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0674A - 镜头 - Google Patents

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0674A
CN111830674A CN201910817171.6A CN201910817171A CN111830674A CN 111830674 A CN111830674 A CN 111830674A CN 201910817171 A CN201910817171 A CN 201910817171A CN 111830674 A CN111830674 A CN 111830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barrel
diameter portion
optical axis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7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0674B (zh
Inventor
林国泉
张锡龄
陈柏言
曾明煌
吴国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8148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9778B/zh
Priority to US16/834,099 priority patent/US1148076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830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0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0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0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包括:镜室,包括镜筒;以及从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依序固定在所述镜室内的多个透镜,其中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其物侧表面沿着光轴向外凸出且沿着光轴的截面为凸字型,包括靠近物侧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和靠近像侧的大直径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段差;所述镜头包括靠近物侧的镜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所述镜头小径部和镜头大径部的直径不同,且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B≤0.28。其中A是第一透镜L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B是所述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

Description

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许多电子设备都配备有前置镜头。图1是现有技术 中的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镜头100的局部剖视图。如 图1和图2所示,该镜头100包括镜室101、以及设置在镜室101内的多个透 镜,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为第一透镜102。第一透镜102整体被包容在镜室101 内部,其光学有效径的最高点低于镜室101朝向物侧的端面。这种镜头中,第 一透镜102占用镜室101内的空间较多,视角受到限制,且镜室101将第一透 镜102整体包容在其中,导致镜头的厚度较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镜头厚度较大且视角受到 限制的缺陷,提供一种镜头,可进一步减小厚度,同时具有较广的视角和良好 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镜头,包括:
镜室,包括镜筒;以及
从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依序固定在所述镜室内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 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其物侧表面沿着光轴 向外凸出且沿着光轴的截面为凸字型,包括靠近物侧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和靠 近像侧的大直径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段差;
所述镜头包括靠近物侧的镜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所述镜头 小径部和镜头大径部的直径不同,且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A/B≤0.28
其中A是所述第一透镜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B是所述镜头 大径部的最大外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光学有效直径部分、以及用于 承靠固定的周缘部分,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是其他透镜在所述光 轴上的厚度的1.4倍以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镜筒包括靠近像侧的大径部、以及靠近物侧 的小径部,两者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镜头小径部由所述镜筒的小径部形成, 所述镜头大径部由所述镜筒的大径部形成;
所述第一透镜的周缘部分固定在所述镜筒的大径部内,且光学有效直径部 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镜筒的小径部内;
所述镜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镜筒的物侧端的盖子,所述盖子具有开口,所 述盖子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前方形成光圈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所述盖子的物侧表面 平齐或者略低于所述盖子的物侧表面,所述镜筒与所述盖子一体成型,所述盖 子的开口为圆形或多边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镜筒包括朝向物侧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 有第一透镜固定孔,所述透镜的周缘部分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的光学 有效直径部分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透镜固定孔内伸出;
所述镜头小径部由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直径部分的一部分形成,所述 镜头大径部由所述镜筒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边缘形成所述镜头的 光圈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所述镜头包括:镜室,包括镜筒;以及沿着光 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以下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0.8<L1D/L1T<1.7
0<f1/L1T<5
1<EFL/L1T<4
1.9<EFL/L1D<2.6
2mm<(L1D+L1T)<5mm
3<(EFL+TTL)/L1T<9
1.5<ALT/L1T<3.5
2.5mm2<G1xf1<8mm2
其中L1D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L1T是所述第一透 镜的物侧面至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EFL为所述 镜头的有效焦距,TTL是所述镜头的总长,ALT是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G1是 所述第一透镜的凸出长度;
所述镜头包括靠近物侧的镜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所述镜头 小径部和镜头大径部的直径不同。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小径部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镜 头大径部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2.2mm
h≥0.8mm
h/H≥0.22
S1/S2<0.25
h是所述镜头小径部于光轴上的厚度,H是整个所述镜头于光轴上的厚度; S1是所述镜头小径部的横截面面积,S2是所述镜头大径部的横截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C/B≤0.38
其中C是所述镜筒的小径部的最大外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还包括: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位于所述第一 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 像侧面为凹面。
实施本发明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进一步减小 厚度,同时具有较广的视角和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8A是图7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8B是图7的镜头的畸变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10A是图9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10B是图9的镜头的畸变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2A是图11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12B是图11的镜头的畸变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4A是图13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14B是图13的镜头的畸变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6A是图15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16B是图15的镜头的畸变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8A是图17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18B是图17的镜头的畸变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0A是图19的镜头的场曲图;
图20B是图19的镜头的畸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20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 2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和图4A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镜头20 包括镜室21、以及从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OA依序固定在镜室21内的多个透 镜。第一透镜L1是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且第一透镜L1在光轴上的厚度是多 个透镜中最厚的,透镜厚度为透镜物侧面至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第一透 镜L1在光轴上的厚度是其他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的1.4倍以上。
其中镜室21包括镜筒211、以及连接在镜筒211的物侧端的环形盖子212, 盖子212上设有圆形开口212a。镜筒211可以与盖子212一体成型。开口212a 除了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如图4B所示。
该镜筒211可以呈圆筒状,也可以如图所示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包括 靠近像侧的大径部211a、以及靠近物侧的小径部211b,两者相互连接,且在 两者之间形成台阶面211c。
第一透镜L1设置在镜筒211内且靠近镜筒211的物侧端,并通过过盈配 合或者粘合剂等方式固定在镜筒211内。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沿 着光轴的截面为凸字型,包括靠近物侧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和靠近像侧的大直 径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显著小于第二部分的最大外径,从而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明显的段差。优选地,该第二部分的最大外径 是该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的1.3倍以上。第一透镜L1包括光学有效直径部分 L1-a、以及用于承靠固定的周缘部分L1-b。光学有效直径部分L1-a的一部分 位于小直径的第一部分,另一部分位于大直径的第二部分。其中周缘部分L1-b 位于大直径的第二部分,且固定在镜筒211的大径部211a内,而光学有效直 径部分L1-a的像侧部分位于镜筒211的大径部211a内,光学有效直径部分 L1-a的物侧部分位于小径部211b内。
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沿着光轴OA向外凸出,与盖子212的物侧表面 平齐或者略低于盖子212的物侧表面。盖子212上开口212a的直径略小于或 等于第一透镜L1的外径。这种结构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前方形成了光圈 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镜头20整体也形成直径不同的两部分,即靠近物侧的镜 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其中镜头小径部由镜筒211的小径部211b 形成,镜头大径部由镜筒211的大径部211a形成。镜头小径部211b的形状可 以为圆形或多边形,镜头大径部211a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在该实施例中,镜头20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项:
A/B≤0.28 (1)
A≤2.2mm (2)
h≥0.8mm (3)
h/H≥0.22 (4)
S1/S2<0.25 (5)
在以上条件式中,A是第一透镜L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B 是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在该实施例中,也就是镜室21的大径部211a的外 径;h是镜头小径部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也就是镜室21的小径部211b于 光轴OA上的厚度,即小径部的物侧端面到台阶面211c于光轴OA上的距离; H是整个镜头20于光轴OA上的厚度,即小径部的物侧端面到大径部的像侧 端面于光轴OA上的距离。S1是镜头小径部的横截面面积,S2是镜头大径部 的横截面面积。
优选地,S1/S2≤0.19。
在该实施例中,镜头20还满足以下条件:
C/B≤0.38 (6)
其中C是镜筒211靠近物侧的小径部211b的最大外径,换言之,C的径 长数值是含盖了第一透镜L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以及盖子212 的壁厚。
镜头20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第一透镜L1有效直径小且 高像素和高解像力。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3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镜 头30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镜头30包括镜室31、以及从 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OA依序固定在镜室31内的多个透镜。第一透镜L1是最 靠近物侧的透镜。
其中镜室31包括镜筒311,镜筒311呈圆筒状,在镜筒311朝向物侧的 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透镜固定孔311a。第一透镜L1固定在镜筒311内并凸伸 出第一透镜固定孔311a,其物侧表面沿着光轴OA向外凸出,即第一透镜L1 的物侧表面的一部分凸出于镜筒311的物侧端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透 镜L1沿着光轴OA方向的截面为凸字形,包括光学有效直径部分L1-a、以及 用于承靠固定的周缘部分L1-b。其中周缘部分L1-b固定在镜筒311内,光学 有效直径部分L1-a的像侧部分位于镜筒311内,光学有效直径部分L1-a的物 侧部分从第一透镜固定孔311a内凸伸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固定孔311a 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但不限定为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表面的边缘形成镜头30的光圈结构。 优选地,可印刷、涂黑或者雾化第一透镜L1的伸出镜筒311的那一部分的周 缘表面,在该周缘表面上形成阻光层结构,以减少从此处入射的光线造成的干 扰。
在该实施例中,镜头30整体也形成直径不同的两部分,即靠近物侧的镜 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其中镜头小径部由第一透镜L1靠近物侧 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形成,镜头大径部由镜筒311形成。镜头小径部的形状可 以为圆形或多边形,镜头大径部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在该实施例中,镜头30满足以上条件式(1)-(5)中的至少一项:
A/B≤0.28; (1)
A≤1.385mm; (2)
h≥0.8mm (3)
h/H≥0.22 (4)
S1/S2<0.25 (5)
在以上条件式中,A是第一透镜L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B 是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在该实施例中,也就是镜筒311的外径;h是镜头 小径部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也就是第一透镜L1于光轴OA上凸出于镜筒 311的厚度,即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第一透镜固定孔311a于光轴OA上的 距离,H是整个镜头30于光轴OA上的厚度,即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镜筒 311的像侧端面于光轴OA上的距离。S1是镜头小径部的横截面面积,S2是 镜头大径部的横截面面积。
优选地,S1/S2≤0.19。
镜头30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广的视角、第一透镜L1 有效直径小且高像素和高解像力。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凸出于镜头大径部的凸出量均大于或等 于0.8mm,且镜头小径部的外径均小于2.2mm。为了实现该尺寸且维持所需 的光学性能,以下以多个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截面为凸字型,但是为了简洁起见, 在图7、9、11、13、15、17、19的光学***中,仅示出了其光学有效直径部 分,没有示出其周缘部分。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 镜头4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1、第一透镜L11、第二透 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滤光片OF1、以及成像面IMA1。
第一透镜L1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11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为 凸面,像侧面S3为凸面。第一透镜L1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二透镜L1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1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4 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二透镜L1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1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13为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S6 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1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1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14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8为 凹面且具有反曲点,像侧面S9为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14可由塑料 制成。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平面。
第一至第四透镜L11-L14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 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为曲率;h为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为圆锥系数; A~G为非球面系数。
该镜头40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者:
0.8<L1D/L1T<1.7 (7)
0<f1/L1T<5 (8)
1<EFL/L1T<4 (9)
1.9<EFL/L1D<2.6 (10)
2mm<(L1D+L1T)<5mm (11)
3<(EFL+TTL)/L1T<9 (12)
1.5<ALT/L1T<3.5 (13)
2.5mm2<G1xf1<8mm2 (14)
其中L1D是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T是第一透镜 L11在光轴上的芯厚,即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2至像侧面S3于光轴OA上 的距离。f1为该第一透镜L11的焦距,EFL为该镜头40的有效焦距。TTL是 镜头40的镜头组总长,即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2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 上的距离。ALT是各枚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即各枚透镜的物侧面至像侧 面于光轴OA上的距离的总和,G1是第一透镜L11的凸出长度,即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2的中心顶点至第一透镜L11的像侧面S3的有效径边缘于光轴上的 距离。
在镜头40满足以上条件式中的至少一者情况下,可以保证镜头小径部的 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1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且整个镜头40能够保 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1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表一为图7中镜头4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40的有效焦距EFL 等于2.55mm、光圈值等于2、镜头总长度TTL等于3.92mm、视场等于78度、 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28mm,第一透镜L11 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10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于2.25mm,第 一透镜L11的焦距为2.94mm,第二透镜L12的焦距为-5.43mm,第三透镜L13 的焦距为0.87mm,第四透镜L14的焦距为-0.93mm。第一透镜L11的凸出长度 G1等于1mm。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B等于6.6mm。
表一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01
表二是图7中镜头4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 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1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1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28/6.6=0.1939,满足条件式(1)。由表一和表二可知,镜头40中, L1D/L1T=1.28/1.10=1.16,f1/L1T=2.94/1.10=2.67,EFL/L1T=2.55/1.10=2.32, EFL/L1D=2.55/1.28=1.99,L1D+L1T=1.28+1.10=2.38mm,(EFL+TTL)/L1T= (2.55+3.92)/1.10=5.88,ALT/L1T=2.25/1.10=2.05,G1xf1=1x2.94=2.94 mm2。能够满足条件式(7)-(14)的要求。
另外,镜头4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8A至图8B看出。图 8A是图7的镜头40的场曲图;图8B是图7的镜头40的畸变图;由图8A可 看出,镜头40的场曲介于-0.14mm至0.02mm之间。由图8B可看出,镜头 40的畸变介于-0.2%至1.6%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40的调变转换函数值 介于0.17至1.0之间。显见镜头40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 率(Resolution)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 镜头5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2、第一透镜L21、第二透 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滤光片OF2、以及成像面IMA2。
第一透镜L2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21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为 凸面,像侧面S3为凸面。第一透镜L2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二透镜L2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2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4 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二透镜L2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2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23为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S6 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2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2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24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9为 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24可由塑料制成。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2与像侧面S23皆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2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第一至第四透镜L21-L24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 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为曲率;h为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为圆锥系数; A~G为非球面系数。
在镜头50满足条件式(7)-(14)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镜头 小径部的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2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且整个镜头 50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表三为图9中镜头5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50的有效焦距EFL 等于2.63mm、光圈值等于2、镜头总长度TTL等于3.95mm、视场等于75度、 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32mm,第一透镜L21 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09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于2.44mm,第 一透镜L21的焦距为3.08mm,第二透镜L22的焦距为-9.04mm,第三透镜L23 的焦距为0.99mm,第四透镜L24的焦距为-0.96mm。第一透镜L21的凸出长度 G1等于1mm。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B等于6.6mm。
表三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31
表四是图9中镜头5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 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2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2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32/6.6=0.2,满足条件式(1)。由表三和表四可知,镜头50中, L1D/L1T=1.32/1.09=1.21,f1/L1T=3.08/1.09=2.83,EFL/L1T=2.63/1.09=2.41, EFL/L1D=2.63/1.32=1.99,L1D+L1T=1.32+1.09=2.41mm,(EFL+TTL)/L1T= (2.63+3.95)/1.09=6.04,ALT/L1T=2.44/1.09=2.24,G1xf1=1x3.08=3.08 mm2,能够满足条件式(7)-(14)的要求。
另外,镜头5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10A至图10B看出。 图10A是图9的镜头50的场曲图;图10B是图9的镜头50的畸变图;由图 10A可看出,镜头50的场曲介于-0.02mm至0.06mm之间。由图10B可看出, 镜头50的畸变介于-0.5%至1.8%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50的调变转换函 数值介于0.36至1.0之间。显见镜头50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 分辨率(Resolution)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如图11所示, 镜头6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3、第一透镜L31、第五透 镜L35、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滤光片OF3、以及成像 面IMA3。
第一透镜L3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31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为 凸面,像侧面S3为凸面。第一透镜L3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五透镜L35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L35为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S10 为凹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五透镜L35可由塑料制成。
第二透镜L3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3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4 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第二透镜L3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3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33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 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3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3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34为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S8 为凸面且具有反曲点,像侧面S9为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34可由塑 料制成。
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3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第一、第五、第二、第三、第四透镜L31、L35、L32、L33、L34、L35 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 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为曲率;h为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为圆锥系数; A~G为非球面系数。
在镜头60满足条件式(7)-(14)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镜头 小径部的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3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第一透镜L31 从镜筒大径部的凸出量、或者从镜筒的凸出量均大于或等于0.8mm,且整个镜 头60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表五为图11中镜头6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60的有效焦距EFL 等于3.175mm、光圈值等于2.25、镜头总长度TTL等于4.327mm、视场等于 76.7度、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436mm,第一 透镜L31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41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于 2.96mm,第一透镜L31的焦距为2.48mm,第五透镜L35的焦距为17.17mm,第 二透镜L32的焦距为-3.07mm,第三透镜L33的焦距为2.20mm,第四透镜L34的焦距为-1.83mm。第一透镜L31的凸出长度G1等于1.324mm。镜头大径部的 最大外径B等于5.9mm,镜筒211靠近物侧的小径部211b的最大外径C等于 2.2mm,盖子212的单边壁厚为0.25mm。
表五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51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61
表六是图11中镜头6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 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六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6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3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3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436/5.9=0.2434,满足条件式(1),C/B=2.2/5.9=0.3728,满足条件 式(6)。由表五和表六可知,镜头60中,L1D/L1T=1.436/1.41=1.018, f1/L1T=2.48/1.41=1.76,EFL/L1T=3.175/1.41=2.25, EFL/L1D=3.175/1.436=2.21,L1D+L1T=1.436+1.41=2.846mm, (EFL+TTL)/L1T=(3.175+4.327)/1.41=5.32,ALT/L1T=2.96/1.41=2.10, G1xf1=1.32x2.48=3.27mm2,能够满足条件式(7)-(14)的要求。
另外,镜头6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12A至图12B看出。 图12A是图11的镜头60的场曲图;图12B是图11的镜头60的畸变图;由 图12A可看出,镜头60的场曲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由图12B可看 出,镜头60的畸变介于0至2.2%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60的调变转换 函数值介于0.17至1.0之间。显见镜头60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Resolution)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如图13所示, 镜头7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4、第一透镜L41、第五透 镜L45、第二透镜L42、第三透镜L43、第四透镜L44、滤光片OF4、以及成像 面IMA4。
第一透镜L4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4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2 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一透镜L4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五透镜L45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L45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10 为凹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五透镜L45可由塑料制成。
第二透镜L4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4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4 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二透镜L4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4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43为弯月形透镜,其物侧面S6 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4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4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44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8为 凹面,像侧面S9为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44可由塑料制成。
滤光片OF4其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4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第一、第五、第二、第三、第四透镜L41、L45、L42、L43、L44、L45 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 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 述。
在镜头70满足以上条件式(7)-(14)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可以保证 镜头小径部的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4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第一透镜 L2从镜筒大径部的凸出量、或者从镜筒的凸出量均大于或等于0.8mm,且整 个镜头70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表七为图13中镜头7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70的有效焦距EFL 等于4.02mm、光圈值等于2.2、镜头总长度等于5.6mm、视场等于76.3度、 第一透镜L4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83mm,第一透镜L41 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4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于3.767mm,第 一透镜L41的焦距为5.59mm,第五透镜L45的焦距为3.53mm,第二透镜L42 的焦距为-4.33mm,第三透镜L43的焦距为3.08mm,第四透镜L44的焦距为 -2.02mm。第一透镜L41的凸出长度G1等于1.41mm。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B 等于6.6mm,镜筒211靠近物侧的小径部211b的最大外径C等于2.0mm,盖 子212的单边壁厚为0.09mm。
表七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81
表八是图9中镜头7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 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八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82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19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4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4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83/6.6=0.2772,满足条件式(1),C/B=2.0/6.6=0.3030,满足条件 式(6)。由表七和表八可知,镜头70中,L1D/L1T=1.83/1.4=1.307, f1/L1T=5.59/1.4=3.99,EFL/L1T=4.02/1.4=2.87,EFL/L1D=4.02/1.83=2.20, L1D+L1T=1.83+1.4=3.23mm,(EFL+TTL)/L1T=(4.02+5.6)/1.4=6.87, ALT/L1T=3.767/1.4=2.69,G1xf1=1.41x5.59=7.88mm2,能够满足条件式(7) -(14)的要求。
另外,镜头7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14A至图14B看出。 图14A是图9的镜头70的场曲图;图14B是图9的镜头70的畸变图;由图 14A可看出,镜头70的场曲介于-0.03mm至0.07mm之间。由图14B可看出, 镜头70的畸变介于0至2.1%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70的调变转换函数 值介于0.29至1.0之间。显见镜头70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 辨率(Resolution)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如图 15所示,镜头8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5、第一透镜L51、 第五透镜L55、第二透镜L52、第三透镜L53、第四透镜L54、滤光片OF5、以 及成像面IMA5。
第一透镜L5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5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2 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一透镜L5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五透镜L55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L55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10 为凹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五透镜L55可由塑料制成。
第二透镜L5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5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为 凹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二透镜L5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5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53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 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5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5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54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8为 凹面,像侧面S9为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54可由塑料制成。
滤光片OF5其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5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第一、第五、第二、第三、第四透镜L51、L55、L52、L53、L54、L55 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 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 述。
在镜头80满足以上条件式(7)-(14)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可以保证 镜头小径部的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5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第一透镜 L3从镜筒大径部的凸出量、或者从镜筒的凸出量均大于或等于0.8mm,且整 个镜头80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表九为图15中镜头8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80的有效焦距EFL 等于3.983mm、光圈值等于2.25、镜头总长度等于5mm、视场等于77度、 第一透镜L5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784mm。第一透镜L51 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385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于3.388mm, 第一透镜L51的焦距为4.01mm,第五透镜L55的焦距为6.71mm,第二透镜L52 的焦距为-3.64mm,第三透镜L53的焦距为2.69mm,第四透镜L54的焦距为 -2.06mm。第一透镜L51的凸出长度G1等于1.48mm。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B 等于6.6mm,镜筒211靠近物侧的小径部211b的最大外径C等于2.0mm,盖 子212的单边壁厚为0.1mm。
表九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01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11
表十是图15中镜头8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 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1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5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5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784/6.6=0.2703,满足条件式(1),C/B=2.0/6.6=0.3030,满足条 件式(6)。由表九和表十可知,镜头80中,L1D/L1T=1.784/1.385=1.288, f1/L1T=4.01/1.385=2.90,EFL/L1T=3.983/1.385=2.88, EFL/L1D=3.983/1.784=2.23,L1D+L1T=1.784+1.385=3.169,(EFL+TTL)/L1T= (3.983+5)/1.385=6.49,ALT/L1T=3.388/1.385=2.45, G1xf1=1.48x4.01=5.93,能够满足条件式(7)-(14)的要求。另外,镜头 8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16A至图16B看出。图16A是图15的 镜头80的场曲图;图16B是图15的镜头80的畸变图;由图16A可看出,镜 头80的场曲介于-0.04mm至0.07mm之间。由图16B可看出,镜头80的畸变介于0至2.1%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80的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18至 1.0之间。显见镜头80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Resolution) 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镜头可进一步减小厚度,同时具有较广的视角 和良好的光学性能。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如图 17所示,镜头9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6、第一透镜L61、 第五透镜L65、第二透镜L62、第三透镜L63、第四透镜L64、滤光片OF6、以 及成像面IMA6。
第一透镜L6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6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2 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一透镜L6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五透镜L65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L65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 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五透镜L65可由塑料制成。
第二透镜L6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6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为 凹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二透镜L6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6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63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 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6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6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64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8为 凹面,像侧面S9为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64可由塑料制成。
滤光片OF6其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6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第一、第五、第二、第三、第四透镜L61、L65、L62、L63、L64、L65 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 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 述。
在镜头90满足以上条件式(7)-(14)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可以保证 镜头小径部的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6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第一透镜 L3从镜筒大径部的凸出量、或者从镜筒的凸出量均大于或等于0.8mm,且整 个镜头90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表十一为图17中镜头9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90的有效焦距 EFL等于3.45mm、光圈值等于2.25、镜头总长度TTL等于4.546mm、视场等 于78度、第一透镜L6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55mm。第一 透镜L61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065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于 2.90mm,第一透镜L61的焦距为4.09mm,第五透镜L65的焦距为4.48mm,第 二透镜L62的焦距为-2.77mm,第三透镜L63的焦距为1.83mm,第四透镜L64 的焦距为-1.66mm。第一透镜L61的凸出长度G1等于1.105mm。镜头大径部的 最大外径B等于5.9mm。
表十一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31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41
表十二是图17中镜头9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 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二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4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6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6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55/5.9=0.2627,满足条件式(1)。由表十一和表十二可知,镜头90 中,L1D/L1T=1.55/1.065=1.46,f1/L1T=4.09/1.065=3.84, EFL/L1T=3.45/1.065=3.24,EFL/L1D=3.45/1.55=2.23, L1D+L1T=1.55+1.065=2.615,(EFL+TTL)/L1T=(3.45+4.546)/1.065=7.51,ALT/L1T=2.90/1.065=2.72,G1xf1=1.105x4.09=4.52,能够满足条件式(7)- (14)的要求。另外,镜头9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18A至图 18B看出。图18A是图17的镜头90的场曲图;图18B是图17的镜头90的畸 变图;由图18A可看出,镜头90的场曲介于-0.035mm至0.05mm之间。由图 18B可看出,镜头90的畸变介于0至2.2%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90的调 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0至1.0之间。显见镜头90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Resolution)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如图 19所示,镜头100沿着光轴OA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T7、第一透镜L71、 第五透镜L75、第二透镜L72、第三透镜L73、第四透镜L74、滤光片OF7、以 及成像面IMA7。
第一透镜L71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L71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2 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第一透镜L71可由玻璃制成。
第五透镜L75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L75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 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五透镜L75可由塑料制成。
第二透镜L72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7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为 凹面,像侧面S5为凹面。第二透镜L72可由塑料制成。
第三透镜L73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L73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6为 凸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三透镜L73可由塑料制成。
第四透镜L74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74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8为 凹面,像侧面S9为凹面且具有反曲点。第四透镜L74可由塑料制成。
滤光片OF7其物侧面S12与像侧面S13皆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镜L71的横截面不限定为圆形,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非圆形。
第一、第五、第二、第三、第四透镜L71、L75、L72、L73、L74、L75 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该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 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 述。
在镜头100满足以上条件式(7)-(14)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可以保证 镜头小径部的外径、以及第一透镜L71的光学有效直径小于2.2mm,第一透镜 L3从镜筒大径部的凸出量、或者从镜筒的凸出量均大于或等于0.8mm,且整 个镜头100能够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表十三为图19中镜头100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镜头100的有效焦 距EFL等于3.45mm、光圈值等于2.25、镜头总长度TTL等于4.57mm、视场等 于78.38度、第一透镜L71的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直径L1D等于1.55mm。 第一透镜L71在光轴上的芯厚L1T等于1.275mm,各枚透镜的厚度总和ALT等 于3.05mm,第一透镜L71的焦距为4.343mm,第五透镜L75的焦距为4.434mm, 第二透镜L72的焦距为-3.182mm,第三透镜L73的焦距为2.155mm,第四透镜L74的焦距为-1.829mm。第一透镜L71的凸出长度G1等于1.3428mm。镜头大 径部的最大外径B等于5.9mm。
表十三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61
表十四是图19中镜头100的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 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四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62
Figure BDA000218665112000027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7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物侧面S2的光学有效 直径L1D等于第一透镜L71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A。根据计算,得 到A/B=1.55/5.9=0.2627,满足条件式(1)。由表十三和表十四可知,镜头100 中,L1D/L1T=1.55/1.275=1.22,f1/L1T=4.343/1.275=3.41, EFL/L1T=3.45/1.275=2.71,EFL/L1D=3.45/1.55=2.23, L1D+L1T=1.55+1.274=2.825,(EFL+TTL)/L1T=(3.45+4.57)/1.274=6.30,ALT/L1T=3.05/1.274=2.39,G1xf1=1.3428x4.343=5.83,能够满足条件式(7) -(14)的要求。另外,镜头100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0A至 图20B看出。图20A是图19的镜头100的场曲图;图20B是图19的镜头100 的畸变图;由图20A可看出,镜头100的场曲介于-0.05mm至0.04mm之间。 由图20B可看出,镜头100的畸变介于0至2.5%之间。另外,经实验,镜头 100的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5至1.0之间。显见镜头100的场曲、畸变都 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Resolution)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 学性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镜头可进一步减小厚度,同时具有较广的视角 和良好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室,包括镜筒;以及
从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依序固定在所述镜室内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其物侧表面沿着光轴向外凸出且沿着光轴的截面为凸字型,包括靠近物侧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和靠近像侧的大直径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段差;
所述镜头包括靠近物侧的镜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所述镜头小径部和镜头大径部的直径不同,且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A/B≤0.28;
其中A是所述第一透镜的小直径的第一部分的最大外径,B是所述镜头大径部的最大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光学有效直径部分、以及用于承靠固定的周缘部分,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是其他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的1.4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靠近像侧的大径部、以及靠近物侧的小径部,两者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镜头小径部由所述镜筒的小径部形成,所述镜头大径部由所述镜筒的大径部形成;
所述第一透镜的周缘部分固定在所述镜筒的大径部内,且光学有效直径部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镜筒的小径部内;
所述镜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镜筒的物侧端的盖子,所述盖子具有开口,所述盖子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前方形成光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所述盖子的物侧表面平齐或者略低于所述盖子的物侧表面,所述镜筒与所述盖子一体成型,所述盖子的开口为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朝向物侧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透镜固定孔,所述透镜的周缘部分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的光学有效直径部分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透镜固定孔内伸出;
所述镜头小径部由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直径部分的一部分形成,所述镜头大径部由所述镜筒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边缘形成所述镜头的光圈结构。
6.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镜室,包括镜筒;以及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以下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0.8<L1D/L1T<1.7;
0<f1/L1T<5;
1<EFL/L1T<4;
1.9<EFL/L1D<2.6;
2<(L1D+L1T)<5;
3<(EFL+TTL)/L1T<9;
1.5<ALT/L1T<3.5;
2.5<G1xf1<8;
其中L1D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有效直径,L1T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像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EFL为所述镜头的有效焦距,TTL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ALT是各枚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总和,G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顶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径边缘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所述镜头包括靠近物侧的镜头小径部和靠近像侧的镜头大径部,所述镜头小径部和镜头大径部的直径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小径部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镜头大径部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2.2mm;
h≥0.8mm;
h/H≥0.22;
S1/S2<0.25;
h是所述镜头小径部于光轴上的厚度,H是整个所述镜头于光轴上的厚度;S1是所述镜头小径部的横截面面积,S2是所述镜头大径部的横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C/B≤0.38;
其中C是所述镜筒的小径部的最大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还包括: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CN201910817171.6A 2019-04-18 2019-08-30 镜头 Active CN111830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8410A TWI709778B (zh) 2019-04-18 2019-12-30 鏡頭
US16/834,099 US11480760B2 (en) 2019-04-18 2020-03-30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35544 2019-04-18
CN201920543554 2019-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0674A true CN111830674A (zh) 2020-10-27
CN111830674B CN111830674B (zh) 2022-10-21

Family

ID=7291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7171.6A Active CN111830674B (zh) 2019-04-18 2019-08-30 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0674B (zh)
TW (1) TWI7097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3595A1 (en) * 2022-05-06 2023-11-0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536B (zh) * 2020-09-28 2022-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08625A1 (en) * 2005-07-07 2007-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JP2007219079A (ja) * 2006-02-15 2007-08-30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
CN101276041A (zh) * 2007-03-28 2008-10-0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和携带终端
JP2010191417A (ja) * 2009-02-16 2010-09-02 Samsung Techwin Co Ltd レンズ系
CN102959448A (zh) * 2010-06-28 2013-03-06 索尼公司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CN103543514A (zh) * 2013-06-28 2014-01-2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166222A (zh) * 2013-05-17 2014-11-2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像***镜片组
JP2015034940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15111174A (ja) * 2012-03-28 2015-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8802969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08399783U (zh) * 2018-07-20 2019-01-18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064B (zh) * 2014-11-19 2016-11-23 南京联河讯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5枚镜片的微型联合光具组
JP2018146878A (ja) * 2017-03-08 2018-09-2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レンズ素子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TWI626487B (zh) * 2017-03-31 2018-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98672B (zh) * 2017-08-11 2020-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08625A1 (en) * 2005-07-07 2007-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JP2007219079A (ja) * 2006-02-15 2007-08-30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
CN101276041A (zh) * 2007-03-28 2008-10-0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和携带终端
JP2010191417A (ja) * 2009-02-16 2010-09-02 Samsung Techwin Co Ltd レンズ系
CN102959448A (zh) * 2010-06-28 2013-03-06 索尼公司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JP2015111174A (ja) * 2012-03-28 2015-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4166222A (zh) * 2013-05-17 2014-11-2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像***镜片组
CN105739065A (zh) * 2013-05-17 2016-07-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像***镜片组
CN103543514A (zh) * 2013-06-28 2014-01-2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JP2015034940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8802969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08399783U (zh) * 2018-07-20 2019-01-18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73595A1 (en) * 2022-05-06 2023-11-0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0674B (zh) 2022-10-21
TWI709778B (zh) 2020-11-11
TW202040199A (zh) 202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4560B (zh) 成像镜头
CN10911652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830674B (zh) 镜头
CN11501609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748554B (zh) 光学成像***
CN112014948B (zh) 长焦成像光学***
CN21112344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23675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15812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21406162U (zh) 光学摄像镜头
CN113640942B (zh) 光学镜头
CN218601560U (zh) 成像***
CN11485951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8630328U (zh) 光学成像***
CN21706061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7279089U9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6792564U (zh) 摄影镜头
CN218298638U (zh) 光学摄像镜头
CN218601561U (zh) 成像***
CN217213307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9162461U (zh) 光学影像拾取镜头
CN218647227U (zh) 光学镜头
CN220691170U (zh) 光学成像***
CN218824940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835059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