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8205A -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8205A
CN111758205A CN201980012064.4A CN201980012064A CN111758205A CN 111758205 A CN111758205 A CN 111758205A CN 201980012064 A CN201980012064 A CN 201980012064A CN 111758205 A CN111758205 A CN 111758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motor
axis
vehic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0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直哉
田村四郎
太向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58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10)具有筒状的定子(24)、将定子(24)的外周包围的电动机壳体(25)、对定子(24)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壳体基部、将定子(24)的另一端覆盖的电动机壳体罩、以及配置在绕着轴线(M)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且将定子(24)向壳体基部固定的固定机构(51),电动机壳体(25)及电动机壳体罩分别具有在轴线(M)方向上彼此对接的对接面(24d),电动机壳体(25)的对接面(25d)是将定子(24)的外周面围绕的形状,包括沿定子(24)的外周面延伸的接近部分(25g)和以从定子(24)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鼓出部分(25f),配置固定机构(51)的周向位置与鼓出部分(25f)的周向位置重叠。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涉及将电动机部的定子固定于电动机部的壳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专利文献1那样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专利文献1涉及收纳于外壳的定子,在绕定子铁心的中心的三个点的周向位置处,使定子铁心向径向外方突出而作为抵接部。上述的定子铁心抵接部与外壳的内周面抵接。贯通定子铁心而将该定子铁心紧固于外壳的紧固构件是长颈的螺栓,以包含于上述定子铁心抵接部的周向位置的方式配置。
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载,通过定子铁心抵接部与外壳内周面直接抵接,来抑制电动机的转子与定子的偏芯。进而抑制电动机的噪音、振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111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电动机(旋转电机)的噪音、振动除了上述那样的转子与定子的偏芯之外,还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换言之,即使将转子及定子同轴地保持,也存在定子自身的微振动向电动机的其他部件传递而从该部件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噪音的情况。
本发明者发现了如下情况:在电动机驱动时,覆盖电动机的轴线方向端面的圆形罩进行膜振动而成为噪音源。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机,在与紧固构件(螺栓)的头部接近的部位、即圆形罩的附近,定子铁心向外径侧突出而与外壳抵接。在上述抵接部位的附近安装固定圆形罩。因此,当定子自身进行微振动时,微振动未减衰地向圆形罩传递而对圆形罩进行激振,圆形罩成为令人不愉快的噪音源。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避免覆盖定子的端面的罩成为噪音源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具备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上述电动机部具有电动机旋转轴、与电动机旋转轴结合的转子、隔着间隙与转子面对的筒状的定子、将定子的外周包围的电动机壳体、对定子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壳体基部、将定子的另一端覆盖的电动机壳体罩、以及配置在绕着电动机旋转轴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且将定子向壳体基部固定的固定机构,上述的电动机壳体及壳体罩分别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彼此对接的对接面,电动机壳体的对接面形成为将定子的外周面围绕的形状,包括沿定子的外周面延伸的接近部分和以从定子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鼓出部分,配置固定机构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与鼓出部分的周向位置重叠。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电动机壳体从固定机构分离。而且,电动机壳体从定子中的与固定机构连结的部位也分离。特别是电动机壳体与电动机壳体罩的对接面既从固定机构分离,也从定子中的与固定机构连结的部位分离。因此,即使在电动机部对车轮进行驱动之际定子自身进行微振动,在对接面处与电动机壳体对接的电动机壳体罩也几乎不被激振。因此,根据本申请发明,能够减少将定子的端面覆盖的电动机壳体罩的膜振动而抑制令人不愉快的噪音。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案,电动机壳体包括箱状的端子箱,该端子箱收纳从设置于定子的线圈延伸的线圈端子、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部引入的动力线的端部、从设置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传感器延伸的导线的端子以及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部引入的信号线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对接面的鼓出部分构成端子箱的轮廓。根据上述的方案,鼓出部分兼用作端子箱,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鼓出部分与定子之间的空间作为端子箱的内部空间。作为另一方案,鼓出部分与定子之间可以仅是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案,固定机构是与电动机旋转轴平行地延伸且贯通定子的螺栓,该螺栓的轴部前端与设置于壳体基部的内螺纹孔螺合,该螺栓的头部与定子抵接。根据上述的方案,定子通过螺栓紧固而可靠地固定成沿轴线方向不位移。螺栓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一例,螺栓比定子长,从定子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贯通至轴线方向的一端。作为另一例,可以是,螺栓比定子短,在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预先设置凸缘部、向外径侧突出的突起,在上述凸缘部或突起预先设置贯通孔,将螺栓穿过上述贯通孔并进行紧固。
作为本发明的更优选的方案,定子具有从该定子的外周面突出的突起,固定机构将定子的突起固定于壳体基部,电动机壳体具有以从定子的突起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突出部。根据上述的方案,通过设置于定子的突起,实现用于将定子向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壳体安装的结构。而且,电动机壳体的突出部以避开定子的突起的方式突出,因此电动机壳体内周面与定子外周面分离,定子的振动难以向电动机壳体罩传递。需要说明的是,突起可以如凸缘那样设置于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或者可以如突条那样从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而且,突起优选以与固定机构的周向排列对应的方式设置于定子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作为另一方案,可以在定子不设置突起而将圆筒形状或多边形的定子安装于壳体基部。
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设置于电动车辆的任一位置。作为本发明的一方案,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还具备将与车轮连结的轮毂圈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轮毂轴承部,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配置在车轮的内空区域。根据上述的方案,在配置于行驶车轮的内空区域的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中,能够抑制从电动机部的电动机壳体罩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噪音。作为另一方案,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可以是搭载于车身的车载电动机驱动装置。车载电动机驱动装置经由等速接头及驱动轴与车轮连结。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中,能够减少设置在电动机的端部且覆盖电动机内部的定子的端面的电动机壳体罩发生膜振动,从而能够抑制从电动机壳体罩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噪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展开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示意图,将电动机壳体罩拆下来表示定子等的位置。为了便于理解发明,在图1中,省略转子等部件的图示。图1中,纸面右侧表示车辆前方,纸面左侧表示车辆后方,纸面上侧表示车辆上方,纸面下侧表示车辆下方。在图1中,从车宽方向内侧(内部侧)观察车宽方向外侧(外部侧)。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展开剖视图,图2表示的剖面是将图1所示的包含轴线M及轴线N的平面与包含轴线N及轴线O的平面按顺序连接的展开平面。图2中,纸面左侧表示车宽方向外侧(外部侧),纸面右侧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内部侧)。
如图2所示,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具备在未图示的车轮的中心设置的轮毂轴承部11、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21以及将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之后向轮毂轴承部11传递的减速部31。电动机部21及减速部31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偏离配置。轴线O沿车宽方向延伸,与车轴一致。就轴线O方向上的位置而言,轮毂轴承部11配置在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外部侧),电动机部21配置在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内部侧),减速部31配置在比电动机部21靠轴线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减速部31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与轮毂轴承部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重叠。
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是对电动车辆的车轮进行驱动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连结于未图示的车身。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能够使电动车辆以时速0~180km/h行驶。
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部11设为旋转内圈/固定外圈,具有与未图示的车轮轮子结合的作为动圈(轮毂圈)的内圈12、在内圈12的外径侧同轴配置的作为静圈的外圈13、以及配置在内圈12与外圈13之间的环状空间内的多个滚动体14。内圈12的旋转中心与通过轮毂轴承部11的中心的轴线O一致。
在外圈13的外周面上,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处竖立设置有多个外圈突出部13f。在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各外圈突出部13f穿设有贯通孔。各贯通孔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将螺栓15从轴线O方向的一侧穿过各贯通孔。各螺栓15的轴部与穿设在支架构件61上的内螺纹孔螺合。由此,外圈13被连结固定于支架构件61。
在支架构件61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侧相邻地配置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在支架构件61还穿设有多个内螺纹孔。在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处设有多个贯通孔,这些贯通孔与支架构件的内螺纹孔连接。支架构件61的内螺纹孔及外圈突出部13f的贯通孔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将螺栓62从轴线O方向的另一侧穿过这些孔。各螺栓62的轴部与穿设在支架构件61上的内螺纹孔螺合。由此,主体壳体38被连结固定于支架构件61。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壳体38是指构成减速部31的外廓的壳体。正面部分38f是主体壳体38中的将减速部31的轴线O方向的一端覆盖的壳体壁部。外圈13贯通正面部分38f。
内圈12是比外圈13长的筒状体,穿过外圈13的中心孔。在从外圈13向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外部突出的内圈12的轴线O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结合部12f。结合部12f是凸缘,构成用于与未图示的制动盘及车轮同轴地结合的结合部。内圈12通过结合部12f与车轮的行驶车轮结合,并与车轮一体旋转。
在内圈12及外圈13之间的环状空间配置有双列的滚动体14。内圈12的轴线O方向的中央部的外周面构成配置于第一列的多个滚动体14的内侧滚道面。在内圈12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外周嵌合内侧滚道圈12r。内侧滚道圈12r的外周面构成配置于第二列的多个滚动体14的内侧滚道面。外圈13的轴线O方向的一端部的内周面构成第一列的滚动体14的外侧滚道面。外圈13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内周面构成第二列的滚动体14的外侧滚道面。在内圈12及外圈13之间的环状空间还夹设有密封件16。密封件16将环状空间的两端密封,阻止尘埃及杂质的侵入。减速部31的输出轴37***并花键嵌合于内圈12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的中心孔。
电动机部21具有电动机旋转轴22、转子23、定子24及电动机壳体25,这些构件按顺序从电动机部21的轴线M向外径侧依次配置。电动机部21是内转子、外定子形式的径向间隙电动机,但也可以为其他的形式。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电动机部21可以是轴向间隙电动机。电动机壳体25将定子24的外周包围。电动机壳体25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与主体壳体38的背面部分38b结合。电动机壳体25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由板状的电动机壳体罩25v密封。背面部分38f是主体壳体38中的将减速部31的轴线M方向(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覆盖的壳体壁部。
主体壳体38及电动机壳体25构成作为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外廓的壳体。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体壳体38及电动机壳体25的一部分也简称为壳体。
定子24包括圆筒形状的定子铁心24b和卷绕于该定子铁心24b的线圈24c。定子铁心24b通过将环状的钢板沿轴线M方向层叠而成。
电动机旋转轴22的两端部经由滚动轴承27、28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背面部分38b和电动机部21的电动机壳体罩25v。在电动机旋转轴22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部设有旋转角传感器52。旋转角传感器52配置在比滚动轴承28靠轴线M方向内侧的位置,安装于电动机壳体罩25v的中央部。
成为电动机旋转轴22及转子23的旋转中心的轴线M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平行地延伸。即,电动机部21以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分离的方式偏置配置。例如图1所示,电动机部的轴线M从轴线O向车辆前后方向偏置,具体而言,配置在比轴线O靠车辆前方的位置。
如图1所示,电动机壳体25是以大致圆筒为基体且规定的周向位置向外径侧突出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壳体25包括向上方突出的箱状的动力线端子箱26b、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箱状的信号线端子箱26c以及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半圆筒形状的突出部26d。具体而言,动力线端子箱26b配置在比轴线M靠上方的位置。信号线端子箱26c配置在比轴线M靠下方且车辆后方的位置。突出部26d配置在比轴线M靠下方且车辆前方的位置。
电动机壳体25中的沿周向分离的这三处突出部之间的部分构成圆筒部分29、29、29。圆筒部分29、29、29的内壁面是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筒面。
动力线端子箱26b收容从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端部(线圈端)引出的三个线圈端子41。而且,从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外部延伸的三根动力线(未图示)向动力线端子箱26b引入,各动力线的端部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结构连接于各线圈端子41。
在信号线端子箱26c汇集有从在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内部设置的旋转角传感器52、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其他的传感器这样的多个传感器延伸的导线的端部(未图示)。而且,从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外部延伸的信号线(未图示)向信号线端子箱26c引入,信号线的端部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结构连接于导线的端部。
图1表示通过从电动机壳体25拆下电动机壳体罩25v而呈现出的定子24的端面。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在图1中,通过阴影线来简化表示定子24的端面,将转子、电动机旋转轴及定子24固定于背面部分38b的结构的一部分省略图示。
圆筒部分29、29、29的内周面与定子24的外周面接触。通过这样沿周向分离配置的三处的圆筒部分29、29、29从外径侧支承定子24的外周面,由此定子24以与轴线M成为同轴的方式被定位。上述定子24与电动机壳体25的嵌合可以为压入嵌合。
与圆筒部分29相邻地在电动机壳体25的内壁面形成有槽状的切口25g。而且,在定子24的外周面也同样形成有槽状的切口24g。各切口24g、25g与轴线M平行地延伸,为圆弧截面。而且,切口24g、25g设为相同的周向位置,在两切口24g、25g之间***圆棒状的防旋销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的多处设置防旋销30。通过将防旋销30设为弹性构件,由此能够减少定子24的振动向电动机壳体25的传递。
在定子24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外径侧突出的突条24d。突条24d是定子铁心24b(图2)的一部分,从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周向空出间隔地在多处设置突条24d。在各突条24d形成有与轴线M平行地延伸的贯通孔24h。贯通孔24h供后述的固定机构穿过,由此定子24被安装固定于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壳体。各突条24d分别收容于动力线端子箱26b、信号线端子箱26c及突出部26d。在突出部26d的内壁面与突条24d之间夹设有间隙G。而且,另外的突条24d配置于动力线端子箱26b、信号线端子箱26c的内部空间,因此将突条24d从这些端子箱的内壁面分隔开。突条24d、特别是突条24d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部相当于定子24中的安装固定于背面部分38b侧的部位。
贯通孔24h沿周向空出间隔地设置多个。具体而言,贯通孔24h分别配置在比轴线M靠上方及下方的位置。此外,在比轴线M靠下方的位置中的车辆前方及车辆后方的位置处分别配置贯通孔24h。或者,作为未图示的变形例,也可以在比轴线M靠上方的位置中的车辆前方及车辆后方的位置处分别配置贯通孔24h。突条24d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突条24d及贯通孔24h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三处。
支架构件61比箱状的信号线端子箱26c向上方及下方扩展,在上述扩展部分具有多个贯通孔63。通过将螺栓62(图2)等连结用具穿过上述贯通孔63,由此将支架构件61连结于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由此,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经由悬架装置连结于电动车辆的车身,在悬架装置的作用下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弹跳/回弹。而且,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在悬架装置的作用下能够进行左右方向的转向。
如图2所示,减速部31具有与电动机部21的电动机旋转轴22同轴地结合的输入轴32s、同轴地设置在输入轴32s的外周面上的输入齿轮32、多个中间齿轮33、35、与这些中间齿轮33、35的中心结合的中间轴34、与轮毂轴承部11的内圈12同轴地结合的输出轴37、同轴地设置在输出轴37的外周面上的输出齿轮36、以及收容上述多个齿轮及旋转轴的主体壳体38。主体壳体38由于构成减速部31的外廓,因此也被称为减速部壳体。
输入齿轮32为外齿的斜齿轮。输入轴32s为中空结构,电动机旋转轴22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该输入轴32s的中空孔并花键嵌合(也包括锯齿嵌合,下同)成无法相对旋转。输入轴32s在输入齿轮32的两端侧经由滚动轴承32m、32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及背面部分38b。
成为减速部31的中间轴34的旋转中心的轴线N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中间轴34的两端经由轴承34m、34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及背面部分38b。第一中间齿轮33及第二中间齿轮35与中间轴34的轴线N同轴地设置在中间轴34的中央部。第一中间齿轮33及第二中间齿轮35为外齿的斜齿轮,第一中间齿轮33的直径比第二中间齿轮35的直径大。大径的第一中间齿轮33配置在比第二中间齿轮35靠轴线N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与小径的输入齿轮32啮合。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35配置在比第一中间齿轮33靠轴线N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大径的输出齿轮36啮合。
如图1所示,中间轴34的轴线N配置在比轴线O及轴线M靠上方的位置。而且,中间轴34的轴线N配置在比轴线O靠车辆前方且比轴线M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减速部31是具有向车辆前后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轴线O、N、M的三轴的平行轴齿轮减速器。
说明返回图2,输出齿轮36为外齿的斜齿轮,同轴地设置在输出轴37的中央部。输出轴37沿轴线O延伸。输出轴37的轴线O方向的一端部***内圈12的中心孔且嵌合成无法相对旋转。上述嵌合是花键嵌合或锯齿嵌合。输出轴37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部经由滚动轴承37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背面部分38b。
在输出齿轮36的轴线O方向的一端面形成有环状凸部36c。环状凸部36c是以轴线O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壁。在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在比环状凸部36c靠外径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台阶38g。环状台阶38g将环状凸部34c的整周包围。在内径侧的环状凸部36c与外径侧的环状台阶38g之间设有滚动轴承37m。由此,输出轴37的轴线O方向的中央部经由滚动轴承37m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
减速部31通过小径的驱动齿轮与大径的従动齿轮的啮合、即输入齿轮32与第一中间齿轮33的啮合以及第二中间齿轮35与输出齿轮36的啮合,将输入轴32s的旋转减速之后向输出轴37传递。减速部31的从输入轴32s至输出轴37的旋转要素构成将电动机部21的旋转向内圈12传递的驱动传递路径。
主体壳体38包括筒状部分和将该筒状部分的两端覆盖的板状的正面部分38f及背面部分38b。筒状部分以将相互平行地延伸的轴线O、N、M包围的方式覆盖减速部31的内部部件。板状的正面部分38f从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减速部31的内部部件。板状的背面部分38b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减速部31的内部部件。主体壳体38的背面部分38b还是与电动机壳体25结合并将减速部31的内部空间及电动机部21的内部空间分隔的隔壁。电动机壳体25支承于主体壳体38,从主体壳体38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突出。
主体壳体38对减速部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将减速部31的全部的旋转要素(旋转轴及齿轮)收容于内部空间。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38的下部作为贮油部39。贮油部39配置在比电动机部21低的位置。在主体壳体38的占据内部空间的下部的贮油部39贮存有对电动机部21及减速部31进行润滑的润滑油。
输入轴32s、中间轴34、输出轴37由上述的滚动轴承进行双支承。这些滚动轴承32m、34m、37m、32n、34n、37n是径向轴承。
环状凸部36c、输出轴37和输出齿轮36的轴线O方向的一端面构成沿轴线O方向凹陷的环状凹部。上述环状凹部收容内圈12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部及内侧滚道圈12r的轴线O方向的另一端部。这样,就轴线O方向上的位置而言,内圈12与滚动轴承37m重叠地配置,从而能够减小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轴线方向尺寸。
当从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外部向上述的线圈端子41供给电力时,电动机部21的转子23旋转,从电动机旋转轴22向减速部31输出旋转。减速部31将从电动机部21向输入轴32s输入的旋转减速之后从输出轴37向轮毂轴承部11输出。轮毂轴承部11的内圈12以与输出轴37相同的转速旋转,对安装固定于内圈12的未图示的车轮进行驱动。
接下来,针对将上述的电动机部的定子向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壳体固定的结构进行补充说明。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电动机部利用图1的III-III所示的平面剖切并从箭头的方向观察该剖面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表示与图2所示的电动机部的剖面不同的剖面。图3中,覆盖定子24的另一端的电动机壳体罩25v由双点划线表示。彼此对接的电动机壳体罩25v的对接面25d和电动机壳体25的对接面25d为平坦面。这些对接面25d配置于电动机部21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接面25d在轴线M方向上的位置与定子24在轴线M方向上的位置重叠,但是除此之外,对接面25d也可以配置在比定子24靠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电动机壳体罩25v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机构固定于电动机壳体25。电动机壳体罩25v从定子24向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分离。
在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壳体基部38c。壳体基部38c设置于背面部分38b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壁面,从比壳体基部38c靠内径侧的另一侧壁面向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突出。壳体基部38c的突出端设为与轴线M垂直的平坦面。在壳体基部38c的突出端形成有内螺纹孔38d。内螺纹孔38d指向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壳体基部38c配置在与动力线端子箱26b相同的周向位置。而且,其他的壳体基部38c配置在与信号线端子箱26c(图1)和突出部26d(图1)相同的周向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壳体基部38c以120°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如图3所示,壳体基部38c与电动机壳体25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一体形成。背面部分38b具有供电动机旋转轴22贯通的中央孔38e,与该中心孔38e相邻地同轴设置滚动轴承27。
从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向定子24的贯通孔24h穿过作为固定机构的螺栓51。当螺栓51的前端部与壳体基部38c的内螺纹孔38d螺合而将螺栓51的头部拧入时,螺栓51的头部与突条24d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抵接而将定子24向壳体基部38c按压。由此,定子24被安装固定成不能沿轴线M方向移动。
附言之,电动机壳体25在局部设为双重壁。例如就电动机壳体25的下部而言,具有圆筒部分29作为内壁,并且具有轴线M方向的一侧低且轴线M方向的另一侧高的倾斜壁25n作为外壁。
动力线端子箱26b从电动机壳体25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形成至另一端,与壳体基部38c相邻。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是信号线端子箱26c及突出部26d也同样。因此,突条24d如图3所示在突条24d的全长上与动力线端子箱26b分离。信号线端子箱26c及突出部26d也同样地与突条24d分离。
如图1所示,对接面25d呈带状地延伸,将定子24围绕。具体而言,对接面25d包括沿着定子24的外周面呈圆弧状延伸的接近部分25g。而且,对接面25d构成动力线端子箱26b的轮廓、信号线端子箱26c的轮廓、突出部26d的轮廓。上述的对接面25d的轮廓部分成为以从定子24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鼓出部分25f。
如图1所示,相对于电动机部21的轴线M而言,配置贯通孔24h的周向位置与突出部26d的周向位置重叠地配置。而且,配置贯通孔24h的周向位置与动力线端子箱26b的周向位置重叠地配置。而且,配置贯通孔24h的周向位置与信号线端子箱26c的周向位置重叠配置。即穿过各贯通孔24h的作为定子固定机构的螺栓51(图3)的周向位置与这些鼓出部分25f的周向位置重叠地配置。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具备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21。电动机部21具有电动机旋转轴22、与电动机旋转轴22结合的转子23、隔着间隙而与转子23面对的筒状的定子24、将定子24的外周包围的电动机壳体25、对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壳体基部38c、将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覆盖的电动机壳体罩25v、以及配置在绕着电动机旋转轴22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且将定子24向壳体基部38c固定的螺栓51(固定机构)。电动机壳体25及电动机壳体罩25v分别具有在轴线M方向上彼此对接的对接面25d。如图1所示,电动机壳体25的对接面25d是将定子24的外周面围绕的形状,包括沿定子24的外周面延伸的接近部分25g和以从定子24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鼓出部分25f。并且,配置螺栓51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与鼓出部分15f的周向位置重叠。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电动机壳体25从螺栓51分离。而且,电动机壳体25从定子24中的与螺栓51连结的突条24d也分离。因此,即使在电动机部21对车轮进行驱动之际定子24自身进行微振动,上述振动也是经由螺栓51主要向壳体基部38c传递,因此能够减少向电动机壳体25传递的振动。因此,在对接面25d处与电动机壳体25对接的电动机壳体罩25v几乎未被激振。根据本申请发明,能够减少覆盖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面的电动机壳体罩25v的膜振动而抑制令人不愉快的噪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壳体25包括:用于收纳从设置于定子24的线圈24c延伸的动力线的端部及线圈端子41的箱状的动力线端子箱26b;以及从设置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传感器延伸的信号线端子箱26c。对接面25d的鼓出部分25f成为上述端子箱的轮廓。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鼓出部分25f兼用作端子箱,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鼓出部分25f与定子24之间的空间作为端子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子24向壳体基部38c固定的固定机构是与电动机旋转轴22平行地延伸且贯通定子24的螺栓51,螺栓51的轴部前端与设置于壳体基部38c的内螺纹孔38d螺合,螺栓51的头部与定子24的轴线M方向的另一端抵接。由此,定子24通过进行螺栓紧固而可靠地固定成沿轴线M方向不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子24具有从定子24的外周面突出的突条24d,成为固定定子24的机构的螺栓51将突条24d向壳体基部38c固定。电动机壳体25具有以从突条24d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突出部26d。突条24d提供用于将定子24向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壳体安装的结构。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针对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正或变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能在电动机动车及混合动力车辆中有利地利用。
【符号说明】
10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11轮毂轴承部,12内圈,21电动机部,22电动机旋转轴,23转子,24定子,24b定子铁心,24c线圈,24d突条(突起),24h贯通孔,25电动机壳体,25d对接面,25g接近部分,25f鼓出部分,25v电动机壳体罩,26b动力线端子箱(突出部),26c信号线端子箱(突出部),26d突出部,29圆筒部分,30防旋销,31减速部,38主体壳体,38b背面部分,38c壳体基部,38d内螺纹孔,51螺栓(固定机构),61支架构件,G间隙,M、N、O轴线。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具备对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部,
所述电动机部具有:电动机旋转轴、与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结合的转子、隔着间隙与所述转子面对的筒状的定子、将所述定子的外周包围的电动机壳体、对所述定子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壳体基部、将所述定子的另一端覆盖的电动机壳体罩、以及配置在绕着所述电动机旋转轴的规定的周向位置且将所述定子向所述壳体基部固定的固定机构,
所述电动机壳体及所述壳体罩分别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彼此对接的对接面,
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所述对接面形成为将所述定子的外周面围绕的形状,并包括沿所述定子的外周面延伸的接近部分和以从所述定子的外周面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鼓出部分,
配置所述固定机构的所述规定的周向位置与所述鼓出部分的周向位置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动机壳体包括箱状的端子箱,所述端子箱收纳从设置于所述定子的线圈延伸的线圈端子、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部引入的动力线的端部、从设置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传感器延伸的导线的端子以及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外部引入的信号线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对接面的所述鼓出部分构成所述端子箱的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机构是与所述电动机旋转轴平行地延伸且贯通所述定子的螺栓,
所述螺栓的轴部前端与设置于所述壳体基部的内螺纹孔螺合,
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定子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从该定子的外周面突出的突起,
所述固定机构将所述突起固定于所述壳体基部,
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以从所述突起分离的方式向外径侧突出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还具备将与所述车轮连结的轮毂圈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轮毂轴承部,所述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配置在所述车轮的内空区域。
CN201980012064.4A 2018-02-08 2019-02-06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Pending CN1117582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1150 2018-02-08
JP2018021150A JP7207852B2 (ja) 2018-02-08 2018-02-08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PCT/JP2019/004245 WO2019156119A1 (ja) 2018-02-08 2019-02-06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8205A true CN111758205A (zh) 2020-10-09

Family

ID=6754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064.4A Pending CN111758205A (zh) 2018-02-08 2019-02-06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07852B2 (zh)
CN (1) CN111758205A (zh)
WO (1) WO20191561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2844A (zh) * 2020-11-19 2022-05-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3405A (ja) * 1998-07-06 2000-01-21 Aqueous Reserch:Kk 駆動装置
JP200128024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および電動機
CN102666172A (zh) * 2009-11-27 2012-09-12 Ntn株式会社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JP2017065301A (ja) * 2015-09-28 2017-04-06 Ntn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7125581A (ja) * 2016-01-14 2017-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6555A (ja) * 2014-10-27 2016-05-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2016158389A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3405A (ja) * 1998-07-06 2000-01-21 Aqueous Reserch:Kk 駆動装置
JP200128024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圧縮機および電動機
CN102666172A (zh) * 2009-11-27 2012-09-12 Ntn株式会社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JP2017065301A (ja) * 2015-09-28 2017-04-06 Ntn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7125581A (ja) * 2016-01-14 2017-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2844A (zh) * 2020-11-19 2022-05-2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0770A (ja) 2019-08-22
JP7207852B2 (ja) 2023-01-18
WO2019156119A1 (ja) 2019-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2166B2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US9333843B2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8633266B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9476228B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车轮的连接结构
US11923749B2 (en) Motor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s
JP6125083B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US9705378B2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JP7029287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US9735648B2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US9362804B2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JP6826378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7949492B (zh) 混合动力车及车辆
CN111758205A (zh) 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JP2016186320A (ja) 自動車用減速機付き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23133347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7850186B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JP6826383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WO2018181238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WO2021192813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11788764A (zh) 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
JP6365576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及び車両
JP636557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及び車両
WO2019168102A1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US20190176610A1 (en) In-wheel motor drive device for steered wheel
JP2018035878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