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7699A -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7699A
CN111707699A CN202010722311.4A CN202010722311A CN111707699A CN 111707699 A CN111707699 A CN 111707699A CN 202010722311 A CN202010722311 A CN 202010722311A CN 111707699 A CN111707699 A CN 111707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ample
cooling
heating furnac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23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07699B (zh
Inventor
赵瑜
杨进强
毕靖
王超林
丁丁
全大国
李佳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223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7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7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7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07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7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G01N23/04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using tomography, e.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该观测装置包括加热结构、局部冷却结构、观测结构和控制结构;加热结构用于对位于其中的试样进行加热,局部冷却结构用于对加热后的试样进行喷水冷却,观测结构用于观测遇水冷却的试样的整个过程,控制结构用于控制加热温度和保存观测采集的数据。观察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校,工厂等多种环境使用,并且该装置能全面的观测岩石遇水冷却致开裂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应变或位移变化。

Description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力学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经历高温作用遇水冷却过程中工程特性的变化情况,对地下深部空间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核废料的存储以及突发性高温灾害后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有着不同程度地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岩石的埋深越大,其周围的环境温度越高,为了获得准确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需要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中考虑温度的影响,而在向地下深部空间的探索中,岩石往往遇水冷却开裂,为了获得准确的岩石开裂过程中的应变或位移数据,有必要研究深层高温岩石遇水开裂的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岩石应变或位移变化。岩石力学是对岩石进行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化进行研究的学科,通过对岩石的研究来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过程中的岩石工程问题。
现有技术一般情况下对岩石进行高温状态下的研究是研究岩石经历高温作用遇水冷却后工程特性的变化情况,缺少对岩石经历高温作用遇水冷却过程中的工程特性变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装置可以用于观察高温岩石局部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的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观察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观察装置观察高温岩石局部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的过程中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包括加热结构、局部冷却结构、观测结构和控制结构;
控温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炉和平板车;
所述加热炉上设有炉门;
所述平板车设置在加热炉内,且位于加热炉的底面,平板车上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样的支架;
观测结构:包括CT扫描***和DIC数字图像***;
所述观测结构设置在加热炉外侧,并且位于加热炉炉门开启的一侧,CT扫描***中具有放置平板车的观测区;
所述DIC数字图像***的图像采集端对着观测区,用于采集试样整个冷却过程的图像;
局部冷却结构:包括水池和喷淋头;
所述喷淋头的出水端位于所述观测区上方,喷淋头的进水端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后与水池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靠近喷淋头处设有闸阀;
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抽水机,且第二管道靠近抽水机处设有止回阀;
控制结构:包括温控箱、数据存储及处理***、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设置在试样上,用于检测试样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设置在加热炉内,用于检测加热炉内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温控箱连接,所述温控箱的温控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炉的温控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数据存储及处理***分别与CT扫描***以及DIC数字图像***的数据输出端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平板车和支架使用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优化,所述喷淋头的长度可伸缩,且喷淋头360度出水。
作为优化,所述喷淋头使用耐高温合金材料。
作为优化,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加热炉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架的顶部抵住所述第一管道。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观测高温岩石局部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方法,采用上述的观测装置,观测方法如下:
S1:选取样本,将所述样本加工为中空圆盘,并测量记录加工后样本的直径、内径和高度,即得试样;
S2:打开炉门,拉出平板车,将试样置于支架上,将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试样连接,然后将平板车推进加热炉,关闭炉门;
S3:打开数据存储及处理***和温控箱,打开加热炉,使用温控箱设置炉内温度,待加热炉加热至试验温度后,记录加热炉内及试样的温度值;
S4:打开闸阀和抽水机,排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空气;
S5:关闭闸阀,打开DIC数字图像***和CT扫描***,打开炉门,拉出平板车至观测区,将试样中心置于冷却头正下方;
S6:将喷淋头伸入试样中空部分内,打开闸阀,对试样进行冷却,DIC数字图像***对试样进行实时应变或位移记录,温控箱对试样进行实时温度记录,CT扫描***对试样进行实时扫描观测;
S7:数据存储及处理***对DIC数字图像***、温控箱和CT扫描***记录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分析,建立三维重构模型。
作为优化,所述S1中试样是外径为15cm、内径为5cm的中空岩心。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观察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校,工厂等多种环境使用,并且该装置能全面的观测岩石遇水冷却致开裂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应变或位移变化。
2、本发明提供的观察装置有较强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可以实现开展岩石试件在高温条件下(0℃~1000℃)遇水冷却过程中试验的功能,能极大程度上模拟深层高温岩石遇水冷却开裂的全过程,能精准地控制岩石试件冷却开始温度,提高试验结果的精度。
3、本发明提供的观察方法所得图像数据可以较为精确的反映岩石中孔隙的空间分布规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重构数值模型可以预测宏观意义上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且可以分析岩石试样在降温过程中的裂纹扩展和探讨孔隙对岩石的断裂机理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观测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2为观测装置控温加热结构及观测机构顶视图。
图中:1-喷淋头;2-闸阀;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止回阀;6-抽水机;7-水池;8-试样;9-支架;10-平板车;11-加热炉;12-炉门;13-支撑架;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温控箱;17-DIC数字图像***;18-数据存储及处理***;19-CT扫描***,20-放射源(属于CT扫描***中的固有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参见图1-2,一种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包括加热结构、局部冷却结构、观测结构和控制结构。
控温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炉11和平板车10;所述加热炉11上设有炉门12,具体实施时,炉门12的开启方向朝向观测结构,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加热炉11内加热后的试样8到观测结构指定位置这段路程中温度的损失,从而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所述平板车10设置在加热炉11内,且位于加热炉11的底面,平板车10上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样8的支架9;所述平板车10和支架9均为耐高温合金材料,所述试样置于支架9上,试样8通过支架9进行固定,防止在移动平板车10时,试样8移动,产生安全隐患。另外,为了方便移动平板车,在平板车9的底部四角的位置设置万向轮和锁紧件。
支架9可以柱体结构,支架9的上方为平面,该平面的内切圆直径大于试样8的外径,从而防止试样开裂严重从支架9上掉落。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设置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以包括两条导轨,平板车10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万向轮设置在同一条导轨上。两条导轨的两端分别位于加热炉11内和观测区内,并且在两条导轨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限位块,当平板车10移动到位于观测区内时,通过限位块限制平板车10不能再向前移动,此时表示平板车10已正好位于观测区内,然后通过位于万向轮上的锁紧件锁紧平板车10,开始观测;当平板车10移动到加热炉11内时,通过另一个限位块限制平板车10的位置,表示平板车10已位于加热炉11内的加热处,然后通过位于万向轮上的锁紧件锁紧平板车10,开始加热。
为了防止加热炉11内的热量损失,可以在炉门12的底部设置两个用于轨道穿过的凹槽,在凹槽与轨道之间设置隔热垫,从而防止加热炉11内的热损失。此时炉门12的顶部通过合页与加热炉11侧壁活动连接。
平板车采用轨道的移动方式,防止平板车移动过程中发生较大震动,对样品测试造成影响。
观测结构:包括CT扫描***19和DIC数字图像***17;所述观测结构设置在加热炉11外侧,并且位于加热炉11炉门12开启的一侧,CT扫描***19中具有放置平板车10的观测区,试样8加热后,将平板车10推出后,放置在CT扫描***19中的观测区,CT扫描***19对加热后的试样8进行扫描。另外CT扫描***19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果和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DIC数字图像***17的图像采集端对着观测区,用于采集试样8整个冷却过程的图像。DIC数字图像***17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以是现有的高速摄像机。
局部冷却结构:包括水池7和喷淋头1;所述喷淋头1的出水端位于所述观测区上方,观察时,试样8制成中孔的柱体结构,试样8加热后,通过平板车10将试样8置于观测区内,喷淋头1的出水端下降伸入试样8的中空部分,喷水对试样8进行降温,喷淋头1的进水端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后与水池7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3靠近喷淋头1处设有闸阀2;所述第二管道4上设有抽水机6,且第二管道4靠近抽水机6处设有止回阀5。
控制结构:包括温控箱16、数据存储及处理***18、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的检测端设置在试样8上,用于检测试样8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端设置在加热炉11内,用于检测加热炉11内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温控箱16连接,所述温控箱16的温控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炉11的温控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温控箱16输出的温控信号实时调整加热炉11的加热功率,从而调整加热炉11内的温度和位于加热炉11内的试样8的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试验8连接线为弹簧式连接线。保证试验8在加热炉内或观测时第一温度传感器14都能与试验8连接且周围环境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准确地向观测结构反馈数据。
所述数据存储及处理***18分别与CT扫描***19以及DIC数字图像***17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用于对CT扫描***19和DIC数字图像***17得到的试样8冷却过程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处理。
数据存储及处理***18可以是安装有分析和建模软件的计算机,当对CT扫描***19和DIC数字图像***17将采集的数据传入数据存储及处理***18后,可以通过分析和建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三维重构模型。分析和建模的过程现有技术有公开,同时分析和建模也不是本发明的发明点,故此处没有详述。
具体实施时,平板车10和支架9都处于加热炉11内,为了增加该观察装置的适用性,例如可以观察0-1000℃内试样8的遇水冷却开裂的过程,平板车10和支架9最好使用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喷淋头1的长度最好可伸缩,且喷淋头1360度出水,喷淋头1的材质最好也使用耐高温合金材料。本发明提供的观测装置主要是为了观察试样8局部遇水冷却后的开裂过程,将喷淋头的长度的设置为调整,试样过程不需要通过调节平板车10来调整试验8的位置,只需要调整喷淋头的位置即可,进一步扩大该装置的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实施时,该观察装置最好则设置一个稳定结构,稳定结构即为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底部与加热炉11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架13的顶部抵住所述第一管道13。支撑架1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对第一管道提供一个支撑作用,同时由于抽水机在抽水时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产生一定的抖动,通过支撑架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从而控制喷淋头1的喷淋位置和角度。
具体实施,可以在观察区的四周设置导流槽,喷淋头喷出的水时,可以通过导流槽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污染测试环境。另外还可以在观测区的顶部设置顶棚,防止水遇高温试样产生的水蒸气对设备造成损害或烫伤工作人员。
实施例2:一种观测高温岩石局部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方法,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观测装置,观测方法如下:
S1:选取样本,将所述样本加工为中空圆盘,并测量记录加工后样本的直径、内径和高度,即得试样8;所述S1中试样8是外径为15cm、内径为5cm的中空岩心。
S2:打开炉门12,拉出平板车10,将试样8置于支架9上,将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试样8连接,然后将平板车10推进加热炉11,关闭炉门12。
S3:打开数据存储及处理***18和温控箱16,打开加热炉11,使用温控箱16设置炉内温度,待加热炉11加热至试验温度后,记录加热炉11内及试样8的温度值。
S4:打开闸阀2和抽水机7,排出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内空气;
S5:关闭闸阀2,打开DIC数字图像***17和CT扫描***19,打开炉门12,拉出平板车10至观测区,将试样8中心置于冷却头1正下方。
S6:将喷淋头伸入试样8中空部分内,打开闸阀2,对试样8进行冷却,DIC数字图像***14对试样8进行实时应变或位移记录,温控箱16对试样8进行实时温度记录,CT扫描***19对试样8进行实时扫描观测。
S7:数据存储及处理***18对DIC数字图像***14、温控箱16和CT扫描***19记录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分析,建立三维重构模型。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结构、局部冷却结构、观测结构和控制结构;
控温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炉(11)和平板车(10);
所述加热炉(11)上设有炉门(12);
所述平板车(10)设置在加热炉(11)内,且位于加热炉(11)的底面,平板车(10)上连接有用于放置试样(8)的支架(9);
观测结构:包括CT扫描***(19)和DIC数字图像***(17);
所述观测结构设置在加热炉(11)外侧,并且位于加热炉(11)炉门(12)开启的一侧,CT扫描***(19)中具有放置平板车(10)的观测区;
所述DIC数字图像***(17)的图像采集端对着观测区,用于采集试样(8)整个冷却过程的图像;
局部冷却结构:包括水池(7)和喷淋头(1);
所述喷淋头(1)的出水端位于所述观测区上方,喷淋头(1)的进水端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后与水池(7)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3)靠近喷淋头(1)处设有闸阀(2);
所述第二管道(4)上设有抽水机(6),且第二管道(4)靠近抽水机(6)处设有止回阀(5);
控制结构:包括温控箱(16)、数据存储及处理***(18)、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的检测端设置在试样(8)上,用于检测试样(8)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端设置在加热炉(11)内,用于检测加热炉(11)内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温控箱(16)连接,所述温控箱(16)的温控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炉(11)的温控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及处理***(18)分别与CT扫描***(19)以及DIC数字图像***(17)的数据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10)和支架(9)使用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1)的长度可伸缩,且喷淋头(1)360度出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1)使用耐高温合金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底部与加热炉(11)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架(13)的顶部抵住所述第一管道(13)。
6.一种观测高温岩石局部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观测装置,观测方法如下:
S1:选取样本,将所述样本加工为中空圆盘,并测量记录加工后样本的直径、内径和高度,即得试样(8);
S2:打开炉门(12),拉出平板车(10),将试样(8)置于支架(9)上,将第一温度传感器(14)与试样(8)连接,然后将平板车(10)推进加热炉(11),关闭炉门(12);
S3:打开数据存储及处理***(18)和温控箱(16),打开加热炉(11),使用温控箱(16)设置炉内温度,待加热炉(11)加热至试验温度后,记录加热炉(11)内及试样(8)的温度值;
S4:打开闸阀(2)和抽水机(7),排出第一管道(3)和第二管道(4)内空气;
S5:关闭闸阀(2),打开DIC数字图像***(17)和CT扫描***(19),打开炉门(12),拉出平板车(10)至观测区,将试样(8)中心置于冷却头(1)正下方;
S6:将喷淋头伸入试样(8)中空部分内,打开闸阀(2),对试样(8)进行冷却,DIC数字图像***(14)对试样(8)进行实时应变或位移记录,温控箱(16)对试样(8)进行实时温度记录,CT扫描***(19)对试样(8)进行实时扫描观测;
S7:数据存储及处理***(18)对DIC数字图像***(14)、温控箱(16)和CT扫描***(19)记录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分析,建立三维重构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岩石局部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的过程中的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试样(8)是外径为15cm、内径为5cm的中空岩心。
CN202010722311.4A 2020-07-24 2020-07-24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1707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2311.4A CN111707699B (zh) 2020-07-24 2020-07-24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2311.4A CN111707699B (zh) 2020-07-24 2020-07-24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7699A true CN111707699A (zh) 2020-09-25
CN111707699B CN111707699B (zh) 2024-07-16

Family

ID=7254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2311.4A Active CN111707699B (zh) 2020-07-24 2020-07-24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76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534A (zh) * 2020-12-11 2021-03-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快速测算石质文物过火温度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2614A (zh) * 2016-09-21 2017-02-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高温高压下岩石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测试***
CN106680129A (zh) * 2017-02-24 2017-05-17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岩样循环干湿冻融环境模拟及损伤劣化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37064A (zh) * 2017-04-28 2017-08-11 河海大学 基于ct动态扫描的岩石损伤断裂细观演化三维重构方法
WO2017152473A1 (zh) * 2016-03-08 2017-09-1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高压条件下岩石热物性测试***与方法
CN108362623A (zh) * 2018-02-09 2018-08-03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μCT扫描的微观岩石耦合渗透试验装置
CN108387606A (zh) * 2018-05-28 2018-08-1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岩石温、湿度迁移规律试验装置
CN212255147U (zh) * 2020-07-24 2020-12-29 贵州大学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52473A1 (zh) * 2016-03-08 2017-09-1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高压条件下岩石热物性测试***与方法
CN106442614A (zh) * 2016-09-21 2017-02-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高温高压下岩石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及测试***
CN106680129A (zh) * 2017-02-24 2017-05-17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岩样循环干湿冻融环境模拟及损伤劣化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37064A (zh) * 2017-04-28 2017-08-11 河海大学 基于ct动态扫描的岩石损伤断裂细观演化三维重构方法
CN108362623A (zh) * 2018-02-09 2018-08-03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μCT扫描的微观岩石耦合渗透试验装置
CN108387606A (zh) * 2018-05-28 2018-08-1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岩石温、湿度迁移规律试验装置
CN212255147U (zh) * 2020-07-24 2020-12-29 贵州大学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保平;赵阳升;: "600℃内高温状态花岗岩遇水冷却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no. 05, 15 May 2010 (2010-05-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534A (zh) * 2020-12-11 2021-03-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快速测算石质文物过火温度的方法
CN112444534B (zh) * 2020-12-11 2021-12-2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快速测算石质文物过火温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7699B (zh) 202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55147U (zh)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
CN111707699A (zh) 高温岩石遇水冷却降温致开裂过程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2866028A (zh) 冷却塔倒塌模拟试验装置
Tondini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rface between CFD and FE software
Lal et al. Mid-height seismic isolation of equipment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
Houry et al. Development of in situ diagnostics and tools handled by a light multipurpose carrier for tokamak in-vessel interventions
Popielarski et al. SRF Highbay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for FRIB production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e et al. A new laser-based monitoring method for the cryomodule components alignment
Soueid et al. Addr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of the NIST Advanced Measurement Laboratory
Rathod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pled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 analysis model of a reactor building using domain reduction method (DRM)
Zhu et al. Stability of beam positioning in ShenGuangIII
Pretrel et al. Smoke induced flow in two rooms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nd linked with a horizontal vent type opening
Morra et al. A Fire Safety Engineering Simulation Model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Airport Terminals Equipped with IoT and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s
Moreschi et al. Generation of In-Structure Response Spectra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Subjected to High-Frequency Ground Motion
CN212301173U (zh) 一种高温条件下岩石剪切裂纹扩展的实验装置
Golano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pplied to an Optical Test System Designed for the Form Measurements of Metre‐Scale Optics
Caprinozzi et al. A Study on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a Selected Petrochemical Plant Piping System
Chen et al. From environmental exploration to clearance measurement–developing mobile robot systems for decommissioning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Von der Umgebungsexploration bis zur Freimessung–Entwicklung mobiler Robotersysteme für den Rückbau kerntechnischer Anlagen
Nastase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building interiors—Part I: Experiment design and results
Duarte et al. Shaking table testing of structures
JP5412461B2 (ja) 遠隔表面調査装置及び遠隔表面調査方法並びに原子炉炉内構造物の水中遠隔表面調査方法
Mongelli et al. Seismic experimental data sharing and FE calibration on scaled mock-ups of historic masonry structures through the ENEA CRESCO infrastructure
De Santis et al. Computer vision-based dynamic identification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elevated water tank
Zhou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f Earthquake‐Induced Damage Assessment for Structures by Utilizing Images from Surveillance Cameras
Sollogoub et al. SEISMIC TESTING CAPABILITIES OF CEA SACLAY LABORATORY-DESCRIPTION-EVOLUTION-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