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1057A -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1057A
CN111761057A CN201910257079.9A CN201910257079A CN111761057A CN 111761057 A CN111761057 A CN 111761057A CN 201910257079 A CN201910257079 A CN 201910257079A CN 111761057 A CN111761057 A CN 111761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powder
laser
printing
alloy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70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连勇
林丹阳
荆洪阳
韩永典
吕小青
赵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570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1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1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1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激光打印过程中,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后立刻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扫描的1.4~2.4倍。每层分别进行两次扫描后的致密度相比常规单次扫描的试样有明显的提升。这是由于第二次扫描为缺陷闭合提供了机会,在第二次扫描过程中,一些在首次扫描后残留的缺陷得到消除。另外,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粉末铺展较差而形成的。在第二次扫描后表面粗糙度明显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粉末的均匀铺展,因此对于缺陷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熵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近年来被材料界广泛的研究。但是高熵合金体系庞大,其具体形成机理及强化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仍需相当一段时间的研究及探索。
制备高熵合金试样的方式主要为真空电弧熔铸,但是这种方式能制备试样的几何形状十分简单,无法制备复杂形状的试样。相比于真空电弧熔铸,近年来激光增材制造由于对于所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适应性强,可制备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零件,因而逐渐成为材料界的研究重点。激光增材制造主要有两大分支,分别是激光熔化沉积技术(LMD)和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LMD技术成型速度快且尺度大,但是成型精度较差,通常需要机加工后处理。相比于LMD技术,SLM技术所制造零件精度极高,通常加工误差在30微米以内。其原理是使用激光作为热源,采用几何切片方式进行逐层铺粉打印。因此,SLM技术将成为未来高熵合金复杂及精密构件的主要制造方式,值得对其成型机理及方法深入进行研究。
目前FeCoCrNi系高熵合金在SLM技术上的应用主要有两大分支:将粉末进行预合金化然后进行打印;或者使用单质混合粉或者单质及合金的混合粉作为原料,在打印中进行原位合成。在打印前使用粉末预合金化的方法虽然能得到成分均一的组织,但是进行FeCoCrNi系高熵合金粉材的制造需要浪费巨大产能进行定制。并且合金粉末成分固定,不利于合金开发过程中的成分调整。因此,近年来对于激光原位合成技术的研究日趋增多。激光原位合成技术是基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使用粉末原料不经预合金化,而是在制造过程中借助激光能量直接完成冶金合成的一种前沿技术。这一技术的实现跳过了粉末生产过程,极大的加快了生产研发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但是激光原位合成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系列阻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原位合成后成分分布不均匀。除了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FeCoCrNi系高熵合金在打印过程中都存在致密度较低,含有较多缺陷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提高打印件致密度,并且在原位合成中解决成分分布不均的方法对SLM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制备得到致密的高熵合金组织,并且成分均匀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该方法为在激光打印过程中,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后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扫描的1.4~2.4倍。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混合,将合金粉末或单质金属粉末与合金粉末配合,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步骤2,增材制备,基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将基板表面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有机溶剂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使用喷砂机进行表面喷砂处理,将所述步骤1完成后获得的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构建尺寸为预定尺寸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5°~70°,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500ppm,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后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激光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激光功率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1.4~2.4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80W~400W,曝光时间30~70μs,线点距20~70微米,氩气气氛保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的过程为,将合金粉末或单质金属粉末与合金粉末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2~4小时,筒体转速20~4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5~10小时,温度50~10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5mm×5mm×5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80W~400W,曝光时间30~70μs,线点距20~70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激光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激光功率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1.4~2.4倍,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的过程为,混合粉按照FeCoCrNiSi0.05的原子比例进行配置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2~4小时,筒体转速20~4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5~10小时,温度50~10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混合,混合粉按照FeCoCrNiSi0.05的原子比例进行配置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2~4小时,筒体转速20~4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5~10小时,温度50~10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步骤2,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所述步骤1完成后获得的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之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97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41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扫描,扫描激光功率为113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97微米,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每层分别进行两次扫描后的致密度相比常规单次扫描的试样有明显的提升。这是由于第二次扫描为缺陷闭合提供了机会,在第二次扫描过程中,一些在首次扫描后残留的缺陷得到消除。另外,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粉末铺展较差而形成的。在第二次扫描后表面粗糙度明显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粉末的均匀铺展,因此对于缺陷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的组织形貌与成分分布,其中:
a:混合粉;b:对比例1中试样B的光学显微镜图片;c:实施例1中试样A的光学显微镜图片;d:对比例1中试样B中xy面组织及成分分布;e:对比例1中试样B中xz面组织及成分分布;f:实施例1中试样A中xy面组织及成分分布;g:实施例1中试样A中xz面组织及成分分布。
图2是本发明原位合成SLM的形成机理示意图,其中:
a:激光扫描前具有代表性的熔池区域;b:激光加热时熔池中金属的流动状态;c:凝固过程;d:凝固后成分分布不均匀;e:激光第二次扫描时熔池的状态;f:凝固后各组分分布均匀。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混合,混合粉按照FeCoCrNiSi0.05的原子比例进行配置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3小时,筒体转速3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8小时,温度8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步骤2,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所述步骤1完成后获得的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之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97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41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扫描,扫描激光功率为113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97微米,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制备得到试样A。
对比例1:一种选区激光熔化产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混合,混合粉按照FeCoCrNiSi0.05的原子比例进行配置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3小时,筒体转速3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8小时,温度8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步骤2,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所述步骤1完成后获得的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扫描激光功率为197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41微米,氩气气氛保护,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制备得到试样B。
使用ST-100E密度计进行密度测量,经过多次测量去平均值后,得到A与B的致密度分别为99.85%及99.16%。图1a显示了混合粉材的形貌。在三维混合器中搅拌5h后,观察到卫星状粉末并且总体仍为球形。虽然卫星状粒子会降低流动性,但球形保证了扩散过程中的基本流动性。
打印后样品的形貌(图1b,c)焊道堆叠明显,为典型的增材制造结构(b是对比例1中的试样B,c是实施例1中的试样A)。由于元素以单个粒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元素的均匀混合。通常情况下,在对流涡旋作用下,熔池的边界和交界处发生成分偏析。在试样B中,俯视面和截面中,元素分布均极不均匀。熔池边缘主要存在不均匀的成分分布,这与大多数原位SLM结果一致。xy平面的非均匀性较xz平面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热对流涡旋引起的。在激光辐照过程中,xz平面的温度梯度大于xy平面,从而使xz平面的热对流涡旋更加剧烈。因此,xz平面的组分分布更加均匀。试样A的成分分布(图1f,g)比试样B均匀得多,在xz平面上不存在非均匀性,在xy平面上存在少量的Fe和Co的富集区。
以n+1层SLM工艺过程为例,可以解释选区激光熔化原位合成的形成机理(图2)。首先分析了原位SLM合成的单次扫描过程,将研究区域缩小到熔池大小。开始时,混合粉末分散在第n层表面(图2a)。当脉冲激光开始照射时,熔池和激光穿透的小孔形成,能量强度服从高斯分布。激光通过对小孔周围的换热作用产生对流,将粉末共混物中的颗粒熔化并通过对流运动进行混合(图2b)。然而,实验结果(图2d,e)表明,这种混合对于元素的均匀混合是不够的。因此,熔池凝固后,熔池顶部区域元素分布不均匀(图2c),这种不均匀分布保留在凝固结构中(图2d)。根据单熔池的形成机理,分析了两次扫描试样组织的形成过程。试样A的第一次扫描熔化过程与上述相同(图2a,b,c,d),激光辐照前不存在粉末的再次铺展。第二次扫描过程是在第一次扫描结束后立即进行的。从工艺参数可以看出,第二次扫描激光功率较第一次扫描过程略低,熔池线点距较第一次扫描过程大。由此可见,第二次扫描过程的能量密度(VED)远小于第一次熔化过程,并且两次激光形成的熔池位置不同(图2e),具体VED的计算公式如下。
E=P/(hdv) (1)
其中E为VED,P为激光功率,h为线间距,d为层厚,v为扫描速度。因此,第二次扫描熔池较浅,成分不均区得到了第二次重新混合成分的机会。因此,试样A的成分分布更加均匀(图2f)。
实施例二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基于SLM技术进行FeCoCrNiMn合金粉的打印。由于合金粉在制粉过程就已经经历重复多次成分调和,因此成分分布不存在明显偏聚,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其致密度。
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FeCoCrNiMn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之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85W,曝光时间43μs,线点距63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扫描,扫描激光功率为105W,曝光时间63μs,线点距90微米,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制备得到试样A’。
对比例2
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FeCoCrNiMn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85W,曝光时间43μs,线点距63微米,氩气气氛保护;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制备得到试样B’。
使用ST-100E密度计进行密度测量,经过多次测量去平均值后,得到A’与B’的致密度分别为99.75%及99.37%。
实施例三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SLM技术进行FeCoCrNi合金粉的打印。由于合金粉在制粉过程就已经经历重复多次成分调和,因此成分分布不存在明显偏聚,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其致密度。
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FeCoCrNi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之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210W,曝光时间60μs,线点距40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扫描,扫描激光功率为120W,曝光时间63μs,线点距70微米,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制备得到试样A”。
对比例3
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FeCoCrNi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扫描激光功率为210W,曝光时间60μs,线点距70微米,氩气气氛保护;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制备得到试样B”。
使用ST-100E密度计进行密度测量,经过多次测量去平均值后,得到A”与B”的致密度分别为99.78%及99.25%。本发明提高了FeCoCrNi合金粉打印件的相对密度。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激光打印过程中,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后立刻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扫描的1.4~2.4倍。
2.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混合,将合金粉末或单质金属粉末与合金粉末配合,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步骤2,增材制备,基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将基板表面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有机溶剂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使用喷砂机进行表面喷砂处理,将所述步骤1完成后获得的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构建尺寸为预定尺寸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5°~70°,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500ppm,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后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激光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激光功率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1.4~2.4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80W~400W,曝光时间30~70μs,线点距20~70微米,氩气气氛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过程为,将合金粉末或单质金属粉末与合金粉末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2~4小时,筒体转速20~4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5~10小时,温度50~10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5mm×5mm×5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80W~400W,曝光时间30~70μs,线点距20~70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进行第二次扫描,所述第二次扫描的激光功率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激光功率的50%~60%;所述第二次扫描的线点距为所述第一次打印扫描的1.4~2.4倍,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过程为,混合粉按照FeCoCrNiSi0.05的原子比例进行配置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2~4小时,筒体转速20~4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5~10小时,温度50~10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9.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混合,混合粉按照FeCoCrNiSi0.05的原子比例进行配置在三维混料机中混合2~4小时,筒体转速20~40r/min,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在真空烘干机烘干5~10小时,温度50~100摄氏度,真空度小于绝对压力10KPa,烘干完成后密封保存,得到高熵合金粉末。
步骤2,增材制备,基板采用316L不锈钢,尺寸为250×250×15mm,将所述基板表面用角磨机打磨直至无氧化物,用丙酮及酒精分别将表面的油污和脏污清洗干净,将所述步骤1完成后获得的高熵合金粉末投入打印机料仓,采用雷尼绍公司生产的AM-400激光3D打印设备进行激光增材制造,并在Renishaw-QuantAM中构建尺寸为6mm×6mm×6mm的块体,层间旋转角设定为67°以释放残余应力,由软件自动进行激光器行走离线编程,打印前将打印仓内抽真空,氧气含量低于100ppm,每层铺粉厚度为40微米,之后进行两次扫描,第一次扫描激光功率为197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41微米,氩气气氛保护;第一次扫描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扫描,扫描激光功率为113W,曝光时间67μs,线点距97微米,打印后试样随仓冷却2小时。。
CN201910257079.9A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Pending CN111761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7079.9A CN111761057A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7079.9A CN111761057A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1057A true CN111761057A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1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7079.9A Pending CN111761057A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105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5689A (zh) * 2021-06-03 2021-09-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94291A (zh) * 2021-09-23 2022-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高铁用GCr15轴承钢的方法
CN114346256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南京联空智能增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熵合金的变体能量密度激光增材方法
CN115870516A (zh) * 2023-02-22 2023-03-31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三维点阵超结构及其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13492D0 (en) * 2012-08-06 2013-09-11 Materials Solution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5328186A (zh) * 2015-10-30 2016-02-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3d打印形成的铝基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5697A (zh) * 2017-09-27 2018-03-06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铜锌合金制件及其增材制造成型方法
CN107881385A (zh) * 2017-11-24 2018-04-06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构件的增材制造工艺
CN108118338A (zh) * 2018-01-04 2018-06-05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高频感应加热熔覆TiC增强高熵合金涂层的方法
CN108486433A (zh) * 2018-06-11 2018-09-04 江苏科技大学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用Al-Mg-Sc-Zr系铝合金组合物及成型件制备方法
CN108941581A (zh) * 2018-08-06 2018-12-07 天津大学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高熵合金的原位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9175361A (zh) * 2018-07-24 2019-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同步热处理的增材制造方法
CN109202080A (zh) * 2018-10-17 2019-01-1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制备TiAl合金结构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13492D0 (en) * 2012-08-06 2013-09-11 Materials Solution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5328186A (zh) * 2015-10-30 2016-02-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激光3d打印形成的铝基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55697A (zh) * 2017-09-27 2018-03-06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铜锌合金制件及其增材制造成型方法
CN107881385A (zh) * 2017-11-24 2018-04-06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构件的增材制造工艺
CN108118338A (zh) * 2018-01-04 2018-06-05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高频感应加热熔覆TiC增强高熵合金涂层的方法
CN108486433A (zh) * 2018-06-11 2018-09-04 江苏科技大学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用Al-Mg-Sc-Zr系铝合金组合物及成型件制备方法
CN109175361A (zh) * 2018-07-24 2019-01-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同步热处理的增材制造方法
CN108941581A (zh) * 2018-08-06 2018-12-07 天津大学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高熵合金的原位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9202080A (zh) * 2018-10-17 2019-01-15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制备TiAl合金结构件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5689A (zh) * 2021-06-03 2021-09-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94291A (zh) * 2021-09-23 2022-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高铁用GCr15轴承钢的方法
CN113894291B (zh) * 2021-09-23 2022-07-26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高铁用GCr15轴承钢的方法
CN114346256A (zh) * 2021-12-03 2022-04-15 南京联空智能增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熵合金的变体能量密度激光增材方法
CN114346256B (zh) * 2021-12-03 2023-12-12 南京联空智能增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熵合金的变体能量密度激光增材方法
CN115870516A (zh) * 2023-02-22 2023-03-31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三维点阵超结构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1057A (zh) 一种提高选区激光熔化产品致密度及成分均匀度的方法
US118840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printed articles
CN111085689B (zh) 一种FeCoCrNi系高熵合金选区激光熔化原位增材制造方法及产品
Ayers et al. A laser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he wear resistance of metals
Yasa et al. Application of laser re-melting on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parts
Simchi et al. Direct laser sintering of iron–graphite powder mixture
Kumar Process chain development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emented carbide
Wa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additive manufactured Ti-6Al-4V by electron beam melting
CN111872388A (zh) 一种基于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高熵合金的方法
CN109317675A (zh) 一种高致密度纯钼选区激光熔化制备方法
CN109290583A (zh) 一种消除7075铝合金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裂纹的方法
CN109607537A (zh) 造型方法和造型粉末材料
Ghodsi et al. Development of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reinforced Inconel 625 metal matrix composite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CN112338188A (zh) 一种钨合金增材的制备方法
CN112828289A (zh) 一种减少热裂的沉淀强化镍基高温合金激光粉床熔融成形方法
Yilbas Laser texturing of zirconia surface with presence of TiC and B4C: Surface hydrophobicity, metallurg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CN113634764B (zh) 镁合金表面激光增材制造不锈钢基复合涂层的方法
Pirozz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orosity of electron beam melting-manufactured Ti6Al4V
CN113881873B (zh) 一种高密度跨尺度固溶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65207A (zh) 陶瓷制品的制造方法及陶瓷制品
TW200427533A (en) Metal powder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CN115383129B (zh) 原位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铝基梯度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
CN112548343B (zh) 一种超快-连续激光异步抛光送粉增材制造金属表面工艺
CN108359972A (zh) Ni-Ti-Nb合金激光熔覆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Peterson et al. Experimentally mapping the oriented-to-misoriented transition in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Ti-10% Mo allo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