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297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2972B
CN111712972B CN201980012860.8A CN201980012860A CN111712972B CN 111712972 B CN111712972 B CN 111712972B CN 201980012860 A CN201980012860 A CN 201980012860A CN 111712972 B CN111712972 B CN 111712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axis
connector
actuator
distanc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8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2972A (zh
Inventor
北川实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12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2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2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2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包括面向线缆的表面即第一主面,以及和第一主面相反侧的表面即背面;触点,将线缆和基板电连接;致动器,以平行于基板的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致动器包括相交于旋转轴的板状的侧壁。侧壁包括基部和识别部,其中,基部包括在使所述致动器朝靠近所述线缆的方向旋转时面向所述第一主面的表面即第二主面,识别部从基部突出。正交于第二主面的方向的、从旋转轴到识别部的远端的距离,比从旋转轴到背面的距离大。

Description

连接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2月26日的日本国的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8-032234的优先权,并以参考为目的,将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将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柔性扁平线缆(Flexible Plat Cable:FFC)等(以下称为线缆)连接到基板,会使用连接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连接器的一种例子。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通过相对于壳体可旋转的罩子部件覆盖线缆的耳部,防止线缆从壳体被拔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6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实施形态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包括面向线缆的表面即第一主面,以及和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侧的表面即背面;触点,将所述线缆和基板电连接;致动器,以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所述致动器包括相交于所述旋转轴的板状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基部和识别部,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在使所述致动器朝靠近所述线缆的方向旋转时面向所述第一主面的表面即第二主面,所述识别部从所述基部突出。正交于所述第二主面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识别部的远端的距离,比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背面的距离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左视图。
图6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的剖视图。
图8是致动器被正确关闭的状态的侧壁的俯视图。
图9是致动器未被正确关闭的状态的侧壁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B-B的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此外,并不通过此实施形态限定发明。另外,下述实施形态的技术特征,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替换且容易替换的技术特征、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技术特征。
(实施形态)
图1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实施形态的连接器1是用于连接线缆8和基板9的装置。连接器1被固定到基板9。线缆8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柔性扁平线缆(Flexible Plat Cable:FFC)等。线缆8是具有可挠性的薄板状的线缆。基板9是印刷基板,包括多个电子部件。
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XYZ正交坐标系。Z轴正交于基板9。X轴平行于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Y轴正交于X轴以及Z轴两者。沿X轴的方向记载为X方向,沿Y轴的方向记载为Y方向,沿Z轴的方向记载为Z方向。Z方向中,将从基板9朝向连接器1的方向作为+Z方向。Y方向中,将从线缆8朝向后述的绝缘件2的方向作为+Y方向。在将+Z方向作为上而看到了+Y方向时的右方向作为+X方向。
如图2所示,包括多个触点4、绝缘件2和致动器3。多个触点4被保持在绝缘件2。多个触点4在X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并列。触点4被固定到基板9。触点4把持线缆8。触点4将基板9和线缆8电连接。
图5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左视图。图6是实施形态的连接器以及线缆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A-A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绝缘件2包括两个端壁21和后壁23。端壁21是正交于X轴的板状。后壁23是正交于Y轴的板状。两个端壁21通过后壁23连接。
如图7所示,后壁23包括上表面23a、第一主面23c、背面23b和前表面23f。上表面23a是正交于Z轴且朝向+Z方向的表面。第一主面23c是正交于Y轴且朝向-Y方向的表面。第一主面23c是面向线缆8的表面。背面23b是正交于Y轴且朝向+Y方向的表面。背面23b是和第一主面23c相反侧的表面。前表面23f是正交于Y轴且朝向-Y方向的表面。前表面23f是离背面23b最远的表面。另外,如图4以及图7所示,后壁23包括两个凹部235。凹部235是设置在上表面23a的槽。
致动器3安装到绝缘件2。致动器3相对于绝缘件2可旋转。致动器3以图5所示的旋转轴R为中心旋转。旋转轴R平行于X轴。即,旋转轴R平行于基板9。
如图2所示,致动器3包括两个侧壁31、第一板33和第二板34。侧壁31是正交于X轴的板状。第一板33是正交于侧壁31的板状。第二板34是正交于侧壁31以及第一板33的板状。两个侧壁31通过第一板33以及第二板34连接。通过第一板33以及第二板34,提高致动器3的强度。
从Z方向观察,两个侧壁31配置在偏离于触点4的位置。即,两个侧壁31在俯视视角下未和触点4重叠。+X方向侧的侧壁31,相对于在多个触点4当中位于+X方向侧的端部的触点4,位于+X方向。-X方向侧的侧壁31,相对于在多个触点4当中位于-X方向侧的端部的触点4,位于-X方向。
如图5以及图7所示,侧壁31包括基部311、轴319、识别部313和凸部315。如图7所示,基部311包括上表面311a、第二主面311c、第二端面311b、曲面311d和第二棱线311e。第二主面311c是在使致动器3朝靠近线缆8的方向旋转时面向第一主面23c的表面。第二端面311b是位于和第二主面311c相反侧的表面。第二端面311b平行于第二主面311c。曲面311d使第二端面311b以及上表面311a相连。从X方向观察,曲面311d呈以旋转轴R为中心的圆弧。第二棱线311e在曲面311d和第二端面311b相交的位置形成。即,第二棱线311e位于曲面311d的端部以及第二端面311b的端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二主面311c平行于第一主面23c的状态记载为第一状态。将第二主面311c正交于第一主面23c的状态记载为第二状态。图1、图2以及图5至图7表示第一状态。第一状态也可以说是致动器3关闭的状态。图3以及图4表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也可以说是致动器3打开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可将线缆8***绝缘件2和致动器3之间。线缆8被***绝缘件2和致动器3之间后,致动器3朝靠近线缆8的方向被旋转。当致动器3旋转到规定的位置时,致动器3通过设置在绝缘件2的锁定机构被定位。
如图7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基部311的上表面311a正交于Z轴且朝向+Z方向。在第一状态下,基部311的第二主面311c正交于Y轴且朝向+Y方向。在第一状态下,第二主面311c面向线缆8的耳部81。在第一状态下,基部311的第二端面311b正交于Y轴且朝向-Y方向。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棱线311e在侧壁31当中位于-Y方向的端部。
如图7所示,距离L5比距离L6大。距离L5是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图7所示的第一状态下Y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第二端面311b的距离。距离L6是从旋转轴R到前表面23f的距离。
如图6所示,轴319从基部311朝X方向突出。轴319安装到绝缘件2的端壁21。致动器3以轴319为中心旋转。旋转轴R是穿过以正交于X轴的平面切开轴319的剖面的中心的直线。
如图7所示,识别部313从基部311朝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突出。如图7所示,在第一状态下,识别部313从基部311朝+Y方向突出。在第一状态下,识别部313相对于绝缘件2的第一主面23c位于+Y方向,嵌入凹部235。在第一状态下,识别部313从绝缘件2的背面23b朝+Y方向突出。
如图7所示,识别部313包括上表面313a、第一端面313b和第一棱线313e。上表面313a是和绝缘件2的后壁23相反侧的表面,为平面状。上表面313a和基部311的上表面311a相连。第一端面313b是在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离旋转轴R最远的表面。上表面313a和第一端面313b所成的角度是90°。第一棱线313e在上表面313a和第一端面313b相交的位置形成。即,第一棱线313e位于上表面313a的端部以及第一端面313b的端部。从第二端面311b到第一端面313b的距离(第一状态下的侧壁31的Y方向的长度),比绝缘件2的端壁21的Y方向的长度长。从第二端面311b到第一端面313b的距离最好是尽可能大。
如图7所示,在第一状态下,上表面313a正交于Z轴且朝向+Z方向。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端面313b正交于Y轴且朝向+Y方向。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棱线313e在侧壁31当中位于+Y方向的端部。
如图7所示,距离L1比距离L2大。距离L1是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图7所示的第一状态下Y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识别部313的远端(第一端面313b)的距离。距离L2是从旋转轴R到背面23b的距离。
如图7所示,识别部313的上表面313a相对于绝缘件2的上表面23a在Z方向偏离。如图7所示,距离L3比距离L4大。距离L3是正交于旋转轴R且和第二主面311c平行的方向(图7所示的第一状态下Z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识别部313的远端(上表面313a)的距离。距离L4是正交于旋转轴R且和背面23b平行的方向(图7所示的第一状态下Z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后壁23的上表面23a的距离。
如图7所示,凸部315从基部311朝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突出。在第一状态下,凸部315相对于绝缘件2的第一主面23c位于-Y方向,且相对于凹部235位于-Z方向。在第一状态下,凸部315隔开间隙与第一主面23c相对。在第一状态下,凸部315覆盖线缆8的耳部81的+Z方向侧。由此,阻止线缆8被拔出。
如图2所示,第一板33是从一边的侧壁31延续到另一边的侧壁31的部件。第一板33是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板状。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板33是正交于Z轴的板状。如图6所示,第一板33包括缺口331。缺口331在第一状态下在Z方向和触点4的至少一个重叠。由此,可从Z方向确认触点4的实际安装状态。
第二板34是从一边的侧壁31延续到另一边的侧壁31的部件。第二板34是正交于第一板33的板状。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板34是正交于Y轴的板状。通过第一板33以及第二板34提高致动器3的强度。
图8是致动器被正确关闭的状态的侧壁的俯视图。图9是致动器未被正确关闭的状态的侧壁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B-B的剖视图。图1以及图5至图8表示致动器3被正确关闭的状态。致动器3被正确关闭的状态是指,如图7所示,侧壁31的凸部315相比于线缆8的耳部81位于+Z方向的状态。致动器3未被正确关闭的状态是指,如图10所示,凸部315朝耳部81的-Y方向上抬的状态。
线缆8未被配置在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致动器3和线缆8的耳部81的干涉等,导致致动器3未被正确关闭的情况。未正确关闭的致动器3需要通过制品检查等检测出来。因此,在连接器1中,最好是能够通过检查而容易地判断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
线缆8被配置在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侧壁31的凸部315相比于线缆8的耳部81位于+Z方向。这种情况下,第二主面311c平行于第一主面23c。因此,如图8所示,识别部313相比于绝缘件2的背面23b朝+Y方向突出。
另一方面,线缆8未被配置在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侧壁31的凸部315和线缆8的耳部81干涉。即,凸部315朝耳部81的-Y方向上抬。这种情况下,第二主面311c未和第一主面23c平行。因此,例如,如图9所示,识别部313未从绝缘件2的背面23b突出。或者,即使识别部313相比于背面23b从+Y方向突出,和图8的情况进行比较,突出量也变小。
对于连接线缆8的连接器1,进行判断线缆8是否被正确连接的制品检查。连接器1通过检查装置自动被检查。检查装置例如是自动光学检查装置(Automated OpticalInspection:AOI)。检查装置通过照相机从+Z方向侧对连接器1进行扫描。
检查装置基于识别部313的位置,判断线缆8是否被正确连接。例如,检查装置检测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识别部313的第一棱线313e相对于规定的基准线S1的位置。基准线S1例如是和绝缘件2的背面23b重叠的直线。如图8所示,在第一棱线313e相比于基准线S1位于+Y方向侧的情况下,检查装置判断线缆8被正确连接。如图9所示,在第一棱线313e相比于基准线S1位于-Y方向侧的情况下,检查装置判断线缆8未被正确连接。
此外,基准线S1也可以不必是和背面23b重叠的直线。基准线S1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另外,检查装置也可以检测识别部313相对于基准线S1的突出量。检查装置也可以根据识别部313在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任意的区域A1所占据的面积,判断线缆8是否被正确连接。
检查装置根据基部311的位置,判断线缆8是否被正确连接。例如,检查装置检测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基部311的第二棱线311e相对于规定的基准线S2的位置。如图8所示,在第二棱线311e相比于基准线S2位于+Y方向侧的情况下,检查装置判断线缆8被正确连接。如图9所示,在第二棱线311e相比于基准线S2位于-Y方向侧的情况下,检查装置判断线缆8未被正确连接。
此外,基准线S2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定。另外,检查装置也可以检测基部311相对于基准线S2的突出量。检查装置也可以根据基部311在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任意的区域A2所占据的面积,判断线缆8是否被正确连接。
绝缘件2也可以不必包括凹部235。但是,在识别部313难以从规定的位置朝X方向偏离的这点上,最好是绝缘件2包括凹部235。通过识别部313被凹部235定位,提高检查装置的判断精度。
在致动器3的基部311,第二端面311b也可以不和第二主面311c平行。第二端面311b相对于上表面311a所成的角度只要是90°以下即可。在识别部313,上表面313a和第一端面313b所成的角度也可以不是90°,只要是90°以下即可。
两个侧壁31在俯视视角下可以和触点4重叠。但是,在容易确认触点4的实际安装状态的这点上,最好是两个侧壁31在俯视视角下和触点4不重叠。
连接器1也可以包括将致动器3朝远离绝缘件2的方向推压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例如是由金属形成的弹簧。
如以上说明,连接器1包括绝缘件2、触点4和致动器3。绝缘件2包括面向线缆8的表面即第一主面23c,以及和第一主面23c相反侧的表面即背面23b。触点4将线缆8和基板9电连接。致动器3以和基板9平行的旋转轴R为中心可旋转。致动器3包括相交于旋转轴R的板状的侧壁31。侧壁31包括基部311和识别部313,其中,基部311包括在使致动器3朝靠近线缆8的方向旋转时面向第一主面23c的表面即第二主面311c,识别部313从基部311突出。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识别部313的远端(第一端面313b)的距离L1,比从旋转轴R到背面23b的距离L2大。
由此,如果致动器3正确关闭,那么在俯视视角下识别部313从绝缘件2突出。另一方面,如果致动器3未正确关闭,那么在俯视视角下识别部313未从绝缘件2突出,或者识别部313的突出量变小。因此,根据连接器1,能够通过检查而容易地判断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
在连接器1,正交于旋转轴R且和第二主面311c平行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识别部313的远端(上表面313a)的距离L3,和正交于旋转轴R且和背面23b平行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绝缘件2的上表面23a的距离L4不同。由此,可使检查装置的照相机合焦在识别部313且从绝缘件2的上表面23a错开。因此,能够抑制检查装置对绝缘件2的上表面23a和识别部313的误识别。
在连接器1,正交于旋转轴R且和第二主面311c平行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识别部313的远端(上表面313a)的距离L3,比正交于旋转轴R且和背面23b平行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绝缘件2的上表面23a的距离L4大。由此,旋转轴R到识别部313的距离变大。因此,致动器3未正确关闭的情况下的识别部313的错位容易变大。因此,根据连接器1,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更加容易。
在连接器1中,识别部313包括在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离旋转轴R最远的表面即第一端面313b,和位于第一端面313b的端部的第一棱线313e。由此,在俯视视角下识别部313的远端的位置变得清晰。因此,根据连接器1,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更加容易。
在连接器1中,识别部313包括作为和绝缘件2相反侧的表面的平面状的上表面313a。由此,从检查装置照射的光在识别部313的反射容易变得一样。因此,根据连接器1,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更加容易。
在连接器1中,绝缘件2包括离背面23b最远的表面即前表面23f。基部311包括相对于旋转轴R位于和第二主面311c相反侧的表面即第二端面311b。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第二端面311b的距离L5,比从旋转轴R到前表面23f的距离L6大。
换言之,如以下所述。连接器1包括绝缘件2、触点4和致动器3。绝缘件2包括面向线缆8的表面即第一主面23c,和第一主面23c相反侧的表面即背面23b,以及离背面23b最远的表面即前表面23f。触点4将线缆8和基板9电连接。致动器3以和基板9平行的旋转轴R为中心可旋转。致动器3包括相交于旋转轴R的板状的侧壁31。侧壁31包括第二主面311c和第二端面311b,其中,第二主面311c是在使致动器3朝靠近线缆8的方向旋转时面向第一主面23c的表面,第二端面311b是相对于旋转轴R位于和第二主面311c相反侧的表面。正交于第二主面311c的方向的、从旋转轴R到第二端面311b的距离L5,比从旋转轴R到前表面23f的距离L6大。
由此,如果致动器3正确关闭,那么在俯视视角下基部311从绝缘件2突出。另一方面,如果致动器3未正确关闭,那么在俯视视角下基部311未从绝缘件2突出,或者识别部313的突出量变小。因此,根据连接器1,能够通过检查而容易地判断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
在连接器1中,基部311包括位于第二端面311b的端部的第二棱线311e。由此,在俯视视角下基部311的远端的位置变得清晰。因此,根据连接器1,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更加容易。
在连接器1中,基部311包括和第二端面311b相连的曲面311d。从和旋转轴R平行的方向观察,曲面311d呈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由此,不管致动器3的旋转角度如何,从检查装置照射的光在曲面311d的反射都恒定。因此,根据连接器1,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更加容易。另外,检查装置的照相机的焦距位置最好是恒定的。例如在照相机拍摄曲面311d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由于曲面311d是以旋转轴R作为中心的圆弧,因此即使致动器3一定程度地倾斜,从照相机到拍摄对象部分的位置也是恒定的。因此,即使照相机的焦距位置恒定,也容易使拍摄到的图像清楚。因此,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精度提高。
本公开的实施形态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以及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变更。进一步地,本公开的实施形态以及其变形例可以适当地组合。例如,上述的实施形态可以如下地进行变形。
图11是变形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变形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此外,和上述的实施形态中说明的相同的技术特征,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变形例的连接器1A的致动器3A包括具有和上述的侧壁31不同的形状的侧壁31A。如图12所示,侧壁31A的基部311A包括曲面311dA。曲面311dA使第二端面311b以及上表面311a相连。基部311A在曲面311dA的端部不包括上述的第二棱线311e。即曲面311dA和第二端面311b平滑地相连。如此地,基部311A也可以不包括第二棱线311e。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致动器3是否正确关闭的检查中使用基部311A。
符号说明
1、1A 连接器
2 绝缘件
21 端壁
23 后壁
235 凹部
23a 上表面
23b 背面
23c 第一主面
23f 前表面
3、3A 致动器
31、31A 侧壁
311 基部
311a 上表面
311b 第二端面
311c 第二主面
311d 曲面
311e 第二棱线
313 识别部
313a 上表面
313b 第一端面
313e 第一棱线
315 凸部
319 轴
33 第一板
34 第二板
4 触点
8 线缆
81 耳部
9 基板

Claims (8)

1.连接器,包括:
绝缘件,包括面向线缆的表面即第一主面,以及和所述第一主面相反侧的表面即背面;
触点,将所述线缆和基板电连接;
致动器,以平行于所述基板的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
所述致动器包括相交于所述旋转轴的板状的侧壁;
所述侧壁包括基部和识别部,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在使所述致动器朝靠近所述线缆的方向旋转时面向所述第一主面的表面即第二主面,所述识别部从所述基部突出;
正交于所述第二主面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识别部的远端的距离,比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背面的距离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正交于所述旋转轴且和所述第二主面平行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识别部的远端的距离,和正交于所述旋转轴且和所述背面平行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的距离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正交于所述旋转轴且和所述第二主面平行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识别部的远端的距离,比正交于所述旋转轴且和所述背面平行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的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识别部包括在正交于所述第二主面的方向离所述旋转轴最远的表面即第一端面,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部的第一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识别部包括和所述绝缘件相反侧的表面即平面状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绝缘件包括离所述背面最远的表面即前表面;
所述基部包括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和所述第二主面相反侧的表面即第二端面;
正交于所述第二主面的方向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第二端面的距离,比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前表面的距离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基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部的第二棱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
所述基部包括和所述第二端面相连的曲面;
从和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观察,所述曲面呈以所述旋转轴R为中心的圆弧。
CN201980012860.8A 2018-02-26 2019-02-07 连接器 Active CN111712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2234 2018-02-26
JP2018032234A JP6552659B1 (ja) 2018-02-26 2018-02-26 コネクタ
PCT/JP2019/004484 WO2019163539A1 (ja) 2018-02-26 2019-02-07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2972A CN111712972A (zh) 2020-09-25
CN111712972B true CN111712972B (zh) 2021-12-28

Family

ID=67473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860.8A Active CN111712972B (zh) 2018-02-26 2019-02-0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5211B2 (zh)
EP (1) EP3761457B1 (zh)
JP (1) JP6552659B1 (zh)
KR (1) KR102390861B1 (zh)
CN (1) CN111712972B (zh)
WO (1) WO201916353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5976A (ja) * 1988-05-05 1989-12-20 Amp Inc 無挿入力電気コネクタ
US5795172A (en) * 1996-12-18 1998-08-18 Intel Corporation Produc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edge connector test connector
JP2005005210A (ja) * 2003-06-13 2005-01-06 Taiko Denki Co Ltd 縦型コネクタ
JP2005135679A (ja) * 2003-10-29 2005-05-26 Taiko Denki Co Ltd 扁平導体用コネクタ
CN203367643U (zh) * 2012-07-25 2013-12-25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0074B1 (en) * 2003-03-14 2004-09-14 P-Two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board
TWM288981U (en) * 2005-06-28 2006-03-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onnector
JP4542525B2 (ja) * 2005-07-07 2010-09-1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20070054558A1 (en) * 2005-09-03 2007-03-08 Harlan Tod M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pulling portion
JP5020899B2 (ja) * 2008-06-20 2012-09-0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電気コネクタ
US7854625B1 (en) * 2010-06-15 2010-12-2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201324975A (zh) * 2011-12-13 2013-06-16 Aces Electronic Co Ltd 電連接器
JP2013178892A (ja) * 2012-02-28 2013-09-09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571837B1 (ja) * 2013-08-21 2014-08-13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680244B1 (en) * 2014-09-09 2017-06-13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Header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aughter card and circuit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header apparatus
JP6282565B2 (ja) * 2014-09-22 2018-0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336941B2 (ja) * 2015-04-01 2018-06-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08197B2 (ja) * 2015-11-10 2018-04-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5976A (ja) * 1988-05-05 1989-12-20 Amp Inc 無挿入力電気コネクタ
US5795172A (en) * 1996-12-18 1998-08-18 Intel Corporation Produc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edge connector test connector
JP2005005210A (ja) * 2003-06-13 2005-01-06 Taiko Denki Co Ltd 縦型コネクタ
JP2005135679A (ja) * 2003-10-29 2005-05-26 Taiko Denki Co Ltd 扁平導体用コネクタ
CN203367643U (zh) * 2012-07-25 2013-12-25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2659B1 (ja) 2019-07-31
KR102390861B1 (ko) 2022-04-26
EP3761457B1 (en) 2024-01-03
CN111712972A (zh) 2020-09-25
WO2019163539A1 (ja) 2019-08-29
JP2019149253A (ja) 2019-09-05
US20200403339A1 (en) 2020-12-24
KR20200110434A (ko) 2020-09-23
EP3761457A4 (en) 2021-11-24
US11245211B2 (en) 2022-02-08
EP3761457A1 (en) 202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581B1 (en) Connector
KR100949407B1 (ko) 모듈용 소켓
US7306478B2 (en) Connector improved in dust tightness
KR20230019475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TW201131909A (en) Connector
EP2019453A1 (en) Board connector, mating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305788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1862009B1 (ko) 고속 신호 전송용 플렉시블 케이블 커넥터
JP2008305786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997912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US7165991B2 (en) Connector
US10489618B2 (en) Card reader
CN111712972B (zh) 连接器
US8526070B2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JP48836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755339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flat circuit body
JP2017138457A (ja) アクセサリ用信号端子コネクタ、アクセサリーシュー装置、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アクセサリ
CN110233370B (zh) 端子、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JP3841346B2 (ja) 接続部品、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US7154752B2 (en)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hub system
JP6567852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装置
JP725118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12010807B2 (en) Sensor provided with plurality of circuit boards
KR20170126628A (ko) 접점 커넥터
JP384682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