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810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8104A
CN111628104A CN202010500167.XA CN202010500167A CN111628104A CN 111628104 A CN111628104 A CN 111628104A CN 202010500167 A CN202010500167 A CN 202010500167A CN 111628104 A CN111628104 A CN 111628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opening
emitting part
color ligh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01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启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01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281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28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81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401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643A1/zh
Priority to US17/788,9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937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解决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颜色发光部和第二颜色发光部,随视角的增大,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包括多个开口部,沿着衬底的厚度方向上,一个发光部对应一个开口部,且发光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部对应的开口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多个开口部包括:与第一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二开口部,沿第一方向,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由于具有自发光、低功耗、宽色域和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在显示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是阳极、有机发光材料、阴极的叠层结构。由于不同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材料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从而使得不同子像素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由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出的光组合实现画面显示(白光显示)。然而,由于有机发光材料的特性不同以及所处的微腔环境不同,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正视下显示为白色的画面,在大角度下不同子像素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幅度是不一致的,从而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出现色偏的问题,影响有机发光器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两个重复单元,一个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发光部,多个发光部包括第一颜色发光部和第二颜色发光部,随视角的增大,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重复单元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开口部,沿着所述衬底的厚度方向上,一个发光部对应一个开口部,且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部对应的开口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其中,所述多个开口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二开口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部还包括:第三颜色发光部;第三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所述多个开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三开口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开口部的长度与第三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所述开口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一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所述开口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二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处处相等;和/或,所述第二间隙处处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还包括透明图案;所述透明图案填充于所述开口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材料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具有厚度D1;0.1um≤D1≤1.5um;或者,所述遮光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具有厚度D2;10nm≤D2≤1000nm。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重复单元,一个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发光部,多个发光部3001包括第一颜色发光部和第二颜色发光部;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重复单元远离衬底一侧的遮光层,遮光层包括多个开口部,多个开口部包括:与第一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二开口部,即,第一开口部将第一颜色发光部露出,第二开口部第二颜色发光部露出,此外,由于随视角的增大,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因此在同一视角下,第一颜色发光部的发光亮度小于第二颜色发光部的发光亮度,而由于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因此第一颜色发光部发出的光线由第一开口部出射的较多,而第二颜色发光部发出的光线由第二开口部出射的较少,可以使得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相接近,即在大视角下,第一颜色发光部发出的光的亮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发出的光的亮度相接近,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模拟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CIExy色度图中发光部发出的光线的光谱模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附图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也可以是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装置(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框架1、盖板2、显示面板3以及电路板4等其它配件。此处,显示面板3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刚性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3为柔性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装置为柔性显示装置。
其中,框架1的纵截面呈U型,显示面板3、电路板4以及其它配件均设置于框架1内,电路板4置于显示面板3的下方(即背面,背离显示面板3的显示面的一面),盖板2设置于显示面板3远离电路板4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4与显示面板3电连接,电路板4一般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驱动芯片(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以及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接续基板等;电路板4的作用是通电后向显示面板3提供各种显示画面的信息。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3划分为显示区A1(Active Area,简称为AA区)和位于显示区A1至少一侧的周边区A2,附图2以周边区A2包围显示区A1为例进行示意。显示区A1包括多个亚像素P。周边区A2用于布线,此外,也可以将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周边区A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3,如图3和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3包括衬底30,设置于衬底30上的至少两个重复单元300,一个重复单元300包括多个发光部3001,多个发光部3001包括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和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随视角的增大,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亮度衰减速度;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重复单元300远离衬底30一侧的遮光层31,遮光层31包括多个开口部310,沿着衬底30的厚度方向上,一个发光部3001对应一个开口部310,且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位于与发光部3001对应的开口部310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以内;其中,多个开口部310包括: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对应的第一开口部3101、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对应的第二开口部3102,沿第一方向,第一开口部3101的长度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长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开口部3102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长度的差值,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装置为柔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柔性显示面板,此时,衬底30为柔性衬底;柔性衬底例如可以为PI(Polyimide,聚酰亚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为其它合适的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显示装置为刚性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为刚性显示面板,此时,衬底30为刚性衬底,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显示面板3具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像素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重复单元300例如可以为图3所示的像素排布(SRGB像素排布),此时,一个重复单元300包括三个发光部3001;其中,三个发光部3001均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重复单元300例如也可以为图4所示的像素排布(Diamond像素排布),此时,相邻两个像素共用一个亚像素P(即发光部3001)共用的亚像素P可以为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或者,蓝色亚像素,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4以相邻两个像素共用一个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为例进行示意。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以显示面板3包括四个重复单元300为例进行示意;图4以显示面板3包括两个重复单元300为例进行示意。
以重复单元300为图3所示的像素排布方式,且以一个重复单元300为例,在此基础上,如图5和图6所示,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重复单元300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用于形成驱动重复单元300发光的电场。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衬底30上,且位于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之间的像素界定层35;像素界定层35包括多个开口区,一个开口区露出一个第一电极33。
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衬底30与第一电极33之间的多个驱动电路,一个驱动电路与一个第一电极33电连接。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00,多个薄膜晶体管100中作为驱动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100的漏极与第一电极33电连接。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3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电路远离衬底30一侧的平坦层36。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部3001为在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4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发光部3001也可称为发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3为阴极,第二电极34为阳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3为阳极,第二电极34为阴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还包括电子传输层(election transporting layer,简称ETL)、电子注入层(election injection layer,简称E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ing layer,简称HTL)以及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简称HIL)中的一层或多层。
在第一电极33为阳极,第二电极34为阴极的情况下,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设置在第一电极33和发光部3001之间,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设置在第二电极34和发光部3001之间。在第一电极33为阴极,第二电极34为阳极的情况下,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设置在第二电极34和发光部3001之间,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设置在第一电极33和发光部3001之间。
对于开口部310的形状不进行限定,以能将发光部3001露出即可。可选的,开口部3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其它合适的形状;或者,开口部310的形状还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
对于发光部3001的长度定义为,沿第一方向,发光部3001的边缘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对于开口部310的长度定义为,沿第一方向,开口部310的边缘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当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33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以内,且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一电极33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时,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沿第一方向,发光部3001的边缘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如图6所示,当第一电极33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以内,且第一电极33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时,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沿第一方向,第一电极33的边缘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视角(也即可视角度)是指用户的眼睛刚好可以看到对比度为10以上的画面的时候视线与垂直屏幕的平面的夹角。如图8所示,图8以可视角度为80°为例进行示意。参考图8,视角包括水平视角X和竖直视角Y,水平视角X即为水平方向上的视角,竖直视角Y即为竖直方向上的视角,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为水平视角X的方向(水平方向)或者为竖直视角Y的方向(竖直方向)。
对于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不进行限定。示例的,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视角的增大,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红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且小于蓝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亮度衰减速度。在此基础上,例如,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为蓝色发光部,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为红色发光部。又例如,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为蓝色发光部,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为绿色发光部。又例如,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为绿色发光部,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为红色发光部。
对于遮光层31的材料不进行限定。可选的,遮光层31的材料为吸光材料,吸光材料是指对可见光的吸收率大于等于80%的材料,吸光材料例如可以为黑色吸光材料,黑色吸光材料例如可以为黑色添加剂和树脂的复合材料;或者,黑色吸光材料可以与黑矩阵(Black Matrix,简称BM)的材料相同。可选的,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可以将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3的内部结构,使其不从显示面板3的出光侧出去,金属材料例如可以为金(Au)、铂(Pt)、铝(Al)等或者为金属化合物以及其它合适的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遮光层31的材料为吸光材料的情况下,吸光材料具有厚度D1,0.1um≤D1≤1.5um。在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情况下,金属材料具有厚度D2,10nm≤D2≤1000nm。可选的,吸光材料的厚度D1为0.8um;金属材料的厚度D2为100nm。
基于上述,将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红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以及蓝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在同一视角下(例如视角为70°)进行比较时,当其中某一个颜色发光部3001的亮度衰减速度越快,则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的颜色的亮度越暗;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增加该颜色的发光部3001对应的开口部310的开口长度,使得更多的光线由开口部310出射出去,从而增加发光部3001发出的颜色的亮度。同理,当其中某一个颜色发光部3001的亮度衰减速度越慢,则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的颜色的亮度越亮;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减小该颜色的发光部3001对应的开口部310的开口长度,使得更多的光线被遮光层31吸收或者被反射,从而减小发光部3001发出的颜色的亮度。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包括至少两个重复单元,一个重复单元300包括多个发光部3001,多个发光部3001包括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和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显示面板3包括设置在至少两个重复单元300远离衬底30一侧的遮光层31,遮光层31包括多个开口部310,多个开口部310包括: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对应的第一开口部3101、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对应的第二开口部3102,即,第一开口部3101将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露出,第二开口部3102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露出,此外,由于随视角的增大,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亮度衰减速度,因此在同一视角下,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发光亮度小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发光亮度,而由于第一开口部3101的长度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长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开口部3102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长度的差值,因此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线由第一开口部3101出射的较多,而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线由第二开口部3102出射的较少,可以使得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亮度衰减速度相接近,即在大视角下,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相接近,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发光部3001还包括第三发光部3001c,第三发光部3001c的亮度衰减速度小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且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衰减速度。
可选的,第三发光部3001c为绿色发光部、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为蓝色发光部、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为红色发光部。
在此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开口部310还包括与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对应的第三开口部3103,沿第一方向,第三开口部3103的长度与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开口部3101的长度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第二开口部3102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长度的差值。
在多个发光部3001还包括第三发光部3001c的情况下,第三发光部3001c的亮度衰减速度小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且大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衰减速度,由于多个开口部310还包括与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对应的第三开口部3103,第三开口部3103的长度与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开口部3101的长度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第二开口部3102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长度的差值,因此可以使得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衰减速度以及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衰减速度相接近,因此在大视角下,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相接近,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选的,沿第二方向,第三开口部3103的长度与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开口部3101的长度与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第二开口部3102的长度与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长度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在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以下,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示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可以使得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衰减速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衰减速度以及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衰减速度相接近,因此在大视角下,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相接近,即用户在水平视角下所看到的画面的亮度相接近,在竖直视角下所看到的画面的亮度相接近,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改善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开口部310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一间隙H1。在此基础上,沿第二方向,开口部310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二间隙H2。
此处,图9以一个重复单元300为例进行示意,沿第一方向,一个重复单元300中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口部3101、第二开口部3102、第三开口部3103的边界具有间隙H1。应当理解到,在整个显示面板3中,每个像素(每个重复单元300)中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口部3101、第二开口部3102、第三开口部3103的边界具有间隙H1。同理,沿第二方向,每个像素(每个重复单元300)的开口部310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发光部3001在衬底3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二间隙H2。
对于第一间隙H1和第二间隙H2的宽度不进行限定,以能平衡亮度衰减速度为准,能够使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以及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亮度衰减速度相接近。
可选的,第一间隙H1处处相等;和/或,第二间隙H2处处相等。
此处,和/或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隙H1处处相等,或者第二间隙H2处处相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隙H1处处相等和第二间隙H2处处相等。
在第一间隙H1处处相等的情况下,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例如视角在0°~+80°和0°~-80°的位置处,第一开口部3101用于平衡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的衰减速度相同、第二开口部3102用于平衡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亮度的衰减速度相同、第三开口部3103用于平衡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亮度的衰减速度相同,因此,在水平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同、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同,从而使得在水平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均相接近,进而使得用户在水平视角的各个位置处所看到的画面的亮度相接近。
在第二间隙H2处处相等的情况下,在沿第二方向(竖直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例如视角在0°~+80°和0°~-80°的位置处,第一开口部3101用于平衡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的亮度的衰减速度相同、第二开口部3102用于平衡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的亮度的衰减速度相同、第三开口部3103用于平衡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的亮度的衰减速度相同,因此,在竖直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同、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同,从而使得在竖直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均相接近,进而使得用户在竖直视角的各个位置处所看到的画面的亮度相接近。
基于上述,在第一间隙H1处处相等和第二间隙H2处处相等的情况下,同理,不仅在水平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均相接近,使得用户在水平视角的各个位置处所看到的画面的亮度相接近;而且在竖直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均相接近,使得用户在竖直视角的各个位置处所看到的画面的亮度相接近,因此能够更好的改善大视角下产生色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3还包括封装层37,遮光层31设置于封装层37远离衬底30的一侧。
此处,封装层37可以为封装基板;也可以为封装薄膜。在封装层37为封装薄膜的情况下,对于封装层37包括的封装薄膜的层数不进行限定,可以是封装层37包括一层封装薄膜,也可以是封装层37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或两层以上封装薄膜。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封装层37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三层封装薄膜,示例的,三层封装薄膜分别为第一封装薄膜371、第二封装薄膜372以及设置于第一封装薄膜371和第二封装薄膜372之间的第三封装薄膜373。
在封装层37包括第一封装薄膜371、第二封装薄膜372以及第三封装薄膜373的情况下,可选的,第三封装薄膜373的材料为有机材料,第一封装薄膜371和第二封装薄膜372的材料为无机材料。
此处,对于有机材料不进行限定,有机材料例如可以为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于无机材料不进行限定,示例的,无机材料可以为SiNx(氮化硅)、SiOx(氧化硅)或SiOxNy(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喷墨打印工艺(Ink Jet Printer,简称IJP)制作第三封装薄膜373。此外,可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分别制作第一封装薄膜371和第二封装薄膜372。
本发明实施例,封装层37包括第一封装薄膜371、第二封装薄膜372以及设置于第一封装薄膜371和第二封装薄膜372之间的第三封装薄膜373,由于第三封装薄膜373的材料为有机材料,而有机材料的韧性较好,因而有利于显示装置实现弯曲显示。由于第一封装薄膜371和第二封装薄膜372的材料为无机材料,因而一方面,可以隔绝外界空气中的水氧;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第三封装薄膜373,防止第三封装薄膜373被划伤损坏。
可选的,封装层37的厚度范围为8um~12um。此处,封装层37的厚度例如可以为8um、10um、12um。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封装层37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封装层37的厚度会影响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线由开口部310出射时的角度(即出光角度),会导致出光角度变小,从而使得第一颜色发光部3001a发出的光的亮度、第二颜色发光部3001b发出的光的亮度和第三颜色发光部3001c发出的光的亮度均减弱。基于此,在遮光层31设置于封装层37远离衬底30一侧的表面时,相应的,同时增加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口部3101、第二开口部3102以及第三开口部3103的长度,即增加第一开口部3101、第二开口部3102以及第三开口部3103的开口率,以弥补由于封装层37的厚度导致出光角度变小,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减弱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遮光层31还包括透明图案311,透明图案填充于开口部310中。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层31还包括透明图案311,透明图案填充于开口部310中,因此可以使得遮光层31平坦,进而实现显示面板3的平坦化。
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随视角的增大,红色发光部(曲线a)、绿色发光部(曲线b)以及蓝色发光部(曲线c)的亮度衰减曲线图,由图12可以明显的看出,随视角的增大,红色发光部、绿色发光部以及蓝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不一致。图12还示出了以绿色发光部为例,调整绿色发光部所对应的开口部的大小,改变绿色发光部随视角增大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由图12可以看出,当显示面板3不包括遮光层31时,绿色发光部随视角增大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曲线a),与显示面板3包括遮光层31时,绿色发光部随视角增大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d、e、f、g)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再次参考图12所示,图12中的曲线d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吸光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90um时,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曲线e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90um时,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曲线f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80um时,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曲线g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吸光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80um时,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的曲线。可以看出,在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者为吸光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遮光层31的对应绿色发光部的开口部310的长度,均可以改变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相应的,也可以通过改变遮光层31对应的红色发光部的开口部310的长度和蓝色发光部的开口部310的长度,使得红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绿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以及蓝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相接近,从而可以改善大视角下色偏的问题。
如图13所示,图13为CIExy色度图,以绿色发光部为例进行示意。曲线d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吸光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90um时,绿色发光部的光谱曲线图;曲线e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90um时,绿色发光部的光谱曲线图;曲线f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80um时,绿色发光部的光谱曲线图;曲线g表示遮光层31的材料为吸光材料,发光部3001的长度为80um且开口部310的长度为80um时,绿色发光部的光谱曲线图。由此可以看出,显示面板3包括遮光层31的情况下,并且遮光层3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者为吸光材料,以及绿色发光部所对应的开口部310的大小不同时,与显示面板3不包括遮光层31时的绿色发光部的色度图的光谱曲线相接近,因此可以得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光部3001远离衬底30一侧设置遮光层31,遮光层31包括多个开口部310,且一个开口部310对应一个发光部3001时,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的光谱的变化很小(几乎没有变化),即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线的颜色深度的变化很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改善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的前提下,不会影响发光部3001发出的光线的光谱,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3的色度均一性。
结合上述实施例,由于发光部3001的材料以及所处的微腔环境不同,因此每个器件中的各个发光部3001的亮度随视角衰减的曲线会不一致。因而在形成封装层37后,可以先测得显示器件中各个不同颜色的发光部3001的亮度随视角衰减的曲线,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调节对应的开口部310的长度,最后制作制备遮光层31时所需要的掩膜板,以形成该器件所需要的遮光层31。
此处,形成遮光层31的方法例如可以为磁控溅射(Sputter)。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两个重复单元,一个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发光部,多个发光部包括第一颜色发光部和第二颜色发光部,随视角的增大,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
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重复单元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开口部,沿着所述衬底的厚度方向上,一个发光部对应一个开口部,且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部对应的开口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以内;
其中,所述多个开口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二开口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部还包括:第三颜色发光部;第三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亮度衰减速度;
所述多个开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部对应的第三开口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三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开口部的长度与第三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且大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部的长度的差值;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方向,所述开口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第二方向,所述开口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发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均具有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间隙处处相等;和/或,所述第二间隙处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装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透明图案;所述透明图案填充于所述开口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料为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具有厚度D1;0.1um≤D1≤1.5um;
或者,
所述遮光层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具有厚度D2;10nm≤D2≤1000n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500167.XA 2020-06-04 2020-06-0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628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0167.XA CN111628104A (zh) 2020-06-04 2020-06-0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098401 WO2021244643A1 (zh) 2020-06-04 2021-06-04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7/788,960 US20230039372A1 (en) 2020-06-04 2021-06-04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0167.XA CN111628104A (zh) 2020-06-04 2020-06-0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8104A true CN111628104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0167.XA Pending CN111628104A (zh) 2020-06-04 2020-06-0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9372A1 (zh)
CN (1) CN111628104A (zh)
WO (1) WO202124464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6813A (zh) * 2021-02-05 2021-05-1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44643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11063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91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295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31550A (zh) * 2019-09-03 2019-12-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3497B2 (ja) * 2009-08-18 2013-09-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019997B2 (ja) * 2012-09-26 2016-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072077B1 (ko) * 2013-04-15 2020-0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00039059A (ko) * 2018-10-04 2020-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828526B (zh) * 2019-11-20 2023-0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28104A (zh) * 2020-06-04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295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31550A (zh) * 2019-09-03 2019-12-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643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11063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86813A (zh) * 2021-02-05 2021-05-1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910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39372A1 (en) 2023-02-09
WO2021244643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13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057331A1 (zh) 透光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2810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9614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display substrate thereof
WO2018113236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72600B (zh) 用于woled显示器的彩膜基板及woled显示器
CN108695370B (zh) Oled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30151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25922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11463A (zh) Oled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和oled显示装置
US11575111B2 (en) Optical film group,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878472B (zh)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1743193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83915B (zh) 一种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3018960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2006902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09369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40848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irror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79993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09599430B (zh) Oled基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13053964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220029119A1 (en) 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ing base plate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2022006903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80077856A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US2022012325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