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9919A -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9919A
CN111739919A CN202010622383.1A CN202010622383A CN111739919A CN 111739919 A CN111739919 A CN 111739919A CN 202010622383 A CN202010622383 A CN 202010622383A CN 111739919 A CN111739919 A CN 111739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emitting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23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9919B (zh
Inventor
张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23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9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9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9919A/zh
Priority to US17/206,623 priority patent/US1164006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9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9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8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5Multimedia displays, e.g. with integrated or attached speakers, cameras,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6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模块及包括显示模块的电子设备,该显示模块包括具有第一可发光部分和透光部分的第一显示元件及具有能透光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第二显示元件,且第二显示元件设置在远离第一显示元件发光面的一侧,并与第一显示元件向同一侧发光,第二可发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的透光部分在两个元件的发光方向上重叠,此设计不仅保证了显示模块的透光特性,还可实现两个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这样在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该显示模块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提高摄像头成像质量时,可基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在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光,提升显示模块的发光密度,增大其发光显示区域,从而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全面屏已成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一种流行趋势,全面屏设计对屏占比(设备屏幕与设备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达到接近100%的屏占比。
在全面屏设计中,需将电子设备的相应摄像头如前置摄像头设计为屏下摄像头,即摄像头处于电子设备的屏幕下方。对于屏下摄像头,需将设备屏幕上处于摄像头上方的盖板(如玻璃盖板)区域做成透光区域,以满足成像时的进光需求,然而,设备的显示元件具有不透光部分,且不透光部分会在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下方形成特定的衍射效应,从而会导致成像模糊。
目前,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元件的不透光部分在显示元件的占比,提高成像质量,然而,该方式可能会牺牲摄像头区域对应的屏幕部分的显示质量(例如,OLED、迷你LED等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基于不透光部分进行发光显示,不透光部分占比的降低相应降低了显示元件中显示单元的占比、影响了显示质量),且会导致屏幕的摄像头区域和非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有明显差异,使得整个屏幕的显示效果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元件,具有第一可发光部分和透光部分;
第二显示元件,具有第二可发光部分;
其中,
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发光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向同一侧发光;
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透光部分在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上重叠;
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能够透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不透光。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还包括不透光部分;
所述不透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可选地,所述不透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被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覆盖。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透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单元;
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不透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光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中的第一发光单元和透光单元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第二发光单元和不透光单元交替设置,所述不透光单元的至少部分与相应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相应第一发光单元进行发光显示;
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相应第二发光单元进行发光显示;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相应第二驱动单元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包括发光材料,并基于所述发光材料发光;所述第二显示元件采用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发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还包括偏振片,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背光采用线偏振光,以使得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偏振片协同,相应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不需设置上下偏振片。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
在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开启;在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关闭;在满足第三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一个显示元件开启,另一显示元件关闭。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且设置在背离所述显示模块的发光方向的一侧。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及包括显示模块的电子设备,该显示模块包括具有第一可发光部分和透光部分的第一显示元件以及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第二显示元件,且,第二显示元件设置在远离第一显示元件发光面的一侧,并与第一显示元件向同一侧发光,第二显示元件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的透光部分在两个显示元件的发光方向上重叠;此设计不仅保证了显示模块的透光特性,还可实现两个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这样在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该显示模块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提高摄像头成像质量时,可基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在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光,提升显示模块的发光单元密度,增大其发光显示区域,从而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低显示元件中不透光部分的占比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元件的第二可发光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的透光部分在两个显示元件的发光方向上相重叠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包括的各组成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各个层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和LCD的各个层的堆叠结构示意;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均开启的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元件开启、第一显示元件关闭的示意图;
图9(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元件开启、第二显示元件关闭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用于达到同时改善电子设备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的目的,相应使得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摄像头区域和非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一致。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可应用于具有摄像装置和显示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智能手环、个人数字助理、相机等电子设备中。典型地,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与设备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达到预定阈值,也即,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可以为全面屏设计,且电子设备中的摄像装置至少包括设置于显示屏下方(即设备主体与显示屏之间)的摄像头,该摄像头可称之为屏下摄像头。
参阅图1示出的上述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显示模块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可发光部分和透光部分的第一显示元件11,和具有第二可发光部分的第二显示元件12。
其中,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不透光,也即,第一显示元件11基于其不透光部分的至少部分发光,且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自身不发光。
可选地,第一显示元件11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迷你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显示元件。当在OLED或迷你LED等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的两端施加电压时,显示元件的阴极输出电子,阳极输出空穴,电子遇到空穴时会填充空穴,电子与空穴的结合过程发生时电子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以此实现OLED或迷你LED等器件的发光显示。
OLED、迷你LED等器件的阴极、阳极以及还有处于阴极、阳极之间的发光层等构成OLED、迷你LED的可发光部分(即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且其可发光部分不透光。
在全面屏设计中,需将电子设备的相应摄像头如前置摄像头设计为屏下摄像头,即摄像头处于电子设备的屏幕下方。对于屏下摄像头,需将设备屏幕上处于摄像头上方的盖板(如玻璃盖板)区域做成透光区域,以满足成像时的进光需求,然而,设备的显示元件具有不透光部分,如OLED、迷你LED的上述不透光部分,且不透光部分会在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下方形成特定的衍射效应,从而会导致成像模糊。为了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成像质量,会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元件的不透光部分在显示元件的占比,具体可参阅图2提供的示意图,图2中的每个灰度方框表示显示元件中的不透光部分,图2(a)-图2(b)的变化表示降低了显示元件中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此实现提升透光部分的占比,达到降低衍射、提升屏下摄像头成像质量的目的。然而,由于OLED、迷你LED等第一显示元件11基于其不透光部分(的至少部分)实现发光,而透光部分自身不发光,从而不透光部分占比的降低相应降低了第一显示元件11中显示单元的占比、影响了其显示质量,且会导致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摄像头区域和非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有明显差异,使得整个屏幕的显示效果不一致。
为克服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显示元件11的发光方向上设置了一另外的显示元件,即上述的第二显示元件12。
并具体将第二显示元件12设置在远离第一显示元件11发光面的一侧,且第二显示元件12和第一显示元件11向同一侧发光,第一显示元件11和第二显示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可参阅图3所示。
且,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在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和/或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上重叠;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在两个显示元件的发光方向上完全重叠,其中,图4未示出两个显示元件的发光方向,可将该发光方向理解为垂直于图4所示出的图形平面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出的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或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的形状仅为示意性说明,不构成对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或所述透光部分的形状限定。
其中,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能够透光。
基于对第一显示元件11和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上述结构及相对位置设计,一方面,由于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能够透光,从而可通过在显示模块发光方向上相重叠设置的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和第二显示元件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透光特性,满足屏下摄像头成像时的进光需求,并通过增大该透光部分的区域占比(对应于降低不透光部分的占比)降低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下区域衍射,提升屏下摄像头成像质量;另一方面,可通过利用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透过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11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向同一侧发光,相当于1112第一显示元件11与第二显示元件12在不同区域互补发光,从而提升了显示模块的发光密度,增大了其发光显示区域,相应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避免了屏幕的摄像头区域和非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有明显差异。
11所采用的第二显示元件12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但不限于此,只要可基于其透光部分实现发光显示(不限于背光或非背光方式)即可满足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显示元件12的要求,相应可以与第一显示元件11堆叠使用,以实现两者发光区域的互补。
实施中,可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作为电子设备显示屏的一部分,并将该显示模块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屏下摄像头与屏下摄像头对应的显示屏盖板(如玻璃盖板)区域之间,也即,本申请本质上提供了一种屏下摄像头对应的显示屏部分的实现方式。
综上所述,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在发光方向上堆叠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并将第二显示元件中能够透光的第二可发光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的透光部分在发光方向上重叠的显示模块设计结构,不仅保证了显示模块的透光特性,还可实现两个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这样在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该显示模块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提高摄像头成像质量时,可基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在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光,提升显示模块的发光密度,增大其发光显示区域,从而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元件12还包括不透光部分。
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在第一显示元件11和/或第二显示元件12的发光方向上重叠。
其中,第一显示元件11的发光方向即指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第二显示元件12的发光方向相应指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两者的发光方向是一致的,向同侧发光。在将显示模块应用于电子设备并作为电子设备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和/或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即为从显示模块指向其对应的屏幕盖板(如玻璃盖板)区域的方向。
实际应用中,显示元件需要基于驱动实现发光显示,而显示元件的驱动电路、驱动走线等通常无法做到透明,因此,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至少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元件12的驱动电路及其走线。
以第二显示元件12为LCD为例,其不透光部分至少可以包括LCD的TFT驱动电路及走线。
可选地,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可以被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覆盖。
较优地,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在被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覆盖时,可以使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完全重叠,相对应地,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同样完全重叠。基于此种设计,可使得第一显示元件11和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完全重叠、透光部分完全重叠,这样在设备显示屏基于两个显示元件进行发光显示时,可达到两个显示元件发光区域的最佳互补,同时可达到两个显示元件透光区域的最大透光,不会存在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对第一显示元件11透光部分的挡光/阻光现象。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参阅图5,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111,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单元112;
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121,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光单元122;
可选地,第一显示元件11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和透光单元112交替设置,第二显示元件12中的第二发光单元121和不透光单元122交替设置。
不透光单元122的至少部分与相应第一发光单元111在第一显示元件11和/或第二显示元件12的发光方向上重叠。
基于上述设计,实现了第一显示元件11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显示元件12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121在发光面不同区域的互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内容显示时,可通过控制第一显示元件11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1和第二显示元件12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121进行发光,实现两者发光区域的互补,从而提升了显示模块的发光单元密度,增大了其整体发光区域,以此保证了屏下摄像头在显示屏对应的屏幕区域的显示质量。而在进行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时,由于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和第二显示元件12的能够透光的第二可发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从而满足了成像时的进光需求,且由于在设计时尽可能提升了透光部分的占比,从而降低了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下区域的衍射,提升了成像质量。
较优地,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单元122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相应第一发光单元111在所述发光方向上完全重叠,相对应地,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发光单元121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单元112在所述发光方向上完全重叠,以保证两个显示元件在电子设备显示屏显示时的最佳互补发光和屏下摄像头成像时的最佳透光。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元件1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单元113,第一驱动单元113用于驱动相应第一发光单元111进行发光显示。
第二显示元件1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单元123,第二驱动单元123用于驱动相应第二发光单元121进行发光显示。
第一驱动单元113与相应第二驱动单元123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可选地,第一驱动单元113与第一发光单元111的数量一致,用于一对一地对相应第一发光单元111进行发光驱动;第二驱动单元123与第二发光单元121的数量一致,用于一对一地对相应第二发光单元121进行发光驱动。
其中,以第一显示元件11为OLED或迷你LED为例,其第一驱动单元113可以包括OLED或迷你LED的TFT驱动电路及其走线,以第二显示元件12为LCD为例,其第二驱动单元123可以包括LCD的TFT驱动电路及其走线,两者的TFT驱动电路及其走线均不透光。
实际应用中,可将第一显示元件11的TFT驱动电路及其走线等不透光的第一驱动单元113与其同样不透光的第一发光单元111在所述发光方向上堆叠设置,同时将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驱动单元113与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驱动单元123在所述发光方向上堆叠设置,比如,具体将OLED/迷你LED的阴极、TFT驱动及走线、阳极,以及LCD的TFT驱动及走线依次在所述发光方向的逆方向上堆叠设置等,将两个元件中不透光的部分进行堆叠设计,相应可达到第二显示元件12的不透光部分不会对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产生阻光现象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元件11包括发光材料,并基于所述发光材料发光;第二显示元件12采用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发光。
示例性地,在第一显示元件11为OLED或迷你LED的等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元件11的发光材料可以包括用于分别实现OLED或迷你LED的阳极、阴极、有机分子发射层和传导层的相关材料。当向OLED或迷你LED两端施加电压时,其阴极向有机分子发射层输出电子,阳极向传导层输出空穴,在发射层和传导层的交界处,电子会与空穴结合,电子遇到空穴时会填充空穴,这一过程发生时,电子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从而实现OLED或迷你LED的发光。
第二显示元件12,如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LCD,则采用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发光。
在背光显示方式中,需要进行背光源的设置。
在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块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并具体作为显示屏上对应于屏下摄像头的部分时,需将该显示模块设置于屏下摄像头与屏下摄像头对应的显示屏盖板(如玻璃盖板)区域之间,在该环境中,为了屏下摄像头更好地进行成像,本实施例不将第二发光元件12的背光源设置于屏下摄像头和第二发光元件12的相应器件(如LCD液晶)之间,而是采用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第二显示元件12的发光显示。
具体地,屏下摄像头通常较小,结合屏下摄像头的该特点,可选地,可在屏下摄像头区域周围布置一圈背光源灯珠,以LCD为例,在背光源开启后,背光源光线沿LCD导光板侧面传导至LCD液晶的一面,实现对LCD液晶的照射,进而基于背光照射实现LCD的发光。
可选的,第二显示元件12的背光源采用发光光谱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发光光谱一致的灯珠,以实现两者显示效果的一致。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显示元件采用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发光,可进一步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所述显示模块对屏下摄像头成像时的影响。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还包括偏振片,以过滤偏振光。
优选地,该偏振片使用圆偏振片(即,偏振片+1/4波长波片),在OLED或迷你LED的自发光场景中,外界光会经过其阴极而反射回来,导致用户会从画面看到自己,影响观看效果和对比度,基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圆偏振片,可有效解决该反射问题。
传统的LCD会设置上下偏振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元件12的背光采用线偏振光,以使得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偏振片协同,相应使得第二显示元件12不需设置上下偏振片,从而去掉了传统LCD的上下偏振片。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参阅图6提供的显示模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显示模块中的第一显示元件11可以实现为包括以下的各结构层:
沿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11和/或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的逆方向依次设置的:偏光层、阴极层、发光层、第一驱动层和阳极层。
其中,以第一发光元件11为OLED或迷你LED为例,发光层可进一步包括有机分子发射层和传导层。
第一显示元件11的偏振片设置在第一显示元件11的偏光层,且偏光层中的偏振片优选地可采用圆偏振片。
第一显示元件11的上述各个层具有透光部分。
具体实施中,可在第一显示元件11的相应层对用于实现相应功能的材料以及透光部分进行交替设置,例如,在第一驱动层中将OLED或迷你LED的TFT驱动电路及其走线与透光部分交替设置,每个驱动电路及其走线构成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在阳极层中将形成阳极的材料与透光部分交替设置,使得形成阳极与透光部分交替设置的结构等等,并使得各个层的透光部分按发光方向分别重叠、透光部分之外的相应部分(如阳极、驱动等)按发光方向分别重叠,相应使得基于该结构中第一显示元件11的各个层的透光部分构成第一显示元件11的透光部分,基于第一显示元件11的阴极层、发光层和阳极层的相应部分构成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
相应地,如图7所示,显示模块中的第二显示元件12可以实现为包括以下的各结构层:
沿第一显示元件11的第一可发光部分11和/或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的逆方向依次设置的液晶层、第二驱动层和导光板层。
所述导光板层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透明导光板层,在第二显示元件12为LCD的情况下,第二驱动层具体可以是液晶TFT层。所述液晶层和所述导光板层的相应部分构成第二显示元件12的第二可发光部分。
以第一显示元件11为OLED、第二显示元件12为LCD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上述实现结构具体可实施为如图7示出的OLED以及LCD的各个结构层。其中,OLED的各个结构层包括沿OLED和/或LCD的发光方向的逆方向依次设置的圆偏光层、OLED阴极层、OLED发光层、OLED TFT层和OLED阳极层;LCD的各个结构层包括沿OLED和/或LCD的发光方向的逆方向依次设置的液晶层、液晶TFT层和透明导光板层。
OLED TFT层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光部分和OLED的TFT驱动及其走线,LCD的液晶TFT层中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光部分和LCD的TFT驱动及其走线,OLED和LCD的TFT驱动及其走线在发光方向上重叠。且,LCD的TFT驱动及其走线置于OLED发光单元(即由阳极、发光层、阴极构成的发光单元)的不透明的阳极远离发光方向的一侧,与OLED发光单元在发光方向上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上述结构中,第一显示元件11与第二显示元件12本质上共用一层偏光层,即所述圆偏光层。
针对第二显示元件12,如LCD还会为其设置背光源,如上文所述,优选地可在屏下摄像头区域周围设置一圈背光源灯珠,以使得第二显示元件12基于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发光,并且,为了保证两个显示元件显示效果的一致性,第二显示元件12的背光源可优先采用发光光谱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发光光谱一致的灯珠。
LCD的发光部分在基于背光方式实现发光时,可透过OLED的透光部分实现向OLED的发光侧发光,以此实现了两者发光区域的互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元件12的背光采用线偏振光,以使得与第一显示元件11的偏振片协同,相应去除了传统LCD中的上下偏振片,使得LCD等第二显示元件12不需再设置上下偏振片。
针对偏振片采用圆偏振片的情况,第二显示元件12的液晶层在调制相位时增加四分之一波长波片相位,以补偿所述圆偏振片带来的四分之一波长相位损失。
另外,本申请实施中,LCD等第二显示元件12采用时序RGB(红绿蓝)混色进行颜色调制,去除了传统LCD的RGB像素滤波片。
基于本申请实施中显示模块的上述结构,不仅保证了显示模块的透光特性,还可实现两个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这样在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该显示模块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提高摄像头成像质量时,可基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在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光,提升显示模块的发光密度,增大其发光显示区域,从而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示出的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3,该控制器13用于执行以下控制功能:
在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开启;在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关闭;在满足第三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一个显示元件开启,另一显示元件关闭。
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条件可以设置为表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需要进行信息显示的条件,例如,在检测到电子设备显示屏需要显示信息时,可判定为满足该第一条件,控制器13相应控制显示模块的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均开启,如图9(a)所示,以通过两个显示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保证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在提升其透光部分的占比后其发光单元密度不减少,相应保证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即本申请的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
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条件还可以设置为表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需要进行第一特定应用场景中信息显示的条件,这里的第一特定应用场景比如可以是美颜等图像处理场景,或游戏、电影等特效画面显示场景,这些场景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通常有更高的要求,当检测到电子设备需要针对这些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信息显示时,可判定为满足该第一条件,控制器13相应控制显示模块的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均开启,以保证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即本申请的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
上述的第二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表示电子设备需关闭显示屏的条件,或者表示电子设备需进行图像拍摄的条件等,基于该条件,在检测到电子设备需进行图像拍摄时,可关闭显示模块的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以此保证了屏下摄像头成像效果的良好。在检测到电子设备需关闭显示屏(如锁屏、关机等)时,同样可关闭显示模块的第一显示元件和第二显示元件。
上述的第三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表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需要进行第二特定应用场景中信息显示的条件,可选地,第二特定应用场景可以是除上述第一特定应用场景之外的其他场景,例如,除美颜等图像处理场景、游戏、电影等特效画面显示场景之外的其他场景等,这些场景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要求相对较低,从而可仅控制显示模块中的一个显示元件进行发光显示,而另一个显示元件关闭,以节省显示模块的功耗,并相应提升其使用寿命。
可选地,在符合第三条件时,参阅图9(b)和图9(c),可控制显示模块中的任一显示元件进行发光显示,而另一发光元件关闭。
实际应用中,OLED或迷你LED等发光二极管显示元件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在显示元件分别采用OLED/迷你LED和LCD作为第一显示元件、第二显示元件,且满足上述第三条件的情形下,优选地,可控制OLED或迷你LED关闭,而LCD则启动,以减少显示模块中OLED或迷你LED的使用频次或时长,延长显示模块的整体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条件的设置是不限定的,例如,针对需采用屏下摄像头成像的场景,在成像过程中,既可以控制显示模块的两个显示元件均处于开启状态(即在拍照时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维持信息显示)、又可以控制两个显示元件均处于关闭状态(拍照时屏下摄像头对应的屏幕区域不进行信息显示,当然,显示屏的其他区域可维持显示)、又可以控制显示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显示元件处于开启状态,而另一个显示元件处于关闭状态,在此不加限制。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可用于上文所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设备,以使得为电子设备提供用于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屏幕。
该显示屏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块。
其中,显示模块处于该显示屏的预定区域,该预定区域,比如具体可以是显示屏的左上角相应区域、右上角相应区域或上方中部区域等,在此同样不限制显示模块在显示屏的具体设置位置。
实施中,在将本实施例的显示屏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使得为这些电子设备提供用于信息显示的屏幕时,显示屏上的显示模块与屏下摄像头的位置相匹配,具体处于屏下摄像头与屏下摄像头所对应的屏幕盖板(如玻璃盖板)区域之间,因此,实施中,可结合电子设备中屏下摄像头在电子设备的位置需求来相应设置显示模块在显示屏所处的位置。
显示屏上除显示模块之外的其他屏幕区域,采用常规的一种显示元件实现即可,如采用OLED或者采用LCD实现等。且实施中,可选地,可对显示屏上的显示模块及显示模块之外的其他区域进行统一的亮暗控制,或者,还可以对这两部分进行单独控制,即显示屏上对应于屏下摄像头的显示模块与其他屏幕区域分别对应独立的控制逻辑,并单独控制。
基于包括的所述显示模块的组成结构,本实施例的显示屏不仅保证了其显示模块的透光特性,还可实现显示模块两个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这样在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该显示模块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提高摄像头成像质量时,可基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在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光,提升显示模块的发光密度,增大其发光显示区域,从而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设备主体1001;
如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1002,该显示屏1002包括如上文任一相应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处于显示屏1002的预定区域,示例性地,如可以处于显示屏的左上角或右上角相应区域,但不限于此。显示屏1002中显示模块的实现结构,具体可参阅上文相应实施例对显示模块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图像采集装置1003,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001与所述显示屏1002之间,且具体设置在背离所述显示屏1002中显示模块的发光方向的一侧。
其中,图像采集装置1003具体可以是处于电子设备主体与电子设备显示屏之间的摄像头,即屏下摄像头。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基于其显示屏中显示模块的设计结构,不仅保证了所述显示模块的透光特性,还可实现显示模块两个元件发光区域的互补,这样在通过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对应的该显示模块不透光部分的占比以提高摄像头成像质量时,可基于第一显示元件与第二显示元件在不同区域的互补发光,提升显示模块的发光密度,增大其发光显示区域,从而可同时保证设备屏幕在摄像头区域的显示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块,包括:
第一显示元件,具有第一可发光部分和透光部分;
第二显示元件,具有第二可发光部分;
其中,
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发光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向同一侧发光;
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透光部分在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的发光方向上重叠;
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能够透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不透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还包括不透光部分;
所述不透光部分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不透光部分在所述发光方向上被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第一可发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透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透光单元;
所述第二可发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不透光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光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中的第一发光单元和透光单元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第二发光单元和不透光单元交替设置,所述不透光单元的至少部分与相应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相应第一发光单元进行发光显示;
所述第二显示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相应第二发光单元进行发光显示;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相应第二驱动单元在所述发光方向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包括发光材料,并基于所述发光材料发光;所述第二显示元件采用侧面背光的方式实现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元件还包括偏振片,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背光采用线偏振光,以使得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偏振片协同,相应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不需设置上下偏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
在满足第一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开启;在满足第二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关闭;在满足第三条件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中的一个显示元件开启,另一显示元件关闭。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且设置在背离所述显示模块的发光方向的一侧。
CN202010622383.1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739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383.1A CN11173991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US17/206,623 US11640068B2 (en) 2020-06-30 2021-03-19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383.1A CN11173991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9919A true CN111739919A (zh) 2020-10-02
CN111739919B CN111739919B (zh) 2023-12-29

Family

ID=72652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2383.1A Active CN11173991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0068B2 (zh)
CN (1) CN1117399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81292B1 (ko) * 2018-04-13 2022-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2612A (ja) * 2002-10-30 2004-05-27 Shoen Kagi Kofun Yugenkoshi 両面表示画面装置
CN109801903A (zh) * 2019-02-01 2019-05-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屏以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CN110034151A (zh) * 2019-03-29 2019-07-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78649A (ko) * 2019-12-18 2021-06-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2612A (ja) * 2002-10-30 2004-05-27 Shoen Kagi Kofun Yugenkoshi 両面表示画面装置
CN109801903A (zh) * 2019-02-01 2019-05-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屏以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CN110034151A (zh) * 2019-03-29 2019-07-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9919B (zh) 2023-12-29
US11640068B2 (en) 2023-05-02
US20210405385A1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7250B2 (ja) 表示装置
US9880442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0251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148537A (zh)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2006343716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70073824A (ko) 조명 시스템
TW200537184A (en) Display device, color filte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0531549B (zh) 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62301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56075B (zh) 子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934801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07025187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87385A (ja)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768063B (zh) 一种双面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21848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2001222904A (ja) 光源、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739919B (zh) 一种显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1061855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屏幕补光方法
US6741228B1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26465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41323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1581588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07520B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9327577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932757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