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2861A -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2861A
CN111942861A CN202010893517.3A CN202010893517A CN111942861A CN 111942861 A CN111942861 A CN 111942861A CN 202010893517 A CN202010893517 A CN 202010893517A CN 111942861 A CN111942861 A CN 111942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veying
goods
belts
s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35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增亮
李金莲
王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35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2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2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2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该传输装置用于传输货物,包括支架、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组件包括与支架转动连接的多个辊筒,及与多个辊筒连接并驱动多个辊筒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多个辊筒沿第一传输方向间隔依次排列,相邻两个辊筒之间具有间隙;第二传输组件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传输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设置在不同的间隙内的多个传输带,传输带上设置有推动部,第二驱动机构与多个传输带连接并驱动至少两个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传输装置的至少两个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在保证传输装置将货物准确的分拣到对应分拣格口的同时,缩短传输装置对货物的分拣时长,进而提高分拣设备的分拣效率。

Description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迅猛,3C电子、服装等行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入库收货、订单拣货、出库发运和退货返库等仓库作业环节都可能面临繁重的货物拣选或分拣作业需求。
为了提高对货物的分拣效率,现有技术中存在用于对货物进行传输和分拣的分拣设备,该分拣设备一般包括依次对接的供件装置和传输装置,供件装置将货物传输到传输装置上,然后由传输装置将货物传输到对应的分拣格口,以实现对货物的快速分拣。
其中,传输装置在对货物进行分拣的过程中,需要使货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否则,间距减小的两个货物可能会被传输装置传输到同一个分拣格口内,而造成分拣错误。
但是,使货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意味着传输装置对货物的分拣时间延长,从而影响分拣设备的分拣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旨在解决如何保证传输装置将货物准确的分拣到对应分拣格口的同时,缩短传输装置对货物的分拣时长的问题,进而提高分拣设备的分拣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用于传输货物,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支架;
第一传输组件,具有第一传输方向,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多个辊筒,及与所述多个辊筒连接并驱动所述多个辊筒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多个辊筒沿所述第一传输方向间隔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辊筒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传输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传输方向,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多个传输带,所述多个传输带设置在不同的所述间隙内,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用于与货物抵接并推动货物沿所述第二传输方向移动的推动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传输带连接并驱动至少两个所述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
可选地,所述传输带包括相互连接的传输段和回程段,所述传输段位于所述回程段上方并用于传输货物,当所述推动部移动到所述传输段时,所述推动部的高度大于所述辊筒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子驱动机构,所述多个子驱动机构的数量与所述传输带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以驱动每个所述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子驱动机构,每个所述子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传输带连接,且每个所述子驱动机构连接的所述传输带数量不同。
可选地,与同一所述子驱动机构连接的多个所述传输带依次相邻。
可选地,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推动部,所述多个推动部沿所述传输带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传输带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分拣设备,所述分拣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传输货物,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支架;
第一传输组件,具有第一传输方向,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多个辊筒,及与所述多个辊筒连接并驱动所述多个辊筒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多个辊筒沿所述第一传输方向间隔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辊筒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传输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传输方向,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多个传输带,所述多个传输带设置在不同的所述间隙内,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用于与货物抵接并推动货物沿所述第二传输方向移动的推动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传输带连接并驱动至少两个所述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
可选地,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
供件装置,所述供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对接;
尺寸检测装置,与所述供件装置对应设置,所述尺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供件装置上的货物尺寸,并输出对应的分拣信号;
控制装置,与所述尺寸检测装置和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二传输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分拣信号,并根据所述分拣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中预设数量的传输带运行。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分拣信号控制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在不同的时长后运行,其中,各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对应的所述时长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方向上依次递减。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分拣信号控制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按照不同的速度运行,其中,各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的运行速度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方向上依次递增。
可选地,所述传输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组件沿第一传输方向依次对接,所述供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多个传输装置中位于端部的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对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通过使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至少两个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当传输装置上的货物尺寸较小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较小数量的传输带对该货物进行分拣,而其它的传输带保持静止,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缩短该货物与前侧或后侧的其它货物的间距,而不用担心该货物前侧或后侧的其它货物也被传输带上的推动部抵接并推送到同一个分拣格口内,从而在保证传输装置将货物准确的分拣到对应分拣格口的同时,缩短传输装置对货物的分拣时长,当将本申请中的传输装置用于分拣设备中时,能够有效提高分拣设备的分拣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输装置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带、主动轮及从动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分拣设备100;供件装置110;分拣格口120;传输装置130;支架131;第一传输组件132;辊筒1321;第二传输组件133;传输带134;传输段1341;回程段1342;推动部1343;主动轮135;从动轮136;货物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用于传输货物,该传输装置包括支架、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组件具有第一传输方向,该第一传输组件包括与支架转动连接的多个辊筒,及与多个辊筒连接并驱动多个辊筒转动的第一传输机构,多个辊筒沿第一传输方向间隔依次排列,相邻两个辊筒之间具有间隙;第二传输组件设置在支架上,该第二传输组件具有与第一传输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传输方向,第二传输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多个传输带,多个传输带设置在不同的间隙内,传输带上设置有用于与货物抵接并推动货物沿第二传输方向移动的推动部,第二驱动机构与多个传输带连接并驱动至少两个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
如图1及图2所示,传输装置130包括支架131,及与支架131连接的第一传输组件132和第二传输组件133,第一传输组件132具有第一传输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用于将其上的货物200沿第一传输方向进行传输,第二传输组件133具有与第一传输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传输方向,用于将其上的货物200沿第二传输方向进行传输。当货物200移动至传输装置130上后,通过单独控制第一传输组件132或第二传输组件133的运行状态,即可控制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只按照第一传输方向或第二传输方向移动,以实现对货物200的分拣。
其中,第一传输方向与第二传输方向可以垂直(第二传输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也可以形成锐角。第一传输组件132包括与支架131转动连接的多个辊筒1321,及与多个辊筒1321连接并驱动多个辊筒1321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多个辊筒1321沿第一传输方向间隔依次排列,相邻两个辊筒1321之间具有间隙。由此,第一传输组件132通过控制与多个辊筒1321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的运行状态,既可以控制多个辊筒1321旋转,进而对放置于多个辊筒1321上的货物200沿第一传输方向进行传输。
具体地,第一传输组件132的多个辊筒1321均沿第一传输组件13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多个辊筒1321的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为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与多个辊筒1321连接,以驱动多个辊筒1321转动。
第二传输组件133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多个传输带134,该多个传输带134设置在不同的间隙内,第二驱动机构与多个传输带134连接并驱动多个传输带134在对应的间隙内传输,在传输带134上设置有用于与货物200抵接并推动货物200沿第二传输方向移动的推动部1343。其中,当传输装置130用于分拣设备100中时,在传输装置130沿第二传输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分拣格口120,货物200由第一传输组件132传输到预设位置后,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多个传输带134运行,以带动推动部1343沿辊筒13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推动部1343与货物200抵接并推动货物200沿第二传输方向移动,将货物200推送到传输装置130沿第二传输方向一侧的分拣格口120内,以实现对货物200的分拣。
其中,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与多个传输带134连接并驱动至少两个传输带134相互独立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当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尺寸较小时,若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有的传输带134运行,以将该货物200推送到对应的分拣格口120中,多个传输带134在第二传输方向上的总长度远大于货物200的长度,因此,该货物200需要与前侧或后侧的其它货物200保持较大的间距,以防止该货物200前侧或后侧的其它货物200也被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抵接并推送到同一个分拣格口120内,由此,会导致货物200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影响分拣设备100的分拣效率。
而本申请通过使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至少两个传输带134相互独立运行,当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尺寸较小时,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较小数量的传输带134对该货物200进行分拣,而其它的传输带134保持静止,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缩短该货物200与前侧或后侧的其它货物200的间距,而不用担心该货物200前侧或后侧的其它货物200也被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抵接并推送到同一个分拣格口120内,从而在保证传输装置130将货物200准确的分拣到对应分拣格口120的同时,缩短传输装置130对货物200的分拣时长,当将本申请中的传输装置130用于分拣设备100中时,能够有效提高分拣设备100的分拣效率。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传输带134包括相互连接的传输段1341和回程段1342,传输段1341位于回程段1342上方并用于传输货物200。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传输带134运行时,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在传输段1341和回程段1342之间循环移动。其中,当推动部1343移动到传输段1341时,推动部1343的高度大于辊筒1321的高度,以便于推动部1343与辊筒1321上的货物200抵接,并将货物200沿第二传输方向进行推动。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带134的传输段1341和回程段1342是相对的位置,并非传输带134上的某个固定部位,当传输带134在运行过程中,传输带134上的任一部位均会在传输带134和回程段1342之间来回移动。
其中,在传输带134上可以设置多个推动部1343,该多个推动部1343沿传输带134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由此,当货物200由多个辊筒1321传输到预设位置后,可以通过传输带134带动离货物200最近的推动部1343与货物200抵接,并将货物200推送到对应的分拣格口120内,以进一步提高传输装置130的分拣效率。
具体地,传输带134为环形皮带,在其两端分别连接有主动轮135和从动轮136,主动轮135和从动轮136沿辊筒132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且主动轮135和从动轮136的旋转轴线均与第一传输方向平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该第二电机与主动轮135连接并驱动主动轮135旋转,进而带动环形皮带运行。其中,传输带134的传输段1341和回程段1342首尾相接,该传输段1341和回程段1342均位于主动轮135和从动轮136之间,且传输段1341位于回程段1342的上方。
传输带134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以形成推动部1343,其中,推动部1343的数量为两个,当传输带134处于初始位置时,其中一个推动部1343移动到传输带134的一端时,另一个推动部1343位于传输带134的另一端。由此,当货物200由多个辊筒1321传输到预设位置后,可以根据货物200对应的分拣格口120的位置,由传输带134上不同的推动部1343进行推送。其中,传输带134完成对货物200的分拣后,均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便于传输带134对下一个货物200进行分拣。
具体例如:当货物200需要分拣到传输装置130左侧的分拣格口120内时,可以控制传输带134运行,带动右侧的推动部1343朝向传输带134的左侧移动,以推动货物200移动到传输装置130左侧的分拣格口120内;同样地,当货物200需要分拣到传输装置130右侧的分拣格口120内时,可以控制传输带134运行,带动左侧的推动部1343朝向传输带134的右侧移动,以推动货物200移动到传输装置130右侧的分拣格口120内,从而提高传输装置130对货物200的分拣效率。
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子驱动机构,该至少两个子驱动机构与不同的传输带134连接,以驱动至少两个传输带134相互独立运行。当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尺寸不同时,可以通过控制不同数量的子驱动机构运行,进而带动不同数量的传输带134移动,以将不同尺寸的货物200推送至对应的分拣格口120。
其中,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子驱动机构的数量与传输带13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以驱动每个传输带134相互独立运行。由此,可以根据货物200的不同尺寸灵活的选择不同数量的传输带134进行分拣,从而使货物200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小化,以尽可能的提高传输装置130的分拣效率。
具体地,子驱动机构为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数量与传输带134的数量相等,每个第二电机与不同的主动轮135连接,以驱动不同的传输带134运行。
或者,可以使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子驱动机构,每个子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传输带134连接,且每个子驱动机构连接的传输带134数量不同。由此,可以在根据货物200的尺寸确定对应的传输带134的数量,然后确定出与该数量的传输带134连接的子驱动机构,通过控制该子驱动机构运行,即可将货物200推动至对应的分拣格口120内,在实现采用尽可能少的传输带134对货物200进行分拣的同时,降低了传输装置130上的子驱动机构的数量。也即,在提高传输装置130的分拣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传输装置130的成本。
具体例如:传输带134的数量可以为6个,子驱动机构为第二电机,其数量为3个,第1个第二电机与1个传输带134的主动轮135连接,第2个第二电机与2个传输带134的主动轮135连接,第3个第二电机与3个传输带134的主动轮135连接,当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尺寸较小时,可以通过控制第1个第二电机运行,以驱动1个传输带134将货物200推送至对应的分拣格口120;当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尺寸中等时,可以通过控制第2个第二电机运行,以驱动2个传输带134将货物200推动至对应的分拣格口120内;当传输装置130上的货物200尺寸较大时,可以通过控制第3个第二电机运行,以驱动3个传输带134将货物200推送至对应的分拣格口120内。
可选地,当多个传输带134与同一个子驱动机构连接时,可以使与同一子驱动机构连接的多个传输带134依次相邻。也即,与同一驱动驱动机构连接的多个传输带134沿第一传输方向依次分布,且与同一驱动驱动机构连接的多个传输带134之间不包括其它传输带134。由此,能够避免与同一驱动驱动机构连接的多个传输带134中,某一个传输带134与其它传输带134的距离过大,而导致该多个传输带134推送货物200时,与其它传输带134的距离过大的传输带134的推动部1343无法与货物200抵接,这样不仅会导致该传输带134被闲置,而且会导致货物200之间需要保持的间距增大,影响传输装置130的分拣效率。
本申请中,可以使传输带134与支架131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至少两个传输带134相互独立运行,通过使传输带134与支架131可拆卸连接,当某一个传输带134损坏时,可以将该传输带134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替换,而不影响其它传输带134的正常运行,尤其是每个传输带134均通过不同的子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时,能够有效提高传输装置130的运行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分拣设备100,该分拣设备100包括传输装置130,该传输装置13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分拣设备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如图4所示,分拣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供件装置110,该供件装置110的输出端与传输装置130的输入端对接,以使供件装置110上的货物200能够从其输出端传输到传输装置130上,并由传输装置130进行分拣。其中,供件装置110可以包括第三传输组件,传输装置130沿第一传输方向的一端为输入端,该第三传输组件的输出端与传输装置130的输入端对接,以将货物200传输至传输装置130上。
当然,供件装置110也可以为与传输装置130的输入端对接的平台,当货物200放置在供件装置110上后,由推动机构或者人工手动将供件装置110上的货物200推到传输装置130上。
可选地,传输装置13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传输装置130的第一传输组件132沿第一传输方向依次对接,供件装置110的输出端与多个传输装置130中位于端部的传输装置130的输入端对接。由此,分拣设备100具有多个分拣格口120,从而提高分拣设备100的分拣范围。而且,多个输装置的第一传输组件132沿第一传输方向依次对接,能够使分拣设备100更加快速的传输货物200,以提高分拣设备100的分拣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拣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供件装置110,而是有人工直接将货物200放置在传输装置130上,然后由传输装置130直接进行分拣。
可选地,分拣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尺寸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尺寸检测装置与供件装置110对应设置,用于检测供件装置110上的货物200尺寸,并输出对应的分拣信号;控制装置与尺寸检测装置和传输装置130的第二传输组件133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分拣信号,并根据分拣信号控制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运行。
其中,尺寸检测装置输出的分拣信号包括货物200的尺寸信息,控制装置根据分拣信号可以确定出货物200的尺寸,进而确定出传输装置130上用于对该货物200进行分拣的传输带134数量,并在货物200移动到传输装置130上时,控制对应数量的传输带134对货物200进行分拣,以使分拣设备100上的货物200之间的间距尽可能的小,从而提高分拣设备100的分拣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尺寸检测装置与供件装置110对应设置,可以是尺寸检测装置与供件装置110连接,也可以是尺寸检测装置通过其它支撑结构支撑在地面上,并与供件装置110保持间隔,只需使尺寸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供件装置110上的货物200尺寸即可。
可选地,可以在供件装置110上方设置龙门架(图中未示出),并将尺寸检测装置设置在龙门架上,以便于尺寸检测装置检测供件装置110上的货物200尺寸。尺寸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任何能够检测出货物200尺寸的传感器,此处不作限制。
其中,在龙门架上还可以设置摄像头(图中未示出)、扫描仪(图中未示出)等,以扫描供件装置110上货物200的识别码,并将识别码对应的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识别码对应的信号可以确定出货物200对应的传输装置130和分拣格口120,然后根据货物200的尺寸确定对应传输装置130上对应数量的传输带134对货物200进行分拣。
当然,尺寸检测装置也可以直接对应传输装置130设置,用于检测传输装置130上货物200的尺寸,并输出对应的分拣信号。
可选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分拣信号控制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在不同的时长后运行,其中,各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对应的时长在传输装置130的第一传输方向上依次递减。也即,在第一传输方向上,越靠后的传输带134对应的时长越短,越靠前的传输带134对应的时长越长,或者,也可以是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的相邻两个传输带134中,靠近第一传输组件132输入端的传输带134对应的时长,大于靠近第一传输组件132输出端的传输带134对应的时长。
由此,如图4所示,当传输装置130上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对货物200进行分拣时,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的排列方向会在传输带134的传输方向上相对第一传输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使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能够更加稳定的推动货物200沿第二方向移动。
其中,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的排列方向相对第一传输方向倾斜的角度可以为30°、45°、60°等等,此处不作限制。
或者,控制装置也可以用于根据分拣信号控制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按照不同的速度运行,其中,各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的运行速度在传输装置130的第一传输方向上依次递增。也即,在第一传输方向上,越靠后的传输带134的运行速度越快,越靠前的传输带134的运行速度越慢,或者,也可以是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的相邻两个传输带134中,靠近第一传输组件132输入端的传输带134的运行速度,大于靠近第一传输组件132输出端的传输带134的运行速度。
由此,当传输装置130上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对货物200进行分拣时,同样能够使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的排列方向在传输带134的传输方向上相对第一传输方向倾斜一定角度。
当然,也可以使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分拣信号控制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在相同的时长后运行,或者,使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分拣信号控制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按照相同的速度运行,则预设数量的传输带134上的推动部1343的排列方向与第一传输方向平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传输装置,用于传输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支架;
第一传输组件,具有第一传输方向,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多个辊筒,及与所述多个辊筒连接并驱动所述多个辊筒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多个辊筒沿所述第一传输方向间隔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辊筒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传输方向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二传输方向,所述第二传输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多个传输带,所述多个传输带设置在不同的所述间隙内,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用于与货物抵接并推动货物沿所述第二传输方向移动的推动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传输带连接并驱动至少两个所述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包括相互连接的传输段和回程段,所述传输段位于所述回程段上方并用于传输货物,当所述推动部移动到所述传输段时,所述推动部的高度大于所述辊筒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子驱动机构,所述多个子驱动机构的数量与所述传输带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连接,以驱动每个所述传输带相互独立运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子驱动机构,每个所述子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传输带连接,且每个所述子驱动机构连接的所述传输带数量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同一所述子驱动机构连接的多个所述传输带依次相邻。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推动部,所述多个推动部沿所述传输带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8.一种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
供件装置,所述供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对接;
尺寸检测装置,与所述供件装置对应设置,所述尺寸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供件装置上的货物尺寸,并输出对应的分拣信号;
控制装置,与所述尺寸检测装置和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二传输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分拣信号,并根据所述分拣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中预设数量的传输带运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分拣信号控制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在不同的时长后运行,其中,各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对应的所述时长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方向上依次递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分拣信号控制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按照不同的速度运行,其中,各所述预设数量的传输带的运行速度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方向上依次递增。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组件沿第一传输方向依次对接,所述供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多个传输装置中位于端部的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对接。
CN202010893517.3A 2020-08-31 2020-08-31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Pending CN111942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517.3A CN11194286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517.3A CN11194286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2861A true CN111942861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6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3517.3A Pending CN11194286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28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985A (zh) * 2021-02-19 2021-06-18 北京中都星徽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运输包装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985A (zh) * 2021-02-19 2021-06-18 北京中都星徽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运输包装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9388B2 (en) Cross belt slat sorter
JP4469912B2 (ja) 果菜搬送方法、果菜搬送装置
US5695071A (en) Small flats sorter
CN113102263A (zh) 一种物流自动分拣设备
CN108838094B (zh) 一种交叉带式物流分拣方法
US11365056B2 (en) Conveying device
CN111942861A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12607895U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20519373U (zh) 一种中型箱物流传输线
US20030079958A1 (en) Sorting system
CN215354753U (zh) 一种物流自动分拣设备
CN212284929U (zh) 一种物流分拣台
CN212100836U (zh) 货物分流装置及分拣设备
CN109969724B (zh) 一种多层传输***
CN210675990U (zh) 一种分拣设备
CN219378028U (zh) 一种快速分拣的物流分拣装置
CN216420218U (zh) 分拣***
CN112918997B (zh) 传输装置及分拣设备
CN220975550U (zh) 一种供料设备
CN110562764A (zh)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
CN218925335U (zh) 一种上件装置
US11911798B2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with item scanning station
CN219347194U (zh) 料框和电池的烘烤线
CN216334726U (zh) 送料装置和具有其的送料***
CN219985418U (zh) 一种新型翻板式快递物流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