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4919B -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4919B
CN111934919B CN202010737059.4A CN202010737059A CN111934919B CN 111934919 B CN111934919 B CN 111934919B CN 202010737059 A CN202010737059 A CN 202010737059A CN 111934919 B CN111934919 B CN 111934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element node
operator
network
operato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70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4919A (zh
Inventor
何缨
古莹莹
江漫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an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an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3314723&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193491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an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anh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70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4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4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9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3077 priority patent/WO202202199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4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09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s, e.g. perimeter networks or demilitarized zones
    • H04L63/0218Distributed architectures, e.g. distributed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identity of one or more communicating identities is hidden
    • H04L63/04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identity of one or more communicating identities is hidden during transmission, i.e. party's identity is protected against eavesdropping, e.g. by using temporary identifiers, but is known to the other party or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2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certific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包括解析验证通过的一笔以上的第一交易,判断第一交易是否为包含有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组网的交易,若是,则根据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内容,基于NFV/SDN技术对请求加入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进行网络分片,可以快速组网,实现安全隔离,网络融合,资源共享,提升访问速度和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机操作***,一旦接入运营商网络,会虚拟出一个网络接口来,并在这个接口上配置由核心网分配的 IP 地址。当然,传统的手机可以通过多个 APN 方式,或者单个 APN 多 PDP Context 方式,同时激活多个连接(对应多个接口),每个接口上分配一个IP 地址,但是这些接口上的 IP 地址,必须不同。如果相同,手机将拒绝接入网络。传统的手机多个APN的连接方式,会产生多个ip地址冲突。
区块链网络***因其安全性、不易篡改等技术效果被在各类场景下引用,以解决各类场景下资源、信息或数据等易被修改的技术问题,但因其共识过程较为耗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速度较慢,良好运行的技术方案少之又少。
现有的通信服务领域中几大运营商之间互相独立,三网融合一直是目前国内通信领域的难点,存在硬件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软件网络***实现困难等问题。
如果全国只有一张网,宽带越宽,速度就越快。然而,我国的互联网网络不仅一家提供,电信、联通占大头,移动占一小部分,另外,有线电视运营商也提供上网服务。这时,不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就是最大瓶颈,仅单独增加一个供应商的带宽,不能解决问题。如何建立数据共享方案,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包括怎么进行数据的交互,在区块链平台缺乏统一标准是目前三网融合的难题,也是行业公认的瓶颈。
全球共有400万个基站,其中300万个基站在中国,但大家依然会发现高速公路上、大城市的一些小区域网络覆盖不足,延时会达到几百毫秒甚至十几秒,对于物联网来说这会导致传输的同步性出现巨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快速组网,实现安全隔离,网络融合,资源共享,提升访问速度和体验。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包括:解析验证通过的一笔以上的第一交易,判断第一交易是否为包含有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组网的交易,若是,则根据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内容,基于NFV/SDN技术对请求加入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进行网络分片,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并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消息;接收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的响应消息;判断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是否同意分配至第一网络;若是,则将第一交易,及包含有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交易打包上链;若否,则将第一交易,及包含有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拒绝分配至第一网络的交易打包上链。
可选的,所述网络分片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物理基础设施或底层网络服务和功能的实例化,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根据所述组网方法进行组网,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网络。
可选的,一个所述第一网络对应一个IP 协议栈实例。
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包括:向根链发送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接收根链发来的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消息;向根链发送同意或不同意分配至第一网络的响应消息。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则将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发送至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收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确认消息后上链;其中,所述根链上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一转换合约,所述第一转换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营商的资源访问和利用接口转换成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可访问和利用的接口方式;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接收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反馈给根链。
可选的,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的过程,包括: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待验证的加密密钥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待验证的加密密钥哈希值,与根链上的加密密钥哈希值比对,若一致,则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通过AES256算法解密得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明文,访问方身份验证通过;若待验证的加密密钥哈希值,与根链上的加密密钥哈希值比对不一致,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不通过;相应地,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加密的过程为:通过加密密钥将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明文根据AES256算法得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对加密密钥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加密密钥哈希值,将加密密钥哈希值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在根链中上链。
可选的,所述上链包括将上链内容保存至云计算或雾计算存储空间中。
可选的,所述根链与版权注册机构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的第二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根链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向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的第二请求交易;若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若不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修改注册数字版权材料的通知,或不授予数字版权证书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或,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验证数字版权证书DCI的第三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根链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向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验证数字版权证书DCI的第三请求交易;若数字版权注册机构验证通过,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数字版权证书DCI验证通过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若数字版权注册机构验证不通过,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数字版权证书DCI验证不通过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版权保护机构和知识产权法院认可的证据平台存证。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包括:向根链发送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接收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反馈给根链。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还用于与版权注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与版权注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的方法为:向根链发送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所需的材料的第二请求交易;若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接收根链转发的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若不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接收根链转发的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修改注册数字版权材料的通知,或不授予数字版权证书的通知。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包括: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请求;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接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转发来的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反馈给根链;其中,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请求后,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终端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及终端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转发终端;接收并向根链发送终端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接收并向根链发送终端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接收根链发来的终端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接收并向根链反馈终端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进行上链。
可选的,所述终端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以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与根链之间,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终端之间均采用天基互联网、5G通信或星地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为通信基站或卫星。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的通信方式为MQTT。所述交易打包上链时,加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戳,以防止后期网络融合出现数据冲突。通过网络分片实现逻辑隔离,解决NFV/SDN网络切片安全隔离较低和部署较难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一种网络融合方法,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时间,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时间;流量大小,频带占用时长,费用等内容;实现结算,资源共享,网络融合的过程;实现通信及数据和价值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适用于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根链上的虚拟机,或集群节点,如图2所示,包括:
S101、解析验证通过的一笔以上的第一交易;
S102、判断第一交易是否为包含有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组网的交易;若是,则
S103、根据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内容,基于NFV/SDN技术对请求加入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进行网络分片,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并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消息;
S104、接收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的响应消息;
S105、判断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是否同意分配至第一网络;若是,则
S106、将第一交易,及包含有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交易打包上链;若否,则
S107、将第一交易,及包含有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拒绝分配至第一网络的交易打包上链。
网元指网络中的设备,如对于LTE架构来说,网元包括基站,除此外还有MME、SGW、PDN等。网元划分的粒度很多,根据用途可分为,物理网元,逻辑网元,等效网元数等。第一运营商中的第一是泛指,在此不对应特定的运营商名称,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变换成相同或不同的运营商名称。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是指可作为区块链***一个节点运行的网元,比如移动、联通或电信等运营商的基站、服务器、集群等;比如各运营商的雾计算节点、云计算中心节点和边缘计算节点等。
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所在的运营商体系,比如移动、联通或电信等;网元本身的名称,如交换机、基站、或服务器等;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所在的IP地址、物理地址等,便于根链根据网络分片规则进行判断识别,进行网络分片。根链设定的网络分片规则基于公平公正,防止每一个分片网络趋于中心化的原则,确保每个分片网络的数据安全,数据的真实性及不可篡改,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灵活设定,比如将不同运营商的网元节点打乱分配至不同的网络分片中,即在同一个分片网络中不能够仅存在来自同一个运营商的节点;再或者,将计算能力强的节点分开设置到不同的分片网络中,防止分片网络之间的计算能力相差过于悬殊;确保每个分片网络的计算能力均衡等。
若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比如POS、DPOS、POW等共识算法,与第一网络的共识算法一致,且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满足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根链的网络分片规则要求,则基于NFV/SDN技术对请求加入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进行网络分片,将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完成不同运营商的网元设备的重新组网,方便运用根链优先原则进行网络融合。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的通信方式为MQTT。所述交易打包上链时,加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戳,以防止后期网络融合出现数据冲突。通过网络分片实现逻辑隔离,解决NFV/SDN网络切片安全隔离较低和部署较难的问题。
5G基础设施共享,主要指卖方移动网络运营商(MNO)通过网络虚拟化,将物理和无线电基础设施资源抽象并分割成不同的虚拟资源提供出去。每个虚拟资源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和目标。区块链可以助力实现更高效安全的5G资源共享和使用情况追溯。使用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实现去中心化协议共享和支付。
根链设定网络切片的遵循的原则和方法,5G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时采用NFV技术;目前4G网络中主要终端设备是手机,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部分(包括数字单元(DU)和射频单元(RU))和核心网部分都采用设备商提供的专用设备。
为了实现网络切片,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是先决条件。本质上讲,所谓NFV,就是将网络中的专用设备的软硬件功能(比如核心网中的MME, S/P-GW和PCRF,无线接入网中的数字单元DU等)转移到虚拟主机(VMs,VirtualMachines)上。这些虚拟主机是基于行业标准的商用服务器,它们是COTS商用现成产品,低成本且安装简便。简单的说,就是用基于行业标准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来取代网络中的专用的网元设备。
网络经过功能虚拟化后,无线接入网部分叫边缘云(Edge Cloud),而核心网部分叫核心云(Core Cloud),可以作为组网方法中的节点被网络切片,进行分配。边缘云中的VMs和核心云中的VMs,通过SDN(软件定义网络)互联,网络采用NFV和SDN技术后,执行切片就非常容易了,像切面包一样水平将网络“切”成多个虚拟子网络(片)就可以了。
所述网络分片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物理基础设施或底层网络服务和功能的实例化,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根据所述组网方法进行组网,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网络。
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根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允许不同的请求者自主和动态地协商各种服务合同条款。此外,运营商还可以在区块链注册和发布网络切片功能,比如:
根链上的智能合约约定切片选择lD:NSSAI
智能合约切片约定,目的在于为不同的行业或者企业在运营商的 5G 网络上开辟一个专用虚拟网络,以达到行业或者企业特性化的需求。运营商原来面向个人或者个体(比如机器)的管道连接,可以跟大众用户在网络上隔离,走自己的专用公路;也可以基于切片网络来做简单网络维护;甚至可以通过切片,获得相对普通用户更有保障的SLA。
保证业务的SLA,包括带宽,延迟,丢包和抖动等传统网络指标,提高指标优势;
5G网络特性支持:一个UE最多同时支持8个切片,切片标识最多有32bits,其中切片类型最多有256个,每个切片类型最多可再细分24bit个。
时延:从终端到基站约 4ms;从基站到边缘计算约 5ms;从基站到省核心约 5ms。
隔离:获得一个逻辑上独立的网络,避免网络风险,同时避免泄密。
自运维:切片租户可以查看自己切片有关的网络统计指标和状态。
标准定义的三个大场景 eMBB、uRLLC 和 mMTC,被认为是三个公共网络,而不是一个,因为它们的实现技术(尤其是无线侧的技术)不一样。这三个场景本身提供的 SLA 保障,比如低延迟、大规模海量终端接入,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每一个场景内部进一步细分,比如 eMBB 内部再做「高/中/低」的 SLA 区分,就属于在公共网络上提供 SLA 保证。
NSSAI 是 5G 切片相关的概念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个。NSSAI 是多个 S-NSSAI 的集合,按照 3GPP 的定义,S-NSSAI 是一个 32 位的整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部分:SD 和 SST,其中 SD 是 24 位,SST 则是 8 位。在 32 位计算机上,S-NSSAI 就是一个整数,非常好处理。
SST 定义了切片网络的类型,比如 SST 是 1,则说明这个切片是 eMBB 切片;如果是 2,则是 uRLLC 切片;如果是 3,就是 mMTC,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5G 业务类型。
5G 用户在开户的时候,智能合约约定在核心网上签约一个或若干个 S-NSSAI,可以简单认为签约一个或多个切片。在 5G 终端接入网络的时候,会携带一个或多个签约的S-NSSAI。在有多个网络切片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根据 S-NSSAI,就知道终端希望接入的网络切片,并把终端接入到这个切片中。可以看出,在 5G 网络有多个切片的情况下,S-NSSAI会指导网络,把终端接入到哪个切片中。
一个终端最多可以同时带给 5G 网络 8 个 S-NSSAI,也就是可以同时接入 8 个切片。这不仅仅对手机的基带芯片提出要求(要处理 S-NSSAI),同时对传统的手机操作***和应用程序等都有了新的要求。最大的要求,就是要求终端操作***支持「多实例」的 IP协议栈(Multiple Instance IP Stack)。
传统的手机操作***,一旦接入运营商网络,会虚拟出一个网络接口来,并在这个接口上配置由核心网分配的 IP 地址。当然,传统的手机可以通过多个 APN 方式,或者单个 APN 多 PDP Context 方式,同时激活多个连接(对应多个接口),每个接口上分配一个IP 地址,但是这些接口上的 IP 地址,必须不同。如果相同,手机将拒绝接入网络。
到了 5G 切片的场景,情况会有所不同。很多情况下,手机会同时接入多个切片。每个切片的 IP 地址,都可能独立分配,甚至不受运营商控制,由购买切片的企业分配。这样很大概率上,手机会出现 IP 地址冲突的情况。
为避免上述冲突,一个所述第一网络对应一个IP 协议栈实例。基于根链智能合约设立操作***内核的 IP 协议栈改动,实现多实例化协议栈,一个切片对应一个 IP 协议栈实例。类似于路由器上 VRF 的概念,但是更加复杂,因为还要考虑不同 APP 接入不同协议栈实例的问题。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一个一标准化的,人工智能的API接口。
NSSAI 和 S-NSSAI 是包含关系,一个 NSSAI 包含多个 S-NSSAI,S-NSSAI中的前面这个 S 就是 Single 的意思。在5G中,网络切片,是指物理基础设施和底层网络服务技术
核心网网络切片
核心网切片内共享和专用网元组合一般分为三种典型场景:
控制用户面全隔离:
切片共享网元:AUSF, UDM, NSSF。
切片专用网元:SMF,PCF,UPF,AMF
1)场景:安全隔离需求/定制化需求较高的场景。不支持同一终端多切片场景。
2)描述:尽量为切片分配专用控制和用户面网元,UDM/AUSF可按需在完全隔离厂家下也可以考虑专用。
3)安全隔离最高,成本最高,部署难度适中。
部分控制,用户面专用:
切片共享网元:AMF,PCF,NSSF,UDM
切片专用网元:SMF,UPF
1)场景:安全隔离适中,可支持同一终端多切片;
2)描述:部分控制面,用户面专用。一般为SMF+UPF专用;
3)安全隔离一般,成本一般,部署较容易,厂家支持较好。
现在所用的技术在成本较低时,厂家支持性也较好的情况下,安全隔离性一般,如果基于根链的保护方法,则安全性很好,成本也较低。现有网络融合难以部署的原因是四个运营商通信基站均为独立建设,而且西部偏远地区沙漠高原海岛海洋基站建设困难,成本极高。虽然形成了5G核心网络标准化的统一与融合,但服务网络无法融合,形成服务网络分割,从而使虚拟机的容量受到物理限制,如要让成本降低标准化统一部署,就必要要用根链来保护,服务网络切片。根链的虚拟机要摆脱物理限制,使虚拟机空间无限大,理论上,使存储的智能合约也为无限大,从而解决服务网络的统一融合。
“天基互联网融合了地面5G核心网和移动基站端来提供数据回传,是Mesh网状网,使用小平台路由微波链路的星间网络来提供数据连接。”例如:全球共有400万个基站,其中300万个基站在中国,但依然会发现高速公路上、大城市的一些小区域网络覆盖不足,延时会达到几百毫秒甚至十几秒,对于物联网来说这会导致传输的同步性出现巨大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物联网的崩溃,如何弥补这些通信的小盲点达到无间断的全联通的物联,那就需要卫星,卫星与地面的5G网络互连,那云服务就可以采用空间的卫星,也就是进一步将云计算拓展成空间计算,而空间计算就没有了物理的限制。基于分层存储的区块链网络,大数据是存储在链下,云计算没有了物理限制那虚拟机就可以做到无限大,链上层基于前两个专利就明示了我们采用网状网的P2P网络架构,所以我们在提出了天基互联网融合地面5G核心网和移动基站端来提供数据回传,是Mesh网状网,使用小平台路由微波链路的星间网络来提供数据连接的技术方案。
5G核心网在切片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安全性隔离性很高,只要解决基站层面的融合,解决基站来接受卫星信号是用了微波链路,微波链路就是对基站进行改进,可以利用微波的点波束覆盖用户,利用波速控制技术实现到服务终端,也就是物联网传感器终端的信号接收。
用户面专用
切片共享网元:PCF,SMF,AUSF,UDM,NSSF,AMF;
切片专用网元:UPF;
1) 场景:仅要求用户面隔离专用场景,支持同一终端多切片;
2) 描述:用户面专用,控制面共享;
3) 安全隔离较低,成本最低,部署较难,需要打开SMF和UPF的N4接口。
接入网切片技术及终端支持;
接入网能感知切片,实现切片级的资源分配、隔离和质量保证,实现不同切片内流量的差异化处理;不同的切片尽量共享无线网络资源,实现无线网络资源最大化利用。
1)接入网感知切片;
2) 接入网支持切片核心网部分功能的选择;
3) 接入网支持基于切片SLA映射的切片参数,实现切片级资源分配和调度;
4) 切片在接入网资源可以共享也可以专用;
5)接入网支持不同切片的资源隔离;
6)接入网支持切片可用性;
7)接入网支持单终端多切片多连接;
8)切片对接入网网管的需求:支持的切片实例、切片功能的定制化配置、切片参数指标(SLA量化);
终端支持不同业务选择接入不同网络切片的能力,支持在接入网和核心网信令中携带接入网络切片的标识(S-NSSAI);
1) 终端支持存储和更新网络切片相关标识及切片选择策略的能力;
2)基于切片选择策略,支持按应用选择接入相应网络切片的能力;
3)终端支持在接入网和核心网信令中携带相关切片标识,传给网络;
4)终端可同时接入一个网络切片,也可以同时接入多个网络切片的能力;
5)终端可以同时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无线网络站点获得网络切片业务。
传输网切片技术
传输网切片技术方案为硬隔离和软隔离,可以适配不同业务需求,包括带宽,时延,抖动,安全性等。
无线网分片映射
1)无线设备配置NSSAI到VLAN地址映射;
2)无线创建子接口作为切片业务地址,每个切片业务单独分配IP+VLAN,进入不同传送网VPN;
3)携带相同5QI但属于不同切片NSSAI的会话将会映射到不同的VPN。
传送网分片部署
1)省内传输按照SPN进行组网:(1)按照端到端SE切片以太网通道建立VPN管道,配置端到端交叉,支持硬隔离。(2)按照端到端L2VPN或者L3VPN建立VPN管道,支持软隔离;
2)省干按照SPN+OTN组网,支持VPN。
核心网分片映射
1)核心网平台配置S-NSSAI到IP地址映射;
2)核心网切片通过路由IP信息进入不同VPN切片。
网络切片管理
网络切片生命周期管理
1)切片设计
翻译网络切片业务需求,生成网络切片模板;将业务需求转化为切片网络需求,并映射到不同的管理域。
2) 切片配置
生成端到端配置策略,与网络管理功能交互,配置网络切片中各类网络功能。
3) 切片生命周期管理
业务级别生命周期管理,例如上线、下线、更新、扩缩容等。与NFV、SDN虚拟化生命周期管理协同。
4)切片开放
将切片以服务的形式对外开放;开放部分网络切片的管理功能;
网络切片故障、性能管理
1)切片监控
运营商对自有切片的管理/监控;运营商对第三方切片的管理/监控;第三方对其订购切片的管理/监控。
2)切片质量可保证
网络切片管理功能具备端到端网络切片的质量指标视图;子网络切片管理功能负责各域内的质量保证机制。
网络切片运维
1)切片自动化及智能化
切片管理各个阶段操作的自动化;基于智能的切片的部署、运行调整。
切片的虚拟化实现
1)网络切片核心网使用虚拟化实现,无线虚拟化有待进一步确认;
2)集中式NFVO统一管理多厂家网络功能。
运行流程
(1) 客户提出业务需求,签署SLA :Latency:50ms,Reliability:99.99%,Roaming:NO,Max TP/Site:5Gbps,Meters:50 million。
(2)运营商收到需求,分析业务需求,生成网络需求(网络切片模板):业务模型,配置模型,资源模型。
(3) 如果新建网络切片,将新建需求发送给切片管理,出发切片设计及实例化流程。
(4) 运行态配置下发(业务配置激活,资源申请)。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网络被“切”成4“片”:
高清视频切片:原来网络中数字单元(DU)和部分核心网功能被虚拟化后,加上存储服务器,统一放入边缘云。而部分被虚拟化的核心网功能放入核心云。
手机切片:原网络无线接入部分的数字单元(DU)被虚拟化后,放入边缘云。而原网络的核心网功能,包括IMS,被虚拟化后放入核心云。
海量物联网切片:由于大部分传感器都是静止不动的,并不需要移动性管理,在这一切片里,核心云的任务相对轻松简单。
任务关键性物联网切片:由于对时延要求很高,为了最小化端到端时延,原网络的核心网功能和相关服务器均下沉到边缘云。
网络结构是这样的:当然,网络切片技术并不仅限于这几类切片,它是灵活的,运营商可以随心所欲的根据应用场景定制自己的虚拟网络。
2)边缘云与云计算的连接: IP/MPLS-SDN
5G切片网络通过SDN连接边缘云和云计算里的VMs。云计算里有虚拟化的服务器,服务器的Hypervisor里运行着内置的vRouter/vSwitch,SDN控制器负责在虚拟服务器与DCG/W路由器之间创建SDN tunnels,随后,SDN控制器执行SDN tunnels和MPLS L3 VPN之间的映射,从而建立云计算与边缘云之间的连接。
3)边缘云与基站射频单元的网络切片
现在,我们来到前传部分。如何完成5G 射频单元(RU)与边缘云之间(前传)部分的切片,首先需要定义5G前传的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5G移动通信标准研究小组(Focus Group on IMT-2020)
智能合约还可约定:
第一:5G基础设施众包:通过共享收益,引入社会资本,以资源招商的方式,进行招标。
第二:国际漫游:在这一场景中,未来可以采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漫游网络接入和认证,高效、安全地共享区块链网络上的不同网络运营商的用户信息,实现漫游服务的无缝便捷接入,无需任何中央实体的干预。基于智能合约可以完成授权认证,以及自动计费和支付。
第三:物联网设备管理和认证:在5G中,数百万个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延迟预计不到1毫秒。如此大量的物联网设备的结合,为未来的移动用户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开辟了可能性。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管理方案,会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可见性、可追溯性,同样可实现自动化支付。
5G+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是未来趋势。区块链和5G是互相助力,相辅相成的。基于5G的万物互联的实现可为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但数万亿级的节点部署、万物互联、互相提供服务,对数据的安全、数据及价值的交易。
从5G通信应用领域来看,区块链助力解决了这些问题。区块链与5G的融合可以重新定义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可以被看作是确保5G网络安全的关键推动者。
解决单点故障:在通信资源共享等场景中,使用去中心化的服务架构,将消除瓶颈问题,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服务交付质量。
数权问题:数据量指数增长。区块链为5G时代数据确权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溯源问题:在服务共享、结算等场景中,共享的数据、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上链后不会被篡改、可追溯,减少服务纠纷。
安全问题:区块链和5G的结合可以通过提供分布式信任模型来增强隐私机制。
多方协作:5G时代,运营商需要彻底改造后端***,以管理由更多参与方和网络组成的更加复杂的5G生态***。当今的***根本不适合处理这个问题。这样,区块链正成为运营商通过高效、安全、可扩展和透明的流程来实现这一点,并支持对5G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多方协作。
资源使用过程中,终端用户可以通过APP对网络服务进行投诉建议,投诉ID会在辅以相关网络性能参数后,通过区块链展示在资源详情中;承租方在网络资源使用中产生的资源告警和待优化需求也可以通过区块链知会到出租方;用户和承租方对服务的评价和反馈,会作为结算的考虑因素,在结算中记价体现。
服务评估场景通过区块链建立对服务提供方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终端客户感知,保障投资人、承租方的利益,维护共建共享机制的健康运转。
利用加密技术解决点到点传输安全问题,解决了账本存储问题,智能合约解决了业务定制化问题。突破性解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技术难题。
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适用于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201、向根链发送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
S202、接收根链发来的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消息;
S203、向根链发送同意或不同意分配至第一网络的响应消息。
实施例2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适用于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根链上的虚拟机,或集群节点,如图4所示,包括:
S301、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则将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发送至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
S302、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S303、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收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确认消息后上链;
其中,所述根链上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一转换合约,所述第一转换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营商的资源访问和利用接口转换成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可访问和利用的接口方式;
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
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
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反馈给根链。
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视频资源、流量资源等网络资源,还包括虚拟化的硬件资源等。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通过根链上设置的第一转换合约的作用,可轻松实现利用不同运营商的资源,实现便捷服务。第一转换合约可以分为不用的种类,硬件资源虚拟化后,可将不同运营商的基站、服务器、计算中心等均对外开放,相应的,所述根链上的所述第一转换合约的作用可以是用于不同运营商之间基站利用和访问接口变换;或用于不同运营商之间计算中心访问和利用的接口变换等。
将物理和无线电基础设施资源抽象并分割成不同的虚拟资源提供出去。 每个虚拟资源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和目标。区块链可以助力实现更高效安全的5G资源共享和使用情况追溯。使用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实现去中心化协议共享和支付。
通过根链上的第一转换合约,实现不同网络资源的互通互联,及不同节点网络接口之间实现灵活的流量负载与无缝切换,集群节点实现智能的流量管理与分配。为客户选择用户体验最佳的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口。
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首次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前需进行身份验证;所述身份验证的方法为:比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哈希值与根链保存的哈希值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允许访问,防止攻击,确保网络安全。
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时间,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时间;流量大小,频带占用时长,费用等内容;实现结算,资源共享,网络融合的过程;实现通信及数据和价值交换。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的过程,包括:
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待验证的加密密钥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待验证的加密密钥哈希值,与根链上的加密密钥哈希值比对,若一致,则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通过AES256算法解密得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明文,访问方身份验证通过;若待验证的加密密钥哈希值,与根链上的加密密钥哈希值比对不一致,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不通过;
相应地,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加密的过程为:
通过加密密钥将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明文根据AES256算法得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
对加密密钥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加密密钥哈希值,将加密密钥哈希值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在根链中上链。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链包括将上链内容保存至云计算或雾计算存储空间中。
云计算或雾计算存储空间可以是归属于不同的运营商的,也可以是某一大数据计算中心的;还可以是来自于不同的网络分片,即不同的第一网络,均不受限制。数据传输通信方式为MQTT,上链时,加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戳,以防止后期网络融合出现数据冲突。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链与版权注册机构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的第二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根链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向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的第二请求交易;若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若不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修改注册数字版权材料的通知,或不授予数字版权证书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或,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验证数字版权证书DCI的第三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根链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向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验证数字版权证书DCI的第三请求交易;若数字版权注册机构验证通过,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数字版权证书DCI验证通过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若数字版权注册机构验证不通过,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数字版权证书DCI验证不通过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版权保护机构和知识产权法院认可的证据平台存证。
第一转换合约接口为API接口,包括根链接收版权注册机构下发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数据信息;包括根链向版权注册机构发送注册申请数字版权证书所需的材料内容,申请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数据信息的请求;包括根链向版权注册机构申请验证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交互均采用中科院授时中心时间戳形成交易数据上链,所述DCI的形成,版权注册机构也采用中科院授时中心时间戳的数字签名形成。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适用于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分片网络中的节点(包括集群节点),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S401、向根链发送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
S402、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
S403、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S404、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S405、接收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S406、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反馈给根链。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还用于与版权注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与版权注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的方法为:向根链发送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所需的材料的第二请求交易;若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接收根链转发的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不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接收根链转发的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修改注册数字版权材料的通知,或不授予数字版权证书的通知。
根链支持多链结构:一条用于通信安全的联盟链;一条基于联盟链的跨链,以联盟网关构建的主链与侧链的跨链可以实现各运营商之间交易链上记账、链下交易的分层通道支付***;一条专业的钱包***,基于专业支付的跨链;一条公证网络***,在各个节点之间传递有效的法律证明 ;各链之间,联盟链和基于联盟链的跨链、支付的钱包***、公证网络***之间以API实现数据交互、流量互联、代币交易,借助可编程智能数据包合约独立运行各类应用,手机使用者可以通过CA运营商不必持有敏感数据实现自动交易。
一种网络融合方法,适用于终端(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501、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请求;
S502、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第一转换合约接口;
S503、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S504、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S505、接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转发来的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S506、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反馈给根链;
其中,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请求后,
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终端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
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及终端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转发终端;
接收并向根链发送终端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并向根链发送终端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根链发来的终端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接收并向根链反馈终端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进行上链。
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pad、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终端设备。
根链保存完整帐本,资源使用过程中,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上述核实,或者应用程序中上报对网络服务进行投诉建议,投诉ID会在辅以相关网络性能参数后,通过区块链展示在资源详情中;不同用户在网络资源使用中产生的资源告警和待优化需求也可以通过区块链知会到不同的运营商;用户和运营商对服务的评价和反馈,会作为结算的考虑因素,在结算中记价体现。
服务评估场景通过区块链建立对服务提供方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终端客户感知,保障投资人、承租方的利益,维护共建共享机制的健康运转。利用加密技术解决点到点传输安全问题,解决了账本存储问题,智能合约解决了业务定制化问题。突破性解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技术难题。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终端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以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与根链之间,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终端之间均采用5G通信或星地通信。
确保信号全覆盖,资源共享,实现全网融合的技术效果。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可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终端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以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与根链之间,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终端之间均采用天基互联网、5G通信或星地通信。可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为通信基站或卫星。
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S1、IP数据通过IP数据广播***经打包后进入复用器。电视节目和语音节目分别通过电视播出***和语音播出***播出,经过MPE-5编码、统计复用,再与IP打包后的信号二次复用,经调制和光缆传输送往卫星上行站,播出信号覆盖到全地域,基于互联网实现与广播电视网的数据交换。
S2、天基互联网融合了地面 5G核心网和移动基站端来提供数据回传,是Mesh网状网,使用小平台路由微波链路的星间网络来提供数据连接。
S3、各运营商平台原ID和IP地址不变,网络技术架构、存储架构、治理组织不变的基础为各平台网络间提供流通交互、互联互通服务。各平台以利用iLAB-x.com共识机制的标准化数据接口,为一条联盟链。
S4、 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
1、广播电视信号IP化,采用DVB-DASH标准DVB-DASH
DVB-DASH定义了基于MPEG DASH规范并通过HTTP自适应流传输的电视内容交付。MPEG DASH是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的基于HTTP的自适应比特率流传输解决方案。为了提高互操作性,在DVB-DASH中定义了额外的限制和要求,并参考了DVB工具箱中适合与MPEG DASH一起使用的视频和音频编解码器。蓝皮书包括高清电视(HDTV),超高清电视(UHDTV),高动态范围(HDR)电视,高帧频(HFR)视频和下一代音频(NGA)。它还说明了如何实现低延迟交付和内容呈现。
面对的问题
由于传送网络的段长度和未知性能,DASH播放器中引入了Internet交付内容中的一些延迟。播放器采取的策略通常是缓冲多个段以减少卡顿的可能性。也可以采用更短的段来实现更低的延迟。但是较短的段会使编码器更难高效工作,因此最终用户看到的视频质量会受影响。
提出的方案
DVB-DASH中针对低延迟的解决方案是将片段分成较小的块。编码器不是一次输出整个片段,而是将片段分成帧组,其中一组中的所有帧都不需要来自后面一组的帧才能进行解码。然后DASH打包程序将每组帧放入CMAF块中,并将其传入CDN。
当DASH客户端通过流式传输服务时,它使用媒体表示描述(MPD)文件获取服务参数。通常MPD会在整个段可用之后发出该段可用的信号。但是在低延迟模式下,当第一个块被传入CDN时,MPD会发出该段开始可用的时间信号。
2、NGN非地面网络——天基互联网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
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
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
天基互联网是通过卫星实现数据的传输,也就是说卫星是这个互联网当中起到基站的作用,所以相对于其他的通讯方式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卫星。通过卫星的话那接受和发送信号的微波芯片和组件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软件也有所不同。存储和计算的软硬件和其他方式类同。
(1)数据指标优秀:卫星互联网的延时只有10-15毫秒,优于很多地方的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
(2)应用场景容易做拓展应用:互联网卫星只有400km左右的经密轨道,因此它的地面接收天线非常小,终端也非常小(15厘米直径的路由器小圆盒子),而不是高轨卫星一个很大的***,因此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就很丰富,放在汽车上、放在家里,都可以完成全球互联网的搭建和渗透。
(3)基础设施价格比光纤通信要低很多,尤其是从人均指标来进行考量。
基于上述优势,3GPP和ITU两大通信标准组织,已经为天基卫星互联网提出了两大应用场景。
①通信增强:对于尚未建设通信地面骨干网设施的全球49%人口进行通信增强,通过卫星互联网的方式,节省掉通信光纤建设成本,这些地区的基础地面网将通过卫星直接连入全球互联网骨干线,所以第一个场景针对是35~40亿人的生意。
②大规模物联网:包括纽约、伦敦、北京、上海这些高密度人口聚集区也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中国的4G网络建设非常迅速,全球400万个基站有300万个在中国,但大家依然会发现城际高速公路上、大城市的一些小区域的网络覆盖不足,延时可能会达到几百毫秒甚至十几秒。对于小规模物联网来说这个延时影响不太大,但对于上万量级、上千万量级用户接入的巨型物联网来说,一旦出现较长的延时,就会导致信息传输的同步性出现巨大的问题,进而导致整个物联网大网络的崩溃
所以如何弥补通信小盲点、达到无间断全联通的大规模物联场景,这只能靠卫星互联网去实现。所以卫星互联网是推进人类未来进入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推手,CTPP、ITO两大通信标准组织也是正因于此,才提出来要去推进卫星物联网的标准制订。他们管卫星互联网叫NGN(非地面网络),去推进卫星互联网和地面网络的融合,这也是以后有可能会出现的——6G的方向。
我国目前与美国为第一梯队,建设进度落后一年,目前仅为中美两国开始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是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是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
2018年12月,我国首颗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成功发射入轨,并完成了不同天气条件、不同载体、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功能与性能测试,成功实现了网页浏览、微信发送、视频聊天、高清视频点播等典型互联网业务。2020年,虹云工程将再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通过组网完成区域覆盖。随后,虹云工程首个应用示范***也将投入使用。可以预见,虹云工程建成后,将集通信、导航和遥感一体化、全球覆盖、***自主可控等优势于一身,实现极低的通信延时、极高的频率复用率、真正的全球覆盖应用,满足中国及国际互联网欠发达地区接入互联网的需求。同时,在应急通信、传感器数据采集、工业物联网、无人机、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方面,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NGN非地面网络能够与现有网络如PSTN、ISDN和GSM等互通现有电信网规模庞大,NGN可以通过网关等设备与现有网络互联互通,保护现有投资。同时NGN也支持现有终端和IP智能终端,包括模拟电话、传真机、ISDN终端、移动电话、GPRS终端、SIP终端、H248终端、MGCP终端、通过PC的以太网电话、线缆调制解调器等。
(1)、 多媒体化:中发展最快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媒体特点,在此同时多媒体特点也是天基互联网最基本、最明显的特点。
(2)、 开放性:非地面NGN网络是具有开放的、标准的接口,它可以为用户快速提供多样的定制业务。
(3)、 个性化:个性化业务可以提供将给未来的运营商带来极为丰厚的利润。
(4)、 虚拟化:虚拟业务将是个人身份、联系方式,甚至于住所都虚拟化。使用用户可以使用个人号码,号码可以携带等虚拟业务,实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通信方式。
(5)、 智能化:非地面NGN的通信终端具有智能化、多样化的特点,网络业务和终端特性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加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业务。
3、天基互联网融合了地面5G核心网和移动基站端来提供数据回传,是Mesh网状网,使用小平台路由微波链路的星间网络来提供数据连接。(未来的6G)
虹云工程于2020年完成业务试验***。2022年,我国将部署、运营整个星座,构建156颗卫星组成的天基宽带互联网,形成以低轨宽带通信为主,并具备导航增强、实时遥感支持能力的通信、导航、遥感综合信息***。“届时,无论我们身处沙漠、海洋或是飞机上,都能享受到与家里一样的上网速度和服务体验
虹云工程成为世界首套低轨Ka宽带通信***,并在全世界首次采用宽带星间通信、星上宽带路由、多通道移相芯片等技术,宽带卫星通信终端体积最小、功耗最小、重量最轻
S2.1 5G+天基互联网,采用半导体硅作为电子相控阵技术,也通过在几公分大小晶圆拥有接收发射阵列,利用点波束覆盖用户。
一种常见的配置是使用具有高性能SiGe BiCMOS IF到毫米波转换的CMOS数据转换器。波束成型可采用多种技术实现,具体取决于***需求
(1)根据所选的天线尺寸和发射功率要求,可以实现高度集成的硅方法,也可以是硅波束成型与离散PA和LNA的组合。
(2)功率放大器技术的选择基于综合考虑所需的变送器功率、天线增益(元件数)和所选技术的RF发电能力,5G毫米波无线电的架构与技术”中进行的分析得出,最佳天线尺寸介于128至256个元件之间,较低的数量通过GaAs功率放大器实现,而较大的数量可采用全硅波束成型基于RF IC的技术实现。
(3)移动用户设备(手机)非常适合 CMOS技术,相对较低的天线数量可以达到所需的变送器功率。这种类型的无线电将需要高度集成和省电才能满足便携式设备的需求。本地基站(小型蜂窝)和消费者终端设备(可移动电 源)要求类似,涉及从变送器功率要求低端的CMOS到更高端的SiGe BiCMOS的一系列技术。
(4)中程基站非常适合SiGe BiCMOS技 术,可实现紧凑的外形尺寸。在高端,对于广域基站来说,可以应用各种技术,具体取决于对天线尺寸和技术成本的权衡。尽管可在60dBm EIRP范围内应用SiGe BiCMOS,但GaAs或GaN功率放大器更适合更高的功率。
S2.2 利用SI所述相控阵、多天线技术,以波束控制实现5G标准的毫米波低地球轨道互联网星座,与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的结合
NB-iot可以解决5G通信中的丰度需求,让无数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如果有了卫星星座在广度上的支持,那么很多应用场景都可以实现。低轨星座位于近地轨道,距离地面仅几百公里,延迟完全满足设备需求。基于5G标准的毫米波低轨星座与NB-ioT,一个用于广域间的网络连接,一个实现用户本地间的低功耗的设备连接,可谓优势互补。
3D-MIMO通过采用二维天线阵列和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实现精确的三维波束成形,实现更好的干扰抑制和空间多用户复用的能力,是提升***容量和传输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3D-MIMO也成为4G演进和5G的核心技术。
3D-MIMO相比传统基站采用了更多的收发通道,如果依然保持“BBU+RRU+天线”的架构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收发通道数的增加使得天线和RRU之间需要更多的馈线连接,这将给实际布网带来很大的麻烦,增加了设备安装的时间,馈线越多也越容易出错。而将天线和RRU集成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省去了馈线,而且消除了因馈线带来的损耗(架构1)。另一方面,通道数的增加也增加了对RRU和BBU之间CPRI接口的带宽需求,从而增加了光纤的成本。为了降低CPRI接口带宽的需求,一种方法是将BBU的部分功能上移(架构2),另一种方法是进一步将BBU、RRU和天线都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体化站型(架构3)。
架构2虽然能降低CPRI接口带宽需求,但是BBU和RRU之间的接口需要重新定义。架构3直接取消了CPRI接口,更高的集成度将使得未来的布网和架站更加方便快捷,不过也对设备的尺寸、重量和散热等方面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波束控制,多天线电子相控阵技术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的一端或两端同时发生移动的过程中,传输发挥出移动物联网的有效性能所需的海量数据,已经被证明是极其困难的。为了以极高的效率在运动的网络之间传输大量的数据,一种称为“波束控制”的技术将发挥关键的作用。波束控制技术不再在所有方向上发射宽带无线数据信号,而是将数据发送到需要该数据的具体的用户位置处。这样可以节省功率,使更多的用户可以获得高带宽的无线信号,防止信号之间相互干扰。
如何实现波束控制:
第 1 步:识别并定位移动物联网传感器模块;确定其各端点位于何处。
第 2 步:计算如何以及在何处形成无线窄束图形,从而可以只将精确的直接信号发送到所需的端点天线处。
第3 步:设置发往端点的通信信号。
波束控制现已成为可能,这就是数据密集型的移动物联网***并未采用无线链路来交换信息的最大的一个原因,5G 通信解决了这一问题。
5G+天基互联网的融合中,云服务可采用虹云系列卫星,现有的云计算,无论如何发展一定会受到固定物理空间限制,但空间计算却不一样,因为有了天地一体网络,所有终端都能通过它实现入网操控。
而在通讯协议方面,必须率先考虑借用TCP/IP级标准进行兼容,以保障实现传统协议与卫星协议的无缝切换,便于消费者、物与物之间在任何一个合理位置接收信号,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5G标准的毫米波低地球轨道互联网星座,与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的结合,5G的低时延、高可靠和天基低轨道低功耗大连接的天地互联。
***将建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可在深海大洋、南北两极等区域实现宽、窄带结合的通信保障能力。通过这样一个全球无缝覆盖的***,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者任何物体,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
实现6个方面的应用能力:
①智能终端通信,支持商业手机直接接入卫星星座,提供高清晰语音服务、微信等即时通信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
②互联网接入,提供低延迟的数据服务能力,使用户享受到与地面网络近似的上网体验,面向野外作业和远洋作业等市场,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服务保障;
③物联网接入,服务于低能耗微型化物联网终端,重点开拓环境监测、远洋物流、危化品监控、交通管理、智慧海洋等新型产业需求;
④热点信息推送,充分利用卫星广域覆盖的特性,实现文化宣传、灾害预警、公共安全警告、天气播报、头条新闻播发、交通广播等热点焦点信息的实时播发推送;
⑤导航增强,转发北斗差分改正信息,为机载、车载定位终端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位置服务,满足无人汽车驾驶、无人机管控、精准农业、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需求;
⑥航空航海监视,能够实现全球飞机、船舶的全周期跟踪、提供统计数据增值服务。
共识机制的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多链-中继链-跨链”的融合,流量传输,数据交互、混合存储。不同跨链、联盟链之间的数据交互、流量传输和资产转移的多链融合的智能合约。多链***取代了单链 ,各链地位上也完全平等,并逻辑上尽量隔离的独立共识***的实例所构成,它们并行工作,分摊全网的吞吐、计算、存储的压力,分摊全网状态的维护工作。
打造一个可伸缩的容器,在完全保持原生链技术架构、存储架构、治理组织的前提下,在不发生“化学作用”的前提下,为原生链间提供流通交互、互联互通服务。形成一个网状的价值流量资源池,那些分散在各个链的资产、流量将通过、高速网络自由兑换、流动和价值转化。
1、共识机制:
iLAB-x.com共识机制源于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为自有知识产权的,关于《公示2019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材料并开展网络用户使用评价的公告》,教高司函〔2019〕33号《***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成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技术接口规范。
共识机制概述:采用链上存储数据哈希值,云计算存储数据的双层分布式存储结构;用哈希算法解决API接口调用者进行安全验证问题;以AES256算法和密钥相关哈希运算消息认证码进行用户身份识别避免二次登陆,识别后用户在相关供应商操作状态和产生的数据自动回传到共享交易平台;利用时间戳解决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利用根链优先共识机制进行网络分片和交易分片,实现链外向链内的附件上传服务,该共识机制视频流传输性能优良,且物联网终端设备标准化接口。
2、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基于Docker容器级,是目前企业级应用的最佳实践和落地方案,支持目前大部分云主机方式部署,支持个人高性能主机部署。
加密世界提供智能合约开发接口给第三方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视频、VR及AR、游戏、商品交易等。项目方或开发者可以通过调用智能合约接口确定可经营的项目,也可通过选取不同的智能合约组合实现自行经营和代理经营并获得经营性收益。总之,CWV的智能合约为项目方或用户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通过不同的经营模式获得相应的收益。
3,合约虚拟机:
云计算方式布署虚拟机,图灵完备双层架构,一层为分片(即子链层),一层为根链,合约虚拟机。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保障,为上层的 Dapps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4,集群节点:
集群节点起到一个超级节点的作用,可存储完整帐本
一个节点也可以只保存一部分帐本(例如,只记录单个分片的账本)。这种情况下,它必须依赖于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来帮助确定其余的分片数据和/或根链数据的有效性。保证去中心化。
5,网状网络,动态路由
A 主动的健康检查:这包括对网络链路状态监测、对服务器的应用状态深度健康检查,智能合约多样化的健康检查方式,可以在链路层面、服务器硬件层面、应用软件层对双中心的可用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确定双中心是否需要切换、以及是整体切换还是部分资源切换。
B 灵活的负载分担策略:以充分利用集群节点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基于用户来源地域、延时情况、使用的运营商、负载权重等不同的因素来制定负载分担策略,实现在多节点之间进行业务的分配。
C 基于业务在集群节点中,经常可能的切换对IP地址提出了动态漂移的要求,合约可以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地址转换,灵活适应业务切换的需要。
根链集群节点方式实现一个超级节点的功能,避免中心化,集群节点支持完整帐本,也为一个网状网络,功能上完全一致、地位上也完全平等,它们并行工作,分摊全网的吞吐、计算、存储的压力,分摊全网状态的维护工作;如访问,www.ilab—x. com发起NS请求。
步骤1、首先向其所在运营商的local dns发起www.ilab—x.com域名;步骤2、运营商的 ENS服务器通过递归查找到ENS主、辅服务器;步骤3、4:接受请求的根链智能合约首先查询本地是否有该Local DNS的就近性表项,如果存在则直接给localDNS返回速度最快的服务器地址。如果不存在,则根链智能合约的ENS解析器ocalDNS的查询。步骤5、智能合约解析两节点分别对LocalDNS进行Probe。例如ISP1侧智能合约查询该LocalDNS的RTT时间为150ms。而ISP2侧GTM查询同一LocalDNS的RTT时间为300ms,则此时在节点内都形成了该localDNS应就近性表记录。接受到LocalDNS请求得根链智能合约根据***的就近性表返回相应的DATAcenter的WEB服务器地址。步骤6、在用户lical DNS获得地址后,将改地址返回给用户;用户向网站发起访问;集群节点为互联网业务提供多个互联网接口,北京节点A包含电信出口与联通出口;北京节点B包含电信出口、联通出口和移动出口;武汉节点C包含电信出口。
根链智能合约选择出口时,不仅需要考虑哪个节点距离用户较近,还要考虑跨运营商网络限制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有电信、网通、移动三大运营商,跨运营商的访问往往很慢,最好的方式是将客户流量定向到与客户端相同运营商的节点。
同时考虑地域就近性原则,将南方电信客户定向到武汉节点电信出口。将北方电信客户定向到北京节点电信出口;同运营商的两个数据中心的选择依据是RTT,在每个节点对客户端进行反向探测,根据探测响应结果进行选择。
D 合约自定义脚本的定制编写,可实现不同业务定制化的流量牵引,例如对集群节点的突发流量应急调度牵引,出向流量的优化控制,根据业务场景动态选择不同的SNAT/SSL profile等;
E 可预设定的接管顺序:通过集群节点之间的切换和接管,牵引业务流在数据中心之间重新分布,更为重要的是,集群节点之间的切换可以预先定义接管顺序,使多活中心的运维是可管理和可预期的,并符合数据中心的分布使得延时和影响最小。这种可以预定义接管顺序已在业界得到了实践验证。
F 切换的协同联动:往往由于实际客观条件的限制,会存在某些环节不能实现完全的冗余备份,例如最常见的是与不同运营商的网络出口,例如电信、联通的线路配备了双出口,但是移动、广电等线路还是单出口。我们需要将集群节点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针对实际建设中的单点环节,专门考虑协同切换,将受影响的因素进行捆绑协同。
G 运维自动化考虑:包括和***、应用的配合互动,包括监控和响应。由于集群节点涉及到的环节和流程特别多,为了更好地运维,可采用大量的自动化脚本,同时充分利用合约接口,可实现一键DC切换,一键DB切换,自动配置采集及上传,配置合规性检验,单一数节点配置关联性提取,多节点配置一致性对比,合约应用统一视图生成等,并和统一运维管理平台进行集成,提升多节点环境下的运维水平和运维能力。
快速感知和故障快速恢复:当一个数据中心业务发生故障时,健康检查和探测对故障的感知降到分钟级甚至秒级,在大部分故障场景下,可实现分钟级甚至秒级的切换。
6,跨链交易
带有智能 API,实现跨链的交易和确认。
混合链的第一需求:私链与公链的互联。私链本质上是私有的,通过认证的各方将区块链的访问权限限制为仅对其用户开放。这通常是一个由业务合作伙伴组成的网络,或者通过它们的操作进行连接,并从共享的防篡改数据库中获益。
比如中国银行行业协议(CBA)推出“中国贸易融资银行间交易区块链平台”,汇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即是其许可结点和成员单位。用户必须在进入网络之前获得访问权限。此外,访问权限只能由管理私有区块链的权限授予。
显然,私链的优势是效率高、处理速度快,能够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需要,另外其可控性好,能够满足监管要求,不会出现分叉等情况。
但是,私链终归是私有的,而且也存在中心化的情况。当前公链项目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存在,在很多业务场景,私链必须与公有链相结合才能确保业务链条的完整性。
典型的应用场景如跨境支付业务,一家国际贸易企业如建立了自己的私链,将商品上链提供商业服务,同时也通过XRP等公链和其他机构进行跨境支付。
混合链的第一需求:私有许可链与公链的结合。
顾名思义,私有区块链本质上是私有的,通过认证的各方将区块链的访问权限限制为仅对其用户开放。这通常是一个由业务合作伙伴组成的网络,或者通过它们的操作进行连接,并从共享的防篡改数据库中获益。
比如中国银行行业协议(CBA)推出“中国贸易融资银行间交易区块链平台”,汇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即是其许可结点和成员单位。用户必须在进入网络之前获得访问权限。此外,访问权限只能由管理私有区块链的权限授予。
显然,私有许可链的优势是效率高、处理速度快,能够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需要,另外其可控性好,能够满足监管要求,不会出现分叉等情况。
但是,私有许可链终归是私有的、小集体的,而且也存在中心化的情况。当前公链项目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存在,在很多业务场景,私有许可链必须与公有链相结合才能确保业务链条的完整性。
第二需求:公链跨链 公链领域,公链数据具有原生性,并不能直接去接收外部的数据。每一条公链就像一个平行的世界,无法产生快速的交互行为,导致了每一条公链的价值无法进行转移,公链与公链之间就像一个个孤立的岛屿一样,这就是价值孤岛。跨链的本质是解决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交互,当然每一个项目他们的实现逻辑不太一样,中继链、平行链、转接桥,在Substrate协议下面,重新塑造一条新的链会非常简单,这样来看,就是在塑造一个属于波卡的生态***,所有的新链都会用到波卡的底层Substrate协议。而去对接现有的存在的公链的时候,则需要用的转接桥,然后对接进来,当然了对接现有的哪一条链还需要具体的开发协议。
这样看来理论上来说是在创造一个新的跨链***或者说新的跨链生态,而这个跨链生态对于现有的公链来说有一定的排斥性,比如对于用户量多的公链比如以太坊或者比特币网络来说,会专门开发转接桥来进行兼容,但是对于一些用户量不是那么多的公链来说,包容性就不会那么强,可能不会去开发转接桥来进行兼容。
上面说到的跨链生态虽然可以实现跨链,但是生态内的区块链大部分都是基于Substrate协议,而另外的一条明星跨链项目cosmos同样也用了不同的底层协议,其实这两种协议是不兼容的,理论上来说,不同的跨链生态之间同样产生了另外一种价值孤岛问题,不同的是这个孤岛的面积比公链的公链孤岛面积大一些而已。
智能 API:不仅支持单链、公链的联通,还支持跨链之间,甚至于对联盟链的互操作。
合约会架设出不同用途的公有链、私有链或者联盟链,基于对性能和安全性及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然后嫁接不同行业的应用。比如一条支持高并发的通信类公有链,一条侧重安全性的支付联盟链,和基于法律存证的公证网络***。
如为防止数据篡改的证据上链、版权上链等;当第一交易或第二交易属于资产与非资产混合交易时,所述第一数据包内或第二数据包包括资产价值转移数据,还包括需上链存储、交换、修改等的数据信息,在进行价值转移的同时,还可进行数据的上链存储、交换、修改等。也就是说直播内容上传的同时,可伴随资产价值的转移,扩展了商业应用场景
多场景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一整套追踪新闻来源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媒体信源认证。区块链技术采写的内容不能被私自修改,即使数据被修改过,其历史记录也可以追溯;使用“猕讯”发布的新闻在被加密的同时,共享到多台个人计算机上,第三方机构很难进行篡改。
数字版权:区块链技术能以国家授时中心同步时间戳的数字签名对新闻作品,影视作品,互联网作品,音乐作版权进行精准跟踪,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环节完整记录新闻作品版权流转过程。使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加固技术,提供版权登记、转授权合同备案登记、版权检索、版权交易、版税结算、侵权举报和维权申诉等一系列服务。
交易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撰稿人和自媒体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对内容自主定价,绕过媒体平台直接和“粉丝”互动,获取打赏和订阅费用。用户可以用DCT(DECENT平台的代币)进行支付,第一时间获取所需要的内容。
传播效果统计:解决传媒业广告营销效果不透明、有偏差的问题,如点击量作弊等帮助广告主和媒体提高运营效率和准确性。
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大数据挖掘,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综合数据分析、状态数据采集情况分析,每项分析结果的支持度置信度、发散度的计算和孤立点分析,由点到线,到面的营销体系放大,实现智能化的场景营销,能够更加便捷地满足服务消费者,真正实现了实体商业核心能力的重构。
终身教育:将农村远程教育***和各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通过数据互连,使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电视融为一体。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混合式教学:教研应用等内容,并能满足不同客户端的应用,包括PC、笔记本、IOS移动端、ANDROID移动端等终端,。采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设计可实现多级平台部署,支持无限级平台接入和分离。即一个学校可以直接进行单一部署,只需简单配置可实现多个学校与区级平台、市级平台、省级平台的整合,当合并的学校想脱离合并资源平台的话,也可配置网站进行脱离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就是希望把传统的课堂讲授通过微视频上线的形式进行前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从而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线下有活动,活动要能够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过程有评估,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开展评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500,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503中,还存储有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501、ROM502以及RAM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
作为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的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该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的方法。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通过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各所述单元可以是设置在计算机或移动智能设备中的软件程序,也可以是单独配置的硬件装置。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适用于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根链上的虚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析验证通过的一笔以上的第一交易,判断第一交易是否为包含有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组网的交易,若是,则根据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内容,
若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与第一网络的共识算法一致,且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满足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根链的网络分片规则要求,则基于NFV/SDN技术对请求加入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进行网络分片,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并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消息;
接收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的响应消息;
判断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是否同意分配至第一网络;若是,则将第一交易,及包含有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交易打包上链;若否,则将第一交易,及包含有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拒绝分配至第一网络的交易打包上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分片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物理基础设施或底层网络服务和功能的实例化,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根据所述组网方法进行组网,形成一个以上的第一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网络对应一个IP 协议栈实例。
4.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适用于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包括:
向根链发送至少包括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要求的共识方法、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在内的第一交易;接收根链发来的将请求组网的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分配至第一网络的消息;向根链发送同意或不同意分配至第一网络的响应消息。
5.一种网络融合方法,适用于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根链上的虚拟机,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则将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发送至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收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确认消息后上链;其中,所述根链上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一转换合约,所述第一转换合约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营商的资源访问和利用接口转换成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可访问和利用的接口方式;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
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
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反馈给根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的过程,包括:
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待验证的加密密钥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待验证的加密密钥哈希值,与根链上的加密密钥哈希值比对,若一致,则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通过AES256算法解密得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明文,访问方身份验证通过;若待验证的加密密钥哈希值,与根链上的加密密钥哈希值比对不一致,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不通过;
相应地,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加密的过程为:
通过加密密钥将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明文根据AES256算法得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
对加密密钥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加密密钥哈希值,将加密密钥哈希值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信息的密文在根链中上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链包括将上链内容保存至云计算或雾计算存储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链与版权注册机构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数据交互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的第二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根链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向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的第二请求交易;
若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
若不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修改注册数字版权材料的通知,或不授予数字版权证书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
或,
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请求验证数字版权证书DCI的第三请求交易,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后,根链通过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向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请求验证数字版权证书DCI的第三请求交易;
若数字版权注册机构验证通过,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数字版权证书DCI验证通过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
若数字版权注册机构验证不通过,则根链接收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数字版权证书DCI验证不通过的通知,转发给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版权保护机构和知识产权法院认可的证据平台存证。
9.一种网络融合方法,适用于作为网络融合的区块链***的分片网络中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包括:
向根链发送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
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
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反馈给根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还用于与版权注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与版权注册机构进行数据交互的方法为:
向根链发送请求注册数字版权证书所需的材料的第二请求交易;
若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接收根链转发的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包含有DCI的数字版权证书;
若不符合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审查规定,则接收根链转发的数字版权注册机构发送的修改注册数字版权材料的通知,或不授予数字版权证书的通知。
11.一种网络融合方法,适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5-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包括:
向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送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请求;
接收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发来的第一转换合约接口;
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转发来的根链发来的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并通过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反馈给根链;
其中,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请求后,
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向根链发送终端请求利用不同于第一运营商的第二运营商的资源的第一请求交易;
若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及终端身份验证通过,则接收到第一转换合约接口并转发终端;
接收并向根链发送终端访问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并向根链发送终端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消息;
接收根链发来的终端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
接收并向根链反馈终端核实访问和退出第一转换合约接口的基本信息,进行上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以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与根链之间,及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之间,终端之间均采用天基互联网、5G通信或星地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网络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营商网元节点为通信基站或卫星。
14.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37059.4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34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7059.4A CN11193491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93077 WO2022021997A1 (zh) 2020-07-28 2021-05-11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7059.4A CN11193491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4919A CN111934919A (zh) 2020-11-13
CN111934919B true CN111934919B (zh) 2022-02-08

Family

ID=73314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7059.4A Active CN111934919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4919B (zh)
WO (1) WO20220219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919B (zh) * 2020-07-28 2022-02-08 厦门潭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6873A (zh) * 2020-12-03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
CN112926059B (zh) * 2021-04-07 2024-04-23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86340B (zh) * 2021-05-17 2022-1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切片选择辅助信息配置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3328782B (zh) * 2021-05-25 2022-07-26 清华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星地网络资源共享架构***及其运行方法
CN113194523B (zh) * 2021-06-04 2022-08-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95979B (zh) * 2021-06-25 2022-12-27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跨链的众包数据隐私保护方法
CN113613205B (zh) * 2021-07-11 2023-06-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航空电子内部通信网络的入网机制
CN113965567B (zh) * 2021-10-13 2023-09-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基于Mesh网的天基信息综合应用和信息分发***
CN114679450A (zh) * 2022-02-11 2022-06-28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4895A (zh) * 2022-05-05 2022-08-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应用处理方法、平台、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28617B (zh) * 2022-06-15 2023-07-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专网签约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242646B (zh) * 2022-06-15 2024-02-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切片应用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5022352B (zh) * 2022-07-28 2024-03-08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端边云融合的分片侧链数据采集与存储***
CN115314523A (zh) * 2022-08-03 2022-11-08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n的船用通信网关远程管理***及方法
CN115426031B (zh) * 2022-11-03 2023-01-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天基网络路由控制***
CN115618429B (zh) * 2022-12-20 2023-03-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平行区块链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CN116744261B (zh) * 2023-08-16 2023-11-28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通信网络与边缘计算融合方法
CN117240621B (zh) * 2023-11-13 2024-02-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880331B (zh) * 2024-03-13 2024-05-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海洋卫星物联网区块链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7034A (zh) * 2015-06-02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运营商网络之间的虚拟基础设施管理的***和方法
CN107852608A (zh) * 2016-07-04 2018-03-27 苹果公司 网络分片选择
CN108701278A (zh) * 2015-12-28 2018-10-23 皇家Kpn公司 用于经由第二运营商网络向连接到第一运营商网络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方法
CN110311883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管理方法、设备、通信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10348830A (zh) * 2019-06-20 2019-10-18 国家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网络***、认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2053A2 (en) * 2000-07-14 2003-04-16 Equifa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d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10523526B2 (en) * 2016-12-28 2019-12-31 Acronis International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ervices and licenses using a blockchain network
CN108230109A (zh) * 2018-01-02 2018-06-29 罗梅琴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及方法
CN108833081B (zh) * 2018-06-22 2021-0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设备组网认证方法
EP3850878A1 (en) * 2018-09-12 202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nagement of devices joining a network
CN109242467B (zh) * 2018-09-17 2021-01-01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组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35627B (zh) * 2019-08-07 2022-09-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及区块链平台
CN111163182B (zh) * 2020-03-20 2021-08-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设备注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83021B (zh) * 2020-05-29 2020-09-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934919B (zh) * 2020-07-28 2022-02-08 厦门潭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7034A (zh) * 2015-06-02 2018-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运营商网络之间的虚拟基础设施管理的***和方法
CN108701278A (zh) * 2015-12-28 2018-10-23 皇家Kpn公司 用于经由第二运营商网络向连接到第一运营商网络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方法
CN107852608A (zh) * 2016-07-04 2018-03-27 苹果公司 网络分片选择
CN110311883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管理方法、设备、通信网络及存储介质
CN110348830A (zh) * 2019-06-20 2019-10-18 国家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网络***、认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1997A1 (zh) 2022-02-03
CN111934919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4919B (zh)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Bi et al. Software defined space-terrestrial integrated networks: Architectur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Taleb et al. Mobile edge computing potential in making cities smarter
US10652624B2 (en) Next generat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 platform aligned internet and towards emerging 5G network architectures
Pujolle Software Networks: Virtualization, SDN, 5G, and Security
Cheng et al. 6G service-oriented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 A survey
Fitzek et al. Comput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Prados-Garzon et al. 5G non-public networks: Standardization, architectures and challenges
Reznik et al. Cloud RAN and MEC: A perfect pairing
US11856097B2 (en) Mechanism to provide customer VCN network encryption using customer-managed keys i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device
CN111612466B (zh) 一种共识和资源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U202220158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raffic forwarder via dynamic overlay network
Drif et al. An extensible network slicing framework for satellite integration into 5G
Sabella et al. Edge computing: from standard to actual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US10362120B2 (en) Distributed gateways with centralized data center for 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 (HTS) spot beam network
Montalban et al. Broadcast core-network: Converging broadcasting with the connected world
NetWorld2020 5g: Challenges, research priorities, and recommendations
Debbabi et al. 5G network slicing: Fundamental concepts, architectures, algorithmics, projects practices, and open issues
Li et al. 6G cloud-native system: Vision, challenges, architecture framework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
Yarali Public safety networks from LTE to 5G
Verma et al. Techniques for surviving the mobile data explosion
US11626924B1 (en) Satellite transmission module for ground station
Casetti The 5G Ecosystem Forges Ahead as Remote Services Take Center Stage [Mobile Radio]
US118895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al molecular network utilizing mobile devices
Geng et al. Network Element Placement for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 A Tuto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e Ying

Inventor after: Gu Yingying

Inventor after: Jiang Mantao

Inventor before: He Ying

Inventor before: Gu Yingyi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Mant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