头采集的人流数据(也即用户流量数据)分别转换成热力图,得到3张热力图,再将这三张热力图合成一张热力图;然后在该建筑物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出入口模型中该三个智能摄像头对应位置上分别建立一个摄像头模型,从而得到三个摄像头模型;再依据三个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该出入口模型确定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重合部分就是这三个智能摄像头拍摄范围重合部分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的反映,将该合成的一张热力图展示在该三个区域重合部分,从而将该出入口的人员流动情况直观的展示在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而可以直观的监测该商场关键出入口的人员流动情况。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并且这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这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因此根据这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这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可以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并且这M个第二区域与这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由于这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该建筑物中的同一个建筑区域,因此该建筑区域反映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也即这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再将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到的用户流量数据合成的目标热力图展示在该重合区域,即可实现该建筑区域中的人员出入情况或人员流动情况直观的展示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上。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包括: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分成多个视频段;针对每个目标视频段进行解析,以得到多张视频图像,所述目标视频段为所述多个视频段中的任一视频段;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中的每张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分割,得到多个人脸;将所述多个人脸进行分类,得到多类人脸,将所述多类人脸的类别数量作为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其中,具体可以采用聚类算法,对多个人脸进行分类,从而得到多类人脸,将多类人脸的类别数量作为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流量数据,即每个人对应一个类。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集建筑物内的视频,对视频进行分段得到视频段,以及对视频段进行解析得到多张视频图像,对每张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分割,得到多个人脸,再对人脸进行分类,将人脸分类的类别数量作为当前采集的人员数据量,从而可以有效采集到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中的每张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分割,得到多个人脸,包括: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图像;针对每张网格图像执行以下步骤,得到多个人脸:从所述网格图像中选取A个不同的点,以所述A个不同的点为圆心对所述网格图像进行圆形图像截取,得到A个圆形区域图像,所述A为大于3的整数;从所述A个圆形区域图像中选出目标圆形区域图像,所述目标圆形区域图像为所述A个圆形区域图像中包含特征点的数量最多的圆形区域图像;将所述目标圆形区域图像进行划分,得到B个圆环图像,所述B个圆环图像的环宽相同;从所述B个圆环图像中半径最小的圆环图像开始,依次将所述B个圆环图像与预存的模板人脸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并累计已匹配完成的圆环图像的匹配值;当累计的匹配值大于预设匹配阈值时,则停止进行特征点匹配以及确定所述网格图像存在人脸,并提取所述网格图像中的人脸。
具体地,预设的模板人脸是预先存储在智能监控设备中,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对视频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图像;然后识别每个网格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当存在人脸时,提取该网格图像中的人脸,从而得到整张视频图像中的人脸。
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视频图像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图像;利用特定的人脸识别算法对每个网格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进而提取每个网格图像中的人脸,从实现从智能摄像头中采集的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中统计出用户流量。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301、通过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
步骤302、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步骤303、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
步骤304、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
步骤305、将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根据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并且该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该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根据这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这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划分为N个第一区域,且这N个第一区域与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将N个智能摄像头根据拍摄范围将建筑物划分区域,直观映射为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将该三维可视化模型划分为N个第一区域,也即三维可视化模型上的N个第一区域与建筑物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是对应的;再将每个拍摄范围对应的热力图展示在对应的第一区域,即可实现将整栋建筑物中的人员聚集情况直观的展示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上。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智能监控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流量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流量监控装置400可以包括采集单元401、生成单元402和展示单元403,该用户流量监控装置400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采集单元401,用于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生成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
展示单元403,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对应一个第一拍摄区域,N为正整数,所述生成单元402,用于: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将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对应同一个第二拍摄区域,M为正整数,所述生成单元402,用于:根据M第二个用户流量数据生成M张第二热力图,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所述M个第二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确定所述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以得到目标区域;将所述目标热力图展示在所述目标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流量监控装置40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单元模块,例如:用户流量监控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404。存储单元404可以用于存储该用户流量监控装置4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以看出,在图4所描述的用户流量监控装置400中,通过智能摄像头去采集某栋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根据该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其中,热力图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再将热力图融合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从而可以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监控该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从而有利于直观认知到该建筑物内的人员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控设备5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智能监控设备510包括通信接口511、处理器512、存储器513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通信接口511、所述处理器512、所述存储器513的通信总线514,所述智能监控设备510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
存储器513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513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
通信接口51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51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51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智能监控设备510中的处理器512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13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描述。
可以看出,在图5所描述的智能监控设备510中,通过智能摄像头去采集某栋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然后根据该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其中,热力图中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再将热力图融合在该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从而可以在该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监控该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从而有利于直观认知到该建筑物内的人员出入情况、人员聚集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所述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包括: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分成多个视频段;针对每个目标视频段进行解析,以得到多张视频图像,所述目标视频段为所述多个视频段中的任一视频段;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中的每张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分割,得到多个人脸;将所述多个人脸进行分类,得到多类人脸,将所述多类人脸的类别数量作为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所述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中的每张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分割,得到多个人脸,包括: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图像;针对每张网格图像执行以下步骤,得到多个人脸:从所述网格图像中选取A个不同的点,以所述A个不同的点为圆心对所述网格图像进行圆形图像截取,得到A个圆形区域图像,所述A为大于3的整数;从所述A个圆形区域图像中选出目标圆形区域图像,所述目标圆形区域图像为所述A个圆形区域图像中包含特征点的数量最多的圆形区域图像;将所述目标圆形区域图像进行划分,得到B个圆环图像,所述B个圆环图像的环宽相同;从所述B个圆环图像中半径最小的圆环图像开始,依次将所述B个圆环图像与预存的模板人脸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并累计已匹配完成的圆环图像的匹配值;当累计的匹配值大于预设匹配阈值时,则停止进行特征点匹配以及确定所述网格图像存在人脸,并提取所述网格图像中的人脸;
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
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包括:根据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与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每个区域建立唯一编码的对应关系,将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对应一个第一拍摄区域,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包括:
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对应同一个第二拍摄区域,M为正整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包括:
根据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生成M张第二热力图,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M个第二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M张第二热力图合成一张目标热力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包括:
根据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与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和所述M个第二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二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M个第二区域,所述M个第二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
确定所述M个第二区域的重合区域,以得到目标区域;
将所述目标热力图展示在所述目标区域。
5.一种用户流量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所述智能监控设备与智能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智能摄像头采集建筑物内的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视频分成多个视频段;针对每个目标视频段进行解析,以得到多张视频图像,所述目标视频段为所述多个视频段中的任一视频段;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中的每张视频图像进行人脸分割,得到多个人脸;将所述多个人脸进行分类,得到多类人脸,将所述多类人脸的类别数量作为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用户流量数据;
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多张视频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图像;针对每张网格图像执行以下步骤,得到多个人脸:从所述网格图像中选取A个不同的点,以所述A个不同的点为圆心对所述网格图像进行圆形图像截取,得到A个圆形区域图像,所述A为大于3的整数;从所述A个圆形区域图像中选出目标圆形区域图像,所述目标圆形区域图像为所述A个圆形区域图像中包含特征点的数量最多的圆形区域图像;将所述目标圆形区域图像进行划分,得到B个圆环图像,所述B个圆环图像的环宽相同;从所述B个圆环图像中半径最小的圆环图像开始,依次将所述B个圆环图像与预存的模板人脸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并累计已匹配完成的圆环图像的匹配值;当累计的匹配值大于预设匹配阈值时,则停止进行特征点匹配以及确定所述网格图像存在人脸,并提取所述网格图像中的人脸;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流量数据生成热力图,所述热力图包括至少一个人的热力信息;
展示单元,将所述热力图融合在所述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展示,以监控所述建筑物内的用户流量,包括:根据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在所述建筑物内的安装位置,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建立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和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在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中确定出N个第一区域,所述N个第一区域与所述N个第一摄像头模型一一对应,根据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与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每个区域建立唯一编码的对应关系,将N张第一热力图展示在所述N个第一区域,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与所述N个第一区域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智能摄像头包括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中的每个第一智能摄像头对应一个第一拍摄区域,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根据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生成N张第一热力图,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由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采集,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个第一智能摄像头一一对应,所述N个第一用户流量数据与所述N张第一热力图一一对应。
7.一种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86062.5A 2020-08-06 2020-08-06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970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062.5A CN111970490B (zh) 2020-08-06 2020-08-06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062.5A CN111970490B (zh) 2020-08-06 2020-08-06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490A CN111970490A (zh) 2020-11-20
CN111970490B true CN111970490B (zh) 2023-04-18

Family

ID=73365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6062.5A Active CN111970490B (zh) 2020-08-06 2020-08-06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0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8384B (zh) * 2020-12-24 2022-07-26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车站客流监测方法及***
CN112906552A (zh) * 2021-02-07 2021-06-04 上海卓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巡检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491727A (zh) * 2021-11-30 2022-05-13 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历史建筑的三维融合可视化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84512A (ja) * 2016-11-24 2018-05-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三次元形状熱計測装置、三次元形状熱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233398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北京易真学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3858B1 (ko) * 2015-12-23 2022-10-14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영상 처리 방법
CN110619807B (zh) * 2018-06-20 2022-12-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全局热力图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85218A (zh) * 2018-07-10 2018-12-11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人流量统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设备
CN109146746A (zh) * 2018-07-31 2019-01-04 湖北智旅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景区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
CN109803230B (zh) * 2019-01-24 2021-03-12 北京万相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绘制车站乘车区域人员分布热力图的方法
CN110209245B (zh) * 2019-06-17 2021-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84512A (ja) * 2016-11-24 2018-05-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三次元形状熱計測装置、三次元形状熱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233398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北京易真学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颖慧 ; 潘志宏 ;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人员应急疏散***研究.江苏建筑.2018,(第02期),114-1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490A (zh) 202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0490B (zh) 用户流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255352B (zh) 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及***
CN109697416B (zh) 一种视频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8256404B (zh) 行人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815818B (zh) 目标人物追踪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878670B (zh)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09238B (zh) 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372606A (zh) 目标对象信息生成方法和单元、识别方法和单元及***
CN110619314A (zh) 安全帽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75540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及存储介质
CN109740573B (zh) 视频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服务器
CN110659391A (zh) 一种视频侦查方法及装置
CN109426785A (zh) 一种人体目标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210457A (zh) 人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56122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处理器、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8197585A (zh) 脸部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9815839B (zh) 微服务架构下的徘徊人员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991231A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人脸识别设备
CN10731601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0821A (zh) 人车轨迹分析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469150B (zh) 一种用于对风险行为进行识别的方法及***
CN111093059A (zh) 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837138B (zh) 一种着装监控方法、***、介质及电子终端
CN112561987B (zh) 人员位置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723761B (zh) 异常人脸图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