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0994A -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0994A
CN111950994A CN202010917332.1A CN202010917332A CN111950994A CN 111950994 A CN111950994 A CN 111950994A CN 202010917332 A CN202010917332 A CN 202010917332A CN 111950994 A CN111950994 A CN 111950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dden danger
information
points
danger poi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7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0994B (zh
Inventor
张洪岩
蔡建斯
王明龙
龚鹏
王正阳
李文博
董蕾
王智强
赵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al Estat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al Estate Evaluation Center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al Estate Evaluation Center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al Estate Evaluation Center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09173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0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0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0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0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0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执行隐患点判定操作,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并与原有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整合,生成隐患点信息,形成隐患点分布图;确定需要处理的隐患点,依据隐患点信息确定其处理方案,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执行监测操作;当获取到对应暂未处理的新增的隐患点的预警信息时采集上报信息,导入上报信息至隐患点分布图,并依据导入上报信息后的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应急处理方案;采集并确定隐患点处理结果,并进行隐患点信息的核销或再录入。本申请具有对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及地质隐患点有序治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综合,又称为地质环境***。
目前,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会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均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管理是分层级、分区域、分职能进行,不同层级间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管理部门或单位、不同的职能单位又有不同的执行条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地质环境中,尤其是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呈现出碎片化管理模式,难以对地质隐患点进行有序治理的缺陷。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为了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
执行隐患点判定操作,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
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并与原有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整合,生成隐患点信息,并导入地图数据,形成隐患点分布图;
确定需要处理的隐患点,依据隐患点信息确定其处理方案,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执行监测操作;
当获取到对应暂未处理的隐患点的预警信息时采集上报信息,导入上报信息至隐患点分布图,并依据导入上报信息后的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应急处理方案;
采集并确定隐患点处理结果,并进行隐患点信息的核销或再录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新增的隐患点,从而筛选出相对较危险、较紧急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隐患点,从而方便优先治理;通过隐患点信息与地图数据结合的方式得到隐患点分布图,实现隐患点全局可视化、直观化、信息化,从而方便依据隐患点位置、影响范围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提升治理效果与效率;再确定需要治理隐患点中目前可以处理的隐患点,确定处理方案,而对暂时无法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当任一隐患点发灾时***获取到预警信息,此时再获取现场采集的上报信息,并将之导入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发灾位置、波及范围及发灾情况等,从而确定应急处理方案,减少时间延迟,提升救援、救灾效率;通过处理方案的差异化,方便划分地质隐患的轻重缓急,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
优选的,所述调查探测信息包括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所述隐患点包括地层属性异常点,地层属性异常点的调查探测信息获取步骤为,获取指定区域内各路段的物探图,依据物探图获取对应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类型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并记录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
依据地图数据以及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计算得出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并依据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查找地图数据上对应的位置坐标并在该位置坐标处进行标记,生成对应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定位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层属性异常点属于隐患点的一部分,如溶洞等,而调查探测信息包括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通过实地勘测所得的物探图可以了解地层结构,依据地层结构可以得到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参数信息等,而当物探图与地图数据结合时,可以依据物探图的长度比例等参数确定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从而得到地层属性异常点的调查探测信息,从而方便搭建隐患点分布图,方便工作人员直观得查看隐患点的分布情况并及时制定处理方案。
优选的,所述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的计算步骤为,获取指定区域内各路段的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并依据各路段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以及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计算出地层属性异常点在指定区域的坐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各路段的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计算出地层属性异常点所在位置的坐标,并关联地图上的坐标点与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点,以此对地层属性异常点所在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直观得展示于地图上,方便实时查看。
优选的,所述隐患点判定操作具体步骤为,
根据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和隐患点参数信息确定新隐患点的威胁范围,并根据威胁范围内存在的不动产和人员信息确定新隐患点的潜在威胁信息;
通过潜在威胁信息确定新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和危险等级;
判定当前隐患点是否会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
若不会,则不将该隐患点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
若会,则将该隐患点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新增的隐患点,从而筛选出相对较危险、较紧急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隐患点,且根据威胁范围内存在的不动产和人员信息可以得到发灾时人员、财产损失的数额与情况,以此确定新隐患点的潜在威胁信息并确定新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和危险等级,从而方便优先治理,进而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优选的,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操作,并根据监测获取的监测信息确定是否输出预警信息,监测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专业巡查并获取巡查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专业监测并获取人工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自动监测并获取自动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群众巡查并获取群测群防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巡查方式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从而实现较好的预警和抢险,同时也保证了防治人员的人身安全。
优选的,确定隐患点的处理方案的具体方式为,
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对隐患点的威胁对象进行消除,则根据威胁对象消除方案进行实施;
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进行隐患点消除,则根据隐患点消除方案进行实施;
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纳入防治方案治理计划,则根据防治方案治理计划进行实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隐患点指边坡、溶洞等,而隐患点的威胁对象指边坡下的房屋,溶洞上方的建筑设施等,若边坡、溶洞规模较小则可以直接通过加固、填埋等方式直接处理隐患点,若隐患点难以简单排除,则可以考虑清理、搬运受到地质隐患威胁的房屋设施,从而消除隐患;而对于比较复杂的隐患类型,需要纳入防治方案治理计划,进行重点治理。
优选的,录入新增的隐患点时进行分级操作,分级操作的步骤为,获取新增的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及危险等级,并确定地质条件属性,依据其地质条件属性及隐患点信息在隐患点分布图上确定新增的隐患点的区域范围并标记;
依据新增的隐患点与原有隐患点的区域范围生成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的对应shapefile格式文件;
当接收到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时,依据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及shapefile格式文件执行区块评估审批;
依据区块评估审批的结果判断是否触发加审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市区,一般会根据现有情况做地质条件的区分,现有的地质条件可分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斜坡类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斜坡类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斜坡类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情况;在区域型建筑选择建筑区域时,需要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建设。因此在区域型建筑选择建筑区域后,需要经过地质灾害评估机构的核实批准;但在实际地质灾害评估机构的核实批准情况中,除了建筑区域完全处于不易发区和低易发区的建筑区域的情况之中,还存在建设区域小部分处于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因此针对不同情况的地质灾害评估需要走不同的评估审批流程,而现有的审批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区分,需要核实的内容多,导致审批流程速度慢;因此先通过新增的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及危险等级确定其地质条件属性,依据其地质条件属性及隐患点信息在隐患点分布图上确定新增的隐患点的区域范围,并生成shapefile 格式文件。shapefile 格式文件作为一种文件存储方式,里面会包含图形元素和属性数据,使得区域上会带上和地质灾害有关的地质条件信息,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取到区块范围内灾害的易发概率范围。而针对易发概率高的范围区间触发加审流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审查,而针对易发概率低的范围区间不触发加审流程,仅进行较简单的审查,从而能基于审批流程的信息自动分配合适的审批方式,减少审批工作量,提升审批效率。
优选的,所述区块评估审批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读取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的对应shapefile格式文件;
基于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读取对应区块图像文件,其中区块图像为闭合的多边形;
利用OGR要素库提供的API接口,将区块图像反向解析为区块坐标数组;
由区块坐标数组构成区块范围,在shapefile格式文件的矢量图层中进行区块范围内的空间运算,获取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
将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进行权重计算;
基于权重计算的结果,判断是否触发加审流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WG格式的区块图像文件作为CAD软件输出的制图格式,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通过DWG格式的区块图像文件能够准确的获得坐标信息。从而通过在shapefile 格式文件的矢量图层中进行区块范围内的空间运算就能够获得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而根据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进行权重计算,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取到区块范围内灾害的易发概率范围。而针对易发概率高的范围区间触发加审流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审查,而针对易发概率低的范围区间不触发加审流程,仅进行较简单的审查,从而能基于审批流程的信息自动分配合适的审批方式,减少审批工作量,提升审批效率。
优选的,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发灾区域及其坐标、关键资源的信息及其坐标;确定应急处理方案前,
依据发灾区域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显示对应发灾区域的闭合图形、依据关键资源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显示对应关键资源的图形要素;
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地图、地图上的闭合图形及图形要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获取发灾地点的地图,再获取发灾区域、关键资源等上报信息,关键资源可以是救援人员、救护车等,之后匹配上报信息与地图,使发灾区域、关键资源等直观得显示于地图上对应的位置,并将上报信息与地图显示于人机交互界面上,上报信息通过闭合图形、图形要素等方式表示,以实现上报信息的可视化,以此减少前期调取资料、反复对比确认位置的工作量,方便指挥中心的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指定应急处理方案,从而提升救援效率,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与经济损失。
优选的,在导入上报信息时确定发灾区域,获取现场人员采集的发灾区域边界上的多个采样点的坐标,依据各个采样点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标注,对采样点对应的多个标注位置的坐标点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闭合图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场人员采集到发灾区域边界的采样点后对多个采样点进行曲线拟合以得到对应发灾区域的闭合图形,以此方便指挥中心对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进行部署。
第二方面,为了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包括隐患点添加模块、处理方案确定模块及更新维护模块;
隐患点添加模块,用于添加新增的隐患点,包括,
调查探测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
判定操作子模块,用于执行隐患点判定操作,并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以及,
隐患点录入子模块,与隐患点添加模块连接,用于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并与原有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整合,生成隐患点信息,并导入地图数据,形成隐患点分布图;
处理方案确定模块,确定需要处理的隐患点,依据隐患点信息确定其处理方案,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执行监测操作;当获取到对应暂未处理的隐患点的预警信息时采集上报信息,导入上报信息至隐患点分布图,并依据导入上报信息后的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应急处理方案;
更新维护模块,与处理方案确定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并确定隐患点处理结果并进行隐患点信息核销或再录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隐患点添加模块添加新增的隐患点,即新的隐患点通过调查探测信息获取子模块、判定操作子模块及隐患点录入子模块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从而筛选出相对较危险、较紧急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隐患点,从而方便优先治理;处理方案确定模块通过隐患点信息与地图数据结合的方式得到隐患点分布图,从而方便依据隐患点位置、影响范围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提升治理效果与效率;处理方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治理隐患点中目前可以处理的隐患点,确定处理方案,而对暂时无法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当任一隐患点发灾时***获取到预警信息,再依据现场工作人员传回的上报信息了解各隐患点的实时情况,并将之导入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发灾位置、波及范围及发灾情况等,从而确定应急处理方案,减少时间延迟,提升救援、救灾效率;通过处理方案的差异化,方便划分地质隐患的轻重缓急,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而更新维护模块用于依据隐患点处理结果核销已经排除隐患的隐患点,或再录入重新产生隐患的隐患点。
第三方面,为了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属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为了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物探图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关于筛选新增的隐患点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关于确定隐患点的处理方案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关于分级操作及审批评估流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关于上报信息导入隐患点分布图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综合地质物探成果图又称地质物探综合成果图,是综合反映工作区地质物探成果的图件,包括物探解译异常点(包括地层属性异常点、溶洞土洞异常点、空洞异常点、管线异常点等)、地质分层界线及地层电阻率等高线分布等,是一种综合性的物探解译成果图。综合地质物探成果图一般以地图上某一直线路段的地层结构剖面图的形式展现,因此可以对地层属性异常点进行展示,以此方便工作人员分析地层属性异常点所产生的隐患,从而提前做出预警和拟定防范措施,以此减少溶洞2塌陷等地质异常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分析一般需要现场勘查所得到的实际数据来支撑,且工作人员需要在地质隐患分析后制定相应等级的防范措施,并告知其他相关单位依照制定的防范措施对地层属性异常点所在的现场进行预警和布置,例如设立绕行的告示牌以减少过往车辆从而降低地面荷载等措施。
而隐患点是指可能发展成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区域,其中,突发性地质灾害指突然发生的、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灾害活动过程的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爆、矿井突水突泥、煤和瓦斯突出等。由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前兆现象一般不明显,且多数突发性地质灾害活动强烈,所以预测、预报和预防比较困难,常使人猝不及防,造成严重的破坏损失。
在灾害发生后或过程中,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上报后需要依据上报的灾害位置、类型、波及范围等上报信息综合指定有效的应急方案,并依据应急方案指挥调度中心展开救援行动,从而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而现有的上报信息主要是通过现场人员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其中,上报信息可采用移动终端通讯的方式上传至指挥中心,且指挥中心下达至调度中心的指令与上报信息两者的内容以文字、语音或报表形式为主。
本实施方式中应用的软件公开:Apache POI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开放源码函式库,提供API给Java程序对Microsoft Office格式档案读和写的功能,如对 word 文档的读和写。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及方法,参照图2,***包括隐患点添加模块、处理方案确定模块及更新维护模块,隐患点添加模块、处理方案确定模块及更新维护模块均可以采用处理器,可执行相关程序,并实现下列功能。
隐患点添加模块用于添加新增的隐患点,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新增的隐患点,从而筛选出相对较危险、较紧急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隐患点,从而方便优先治理。隐患点添加模块包括调查探测信息获取子模块、判定操作子模块及判定操作子模块。
其中,调查探测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包括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其中隐患点类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定位信息包括隐患点的地理坐标,上述隐患点定位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隐患点参数信息指隐患点的尺寸、范围参数等,例如隐患点为滑坡时,其隐患点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坡长、坡度和坡高。
参照图2、图3,且隐患点包括地层属性异常点,地层属性异常点可以是溶洞、空洞、土洞等,本实施例采用溶洞为例,地层属性异常点的调查探测信息获取步骤为:先获取并导入指定区域的地图数据。再获取指定区域内各路段的物探图,依据物探图获取对应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类型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如溶洞的深度、直径等参数,并记录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即溶洞在物探图上的长度坐标与深度坐标。
依据地图数据以及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计算得出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并依据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查找地图数据上对应的位置坐标并在该位置坐标处进行标记,生成对应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定位信息,进而得到地层属性异常点,即溶洞的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
其中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计算步骤具体为:选定地图上的路段,并获取该路段对应的物探图,设该溶洞所在路段的一端为起点且其另一端为终点,采用标记的方式指定物探图的两端分别对应该溶洞所在路段的起点、终点。其中,该溶洞所在路段的起点的坐标(X,Y)已知,而该溶洞所在路段的物探图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其长度,设其长度为D,且物探图上通过岩层的分布可以直观得找到溶洞的位置,则可以得到该溶洞所在路段的物探图上的溶洞距离对应选定路段起点的一端的同等比例下的距离为d,长度D与d如图1所示。则溶洞的位置坐标为(x,y):x=X+(A-X)*d/D,y=Y+(B-X)*d/D,从而得到溶洞的坐标位置。
参照图2、图4,而判定操作子模块用于执行隐患点判定操作,并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其具体步骤为:通过隐患点位置定位信息确定隐患点的位置,同时根据地图上的不动产和人员信息也可得知隐患点附近的不动产和人员,此时根据威胁范围和隐患点位置附近的不动产信息和人员信息,可对威胁范围覆盖内的不动产信息和人员信息进行损失信息的预判定。例如当前隐患点的类型信息为滑坡,隐患点参数信息中的坡长为10m,坡度为30°,坡高为5m,则能得出300m²的威胁范围,得出方式可采用人工测量或计算机自动生成,此时该威胁范围覆盖的不动产为2幢居民楼,包含20户住户,则可确定损失信息。
之后通过实地判定隐患点是否会造成损失,如果判定后确定该隐患点后期会发生灾情并造成人员或财产损伤,则将该隐患点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并进行记录存储,反之,则不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从而筛选出相对较危险、较紧急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隐患点,方便对新增的隐患点进行优先治理,进而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参照图3、图5,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操作,并根据监测获取的监测信息确定是否输出预警信息,监测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专业巡查并获取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专业监测并获取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自动监测并获取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巡查并获取监测信息。根据监测信息进行预警的判定,若需要进行预警则输出预警信息,生成应急处理方案,若不需要进行预警,则不输出预警信息,不进行处理。
在进行专业巡查时,对巡查路径信息进行获取,对巡查点位置信息进行获取,然后将当前巡查点位置信息与当前需要巡查的隐患点的位置点信息进行对比,若两者相同或者差距处于要求范围内,则可进行外界图像信息的获取,并在图像信息中添加巡查核验信息,巡查核验信息的添加方式可以是将包含巡查核验信息的水印添加至图像信息上,如在图片上直接显示水印。也可以是将巡查核验信息直接添加至图像信息内,也可以是在图片的属性信息内呈现巡查核验信息,巡查核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日期、天气和坐标;若不相同,则无法进行外界图像信息的获取。
参照图2、图6,而隐患点录入子模块与隐患点添加模块连接,用于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并与原有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整合,将新增的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内,并生成隐患点信息,并导入地图数据。地图数据可以采用GIS地图,隐患点信息即上述与隐患点一一对应的调查探测信息,结合地图数据与隐患点信息以形成隐患点分布图,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显示隐患点分布图,隐患点分布图上显示有隐患点的类型、参数、位置、威胁范围等信息,以此方便工作人员直观地查看隐患点的分布情况,方便据此指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且录入新增的隐患点时进行分级操作,分级操作的步骤为,先获取新增的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及危险等级,并确定地质条件属性,依据隐患等级及危险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将地质条件属性依次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及高易发区,依据其地质条件属性及隐患点信息在隐患点分布图上确定新增的隐患点的区域范围并标记。例如不易发区为隐患等级及危险等级较低的区域,其在隐患点分布图上的表现形式为闭合图形,同理可得到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及高易发区的区域。分级操作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评估,其可以针对建筑区域中存在的风险性,为风险性较低的审批区域选择审批流程较为简单的快速审批流程;而为风险性较高的审批区域选择审批流程较为复杂的详细审查,当进行复杂的详细审查时需要触发加审流程。
在地质灾害评估前,需要先生成shapefile格式文件。依据新增的隐患点与原有隐患点的区域范围生成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的对应shapefile格式文件。Shapefile 是一种用于存储地理要素的几何位置与属性信息的非拓扑简单格式,其地理要素可通过点、线或面来表示。而具体审批步骤需要用到shapefile格式文件,具体审批步骤S10-S80如下:S10、接收区域审批流程;
其中,区域审批流程由待审批的申请人提交,提交的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至少包括shapefile 格式文件的地区信息、读取对应区块文件下DWG格式的区块图像文件以及对应申请人的唯一ID信息。其中区块文件基于唯一ID信息对应读取。其中唯一ID信息将会记录在数据库文件中,把shapefile 格式文件存放在服务器端的指定场景文件夹下。
其中,DWG 数据格式是电脑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以及基于AutoCAD的软件保存设计数据所用的一种专有文件格式。
shapefile 格式文件存放在服务器端的指定场景文件夹下,以录入地区信息为深圳市为例,则对应的shapefile 格式文件存放位置为C:\gisdata\shenzhen.shp;同理区块文件上传到服务器端的指定文件夹下,譬如 C:\upload\<userA.dwg>,其中尖括号内的文件名可以根据用户在***中的唯一 id 生成,保证整个应用***中不同的用户上传的文件不会被别人覆盖。
S20、基于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读取场景文件夹下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的对应shapefile 格式文件;
shapefile 格式文件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即具有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的获取和划分主要利用GIS桌面软件制作,而具体的制作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本方案中不在赘述。
优选的,GIS桌面软件采用三维数字地球平台软件Skyline。具体的,Skyline是的三维数字地球平台软件,可以利用海量的遥感航测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以及其他二三维数据搭建出一个对真实世界进行模拟的三维场景,并支持在网页上嵌入三维场景。
S30、基于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读取区块文件夹下DWG格式的对应区块图像文件;
其中,区块图像为闭合的多边形,例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DWG格式的对应区块图像文件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录入,录入的图像文件除了包括图形形状之外还具有对应的位置信息。
S40、利用 OGR 要素库提供的 API 接口,将区块图像反向解析为区块坐标数组。其中,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是一个在X/MIT许可协议下的开源栅格空间数据转换库。它利用抽象数据模型来表达所支持的各种文件格式。OGR是GDAL项目的一个分支,功能与GDAL类似,只不过它提供对矢量数据的支持。有很多著名的GIS类产品都使用了GDAL/OGR库,包括ESRI的ArcGIS,Google Earth和跨平台的GRASS GIS***。
区块图像反向解析包括对用户上传过来的C:\upload\<userA.dwg>文件进行解析,把文件中的几何图形反向解析成一组区块坐标数组,区块坐标数组包括区块图像上依次连接的端点坐标,且区块坐标数组中第一组坐标和最后一组坐标相等。
具体的,以四边形的区块坐标数组为例,格式如下:[80000 30000, 80000 31000,81000 31000, 81000 30000, 80000 30000];格式说明如下:[x1 y1, x2 y2, x3 y3, x4y4, x5 y5],其中第一组的x1、y1起点坐标和最后一组的x5、y5终点坐标完全相等,表示这是一个闭合的多边形。
S60、由区块坐标数组构成区块范围,在shapefile 格式文件的矢量图层中进行区块范围内的空间运算,获取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
利用 OGR 提供的 API 编程接口,把区块坐标数组作为空间查询条件的区块范围,和服务器端C:\gisdata\shenzhen.shp中shapefile 格式文件的地质灾害矢量图层中进行Skyline自带的空间运算功能,而在空间运算后能够分别查询出此次区块范围在指定的地质灾害矢量图层中,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分别占比面积比例。
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者的分别占比面积比例,例如高易发区4%、中易发区12%、低易发区31%和不易发区53%。
S70、将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进行权重计算;
在权重计算中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的权重值依次降低。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
以高易发区4%、中易发区12%、低易发区31%和不易发区53%为例,优选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的权重值以20、6、1、0为例。则计算结果=4%*20+12%*6+31%*1=1.53。
S80、基于权重计算的结果,判断是否触发加审流程。
具体的,将获取的权重计算的结果和预设的触发阈值比较,当权重计算的结果高于触发阈值时触发加审流程,否则不触发。
触发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优选的触发阈值的范围在1.2至1.8之间,本实施例中采用1.3。因此权重计算的结果1.53>1.3。因此触发加审流程。加审流程为复杂的详细审查,从而能基于审批流程的信息自动分配合适的审批方式,减少审批工作量,提升审批效率。
处理方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治理隐患点中目前可以处理的隐患点,确定处理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纳入防治方案治理计划的隐患点,对隐患点进行防治方案治理计划的编辑并将防治方案与隐患点进行关联,编辑工作可以通过人工完成或处理器运算自动完成。隐患点的治理则根据防治方案治理计划进行实施。
第二种情况,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对隐患点的威胁对象进行消除,则进行威胁对象消除方案的编辑并将威胁对象消除方案与隐患点进行关联,隐患点的治理则根据威胁对象消除方案进行实施。威胁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和建筑物,威胁对象的处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搬离设备、搬离建筑物和拆除建筑物。
第三种情况,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进行隐患点消除的,则进行隐患点消除方案的编辑并将隐患点消除方案与隐患点进行关联,隐患点的治理则根据隐患点消除方案进行实施。隐患点消除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自然消除和人为消除,自然消除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隐患点自身消除,如滑坡点自身发生滑坡且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人为消除指的是在人工干预下完成隐患点的消除,如人工主动对边坡进行挖掘清除。治理结果为完成则认为符合验收条件,该隐患点治理完成。已经治理完成的隐患点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管养,维护管养记录会进行存储,方便调取查看。
参照图3、图7,第四种情况,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当任一隐患点发灾时***获取到预警信息,此时再获取现场采集的上报信息,导入上报信息至隐患点分布图,并依据导入上报信息后的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应急处理方案。上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灾区域及其坐标、关键资源的信息及其坐标,发灾区域即地质灾害波及的区域,即发生如地表塌陷等地貌变化或建筑倒塌等设施变化的地带,以实现上报信息的可视化,以此减少前期调取资料、反复对比确认位置的工作量,方便指挥中心的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指定应急处理方案,从而提升救援效率,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与经济损失。
发灾区域的确定采用以下方式:先获取现场人员采集的发灾区域边界上的多个采样点的坐标;再依据各个采样点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标注,对采样点对应的多个标注位置的坐标点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闭合图形,因此闭合图形的轮廓即发灾区域的边界,闭合图形的面积即发灾面积。发灾区域的确定可以方便指挥中心对救援人员、救援车辆进行部署,从而提升救援效率。在另一实施例中,发灾区域的划定可以采用飞行器传回的发灾前后的航拍图对比后经绘制得到,发灾区域即发灾前后的航拍图的差异之处。
上报信息在隐患点分布图上的表现形式主要为闭合图形及图形要素,闭合图形可以表示发灾区域,图形要素如各种形状、图案的标识,可以用于表示不同的关键资源。且关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救护车辆、救灾车辆以及救援人员,救护车辆包括急救车等,救灾车包括吊车、挖掘机、消防车等,救援人员包括专家及其他工作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是医护人员、安防人员等。其中专家可以攻克现场出现的一些救援难题或设备故障难题,从而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搜集专家的地理位置等信息方便现场的人员调度,从而提升救援效率。而上报信息还包括救护车辆的数量、救灾车辆的数量以及救援人员的数量,且关键资源的数量可以分开统计或进行汇总统计,如救灾车辆的总数为10,其中吊车3台,挖掘机7台等。通过关键资源的类型与数量的呈现方便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当前的关键资源分配情况与分配比例,从而方便进一步的资源调配与指挥,提高救援救灾效率。
关键资源如救护车、救灾车上还设有***,与关键资源绑定,用于对关键资源进行定位并上传关键资源的坐标位置,以此获取救护车等关键资源的坐标,从而方便指挥救护车、救灾车等进行及时救援。
且上报信息还包括发灾区域周边的道路阻塞状况,具体步骤如下:先获取地图上包含有闭合图形内的坐标点的道路且记录该道路位于闭合图形内的部分为受灾路段,即受地质灾害波及的路段,受灾路段由于位于发灾区域,因此需要现场的人员或设备进行勘察后再上传受灾路段的道路信息,从而了解道路阻塞状况。
而同一道路上的其他路段由于未受地质灾害影响,因此其交通设施较为完善,只需调取道路上除受灾路段外的其余路段的监控图像或视频,再获取依据监控图像或视频得到的其余路段的道路信息,从而减少现场人员的勘察工作量。最后整合受灾路段与其余路段的道路信息并依据该道路所有路段的道路信息获取道路阻塞状况,当任一道路发生阻塞状况时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阻塞的位置,以此方便规划救护车的行驶路线,进而提升救援效率。
而更新维护模块与处理方案确定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并确定隐患点处理结果并进行隐患点信息核销或再录入。当隐患点处理完毕时进行隐患点信息的核销,核销指将获取到的已经治理完成的隐患点信息、威胁对象已经消除完成的隐患点信息及隐患点本身已经消除的隐患点信息删除,但保留隐患点信息。针对需要进行威胁对象消除的隐患点,若威胁对象再次出现,则将隐患点重新录入。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新增的隐患点,从而筛选出相对较危险、较紧急以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并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隐患点,从而方便优先治理。
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后,通过隐患点信息与地图数据结合的方式得到隐患点分布图,从而方便依据隐患点位置、影响范围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提升治理效果与效率。且依据隐患点分布图以及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危险等级可以得到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shapefile格式文件,在shapefile格式文件基础上,可以进行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的审批流程评估,从而能基于审批流程的信息自动分配合适的审批方式,减少审批工作量,提升审批效率。
再确定需要治理的隐患点中目前可以处理的隐患点,确定其处理方案,再根据最终的处理结果对隐患点进行核销或者重新录入。同时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当任一隐患点发灾时***获取到预警信息,再获取上报信息,并将之导入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发灾位置、波及范围及发灾情况等,以此掌握发灾现场的动态,确定应急处理方案,减少时间延迟,方便及时进行应急指挥,提升救援、救灾效率。通过处理方案的差异化,方便划分地质隐患的轻重缓急,实现对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的有序管理,尤其是优化地质隐患点的有效管理和有序治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属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可以采用机械硬盘、固态硬盘、U盘等,处理器可以采用ARM处理器、MCU、CPU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
执行隐患点判定操作,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
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并与原有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整合,生成隐患点信息,并导入地图数据,形成隐患点分布图;
确定需要处理的隐患点,依据隐患点信息确定其处理方案,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执行监测操作;
当获取到对应暂未处理的新增的隐患点的预警信息时采集上报信息,导入上报信息至隐患点分布图,并依据导入上报信息后的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应急处理方案;
采集并确定隐患点处理结果,并进行隐患点信息的核销或再录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查探测信息包括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所述隐患点包括地层属性异常点,地层属性异常点的调查探测信息获取步骤为,获取指定区域内各路段的物探图,依据物探图获取对应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类型信息及隐患点参数信息,并记录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
依据地图数据以及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计算得出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并依据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查找地图数据上对应的位置坐标并在该位置坐标处进行标记,生成对应地层属性异常点的隐患点定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属性异常点的坐标的计算步骤为,获取指定区域内各路段的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并依据各路段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以及物探图上地层属性异常点的位置计算出地层属性异常点在指定区域的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患点判定操作具体步骤为,
根据隐患点类型信息、隐患点定位信息和隐患点参数信息确定新隐患点的威胁范围,并根据威胁范围内存在的不动产和人员信息确定新隐患点的潜在威胁信息;
通过潜在威胁信息确定新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和危险等级;
判定当前隐患点是否会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
若不会,则不将该隐患点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
若会,则将该隐患点录入灾险情隐患点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录入新增的隐患点时进行分级操作,分级操作的步骤为,获取新增的隐患点的隐患等级及危险等级,并确定地质条件属性,依据其地质条件属性及隐患点信息在隐患点分布图上确定新增的隐患点的区域范围并标记;
依据新增的隐患点与原有隐患点的区域范围生成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的对应shapefile格式文件;
当接收到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时,依据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及shapefile格式文件执行区块评估审批;
依据区块评估审批的结果判断是否触发加审流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块评估审批的具体步骤为,
基于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读取具有地质条件属性的区域的对应shapefile格式文件;
基于区域审批流程的信息,读取对应区块图像文件,其中区块图像为闭合的多边形;
利用OGR要素库提供的API接口,将区块图像反向解析为区块坐标数组;
由区块坐标数组构成区块范围,在shapefile格式文件的矢量图层中进行区块范围内的空间运算,获取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
将各地质条件属性在区块范围内的占比面积比例进行权重计算;
基于权重计算的结果,判断是否触发加审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隐患点的处理方案的具体方式为,
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对隐患点的威胁对象进行消除,则根据威胁对象消除方案进行实施;
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进行隐患点消除,则根据隐患点消除方案进行实施;
若根据隐患点信息确定需要纳入防治方案治理计划,则根据防治方案治理计划进行实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进行监测操作,并根据监测获取的监测信息确定是否输出预警信息,监测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专业巡查并获取巡查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专业监测并获取人工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自动监测并获取自动监测信息;
根据隐患点信息进行隐患点群众巡查并获取群测群防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信息包括发灾区域及其坐标、关键资源的信息及其坐标;确定应急处理方案前,
依据发灾区域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显示对应发灾区域的闭合图形、依据关键资源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显示对应关键资源的图形要素;
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地图、地图上的闭合图形及图形要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导入上报信息时确定发灾区域,获取现场人员采集的发灾区域边界上的多个采样点的坐标,依据各个采样点的坐标在地图上查找对应的位置并标注,对采样点对应的多个标注位置的坐标点进行曲线拟合以形成闭合图形。
11.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隐患点添加模块、处理方案确定模块及更新维护模块;
隐患点添加模块,用于添加新增的隐患点,包括,
调查探测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
判定操作子模块,用于执行隐患点判定操作,并依据新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筛选并录入新增的隐患点;以及,
隐患点录入子模块,与隐患点添加模块连接,用于录入新增的隐患点并与原有隐患点的调查探测信息整合,生成隐患点信息,并导入地图数据,形成隐患点分布图;
处理方案确定模块,确定需要处理的隐患点,依据隐患点信息确定其处理方案,对暂未处理的隐患点执行监测操作;当获取到对应暂未处理的隐患点的预警信息时采集上报信息,导入上报信息至隐患点分布图,并依据导入上报信息后的隐患点分布图确定应急处理方案;
更新维护模块,与处理方案确定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并确定隐患点处理结果并进行隐患点信息核销或再录入。
12.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属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917332.1A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50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7332.1A CN111950994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7332.1A CN111950994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0994A true CN111950994A (zh) 2020-11-17
CN111950994B CN111950994B (zh) 2021-03-23

Family

ID=73367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7332.1A Active CN111950994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099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611A (zh) * 2020-12-16 2021-02-26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质雷达采集的隧道病害发展监测方法
CN112468961A (zh) * 2020-11-25 2021-03-09 浙江有色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体污染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12529273A (zh) * 2020-12-01 2021-03-19 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埋地燃气管线隐患数量趋势预测的方法与***
CN113220758A (zh) * 2021-04-26 2021-08-06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一种项目成熟度分析论证方法
CN113623004A (zh) * 2021-08-31 2021-11-09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害预警的判断方法
CN113706028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分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6597327A (zh) * 2023-05-15 2023-08-15 岳阳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人机的水利设施隐患排查***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401A (zh) * 2011-12-21 2012-06-27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物区域提取方法
CN104021210A (zh) * 2014-06-20 2014-09-03 南京大学 以GeoJSON格式半结构化方式存储地理数据的MongoDB集群的地理数据读写方法
CN107229745A (zh) * 2017-06-22 2017-10-03 安徽山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
CN110728446A (zh) * 2019-10-09 2020-01-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cnn-lstm的县级尺度农作物估产方法
CN110991720A (zh) * 2019-11-25 2020-04-1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401A (zh) * 2011-12-21 2012-06-27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物区域提取方法
CN104021210A (zh) * 2014-06-20 2014-09-03 南京大学 以GeoJSON格式半结构化方式存储地理数据的MongoDB集群的地理数据读写方法
CN107229745A (zh) * 2017-06-22 2017-10-03 安徽山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
CN110728446A (zh) * 2019-10-09 2020-01-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cnn-lstm的县级尺度农作物估产方法
CN110991720A (zh) * 2019-11-25 2020-04-1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961A (zh) * 2020-11-25 2021-03-09 浙江有色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体污染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12529273A (zh) * 2020-12-01 2021-03-19 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埋地燃气管线隐患数量趋势预测的方法与***
CN112529273B (zh) * 2020-12-01 2022-02-22 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埋地燃气管线隐患数量趋势预测的方法与***
CN112415611A (zh) * 2020-12-16 2021-02-26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质雷达采集的隧道病害发展监测方法
CN113220758A (zh) * 2021-04-26 2021-08-06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一种项目成熟度分析论证方法
CN113623004A (zh) * 2021-08-31 2021-11-09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害预警的判断方法
CN113706028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分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623004B (zh) * 2021-08-31 2024-02-13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害预警的判断方法
CN116597327A (zh) * 2023-05-15 2023-08-15 岳阳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人机的水利设施隐患排查***
CN116597327B (zh) * 2023-05-15 2024-04-12 岳阳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人机的水利设施隐患排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0994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0994B (zh) 一种地质环境及监测信息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Jena et al. 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a review of state-of-the-art traditional and GIS models
Deshpande Improved floodplain delineation method using high‐density lidar data
Wu et al. A BIM-based monitoring system for urban deep excavation projects
Budimir et al. Seismically induced landslide hazard and exposure modelling in Southern California based on the 1994 Northridge, California earthquake event
KR101742373B1 (ko) 산사태 gis 데이터베이스 및 그 운영 방법
Fazendeiro Sá et al. A Seismic risk simulator for Iberia
Silva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real-time loss estimation framework for Portugal
Sengani et al. Advanced analysis of road-slope stability in a brittle and faulted rockmass terrain by several techniques
Hashemi 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GIS-based tool for spatial modeling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Tehran
Thomas et al.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popul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exposed to natural hazards: tests and results for two recent Tonga tsunamis
Liebenberg et al. A GIS approach to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with an application to mining-related seismicity in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Pollino et al. Multi-hazard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t national level using GIS techniques: Preliminary results
Kemec et al. A framework for defining a 3D model in support of risk management
Toma-Danila REAL-TIME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AND GIS ANALYSIS OF TWO VULNERABLE COUNTIES IN THE VRANCEA SEISMIC AREA, ROMANIA.
CN111915281B (zh) 基于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区块评估审批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Belge Handling sub-soil urban archaeological resources in urban planning, issues in İzmir historic city centre
JP3656852B1 (ja) 防災事業計画支援方法とそのシステム
Altan Use of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disaster management, especially earthquakes
Gonzalez et al. A Qgis Plugin for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Urban Centers: Application to the City of Popoli in Abruzzo (Italy)
Kim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IS-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of Landslide Hazard Map Induced by Earthquakes and Rainfall in Korea.
Saifi et al. Web-based visualization and rendering of aerial LiDAR point cloud for urban flood simulation
Hsu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Platform for Multidimensional Urban Earthquake Impact Simulation
Chung et al. Risk assessment using spatial prediction model for natur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Hosseini et al. Probabilistic fault displacement hazard analysis for the north Tabriz fau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Annex Building, Land and Real Estate Trading Building, No. 8007 Hongzi West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al estat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attached building, land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building, 8007 Hongli West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eal estate evaluation center (Shenzhe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