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6002A -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6002A
CN111666002A CN202010760590.3A CN202010760590A CN111666002A CN 111666002 A CN111666002 A CN 111666002A CN 202010760590 A CN202010760590 A CN 202010760590A CN 111666002 A CN111666002 A CN 111666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lectrode
touch
concave
convex structures
branch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05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品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Visionox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05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60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6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60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该触控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为相互穿插的结构,从而减少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触控单元感应图案感应通道的有效面积。

Description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式触控单元由于具有寿命长、透光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触控笔等触控装置领域。
然而电容式触控单元感应电极和其他金属层,如阴极金属层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造成触控驱动部件驱动的负载增大,当触控驱动部件无法有效驱动感应电极时会导致触控灵敏度差甚至无法实现触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阴极之间的耦合电容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和由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和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其中,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和/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支部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第一部分还包括与第一主体部分平行的第二主体部分,多个条形凸起通过第二主体部分相互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悬浮块,填充在第一间隙内,悬浮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悬浮块的材料与第一导电电极或第二导电电极的材料相同,悬浮块与第一导电电极或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或悬浮块的边缘为非线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在连接件与第一导电电极之间,连接件为金属搭接层。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单元,其中,触控单元位于显示面板的上方、下方或内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触控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和从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其中,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从而减少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触控单元感应图形感应通道的有效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B-1E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
图5B所示为图5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
图6B所示为图6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7A所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
图7B所示为图7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8A所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
图8B所示为图8A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触控单元中感应电极和阴极金属层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进而影响触控灵敏度的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单元中的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多设置为两层叠加或者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结构设置为同一层但整面排布。然而,如此设置使得触控单元中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构成的感应电极有效面积较大,因而与触控装置中的阴极金属层对应的相对面积较大,若感应电极与阴极金属层距离较近时,极易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造成触控驱动部件驱动的负载增大,当触控驱动部件无法有效驱动感应电极时会导致触控灵敏度差甚至无法实现触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将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设置成相互穿插的结构,且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因而可减少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触控单元中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构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单元100可以应用于传感器、触控面板等领域。如图1A所示,触控单元100包括第一导电电极110和第二导电电极120,第一导电电极110包括沿第一方向1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111以及由第一主体部分111向第二方向2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和向第三方向3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第二导电电极120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111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第一部分1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第二部分2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第一导电电极110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120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之间,第一导电电极110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120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之间,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与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平行且在第一主体部分111处的连接位置不完全相同(如图1A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与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不平行且在第一主体部分111处的连接位置相同(如图1C所示);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与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平行且在第一主体部分111的连接位置相同(如图1D所示);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与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不平行且在第一主体部分111处的连接位置不相同(如图1E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图1B-1E所示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一变型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可以为一体结构(如图1A-1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如图1D和图1E),当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为两个独立的结构时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或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可以全部为条状凸起(如图1C和图1E);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或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也可以全部为凹形结构(如图1B和图1D);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或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还可以为条状凸起与凹形结构的任意组合结构(如图1A),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第一导电电极110的第一主体部分111可以位于第二导电电极120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的中间位置,也可以位于第二导电电极120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偏离中间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导电电极110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和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导电电极120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或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导电电极110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的形状或第二导电电极120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波浪形,还可以为锯齿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图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导电电极120除包括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外,还可以包括将第一部分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和/或第二部分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连接起来的主体部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导电电极110和第二导电电极120的材料可以为碳纳米管纤维、碳纳米管膜、金、银或导电聚合物等物质形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不同位置处的第一间隙30的间隔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为相同,当第一间隙30的间隔相同时,可使得触控单元中由于第一间隙30的存在而引起的可见性保持一致。触控单元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绝缘层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导电电极设置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以及由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和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多个第一凹凸结构,第二部分包括多个第二凹凸结构,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从而减少触控单元中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组合构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同时能够增加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以增强感应电极的电容量,提高触控单元的触控性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和/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
举例来说,如图1A所示,在椭圆曲线绘制的区域A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有两个第一凹凸结构121,在椭圆曲线绘制的区域B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有两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如图1B所示,在椭圆曲线绘制的区域C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有一个第一凹凸结构121,在椭圆曲线绘制的区域D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有一个第一分支部分112。
应当理解,多个第二分支部分113和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之间的穿插关系与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和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之间的穿插关系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和/或,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触控单元中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组合构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
图2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A所示实施例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变型例。该触控单元200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为多个条形凸起1211,第一部分10还包括与第一主体部分111平行的第二主体部分114,多个条形凸起1211通过第二主体部分114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支部分112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一个条形凸起1211。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可以与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的结构和***方式类似。
应该理解,多个第二凹凸结构122与多个第一凹凸结构12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第一凹凸结构设置为多个条形凸起,单个条形凸起与将多个第一凹凸结构设置为凹形结构时的单个凹形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减少单个第一凹凸结构的长度,因而有效减少第一导电电极的阻抗。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部分还包括与第一主体部分平行的第二主体部分,多个条形凸起通过第二主体部分相互连接,从而实现多个条形凸起之间电路的导通。同时,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一个条形凸起,从而能够增加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增强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提高触控单元的触控性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110和/或第二导电电极120的边缘为线形或非线形。
应当理解,第一导电电极110和/或第二导电电极120全部或部分的边缘可以为线形,也可以为其他非线形如波浪形、锯齿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等(如图2B所示),优选为非线形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的边缘设置为线形时,能够增加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的规整度,便于将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以及将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另外,通过将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的边缘设置为非线形如波浪形或锯齿形等不规则形状,能够增加触控单元中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的不规则性,有效引起光散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触控单元中由于第一间隙而导致的间隙可见,避免肉眼可见的间隙存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还包括连接件130,用于连接第二导电电极110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
应当理解,连接件13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金属搭接层,也可以为其他部件如导线,只要能够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电路导通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连接件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件来连接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从而使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实现电路的导通。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实施例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变型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单元300还包括悬浮块310,悬浮块3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填充在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的第一间隙内。
应当理解,悬浮块310与第一导电电极110和/或第二导电电极12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悬浮块310的材料可以导电,也可以不导电;悬浮块310优选可以填充满第一间隙30,也可以仅填充第一间隙30的一部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悬浮块310的材料不导电时,悬浮块310可以填充在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的第一间隙30内时可以与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接触或不接触,当悬浮块310的材料导电时,悬浮块310需要不与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接触,悬浮块310是否接触第一导电电极110和第二导电电极120与悬浮块310的材料相关,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悬浮块3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悬浮块310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是与第一间隙20结构类似的一整个悬浮块,也可以是相互连接的多个小的悬浮块,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悬浮块31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悬浮块31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当悬浮块310的数量为多个时,悬浮块31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悬浮块310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悬浮块310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的第一间隙的结构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悬浮块310的形状和大小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悬浮块,从而减小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间隙,使得触控单元的结构更加平整,更有效地抑制由第一间隙而导致的触控单元的间隙可见,避免肉眼可见的间隙存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悬浮块310的材料与第一导电电极110或第二导电电极120的材料相同,悬浮块310与第一导电电极110或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存在第二间隙40。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悬浮块的材料与第一导电电极或第二导电电极的材料相同,能够使得触控单元中材料的折射率相同,从而有效抑制由第一间隙导致的触控单元的间隙可见,避免肉眼可见的间隙存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悬浮块310的边缘为线形或非线形。
应当理解,多个悬浮块310的边缘可以为线形、也可以为非线形如波浪形、锯齿形等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悬浮块310的边缘可以根据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第一间隙设计,只要能够填充到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的间隙之间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悬浮块的边缘为线形或非线形,使得填充的悬浮块能够根据第一间隙的结构相匹配,当悬浮块的边缘为非线形时,能够进一步增加触控单元的不规则性,有效引起光散射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触控单元中由于第二间隙而导致的间隙可见,避免肉眼可见的间隙存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30为金属搭接层131。
应当理解,金属搭接层1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金属搭接层13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金属搭接层131可以连接第二导电电极120第一部分中的任何一个第一凹凸结构121和第二部分中的任何一个第二凹凸结构122,本发明实施例对金属搭接层131连接第二导电电极120的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中的具***置不做限定。金属搭接层131可以搭接在第一导电电极110的第一主体部分111所在平面的上方以连接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可以在第一导电电极110的第一主体部分上设置通孔,金属搭接层穿过第一主体部分的通孔连接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金属搭接层来连接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从而使第二导电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实现电路的导通。当金属搭接层搭接设置在第一导电电极的第一主体部分的一侧时,能够在实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导通的同时不破坏第一导电电极的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控单元300还包括绝缘层320,绝缘层320设置在连接件130如金属搭接层131与第一导电电极110之间。
应当理解,绝缘层320可以仅设置在连接件130与第一导电电极110之间接触的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在连接件与第一导电电极之间的整个平面上,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只要能够使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之间绝缘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绝缘层320的材料可以为玻璃、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也可以为丙烯酸基树脂、硅氧烷基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绝缘层320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件与第一导电电极之间设置绝缘层,从而实现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绝缘,避免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接触造成短路的问题。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400包括:显示面板410;以及图1A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触控单元420,其中,触控单元420位于显示面板410的上方。
应当理解,触控面板4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单元420,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触控单元42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410中封装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还可以位于显示面板410的其他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触控单元420可以是上述图1至图3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任何一种触控单元,也可以是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任何一种触控单元等同替换或明显变型后的触控单元,本发明实施例对触控单元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从而减少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组合构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
图5A-图8B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各具体实施例的断面图。其中,图5A和图5B所示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和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6A和图6B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和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7A和图7B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和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8A和图8B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和沿AA’方向的剖面图。
相同之处在于,图5A-图8B所示实施例中触控面板500、触控面板600、触控面板700和触控面板800均包括显示面板510和触控单元520,其中,显示面板510包括封装层511、位于封装层下方的阴极层512以及功能膜层513,触控单元520位于封装层511的上表面,触控单元520均包括金属搭接层521、第一绝缘层522、电极导电层523和第二绝缘层524。应当理解,图5A-图8B中显示的第一绝缘层522对应于图3所示的触控单元实施例中的绝缘层320,第二绝缘层524是为保护金属搭接层521、第一绝缘层522、电极导电层522设计的;电极导电层523对应于上述触控单元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110与第二导电电极120形成的结构。显示面板510中的功能膜层513可以包括阳极层、发光层、薄膜晶体管层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封装层511可以与阴极层512直接接触,也可以在封装层511与阴极层512之间存在其他膜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不同之处在于,图5A-图6B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522均为整面设置,即,在金属搭接层521与电极导电层523之间的平面内整体设置第一绝缘层522,图7A-图8B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522局部设置在金属搭接层521与电极导电层523之间接触的区域内。另外,图5A和图5B、图7A和图7B所示实施例中金属搭接层521位于电极导电层523的下方,图6A和图6B、图8A和图8B所示实施例中金属搭接层521位于电极导电层523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将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单元应用到触控面板中,减少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组合形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了触控面板中触控单元的感应电极与显示面板中阴极金属层之间的相对面积,大大降低了触控单元中的触控电极即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与阴极金属层之间产生的耦合电容,降低触控驱动部件驱动的负载大小,更有利于使触控面板实现超薄结构的同时保持更好的触控效果,同时,能够扩大可支持触控芯片选型,起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从而能够增加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增强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间的电容量,提高触控单元的触控性能。
图9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装置900包括:图4至图8B所示实施例中任一项所示的触控面板910。
应当理解,触控面板910可以是上述图4至图8B所示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任何一种触控面板,也可以是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任何一种触控面板等同替换或明显变型后的触控面板,本发明实施例对触控面板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触控装置900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游戏机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触控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单元,从而减少由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构成的感应电极的有效面积,进而减少了触控单元中的感应电极与显示面板中阴极金属层之间的相对面积,大大降低了触控单元中的触控电极与阴极金属层之间产生的耦合电容,降低触控驱动部件驱动的负载大小,更有利于使触控面板实现超薄结构的同时保持更好的触控效果,同时,能够扩大可支持触控芯片选型,起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第二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从而能够增加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进而增强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间的电容量,提高触控单元的触控性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中的触控单元的结构,可以参考前述触控单元实施例中的对应结构及逻辑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和向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第二导电电极,包括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为分割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凹凸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二凹凸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一分支部分分别***到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多个第二分支部分分别***到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分支部分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或,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凸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包括多个条形凸起,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平行的第二主体部分,所述多个条形凸起通过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悬浮块,填充在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悬浮块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块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或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材料相同,所述悬浮块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或所述第二导电电极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和/或所述悬浮块的边缘为非线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金属搭接层。
9.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单元,其中,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上方、下方或内部。
10.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010760590.3A 2020-07-31 2020-07-31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Pending CN1116660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0590.3A CN111666002A (zh) 2020-07-31 2020-07-31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0590.3A CN111666002A (zh) 2020-07-31 2020-07-31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6002A true CN111666002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0590.3A Pending CN111666002A (zh) 2020-07-31 2020-07-31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60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3617A (zh) * 2020-10-29 2021-01-15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数据补偿方法及补偿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259A (zh) * 2008-10-23 2010-06-09 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控面板
US20180224968A1 (en) * 2017-02-09 2018-08-09 Solomon Systech Limited Touch Sensor
CN109062457A (zh) * 2018-08-02 2018-12-21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自容触控装置
CN109240543A (zh) * 2018-10-08 2019-01-18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TWM573859U (zh) * 2017-11-30 2019-02-01 大陸商雲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8922224U (zh) * 2018-10-08 2019-05-31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259A (zh) * 2008-10-23 2010-06-09 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控面板
US20180224968A1 (en) * 2017-02-09 2018-08-09 Solomon Systech Limited Touch Sensor
TWM573859U (zh) * 2017-11-30 2019-02-01 大陸商雲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9062457A (zh) * 2018-08-02 2018-12-21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自容触控装置
CN109240543A (zh) * 2018-10-08 2019-01-18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922224U (zh) * 2018-10-08 2019-05-31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3617A (zh) * 2020-10-29 2021-01-15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数据补偿方法及补偿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2950B (zh) 电容型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容型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TWI494820B (zh) 觸控面板
US9323092B2 (en) Touch panel
KR102556829B1 (ko) 터치 기능을 갖는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9480147B2 (en) Touch window
CN101963872A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设备及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设备
US10963082B2 (en) Touch panels including touch electrodes connected by metal bridges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s
US11106244B2 (en) Flexible touch screen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200033997A1 (en) Flexible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evice
KR102119827B1 (ko) 터치 패널
CN111665994B (zh) 显示模组
CN106325580B (zh) 压力感测装置
JP2022033524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1666002A (zh) 触控单元、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TWI685775B (zh) 觸控模組及觸控模組的操作方法
CN109917953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9392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122577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CN111651081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60047373A (ko) 터치 패널
JP7270170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US11382212B2 (en) Input device with reinforcement plate and wider grounding wire
CN11411559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01076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4751835U (zh) 一种电容触控基板及电容触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