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1318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1318A
CN111771318A CN201980015290.8A CN201980015290A CN111771318A CN 111771318 A CN111771318 A CN 111771318A CN 201980015290 A CN201980015290 A CN 201980015290A CN 111771318 A CN111771318 A CN 111771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holder
cylindrical portion
sensor magnet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52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雄策
梅田智之
藤原英雄
石田尚
中岛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71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1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汇流条单元,其设置在定子的上侧。转子具有:轴,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以及传感器磁铁,其位于轴的上端部。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其与线圈连接;磁性部件,其由磁性材料构成;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沿着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延伸,支承汇流条和磁性部件。在汇流条保持架上设置有供轴***的中央孔。磁性部件具有沿中央孔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筒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传感器磁铁重叠。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用传感器磁铁和传感器进行转子的位置检测的机电一体型的马达。在日本特开2006-15805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通过在保持轴承的托架上安装背轭,遮断从传感器磁铁以外产生的磁噪声,提高位置检测精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8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特开2006-158059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设置背轭,因此部件数量增加,随之制造工序也复杂化,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抑制磁噪声对传感器造成影响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具有多个线圈;以及汇流条单元,其设置在定子的上侧。转子具有:轴,其沿着中心轴线延伸;以及传感器磁铁,其位于轴的上端部。汇流条单元具有:汇流条,其与线圈连接;磁性部件,其由磁性材料构成;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沿着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延伸,支承汇流条和磁性部件。在汇流条保持架上设置有供轴***的中央孔。磁性部件具有沿中央孔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筒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传感器磁铁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抑制磁噪声对传感器造成影响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相用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相用汇流条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各结构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Z轴。各图的Z轴方向设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侧和下侧只是用于说明的方向,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或“上下方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进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从轴向观察的状态。
<马达>
图1是马达1的剖面示意图。
在马达1上连接有控制装置(外部装置)9。控制装置9经由控制端子9a向马达1供给电源,并且控制马达1的旋转。
马达1具有转子3、定子4、壳体2、轴承保持架5、上侧轴承(轴承)6A、下侧轴承(轴承)6B、中性点汇流条单元10和相用汇流条单元(汇流条单元)20。
转子3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3具有轴3a、转子铁芯3b、转子磁铁3c、传感器磁铁3d和传感器磁铁安装部件3e。
轴3a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轴3a被上侧轴承6A和下侧轴承6B可绕中心轴线J旋转地支承。转子铁芯3b固定在轴3a的外周面上。转子磁铁3c固定在转子铁芯3b的外周面上。
在轴3a的上端部固定有传感器磁铁3d。即,传感器磁铁3d位于轴3a的上端部。在轴3a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孔3aa。另外,在传感器磁铁3d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固定孔3da。传感器磁铁安装部件3e是沿轴向延伸的棒材。传感器磁铁安装部件3e与轴3a的固定孔3aa以及传感器磁铁3d的固定孔3da嵌合。由此,传感器磁铁安装部件3e将轴3a和传感器磁铁3d相互固定。
传感器磁铁3d与轴3a一起绕中心轴线J旋转。传感器磁铁3d在轴向上与设置在控制装置9上的旋转传感器9b对置。即,传感器磁铁3d位于旋转传感器9b的正下方。旋转传感器9b安装在控制装置9的电路基板(省略图示)的下表面。旋转传感器9b根据传感器磁铁3d的磁通变化测定转子3的旋转角度。
定子4绕中心轴线J以环状配置。定子4位于转子3的径向外侧。定子4与转子3隔着间隙在径向上对置。定子4包围转子3的径向外侧。定子4固定在壳体2的内周面上。定子4具有环状的定子铁芯4a、从上下方向安装在定子铁芯4a上的一对绝缘件4b、隔着绝缘件4b卷绕在定子铁芯4a上的线圈7。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线圈7构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三相电路。在各个***中,U相、V相以及W相的线圈7被Y接线。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4上设置有12个线圈7。从各个线圈7分别延伸出线圈线7a。12根线圈线7a中的6根线圈线7a与相用汇流条单元20的相用汇流条21连接。另外,其他6根线圈线7a与中性点汇流条单元10的中性点汇流条11连接。
壳体2是向上侧(+Z侧)开口的筒状。壳体2收纳转子3、定子4和轴承保持架5。壳体2具有筒部2a和底部2b。筒部2a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4。底部2b位于筒部2a的下端。在底部2b的俯视中央设置有保持下侧轴承6B的下侧轴承保持部2c。
轴承保持架5位于定子4的上侧。另外,轴承保持架5在轴向上位于相用汇流条单元20与中性点汇流条单元10之间。即,轴承保持架5位于相用汇流条单元20与定子4之间。轴承保持架5由金属制成。轴承保持架5保持在壳体2的内周面上。
轴承保持架5具有上侧轴承保持部5a。上侧轴承保持部5a保持上侧轴承6A。轴承保持架5经由上侧轴承6A可旋转地支承轴3a。上侧轴承保持部5a位于轴承保持架5的俯视中央。上侧轴承保持部5a具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保持筒部5aa和从保持筒部5aa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上端突出部5ab。上端突出部5ab将上侧轴承6A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在上端突出部5ab的俯视中央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孔部5c。孔部5c供轴3a向内侧通过。
在轴承保持架5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线圈线通过孔5d以及螺纹孔5f。从线圈7引出并与相用汇流条单元20连接的线圈线7a通过线圈线通过孔5d。在螺纹孔5f中***有将相用汇流条单元20固定在轴承保持架5上的固定螺钉8。
中性点汇流条单元10位于定子4的上侧。中性点汇流条单元10具有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2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中性点汇流条11。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2保持中性点汇流条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性点汇流条单元10上设置有一对中性点汇流条11。
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2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2具有脚部12a。脚部12a沿着轴向向下侧延伸。脚部12a的下端与定子铁芯4a的上表面接触。另外,中性点汇流条保持架12具有支承部12b。支承部12b沿着轴向向上侧延伸。支承部12b包围线圈线7a,抑制线圈线7a与轴承保持架5的线圈线通过孔5d接触。
中性点汇流条11分别具有3个线圈线连接部11a。中性点汇流条11在线圈线连接部11a与线圈线7a连接。中性点汇流条11将从不同的线圈7延伸出的线圈线7a彼此接线,构成三相电路的中性点。
(相用汇流条单元)
相用汇流条单元20位于定子4以及轴承保持架5的上侧。相用汇流条单元20是介于引出到轴承保持架5的上侧的线圈线7a与控制装置9之间并为了将它们电连接而设置的。
图2是相用汇流条单元20的立体图。图3是相用汇流条单元20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相用汇流条单元20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相用汇流条(汇流条)21、汇流条保持架30、一对端子承受部件40和加强部件(磁性部件)50。
相用汇流条21具有汇流条主体部22、线圈线连接部24和外部连接端子27。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主体部22和线圈线连接部24是一个部件。另外,外部连接端子27是与汇流条主体部22不同的部件,与汇流条主体部22连接。另外,外部连接端子27和汇流条主体部22也可以是一个部件。
相用汇流条21的各部为板状,通过冲压加工成型。相用汇流条21在汇流条主体部22中被加工成轴向为板厚方向。另外,相用汇流条21被加工成在线圈线连接部24以及外部连接端子27中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为板厚方向。
如图3所示,相用汇流条21埋入汇流条保持架30的保持架主体部31的内部。即,汇流条保持架30通过埋入相用汇流条21的嵌件成型来制造。
汇流条主体部22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呈线状地延伸。在汇流条主体部22的一端设置有端子连接部22a。另外,在汇流条主体部22的另一端连接有线圈线连接部24。
线圈线连接部24与线圈线7a连接。线圈线连接部24把持线圈线7a。线圈线连接部24的俯视形状为向径向外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
端子连接部22a保持外部连接端子27。在端子连接部22a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孔22aa。在***孔22aa中,从下侧压入外部连接端子27。由此,相用汇流条21和外部连接端子27机械地以及电地连接。另外,端子连接部22a和外部连接端子27也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焊接方法相互连接。
如图2所示,外部连接端子27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连接端子27上设置有从上端部向下侧延伸的缝27a。在缝27a中***控制装置9的控制端子9a。由此,控制装置9经由外部连接端子27与马达1连接。
如图3所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相用汇流条21被分类为第1汇流条组28和第2汇流条组29。第1汇流条组28以及第2汇流条组29分别包含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相用汇流条21。即,相用汇流条单元20具有多个相用汇流条21,多个相用汇流条21被分类为多个汇流条组(第1汇流条组28和第2汇流条组29)。
属于第1汇流条组28以及第2汇流条组29的相用汇流条21分别与不同***的线圈7连接。与第1汇流条组28的3个相用汇流条21连接的3个线圈构成1个***的三相电路,与第2汇流条组29的3个相用汇流条21连接的3个线圈构成其他***的三相电路。第1汇流条组28和第2汇流条组29分别包含U相用汇流条、V相用汇流条和W相用汇流条。即,第1汇流条组28以及第2汇流条组29的这3个相用汇流条21分别与U相、V相、W相的线圈7连接。
第1汇流条组28和第2汇流条组29沿周向排列配置。另外,第1汇流条组28的相用汇流条21和第2汇流条组29的相用汇流条21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配置为点对称。在第1汇流条组28以及第2汇流条组29中,同相的相用汇流条21彼此为相同形状。因此,在相用汇流条单元20中,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分别包含在第1汇流条组28以及第2汇流条组29中的相用汇流条21彼此在汇流条主体部22中沿径向重叠配置。即,在第1汇流条组28以及第2汇流条组29中,三个相用汇流条21的汇流条主体部22沿径向排列配置。因此,从轴向观察,能够抑制配置有相用汇流条21的区域在周向上扩展。由此,能够缩短汇流条主体部22的长度,抑制相用汇流条21所需的材料费,实现低成本化,并且能够使相用汇流条单元20轻量化。
如图1所示,汇流条保持架30设置在定子的上侧(轴向一侧)。汇流条保持架30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汇流条保持架30由树脂材料制成。
汇流条保持架30具有保持架主体部31、圆筒部33、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方筒部37。
保持架主体部31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延伸。保持架主体部31具有朝向上侧(轴向一侧)的上表面31a和朝向下侧(轴向另一侧)的下表面31b。在保持架主体部31中埋入有相用汇流条21以及加强部件50。由此,汇流条保持架30支承相用汇流条21以及加强部件50。另外,汇流条保持架30被相用汇流条21以及加强部件50加强。
在保持架主体部31上设置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中央孔35。即,在汇流条保持架30上设置有中央孔35。中央孔35在轴向上贯通。中央孔35从轴向观察为圆形。中央孔35供轴3a向内侧通过。
如图3所示,保持架主体部31在中央孔35周围具有一对汇流条埋入区域31A和一对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汇流条埋入区域31A和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沿着周向交替配置。
在一对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中埋入有相用汇流条21的汇流条主体部22。一对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从轴向观察时隔着中央孔35相互配置在径向的相反侧。在一对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中的一方埋入有属于第1汇流条组28的3个相用汇流条21,在另一方埋入有属于第2汇流条组29的3个相用汇流条21。因此,从轴向观察时,第1汇流条组28和第2汇流条组29隔着中央孔35相互配置在径向的相反侧。
在一对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中分别埋入有在后文说明的加强部件50的一对径向延伸部54b。一对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从轴向观察时隔着中央孔35相互配置在径向的相反侧。
保持架主体部31在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中被相用汇流条21加强。另外,保持架主体部31在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中被加强部件50加强。
如图1所示,圆筒部33从保持架主体部31的中央孔35的周缘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33相对于保持架主体部31向上侧以及下侧延伸。
圆筒部33的外周面从轴向观察为圆形。另外,圆筒部33的内周面从轴向观察时与中央孔35的内周面一致。在保持架主体部31的下侧,圆筒部33的外周面嵌入设置在轴承保持架5上的孔部5c中。由此,相用汇流条单元20在径向上被定位。
如图2所示,方筒部37从保持架主体部31的上表面31a向上侧延伸。方筒部37是从轴向观察为矩形的方筒。方筒部37与设置在相用汇流条单元20上的外部连接端子27数量相同(即6个)地设置在汇流条保持架30上。在方筒部37的内侧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端子通过孔37a。端子通过孔37a包围外部连接端子27。由此,方筒部37保护外部连接端子27。
端子承受部件40是沿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的板状。端子承受部件40固定在保持架主体部31的下表面31b上。一对端子承受部件40中的一方位于第1汇流条组28的三个端子连接部22a的下侧。另外,一对端子承受部件40中的一方位于第2汇流条组29的三个端子连接部22a的下侧。
端子承受部件40在朝向上侧的支撑面(省略图示)与外部连接端子27的下端部接触。外部连接端子27在与控制装置9连接时,受到从控制装置9的控制端子9a朝向下侧的应力。端子承受部件40在支撑面上支承外部连接端子27,抑制外部连接端子27从相用汇流条21的***孔22aa脱离。
如图1所示,加强部件50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汇流条保持架30的内部。即,汇流条保持架30通过埋入加强部件50的嵌件成型来制造。加强部件50由金属材料构成,对汇流条保持架30进行加强。另外,加强部件50由磁性材料构成。
加强部件50具有筒状部51、平板部54、一对折弯部53和一对固定部52。加强部件50在筒状部51以及平板部54的一部分埋入汇流条保持架30。
筒状部51沿着轴向以筒状延伸。筒状部51包围中心轴线J。因此,加强部件50沿着设置在汇流条保持架30上的中央孔35的内周面沿轴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51为圆筒形状。但是,筒状部51的俯视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俯视形状为矩形的方筒。
在筒状部51的内侧配置有轴3a的上端部。另外,在筒状部51的内侧配置有固定于轴3a的上端部的传感器磁铁3d。即,筒状部51从径向外侧包围传感器磁铁3d。
在相用汇流条单元20中,在配置于中央孔35周围的相用汇流条21中流过交流电流。因此,在相用汇流条21的周围,伴随在相用汇流条21中流动的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磁场。如上所述,从传感器磁铁3d产生的磁场由设置在控制装置9上的旋转传感器9b检测,用于基于旋转传感器9b的旋转角度的测定。因此,传感器磁铁3d的磁通受到从相用汇流条21产生的磁场的影响,有可能影响基于旋转传感器9b的旋转角度的测定。根据本实施方式,加强部件50由磁性材料构成,在筒状部51包围传感器磁铁3d。因此,筒状部51作为磁屏蔽件发挥作用。即,筒状部51抑制来自筒状部51的外部的磁噪声对位于筒状部51的内侧的传感器磁铁3d的磁通产生影响。结果,能够提高基于旋转传感器9b的旋转角度的测定精度,构成可靠性高的马达1。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用汇流条21具有相对于汇流条保持架30向上侧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27。因此,外部连接端子27产生的磁场容易影响位于传感器磁铁3d的上侧的旋转传感器9b的旋转角度的测定精度。根据本实施方式,筒状部51遮挡外部连接端子27与传感器磁铁3d之间。因此,能够抑制从外部连接端子27产生的磁场对筒状部51的内侧产生影响,能够提高基于旋转传感器9b的旋转角度的测定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51的上端位于比传感器磁铁3d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传感器磁铁3d的上端朝向上侧的磁通受到从相用汇流条21产生的磁场的影响。另外,筒状部51的下端位于比传感器磁铁3d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传感器磁铁3d上端出来并从下端进入传感器磁铁3d的内部的磁通受到从相用汇流条21产生的磁场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筒状部51包围传感器磁铁3d的轴向全长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是,只要筒状部51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传感器磁铁3d重叠,则能够抑制来自筒状部51的外部的磁噪声对传感器磁铁3d的磁通产生影响,能够起到提高旋转传感器9b的测定精度的一定效果。
筒状部51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30的圆筒部33的内部。为了确保相用汇流条21彼此的绝缘,汇流条保持架30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汇流条保持架30的强度低于金属材料的强度。另外,在汇流条保持架30上设置有供中心轴线J通过的中央孔35,因此中央孔35周围的强度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汇流条保持架30的内部埋入包围中央孔35的筒状部51,加强汇流条保持架30的中央孔35周围,即使在对汇流条保持架30施加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架30的损伤。
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磁屏蔽件起作用的圆筒部33埋入汇流条保持架30中。因此,能够将汇流条保持架30和圆筒部33作为一个部件来处理。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将汇流条保持架和磁屏蔽件作为不同部件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组装工序等的成本,以低成本制造马达1。
平板部54从筒状部51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沿径向延伸。如图3所示,平板部54具有包围中央孔35的环状部54a和从环状部54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径向延伸部54b。
平板部54除了径向延伸部54b的径向外端部以外,埋入保持架主体部31的内部。即,平板部54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汇流条保持架30的保持架主体部31的内部。由此,平板部54加强保持架主体部31。在径向延伸部54b的径向外缘部经由折弯部53连接有固定部52。
一对径向延伸部54b分别沿径向延伸。径向延伸部54b在周向上位于第1汇流条组28与第2汇流条组29之间。即,径向延伸部54b在沿周向相邻的汇流条组彼此之间沿径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相用汇流条21被分类为第1汇流条组28和第2汇流条组29,按照各个汇流条组固定配置。另外,各个相用汇流条21被埋入保持架主体部31的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保持架主体部31在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中被相用汇流条21加强。另一方面,径向延伸部54b埋入保持架主体部31的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在周向上位于汇流条埋入区域31A之间。因此,径向延伸部54b对一对汇流条埋入区域31A彼此之间的区域(即,加强部件埋入区域31B)进行加强。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组和径向延伸部54b在保持架主体部31中沿周向交替埋入。由此,加强保持架主体部31的周向的整个区域,能够有效地抑制汇流条保持架30的损伤。另外,作为金属材料的相用汇流条21以及加强部件50与作为树脂材料的保持架主体部31相比,热传导特性高。当在保持架主体部31上分别设置埋入金属材料的区域和未埋入金属材料的区域时,由于每个区域的冷却效率不同,因此汇流条保持架30成型时的翘曲容易变得显著。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保持架主体部31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埋入金属材料,因此能够抑制保持架主体部31成型时的翘曲。
环状部54a沿着筒状部51的外周面呈环状地延伸。环状部54a与筒状部51的外周面连接。环状部54a包围汇流条保持架30的中央孔35。由于环状部54a埋入保持架主体部31的内部,因此对汇流条保持架30的中央孔35周围进行加强。由此,即使在对汇流条保持架30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架30的损伤。
环状部54a位于一对径向延伸部54b之间,将一对径向延伸部54b彼此连接。即,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径向延伸部54b经由环状部54a相互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环状部54a提高多个径向延伸部54b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径向延伸部54b对保持架主体部31的加强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部54从轴向观察时配置在与相用汇流条21不同的位置。即,平板部54与相用汇流条21在轴向上不重叠。保持架主体部31分别被平板部54以及相用汇流条21加强。通过将平板部54和相用汇流条21设置在从轴向观察时相互不同的位置,从而不会将平板部54过度地埋入保持架主体部31。因此,能够抑制相用汇流条单元20的重量,并且均衡地提高汇流条保持架30整体的强度。
如图1所示,折弯部53和固定部52没有埋入汇流条保持架30中。即,折弯部53和固定部52从汇流条保持架30露出。折弯部53位于平板部54的径向延伸部54b的径向外端部。折弯部53连接平板部54和固定部52。折弯部53相对于平板部54向下侧折弯。另一方面,固定部52沿着与中心轴线J垂直的平面以板状延伸。通过在平板部54与固定部52之间设置折弯部53,固定部52相对于平板部54配置在下侧。
固定部52的下表面与轴承保持架5的上表面接触。在固定部52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2a。在贯通孔52a中***有将相用汇流条单元20固定在轴承保持架5上的固定螺钉8。由此,相用汇流条单元20在固定部52中被固定在其他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轴承保持架5)上。
由于汇流条保持架30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当要将汇流条保持架30直接固定到其它部件(例如,轴承保持架5)时,可能会由于固定时的紧固力而损坏汇流条保持架30。根据本实施方式,相用汇流条单元20在加强汇流条保持架30的固定部52处被固定在轴承保持架5上。为了加强轴承保持架5,加强部件50与构成轴承保持架5的树脂材料相比具有高强度。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50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在将相用汇流条单元20固定于轴承保持架5时,能够抑制相用汇流条单元20的一部分损伤。
根据本实施方式,加强汇流条保持架30的加强部件50具有固定部52。即,加强部件50具有加强汇流条保持架30的功能和将相用汇流条单元20固定在其他部件上的功能。因此,与汇流条单元分别具有汇流条保持架和固定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结果,不仅能够抑制部件的制造成本,而且能够抑制伴随部件数量的增加的部件的管理成本,能够以低成本制造马达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固定部52固定在轴承保持架5上的情况,但固定部52也可以固定在构成马达1的相用汇流条单元20以外的部件上。例如,固定部52也可以固定在定子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固定部52通过固定螺钉8固定在其他部件上的情况,但固定部52与其他部件的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例如,固定部52也可以通过铆接与其他部件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加强部件50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情况。但是,只要筒状部51由磁性材料构成,固定部52由强度比汇流条保持架30高的材料构成,则加强部件50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相用汇流条单元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本发明的结构的汇流条单元也可以是具有中性点汇流条的汇流条单元。即,设置于汇流条单元的汇流条只要与线圈连接,则可以是中性点汇流条,也可以是相用汇流条。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
标号说明
1:马达;3:转子;3a:轴;3d:传感器磁铁;4:定子;5:轴承保持架;6A:上侧轴承(轴承);7:线圈;20:相用汇流条单元(汇流条单元);21:相用汇流条(汇流条);27:外部连接端子;30:汇流条保持架;35:中央孔;50:加强部件(磁性部件);51:筒状部;52:固定部;52a:贯通孔;54:平板部;54a:环状部;54b:径向延伸部;J:中心轴线。

Claims (9)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具有多个线圈;以及
汇流条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定子的上侧,
所述转子具有:
轴,其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以及
传感器磁铁,其位于所述轴的上端部,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
汇流条,其与所述线圈连接;
磁性部件,其由磁性材料构成;以及
汇流条保持架,其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延伸,支承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磁性部件,
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上设置有供所述轴***的中央孔,
所述磁性部件具有沿所述中央孔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
所述筒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所述传感器磁铁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磁性部件具有从所述筒状部沿着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径向上延伸的平板部,
所述平板部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平板部配置在与所述汇流条不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具有多个所述汇流条,
多个所述汇流条被分类为多个汇流条组,
多个所述汇流条组沿周向排列配置,
所述平板部具有在沿周向相邻的所述汇流条组彼此之间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径向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平板部具有沿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呈环状延伸的环状部,
多个所述径向延伸部经由所述环状部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
所述筒状部对所述外部连接端子与所述传感器磁铁之间进行遮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筒状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传感器磁铁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筒状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传感器磁铁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
CN201980015290.8A 2018-02-28 2019-02-22 马达 Pending CN1117713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515 2018-02-28
JP2018-034515 2018-02-28
PCT/JP2019/006856 WO2019167843A1 (ja) 2018-02-28 2019-02-2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1318A true CN111771318A (zh) 2020-10-13

Family

ID=67804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5290.8A Pending CN111771318A (zh) 2018-02-28 2019-02-22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1318A (zh)
WO (1) WO201916784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8059A (ja) * 2004-11-29 2006-06-15 Yaskawa Electric Corp 磁気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06208537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旋转角检测装置
JP2017051014A (ja) * 2015-09-03 2017-03-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09478820A (zh) * 2016-07-18 2019-03-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4095A1 (ja) * 2012-10-01 2014-04-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KR102146023B1 (ko) * 2016-01-07 2020-08-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조향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8059A (ja) * 2004-11-29 2006-06-15 Yaskawa Electric Corp 磁気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CN106208537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旋转角检测装置
JP2017051014A (ja) * 2015-09-03 2017-03-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09478820A (zh) * 2016-07-18 2019-03-1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67843A1 (ja)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388B (zh) 马达
CN110546862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WO2017026492A1 (ja) モータ
US20190173350A1 (en) Motor
CN110476331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WO2017061608A1 (ja) モータ
CN110313115B (zh) 马达
US11271448B2 (en) Sta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JP7318654B2 (ja) モータ
CN110212674B (zh) 马达
CN111386647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US11336145B2 (en) Motor
JP2021052492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CN111771318A (zh) 马达
CN111386648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WO2019082708A1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6722332B2 (ja) モータ
CN109586479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20018165A (ja) モータ
WO2020067254A1 (ja) モータ
WO2019082709A1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20162366A (ja) モータ
CN111668997A (zh) 马达
JP2020162365A (ja) モータ
JP2020162367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