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4238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4238A
CN111824238A CN202010242116.1A CN202010242116A CN111824238A CN 111824238 A CN111824238 A CN 111824238A CN 202010242116 A CN202010242116 A CN 202010242116A CN 111824238 A CN111824238 A CN 111824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teering wheel
airbag unit
steering devic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2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畑诚司
大林祐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24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4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2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the inflator or inflatable member not being rotatable with the steering wheel; Arrangements using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rim for storing, supplying or evacuating the inflation gas or for storing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04Hand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转向装置具备方向盘(11)、支承框架、框架固定部、操舵传递部、气囊单元(16)。框架固定部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实质上平行地延伸,将支承框架固定于车身。操舵传递部将方向盘(11)相对于支承框架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支承框架和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气囊单元(16)安装于框架固定部。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用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转向装置在从驾驶位的前方朝向车辆的后部上方突出的转向轴上安装方向盘。转向轴的下端侧在驾驶位的前部侧下方连结于前轮的转舵机构。方向盘具备与转向轴的前端部连结的轮毂部、由驾驶者把持的轮辋部、将轮毂部与轮辋部连结的多个辐条部。轮毂部配置在环状的轮辋部的旋转中心位置(旋转中心轴线上)。在轮毂部的朝向驾驶位侧的面上安装有兼作为喇叭操作部的气囊单元(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平5-139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以往的转向装置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上配置轮毂部,该轮毂部连结于兼作为方向盘的支承部的转向轴上。因此,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由于轮毂部、气囊单元等而被遮挡仪表板方向的视野。
另外,在以往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气囊单元与方向盘的轮毂部重叠地配置在转向轴的前端部,因此被限制成进深宽度窄的实质上扁平的形状。因此,搭载的气囊单元的形状的自由度受限。
本发明的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仪表板方向的视野良好并能够提高气囊单元的形状的自由度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转向装置具备: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其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支承框架,其将所述方向盘支承为旋转自如;框架固定部,其与所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实质上平行地延伸,将所述支承框架固定于车身;操舵传递部,其将所述方向盘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及气囊单元,其在冲击的输入时袋体向驾驶位方向膨胀展开,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所述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所述气囊单元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
通过上述的结构,当方向盘被进行旋转操作时,方向盘在被支承于支承框架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承框架旋转。当方向盘旋转时,其旋转通过操舵传递部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对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和框架固定部在方向盘的正面中配置于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因此在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能确保避免遮挡仪表板方向的视野的空间部。而且,气囊单元在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偏移的位置处,安装于与其旋转中心轴线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的框架固定部。因此,能够扩大气囊单元的进深宽度,能够实现从正面观察方向盘时的气囊单元的主视观察形状的小型化。
可以是,所述气囊单元配置于在所述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设置于框架固定部的气囊单元也不会较大地占有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其结果是,能较大地确保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仪表板方向的视野。
可以是,所述气囊单元具备在所述袋体的膨胀展开时开始断裂的断裂诱导部,所述断裂诱导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气囊单元的朝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面上。
在该情况下,在气囊单元的袋体膨胀展开时,袋体使断裂诱导部断裂,首先朝向方向盘的内周侧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开始膨胀展开,然后袋体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膨胀展开。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气囊单元的袋体在膨胀展开的开始初期朝向驾驶位的方向急剧地展开的情况。
可以是,所述气囊单元具有向相对于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而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安装轴,并通过所述安装轴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
在该情况下,将气囊单元安装于框架固定部的安装轴向相对于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而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在气囊单元的袋体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膨胀展开时,通过安装轴能够有利地承接来自袋体的反作用力。
可以是,所述气囊单元能够沿实质上铅垂方向或实质上水平方向位移地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从而构成喇叭操作部。
在该情况下,通过小型的主视观察形状的气囊单元构成喇叭操作部,因此能够使从外部的外观良好。而且,在喇叭(气囊单元)的操作方向实质上为铅垂方向的情况下,乘客能够从上方进行按下操作,因此喇叭的操作性变得良好。
可以是,所述气囊单元经由弹性构件能够位移地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所述气囊单元的质量和所述弹性构件构成动力减振器。
在该情况下,通过小型的主视观察形状的气囊单元能够抑制方向盘的振动。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对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和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因此,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案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在方向盘的内周侧能确保不遮挡仪表板方向的视野的空间部,仪表板方向的视野变得良好。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在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偏移的位置,气囊单元安装于与其旋转中心轴线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的框架固定部。因此,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案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扩宽气囊单元的进深宽度,能够提高气囊单元的形状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从驾驶位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囊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囊单元的工作状态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沿图13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图1~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采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车辆的驾驶位的前方的图。图2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中的附图标记1是驾驶位的前方的仪表板,附图标记2是驾驶位的前方的前风挡玻璃。
转向装置10具备: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的实质上圆环状的方向盘11;将方向盘1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框架12;将支承框架12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的框架构件上的固定用撑条13(参照图2);将方向盘11的旋转向未图示的转舵机构14传递的操作传递机构15(操舵传递部);在冲击的输入时使袋体56(参照图10)膨胀展开的气囊单元16。
图5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5相对于图3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而拆卸了一部分的部件(后述的盘半体17a)。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3的剖面的比例尺被适当调整。
如图2~图6所示,方向盘11将实质上圆环状的两个盘半体17a、17b相互结合,结合的两个盘半体17a、17b的周围由表皮件18(参照图1)覆盖。在两个盘半体17a、17b之间夹入并固定有齿圈19,该齿圈19在内周面形成有内齿19a。
齿圈19的外径形成为与两个盘半体17a、17b的最大外径大致相同。齿圈19的内径设定得比两个盘半体17a、17b的最小内径大。在两个盘半体17a、17b与齿圈19之间,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开口部20形成为环状。
虽然在图1以外的附图中省略图示,但是在方向盘11安装有驾驶者在把持方向盘11的状态下能够进行车辆的变速操作的一对桨杆40。在方向盘11的朝向驾驶位侧的面上安装有速度计等仪表41。仪表41配置于在方向盘11处于中立位置时其位于上方侧的部位。
支承框架12由实质上圆环状的板材(金属板)形成。支承框架12具有实质上圆环状的环部12a和从环部12a的内周缘部的一部分(下方区域)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实质上矩形形状的突片12b(突出部)。在跨环部12a和突片12b的部分形成有大径的第一齿轮收容孔21。在突片12b的与第一齿轮收容孔21相邻的两个位置形成有小径的第二齿轮收容孔22a和第三齿轮收容孔22b。第二齿轮收容孔22a和第三齿轮收容孔22b与第一齿轮收容孔21连通。在环部12a的外周面中的设置突片12b的区域设有使第一齿轮收容孔21的一部分向环部12a的外周侧开口的切口部23。切口部23使第一齿轮收容孔21的一部分沿环部12a的圆周方向开口规定幅度。
大径的第一齿轮24能够旋转地收容于第一齿轮收容孔21。第一齿轮24在外周面具有外齿24a。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通过环部12a的切口部23向环部12a的外周侧露出。如图6所示,第一齿轮24具有旋转轴24b,旋转轴24b经由未图示的轴支承部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突片12b。
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能够滑动地收容于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开口部20内。环部12a将方向盘11支承为以环部12a的轴心即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能够旋转。方向盘11同轴地支承于环部12a。从环部12a的切口部23向外侧露出的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在方向盘11的开口部20内与齿圈19的内齿19a啮合。因此,当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11进行旋转操作时,方向盘11的旋转经由齿圈19向第一齿轮24传递。
小径的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26分别能够旋转地收容于第二齿轮收容孔22a和第三齿轮收容孔22b。第二齿轮25具有外齿25a,外齿25a与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啮合。第三齿轮26具有外齿26a,外齿26a与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27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第二齿轮25。
输出轴27贯穿仪表板1,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连结于在车辆的前部下方设置的转舵机构14。因此,向方向盘11施加的旋转操作力从齿圈19经由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输出轴27向转舵机构14传递。转舵机构14根据方向盘11的旋转方向和旋转力而对车辆的前轮进行转舵。
第三齿轮26是平衡用的齿轮,也可以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输出轴27构成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15(操舵传递部)。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构成将齿圈19的旋转向转舵机构14传递的动力传递齿轮。
如图2所示,固定用撑条13形成为具有平坦的上壁13u和从上壁13u的左右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侧壁13s的截面实质上U字状,该截面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实质上平行地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用撑条13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为实质上U字状。固定用撑条13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的框架构件。固定用撑条13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与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一体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用撑条13构成将支承框架12固定于车身的框架固定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与支承框架12由分体部件构成,但是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也可以与支承框架12通过一体部件构成。
固定用撑条13和结合于固定用撑条13的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配置在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了规定量的位置。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配置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开口部20的内侧。因此,固定用撑条13和支承框架12(突片12b及环部12a)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
图7是转向装置10的气囊单元16的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转向装置10拆卸了气囊单元16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拆卸了一部分的部件(后述的转向垫59)的气囊单元16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气囊单元16的工作状态的转向装置10的侧视图。
气囊单元16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如图2及图8所示,在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形成有用于设置气囊单元16的一对安装孔55。
如图8、图9所示,气囊单元16内置有单元主体57和警告用的喇叭开关58,包含它们的上表面和驾驶位侧的前表面的四周区域由树脂制的罩构件即转向垫59覆盖,单元主体57具有折叠的袋体56(参照图10)和未图示的充气机等。单元主体57形成为沿旋转中心轴线o的方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为长条的实质上长方形形状的俯视观察形状。覆盖单元主体57的转向垫59也同样地形成为实质上长方形形状的俯视观察形状。转向垫59在朝向旋转中心轴线o的方向的上表面和朝向驾驶位侧的前表面连续形成有断裂诱导部60(撕裂线)。断裂诱导部60与周围的其他的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在袋体56的膨胀展开时使转向垫59沿着断裂诱导部60断裂。
气囊单元16具备:在上表面侧安装上述的单元主体57的金属制的保持器61;以将单元主体57的外侧覆盖的状态安装于保持器61的上述的转向垫59;配置于保持器61的下方而将保持器61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进退位移的金属制的底板62。
在保持器61与底板62之间夹装有对保持器61向上方施力用的未图示的弹簧。对单元主体57进行保持的保持器61由未图示的位移限制部限制相对于底板62的上方位移。在底板62设有固定触点58a。在保持器61设有可动触点58b。固定触点58a和可动触点58b构成喇叭开关58。可动触点58b在保持器61从底板62分离的初始状态下,与固定触点58a为非接触状态。在转向垫59向下方被按下而保持器61与底板62接近时,可动触点58b与固定触点58a接触。其结果是,未图示的喇叭电路接通,喇叭发出警告音。
一对支承销63(安装轴)相互分离地突出设置在底板62的下表面。两支承销63向相对于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而实质上垂直的向下方向(大致铅垂下方)延伸。各支承销63***于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的安装孔55,通过未图示的卡扣结构在上壁13u处被防脱。各支承销63能够滑动地***于安装孔55。由此,底板62相对于上壁13u能够进行微小的上下位移。
在底板62的下表面安装有三个减振单元64。各减振单元64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橡胶状弹性构件64a。在底板62经由支承销63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的状态下,减振单元64的下表面与上壁13u的上表面抵接。因此,气囊单元16经由三个减振单元64的橡胶状弹性构件64a支承于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橡胶状弹性构件64a构成以气囊单元16的质量为减振质量块的动力减振器。该动力减振器与规定频率域的车辆振动进行共振,由此抑制转向装置10的振动。
如上所述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的气囊单元16位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区域(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了规定量的区域)。
气囊单元16当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检知到冲击的输入时,单元主体57内的充气机工作而使袋体56膨胀展开。此时,袋体56使转向垫59的上表面的断裂诱导部60断裂,如图10所示,首先朝向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旋转中心轴线p的方向(上方)开始展开。袋体56然后使展开方向变化成驾驶位侧,最终在驾驶位的前方侧以覆盖方向盘11的后方侧的大范围的方式展开。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包含旋转中心轴线o的中央区域未配置固定用撑条13、气囊单元16、支承框架12、等,能确保不会遮挡驾驶者的仪表板1方向的视野的大的空间部。该空间部成为对于仪表板1能够视觉确认和操作的访问区域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仪表板1的驾驶位的前表面位置配置有能够触摸操作的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30。显示面板30通过未图示的切换开关的操作能适当切换车辆速度等的当前的驾驶状况的显示和导航画面的显示或其他的信息显示等。显示面板30的画面通过方向盘11的内侧的大的访问区域A能够视觉确认。显示面板30上的触摸操作等也能够通过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大的访问区域A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由于在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上不存在转向轴、转向柱等,因此如图1所示,通常设置于转向柱等的方向指示灯开关、雨刷器开关等各种开关S1~S6设置于仪表板1的前表面位置。
在以上的结构的转向装置10中,当方向盘11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时,方向盘11在保持于支承框架12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承框架12旋转。这样,当方向盘11旋转时,其旋转依次经由作为操舵传递部的齿圈19、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输出轴27向转舵机构14传递。
此时,对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11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12和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能确保避免遮挡仪表板1方向的视野的空间部(访问区域A)。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情况下,仪表板方向的视野变得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气囊单元16在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的位置,安装于与旋转中心轴线o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的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因此,能够扩宽气囊单元16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进深宽度,能够实现从正面观察方向盘11时的气囊单元16的主视观察形状的小型化。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气囊单元16的形状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的气囊单元16也配置在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的位置。因此,气囊单元16也不会较大地占有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其结果是,能将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仪表板方向的视野确保得大。此外,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情况下,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能确保大的访问区域A,通过该大的访问区域A,能够容易进行对于仪表板1的转向柱和对于显示面板30的触摸操作等。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将气囊单元16的断裂诱导部60设置于朝向旋转中心轴线o的上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在气囊单元16的袋体56膨胀展开的开始初期朝向驾驶位的方向急剧展开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气囊单元16通过向相对于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而实质上垂直的方向(实质上铅垂下方)延伸的支承销63(安装轴)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因此,在气囊单元16的袋体56朝向驾驶位的方向膨胀展开时,通过支承销63能够有利地承接来自袋体56的反作用力。即,袋体56膨胀展开时的反作用力从轴垂直方向作用于支承销63,因此经由支承销63而由固定用撑条13刚性地承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与旋转中心轴线o偏移地配置的气囊单元16能够实质上沿铅垂方向位移地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构成喇叭操作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小型的主视观察形状的气囊单元16构成喇叭操作部,因此能够使从外部的外观良好。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喇叭(气囊单元16)的操作方向实质上为铅垂下方,因此乘客从上方通过手能够容易地进行按下操作,喇叭的操作性变得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气囊单元16经由橡胶状弹性构件64a而能够位移地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橡胶状弹性构件64a与气囊单元16的质量一起构成动力减振器。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情况下,通过小型的主视观察形状的气囊单元16,能够抑制方向盘11的振动。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的立体图。图12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4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虽然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但是方向盘31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311具备驾驶者把持的大径的主盘50、配置于主盘50的内周侧而与主盘50一体旋转的小径的辅助盘51。主盘50和辅助盘51形成为实质上圆环状,经由多个连结片52而相互连结。辅助盘51在相对于主盘50向前方侧偏移的位置处,与主盘50同轴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驾驶者未直接把持的辅助盘51能够设置导航装置的操作开关、事故闪光灯开关等。
图15是沿图13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5的截面的比例尺可适当调整。
图16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6相对于图13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而拆卸了一部分的部件(后述的辅助盘半体53a)。
辅助盘51将实质上圆环状的两个辅助盘半体53a、53b相互结合。在两个辅助盘半体53a、53b之间夹入齿圈19。齿圈19固定于两个辅助盘半体53a、53b的外周缘部,在与辅助盘半体53a、53b的内周缘部之间形成环状的开口部20。在开口部20的内侧收容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
环部12a将辅助盘51保持为滑动自如。辅助盘51和主盘50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架12。
支承框架12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支承框架12具有上述的环部12a和突片12b(突出部),在跨突片12b(突出部)和环部12a的区域保持有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第一齿轮24与齿圈19的内齿19a啮合,在第二齿轮25连结输出轴27。当主盘50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时,如图16中的箭头所示,辅助盘51的齿圈19与主盘50一起旋转。当这样齿圈19旋转时,其旋转经由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向输出轴27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是支承框架12和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3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3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而且,在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安装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气囊单元16(参照图11)。气囊单元16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o而向下方偏移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方向盘311(辅助盘51)的内周侧也能确保包含旋转中心轴线o通过的部分的大的访问区域A。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由于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因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中,在通常时驾驶者未把持的辅助盘5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架12。因此,驾驶者在把持主盘50的状态下,即使将方向盘11旋转操作至横切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的位置的情况下,把持主盘50的驾驶者的手指也不会接触突片12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中,具有把持方向盘11的驾驶者的旋转操作变得容易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410的示意性的概略构成图。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将方向盘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的操舵传递部由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构成。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410中,操舵传递部具有检测方向盘11的旋转信息的操舵检测部70和基于由操舵检测部70检测到的信息而对转舵机构14进行操作的电动机等转舵促动器7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是将方向盘11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框架12和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固定用撑条13与旋转中心轴线实质上平行地延伸。在固定用撑条13的上表面安装气囊单元16。气囊单元16配置在从旋转中心轴线向下方偏移的位置。
操舵检测部70例如可以由设置于支承框架12的相机、传感器等信息读取装置、在方向盘11的内侧内周面附设的检测对象构成。由操舵检测部70读取的信息向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输入,控制装置根据操舵信息来控制转舵促动器71。需要说明的是,操舵检测部7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能够将方向盘11的旋转方向、旋转位置、操作速度等检测作为电信号即可,可以采用静电电容式的结构、使用了QR码(注册商标)的结构、使用了条形码的结构等各种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410设为通过操舵检测部70检测方向盘11的操舵信息,基于其检测信息来控制转舵促动器71的结构。因此,与将方向盘11的操作力经由机械的操作传递机构向转舵机构14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构成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车辆的部件布局上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气囊单元16的下表面侧突出设置支承销63(安装轴),该支承销63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的上壁13u,但是支承销63也可以通过螺母等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气囊单元16实质上沿铅垂方向能够位移,在喇叭操作时,转向垫59被向下方压入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气囊单元16实质上能够沿水平方向位移,在喇叭操作时,将转向垫59向车辆前方侧压入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具备:
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其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
支承框架,其将所述方向盘支承为旋转自如;
框架固定部,其与所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实质上平行地延伸,将所述支承框架固定于车身;
操舵传递部,其将所述方向盘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及
气囊单元,在冲击输入时其袋体向驾驶位方向膨胀展开,
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所述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气囊单元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单元配置于在所述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单元具备在所述袋体的膨胀展开时开始断裂的断裂诱导部,
所述断裂诱导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气囊单元的朝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单元具有向实质上相对于朝向驾驶位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出的安装轴,并通过所述安装轴将所述气囊单元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单元能够沿实质上铅垂方向或实质上水平方向位移地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从而构成喇叭操作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单元经由弹性构件能够位移地安装于所述框架固定部,
所述气囊单元的质量和所述弹性构件构成动力减振器。
CN202010242116.1A 2019-04-18 2020-03-31 转向装置 Pending CN1118242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9525 2019-04-18
JP2019079525A JP7098566B2 (ja) 2019-04-18 2019-04-18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4238A true CN111824238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3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2116.1A Pending CN111824238A (zh) 2019-04-18 2020-03-31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31417A1 (zh)
JP (1) JP7098566B2 (zh)
CN (1) CN1118242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0846B2 (ja) * 2019-04-18 2022-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2452475B1 (ko) * 2020-08-26 2022-10-1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운전석 에어백 장치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9284A1 (de) * 1979-05-12 1980-11-20 Colani Luigi Kraftfahrzeug
GB9013826D0 (en) * 1990-06-21 1990-08-15 Hoskin Hubert H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ies
DE20210741U1 (de) * 2002-07-16 2002-11-28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Fahrzeug-Lenkrad
JP2004340677A (ja) * 2003-05-14 2004-12-02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角検出装置及び回転角検出方法
CN2794967Y (zh) * 2004-12-05 2006-07-12 李佐江 中空复式方向盘
JP2009190700A (ja) * 2008-02-18 2009-08-27 Honda Motor Co Ltd 操舵装置
US20100175499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JP2010241191A (ja) * 2009-04-02 2010-10-28 Toyota Motor Corp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796902A (zh) * 2011-09-01 2014-05-1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方向盘装置
CN103958284A (zh) * 2011-11-24 2014-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方向盘的减振构造
CN104139754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方向盘
CN109204433A (zh) * 2017-06-30 2019-01-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固定偏心中心轮毂的方向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1155B2 (ja) 1999-03-15 2008-02-2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81244B2 (ja) 2000-01-14 2010-11-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MY166710A (en) 2010-09-09 2018-07-18 Autoliv Dev Steering wheel structure with airbag module
DE102011118575A1 (de) 2011-11-15 2013-05-16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Innenverkleidungsteil und Innenausstattungs-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19284A1 (de) * 1979-05-12 1980-11-20 Colani Luigi Kraftfahrzeug
GB9013826D0 (en) * 1990-06-21 1990-08-15 Hoskin Hubert H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ies
DE20210741U1 (de) * 2002-07-16 2002-11-28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Fahrzeug-Lenkrad
JP2004340677A (ja) * 2003-05-14 2004-12-02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角検出装置及び回転角検出方法
CN2794967Y (zh) * 2004-12-05 2006-07-12 李佐江 中空复式方向盘
JP2009190700A (ja) * 2008-02-18 2009-08-27 Honda Motor Co Ltd 操舵装置
US20100175499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JP2010241191A (ja) * 2009-04-02 2010-10-28 Toyota Motor Corp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796902A (zh) * 2011-09-01 2014-05-1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方向盘装置
CN103958284A (zh) * 2011-11-24 2014-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方向盘的减振构造
CN104139754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方向盘
CN109204433A (zh) * 2017-06-30 2019-01-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固定偏心中心轮毂的方向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31417A1 (en) 2020-10-22
JP2020175782A (ja) 2020-10-29
JP7098566B2 (ja) 202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9027A (en) Decorative emblem for air bag module cover
CN111824237B (zh) 转向装置
CN111824238A (zh) 转向装置
US20060232050A1 (en) Airbag apparatus, passenger protection system, and vehicle
US20200346605A1 (en) A steering wheel
WO2020256025A1 (ja) 運転補助装置
EP1958849A1 (en) Steering wheel
JP456133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操作装置
EP1221403B1 (en) Multi-function steering-wheel
JP3169571U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固定構造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3032579A1 (ja) ステアリング
JP2006335284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DE10346069A1 (de) Lenkra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H07137595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WO2008007177A2 (en) Steering wheel for a road vehicle
JP4804966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5245081U (zh) 转向装置
KR200289716Y1 (ko) 조그 다이얼 스위치를 장착한 차량용 핸들
US7950690B2 (en) Steering wheel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8296654A (ja) 車両の操舵装置
JPS6076443A (ja) スイツチを内蔵した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
WO2019207778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10717A (ja) 車両用ホーン装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2073660A (ja) 操舵装置および車両
EP1955909A1 (en) Airbag device and steering wh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