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523B -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523B
CN111918523B CN202010598330.0A CN202010598330A CN111918523B CN 111918523 B CN111918523 B CN 111918523B CN 202010598330 A CN202010598330 A CN 202010598330A CN 111918523 B CN111918523 B CN 111918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refrigerating
cold
plate hea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83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8523A (zh
Inventor
王钎
林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83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8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8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 H05K7/20827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air condition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设备,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具体方案为:制冷***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满足末端负载冷量需求同时实现节能;且制冷***可稳定运行,蓄冷罐稳定充冷和放冷,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制冷,利于降低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PUE。

Description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
背景技术
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数据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制冷方式在数据中心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尤其对于大中型数据中心而言,水***制冷方式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现有的水***的制冷方式,通常采用freecooling(免费制冷)、制冷机+板换器混合制冷、制冷机制冷等某一种固定的制冷模式,可以稳定的提供某一恒定温度的冷水,用于对数据中心的末端负载如空调等进行供冷。
而由于数据中心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运行时需要不同的冷量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高,而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而制冷***为了避免喘振或者停机的问题,仍需要保持较低的出水温度,无法应对末端负载不同的冷量需求,在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存在极大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包括:蓄冷罐、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以及末端负载,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所述制冷机的出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
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连通;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连通;
至少两套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在所述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不同时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制冷***,所述方法由所述制冷***中的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
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的控制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制冷***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4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框图。
附图标记:
110:制冷单元;
111:制冷机;
112:板式换热器;
120:蓄冷罐;
130:末端负载;
140:一次泵;
150:环形管路;
160:二次泵;
161:第一类二次泵;
162:第二类二次泵;
170:管道;
17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现有的水***的制冷方式,通常采用freecooling(免费制冷)、制冷机+板换器混合制冷、制冷机制冷等某一种固定的制冷模式,可以稳定的提供某一恒定温度的冷水,用于对数据中心的末端负载如空调等进行供冷。而由于数据中心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运行时需要不同的冷量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高,而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而制冷***为了避免喘振或者停机的问题,仍需要保持较低的出水温度,无法应对末端负载不同的冷量需求,在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存在极大的能源浪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制冷***,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涉及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设备,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考虑在制冷***中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套制冷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制冷模式,每种制冷模式制冷效果不同,一套制冷单元单独运行、或者多套制冷单元同时运行时,可灵活的输出不同温度的冷水,进而可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确定合适的制冷策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
更具体的,通过制冷***设置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制冷***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包括:蓄冷罐120、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图中以四套作为示例)、以及末端负载130。其中末端负载130可以为空调或者其他需要水冷的设备等。
每一制冷单元110包括串联的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也即板式换热器112的出水端连接制冷单元110的进水端,板式换热器112的进水端为制冷单元110的进水端,制冷机111的出水端为制冷单元110的出水端。其中板式换热器112也称板式热交换器、板换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换热器;而制冷机111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通过制冷剂实现能量转换和热量转移。通常板式换热器的制冷效率低于制冷机。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制冷单元110的进水端分别与蓄冷罐120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130的出水端连通;每一制冷单元110的出水端分别与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连通。通过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并联,可以灵活的采用其中至少一套制冷单元110同时向末端负载130和蓄冷罐120提供冷水,也即向末端负载130供冷同时对蓄冷罐120充冷。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用于在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不同时分别控制每一制冷单元110的制冷机111和/或板式换热器112是否工作,以向末端负载130和蓄冷罐120注入冷水。
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并联,并且每一制冷单元110包括串联的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对于任一制冷单元110,具有三种制冷模式,也即:仅开启板式换热器112、仅开启制冷机111、同时开启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
而三种制冷模式提供的冷水的温度不同,例如仅开启板式换热器112水温最高,仅开启制冷机111其次,同时开启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水温最低,而若同时采用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各自输出的冷水可以进行混合,考虑到制冷单元110的启动数量、所启动的制冷单元110之间对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的启动方式相同或不相同、以及每一所启动的制冷单元110启动制冷机111和/或板式换热器112等多种策略,当然也可控制所启动的制冷单元110输出冷水的流量等等,通过上述的各种策略可以使得混合后的冷水可以实现更多可能的温度。
例如第一套制冷单元110仅启动板式换热器112,第二套制冷单元110同时启动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第一套制冷单元110输出水温相对较高,而第二套制冷单元110输出水温相对较低,因此混合后可得到的水温介于上述两个水温之间,若两套制冷单元110输出冷水流量相同,则混合后水温可为上述两个水温的中间值。
基于上述的制冷***,本实施例考虑到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不同,例如对于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较高,则采用较低的水温,而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较低,则采用较低的水温,而通过上述的制冷***,以及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输出相应需求的水温,从而可以在满足末端负载130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制冷***采用不同控制策略可以由人为控制,也可由控制器自动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通过制冷***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每一制冷单元110包括串联的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通过根据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110的制冷机111和/或板式换热器112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120和末端负载130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120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111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该制冷***还可包括控制器,以实现制冷***不同制冷策略的自动控制。
具体的,控制器分别与末端负载130以及至少两套制冷单元110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并根据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对应的制冷策略分别控制每一制冷单元110制冷机111和/或板式换热器112是否工作,从而向末端负载130和蓄冷罐120注入冷水。
其中控制器获取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具体可以检测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例如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则确定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较高,若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则确定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较低。具体的,可预先对数据中心运行负荷的高低进行量化,并确定负荷与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在检测到数据中心负荷大小后,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
由于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受当前天气等相关因素影响,例如气温较高时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制冷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指定制冷策略时,在考虑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制冷能力。此外还可预先获取末端负载130的冷量需求、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与预设制冷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在确定末端负载130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后,查询该预设的末端负载130冷量需求、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与预设制冷策略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制冷***的目标制冷策略,进而根据目标制冷策略分别控制每一制冷单元110制冷机111和/或板式换热器112是否工作,来满足末端负载130冷量需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制冷***具体还包括一次泵140;其中一次泵140的数量可与制冷单元110的数量相同,每一制冷单元110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一个一次泵140,蓄冷罐120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130的出水端汇聚后连接至各一次泵140,以在一次泵140启动后向其连接的制冷单元110的进水端进水。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应用第一套制冷单元110时,则启动第一套制冷单元110连接的一次泵140,通过该一次泵140将蓄冷罐120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130的出水端汇聚的水输入到第一套制冷单元110的进水端;同样的,当需要应用第二套制冷单元110时,则启动第二套制冷单元110连接的一次泵140,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一次泵140是否启动由上述的制冷策略决定。一次泵140的控制可以由人为控制,也可由上述的控制器自动控制,相应的,需要控制器与各一次泵140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制冷***还可包括环形管路150;其中每一制冷单元110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环形管路150,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分别与环形管路150连接,以使制冷单元110的出水端输出的冷水在环形管路150中以最短的路径到达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管路150可实现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能够选择最短的路径到达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例如图1所示,左侧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能够从环形管路150左侧的路径到达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而右侧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能够从环形管路150右侧的路径到达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此外,环形管路150还可便于不同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的混合,不同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可从不同的路径到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汇聚、混合后输入到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和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制冷***还包括二次泵160,用于连接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与环形管路150,以在二次泵160启动后向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进水。
可选的,二次泵160包括第一类二次泵161以及第二类二次泵162;
其中第一类二次泵161至少有两个,每一第一类二次泵161进水端连接于环形管路150的不同位置处,用于在仅采用一个制冷单元110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制冷单元110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110对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的启动方式相同时,通过启动第一类二次泵161向末端负载130进水。而第二类二次泵162的流量大于第一类二次泵161,用于在采用多个制冷单元110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110对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通过启动第二类二次泵162对不同的制冷单元110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末端负载130进水。
本实施例中,对于仅采用一个制冷单元110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制冷单元110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110对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的启动方式相同的情况,该种情况下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温度单一,不需要进行混合,通过至少两个第一类二次泵161进水端连接于环形管路150的不同位置处,更便于制冷单元110的出水端输出的冷水在环形管路150中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如图1所示,当采用左侧的制冷单元110时,可启动距离左侧的制冷单元110出水端最近的左侧的第一类二次泵161,左侧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能够从环形管路150左侧的路径到达左侧的第一类二次泵161,通过左侧的第一类二次泵161输入到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而当采用右侧的制冷单元110时,可启动距离右侧的制冷单元110出水端最近的右侧的第一类二次泵161。此外,第一类二次泵161至少有两个还可相互作备用,例如某一个第一类二次泵161出现故障时,则可采用另一个第一类二次泵161,同样能够实现向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进水,当然此时可能不再是最短路径。
而对于采用多个制冷单元110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110对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的启动方式不相同的情况,该种情况下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温度不同,需要进行混合,因此通过一个较大流量的第二类二次泵162实现不同制冷单元110的冷水的混合后再输入到末端负载130的进水端,保证较好的混合效果,混合后的水温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二次泵是否启动也由上述的制冷策略决定,也即不需要混水的情况启动合适位置的第一类二次泵161,需要混水的情况启动第二类二次泵162。同样的,二次泵的控制可以由人为控制,也可由上述的控制器自动控制,相应的,需要控制器与各二次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基础上,环形管路150通过至少两个管道170连接蓄冷罐120的进水端;每一管道170的进水端连接于环形管路150的不同位置处,且每一管道170上设置阀门171,以在采用多个制冷单元110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110对制冷机111和板式换热器112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通过阀门171控制不同的制冷单元110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蓄冷罐120进水,对蓄冷罐120充冷。
在本实施例中,冷水从环形管路150注入到蓄冷罐120时,仅需要通过所连接的通道即可,不需要设置水泵,管道170上设置阀门171,可用于控制管道170的通断,当然还可控制向蓄冷罐120进水的流量。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多个管道170连接蓄冷罐120进水端,其中每一管道170的进水端连接于环形管路150的不同位置处,更便于制冷单元110的出水端输出的冷水在环形管路150中以最短的路径到达蓄冷罐120进水端,如图1所示,当采用左侧的制冷单元110时,可开启距离左侧的制冷单元110出水端最近的左侧的管道的阀门171,左侧的制冷单元110输出的冷水能够从环形管路150左侧的路径到达左侧的管道,并通过该管道输入到蓄冷罐120的进水端;而当采用右侧的制冷单元110时,可开启距离右侧的制冷单元110出水端最近的右侧的管道的阀门171。
此外,通过多个管道170输入的冷水汇聚后进入蓄冷罐120的进水端,可保证冷水温度稳定,且满足蓄冷罐120的蓄冷需求,避免采用单一管道时该管道与环形管路150连接处距离某一制冷单元110较近水温受到该制冷单元110的影响,例如该制冷单元110仅启动了板式换热器112,其输出冷水温度相对较高,而单一管道与环形管路150连接处距离该制冷单元110较近,因此输入到蓄冷罐120中的水温可能偏高,进而蓄冷罐120放冷时出水温度偏高,无法保证对末端负载130的供冷。另外,蓄冷罐120采用多管道接入方式,可以避免单一管路阀门171出现故障而存在的单风险点,多管道中任一管道出现问题可由其余管道继续向蓄冷罐120充冷,保证蓄冷罐120稳定充冷,提升***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管道170的阀门171的控制可以由人为控制,也可由上述的控制器自动控制,相应的,需要控制器与各阀门171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制冷单元110不工作时,例如制冷单元110故障、停电、或者制冷单元110在用电高峰期停止运行时,可由蓄冷罐120向末端负载130注入冷水,从而保证制冷***的平缓过渡运行,保障数据中心安全。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的控制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该制冷***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的制冷***,执行主体可以为制冷***中的控制器,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201、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具体可以检测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例如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则确定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较高,若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则确定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较低。具体的,可预先对数据中心运行负荷的高低进行量化,并确定负荷与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在检测到数据中心负荷大小后,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此处不再赘述。
S202、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可预先获取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与预设制冷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在确定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后,查询该预设的末端负载冷量需求和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与预设制冷策略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制冷***的目标制冷策略。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制定目标制冷策略。
其中制冷策略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所述制冷单元的启动数量、所启动的制冷单元之间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或不相同、以及每一所启动的制冷单元启动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受当前天气等相关因素影响,例如气温较高时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制冷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指定制冷策略时,在考虑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制冷能力。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一些传感器检测与制冷能力相关因素,例如获取当前天气情况,从而确定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
S203、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制冷策略后,控制器根据目标制冷策略进行控制,包括耦控制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例如仅启动制冷机、仅启动板式换热器、同时启动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或者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都不启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一次泵,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汇聚后连接至各所述一次泵,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所启动的制冷单元连接的一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一次泵向所启动的制冷单元的进水端进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环形管路,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通过二次泵与所述环形管路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连所述二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进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二次泵包括第一类二次泵以及第二类二次泵,所述第二类二次泵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类二次泵;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仅采用一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一类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或者
当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二类二次泵对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提供的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方法,通过制冷***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的控制器,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器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制冷***的控制器300具体包括:获取模块301、处理模块302以及控制模块303。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
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控制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处理模块302在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时,用于:
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以及预设的末端负载冷量需求与预设制冷策略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制冷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制冷单元的启动数量、所启动的制冷单元之间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或不相同、以及每一所启动的制冷单元启动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一次泵,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汇聚后连接至各所述一次泵,所述控制模块303还用于: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所启动的制冷单元连接的一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一次泵向所启动的制冷单元的进水端进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环形管路,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通过二次泵与所述环形管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03还用于: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连所述二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进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二次泵包括第一类二次泵以及第二类二次泵,所述第二类二次泵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类二次泵;所述控制模块303还用于:
当仅采用一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一类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或者
当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二类二次泵对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器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提供的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的控制器,通过制冷***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如图4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
存储器4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冷***的控制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冷***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冷***的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获取模块301、处理模块302以及控制模块303)。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制冷***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制冷***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制冷***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制冷***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4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制冷***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4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集成电路***、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制冷***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制冷***,包括:蓄冷罐、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以及末端负载,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所述制冷机的出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
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连通;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连通;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具有三种制冷模式:仅开启板式换热器、仅开启制冷机、同时开启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
至少两套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在所述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不同时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还包括环形管路;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环形管路;
还包括二次泵,用于连接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与环形管路,以在所述二次泵启动后向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进水;
其中,所述二次泵包括第一类二次泵以及第二类二次泵;
所述第一类二次泵至少有两个,每一所述第一类二次泵进水端连接于所述环形管路的不同位置处,用于在仅采用一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时,通过启动所述第一类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所述第二类二次泵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类二次泵,用于在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通过启动所述第二类二次泵对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末端负载以及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并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所述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以对应的制冷策略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还包括一次泵;
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一次泵,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汇聚后连接至各所述一次泵,以在所述一次泵启动后向其连接的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进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环形管路连接,以使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输出的冷水在所述环形管路中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其中,所述环形管路通过至少两个管道连接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每一管道的进水端连接于所述环形管路的不同位置处,且每一管道上设置阀门,以在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通过所述阀门控制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蓄冷罐进水,对所述蓄冷罐充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其中,所述制冷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制冷单元的启动数量、所启动的制冷单元之间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或不相同、以及每一所启动的制冷单元启动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其中,在所述制冷单元不工作时,由所述蓄冷罐向所述末端负载注入冷水。
8.一种制冷***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所述方法由所述制冷***中的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
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蓄冷罐注入冷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以及预设的末端负载冷量需求与预设制冷策略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制冷单元的启动数量、所启动的制冷单元之间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或不相同、以及每一所启动的制冷单元启动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一个一次泵,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汇聚后连接至各所述一次泵,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所启动的制冷单元连接的一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一次泵向所启动的制冷单元的进水端进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环形管路,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通过二次泵与所述环形管路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连所述二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进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次泵包括第一类二次泵以及第二类二次泵,所述第二类二次泵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类二次泵;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仅采用一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一类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或者
当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二类二次泵对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14.一种制冷***的控制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具有三种制冷模式:仅开启板式换热器、仅开启制冷机、同时开启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蓄冷罐注入冷水;
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环形管路,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通过二次泵与所述环形管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制冷策略,控制连所述二次泵进行启动,以通过所述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进水;
所述二次泵包括第一类二次泵以及第二类二次泵,所述第二类二次泵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类二次泵;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仅采用一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一类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或者
当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启动所述第二类二次泵对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15.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98330.0A 2020-06-28 2020-06-28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18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8330.0A CN111918523B (zh) 2020-06-28 2020-06-28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8330.0A CN111918523B (zh) 2020-06-28 2020-06-28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523A CN111918523A (zh) 2020-11-10
CN111918523B true CN111918523B (zh) 2023-05-09

Family

ID=7322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8330.0A Active CN111918523B (zh) 2020-06-28 2020-06-28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8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1806A (zh) * 2021-06-29 2021-11-05 无锡有孚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生产用气液冷却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5293U (zh) * 2011-02-21 2011-05-25 上海华电源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
CN104390311A (zh) * 2014-11-17 2015-03-0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高温服务器的空调制冷方法、***和装置
CN105865105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水二次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6165279A1 (zh) * 2015-04-17 2016-10-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水侧自然冷却***和水侧自然冷却方法
CN107796137A (zh) * 2017-11-23 2018-03-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和制冷***的使用方法
CN108012502A (zh) * 2017-10-24 2018-05-08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供能控制***和方法
JP2018162943A (ja) * 2017-03-27 2018-10-18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制御システム、熱源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演算装置
CN210107607U (zh) * 2019-03-29 2020-02-2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开式冷塔和干冷器的混合冷却***和数据中心
CN210377128U (zh) * 2019-08-29 2020-04-21 江苏先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机房制冷***冗余自控框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902393T4 (tr) * 2009-02-13 2019-03-21 Toshiba Carrier Corp Sekonder pompa tipi ısı kaynağı sistemi ve sekonder pompa tipi ısı kaynağı kontrol yöntemi.
JP6100523B2 (ja) * 2012-12-28 2017-03-22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CN108055813B (zh) * 2017-12-28 2020-09-2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的制冷***及制冷方法
CN110231841B (zh) * 2019-04-23 2021-11-09 ***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冷源***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57930B (zh) * 2019-08-08 2020-10-27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供冷***及控制方法
CN210840466U (zh) * 2019-08-08 2020-06-23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风冷冷源自然冷却***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45293U (zh) * 2011-02-21 2011-05-25 上海华电源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
CN104390311A (zh) * 2014-11-17 2015-03-0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高温服务器的空调制冷方法、***和装置
WO2016165279A1 (zh) * 2015-04-17 2016-10-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水侧自然冷却***和水侧自然冷却方法
CN105865105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冻水二次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8162943A (ja) * 2017-03-27 2018-10-18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制御システム、熱源制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演算装置
CN108012502A (zh) * 2017-10-24 2018-05-08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供能控制***和方法
CN107796137A (zh) * 2017-11-23 2018-03-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和制冷***的使用方法
CN210107607U (zh) * 2019-03-29 2020-02-2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开式冷塔和干冷器的混合冷却***和数据中心
CN210377128U (zh) * 2019-08-29 2020-04-21 江苏先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机房制冷***冗余自控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523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6773B (zh) 多联空调的容量控制方法及控制***
US9784460B2 (en) Data center facility and process that utilizes a closed-loope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103234250B (zh) 一种水蓄冷空调***及其运行方法
CN111918523B (zh) 制冷***、制冷***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243179A (zh) 变频泵组最优运行台数的确定方法及台数加减的控制方法
CN205351873U (zh) 自动控制液位的制冷***
CN104236169A (zh) 全定频多联机的回油控制方法
CN114110946B (zh) 水冷式中央空调自然冷却充分利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64114B (zh) 一种电压缩蓄冷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压缩蓄冷***
CN202992588U (zh) 大型机械设备多区域分步自动润滑***
CN201964686U (zh) 多压缩机离心式空调机组的油位平衡装置
CN103901985A (zh) 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液冷***、控制方法及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18266137U (zh) 一种双发动机并行泵机组
CN204006901U (zh) 一种一体式冷冻站***
CN215683073U (zh) 液冷源补液装置及液冷源
US20210073927A1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US1141595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heating system
CN212519849U (zh)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
CN112526888A (zh) 一种区域集中末端负荷预测方法
CN103573638B (zh) 中压储油装置及具有该中压储油装置的压缩机***
CN112128921B (zh) 一种空调***拓扑网络生成方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4693730U (zh) 空调蓄冷控制***和中央空调***
CN203614483U (zh) 总功率控制的多泵多工作装置液压***
CN214065131U (zh) 一种大温差水蓄冷***
CN103541941A (zh) 一种总功率控制的多泵多工作装置液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