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6960B -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6960B
CN111886960B CN202010865446.6A CN202010865446A CN111886960B CN 111886960 B CN111886960 B CN 111886960B CN 202010865446 A CN202010865446 A CN 202010865446A CN 111886960 B CN111886960 B CN 111886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field
straw
straws
ret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54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6960A (zh
Inventor
孙羽
王麒
冯延江
宋秋来
曾宪楠
鲁鑫蕊
金梁
王曼力
张小明
项洪涛
夏天舒
赵杨
谢婷婷
孙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8654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6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6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6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它涉及农业领域,本发明要解决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慢、养分释放少的问题。本发明在堆肥过程中,利用稻田土与秸秆混合堆肥,并在堆体内设置不同的秸秆粉碎长度区域,通过分阶段秸秆还田方式,解决了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慢、养分释放少导致水稻生长状态差、产量低的问题。本发明无需加入秸秆腐熟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秸秆的腐熟速率,充分释放秸秆的养分。本发明应用于秸秆还田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防止秸秆焚烧、鼓励秸秆还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秸秆还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和矿物质等作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生长,提供土壤利用率。但是,秸秆直接还田存在引起土壤碳氮比失调、有机酸累积、耕作播种困难、新出苗长势不旺等问题。秸秆堆肥是将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有机肥,不仅解决农业废弃物秸秆,还能生产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水稻秸秆堆肥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稻等秸秆有腊质层,很难吸水,导致堆体吸水不均匀,发酵不彻底,导致堆肥效果差。还需要大量附加有机肥、化肥等。翻堆频繁等工作量大。由于秸秆堆肥技术操作繁琐、用工量大且堆腐效果不好,难以在农村大面积推广。
而且,不同于旱田作物秸秆还田在有氧、气温适宜利于发酵,水稻秸秆还田往往是在秋季收割时进行,还田后马上秋耕进入冬季气温较低不易发酵腐熟,一直到第二年水稻进入分蘖期时温度升高,地下的秸秆才能进行发酵。可知,水稻秸秆还田后秸秆需要一个腐熟分解的过程,在冬天、初春气温低,保水时间长,形成密闭的环境,秸秆腐烂分解速度缓慢。在水稻种植期间,温度逐渐回升,秸秆也开始迅速发酵,在水稻秸秆还田量大时,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如造成水稻伤根、红苗、缩苗不长等,从而影响水稻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慢、养分释放少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取田间水稻秸秆粉粹后置于堆肥池内,然后取秸秆所在稻田内土壤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拢成堆状;堆体顶部向内凹陷,向凹陷处加水,浸润秸秆,放置1~3天后,并使堆体内秸秆湿度保持在20~30%;放置结束后加入畜粪混合搅拌,然后加水使秸秆堆的含水量达到60~70%,进行堆肥发酵,在堆体内温度达到55~70℃时,进行翻堆处理,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且所述的部分堆体含有腐熟秸秆;
所述的稻田内土壤加入量为堆体重量的5~10%;
2)向步骤1)堆肥池剩余的堆体内加入畜粪,继续堆肥发酵直至堆体腐熟;
3)将步骤2)腐熟后的秸秆进行还田,并采用旋耕机旋耕入土,完成所述的水稻秸秆还田;步骤1)和2)中加入畜粪的总施加量为堆肥中秸秆干重的5~8%。
步骤1)中放置1~3天后,目的是使稻田土壤内的原生菌提供缓冲期,使一部分增殖,为后续大量增殖提供基础。
进一步地,在秸秆还田后采用水稻-玉米或者水稻-大豆的方式进行轮作。
进一步地,当年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玉米播种后,向田内施加尿素和复合肥,第三和第四年种植水稻,然后以玉米种植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顺序种植;其中,在种植水稻前,在稻田内采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将其它稻田内的秸秆进行还田,并在水稻种植期间施加有机肥。
进一步地,在当年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大豆播种后,向田内施加复合肥,第三年种植水稻,然后以大豆种植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顺序种植;其中,并在种植水稻前,在稻田内采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将其它稻田内的秸秆进行还田,并在水稻种植期间施加有机肥。
进一步地,堆体内部设置有多个三角形结构区,三角形结构区内的秸秆碎段大小为2~4cm,三角形结构区外的秸秆碎段大小为6~10cm;所述的三角形结构区由堆体上部至底部均匀分布,每个三角形结构区的面积相同,且均为堆体面积的10~30%。
进一步地,稻田的土壤取自稻田的四角处,以及当年该稻田内水稻生长相对旺盛区域的土壤。
进一步地,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将堆体置于第二年注水口区的稻田内,或者稻田的中心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的堆体形状为金字塔形、梯形或者圆柱体形。
进一步地,步骤1)中取堆体重量10~30%的堆体进行还田。
进一步地,在步骤1)已经还田的秸秆上施加的步骤2)腐熟后的秸秆量与该稻田内其它区域施加的秸秆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稻秸秆还田适用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尤其适用于东宁县水稻种植区。
由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处于东宁盆地区内绥芬河右岸的冲击平原,受海洋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5.8℃,属于第一积温带,有效积温2900~3000℃,无霜期150d,雨热同季,水量充沛。由于该地区异于黑龙江省其它地区低温期长的特点,该地区,低温区尤其是低于零下温度时间相对较短,且高温期较短,而温度适宜期(25度左右)相对较长。因此,该地区的微生物不同于黑龙江省其它地区,该地区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更加佳,鉴于以上特点,本发明设计了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再将剩余部分还田的方式,此种方式是本发明长期在该地区实验后得出的,本发明在该地区秸秆还田中发现,受该地区气候影响,先期返田秸秆中的微生物较其他地区,生长更迅速,更易形成优势菌株,在秸秆腐熟或者第二年繁殖中,更具有优势,且能够在后期剩余部分秸秆还田中,抑制其它菌株生长,有利于相似的优势菌株有效利用营养物质,快速的生长。而且,本发明所设计的三角形结构区堆体结构,能够使该地区的菌株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较其它地区堆肥中的微生物,此种方式更易于地区的微生物生长。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水稻秸秆与稻田土壤混合进行堆肥前期发酵一段时间,采用此种方式将稻田内的有益于水稻生长的菌(比如硫酸盐还原菌,产碱假单胞菌,有利于去除镉等重金属元素,提供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等)进行扩培后返还到稻田内,在返还时,选择返还区域,主要在灌水口处,稻田的四角处或者中心区域,或者易于有益菌分散至整体稻田的区域。此种方式针对北方地区,可以在水稻收割期,温度相对适宜的情况下,进一步在稻田内繁殖。加入畜粪(猪粪或者牛粪)类有机肥进行堆肥发酵,并提供发酵所需营养元素。本发明在作物轮作上采用水稻、玉米轮作方式,采用两种北方常见的作物进行轮作,既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又能降低玉米的病虫害侵袭。采用玉米轮作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方式进行轮作,并且有效利用秸秆还田为田地提供必要的养分,防止耕地的养分损耗大,影响后期的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采用水稻-大豆进行轮作,能够有效修复稻田内的重金属的污染。
本发明创新性地在堆体内设置多个三角区域,并且在三角区域内秸秆长度小于其他区域的长度,由于长度小,此区域内的秸秆和土壤的混合物相对更密集,此种设计能够使堆体内三角区域的微生物形成一个相对密集、密闭的空间,利于厌氧或者兼厌氧的微生物增殖,三角区域***的堆体秸秆长度相对长,堆积后的缝隙大,且不在堆体中心区域,通风效果好,利于有氧微生物的增殖,通过此种设计实现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增殖,从而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后实现了不同类型微生物在稻田内的繁殖,防止由于堆体过度缺氧或者过度有氧,不能得到多种类型微生物的繁殖。影响稻田有益微生物的返还稻田效果。本发明无需加入秸秆腐熟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秸秆的腐熟速率,充分释放秸秆的养分。
本发明在堆肥过程中,利用稻田土与秸秆混合堆肥,并在堆体内设置不同的秸秆粉碎长度区域,通过分阶段秸秆还田方式,解决了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慢、养分释放少导致水稻生长状态差、产量低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发明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内容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在东宁县水稻种植田内的水稻收获后,取水稻秸秆进行粉粹后置于堆肥池内,然后取秸秆所在稻田内土壤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拢成堆状;堆体顶部向内凹陷,向凹陷处加水,浸润秸秆,放置2天后,并使堆体内秸秆湿度保持在20~30%,再加入畜粪;混合,然后加水使秸秆堆的含水量达到65%,进行堆肥发酵,在堆体内温度达到60℃时,进行翻堆处理,待堆体15%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至稻田的中心区域,且还田的堆体含有腐熟秸秆;
所述的稻田内土壤加入量为堆体重量的8%;
2)向步骤1)堆肥池剩余的堆体内加入畜粪,继续堆肥发酵直至堆体腐熟;
3)将步骤2)腐熟后的秸秆进行还田,并采用旋耕机旋耕入土,完成所述的水稻秸秆还田;步骤1)和2)中加入畜粪的总施加量为堆肥中秸秆干重的6%。
所述的堆体形状为金字塔形。堆体内部设置有多个三角形结构区,三角形结构区内的秸秆碎段大小为2cm,三角形结构区外的秸秆碎段大小为7cm;所述的三角形结构区由堆体上部至底部均匀分布,每个三角形结构区的面积相同,且均为堆体面积的20%。稻田的土壤取自稻田内水稻生长相对旺盛区域的土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秸秆还田后采用水稻-玉米的方式进行轮作。轮作方式:当年水稻收获后,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玉米播种后,向田内施加尿素(11kg/亩)和玉米专用肥,第三和第四年种植水稻,并在水稻插秧一周后施加有机肥(30kg/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秸秆还田后采用水稻-大豆的方式进行轮作。
在当年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大豆播种前,向田内施加大豆专用型药肥(按说明施加),第三年种植水稻,然后以大豆种植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顺序种植;其中,并在种植水稻前,在稻田内采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将其它稻田内的秸秆进行还田,并且施加尿素和复合肥,所施加的尿素和复合肥量要大于玉米播种前的施加量。
实施例1的水稻秸秆在当年11月份之前还田后,每隔20天取还田的秸秆,共取3次,洗净后烘干,测定秸秆失重率。并测定原始样以及每次取样中的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计算秸秆养分释放率(养分释放率=剩余秸秆养分量(kg)/原始秸秆养分量(kg)×100%)。
结果显示,失重率:实施例1水稻秸秆还田后第2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失重率(%)=15.8;第4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失重率(%)=21.9;第6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失重率(%)=28.1;
全碳释放率:第2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碳释放率(%)=25.7;第4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碳释放率(%)=37.2;第6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碳释放率(%)=45.3;
全氮释放率:第2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氮释放率(%)=20.6;第4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氮释放率(%)=25.5;第6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氮释放率(%)=30.9;
全磷释放率:第2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磷释放率(%)=19.1;第4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磷释放率(%)=23.5;第6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磷释放率(%)=29.0;
全钾释放率:第2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钾释放率(%)=27.6;第4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钾释放率(%)=32.4;第60天取样的水稻秸秆全钾释放率(%)=38.7。
由此可知,实施例1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秸秆的腐解效果,并充分释放秸秆的养分。
采用龙稻21.进行实施例2和3的轮作种植试验,并以实施例1作为对照。水稻产量如下表:
Figure BDA0002649588270000051
注:表中不同字母的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可知,采用轮作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但是相比较而言,实施例1的方法较常规水稻还田产量仍然具有显著的提高。

Claims (8)

1.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取田间水稻秸秆粉粹后置于堆肥池内,然后取秸秆所在稻田内土壤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拢成堆状;堆体顶部向内凹陷,向凹陷处加水,浸润秸秆,放置1~3天后,使堆体内秸秆湿度保持在20~30%;放置结束加入畜粪混合搅拌,然后加水使秸秆堆的含水量达到60~70%,进行堆肥发酵,在堆体内温度达到55~70℃时,进行翻堆处理,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且所述的部分堆体含有腐熟秸秆;
所述的稻田内土壤加入量为堆体重量的5~10%;
2)向步骤1)堆肥池剩余的堆体内加入畜粪,继续堆肥发酵直至堆体腐熟;
3)将步骤2)腐熟后的秸秆进行还田,并采用旋耕机旋耕入土,完成所述的水稻秸秆还田;步骤1)和2)中加入畜粪的总施加量为堆肥中秸秆干重的5~8%;堆体内部设置有多个三角形结构区,三角形结构区内的秸秆碎段大小为2~4cm,三角形结构区外的秸秆碎段大小为6~10cm;所述的三角形结构区由堆体上部至底部均匀分布,每个三角形结构区的面积相同,且均为堆体面积的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秸秆还田后采用水稻-玉米或者水稻-大豆的方式进行轮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玉米轮作具体为:在当年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玉米播种后,向田内施加尿素和复合肥,第三和第四年种植水稻,然后以玉米种植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顺序种植;其中,在种植水稻前,在稻田内采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将其它稻田内的秸秆进行还田,并在水稻种植期间施加有机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大豆轮作具体为:在当年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大豆播种后,向田内施加复合肥,第三年种植水稻,然后以大豆种植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顺序种植;其中,在种植水稻前,在稻田内采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将其它稻田内的秸秆进行还田,并在水稻种植期间施加有机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将堆体置于第二年注水口区的稻田内,或者稻田的中心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体形状为金字塔形、梯形或者圆柱体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取堆体重量10~30%的堆体进行还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已经还田的秸秆上施加步骤2)腐熟后的秸秆量与该稻田内其它区域施加的秸秆量相同。
CN202010865446.6A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Active CN111886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5446.6A CN111886960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5446.6A CN111886960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960A CN111886960A (zh) 2020-11-06
CN111886960B true CN111886960B (zh) 2022-06-03

Family

ID=7322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5446.6A Active CN111886960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69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0120A (zh) * 2021-05-25 2021-07-09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水稻秸秆堆肥发酵还田后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1098B (zh) * 2007-03-21 2012-03-2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测定堆肥堆体沉降和容重的方法与装置
RU2426292C1 (ru) * 2010-03-29 2011-08-20 Иван Павлович Паламарчук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плодородия почвы
CN101830748A (zh) * 2010-04-14 2010-09-1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秸秆堆肥组合物及堆肥操作方法
CN103234876B (zh) * 2013-05-20 2014-12-24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获得好氧堆肥微结构表征参数的方法
CN103262689B (zh) * 2013-05-27 2015-03-25 天津天一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104488397A (zh) * 2014-12-16 2015-04-0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白土稻田的秸秆轻简化还田方法
CN105993534A (zh) * 2016-06-13 2016-10-12 舒城县城关镇葛义学家庭农场 一种提高冬闲稻田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960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2393B (zh) 一种水稻育秧复合有机土
CN105272404A (zh) 有机物料腐熟剂、腐殖酸高效生物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50109B (zh) 改善苜蓿植株抗倒伏性能的施肥方法
CN1244265C (zh) 一种蔬菜育苗基质的生产方法
CN102503652A (zh) 一种水稻育秧有机复合土的制作方法
CN107244961A (zh)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水稻秧苗培养基的方法
CN102503653B (zh) 一种水稻育秧有机复合土
CN102503654A (zh) 一种机插水稻育秧基质
CN107473786A (zh)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的方法
CN108976030A (zh) 一种以虫粪为基质的草莓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16687A (zh) 兼顾作物养分需求与土壤生态改良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8401B (zh) 一种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10256163A (zh) 一种改良酸化土壤的碱性土壤调节剂
CN108516905A (zh) 一种利用农牧业废弃物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CN101830748A (zh) 一种秸秆堆肥组合物及堆肥操作方法
CN110915605A (zh) 通用型植物种植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8911812A (zh) 一种富营养化有机肥颗粒
CN114014710A (zh) 一种利用建筑渣土、城市生活污泥、中药渣制作绿化种植土的方法
CN114014712B (zh) 一种育苗基质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5075A (zh) 一种以沼渣为基质的有机复合生物菌底肥的制备方法
CN111886960B (zh)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CN107502578A (zh) 一种腐熟制剂及其在水稻秸秆还田中的用途
CN107099490A (zh) 一种用于处理农作物秸秆的生物制剂
CN110981636A (zh) 一种基于同源植物的沙地节水保肥材料及其应用
CN109809947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水稻用有机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