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6417B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6417B
CN111756417B CN201910345043.6A CN201910345043A CN111756417B CN 111756417 B CN111756417 B CN 111756417B CN 201910345043 A CN201910345043 A CN 201910345043A CN 111756417 B CN111756417 B CN 111756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amplitude coefficient
ze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50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6417A (zh
Inventor
李辉
高秋彬
刘正宣
陈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56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6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6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6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本申请中,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所述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在2019年3月2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239396.8、发明名称为“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NR Rel-15***中,定义了类型II(TypeII)码本,其基于对正交波束组内的波束进行线性合并的方式,支持rank1码本和rank2码本。
对于一个子带,rank1码本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11
对于一个子带,rank2码本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12
其中,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13
L表示组内的正交波束数量,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14
表示正交波束,其采用2D DFT(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向量;r=0,1表示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l=0,1表示层。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15
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宽带幅度系数;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16
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幅度系数;cr,l,i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相位系数。
Rank=2的码本系数个数约为rank=1的码本系数个数的一倍,因此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取值不同时码本的开销差异巨大。由于基站接收到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时,在正确解码前无法获知RI的取值,因此无法判断CSI的开销大小。为了避免因开销模糊而造成基站无法正确进行CSI解码,在Rel-15中,对于Type II CSI的上报采用了两部分结构。CSI的第一部分包括:RI,第一个码字(codeword)对应的宽带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第一个码字(codeword)对应的差分CQI,层一的零系数个数和层二的零系数个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旋转因子,波束指示信息,层一的最强波束指示,层一的宽带幅度系数,层二的最强波束指示,层二的宽带幅度系数,偶数子带的子带相位和子带幅度系数中的至少一个,奇数子带的子带相位和子带幅度系数中的至少一个。其中,CSI的第一部分开销固定,与RI的取值无关,CSI的第二部分的开销可以由第一部分解码后的结果确定。
由于每个子带的反馈既包括子带相位系数也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当子带数目较大时,反馈全部子带的系数所需要的反馈开销巨大。NR Rel-16***中定义了一种低开销TypeII码本,其将每个子带的系数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差分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及参考幅度系数均反馈给基站。
目前针对该种Rel-16的码本结构以及反馈的CSI信息,尚未有相应的CSI反馈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并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允许反馈的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由允许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和/或反馈层数确定,或由所述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和/或反馈层数确定,其中,所述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由***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层中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相应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应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或者,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的不同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非零系数包括非零差分幅度系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包含至少N个比特的比特序列表示,N的取值根据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确定。
可选地,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不为零,则N=2L*M;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均为零,则N=L*M;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或者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可选地,所述CSI还包括极化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
可选地,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中包括非零取值,则N=2L*M;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N=L*M。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层中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相应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该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或者,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位置的不同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根据每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根据所有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总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或者所有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组合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的第一部分还包括秩指示(RI)、宽带信道质量指示(CQI)、差分CO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CSI的第二部分还包括:波束索引、基向量索引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CSI,并根据所述CSI构造所述终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所述CSI包括所述终端测量到的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以及包括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允许反馈的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由允许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和/或反馈层数确定,或由所述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和/或反馈层数确定,其中,所述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由***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相应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应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或者,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的不同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非零系数包括非零差分幅度系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包含至少N个比特的比特序列表示,N的取值根据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确定。
可选地,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不为零,则N=2L*M;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均为零,则N=L*M;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或者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可选地,所述CSI包括极化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
可选地,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中包括非零取值,则N=2L*M;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N=L*M。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层中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相应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该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或者,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位置的不同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根据每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根据所有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总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或者所有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组合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SI的第一部分还包括RI、宽带CQI、差分COI中的至少一个;所述CSI的第二部分还包括:波束索引、基向量索引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模块,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终端测量到的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以及包括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SI,构造所述终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上述第六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后进行CSI反馈,所反馈的CSI中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从而针对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中包括参考幅度系数的码本类型,实现了CSI反馈,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CSI构造相应类型的预编码矩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NR Rel-16***中定义了低开销Type II码本,其将每个子带的系数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系数反馈给基站。以rank=1为例,对于全部子带,码本可以表示为如以下式(3)所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1
其中:
W1中包含正交合并波束,所包含的正交合并波束与Rel-15***的Type II码本相同;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2
表示压缩后系数,其中pdiff(i,j)表示差分幅度系数,q(i,j)表示相位系数,pref表示参考幅度系数。参考幅度系数可被量化为4比特,其取值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3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4
中的最强幅度系数位于第一极化方向(即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5
中的前L行),则参考幅度系数位于第二极化方向,如上述表达式所示;若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6
中的最强幅度系数位于第二极化方向(即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7
中的后L行),则参考幅度系数位于第一极化方向。差分幅度系数、相位系数及参考幅度系数均需反馈给基站。并且,终端还需要上报最强幅度系数所在的位置。其中,最强幅度系数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定义为1,最强幅度系数对应的相位系数定义为0,因此无需上报最强幅度系数对应的差分幅度系数和相位系数。另外,考虑到进一步节省反馈开销,每层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098
中的压缩系数无需全部上报,可以仅将其中的非零系数上报。对于Rank=1和Rank=2,基站配置每层上报的非零系数的个数上限为K0。由于无需上报全部的压缩系数,因此针对每层需要指示上报的非零系数所在的位置。
Wf表示压缩基向量,其中包含M个基向量,每个向量的长度为N3,N3由***配置的CQI子带个数所确定。
以rank=2为例,NR Rel-16***中的Type II码本,其第一层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4)所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01
第二层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5)所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02
其中,W1中包含正交合并波束,所包含的正交波束的数量为2L个;Wf,0表示层一的基向量,Wf,1表示层二的基向量,Wf,0和Wf,1中分别包含M个基向量;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03
表示层一对应的压缩后的系数,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04
表示层二对应的压缩后的系数,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05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06
中分别包含2L*M个系数。
其它rank取值的情况下,NR Rel-16***中的Type II码本的表达式可参照上述式(4)和式(5)得出,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针对Rel-16的码本结构以及需要上报的CSI,尚未有相应的CSI反馈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SI反馈方法及装置,可以针对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中包括参考幅度系数的码本类型,实现CSI反馈,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CSI构造相应类型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上述Rel-16***,基于上述类型II码本结构进行CSI反馈。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名词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又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RAN节点或基站。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RAN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码本”为矩阵,比如码本为预编码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波束”即向量,可称为波束向量或以其他方式命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终端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包括:
S101: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
其中,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
其中,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中的系数,可以是经过量化或压缩后的系数,以降低反馈开销。
S102: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
其中,针对某层,最强幅度系数是指该层的差分幅度系数集合中取值最大的差分幅度系数。该取值最大的差分幅度系数可量化为1。在进行CSI反馈时,最强幅度系数可以上报也可以不上报。
其中,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具体地,针对某层,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层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该系数集合是指该层对应的系数集合。举例来说,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指示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最强幅度系数所在的位置,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指示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最强幅度系数所在的位置。以上述式(4)和式(5)所示的rank=2的码本为例,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用于指示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在式(4)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21
(即层一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用于指示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在式(5)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31
(即层二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用于反馈的RI的取值等于1(即rank=1),则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层一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以及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若用于反馈的RI的取值等于2(即rank=2),则所述系数集合包括层一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集合以及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还包括层二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集合以及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若用于反馈的RI的取值为大于2的整数,则针对每层,反馈该层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以及该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反馈的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零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是否为零。若第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零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第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层为所述至少一层中的任意一层。以rank=2为例,终端反馈的CSI包括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的零指示信息,该零指示信息指示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为零,因此所反馈的CSI中不包括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反馈的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弱极化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或者参考幅度系数集合。比如,若第一层的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第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层为所述至少一层中的任意一层。以rank=2为例,终端反馈的CSI包括层一的弱极化指示信息,该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层一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因此所反馈的CSI中不包括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进一步地,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中包括非零取值,则可按照本申请中其他实施例描述的方式进行处理。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反馈的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弱极化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或者参考幅度系数集合,且所述CSI包括极化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可选地,该极化方向指示信息可以是1比特指示信息。比如,若第一层的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第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同时所述CSI还包括1比特极化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极化方向为弱极化,即使用该1比特极化方向指示信息来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层为所述至少一层中的任意一层。以rank=2为例,终端反馈的CSI包括层一的弱极化指示信息,该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层一的某一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因此所反馈的CSI中不包括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同时在反馈的CSI中包括1比特极化方向指示信息,其指示所述层一的弱极化为第二极化方向,即指示层一的第二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或者说指示层一的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为第二极化方向。进一步地,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中包括非零取值,则可按照本申请中其他实施例描述的方式进行处理。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SI还包括RI、宽带CQI、差分COI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CSI还包括:波束索引、至少一层的基向量索引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可以是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也可以是能够指示最强幅度系数索引的其它指示信息。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可以是单层的独立指示信息,也可以是多层的联合指示信息。即,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可以采用单层独立指示,也可以采用多层联合指示。采用多层联合指示的方式,可以减少反馈开销。
具体地,在采用单层独立指示的例子中,所述至少一层中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相应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称为独立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应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以rank=2为例,终端反馈的CSI中包括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以及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
在采用多层联合指示的例子中,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也可称为联合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的不同组合。以rank=2为例,终端反馈的CSI中包括一个联合指示信息,该联合指示信息同时指示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以及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可选地,采用多层联合指示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时,该联合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至少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51
其中,K0表示允许终端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52
为组合数,其值表示从i个数中选择j个(j<=i)数的所有可能情况的数量。
其中,非零系数包括非零差分幅度系数,进一步地还可包括非零参考幅度系数。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则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允许反馈的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由允许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反馈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或由所述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反馈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其中,所述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由***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
以rank=2为例,在一个例子中,允许终端反馈的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为K0,则每层对应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至少为log2(K0)个;在另外的例子中,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为K1,则每层对应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至少为log2(K1)个。
由于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而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对于终端和网络设备来说是确定的或者说是已知的,因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每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进而可以正确解析该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每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也可由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以及反馈层数确定,而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以及反馈层数可包含在CSI的第一部分,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CSI的第一部分包含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以及反馈层数,得到CSI的第二部分包含的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从而可以正确解析该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
可选地,基于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反馈的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在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比如系数矩阵)中的位置。该系数矩阵为相应层的系数矩阵。
以前述rank=2的预编码为例,终端反馈的CSI中包括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以及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其中,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层一的非零系数在式(4)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61
中的位置,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层二的非零系数在式(5)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162
中的位置。
可选地,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可以采用比特序列(或称比特位图),也可以由组合数指示其索引。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包含至少N个比特的比特序列表示,所述N的取值根据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确定。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不为零,则N=2L*M;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均为零,则N=L*M。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可选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可以每层独立指示,也可以多层联合指示。采用多层联合指示的方式,可以减少反馈开销。
在每层独立指示的例子中,至少一层中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一指示信息(也可称为独立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相应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该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以rank=2为例,终端反馈的CSI中包括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比如比特序列1),以及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比如比特序列2)。
在多层联合指示的例子中,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二指示信息(也可称为联合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位置的不同组合。可选地,所述联合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包括零系数在内的压缩系数的总数量和非零系数的总数量之和来确定。
可选地,根据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反馈的CSI中,所述幅度系数集合包括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和差分幅度系数集合,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可选地,根据图1所示的流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根据每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根据所有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总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在另外的例子中,CSI第二部分中的“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也可被所有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组合指示信息所替代。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后进行CSI反馈,所反馈的CSI中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从而针对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中包括参考幅度系数的码本类型,实现了CSI反馈,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CSI构造相应类型的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地,采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节省反馈开销。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设备侧实现的CSI反馈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包括:
S201: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终端测量到的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以及包括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其中,所述CSI包括的内容,以及终端反馈CSI的方法,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202: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构造所述终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接收到的CSI的第一部分中包括:RI,层一和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指示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到的CSI的第二部分中包括:波束索引,层一的基向量索引,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差分幅度系数、相位幅度系数,以及,层二的基向量索引,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差分幅度系数、相位幅度系数。
以RI所指示的rank=2为例,网络设备根据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差分幅度系数、相位幅度系数,以及层一和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指示信息,确定层一的系数矩阵;网络设备根据层一的系数矩阵,以及波束索引所指示的波束、层一的基向量索引所指示的基向量,运算得到层一的预编码矩阵。
网络设备根据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差分幅度系数、相位幅度系数,以及层一和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指示信息,确定层二的系数矩阵;网络设备根据层二的系数矩阵,以及波束索引所指示的波束、层二的基向量索引所指示的基向量,运算得到层二的预编码矩阵。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后进行CSI反馈,所反馈的CSI中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从而针对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幅度系数中包括参考幅度系数的码本类型,实现了CSI反馈,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反馈的CSI构造相应类型的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地,采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节省反馈开销。
根据上述任意实施例或多个实施例的组合,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1
***约定如下:对于每一层,预编码矩阵使用2L个波束,且使用M个基向量构成压缩基向量集合。针对每层,终端最多上报K0个非零系数(其中K0<=2L*M)。对于rank=1的Type II码本,其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6):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01
其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Wf包含M个基向量,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02
包含2L*M个系数。
在终端侧,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基于测量结果得到需要反馈的CSI,并将该CSI反馈给基站。终端反馈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CSI第一部分包括:
RI;
宽带CQI;
差分CQI;
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可选地,终端可仅将层一的非零参考幅度系数进行上报;
层一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
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这里,由于rank=1,因此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为零;
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其中,非零系数包括非零参考幅度系数和非零差分幅度系数。这里,由于rank=1,因此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数量为零。
CSI第二部分包括:
波束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
层一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非零参考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6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11
)中的位置;
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6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12
)中的位置;
层一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一的相位幅度系数。
可选地,以rank的最大取值为2作为例子,为了保证CSI的第一部分的开销恒定,CSI的第一部分中包括预留的第一信息单元和第二信息单元,且第一信息单元和第二信息单元的长度固定,其中第一信息单元用于承载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第二信息单元用于承载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当终端反馈的RI=1时,CSI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信息单元(即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第二信息单元(即层二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的取值也为零。
可选地,示例1中,若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取值不为零,说明层一的两个极化方向均包含需要上报的差分幅度系数,此时,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使用的比特位图(或称比特序列)包含2L*M个比特;若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取值为零,说明层一只有一个极化方向包含需要上报的差分幅度系数,此时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使用的比特位图(或称比特序列)仅需要指示一个极化方向的系数位置,因此采用的比特位图(或比特序列)包含L*M个比特。
示例2
对于每一层,基站配置预编码矩阵使用2L个波束,且使用M个基向量构成压缩基向量集合。针对每层,终端最多上报K0个非零系数(其中K0<=2L*M)。对于rank=2的Type II码本,其第一层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7):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21
第二层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8):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22
其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Wf,0和Wf,1中分别包含M个基向量,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23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24
中分别包含2L*M个系数。
在终端侧,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基于测量结果得到需要反馈的CSI,并将该CSI反馈给基站。终端反馈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CSI第一部分包括:
RI;
宽带CQI;
差分CQI;
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层一和层二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CSI第二部分包括:
波束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
层一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指示层一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7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31
)中的位置;
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7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32
)中的位置;
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一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一的相位幅度系数;
层二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指示层二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8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33
)中的位置;
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8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34
)中的位置;
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二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二的相位幅度系数。
可选地,示例2中,CSI的第二部分中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与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相关。由于CSI的第一部分中没有包含每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因此,终端在反馈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时,使用基站配置的每层允许的最大非零系数数量K0来确定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所占用的比特位数。其中,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占用的比特数为log2(K0),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占用的比特数为log2(K0)。
示例3
对于每一层,基站配置预编码矩阵使用2L个波束,且使用M个基向量构成压缩基向量集合。针对每层,终端最多上报K0个非零系数(其中K0<=2L*M)。对于rank=2的Type II码本,其第一层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9):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41
第二层预编码表示为以下式(10):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42
其中,W1中包含2L个波束,Wf,0和Wf,1均包含M个基向量,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43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44
均包含2L*M个系数。
在终端侧,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基于测量结果得到需要反馈的CSI,并将该CSI反馈给基站。终端反馈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CSI第一部分包括:
RI;
宽带CQI;
差分CQI;
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层一和层二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CSI第二部分包括:
波束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
层一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一和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指示层一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9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1
)中的位置,以及层二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10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2
)中的位置;该指示信息为联合指示信息,即该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对应于层一的非零系数位置和层二的非零系数位置的不同组合;
层一和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9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3
)中的位置,以及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式10中的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4
)中的位置;该指示信息为联合指示信息,即该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对应于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和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的不同组合;
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一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一的相位幅度系数;
层二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二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二的相位幅度系数。
可选地,示例3中,CSI的第二部分,采用联合上报的方式指示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其占用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5
其中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6
为组合数,表示从i个数中选择j个数(j<=i)。或者采用联合上报的方式指示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其占用的比特数为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57
其中KNZ表示层一和层二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61
为组合数,表示从i个数中选择j个数(j<=i)。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同时指示出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进一步,当非零系数的总数量较小时,也可以采用联合上报的方式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可选地,层一和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采用
Figure BDA0002042028590000262
比特指示。其中KNZ表示非零系数数量的总和。
示例4
对于每一层,基站配置预编码矩阵使用2L个波束,且使用M个基向量构成压缩基向量集合。针对每层,终端最多上报K0个非零系数(其中K0<=2L*M)。对于rank=3的Type II码本,其码本结构可参考上述示例2或示例3中的任意一个,在此不再赘述。
在终端侧,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基于测量结果得到需要反馈的CSI,并将该CSI反馈给基站。终端反馈的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CSI第一部分包括:
RI;
宽带CQI;
差分CQI;
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层一,层二和层三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的数量之和。
CSI第二部分包括:
波束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
层一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一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指示层一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一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一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层一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一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一的相位幅度系数;
层二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二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指示层二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二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二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层二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二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二的相位幅度系数;
层三的基向量索引,指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三所对应的基向量;
层三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指示层三的非零差分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三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层三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指示层三的最强幅度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层三所对应的系数矩阵中的位置;
层三的参考幅度系数;
层三的差分幅度系数;
层三的相位幅度系数。
可选地,每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为log2(KNZ),其中KNZ表示所有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总和,即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为KNZ个索引中的一个。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和一种网络设备,该终端和网络设备可分别应用于上述实施例。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终端可包括:处理模块301、发送模块302,其中:
处理模块301,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
发送模块3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上述终端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终端实现的功能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可包括:接收模块401、处理模块402,其中: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终端测量到的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以及包括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处理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CSI,构造所述终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上述网络设备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实现的功能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功能。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收发机503以及总线接口504。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2可以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503用于在处理器5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2可以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501,用于读取存储器502中的计算机指令并执行图1所示的流程中终端侧实现的功能。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功能。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收发机603以及总线接口604。
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2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603用于在处理器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2可以存储处理器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1中,或者由处理器6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2,处理器601读取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601,用于读取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指令并执行图2所示的流程中网络设备侧实现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2)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
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允许反馈的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由允许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和/或反馈层数确定,或由所述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和/或反馈层数确定,其中,所述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由***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中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相应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应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或者
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的不同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非零系数包括非零差分幅度系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包含至少N个比特的比特序列表示,所述N的取值根据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确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不为零,则N=2L*M;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均为零,则N=L*M;
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弱极化指示信息,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是否全部为零;
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或者参考幅度系数集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还包括极化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中包括非零取值,则N=2L*M;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N=L*M;
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中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相应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该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或者
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位置的不同组合。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
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根据每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根据所有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总数量的最大值确定;
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或者所有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组合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的第一部分还包括秩指示RI、宽带信道质量指示CQI、差分COI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CSI的第二部分还包括:波束索引、基向量索引中的至少一个。
14.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终端测量到的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构造所述终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
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量,由允许反馈的每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由允许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和/或反馈层数确定,或由所述终端反馈的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和/或反馈层数确定,其中,所述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由***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终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相应层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应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或者
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索引,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索引的不同组合。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非零系数包括非零差分幅度系数,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包含至少N个比特的比特序列表示,所述N的取值根据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确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不为零,则N=2L*M;若所述参考幅度系数的取值均为零,则N=L*M;
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还包括至少一层的弱极化指示信息,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是否全部为零;
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所述CSI不包括所述至少一层的参考幅度系数或者参考幅度系数集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还包括极化方向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极化方向中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为零的极化方向。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中包括非零取值,则N=2L*M;若所述弱极化指示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一个极化方向的所有差分幅度系数取值全部为零,则N=L*M;
其中,L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正交波束组中的正交波束数量,M表示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基向量的数量。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中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相应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该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或者
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使用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不同取值指示所述至少一层的非零系数位置的不同组合。
24.如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指示信息;
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25.如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CSI的第一部分包括: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所有层的非零系数的总数量的指示信息所占用的比特数量,根据每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数量的最大值确定,或者根据所有层允许反馈的非零系数总数量的最大值确定;
所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每层的参考幅度系数集合、差分幅度系数集合和相位系数集合,每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或者所有层的最强幅度系数的组合指示信息,以及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所述每层的非零系数的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层的非零系数在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相应层的系数集合中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的第一部分还包括秩指示RI、宽带信道质量指示CQI、差分COI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CSI的第二部分还包括:波束索引、基向量索引中的至少一个。
2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用于反馈的系数集合,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系数集合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系数集合以及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所述终端测量到的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的系数集合以及包括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所述系数集合包括至少一层的幅度系数集合以及相位系数集合,所述幅度系数集合中包括差分幅度系数和参考幅度系数,所述最强幅度系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层的最强幅度系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SI,构造所述终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45043.6A 2019-03-27 2019-04-2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756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93968 2019-03-27
CN201910239396 2019-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6417A CN111756417A (zh) 2020-10-09
CN111756417B true CN111756417B (zh) 2021-05-11

Family

ID=72672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5043.6A Active CN111756417B (zh) 2019-03-27 2019-04-2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64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30470A (zh) * 2021-01-15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586406B (zh) * 2022-01-13 2024-07-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68711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26647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系数指示方法及其装置
CN118120152A (zh) * 2022-09-29 2024-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示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4537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ariance matrix feedback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1502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CN10915026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9412663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mimo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474321A (zh) * 2017-09-08 2019-03-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基站及装置
CN109510654A (zh) * 2017-09-14 2019-03-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0103B2 (en) * 2016-11-23 201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4537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ariance matrix feedback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1502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CN109150267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9412663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mimo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474321A (zh) * 2017-09-08 2019-03-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基站及装置
CN109510654A (zh) * 2017-09-14 2019-03-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egory 1 codebook design for Type II codebook";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20170519;全文 *
"CSI Enhancement for MU-MIMO Support";ZT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6》;201903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6417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6417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581724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72615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17412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1065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424807B2 (en) Enhanced frequency compression for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SI reporting and usage
CN11162884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6556244B2 (ja) 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127737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416645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083057A1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21873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KR20210116590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보고 방법, 수신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측 기기
CN110875766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40223257A1 (en) Transmission channel state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transmission channel state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3082207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1175641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3452419A (zh) 一种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5848A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435851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010218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175642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5189837B (zh) 端口指示信息上报方法及终端
CN111435853B (zh) Csi参数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