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5429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5429A
CN111725429A CN202010616797.3A CN202010616797A CN111725429A CN 111725429 A CN111725429 A CN 111725429A CN 202010616797 A CN202010616797 A CN 202010616797A CN 111725429 A CN111725429 A CN 111725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67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5429B (zh
Inventor
王俊强
张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67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5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5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5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5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5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膜层、位于多个第一膜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层以及位于发光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二膜层;在显示面板显示区中第一显示区的透光区,衬底基板和/或多个第一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镜结构,多个第二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透镜结构,透光区的入射光线被第二透镜结构会聚后射入第一透镜结构,以增加射入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量,进而增加经第一透镜结构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射出的光线量,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中集成了摄像头,以实现图像采集功能。具体的,现有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下方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采集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透射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的光线,实现图像采集。但是,现有显示面板中从显示面透射至非显示面的光线量较少,导致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质量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透射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的光线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膜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膜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二膜层;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衬底基板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镜结构;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透镜结构;
其中,所述透光区的入射光线被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会聚后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衬底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透镜结构,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结构,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具体应用时,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的入射光线先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再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而可以利用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入射的光线进行会聚后,再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而增加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量,进而增加经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即与显示面相对的表面)射出的光线量,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区的俯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三透镜结构所在区域的一种光路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中,第二透镜结构和第三透镜结构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显示面板中从显示面透射至非显示面的光线量较少,导致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质量有待提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200,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100的像素区域所占的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00的像素区域所占的比例,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100包括光线透射区域和像素显示区域,即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102和多个透光区101,透过区101设置在发光区102之间的非发光区域内;所述第二显示区200为正常显示区,即所述第二显示200区仅包括像素显示区域,而不额外设置光线透射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即所述第一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像素个数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单位面积内的像素个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单个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单个像素的面积,即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单位面积内的像素个数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内单位面积内的像素个数相同,但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单个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单个像素的面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且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单个像素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单个像素面积,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多个第一膜层20、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发光层30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3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多个第二膜层40;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衬底基板10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镜结构12;在所述透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透镜结构41;
其中,所述透光区的入射光线被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会聚后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对所述显示面板透光区的入射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可选的,所述发光层包括发光材料层32以及为所述发光材料层32提供驱动信号的阳极31。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包括像素定义层49,所述像素定义层49的开口用于定义多个发光单元区域,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区域用于形成发光层3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在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相邻阳极31之间的空隙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以充分利用相邻阳极31之间的空隙透射光线。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在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可以大于相邻阳极31之间的空隙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即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宽度大于相邻阳极31之间的空隙的宽度;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在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也可以等于相邻阳极31之间的空隙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即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宽度等于相邻阳极31之间的空隙的宽度,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在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9中除去发光单元区域外的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范围内,以避免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出射的光线射向所述发光单元区域,影响显示。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在所述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可以等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9中去除所述发光单元区域外的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也可以小于所述像素定义层49中去除所述发光单元区域外的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即第二透镜的宽度等于或者小于相邻两个像素开口之间像素定义层之间的宽度,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光区中可以一个透光区对应一个第二透镜结构,也可以所述多个透光区中的全部透光区对应一个第二透镜结构,还可以所述多个透光区中的至少两个透光区对应一个第二透镜结构,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同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光区中可以一个透光区对应一个第一透镜结构,也可以所述多个透光区中的全部透光区对应一个第一透镜结构,还可以所述多个透光区中的至少两个透光区对应一个第一透镜结构,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和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和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一一对应,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具体应用时,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的入射光线先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再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而可以利用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入射的光线进行会聚后,再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而增加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量,进而增加经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即与显示面相对的表面)射出的光线量,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且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中具有所述第二凸起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的折射率,以使得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可以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射入的光线进行会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第二凸起的弧形面朝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位于具有所述第二凸起的膜层朝向所述发光层30的一侧;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第二凸起的弧形面背离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位于具有所述第二凸起的膜层背离所述发光层30的一侧,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衬底基板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衬底基板10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衬底基板10的第一凸起的弧形面朝向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一侧,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透光区,如图4所示,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一凸起时,所述第一凸起的弧形面朝向所述发光层30一侧,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一凸起时,所述第一凸起的弧形面朝向所述衬底基板10,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膜层20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朝向所述发光层30一侧的平坦化层21,所述发光层30形成在所述平坦化层21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包括像素定义层49,所述像素定义层49用于定义多个发光单元区域,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区域用于形成发光层30。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层21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膜层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与所述平坦化层21之间的多个绝缘层,所述多个绝缘中的至少一侧绝缘层具有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衬底基板10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中具有所述第一凸起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的折射率,以使得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对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射向其的光线进行会聚,从而增大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射向所述衬底基板10远离所述发光层30一侧的光线量,进而增大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的出射光线量,以进一步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衬底基板10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20中具有所述第一凸起的膜层的折射率小于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的折射率,以使得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对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射向其的光线进行发散,从而提高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出射光线的均匀度,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的出射光线的均匀度,以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不同区域的亮度的均匀度,最终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多条金属走线。由于金属走线对射在其表面的光线具有阻挡作用,为了避免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对射向其的光线发散后形成的发散光线射向所述金属层,被所述金属层遮光,影响所述显示面板非显示面的出射光线,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位于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以及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中各金属层中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即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中各金属层中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至少部分重叠,以避免所述金属走线完全遮挡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射出的光线全部经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中各金属层中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以提高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出射光线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7所示,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环境光线,即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的光线用于拍摄图像,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层22,所述第一金属层22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10背离所述发光层30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一光斑,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22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以保证所述第二透光结构41出射的光线可以全部透过所述第一金属层22中多个第一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以增加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内的光线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接收到的光线量,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22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只要保证所述第二透光结构41出射的光线可以全部透过所述第一金属层22中多个第一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的最小距离,同理,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最小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位于同一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可以对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射向其的光线具有较好的发散作用,同时保证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光线全部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所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的最小距离,同理,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为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最小距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只要保证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光线全部可以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所接收即可。可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位于同一点。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透光区,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环境光线,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层22和第二金属层23,所述第一金属层22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22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23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8所示,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10背离所述发光层30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二光斑,所述第二光斑的边界线的部分对应相邻所述第一金属层22中第一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边界线,部分对应相邻所述第二金属层23中第二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分界线,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22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以保证所述第二透光结构41出射的光线可以全部透过所述多个第一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多个第二金属线之间的空隙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以增加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内的光线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接收到的光线量,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22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只要保证所述第二透光结构41出射的光线可以全部透过所述多个第一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多个第二金属线之间的空隙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位于同一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可以对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射向其的光线具有较好的发散作用,同时保证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光线全部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所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只要保证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光线全部可以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所接收即可。可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位于同一点。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之间,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二光斑,所述第二光斑的边界线的部分对应相邻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边界线,部分对应相邻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分界线,则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即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包括至少两层金属层,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二光斑,所述第二光斑的边界线不同部分对应不同金属层中其金属走线与金属走线之间的间隙的分界线时,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至少两层金属层中距离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最近的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至少两层金属层中距离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最近的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之间,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二光斑,所述第二光斑的边界线的对应相邻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分界线,则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以保证所述第二透光结构41出射的光线可以全部透过所述多个第一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以及所述多个第二金属线之间的空隙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以增加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内的光线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接收到的光线量。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目标对象的反射光线,如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手指的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用于指纹识别,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光线会聚点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目标对象的反射光线经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透射后,转换成平行光射向所述第一透镜结构12,避免不同方向的光线彼此交错,影响指纹识别的精度。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的光线会聚点之间的距离,具体视情况而定。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表面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也即所述多个第二膜层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包括相邻的第一有机膜层43和第二有机膜层44,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为弧形面,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顶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的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位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朝向所述发光层30的一侧;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位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背离所述发光层30的一侧,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还包括:对所述发光层30进行封装的封装薄膜42以及位于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最上层的玻璃盖板4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3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触控电极层46,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控检测功能。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位于所述发光层30和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之间时,所述触控电极层46位于所述发光层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之间,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还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保护层,以简化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减小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适应于显示面板轻薄化的发展。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之间时,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之间,所述第二有机膜层还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保护层,以简化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减小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适应于显示面板轻薄化的发展。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3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的色阻层47,可选的,所述色阻层47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46背离所述发光层30一侧,与所述玻璃盖板45相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接收的是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会聚后的光线,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以减小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所占用的面积,降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设置对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发光区的影响。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包括: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也可以包括: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射出的光线全部被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所接收即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33,所述发光单元33与所述发光区一一对应,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发光区包括中心发光区1021和环绕所述中心发光区1021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多个发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40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利用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改变所述发光单元33射向所述边缘发光区1022的光线的光路,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中发光区的光线出射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选的,所述中心发光区域1021为像素定义层开口的最小宽度中发光材料所在的区域,所述边缘发光区域为像素定义层开口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之间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区的中心发光区1021位于所述发光单元33的正上方,所述边缘发光区1022环绕在所述中心发光区1021四周,可选的,所述中心发光区1021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33在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为圆形,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区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或其他形状,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发光单元发射的光通常不是准直光,即发光单元发射的光为具备一定发散角度的光,而由发光单元发出并到达其边缘发光区的光的发散角度较大,而大角度的光有较大概率会发生全反射或多次折射后消失,如图15中的光线B,从而影响所述边缘发光区的光线出射量,进而影响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
在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5所示,所述发光层30背离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透镜结构48,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可以将由发光单元33发出的大角度光通过反射与折射作用变为小角度光,进而可以从所述边缘发光区射出,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功耗,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各所述发光单元的边缘发光区上方设置第三透镜结构,还可以避免大角度光射入相邻的发光单元发生混色的问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大小的驱动信号小,所述蓝色单元的发光效率小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和红色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蓝色发光单元331、红色发光单元332和绿色发光单元333,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而不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边缘发光区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的边缘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仅提高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边缘发光区的出射光线量,减小相同大小的驱动信号下,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发光区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的发光区、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的发光区的亮度差异,提高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图像显示均匀度;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可以覆盖所述红色发光单元的边缘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的至少一个,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与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位于同一层,以简化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同时在保证所述显示面板同时具有第二透镜结构和第三透镜结构的基础上,减小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如图20所示,图2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中同时包括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和所述第三透镜结构的俯视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位于相邻多个发光单元33围城的空间的上方,在所述发光单元33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相邻多个发光单元33围城的空间内;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位于各发光单元33的上方,覆盖所述发光单元33的发光区的至少部分边缘发光区。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中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中第三凸起的凸起方向不同,如图17所示,即所述第二凸起的弧形面背离所述发光层,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都朝向所述发光层;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结构41中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中第三凸起的方向相同,如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第二凸起的弧形面朝向所述发光层,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也朝向所述发光层,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下面以所述第三透镜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膜层和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描述。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位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与具有所述发光单元33的所述发光层之间,在所述多个发光区102,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朝向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一侧的表面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具有凹槽,所述第三凸起43位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的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折射率,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结构为凹透镜,以利用凹透镜改变所述发光单元射向所述边缘发光区的光路,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出射量。
如图22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发光区102,所述第二有机膜层44朝向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一侧表面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具有凹槽,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43的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折射率,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结构为凸透镜,以利用凸透镜改变所述发光单元射向所述边缘发光区的光路,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出射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正投影与所述中心发光区102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正投影不重叠,以使得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的设置不影响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区的光线出射,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中心发光1021区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3所示中的第三透镜结构仅位于部分发光单元的上方,图24所示中的第三透镜结构位于各发光单元的上方,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所述第三透镜结构仅设置在部分发光单元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各发光单元的上方,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5所示,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中心发光区102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时,具有所述第三凸起的膜层中还具有贯穿该具有所述第三凸起的膜层的第一通孔50,该第一通孔50可以位于相邻第三透镜结构48的弧形面之间,以增大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和与所述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0内的部分的分界面,提高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对射向其的光线的光路改变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在所述多个发光区102,所示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可以延伸至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相邻发光单元33之间的空隙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下面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正投影与所述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正投影不重叠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描述。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范围内,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仅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而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没有交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7所示,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范围内,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仅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延伸至覆盖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相邻的红色发光单元332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时,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包括靠近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第一部分以及靠近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区域的曲率半径,以减小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一部分的出射光线量以及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部分的出射光线量的差异,提高所述显示面板出射光线的均匀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范围内,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仅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而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中心发光区102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没有交叠。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8所示,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范围内,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仅覆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延伸至覆盖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相邻的绿色发光单元333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时,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包括靠近所述蓝色发光单元331的第三部分以及靠近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的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四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区域的曲率半径,以减小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三部分的出射光线量以及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四部分的出射光线量的差异,提高所述显示面板出射光线的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大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如果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投影之间的空隙上方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和蓝色发光单元331之间的空隙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投影位于红色发光单元332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投影之间的第三凸透镜结构48的弧形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投影位于绿色发光单元333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投影之间的第三凸透镜结构48的弧形面曲率半径,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中红色发光单元332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间隙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间隙的光线出射均匀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0所示,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范围内,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48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仅覆盖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还覆盖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相邻的红色发光单元332的边缘发光区1022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时,所述第三透镜结构48包括靠近所述绿色发光单元333的第五部分以及靠近所述红色发光单元332的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五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六部分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的弧形面区域的曲率半径,以减小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五部分的出射光线量以及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六部分的出射光线量的差异,提高所述显示面板出射光线的均匀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1所示,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任意两个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空隙内都有一个第三透镜结构的正投影,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投影位于红色发光单元332和绿色发光单元333的投影之间的第三凸透镜结构48的弧形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投影位于红色发光单332元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投影之间的第三凸透镜结构48的弧形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投影位于绿色发光单元333和蓝色发光单元331的投影之间的第三凸透镜结构48的弧形面曲率半径,以提高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任意两个发光单元之间光线出射均匀度,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3和图24所示,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没有交叠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和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中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膜层中具有第二通孔60,所述第二通孔6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以提高所述中心发光区的光线出射量,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可以与所述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具体视情况而定。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模组500,所述图像采集模组5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0中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采集所述显示面板300的第一显示区100的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以基于所述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中经所述显示面板300下表面出射的光线进行成像。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200,所述第一显示区100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00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所述图像采集模组500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10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便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中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经所述显示面板300射出后,被所述图像采集模组500全部接收,以提高基于所述显示面板300出射的光线形成的图像的质量。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500为摄像头,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2,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结层400,所述粘结层4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0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区100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500之间,用于将所述图像采集模组500与所述显示面板300更加牢固的粘合在一起。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采集模组600,所述指纹采集模组6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0中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基于所述显示面板300第一显示区100的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进行指纹识别,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100和第二显示区200,所述第一显示区100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200的像素区域所占比例,所述指纹采集模组600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100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便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中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经所述显示面板300射出后,被所述指纹识别模组600全部接收,以提高基于所述显示面板300出射的光线进行指纹识别的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3,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结层400,所述粘结层4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0中的所述第一显示区100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600之间,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600与所述显示面板300更加牢固的粘合在一起。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所述衬底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透镜结构,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结构,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具体应用时,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的入射光线先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再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而可以利用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对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入射的光线进行会聚后,再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而增加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量,进而增加经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即与显示面相对的表面)射出的光线量,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基于该光线量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并列和递进相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膜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膜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二膜层;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衬底基板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镜结构;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透镜结构;
其中,所述透光区的入射光线被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会聚后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且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具有所述第二凸起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衬底基板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且所述衬底基板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具有所述第一凸起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膜层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多条金属走线;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位于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衬底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弧形面,以形成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且所述衬底和/或所述多个第一膜层中具有所述第一凸起的膜层的折射率小于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弧形面相接触的膜层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以及所述少一层金属层中各金属层中金属走线之间的空隙射入所述第一透镜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环境光线,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第一光斑,所述第一光斑的边界线对应相邻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分界线,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环境光线,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经过所述至少一层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背离所述发光层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二光斑,所述第二光斑的边界线的部分对应相邻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及其间隙的分界线,部分对应相邻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与其间隙的分界线,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入射光线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目标对象的反射光线,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弧形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结构的光线会聚点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膜层包括相邻的第一有机膜层和第二有机膜层,所述第二有机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有机膜层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为弧形面,所述第二有机膜层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顶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第二透镜结构;
所述多个第二膜层还包括:
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触控电极层;
当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之间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还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保护层;
当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之间时,所述第二有机膜层还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层的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区一一对应,所述发光区包括中心发光区和环绕所述中心发光区的边缘发光区;在所述多个发光区,所述多个第二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边缘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结构与所述第三透镜结构位于同一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位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第一有机膜层朝向所述第二有机膜层一侧的表面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有机膜层具有凹槽,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有机膜层的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第三透镜结构;
或,在所述多个透光区,所述第二有机膜层朝向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一侧表面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一有机膜层具有凹槽,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凹槽内,以形成所述第三透镜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发光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延伸至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空隙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透镜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中心发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采集模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背离发光层的一侧,采集所述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的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纹采集模组,所述指纹采集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基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多个透光区射入的光线进行指纹识别;
其中,所述指纹采集模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CN202010616797.3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725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797.3A CN11172542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6797.3A CN11172542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429A true CN111725429A (zh) 2020-09-29
CN111725429B CN111725429B (zh) 2022-09-02

Family

ID=7257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6797.3A Active CN111725429B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5429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6965A (zh) * 2020-11-18 2021-02-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67841A (zh) * 2021-02-05 2021-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67832A (zh) * 2020-12-22 2021-05-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909204A (zh) * 2021-02-02 2021-06-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36058A (zh) * 2021-03-08 2021-06-2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78A (zh) * 2021-03-31 2021-07-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259A (zh) * 2021-06-25 2021-10-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44218A (zh) * 2021-08-06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80089A (zh) * 2021-08-11 2021-12-1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964148A (zh) * 2021-10-25 2022-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84454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319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300513A (zh) * 2021-12-20 2022-04-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4361359A (zh) * 2021-12-29 2022-04-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08899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5950A1 (en) * 2011-06-01 2012-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CN1091487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3746A (zh) * 2018-12-29 2019-03-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23353A (zh) * 2019-04-24 2019-10-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49081A (zh) * 2019-09-30 2020-0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783367A (zh) * 2018-07-31 2020-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1108602A (zh) * 2019-12-17 2020-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显示面板中环境光的反射的色分离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5950A1 (en) * 2011-06-01 2012-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83367A (zh) * 2018-07-31 2020-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1487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3746A (zh) * 2018-12-29 2019-03-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23353A (zh) * 2019-04-24 2019-10-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49081A (zh) * 2019-09-30 2020-0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08602A (zh) * 2019-12-17 2020-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显示面板中环境光的反射的色分离的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99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47246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396965A (zh) * 2020-11-18 2021-02-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67832A (zh) * 2020-12-22 2021-05-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909204A (zh) * 2021-02-02 2021-06-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09204B (zh) * 2021-02-02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767841A (zh) * 2021-02-05 2021-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36058A (zh) * 2021-03-08 2021-06-2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78A (zh) * 2021-03-31 2021-07-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78B (zh) * 2021-03-31 2022-06-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71259A (zh) * 2021-06-25 2021-10-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44218A (zh) * 2021-08-06 2021-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80089A (zh) * 2021-08-11 2021-12-1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964148B (zh) * 2021-10-25 2022-10-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64148A (zh) * 2021-10-25 2022-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84319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284319B (zh) * 2021-12-14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300513A (zh) * 2021-12-20 2022-04-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4284454A (zh) * 2021-12-23 2022-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4454B (zh) * 2021-12-23 2024-0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59A (zh) * 2021-12-29 2022-04-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1359B (zh) * 2021-12-29 2023-10-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429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542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357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8835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20106B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755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76780A (zh) 屏下检测***、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114625264B (zh) 显示装置
CN1105346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06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99209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728048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0109828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082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18418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fingerprint sensor
CN112234087B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
CN11339426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04104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2412088U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终端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0721511U (zh) 指纹识别装置
CN112968141B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1085063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2112513U (zh) 指纹识别装置
CN1150364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