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4055B -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4055B
CN111614055B CN202010486456.9A CN202010486456A CN111614055B CN 111614055 B CN111614055 B CN 111614055B CN 202010486456 A CN202010486456 A CN 202010486456A CN 111614055 B CN111614055 B CN 111614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live wire
zero
conducting
fre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64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4055A (zh
Inventor
黄映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64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4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4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4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4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9/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 H02G9/06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in or on the ground or water in underground tubes or conduits; Tubes or condui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1/00Non-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between moving and stationary parts of an electr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包括:地下管廊,其包括交会分布的直线型管道以及在各个交会处形成的交叉口,所述直线型管道被交叉口分隔为直线管段;接触网,其包括对称设置于各个直线管段两侧壁上的导电条以及设置于各个交叉口顶部的接线框;所述接线框包括依次首尾交叠并形成框型的四根导电杆,相邻两根导电杆的交叠处形成角点,且至少其中一对斜对角上的角点为非电性连接;同一直线管段内的两根导电条在交叉口处向上弯折,并分别与位于接线框两个相对侧边上的与导电条相对应的两个导电杆端部进行一一电性连接。本发明在地下建立纵横交错的管廊网络,且管廊的端部可以连接到发货端和收货端,通过设置在管廊内的智能小车定向运送货物。

Description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购和外卖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现代的住房和小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许多小区不允许快递员或外卖配送员进入小区,而快递和外卖放在保安室等场所又面临着找件难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5G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我们将会进入真正的万物互联社会。
现有的大型商业楼或者写字楼也同样存在收送快递困难的问题,而就餐问题尤其突出,白领等工作者每到下班时间都会集中的到附近的饭店就餐,一方面会造成商业楼和写字楼电梯拥堵,一方面就餐存在大量的排队现象。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场组装式地下管廊取电线路,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快递和外卖配式不便,收取困难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包括:地下管廊,其包括交会分布的直线型管道以及在各个交会处形成的交叉口;所述直线型管道被交叉口分隔为直线管段;接触网,其包括对称设置于各个直线管段两侧壁上并分别作为其火线和零线的导电条以及设置于各个交叉口顶部的接线框;所述接线框包括依次首尾交叠并形成框型的四根导电杆,相邻两根导电杆的交叠处形成角点,且至少其中一对斜对角上的角点为非电性连接;同一直线管段内的两根导电条在交叉口处向上弯折,并分别与位于接线框两个相对侧边上的与导电条相对应的两个导电杆端部进行一一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线框所包括的四根导电杆分别为依次首尾交叠的第一火线杆、第二火线杆、第一零线杆以及第二零线杆,各个导电杆的两端均超过对应的角点并形成外伸的连接部;同一直线管段内的两根导电条在交叉口处分别设置有向上弯折的弯折段,并分别与位于接线框同一侧边上外伸的两个连接部进行一一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火线杆与第二火线杆互相垂直交叠,且所述第二火线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火线杆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火线杆与第二火线杆在两者的角点处进行电性连接且固定一体,共同组成火线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零线杆与第二零线杆互相垂直交叠,且所述第二零线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零线杆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零线杆与第二零线杆在两者的角点处进行电性连接且固定一体,共同组成零线连接组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火线连接组件与零线连接组件各自的两根导电杆的外伸一端为自由端,各个导电杆的自由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绝缘层,且所述接线框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四根导电杆自由端上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为绝缘材料制成;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火线杆上的连接扣作为火线连接组件的第一火线连接扣,设置于所述第二火线杆上的连接扣作为火线连接组件的第二火线连接扣,设置于所述第一零线杆上的连接扣作为零线连接组件的第一零线连接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零线杆上的连接扣作为零线连接组件的第二零线连接扣;所述第一火线杆的自由端与第二零线杆的自由端能够通过设置于两者之上的连接扣进行连接,且所述第二火线杆的自由端与第一零线杆的自由端能够通过设置于两者之上的连接扣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扣包括固定于导电杆自由端上的连接块以及固定于连接块其中一侧面上的拉杆;所述拉杆的延伸方向为导电杆的自由端末端方向,且所述拉杆的末端设置有朝向导电杆外侧面的钩体;所述拉杆与导电杆外侧面的间距等于导电杆的竖向厚度,所述钩体与连接块的间距等于导电杆的横向宽度;所述连接块、拉杆、钩体以及导电杆的外侧面能够共同围合成穿插口;所述第二火线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火线杆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二零线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零线杆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火线连接扣的拉杆位于第一火线杆的上部,所述第二火线连接扣的拉杆位于第二火线杆的下部,所述第一零线连接扣的拉杆位于第一零线杆的上部,所述第二零线连接扣的拉杆位于第二零线杆的下部;当一根导电杆的自由端完全穿入相邻导电杆上的连接块的穿插口时,该导电杆自身的钩体也能够同时滑过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使得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能够卡入该导电杆的连接块的穿插口内,实现两个自由端的固定连接,形成角点,且两个自由端连接之后的外伸部分为连接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钩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导向坡面,所述导向坡面自外向内具有靠近导电杆外侧面的趋势。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块套于所述导电杆自由端的***,并通过侧向的紧固螺栓进行压紧固定,所述导电杆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块内端的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火线连接组件与零线连接组件结构相同,且当两者连接后彼此呈中心对称。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地下管廊的内侧壁上贴合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排列固定有悬挑外伸的衔接杆,各个导电条通过衔接杆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地下管廊内还设置有货物智能运送装置,且所述货物智能运送装置能够在地下管廊内进行;所述货物智能运送装置包括车体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两侧的取电件;两侧的取电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直线管段内的零线和火线接触,并能够获取电能以驱动所述货物智能运送装置在所述地下管廊内进行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地下建立纵横交错的管廊网络,且管廊的端部可以连接到发货端和收货端,通过设置在管廊内的智能小车定向运送货物,能够实现快递或者外卖送货上门,方便住户和使用者。且智能小车可以直接从管廊内设置的接触网获取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地下管廊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导电条的接电方式示意图。
图3为地下管廊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结构详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结构详图。
图6为接触网的布线结构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7为接线框的平面图。
图8为接线框的装配结构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9为火线连接组件与零线连接组件的第一种组装方式示意图。
图10为火线连接组件与零线连接组件的第二种组装方式示意图。
图11为火线连接组件或零线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12为连接扣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场组装式地下管廊取电线路,其在地下建立纵横交错的管廊网络,且管廊的端部可以连接到发货端(比如商家店铺、快递集中发送区等货物出发区)和收货端(如住宅楼的各个住房内部或者办公楼等货物到达区),通过设置在管廊内的智能小车定向运送货物(如外卖或快递),且智能小车可以直接从管廊内设置的接触网获取电能。
所述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地下管廊100以及设置在地下管廊100内并能够为智能小车300的运动提供电能的接触网200。地下管廊100连接在发货端和收货端之间,发货端与收货端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通过地下管廊100全部衔接连通。智能小车300位于地下管廊100内并能够根据导航路线进行运动,以往返运动于发货端和收货端之间。
地下管廊100包括交会分布的直线型管道101以及在各个交会处形成的交叉口,单个直线型管道101为水平方向沿伸的直线空心管廊,多个直线型管道101纵横交错,形成管廊网络。交叉口使得互相交会的两根直线型管道101在交叉口处形成连通,因此,单个直线型管道101能够被交叉口分隔为若干段直线管段101a,直线管段101a为“相邻交叉口之间”或“交叉口与直线型管道101端部之间”的直线型连续贯通的区段。
交叉口包括两种类型:十字交叉口102和丁字交叉口103;其中,十字交叉口102由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型管道101交会并连通所形成,丁字交叉口103由一条作为支路的直线型管道101垂直连通在另一条作为主路的直线型管道101的外侧壁上所形成,支路位于主路的其中一侧。
接触网200包括对称设置于各个直线管段101a两侧壁上并分别作为其火线和零线的导电条201以及设置于各个交叉口顶部的接线框202。接线框202用于将十字交叉口102处互相正对的导电条201进行一一对应连接,或者将丁字交叉口103处作为支路上的两条导电条201一一连接到主路上对应的导电条201上。导电条201由导电金属制成,沿直线管段101a长度方向水平延伸。
接线框202包括依次首尾交叠并形成框型的四根导电杆,相邻两根导电杆的交叠处形成角点J,且至少其中一对斜对角上的角点J为非电性连接(优选的,接线框202上其中一对斜对角上的角点J为电性连接,另一对斜对角上的角点J为非电性连接);同一直线管段101a内的两根导电条201在交叉口处向上弯折,并分别与位于接线框202两个相对侧边上的与导电条201相对应的两个导电杆端部进行一一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在地下管廊100的每一条直线型管道101内建立接触网电路,为智能小车300的即地取电提供动力基础。
本发明的智能小车300主体可以采用现有的AGV小车,其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一般可通过电脑来控制其行进路线以及行为。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智能小车300除包括AGV小车的常规车体301以外,车体301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取电件302。车体301两侧的取电件302能够分别与直线管段101a两侧的零线和火线(导电条201)接触,形成供电回路,并能够以此获取电能以驱动智能小车300整体在地下管廊100内按照规定的导引路径进行运动。取电件302可以为对称设置于车体301两侧的条形结构,由导电金属制成,较佳的,取电件302的外端可以内凹有配合于导电条201的纵向凹槽,防止滑动过程中的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当取电件302与导电条201接触配合时,导电条201限定在智能小车300的两侧还能够起到辅助的导向作用,保证智能小车300的直线运动。
因此,通过地下管廊的设置连通货物出发区和货物到达区,能够实现快递或者外卖送货上门,方便住户和使用者。当货物出发区和/或货物到达区位于地下管廊100端部的正上方时(如位于地面以上)可以采用升降电梯或者其他现有的升降装置进行上下竖直运送。
具体的,智能小车300的车体301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和UPS设备,驱动单元可以采用AGV小车内部的现有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电机优选交直流两用电动机,其两个接线端分别与UPS设备连接。同时,车体301两侧的取电件302的内端均与UPS设备连接,而外端与导电条201接触并分别作为智能小车300的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正常情况下,取电件302能够在智能小车300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导电条201而取电,并通过UPS设备直接向驱动电机供给交流电;当导电条201出现故障或者智能小车300在交叉口处无法接触导电条201时,UPS设备能够通过其自带的蓄电池向驱动电机供给直流电,实现电能的不间断供给。此外,UPS设备自带的蓄电池也能够通过导电条201为其充电。
进一步的,如图7,接线框202所包括的四根导电杆分别为依次首尾交叠的第一火线杆202a、第二火线杆202b、第一零线杆202c以及第二零线杆202d。各个导电杆均为直线型的条形可导电结构,各个导电杆的两端均超过对应的角点J并向外形成外伸的连接部L。
同一直线管段101a内的两根导电条201(该直线管段101a内的火线和零线)在交叉口处分别设置有向上弯折的弯折段201a,且该两个弯折段201a能够分别与位于接线框202同一侧边上外伸的两个连接部L进行一一电性连接,弯折段201a的上端与连接部L的端面之间可以进行焊接固定。
优选的,弯折段201a的宽度小于导电条201的宽度,且直线管段101a内对称设置的一对导电条201的相对面相对于弯折段201a形成外凸,便于取电件302滑入和滑出,不受弯折段201a的行程阻碍。
进一步的,第一火线杆202a与第二火线杆202b互相垂直交叠,形成角点J,且第二火线杆202b的下表面与第一火线杆202a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一火线杆202a与第二火线杆202b在两者互相交叠的的角点J处进行电性连接且固定一体,共同组成L型的一体式火线连接组件M。此外,在火线连接组件M中,第一火线杆202a与第二火线杆202b进行交叠的一端均具有一段外伸的连接部L。
第一零线杆202c与第二零线杆202d互相垂直交叠,形成角点J,且第二零线杆202d的下表面与第一零线杆202c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一零线杆202c与第二零线杆202d在两者互相交叠的的角点J处进行电性连接且固定一体,共同组成L型的一体式零线连接组件N。此外,在零线连接组件N中,第一零线杆202c与第二零线杆202d进行交叠的一端也均具有一段外伸的连接部L。
优选的,火线连接组件M与零线连接组件N的结构相同,且当两者连接并共同形成框型后彼此呈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如图8~11,火线连接组件M与零线连接组件N各自的两根导电杆的外伸一端为自由端,各个导电杆的自由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绝缘层,且接线框20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四根导电杆自由端上的连接扣202e;连接扣202e为绝缘材料制成。
其中,本发明设定:设置于第一火线杆202a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火线连接组件M的第一火线连接扣,设置于第二火线杆202b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火线连接组件M的第二火线连接扣,设置于第一零线杆202c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零线连接组件N的第一零线连接扣,设置于第二零线杆202d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零线连接组件N的第二零线连接扣。
第一火线杆202a的自由端与第二零线杆202d的自由端能够通过设置于两者之上的连接扣202e进行连接,且第二火线杆202b的自由端与第一零线杆202c的自由端能够通过设置于两者之上的连接扣202e进行连接。通过该两组连接扣202e的连接能够使得彼此呈中心对称的火线连接组件M与零线连接组件N共同组装成框型的接线框202。
进一步的,连接扣202e包括固定于导电杆自由端上的连接块202e-1以及固定于连接块202e-1其中一侧面上的拉杆202e-2;拉杆202e-2的延伸方向为导电杆的自由端末端方向,且拉杆202e-2的末端设置有朝向导电杆外侧面的钩体202e-3;拉杆202e-2与导电杆外侧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导电杆的竖向厚度,钩体202e-3与连接块202e-1之间的间距等于导电杆的横向宽度;连接块202e-1、拉杆202e-2、钩体202e-3以及导电杆的外侧面能够共同围合成穿插口K。
如图8,第二火线杆202b的下表面与第一火线杆202a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二零线杆202d的下表面与第一零线杆202c的上表面相齐平。此外,第一火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一火线杆202a的上部,第二火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二火线杆202b的下部,第一零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一零线杆202c的上部,第二零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二零线杆202d的下部。
当一根导电杆的自由端完全穿入相邻导电杆上的连接块202e-1的穿插口K时,该导电杆自身的钩体202e-3也能够同时滑过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使得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能够卡入该导电杆的连接块202e-1的穿插口K内,实现两个自由端的固定连接,形成角点J,且两个自由端连接之后的外伸部分为连接部L。
基于此,如图9,本发明在组装火线连接组件M与零线连接组件N时,可以将第二零线杆202d的自由端沿Y轴负方向穿入第一火线杆202a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则第一火线杆202a的自由端能够滑进并卡入第二零线杆202d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与此同时,第二火线杆202b的自由端也能够同步穿入第一零线杆202c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而第一零线杆202c的自由端能够沿Y轴负方向滑进并卡入第二火线杆202b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
或者,如图10,在另一种组装方式中,可以将第一火线杆202a的自由端沿X轴负方向穿入第二零线杆202d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则第二零线杆202d的自由端能够滑进并卡入第一火线杆202a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与此同时,第一零线杆202c的自由端也能够同步穿入第二火线杆202b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而第二火线杆202b的自由端能够沿X轴负方向滑进并卡入第一零线杆202c上的连接扣202e的穿插口K内。
进一步的,如图12,钩体202e-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导向坡面202e-31,导向坡面202e-31自外向内具有靠近导电杆外侧面的趋势,便于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能够顺着该导向坡面202e-31滑入该钩体202e-3内侧的穿插口K内。
进一步的,如图11、12连接块202e-1套于导电杆自由端的***,并通过侧向的紧固螺栓202f进行压紧固定。连接块202e-1上设置有配合于导电杆横截面轮廓的穿口202e-11以及对应于紧固螺栓202f的螺孔202e-12;穿口202e-11沿拉杆202e-2的长度方向通透,且连接扣202e能够通过穿口202e-11滑入导电杆的自由端上;螺孔202e-12的延伸方向与穿口202e-11垂直且两者互相连通,紧固螺栓202f能够从侧向旋入螺孔202e-12,并挤压在导电杆自由端的外侧壁上,实现连接扣202e在自由端上的固定。
导电杆上还设置有位于连接块202e-1内端的限位块X,限位块X自导电杆的外侧面凸起形成,用于连接扣202e在导电杆自由端上的滑动位置的标定,以确定其固定位置(连接扣202e在导电杆上滑动至与限位块X接触时即可通过紧固螺栓202f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2,连接块202e-1对应于钩体202e-3方向一端的竖向侧边棱角处理为倒角202e-13。当相邻两根导电杆通过各自的连接扣202e互相咬合固定时,任一连接扣202e的连接块202e-1外端面能够贴合在另一个连接扣202e的拉杆202e-2侧边上,且该两个连接扣202e的倒角202e-13互相贴合,保证了两个连接扣202e连接之后的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地下管廊100的内侧壁上贴合固定有安装板104,安装板104上排列固定有多个悬挑外伸的衔接杆105,安装板104与衔接杆105可由绝缘材料制成或者在外层涂覆绝缘材料。各个导电条201通过衔接杆105固定在安装板104上。具体的,导电条201上相对于安装板104的一侧面与衔接杆105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常规的夹持、一体注塑或者横向的螺栓***固定,此处不赘述。
由上述可知,交叉口包括十字交叉口102和丁字交叉口103两种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如图1、2,支路与主路是相对而言,原本作为主路直线型管道101也可以垂直连接在另一条直线型管道101的外侧壁上,并成为另一条主路的“支路”。本发明设定:若某一直线型管道101没有垂直连接在任何一条其他的直线型管道101的外侧壁上,则该条直线型管道101为“绝对主路”。
本发明通过在各个交叉口的顶部设置接线框202,即能够将各个直线型管道101内的导电条201在各个交叉处进行电性连接。因此,本发明仅需选择一个作为“绝对主路”的直线型管道101来为其单独配置供电电源(如发电机或者外接输电线、市电),形成初始供电主路,而其余的绝对主路可以互相交会形成十字交叉口102,并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初始供电主路进行连接,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获取初始供电主路的电源。此外,所有可作为支路的直线型管道101既可以通过接线框202并联在任一绝对主路上,也可以通过接线框202并联在其他的支路上,以获取电能,实现一个供电电源的电能共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接线框202不但解决了“不同直线管段101a内的导电条201在交叉口处的接线问题”,且由于接线框202位于交叉口的顶部,因此使得接触网200的布线路径在各个交叉口处进行“抬高”,使得进入交叉口处的智能小车300不会因为接触网200的布线限制而难以转向和位置调整的问题。当然,智能小车300在交叉口处可以通过UPS设备自带的蓄电池进行暂时的电能供应。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管廊(100),其包括交会分布的直线型管道(101)以及在各个交会处形成的交叉口;所述直线型管道(101)被交叉口分隔为直线管段(101a);
接触网(200),其包括对称设置于各个直线管段(101a)两侧壁上并分别作为其火线和零线的导电条(201)以及设置于各个交叉口顶部的接线框(202);所述接线框(202)包括依次首尾交叠并形成框型的四根导电杆,相邻两根导电杆的交叠处形成角点(J),且至少其中一对斜对角上的角点(J)为非电性连接;同一直线管段(101a)内的两根导电条(201)在交叉口处向上弯折,并分别与位于接线框(202)两个相对侧边上的与导电条(201)相对应的两个导电杆端部进行一一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框(202)所包括的四根导电杆分别为依次首尾交叠的第一火线杆(202a)、第二火线杆(202b)、第一零线杆(202c)以及第二零线杆(202d),各个导电杆的两端均超过对应的角点(J)并形成外伸的连接部(L);
同一直线管段(101a)内的两根导电条(201)在交叉口处分别设置有向上弯折的弯折段(201a),并分别与位于接线框(202)同一侧边上外伸的两个连接部(L)进行一一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线杆(202a)与第二火线杆(202b)互相垂直交叠,且所述第二火线杆(202b)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火线杆(202a)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火线杆(202a)与第二火线杆(202b)在两者的角点(J)处进行电性连接且固定一体,共同组成火线连接组件(M);
所述第一零线杆(202c)与第二零线杆(202d)互相垂直交叠,且所述第二零线杆(202d)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零线杆(202c)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零线杆(202c)与第二零线杆(202d)在两者的角点(J)处进行电性连接且固定一体,共同组成零线连接组件(N)。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连接组件(M)与零线连接组件(N)各自的两根导电杆的外伸一端为自由端,各个导电杆的自由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绝缘层,且所述接线框(20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四根导电杆自由端上的连接扣(202e);所述连接扣(202e)为绝缘材料制成;
其中,设置于所述第一火线杆(202a)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火线连接组件(M)的第一火线连接扣,设置于所述第二火线杆(202b)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火线连接组件(M)的第二火线连接扣,设置于所述第一零线杆(202c)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零线连接组件(N)的第一零线连接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零线杆(202d)上的连接扣(202e)作为零线连接组件(N)的第二零线连接扣;
所述第一火线杆(202a)的自由端与第二零线杆(202d)的自由端能够通过设置于两者之上的连接扣(202e)进行连接,且所述第二火线杆(202b)的自由端与第一零线杆(202c)的自由端能够通过设置于两者之上的连接扣(202e)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202e)包括固定于导电杆自由端上的连接块(202e-1)以及固定于连接块(202e-1)其中一侧面上的拉杆(202e-2);所述拉杆(202e-2)的延伸方向为导电杆的自由端末端方向,且所述拉杆(202e-2)的末端设置有朝向导电杆外侧面的钩体(202e-3);所述拉杆(202e-2)与导电杆外侧面的间距等于导电杆的竖向厚度,所述钩体(202e-3)与连接块(202e-1)的间距等于导电杆的横向宽度;所述连接块(202e-1)、拉杆(202e-2)、钩体(202e-3)以及导电杆的外侧面能够共同围合成穿插口(K);
所述第二火线杆(202b)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火线杆(202a)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二零线杆(202d)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零线杆(202c)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火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一火线杆(202a)的上部,所述第二火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二火线杆(202b)的下部,所述第一零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一零线杆(202c)的上部,所述第二零线连接扣的拉杆(202e-2)位于第二零线杆(202d)的下部;
当一根导电杆的自由端完全穿入相邻导电杆上的连接块(202e-1)的穿插口(K)时,该导电杆自身的钩体(202e-3)也能够同时滑过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使得相邻导电杆的自由端能够卡入该导电杆的连接块(202e-1)的穿插口(K)内,实现两个自由端的固定连接,形成角点(J),且两个自由端连接之后的外伸部分为连接部(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202e-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导向坡面(202e-31),所述导向坡面(202e-31)自外向内具有靠近导电杆外侧面的趋势。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02e-1)套于所述导电杆自由端的***,并通过侧向的紧固螺栓(202f)进行压紧固定,所述导电杆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连接块(202e-1)内端的限位块(X)。
8.如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连接组件(M)与零线连接组件(N)结构相同,且当两者连接后彼此呈中心对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100)的内侧壁上贴合固定有安装板(104),所述安装板(104)上排列固定有悬挑外伸的衔接杆(105),各个导电条(201)通过衔接杆(105)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04)上。
10.如权利要求1~6或9任一所述的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100)内还设置有货物智能运送装置(300),且所述货物智能运送装置(300)能够在地下管廊(100)内进行;
所述货物智能运送装置(300)包括车体(301)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301)两侧的取电件(302);两侧的取电件(302)能够分别与所述直线管段(101a)内的零线和火线接触,并能够获取电能以驱动所述货物智能运送装置(300)在所述地下管廊(100)内进行运动。
CN202010486456.9A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Active CN111614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456.9A CN111614055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6456.9A CN111614055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055A CN111614055A (zh) 2020-09-01
CN111614055B true CN111614055B (zh) 2021-06-25

Family

ID=7220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6456.9A Active CN111614055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405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4743A (ja) * 1996-11-28 1998-06-19 Miyuki Kato 保護管及び保護管の連結方法
CN101628583A (zh) * 2009-08-18 2010-01-20 王弘 新型高速全自动全闭合轨道列车公共交通网络化***
CN104092173A (zh) * 2014-07-23 2014-10-08 新疆拓源节能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城市综合布线的可拼装式地下电缆沟
CN108331020A (zh) * 2018-04-03 2018-07-27 沈阳建筑大学 矩形截面地下综合管廊管壁分割和连接方式
CN207760673U (zh) * 2018-01-16 2018-08-24 徐梦达 一种基于地下综合管廊优化的道路交叉口
CN109888581A (zh) * 2019-04-28 2019-06-14 苏州市华仓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插扣式取电的外置轨道供电***
CN110144967A (zh) * 2018-10-31 2019-08-2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型综合管廊***
CN210369037U (zh) * 2019-04-29 2020-04-21 沈阳建筑大学 管廊线路十字交叉连接枢纽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4743A (ja) * 1996-11-28 1998-06-19 Miyuki Kato 保護管及び保護管の連結方法
CN101628583A (zh) * 2009-08-18 2010-01-20 王弘 新型高速全自动全闭合轨道列车公共交通网络化***
CN104092173A (zh) * 2014-07-23 2014-10-08 新疆拓源节能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城市综合布线的可拼装式地下电缆沟
CN207760673U (zh) * 2018-01-16 2018-08-24 徐梦达 一种基于地下综合管廊优化的道路交叉口
CN108331020A (zh) * 2018-04-03 2018-07-27 沈阳建筑大学 矩形截面地下综合管廊管壁分割和连接方式
CN110144967A (zh) * 2018-10-31 2019-08-2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型综合管廊***
CN109888581A (zh) * 2019-04-28 2019-06-14 苏州市华仓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插扣式取电的外置轨道供电***
CN210369037U (zh) * 2019-04-29 2020-04-21 沈阳建筑大学 管廊线路十字交叉连接枢纽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4055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48366A1 (en) Split Line and Low Voltage Wire Conduit and Transformer Box
CN111614055B (zh) 一种现场组装式取电线路
CN102821513B (zh) 演艺灯光供电***设计方法
US10396492B2 (e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magnetic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3715082U (zh) 可调角度的轨道结构
CN111614053B (zh) 一种取电线路
CN111613942B (zh) 一种取电***
CN103151741B (zh) 一种低压电缆分支箱进出线母线***及其安装方式
CN207638266U (zh) 一种加强型电缆桥架
CN102449854A (zh) 电耦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67648U (zh) 堆叠式线缆整理装置
CN202991728U (zh) 一种连接网格桥架的无栓连接扣
CN208508457U (zh) 一种免插接口的密集母线槽分接电流结构
KR20090081903A (ko) 수평 분기형 버스바 및 이를 구비한 버스덕트
CN107516860B (zh) 一种加强型电缆桥架
CN212841826U (zh) 一种基于红外发热功能的瓷砖配套设备
CN206323100U (zh) 一种绝缘体防脱的母线槽直角接头
CN209516168U (zh) 一种带电流显示的一拖二快速连接器
CN203434549U (zh) 一种pvc地板线槽
CN110258855A (zh) 一种预埋电线的装配式墙体
CN103708226A (zh) 自动化物料传输***
US98128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 wiring and data cabling installation
CN203205981U (zh) 一种煤矿低压永磁真空组合馈电开关组网通讯电路
CN108718069A (zh) 一种免插接口的密集母线槽分接电流结构及其分接方法
CN205724411U (zh) 一种750kV GIS配电装置的线路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30

Address after: 102401 Beijing City, Fangshan District Liangxiang Haotian Street No. 8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705, building 2, Guantang R & D center, No. 10, Shuangren Road, Liudong New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Guangxi Tian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