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2419A -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2419A
CN111752419A CN202010753655.1A CN202010753655A CN111752419A CN 111752419 A CN111752419 A CN 111752419A CN 202010753655 A CN202010753655 A CN 202010753655A CN 111752419 A CN111752419 A CN 111752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blackboard
writing
display screen
co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36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36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24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2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2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2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with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tudied, e.g. using film str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rawing Aids And Black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涉及智能黑板领域,其包括: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第一黑板区域及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该方法包括: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显示屏中显示与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智能黑板中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交互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黑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黑板,也可以叫做智慧教室互动黑板,其可以采用触控技术将传统的手写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在粉笔板书和多媒体应用之间轻松切换。一般而言,智能黑板由传统的黑板和具有触控功能的大屏电子设备拼接组成。使用者可以在传统黑板上,通过粉笔等工具实现板书书写,同时,还可以在电子设备上,通过触摸控制的方式实现电子白板、课件播放等功能。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由于传统的黑板属于非智能设备,不具有任何的数据接收、处理以及传输功能,因此,现有的智能黑板中,传统的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数据交互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所述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所述交互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
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包括:
在所述显示屏中唤出轨迹显示界面;
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还包括:
确认所述书写操作结束时,退出所述轨迹显示界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
接收黑屏指令;
响应于黑屏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
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触摸操作;
若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则记录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触控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还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触摸轨迹的第三触摸操作,所述第三触摸操作用于编辑所述触摸轨迹;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摸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编辑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教具使用操作以及手势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根据所述擦除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擦除所述显示屏中相对应的触摸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根据所述手势控制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
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缩小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放大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退出显示所述触摸轨迹或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屏蔽所述教具使用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并保持所述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确认所述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触摸坐标落入的坐标范围对应的快捷功能,不同快捷功能对应不同的坐标范围;
执行所述快捷功能,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功能执行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包括手势控制操作,所述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之后,还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点数量;
若所述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若所述触点数量不等于所述设定触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
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
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
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若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
若所述触摸时长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若所述触摸时长未达到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放弃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轨迹宽度是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
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
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所述手势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所述初始触摸坐标为所述触摸坐标中采集时间最前的坐标;
若所述处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包括:
若相邻时刻下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
若相邻时刻下所述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时,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
进一步的,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
根据所述尺寸数据、所述排列关系以及所述触摸模组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
所述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包括:
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之后,还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触摸操作,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用于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控坐标;
响应于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摸坐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装置,所述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所述交互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黑板,所述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配置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并排设置,所述触摸模组包围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
上述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并在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第一黑板区域安装的显示屏中显示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在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按照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智能黑板中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检测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模组可以实现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功能。之后,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操作时,触摸模组可以检测到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而使智能黑板根据检测到的触摸操作进行响应,进而实现第二黑板区域和第一黑板区域的数据交互。进一步的,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书写时,在显示屏中显示书写对应的触摸轨迹,此时,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观看书写内容,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在书写过程中遮挡书写内容使其他用户无法及时观看书写内容的情况。进一步的,使用者还可以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非书写操作,此时,智能平板可以根据非书写操作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进而实现通过传统黑板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书写时,智能黑板可以后台记录触摸坐标,并且使用者可以对记录的触摸坐标进行编辑,不仅实现了书写记录,还可以使记录文件更加贴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的,通过设定触点数量可以准确对书写操作和非书写操作进行区分,进而便于后续流程的准确进行。同时,通过设定手势控制操作,可以实现在传统黑板上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通过预先设定快捷按键以及对应的坐标范围,可以实现在传统黑板中触发快捷功能,同时,通过比较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和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可以对书写操作和快捷按键触发操作进行准确区分。
通过第一宽度阈值、第二宽度阈值、第一时长阈值、第二时长阈值以及触摸坐标的连续变化规律,设定对应的判定规则,可以实现对书写操作、擦除操作以及教具使用操作的准确识别,进而分别对书写操作、擦除操作以及教具使用操作进行响应,丰富了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交互内容,提高了智能黑板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黑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一显示截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二显示截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三显示截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四显示截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五显示截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六显示截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操作或对象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或对象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或对象之前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例如,第一触摸操作和第二触摸操作的“第一”和“第二”用来区分两个不同的触摸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可以由智能黑板执行,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
实施例中,第一黑板区域为电子设备所在的区域,电子设备上配置有显示屏。第二黑板区域为传统黑板所在的区域。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第二黑板区域还可以为普通白板所在的区域,或者为其他与传统黑板具有相同功能的书写板所在的区域。进一步的,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第二黑板区域11位于第一黑板区域12的左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黑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共有两个第二黑板区域11,且两个第二黑板区域11分别位于第一黑板区域12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均具有触控功能。触控功能可以通过触摸模组实现,即触摸模组承担触摸检测的工作。其中,根据触摸模组的工作原理可以将触摸模组分为电阻式触摸模组、电容感应式触摸模组、电磁感应式触摸模组以及红外感应式触摸模组。电磁感应式触摸模组是靠电磁笔在操作过程中和位于触摸区域下方的感应器产生的磁场变化来检测触摸操作。红外感应式触摸模组能够通过触摸过程中对红外光的阻断来识别触摸操作;电容感应式触摸模组能够通过用户接触时带来的电容变化来识别触摸操作;电压式触摸模组能够通过用户接触时产生的电压来识别触摸操作。
实施例中,考虑到使用者通常使用粉笔等书写笔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书写,且第二黑板区域和书写笔均不具备电子性,因此,为了实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控功能,实施例中,以智能黑板安装有红外感应式触摸模组为例进行描述。进一步的,设定红外感应式触摸模组为红外触摸框,其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功能。红外触摸框设置在智能黑板的四周,以对其包围的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进行触摸检测。
进一步的,红外触摸框的安装方式与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排列关系有关。举例而言,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触摸框包括第一黑板区域12上方的主屏上触摸框121、第一黑板区域12下方的主屏下触摸框122、第一黑板区域12的右侧的主屏右触摸框123、第二黑板区域11上方的副屏上触摸框111、第二黑板区域11下方的副屏下触摸框112以及第二黑板区域11左方的副屏左触摸框113。参考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红外触摸框包括第一黑板区域12上方的主屏上触摸框124、第一黑板区域12下方的主屏下触摸框125,位于左侧的第二黑板区域11上方的副屏上触摸框114、第二黑板区域11下方的副屏下触摸框115以及第二黑板区域11左方的副屏左触摸框116、位于右侧的第二黑板区域11上方的副屏上触摸框117、第二黑板区域11下方的副屏下触摸框118以及第二黑板区域11右方的副屏左触摸框119。对于第一黑板区域12的各相邻触摸框(如图1中主屏上触摸框121和主屏右触摸框123)而言,其可以通过转接线、金针对插等方式相连,且在安装时优选卡扣的方式连接,以防止相邻触摸框互相脱离。同样的,对于第二黑板区域11的各相邻触摸框(如图2中副屏上触摸框114和副屏左触摸框116)而言,其可以通过转接线或金针对插等方式相连,且在安装时优选卡扣的方式连接,以防止相邻触摸框互相脱离。进一步的,每个触摸框内部的触摸PCBA由一条或多条PCBA组成,其中,对印刷电路板(PCB)空板经过表面贴装技术进行上件或经过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插件的整个过程便可以认为是PCBA。实施例中,触摸框内部的PCBA是指经过PCBA的印刷电路板,触摸PCBA用于实现触摸检测。进一步的,PCBA中安装有用于发射红外光的LED以及用于接收红外光的LED。其中,由于智能黑板左右两侧的触摸框(如图1中主屏右触摸框123和副屏左触摸框113)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对应的PCBA中可以采用大功率的LED,以增加PCBA的识别距离,由于智能黑板上下两侧的触摸框(如图2中副屏上触摸框114和副屏下触摸框115)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可以采用小功率的贴片LED。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黑板区域12和第二黑板区域11之间相邻的触摸框(如图1中主屏上触摸框121和副屏上触摸框111)而言,其通过转接线、金针对插或弹簧针(Pogo pin)等方式相连,且在安装时优选卡扣的方式连接,以防止相邻触摸框互相脱离。相连后,各触摸框组成一个完整的触摸框。此时,通过设置的各PCBA可以使智能黑板上覆盖有横纵交错的红外光线,各触摸框根据红外光线的接收情况便可以确定智能黑板上哪些位置的红外光线被阻挡,进而确定使用者正在触摸智能黑板并可以确定对应的触摸位置。进一步的,各PCBA中的任一PCBA上还设置有信号处理单元,该信号处理单元可以为单片机或微处理器等,由信号处理单元承担确定触摸位置的工作。具体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记录有各触摸位置对应的接收LED和发射LED,并通过获取各PCBA上LED的红外光发射数据和红外光接收数据明确触摸位置,并将触摸位置上报至电子设备的操作***,以进行后续的处理,其中,该触摸位置可以表示为触摸坐标。可以理解,信号处理单元通过连接线与电子设备的主芯片或MCU芯片相连,以实现上报触摸位置。可选的,信号处理单元设置在主屏上触摸框或主屏下触摸框中,以减小布线复杂度。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黑板区域12和第二黑板区域11之间相邻的触摸框(如图1中主屏上触摸框121和副屏上触摸框111)而言,其可以不连接。此时,每个第二黑板区域11对应的任一PCBA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单元,以分别对第二黑板区域11进行独立触摸检测,每个第一黑板区域12对应的任一PCBA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单元,以分别对每个第一黑板区域12进行独立触摸检测,例如,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包含两个第二黑板区域11,每个第二黑板区域11对应的任一PCBA中设置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单元,以实现每个第二黑板区域的独立触摸检测。该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模式与上述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模式相同。可选的,在检测时,为了提高触摸检测的精确度,对于第二黑板区域11而言,其侧边的触摸框(如图2中副屏左触摸框116和副屏右触摸框119)可以通过斜扫算法来提高精确度。进一步的,为了降低独立触摸检测下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之间红外光线的干扰,可以对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使用不同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的红外光线以进行区分,还可以对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使用相同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的红外光线并利用时分复用避免干扰,其中,时分复用的方式为对于任意时间点只有一个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框进行红外光线的发射和接收工作,即该时间点仅检测自身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可选的,因为触摸框存在触摸盲区(即边缘无法检测触摸操作的区域),因此,为了提高触摸检测的精确度,对于第一黑板区域12和第二黑板区域11之间相邻的触摸框而言,可以在其PCBA上增加交叉排布的LED(即两个原有的LED之间增加一个LED),新增加的LED与原有的LED相互独立,新增加的LED的回路连接至相邻触摸框的PCBA,以实现对相邻触摸框PCBA的延长。可选的,若第一黑板区域中的电子设备与第一黑板区域的边缘存在一定的距离,则第一黑板区域触摸框存在的触摸盲区位于该距离对应的区域,因此,无需在第二黑板区域中新增LED。
需说明是,上述仅为红外触摸框以及触摸检测的可选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触摸模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触摸结构以及触摸检测方式,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仅需触摸模组能够对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进行触摸检测即可。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的电子设备可以为交互智能平板。交互智能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可选的,除了通过红外感应式触摸模组实现触控功能外,交互智能平板还可以集成其他至少一种触摸方式,如集成电磁感应式触摸模组实现电磁触控或集成电容感应式触摸模组实现电容触控。进一步的,交互智能平板安装有至少一类操作***,其中,操作***包括但不限定于安卓***、Linux***及Windows***。该操作***可以接收触摸模组检测到的触摸坐标,并进行后续操作。进一步的,交互智能平板可以基于操作***安装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的种类和功能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交互智能平板中安装有电子白板应用程序、课件展示应用程序、多媒体播放程序等,以实现电子白板功能、课件展示功能以及多媒体播放功能。实施例中,以交互智能平板中至少安装有交互应用程序为例,使用者触摸第二黑板区域时,红外触摸框向交互智能平板上报触摸坐标,之后,交互智能平板的操作***将触摸坐标发送给交互应用程序,交互应用程序根据触摸坐标确定对应的响应方式并进行响应。
具体的,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3,该交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
具体的,第一触摸操作是指使用者当前发出的触摸操作,优选的,第一触摸操作是指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发出的触摸操作。第一触摸操作由触摸模组进行检测。可选的,触摸模组中预先存储有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其中,触摸坐标范围是指触摸模组对应的触摸坐标系中覆盖在第二黑板区域上的坐标点对应的数值范围。实施例中,在使用者进行触摸操作时,将触摸模组检测到的触摸操作所在的坐标点记为触摸坐标。当触摸模组检测到触摸操作时,确定对应的触摸坐标是否落入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若是,则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摸操作,并将对应的触摸坐标上报至电子设备,以进行后续响应。还可选的,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当触摸模组检测到触摸操作时,上报对应的触摸坐标,电子设备确定触摸坐标是否落入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若是,则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摸操作。可以理解,在第一触摸操作的操作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接收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需说明,接收第一触摸操作,也可以理解为接收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可选的,若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未落入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则确定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一黑板区域,即针对于电子设备,此时,可以按照电子设备中设置的响应策略对触摸操作进行响应。
步骤102、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实施例中,第一触摸操作可以为书写操作或非书写操作,其中,书写操作是指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书写的操作,非书写操作是指除书写操作外其他需要电子设备响应的操作,实施例中,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教具使用操作以及手势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擦除操作是指对第二黑板区域中的书写内容进行擦除的操作。手势控制操作是指在第二黑板区域中利用设定的手势动作对显示屏进行控制(如退出、缩放、熄屏等)的操作。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是指对第二黑板区域中显示的用于触发快捷功能(如预览触摸坐标、第一黑板区域显示触摸轨迹、调用某个应用程序等)的按键进行触发的操作。教具使用操作是指在第二黑板区域中放置教具的操作,其中,教具是指教学过程中用来讲解说明的道具,例如,教具为三角板。可选的,教具可以通过磁铁、粘胶等方式放置在第二黑板区域上。
典型的,预先设定书写操作的判定规则,在接收到第一触摸操作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满足判定规则,若满足判定规则,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其中,判定规则可以是对触摸坐标的限定,例如,在使用者进行书写时触摸模组检测到的触摸坐标通常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判定规则可以为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再如,使用者通常使用粉笔等书写笔进行书写,且书写笔与第二黑板区域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因此,判断规则可以为基于触摸坐标得到的触点触摸面积小于设定面积阈值,其中,设定面积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又如,使用者通常使用一支书写笔进行书写,在书写过程中,仅有笔头与第二黑板区域接触,即只有一个接触点(也可以记为触点),因此,判断规则可以为基于接收到的触摸坐标确定触点只有一个。需说明,上述判定规则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判定规则,或者将上述多个判定规则结合。进一步的,接收第一触摸操作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是否满足书写操作的判定规则。若满足判定规则,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并按照书写操作进行响应。
实施例中,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为在第一黑板区域的显示屏中同步显示与第一触摸操作相同的触摸轨迹。其中,触摸轨迹可以理解为书写轨迹。可选的,预先在显示屏中设定一块用于显示触摸轨迹的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可以由智能黑板自行设定,或由使用者通过智能黑板设定。具体的,根据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可以绘制出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在显示屏中显示该触摸轨迹。可选的,显示屏中显示的触摸轨迹的轨迹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其中,轨迹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轨迹粗细、轨迹颜色、缩放比例等。缩放比例是指触摸轨迹与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黑板区域中书写的轨迹之间的尺寸比例。轨迹参数可以由智能黑板自行设定,也可以由使用者在智能黑板中设定。可选的,显示触摸轨迹时,触摸轨迹在显示屏中的初始显示坐标可以由智能黑板自动选定,或者由使用者人工选定,其中,初始显示坐标与第一触摸操作中第一个检测到的触摸坐标对应。选定初始显示坐标后,便可以根据轨迹参数在显示屏中绘制触摸轨迹。可以理解,显示屏中建立有显示坐标系,实施例中,设定显示坐标系与显示屏的分辨率有关,即显示坐标系中的坐标点与显示屏中的像素点一一对应,显示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将显示坐标系中的坐标点记为显示坐标。此时,智能黑板中存储有第一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范围与显示坐标系的显示坐标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到针对第一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时,可以根据对应关系确定显示屏中与触摸操作对应的显示内容,进而根据显示内容确定触摸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而进行响应。
可选的,使用者可以对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进行编辑。此时,设定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还包括:接收作用于所述触摸轨迹的第三触摸操作,所述第三触摸操作用于编辑所述触摸轨迹;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摸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编辑结果。其中,第三触摸操作是指编辑触摸轨迹的操作。第三触摸操作的触发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典型的,当使用者在显示屏中发出第三触摸操作时,触摸模组上报对应的触摸坐标,之后,电子设备根据触摸坐标确定第三触摸操作,之后,根据第三触摸操作确定对应的编辑方式,其中,不同的第三触摸操作对应不同的编辑方式。之后,根据编辑方式对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进行编辑。其中,编辑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删除和/或缩放触摸轨迹。需说明,在进行编辑时,编辑方式对应由多个第三触摸操作组成,例如,对于缩放触摸轨迹而言,可以由两个第三触摸操作组成,第一个第三触摸操作用于选定被缩放的触摸轨迹,第二个第三触摸操作用于对选定的触摸轨迹进行缩放。
此外,在显示触摸轨迹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求,退出显示触摸轨迹。
一个实施例中,设定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时,还包括: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具体的,接收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后,除了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还可以对触摸坐标进行记录。其中,记录触摸坐标是指按照触摸坐标的检测时序,顺序记录检测得到的各触摸坐标,并得到记录触摸坐标的文件。其中,记录触摸坐标时可以是按照设定的编码协议生成表示触摸坐标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记录。之后,在第一触摸操作结束后,可以保存记录触摸坐标的文件,其中,文件格式以及保存路径实施例不做限定。保存记录触摸坐标的文件后,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电子设备中调出该文件,以便回顾第一触摸操作。可选的,保存文件前,可以先弹出提示框,以提示使用者是否保存当前记录的触摸坐标,并在使用者选择保存时,保存记录的触摸坐标,在使用者选择不保存时,丢弃记录的触摸坐标。可选的,保存触摸坐标后,可以删除显示屏中显示的触摸轨迹。之后,若检测到新的用于书写的第一触摸操作,则再次在显示屏中显示触摸轨迹并记录对应的触摸坐标。
可选的,由于使用者在进行书写操作时,一次书写操作生成一条轨迹,而书写内容需要多条轨迹组成,若每条轨迹对应一个文件,会增加数据处理量。因此,实施例中,设定将一次书写过程中接收到的全部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同时显示在显示屏中,并将全部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记录在一个文件中。其中,可以由使用者指示一次书写过程,如,在显示屏或第二黑板区域中设置对应的快捷按键,当检测到快捷按键被触发时,确定进入书写过程,当检测到该快捷按键再次被触发时,确定结束本次书写过程。还可以由智能黑板自行识别一次书写过程,例如,当检测到一次书写操作完成后,并在一定时间长度(其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内未再接收到书写操作,则可以确定本次书写过程结束。
可选的,在书写过程中,一个书写过程可以需要进行多次书写操作。如书写过程中,写入汉字“中”时,需要进行4次书写操作。若每次均进行书写操作的判断,则会增大数据处理量。因此,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定书写操作的最小时间间隔,该最小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连续接收第一触摸操作,且连续接收的第一触摸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时间间隔时,若第一个第一触摸操作被识别为书写操作,则连续接收的第一触摸操作也可以被认为是书写操作。或者是,若第一个第一触摸操作被识别为书写操作,且连续接收的第一触摸操作对应一个触点时,则将连续接收的第一触摸操作也识别为书写操作。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之后,还包括: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触摸操作,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用于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摸坐标;响应于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摸坐标。
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编辑被记录的触摸坐标,并将编辑触摸坐标时发出的触摸操作记为第四触摸操作。具体的,编辑被记录的触摸坐标可以是编辑触摸坐标本身,还可以是编辑记录触摸坐标的文件。示例性的,编辑触摸操作本身时,第四触摸操作可以包括预览操作和编辑操作,其中,预览操作用于预览记录的触摸坐标。预览操作的触发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在显示屏中显示有预览按键,当检测到预览按键接收到点击操作时,确定预览记录的触摸坐标。其中,预览的方式为:按照记录的触摸坐标渲染对应的轨迹,之后,在显示屏中预览渲染的轨迹。当检测到预览按键再次接收到点击操作时,确定退出预览界面。编辑操作用于编辑触摸坐标,其中,编辑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编辑内容包括删除触摸坐标、修改触摸坐标和/或截切部分触摸坐标。在编辑时,使用者可以对预览的轨迹进行编辑,进而实现删除对应的触摸坐标、修改对应的触摸坐标和/或截切对应的触摸坐标。编辑操作的触发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编辑操作对应不同的触发方式。典型的,在显示屏中预览触摸坐标对应的轨迹后,若接收到针对于预览界面的编辑操作,则可以根据编辑操作的触发方式确定对应的编辑内容,进而根据编辑内容编辑对应的轨迹,并修改被编辑的轨迹对应的触摸坐标,进而保存该修改。需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保存记录触摸坐标的文件前,直接进行预览触摸坐标,此时,使用者仅需进行编辑操作,无需进行预览操作,即第四触摸操作仅为编辑操作。可以理解,编辑完成后,保存编辑后的文件。
示例性的,编辑记录触摸坐标的文件时,编辑内容可以包括:***附件、新建文件、关联保存、作为附件等。其中,***附件是指将文件作为附件***使用者指定的应用程序中(可以是以图片或可编辑文本的方式***至应用程序中),或者是,将文件中记录的触摸坐标以触摸轨迹的形式***图片或文本对话框中。新建文件是指保存文件时,采用新的空白文档保存当前记录的触摸坐标。关联保存是指在其他文件中以链接或其他形式存储记录触摸坐标的文档。***附件是指在文件中***其他内容。需说明,不同编辑内容时,第四触摸操作的触发方式不同,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显示屏中设置相关的虚拟按键或者设定不同编辑内容对应的操作形式(如长按、绘制设定轨迹或形状等),之后,若检测到第四触摸操作针对于虚拟按键或者为设定的操作形式,则执行对应的编辑操作。可选的,文件编辑完成后,根据编辑后的文件进行保存。
需说明,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书写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在显示屏中执行第四触摸操作,以对记录的触摸坐标进行编辑。或者是,在书写操作结束时,即不再检测到第一触摸操作时,在显示屏中提示使用者是否进行编辑,并在使用者选择编辑时,检测第四触摸操作并进行响应,以实现编辑记录的触摸坐标。
步骤103、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示例性的,不同的非书写操作对应不同的判定规则,该判定规则同样可以是对触摸坐标的限定,例如,非书写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时,对应的判定规则为同一时刻触点数量为至少两个,即手势控制操作为多点触摸操作(如使用者同时使用两个手指进行触摸)。在接收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后,基于触摸坐标检测到第一触摸操作为多点触摸操作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满足手势控制操作的判定规则,即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再如,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使用者使用板擦或擦布等工具擦除第二黑板区域中的书写内容时,板擦或擦布与第二黑板区域接触时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且该接触面积通常大于粉笔书写时的接触面积,同时,使用者在擦除过程中需要移动板擦或擦布,以擦除书写内容,因此,擦除操作的判定规则可以为基于触摸坐标得到的触点触摸面积在设定面积范围内且触摸坐标连续变化。还如,非书写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使用者放置教具时,教具与第二黑板区域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且该接触面积大于粉笔书写时的接触面积,同时,教具被放置在第二黑板区域后一般不会移动即触摸模组会持续检测到相同的触摸坐标,因此,教具操作的判定规则可以为基于触摸坐标得到的触点触摸面积在设定面积范围内且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又如,非书写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当使用者接触第二黑板区域中显示的按键时,可以确认使用者想启动该按键对应的快捷功能。因此,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判定规则是确认触摸坐标落入到按键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需说明,上述判定规则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各非书写操作设定不同的判定规则,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按照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对第一触摸操作进行响应。其中,不同的非书写操作对应不同的响应策略。例如,非书写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时,不同的手势对应不同的控制指令,如根据触摸坐标确定使用者发出的手势为两个触点反向移动,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放大显示屏中显示的触摸轨迹,因此,响应策略为放大触摸轨迹并在显示屏中显示放大触摸轨迹的显示画面,再如根据触摸坐标确定使用者发出的手势为两个触点相向移动,对应的控制指令为缩小显示屏中显示的触摸轨迹,因此,响应策略为缩小触摸轨迹并在显示屏中显示缩小触摸轨迹的显示画面。需说明,当持续接收手势控制操作时,可以持续根据手势控制操作放大或缩小触摸轨迹,在检测到手势触摸操作停止(即接收不到手势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时,停止放大或缩小触摸轨迹。还如根据触摸坐标确定使用者发出的手势为五个触点同时相向移动(即五个触点进行聚拢的动作),对应的控制指令为熄灭显示屏,因此,响应策略是控制显示屏进入熄灭状态,熄灭状态下,显示屏不显示任何内容。需说明,上述仅为手势控制操作和响应策略的示例性描述,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置其他的手势以及其他的响应策略。进一步的,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时,响应策略为擦除显示屏中与擦除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并显示擦除触摸轨迹的显示画面。可选的,若后台记录有第二黑板区域中书写内容对应的触摸坐标时,同步删除擦除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进一步的,非书写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时,响应策略为后台记录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并对触摸坐标的位置进行屏蔽,即不对该触摸坐标处接收的触摸操作进行响应,相应的,显示屏保留接收教具使用操作前的显示画面,或者是,显示屏根据触摸坐标确定教具的形状,并在显示屏中绘制出相同形状的图形,其中,在绘制图形时,图形的颜色、线条粗细可以与触摸轨迹的颜色、线条粗细不同,图形的缩放比例与触摸轨迹的缩放比例相同。
上述,通过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并在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第一黑板区域安装的显示屏中显示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在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按照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智能黑板中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检测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模组可以实现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功能。之后,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操作时,触摸模组可以检测到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而使智能黑板根据检测到的触摸操作进行响应,进而实现第二黑板区域和第一黑板区域的数据交互。进一步的,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书写时,在显示屏中显示书写对应的触摸轨迹,此时,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观看书写内容,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在书写过程中遮挡书写内容使其他用户无法及时观看书写内容的情况。进一步的,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书写时,智能黑板可以后台记录触摸坐标,并且使用者可以对记录的触摸坐标进行编辑,不仅实现了书写记录,还可以使记录文件更加贴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的,使用者还可以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非书写操作,此时,智能平板可以根据非书写操作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进而实现通过传统黑板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交互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接收黑屏指令。
示例性的,黑屏指令用于指示显示屏进入黑屏状态,其中,黑屏状态是指显示屏呈现黑色,其可以通过控制显示屏熄屏实现,或者是,控制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为黑色。黑屏指令可以通过触发黑屏按键的方式生成,其中,黑屏按键可以为设置在显示屏中的虚拟按键,或者为设置在第二黑板区域中的丝印按键,其中,丝印按键是指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第二黑板区域中印制的一个图标,丝印按键无法进行数据通信。当触摸模组接收到触摸操作时,生成触摸坐标,之后,智能黑板确定触摸坐标是否位于丝印按键所在的位置或者位于虚拟按键所在的位置,若是,则确定接收到黑屏指令。此外,黑屏指令还可以通过设定的触摸操作实现,例如,设定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发出双触点的点击操作时,智能黑板确定接收到黑屏指令,再如,设定使用者在第一黑板区域中发出双触点的长按操作时,智能黑板确定接收到黑屏指令。
步骤105、响应于所述黑屏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
接收黑屏指令后,对该黑屏指令进行响应,即控制显示屏进入黑屏状态。其中,控制显示屏进入黑屏状态的方式为:停止为显示屏供电,以使显示屏进入熄屏状态,或者是,调取预先存储的黑色图片供显示屏显示,或者采用其他的策略使显示屏进入黑屏状态。
可选的,进入黑屏状态后,当再次接收到黑屏指令时,取消显示屏的黑屏状态。
步骤106、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触摸操作。
第二触摸操作是指在显示屏黑屏状态下,触摸模组在显示屏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上检测到的触摸操作。即第二触摸操作为使用者在第一黑板区域中进行的触摸操作。
步骤107、若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则记录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
示例性的,当显示屏进入黑屏状态时,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可以被默认为一个整体的传统黑板区域,此时,检测到第二触摸操作后,无需判断第二触摸操作作用于第一黑板区域还是第二黑板区域,直接识别第二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还是非书写操作,其中,识别方式与识别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还是非书写操作的识别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进一步的,若第二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则后台记录第二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坐标。此时,后台记录的触摸坐标的范围等于触摸模组的坐标范围。其中,记录第二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与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记录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若第二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则按照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只是响应时不会在显示屏中显示相应的显示画面。其中,响应策略可以参照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的响应策略。
上述,通过设置黑屏状态,可以使第一黑板区域也承担传统黑板的功能,扩大了传统黑板的区域,同时,在使用者进行书写时,智能黑板可以后台记录书写对应的触摸坐标,便于使用者后续使用记录的触摸坐标。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交互控制方法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本实施例中,非书写操作包括手势控制操作。
参考图4,该交互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获取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
示例性的,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均为矩形区域。尺寸数据可以通过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体现。例如,图2所示的智能黑板中,左侧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为a×d,其中,a为水平边的长度,d为与水平边相邻的竖直边的长度。右侧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为c×d,其中,c为水平边的长度,d为与水平边相邻的竖直边的长度。中间第一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为b×d,其中,b为水平边的长度,d为与水平边相邻的竖直边的长度。需说明,实施例不限定尺寸数据中使用的长度单位。典型的,尺寸数据可以由使用者输入,即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分别输入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或者在智能黑板出厂前,由开发人员存入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电子设备。
排列关系是指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安装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时,便可以得到排列关系。可选的,排列关系为固定关系,例如,图1中排列关系为第一黑板区域位于第二黑板区域的右侧,图2中排列关系为两个第二黑板区域分别位于第一黑板区域的左侧和右侧。典型的,在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安装完成后或安装前,可以由使用者通过显示屏输入排列关系。
步骤202、根据所述尺寸数据、所述排列关系以及所述触摸模组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
示例性的,根据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可以确定第一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以及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其中,第一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记为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当使用者触摸第一黑板区域时,触摸操作落入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并可以被触摸模组检测到。同样的,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触摸坐标范围记为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当使用者触摸第二黑板区域时,触摸操作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并可以被触摸模组检测到。具体的,获取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后,智能黑板将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发送至触摸模组,以使触摸模组结合自身触摸坐标系的坐标范围确定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并将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发送至智能黑板中。或者是,智能黑板从触摸模组处获取触摸坐标系的坐标范围,之后,根据坐标范围、排列关系和尺寸数据确定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其中,触摸坐标系的坐标范围可以理解为触摸模组的检测区域。
计算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第二触摸坐标范围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以图2所示的智能黑板为例,触摸模组建立的触摸坐标系中,左下角为(0,0)坐标点,右上角为(x,y)坐标点,即触摸模组检测的坐标范围为(0,0)至(x,y),左侧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为a×d,右侧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为c×d,中间第一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为b×d。此时,对于左侧第二黑板区域而言,其对应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为(0,0)至(x*a/(a+b+c),y),对于中间第一黑板区域而言,其对应的第一触摸坐标范围为(x*a/(a+b+c),0)至(x*(a+b)/(a+b+c),y),对于右侧第二黑板区域而言,其对应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为(x*(a+b)/(a+b+c),0)至(x,y)。
步骤203、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具体的,当使用者执行第一触摸操作时,触摸模组检测第一触摸操作,并将对应的触摸坐标发送至智能黑板中。可以理解,智能黑板接收触摸坐标的过程便可以理解为接收第一触摸坐标。
步骤204、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是否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并执行步骤206。否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一黑板区域,执行步骤205。
具体的,接收第一触摸操作后,先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作用于第二黑板区域。其中,可以是判断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是否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的方式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作用于第二黑板区域。还可以是判断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是否落入第一触摸坐标范围的方式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作用于第二黑板区域。进一步的,当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也可以理解为未落入第一触摸坐标范围)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并执行步骤206。当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未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也可以理解为落入第一触摸坐标范围)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一黑板区域,并执行步骤205。
步骤205、对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进行响应。
具体的,当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一黑板区域时,若显示屏处于显示状态,则可以认为第一触摸操作是针对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此时,按照电子设备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其中,响应策略的具体内容为根据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确定第一触摸操作在显示屏中触摸位置,之后,确认该触摸位置上的显示内容,进而根据显示内容进行响应,例如,显示内容为某个功能的虚拟按键时,响应策略为执行该功能,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功能的响应结果。再如,显示内容为书写区域时,响应策略为在触摸位置显示书写轨迹。若显示屏处于黑屏状态,则按照第二触摸操作的方式进行处理。
步骤206、识别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点数量。
具体的,当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时,识别第一触摸操作的触点数量,其中,触点数量通过同一时刻下的触摸坐标确定。触点也可以理解为接触点,对于一个触点而言,其可以占用一个触摸坐标或多个触摸坐标,当其占用多个触摸坐标时,多个触摸坐标是连续的。因此,获取同一时刻下的触摸坐标后,将其中连续的触摸坐标识别为一个触点,按照这种方式遍历当前时刻的全部触摸坐标后,便可以得到触点数量。
步骤207、判断触点数量是否等于设定触点数量。若所述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则执行步骤208。若所述触点数量不等于所述设定触点数量,则执行步骤210。
其中,设定触点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设定触点数量用于表示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书写时接触点的数量。一般而言,使用者使用书写笔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书写时只有一个接触点,因此,设定触点数量为1。
进一步的,判断第一触摸操作的触点数量是否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即触点数量是否为1。若是,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即执行步骤208。若不是,则说明第一触摸操作为多点触点,即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即执行步骤210。
可选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多个使用者同时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书写的情况,此时可能存在多个触点。为了在上述情况下对书写操作准确识别,可以设定分区检测。具体的,多个使用者进行书写时,每个使用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每个使用者对应的触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以每个触点为中心,确定设定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其他的触点,如不存在其他触点,则可以确定该触点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为单点触控,进而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相对的,如存在其他触点,则可以确定该触点对应的第一触摸操作为多点触控,进而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其中,设定距离范围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8、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步骤209、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具体的,可以在设定界面中显示触摸轨迹,此时,设定步骤209包括步骤2091-步骤2092:
步骤2091、在所述显示屏中唤出轨迹显示界面。
轨迹显示界面是指用于显示第二黑板区域中写入轨迹的显示界面,其中,轨迹显示界面的显示样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的,当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显示屏中唤出轨迹显示界面。可选的,唤出轨迹显示界面的具体方式可以为:以弹框的方式弹出轨迹显示界面,或者是,从显示屏的边缘以拉幕的方式拉出轨迹显示界面。
步骤2092、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唤出轨迹显示界面后,根据书写操作的触摸坐标确定书写轨迹,并在轨迹显示界面同步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举例而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一显示截图。参考图5,第一黑板区域21中显示有轨迹显示界面23,当前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22中书写内容如图5所示,相应的,轨迹显示界面23中同步显示有与书写内容对应的触摸轨迹,且触摸轨迹与书写内容为等比例。可选的,使用者还可以在轨迹显示界面中进行书写操作。
可选的,除了显示触摸轨迹外,智能黑板后台生成文件并同步记录书写操作的触摸坐标。
可选的,显示触摸轨迹后,使用者可以随时编辑触摸轨迹,如放大触摸轨迹、缩小触摸轨迹、删除触摸轨迹等。此外,使用者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退出轨迹显示界面。上述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操作实现。
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还包括:确认所述书写操作结束时,退出所述轨迹显示界面。具体的,当触摸模组检测不到第一触摸操作时,停止向智能黑板发送触摸坐标,此时,智能黑板中断接收触摸坐标,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结束。之后,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其中,退出轨迹显示界面的方式可以是将轨迹显示界面最小化,或者是,缩回以拉幕方式显示的轨迹显示界面。可选的,在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前,弹出提示框,以提示使用者是否保存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的触摸轨迹,并在使用者选择保存时,对触摸轨迹进行保存。其中,以文件或图片的方式保存触摸轨迹。还可选的,若后台记录有触摸坐标,则可以在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前,提示使用者是否编辑触摸坐标,以对后台记录的触摸坐标进行编辑。
步骤210、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具体的,当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多点触摸操作时,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触摸操作。并执行步骤211。
具体的,非书写操作还包括擦除操作。实际应用中,存在使用者用手指擦除书写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能存在多个手指一同进行擦除。这种情况下,虽然检测为多点触控,但是,其实质为擦除操作。因此,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触摸操作时,具体包括:若相邻时刻下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若相邻时刻下所述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一般而言,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进行擦除操作时,同一时刻下,擦除操作对应的各触点沿相同的方向整体移动,即各触点在当前时刻的触摸坐标和上一时刻的触摸坐标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同。举例而言,某个擦除操作包括两个触点,分别记为触点1和触点2。上一时刻,触点1对应的触摸坐标为(x1,y1),触点2对应的触摸坐标为(x2,y2)。当前时刻,触点1对应的触摸坐标为(x3,y3),触点2对应的触摸坐标为(x4,y4)。若(x3,y3)位于(x1,y1)的左侧,则(x4,y4)同样位于(x2,y2)的左侧。即触点1和触点2在相邻时刻下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均为向右变化。据此,可以通过判断相邻时刻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是否相同的方式,确定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擦除操作。若相邻时刻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相同,则说明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此时,按照擦除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即执行步骤214-步骤215。若相邻时刻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不同,则说明使用者正在执行其他的操作,进而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之后,执行步骤211。
步骤211、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具体的,预先设定手势控制操作的响应策略,并按照手势控制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其中,当存在多个手势控制操作时,不同手势控制操作对应不同的控制指令,不同控制指令对应不同的响应策略。此时,设定步骤211包括步骤2111-步骤2112:
步骤2111、根据所述手势控制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
典型的,预先设定各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轨迹,不同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轨迹不同,实施例中,为了区分预先设定的操作轨迹与当前检测的手势控制操作的操作轨迹,将预先设定的操作轨迹记为参考操作轨迹。之后,接收手势控制操作的触摸坐标,并根据其接收时间顺序连接各触摸坐标以绘制出手势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轨迹,之后,将手势控制操作的操作轨迹与各参考操作轨迹进行比对,以查找到与操作轨迹相匹配的参考操作轨迹,之后,确定匹配到的参考操作轨迹所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作为手势控制操作指示的控制指令。其中,操作轨迹的比对方式可以为:计算手势控制操作的操作轨迹与各参考操作轨迹之间的相似度,之后,选择相似度最高的参考操作轨迹作为匹配结果,或者是,确定最高的相似度是否超过了相似度阈值,若超过相似度阈值,则将相似度最高的参考操作轨迹作为匹配结果,若未超过相似度阈值,则确定未匹配到对应的参考操作轨迹。此时,不对手势控制操作进行响应,或者,提示使用者重新输入手势控制操作。操作轨迹的比对方式还可以为:获取操作轨迹的操作参数,其中,操作参数包括触点数量、轨迹移动方向、轨迹移动长度、轨迹移动速度等至少一项,之后,将操作参数与参考操作轨迹的操作参数进行比对,若操作参数相同,则确定匹配到对应的参考操作轨迹。
步骤2112、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
具体的,响应控制指令,并在响应过程中,确定是否需要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若是,则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否则,保持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其中,控制指令包括:缩小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放大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退出显示所述触摸轨迹或控制所述显示屏进行黑屏状态。
举例而言,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二显示截图。其中,控制指令为放大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参考操作轨迹的操作参数为:两个触点且两个触点同时背向移动。如图6所示,接收手势控制操作后,绘制操作轨迹时,确定操作参数为:两个触点,且两个触点同时背向移动,此时,可以根据操作参数匹配对应的参考操作轨迹,进而确定控制指令为放大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并在右侧的显示屏中显示放大后的触摸轨迹。再举例而言,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三显示截图。控制指令为缩小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参考操作轨迹的操作参数为:两个触点且两个触点同时相向移动。参考图7,接收手势控制操作后,绘制操作轨迹时,确定操作参数为:两个触点,且两个触点同时相向移动,此时,可以根据操作参数匹配对应的参考操作轨迹,进而确定控制指令为缩小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并在右侧的显示屏中显示缩小后的触摸轨迹。需说明,显示屏中可能存在多组触摸轨迹(如不同时间段写入的触摸轨迹),此时,根据手势控制操作进行放大或缩小触摸轨迹时,具体为对显示屏中全部触摸轨迹进行放大或缩小。又举例而言,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四显示截图。控制指令为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参考操作轨迹为五个触点聚拢移动时的轨迹。参考图8,接收手势控制操作后,绘制的操作轨迹:五个触点聚拢移动,此时,可以根据操作轨迹匹配对应的参考操作轨迹,进而确定控制指令为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即退出显示触摸轨迹),并在右侧的显示屏中退出轨迹显示界面。
上述,通过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计算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可以使智能黑板明确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对应的触摸检测范围,进而实现准确识别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接收的触摸操作。并且,在第一触摸操作针对第一黑板区域时,按照第一黑板区域对应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在第一触摸操作针对第二黑板区域时。按照第二黑板区域对应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进而实现对触摸操作的准确相应。进一步的,通过设定触点数量可以准确对书写操作和非书写操作进行区分,进而便于后续流程的准确进行。同时,通过设定手势控制操作,可以实现在传统黑板上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此时,第二黑板区域中显示有至少一个丝印按键,每个丝印按键对应不同的按键功能,如一个丝印按键对应的按键功能为触发黑屏指令,另一个丝印按键对应的按键功能为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当使用者点击丝印按键时,其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因此,该点击动作可能被识别为书写操作。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当第二黑板区域中显示有丝印按键时,设定步骤208中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的具体确定逻辑包括:判断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之后,执行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区域,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实施例中,将丝印按键记为快捷按键,并将丝印按键对应的按键功能记为快捷功能。具体的,预先记录各快捷按键在第二黑板区域中所占用触摸坐标的坐标范围,以及坐标范围与按键功能的对应关系。当获取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时,确定触摸坐标是否落入某个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可选的,当触摸坐标为多个时,只要其中任一个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便可以认为全部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进一步的,当确定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时,便可以确认第一触摸操作用于触发快捷按键对应的快捷功能,因此,将第一触摸操作识别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可以理解,快捷功能触发操作为非书写操作的一种。之后,按照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即执行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当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时,便可以确认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之后,按照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即执行步骤209。
典型的,非书写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可以包括步骤212-步骤213。
步骤212、确认所述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触摸坐标落入的坐标范围对应的快捷功能,不同快捷功能对应不同的坐标范围。
由于预先记录有坐标范围与快捷功能的对应关系,因此,当非书写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时,确定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触摸坐标所落入坐标范围对应的快捷功能。
步骤213、执行所述快捷功能,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功能执行结果。
举例而言,快捷功能为触发黑屏指令时,此时,执行快捷功能后,功能执行结果为将显示屏设置为黑屏状态。再举例而言,快捷功能为退出轨迹显示界面,此时,执行快捷功能后,功能执行结果为在显示屏中退出轨迹显示界面并将显示画面恢复到显示轨迹显示界面之前的画面。
上述,通过预先设定快捷按键以及对应的坐标范围,可以实现在传统黑板中触发快捷功能,同时,通过比较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和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可以对书写操作和快捷按键触发操作进行准确区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非书写操作还包括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考虑到使用者在利用板擦进行擦除操作时,触摸模组检测到的触点坐标对应的触点数量为一个,即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或者,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放置教具时,教具与第二黑板区域的触点数量也可能为一个,即触点数量等于设定数量,此时,为了防止对第一触摸操作的误判,实施例中设定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具体确定逻辑为: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可以理解,当使用者进行书写时,书写笔与第二黑板区域的接触面积较小,而放置教具或板擦擦除时,教具或板擦与第二黑板区域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接触面积对书写操作和其他操作进行区域。进一步的,为了简化数据处理复杂度,实施例中,通过轨迹宽度体现接触面积,一般而言,轨迹宽度越大,对应的接触面积越大,轨迹宽度越小,对应的接触面积越小。可选的,轨迹宽度可以理解为触点的宽度。当获取触摸坐标后,计算触点中任意两个触摸坐标之间的距离,之后,选择最大距离作为该触点对应的轨迹宽度。由于第一触摸操作包含多个时刻,此时,可以将其中任一时刻得到的轨迹宽度作为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或者,将设定时刻(如第一时刻)得到的轨迹宽度作为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
之后,判断轨迹宽度是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其中,第一宽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将第一宽度阈值设置为2cm,其小于用户两指的宽度且大于使用者所使用的书写笔的宽度。若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说明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可以将第一触摸操作确定为书写操作。
进一步的,考虑到使用者在讲解第二黑板区域的书写内容时,会使用手指或教鞭指示书写内容,此时,存在手指或教鞭接触第二黑板区域的情况。由于手指或教鞭的接触面积较小,且接触面积通常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因此,容易将使用者指示书写内容的操作误识别为书写操作。因此,实施例中,设定所述若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具体的,考虑使用者在书写时,检测到的触摸操作应该是持续移动的,此时,对应的触摸坐标应该是连续变化的,因此,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后,判断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连续变化,则说明使用者正在书写,即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若所述触摸时长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若所述触摸时长未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放弃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若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说明使用者可能在指示书写内容,或者是使用者在思考书写内容。一般而言,使用者在指示书写内容时,通常以点击的方式指示书写内容,此时,指示操作与第二黑板区域的接触时间较短,而使用者在进行书写时,通常具有一定的接触时长,因此,可以通过第一触摸操作的接触时间来识别第一触摸操作是否为书写操作。具体的,若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其中,触摸时长也可以理解为接触时长,其可以通过触摸坐标的接收时长确定。在第一触摸操作的操作过程中,持续接收触摸坐标,此时,统计触摸坐标的持续接收时长,并将其作为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进一步的,得到触摸时长后,确定触摸时长是否达到第一时长阈值,若触摸时长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可以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即执行步骤208;若触摸时长未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说明使用者未进行书写,而是指示显示内容,此时,可以按照指示事件处理,即放弃响应第一触摸操作。可以理解,上述提及的第一时长阈值也可以认为是使用者进行书写时的最小时长,其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需说明,若第二黑板区域中存在快捷按键,则可以先识别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是否落入快捷按键对应的坐标范围,并在未落入时,获取轨迹宽度,并将轨迹宽度与第一宽度阈值进行比较。
进一步的,若轨迹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宽度阈值,则说明接触面积较大,第一触摸操作可能是擦除操作或教具使用操作,因此,需要进一步确认。此时,非书写操作还包括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设定判断轨迹宽度是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之后,还包括: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轨迹宽度是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
第二宽度阈值可以理解为使用者在执行擦除操作或教具使用操作时,与第二黑板区域接触的最小轨迹宽度。第二宽度阈值大于第一宽度阈值,其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第二宽度阈值等于或略小于手掌的宽度。具体的,判断轨迹宽度是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若轨迹宽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则说明第一触摸操作可能为擦除操作或教具使用操作,因此,需要进一步识别。
示例性的,以使用者使用板擦进行擦除操作为例,此时,使用者需要移动板擦以擦除书写内容。相应的,触摸模组检测到的触摸坐标随着板擦的移动而连续变化。同理,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放置教具后,教具通常固定在第二黑板区域中,此时,触摸模组检测到的触摸坐标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可以通过判断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的方式来识别擦除操作或教具使用操作。进一步的,当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之后,执行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当触摸操作未连续变化,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之后,执行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可选的,考虑到实际应用中,使用者会使用其他大于第二轨迹宽度的工具指示书写内容。因此,为了更准确的识别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实施例中设定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包括: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所述初始触摸坐标为所述触摸坐标中采集时间最前的坐标;若所述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其中,触摸坐标中采集时间最前的坐标也可以理解为刚检测到第一触摸坐标时采集到的触摸坐标,即第一个接收到的触摸坐标。实施例中,将该触摸坐标记为初始触摸坐标。具体的,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其中,第二时长阈值是指擦除操作或教具使用操作下,板擦或教具刚接触第二黑板区域时短暂的停留时长,其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通过设定第二时长阈值启动对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的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指持续接收到固定的初始触摸坐标的时长,举例而言,当前检测到的初始触摸坐标为(x5,y5),此时,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指持续接收到(x5,y5)的时长。之后,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若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则进行擦除操作或教具使用操作的判断,即执行判断所述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需说明,在判断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时,可以是判断除了初始触摸坐标外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未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则将第一触摸操作确认为使用者进行的指示操作,此时,放弃响应第一触摸操作。可以理解,第二时长阈值和第一时长阈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若轨迹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宽度阈值,则说明使用者当前未执行擦除操作及教具使用操作,此时,可以将第一触摸操作识别为手势控制操作,即若轨迹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所述手势控制操作(即执行步骤210),之后,基于手势控制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可以理解,若在响应手势控制操作时,未匹配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则会放弃响应第一触摸操作。
上述,通过第一宽度阈值、第二宽度阈值、第一时长阈值、第二时长阈值以及触摸坐标的连续变化规律,设定对应的判定规则,可以实现对书写操作、擦除操作以及教具使用操作的准确识别。
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后,便可以执行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实施例中,设定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具体包括:根据所述擦除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擦除所述显示屏中相对应的触摸轨迹。
具体的,以轨迹显示界面显示触摸轨迹为例,显示屏中显示书写操作的触摸轨迹时,轨迹显示界面和第二黑板区域之间存在坐标映射关系,坐标映射关系可以根据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和轨迹显示界面的显示坐标范围确定,坐标映射关系可以在确定轨迹显示界面时确定。进一步的,当接收到擦除操作后,获取擦除操作在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之后,根据坐标映射关系确定该触摸坐标在显示屏中对应的显示坐标。
在显示屏中查找到显示坐标后,擦除显示坐标上显示内容,即将显示坐标上像素点的像素值修改为轨迹显示界面中背景颜色对应的像素值。此时,使用者从显示屏上的直观反馈为擦除了显示坐标上显示的触摸轨迹。
举例而言,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五显示截图。参考图9,使用者使用板擦24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擦除操作,此时,智能黑板检测到擦除操作后,根据坐标映射关系,在第一黑板区域的显示屏中擦除对应的显示内容,即擦除对应的触摸轨迹。
上述,通过设定坐标映射关系,可以实现第二黑板区域和显示屏同步进行擦除操作,丰富了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交互内容,提高了智能黑板的功能性。
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后,便可以执行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实施例中,设定非书写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具体包括:屏蔽所述教具使用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并保持所述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
具体的,屏蔽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是指后台记录该触摸坐标处放置有教具,且不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此时,放弃响应该触摸坐标对应的触摸操作。可选的,若后台记录有书写操作的触摸坐标,且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与书写操作的触摸坐标存在重复,则屏蔽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时还可以是在记录的书写操作触摸坐标中删除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的记录。还可选的,若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处已经显示了书写内容,则在显示屏中保留对应位置处的触摸轨迹。举例而言,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第六显示截图。参考图10,使用者将教具25放置在第二黑板区域,且教具25的放置位置处已经有书写内容,那么第一黑板区域的显示屏中保留对应位置处的触摸轨迹。
上述,屏蔽触摸坐标的方式实现对教具使用操作的响应,丰富了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交互内容,提高了智能黑板的功能性。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示例性描述。本实施例中,已经根据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安装位置确定了第一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具体的,参考图11,本实施例提供的交互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01、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步骤302、判断第一触摸操作是否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若是,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执行步骤304。否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针对第一黑板区域,执行步骤303。
步骤303、按照第一黑板区域的响应策略对第一触摸操作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响应结果。
步骤304、识别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点数量。
步骤305、判断触点数量是否等于设定触点数量。若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则执行步骤306。若触点数量不等于所述设定触点数量,则执行步骤325。
步骤306、判断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中。若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执行步骤307。若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执行步骤309。
步骤307、确认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触摸坐标落入的坐标区域对应的快捷功能。
其中,不同快捷功能对应不同的坐标区域。
步骤308、执行快捷功能,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功能执行结果。
步骤309、获取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
步骤310、判断轨迹宽度是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若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执行步骤311。若轨迹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宽度阈值,则执行步骤319。
步骤311、判断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执行步骤315。若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执行步骤312。
步骤312、获取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
步骤313、判断触摸时长是否达到第一时长阈值。若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执行步骤315。若未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执行步骤314。
步骤314、放弃响应第一触摸操作。
步骤315、在显示屏中唤出轨迹显示界面。
步骤316、在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记录第一触摸操作在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
步骤317、判断书写操作是否结束,确认所述书写操作结束时,执行步骤318。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16。
步骤318、退出轨迹显示界面。
步骤319、判断轨迹宽度是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若轨迹宽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则执行步骤320。若轨迹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宽度阈值,则执行步骤325。
步骤320、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确定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时长阈值时,执行步骤321。确定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未达到第二时长阈值时,执行步骤314。
步骤321、判断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并执行步骤322。若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并执行步骤324。
步骤322、根据擦除操作的触摸坐标,在显示屏中查找对应的触摸坐标。
步骤323、擦除查找到的触摸坐标上显示的触摸轨迹。
步骤324、屏蔽教具使用操作的触摸坐标,并保持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
步骤325、判断相邻时刻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是否相同。若相邻时刻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相同,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执行步骤322。若相邻时刻下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不同,则确定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执行步骤326。
步骤326、根据手势控制操作的触摸坐标确定所述手势控制操作的操作轨迹。
步骤327、根据操作轨迹匹配对应的控制指令。
步骤328、响应控制指令,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
上述,实现了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且电子设备可以分别对作用于传统黑板上的书写操作、快捷按键触发操作、擦除操作、手势控制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进行响应,丰富了智能黑板的功能性。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参考图12,该交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1、第一处理模块402、第二处理模块403。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第一处理模块402,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第二处理模块403,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上述,通过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并在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第一黑板区域安装的显示屏中显示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在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按照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智能黑板中传统黑板和电子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检测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模组可以实现第一黑板区域和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功能。之后,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操作时,触摸模组可以检测到对应的触摸操作,进而使智能黑板根据检测到的触摸操作进行响应,进而实现第二黑板区域和第一黑板区域的数据交互。进一步的,当使用者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书写时,在显示屏中显示书写对应的触摸轨迹,此时,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观看书写内容,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在书写过程中遮挡书写内容使其他用户无法及时观看书写内容的情况。进一步的,使用者还可以在第二黑板区域中进行非书写操作,此时,智能平板可以根据非书写操作进行响应,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显示画面,进而实现通过传统黑板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02包括:界面唤醒单元,用于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唤出轨迹显示界面;轨迹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界面退出模块,用于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确认所述书写操作结束时,退出所述轨迹显示界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黑屏指令;黑屏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黑屏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触摸操作;记录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则记录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触控坐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接收作用于所述触摸轨迹的第三触摸操作,所述第三触摸操作用于编辑所述触摸轨迹;轨迹编辑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摸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编辑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教具使用操作以及手势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擦除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擦除所述显示屏中相对应的触摸轨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03包括:指令确定单元,用于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手势控制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缩小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放大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退出显示所述触摸轨迹或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教具操作,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03具体用于: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屏蔽所述教具使用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并保持所述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所述第二处理模块403包括:功能确定单元,用于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确认所述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触摸坐标落入的坐标范围对应的快捷功能,不同快捷功能对应不同的坐标范围;功能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快捷功能,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功能执行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包括手势控制操作,交互控制装置还包括:触点识别模块,用于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之后,识别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点数量;第一书写判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第一手势判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触点数量不等于所述设定触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第一书写判定模块包括:快捷功能判定单元,用于所述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书写判定单元,用于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书写判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或者,所述书写判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具体用于: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时长获取模块,用于所述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第二书写判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触摸时长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放弃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触摸时长未达到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放弃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所述交互控制装置还包括:宽度比较模块,用于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轨迹宽度是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坐标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擦除判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教具判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手势判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所述手势控制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坐标判断模块包括:持续时长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所述初始触摸坐标为所述触摸坐标中采集时间最前的坐标;坐标连续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手势判定模块或第二手势判定模块还包括:擦除判定单元,用于若相邻时刻下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手势判定单元,用于若相邻时刻下所述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02还用于: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关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尺寸数据、所述排列关系以及所述触摸模组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相应的,第一接收模401包括:操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触摸操作;操作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之后,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触摸操作,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用于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控坐标;编辑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摸坐标。
上述提供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黑板,该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配置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并排设置,所述触摸模组包围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触摸模组可以与电子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以上报检测到的触摸坐标。进一步的,触摸模组为红外触摸框。
进一步的,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2、用户接口53、存储器5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5。
其中,通信总线5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52可以包括显示屏、摄像头,可选用户接口5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52可选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5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5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5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处理器51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4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5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s,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54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54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54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54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4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1的存储装置。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54中可以包括操作***、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交互智能平板的操作应用程序。
在图13所示的电子设备50中,用户接口5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5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54中存储的电子设备的操作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智能黑板可以用于执行任意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需说明,实施例中,以第一黑板区域设置有电子设备为例。实际应用中,第一黑板区域也可以仅设置显示屏,此时,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可以安装在第一黑板区域和/或第二黑板区域的后方,而并非集成在一个电子设备中。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6)

1.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所述交互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
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包括:
在所述显示屏中唤出轨迹显示界面;
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轨迹显示界面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还包括:
确认所述书写操作结束时,退出所述轨迹显示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黑屏指令;
响应于所述黑屏指令,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
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触摸操作;
若所述第二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则记录所述第二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触控坐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之后,还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触摸轨迹的第三触摸操作,所述第三触摸操作用于编辑所述触摸轨迹;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摸操作,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触摸轨迹编辑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快捷功能触发操作、教具使用操作以及手势控制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擦除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根据所述擦除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擦除所述显示屏中相对应的触摸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根据所述手势控制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
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控制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缩小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放大所述显示屏中的触摸轨迹、退出显示所述触摸轨迹或控制所述显示屏为黑屏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屏蔽所述教具使用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并保持所述显示屏当前的显示画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
所述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包括:
确认所述快捷功能触发操作的触摸坐标落入的坐标范围对应的快捷功能,不同快捷功能对应不同的坐标范围;
执行所述快捷功能,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对应的功能执行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包括手势控制操作,所述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之后,还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对应的触点数量;
若所述触点数量等于设定触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若所述触点数量不等于所述设定触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快捷功能触发操作,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
若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快捷功能触发操作;
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落入快捷按键的坐标范围,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轨迹宽度;
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获取所述第一触摸操作的触摸时长;
若所述触摸时长达到第一时长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
若所述触摸时长未达到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放弃响应所述第一触摸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书写操作还包括擦除操作和教具使用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轨迹宽度是否大于第二宽度阈值,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阈值;
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若所述触摸坐标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
若所述触摸坐标未连续变化,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教具使用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所述手势控制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包括:
若所述轨迹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阈值,则判断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二时长阈值,所述初始触摸坐标为所述触摸坐标中采集时间最前的坐标;
若所述初始触摸坐标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触摸坐标是否连续变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包括:
若相邻时刻下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中的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擦除操作;
若相邻时刻下所述触摸坐标的变化方向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手势控制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时,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尺寸数据和排列关系;
根据所述尺寸数据、所述排列关系以及所述触摸模组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坐标范围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二触摸坐标范围;
所述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包括:
接收第一触摸操作;
在所述第一触摸操作落入第二触摸坐标范围时,确定所述第一触摸操作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交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所述第一触摸操作在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坐标之后,还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触摸操作,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用于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控坐标;
响应于所述第四触摸操作,编辑被记录的所述触摸坐标。
24.一种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黑板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显示屏,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所述交互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针对于第二黑板区域的第一触摸操作;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书写操作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与所述书写操作对应的触摸轨迹;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第一触摸操作为非书写操作时,根据所述非书写操作的响应策略进行响应,并在所述显示屏中显示所述非书写操作对应的显示画面。
25.一种智能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模组、至少一个第一黑板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黑板区域,所述第一黑板区域中安装有配置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并排设置,所述触摸模组包围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和所述第二黑板区域,所述触摸模组用于检测针对所述第一黑板区域及所述第二黑板区域的触摸操作,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所述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所述的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
CN202010753655.1A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752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655.1A CN111752419A (zh)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655.1A CN111752419A (zh)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2419A true CN111752419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1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3655.1A Pending CN111752419A (zh) 2020-07-30 2020-07-30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2419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6191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智能交互平板
CN112382147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北京安博盛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整功能显示区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416177A (zh) * 2020-12-03 2021-02-26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12698779A (zh) * 2020-12-30 2021-04-23 北京安博盛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控制功能显示区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076074A (zh) * 2021-06-07 2021-07-06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黑板板书复现方法、***、电子黑板和可读介质
CN113625985A (zh) * 2021-08-25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的显示方法、装置以及智能黑板
CN113741727A (zh) * 2021-08-05 2021-12-03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85773A (zh) * 2021-10-15 2022-01-04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记忆黑板同步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3934323A (zh) * 2021-10-19 2022-01-14 河北师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黑板的多点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4185477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白板书写功能下识别手势区分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90853A (zh) * 2021-04-22 2022-07-01 广州创知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和交互平板
CN114927027A (zh) * 2022-05-24 2022-08-19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演唱训练***
CN115237309A (zh) * 2022-09-21 2022-10-25 深圳市方成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书写板的显示控制方法以及智能书写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192A (zh) * 2014-10-20 2015-02-04 深圳市天时通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显示方法
CN104375761A (zh) * 2014-11-07 2015-02-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摸屏手机误操作的方法及***
CN105354871A (zh) * 2015-10-27 2016-02-24 深圳市东向同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笔迹的显示方法
CN106681555A (zh) * 2016-12-16 2017-05-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55783A (zh) * 2016-12-16 2017-06-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941383A (zh) * 2019-10-11 2020-03-3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07974A (zh) * 2019-12-13 2020-04-1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触摸笔的交互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10553811U (zh) * 2019-03-27 2020-05-19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交互黑板、智能交互白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192A (zh) * 2014-10-20 2015-02-04 深圳市天时通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显示方法
CN104375761A (zh) * 2014-11-07 2015-02-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触摸屏手机误操作的方法及***
CN105354871A (zh) * 2015-10-27 2016-02-24 深圳市东向同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笔迹的显示方法
CN106681555A (zh) * 2016-12-16 2017-05-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55783A (zh) * 2016-12-16 2017-06-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0553811U (zh) * 2019-03-27 2020-05-19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交互黑板、智能交互白板
CN110941383A (zh) * 2019-10-11 2020-03-3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07974A (zh) * 2019-12-13 2020-04-1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触摸笔的交互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004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智能交互平板
CN112256191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智能交互平板
CN112382147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北京安博盛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整功能显示区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416177A (zh) * 2020-12-03 2021-02-26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12698779A (zh) * 2020-12-30 2021-04-23 北京安博盛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控制功能显示区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690853B (zh) * 2021-04-22 2023-11-21 广州创知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和交互平板
CN114690853A (zh) * 2021-04-22 2022-07-01 广州创知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和交互平板
CN113076074A (zh) * 2021-06-07 2021-07-06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黑板板书复现方法、***、电子黑板和可读介质
CN113076074B (zh) * 2021-06-07 2021-10-01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黑板板书复现方法、***、电子黑板和可读介质
CN113741727A (zh) * 2021-08-05 2021-12-03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25985A (zh) * 2021-08-25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的显示方法、装置以及智能黑板
CN113625985B (zh) * 2021-08-25 2024-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的显示方法、装置以及智能黑板
CN113885773A (zh) * 2021-10-15 2022-01-04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记忆黑板同步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3934323A (zh) * 2021-10-19 2022-01-14 河北师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黑板的多点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3934323B (zh) * 2021-10-19 2023-12-29 河北师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黑板的多点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4185477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白板书写功能下识别手势区分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27027A (zh) * 2022-05-24 2022-08-19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演唱训练***
CN114927027B (zh) * 2022-05-24 2024-05-03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演唱训练***
CN115237309A (zh) * 2022-09-21 2022-10-25 深圳市方成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书写板的显示控制方法以及智能书写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2419A (zh)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CN110928468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页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76514B (zh) 一种批注方法及装置
CN110716680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058782B (zh)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触摸操作方法及其***
CN111580714A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页面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28459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书写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28475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页面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328202B1 (ko) 제스처 입력을 통한 기능 수행 명령실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29327B (zh) 交互智能设备的书写方法和装置
CN114690853B (zh) 交互方法和交互平板
CN110941373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交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41382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215098B (zh) 笔迹擦除方法和装置
CN109753179B (zh) 用户操作指令的处理方法及手写阅读设备
CN110968227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338538A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页面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90930A (zh) 一种书写笔迹处理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及存储介质
JP488657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333780A (zh) 功能触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90931A (zh) 基于触点跟踪的防误触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和存储介质
CN111694451A (zh) 操作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68566B1 (en) Touch response method, device, interactive white board,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231731A1 (zh) 书写模式切换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和存储介质
CN114942720B (zh) 电子屏多点触控交互方法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