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1652A -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1652A
CN111751652A CN202010703533.1A CN202010703533A CN111751652A CN 111751652 A CN111751652 A CN 111751652A CN 202010703533 A CN202010703533 A CN 202010703533A CN 111751652 A CN111751652 A CN 111751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cable
side plate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35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野
刘一涛
刘佳鑫
欧阳本红
杨威
于凡
赵鹏
王刚
王剑
史可鉴
刘松华
李胜川
代子阔
王阳
李家珏
韩洪刚
王雅楠
李冠华
崔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Liaon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07035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516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51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1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装置适于检测电缆的电气性能,包括:检测装置本体;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可对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便捷地检测,其成本低廉,易于获得观测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力***中重要的传输设备,其能够实现电力和信号的顺利传输。为了对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优化,提供一种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电缆电气性能进行检测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对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以便在实验室环境中对电缆电气性能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适于检测电缆的电气性能,包括:检测装置本体;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
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用于供所述电缆进入,并支撑所述电缆。所述电缆容纳部具体为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之上的开口。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缆容纳部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极进行支撑固定。所述检测电极可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由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并且易于观测的所述检测装置,以在实验室中对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便捷地检测。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中空,外部表面包围限定出箱型结构,并且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侧部和底部具有开口面。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一面或多面具有开口面,开口面的作用在于便于操作人员或实验人员实施检测步骤,并进一步降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顶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上部,所述顶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连接。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可对所述电缆和所述检测电极分别进行支撑固定。其中,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本体能够对所述电缆进行稳定地支撑,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容纳部包括:第一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第二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设于所述顶板上。
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可供所述电缆贯穿。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的形状相同,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下部位置和所述第二侧板下部位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还包括:第一开口面,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三侧板的设置位置相对;和/或第二开口面,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的设置位置相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面可供操作人员或实验人员进行检测操作,并进一步降低检测装置本体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面分别为矩形或正方形的开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采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可采用例如玻璃或亚克力板等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和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可通过切割的方式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形成。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电极包括以下之一:针形电极或棒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形电极或所述棒电极可对于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准确检测。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固定部,设于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上,适于固定所述检测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具体可为卡扣或卡钩。所述固定部用于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检测电极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检测电极能够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进行检测。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 所述检测电极的长度适于调节变化,以使得所述检测电极的尺寸与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尺寸相互适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极为长度可调的检测电极。其中,长度可调的所述检测电极能够更好地与不同尺寸的所述电缆相互适配,或适用于不同的检测要求或检测条件。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适于检测电缆的电气性能,采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方法包括:采用检测电极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
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采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检测装置:100,检测装置本体:110,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6,顶板:118,电缆容纳部:120,第一电缆容纳部:122,第二电缆容纳部:124,检测电极容纳部:130,检测电极:140,第一开口面:152,第二开口面:154,固定部:160,电缆: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电缆200的电气性能,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10;电缆容纳部120,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上;检测电极容纳部130,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上;检测电极140,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
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100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用于供所述电缆200进入,并支撑所述电缆200。所述电缆容纳部120具体为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表面之上的开口。所述电缆200通过所述电缆容纳部120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内部。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用于对所述检测电极140进行支撑固定。所述检测电极140可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并且易于观测的所述检测装置100,以在实验室中对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进行便捷地检测。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内部中空,外部表面包围限定出箱型结构,并且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侧部和底部具有开口面。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本体110为正方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一面或多面具有开口面,开口面的作用在于便于操作人员或实验人员实施检测步骤,并进一步降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包括: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4,与所述第一侧板112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16,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顶板118,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的上部,所述顶板118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分别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4分别具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板状结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4相互平行,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三侧板116同样具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板状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其中,第三侧板116的左右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相互连接。所述顶板118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分别连接。由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所述第三侧板116和顶板118共同包围限定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箱型结构。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4、第三侧板116和顶板118分别为长50厘米,宽50厘米的正方体板状板体。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可对所述电缆200和所述检测电极140分别进行支撑固定。其中,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本体110能够对所述电缆200进行稳定地支撑,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电缆容纳部120包括:第一电缆容纳部12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上;第二电缆容纳部124,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14上;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设于所述顶板118上。
举例而言,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分别为长15厘米,宽15厘米的正方形开口结构。
再次举例而言,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分别为直径15厘米的圆形开口结构。
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可供所述电缆200贯穿。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的形状相同,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12的下部位置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下部位置。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还包括:第一开口面15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并与所述第三侧板116的设置位置相对;和/或第二开口面154,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并与所述顶板118的设置位置相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面152和所述第二开口面154可供操作人员或实验人员进行检测操作,并进一步降低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面152和所述第二开口面154分别为矩形或正方形的开口。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采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可采用例如玻璃或亚克力板等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和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可通过切割的方式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表面形成。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检测电极140包括以下之一:针形电极或棒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形电极或所述棒电极可对于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进行准确检测。
实施例8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固定部160,设于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上,适于固定所述检测电极140。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60具体可为卡扣或卡钩。所述固定部160用于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检测电极140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检测电极140能够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部160的尺寸大于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检测电极140的长度适于调节变化,以使得所述检测电极140的尺寸与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尺寸相互适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极140为长度可调的检测电极。其中,长度可调的所述检测电极140能够更好地与不同尺寸的所述电缆200相互适配,或适用于不同的检测要求或检测条件。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适于检测电缆200的电气性能,采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100,所述检测方法包括:采用检测电极140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
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采用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电缆200的电气性能,其尤其适用于对聚丙烯材料的电缆进行检测。聚丙烯材料是丙烯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相比于目前常用的电力电缆的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有着良好的耐热性与拉伸强度特性,非常适合于工程应用。但是聚丙烯材料耐低温特性与耐老化、柔韧性等方面与聚乙烯相比稍差,并且聚丙烯电缆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00可对聚丙烯材料的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以便对聚丙烯材料的电缆进行研究优化。
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00具有如下结构。检测装置100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10;电缆容纳部120,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上;检测电极容纳部130,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上;检测电极140,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
其中,检测装置本体110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箱体,但其下方与前方没有玻璃,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参考尺寸为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50厘米。
检测装置本体110具体包括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4,与所述第一侧板112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16,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顶板118,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的上部,所述顶板118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分别连接。
所述电缆容纳部120包括:第一电缆容纳部12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上;第二电缆容纳部124,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14上;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设于所述顶板118上。
所述电极容纳部130、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分别为15厘米*15厘米的开口。所述电极容纳部130设置在顶板118的顶部正中位置。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12的下部,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114的下部。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的形状相同,位置相对。所述电极容纳部130正对两侧的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的中间位置。
此外,本实施例在所述电极容纳部130处安置一个尺寸大于15厘米*15厘米的所述固定部160。所述固定部160为尺寸大于15厘米*15厘米的高压电极固定装置,所述固定部160的下方可以放置长度可调的所述检测电极140。所述检测电极140为针形电极或棒电极。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 “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100),适于检测电缆(200)的电气性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装置本体(110);
电缆容纳部(120),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上;
检测电极容纳部(130),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上;
检测电极(140),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内部中空,外部表面包围限定出箱型结构,并且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侧部和底部具有开口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包括:
第一侧板(112);
第二侧板(114),与所述第一侧板(112)相对设置;
第三侧板(116),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
顶板(118),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的上部,所述顶板(118)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112)、所述第二侧板(114)和所述第三侧板(116)分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容纳部(120)包括:
第一电缆容纳部(12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上;
第二电缆容纳部(124),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14)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122)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12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设于所述顶板(1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还包括:
第一开口面(152),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并与所述第三侧板(116)的设置位置相对;和/或
第二开口面(154),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2)和所述第二侧板(114)之间,并与所述顶板(118)的设置位置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采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140)包括以下之一:
针形电极或棒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部(160),设于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130)上,适于固定所述检测电极(14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电极(140)的长度适于调节变化,以使得所述检测电极(140)的尺寸与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尺寸相互适配。
10.一种检测方法,适于检测电缆(200)的电气性能,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100),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采用检测电极(140)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10)的所述电缆(200)的电气性能。
CN202010703533.1A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17516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3533.1A CN111751652A (zh)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3533.1A CN111751652A (zh)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1652A true CN111751652A (zh) 2020-10-09

Family

ID=7271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3533.1A Pending CN111751652A (zh)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5165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5926A (zh) * 2013-01-22 2013-05-22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电缆绝缘材料树枝状老化缺陷的检测方法
US20130141132A1 (en) * 2011-12-05 2013-06-06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chuck stage used for the inspectionapparatus
CN109297527A (zh) * 2018-11-02 2019-02-01 郑州海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CN109709449A (zh) * 2018-12-06 2019-05-03 田春玲 一种便携式电缆绝缘检测装置
CN110261744A (zh) * 2019-06-25 2019-09-20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局放检测装置
CN212965205U (zh) * 2020-07-18 2021-04-1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1132A1 (en) * 2011-12-05 2013-06-06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chuck stage used for the inspectionapparatus
CN103115926A (zh) * 2013-01-22 2013-05-22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电缆绝缘材料树枝状老化缺陷的检测方法
CN109297527A (zh) * 2018-11-02 2019-02-01 郑州海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CN109709449A (zh) * 2018-12-06 2019-05-03 田春玲 一种便携式电缆绝缘检测装置
CN110261744A (zh) * 2019-06-25 2019-09-20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局放检测装置
CN212965205U (zh) * 2020-07-18 2021-04-1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65205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07866905U (zh) 一种用于聚合物材料的太赫兹连续波介电谱测试装置
CN107907749B (zh) 一种低轴间耦合的三维电场传感器
CN104698390B (zh) 电池快速检测装置及电池快速检测***
CN111751652A (zh)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13252992B (zh) 材料介电性能测试设备
US20190101580A1 (en) Radiofrequency testing apparatus and movable testing device
CN111175683A (zh) 交直流复合磁场-力-热环境下实验测试***
CN204461305U (zh) 粉末冶金车间用可调式产品检测通止规
CN217932015U (zh) 高斯计测量仪
CN208044008U (zh) 试验气室及试验***
CN110715785A (zh) 一种用于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组件的三向振动试验装置
CN215641501U (zh) 一种高电阻测试的多通道转接装置
CN211856873U (zh) 交直流复合磁场-力-热环境下实验测试***
CN204595124U (zh) 一种smd料盘抽检设备
CN114636866A (zh) 一种屏蔽效能测试装置
CN105806313B (zh) 一种数显角度仪及其应用
KR20140075533A (ko) Tem 셀
CN208140798U (zh) 高精度石墨坯电阻率测试台
CN217981088U (zh) 测试装置
CN2578814Y (zh) 泡沫拉伸强度测定仪
CN112469993A (zh) 用于电池的xrd测试的载物台装置
CN207352080U (zh) 自动测试装置及测试***
CN217953343U (zh) 模组检测装置
CN219122243U (zh) 一种磁性元件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