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6897B -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6897B
CN111596897B CN202010379625.9A CN202010379625A CN111596897B CN 111596897 B CN111596897 B CN 111596897B CN 202010379625 A CN202010379625 A CN 202010379625A CN 111596897 B CN111596897 B CN 111596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multiplexing
line number
determin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96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6897A (zh
Inventor
刘志伟
施展
白伟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796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6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6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897A/zh
Priority to KR1020210034297A priority patent/KR102505002B1/ko
Priority to JP2021042468A priority patent/JP7135142B2/ja
Priority to US17/204,087 priority patent/US1152056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6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6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5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model driv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的软件开发技术。具体实现方案为: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响应于目标请求,确定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第一代码库为除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基于第一代码行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参考信息用于表示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向客户端输出参考信息。这样,可以确定目标单位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为目标单位推广代码复用提供参考,提升代码复用的普及率。

Description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的软件开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代码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终端以及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功能均需要依赖代码实现。其中,代码复用是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代码编写手段,其可以降低程序员的重复工作量,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但是,目前许多个人或者企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代码复用所带来的好处而未采用代码复用,不利于代码复用的普及,从而导致代码复用的普及率较低。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代码复用的普及率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
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
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
输出模块,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
根据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中,通过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这样,电子设备确定目标单位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可以直观地为目标单位推广代码复用提供参考,从而可以提升代码复用的普及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之三;
图5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
本申请中,在目标单元需要获知其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客户端输入指示客户端向电子设备发送目标请求的操作,且客户端响应于该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上述目标请求。
其中,目标单元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编写代码的人员的单元,例如,上述目标单元可以是企业等。
另外,上述目标请求用于指示电子设备提供用于表示目标单元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的参考信息。
步骤102、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
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
本申请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在接收到上述目标请求之后,可以响应于该目标请求,获取目标单元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以及获取目标单元的复用代码库。
其中,上述获取第一代码行数,可以是电子设备获取目标单元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并提交的代码行数以及提交人数,并基于该时间段的时长、提交的代码行数以及提交人数,计算得到上述第一代码行数。
例如,在上述目标单位时间为每天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根据企业客户端的代码提交工具Git的提交记录记录,获取到企业在50天内由20个工程师提交的代码行数为20000行,则上述第一代码行数为200行,即该企业日人均代码行数=20000/(50×20)=200行。
或者,上述获取第一代码行数也可以是电子设备获取多个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代码行数和提交人数,得到多个目标单位时间内的人均代码行数,并将多个目标单位时间内的人均代码行数的均值确定为上述第一代码行数。
例如,在上述目标单位时间为每天的情况下,若电子设备确定企业连续5天中每天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分别为300、250、200、300和200,则上述第一代码行数Cd=(300+250+200+300+200)/5=250行,等等。
本申请中,上述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复用代码库,可以是电子设备在企业的代码库中确定一个用于存储提交的代码的代码库为复用代码库,该复用代码库是被其他代码库(即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即该复用代码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代码被其他代码库复用。
其中,上述第一代码库可以是上述目标单元的代码库,也可以是除上述目标单元之外的其他单元的代码库,上述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上述复用代码库,例如,若企业的Java代码库为通过maven等依赖管理的代码库,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Java代码库为上述复用代码库。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单元存在多个被依赖使用的代码库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在该多个被依赖使用的代码库中确定一个代码库作为上述复用代码库,例如,可以是随机选择一个被依赖使用的代码库作为上述复用代码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用代码库被所述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使得选择复用代码库的条件严格,从而可以提升用于提供目标单元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的参考值更具有参考性。
例如,假设上述预设次数为3次,若企业的代码库A1被代码库B1、C1和D1依赖使用(即A1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为3次),以及代码库A2被代码库B2和D2依赖使用(即A2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为2次),则电子设备将代码库A1确定为上述复用代码库,等等。
步骤103、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
本申请中,在电子设备获取到上述第一代码行数和确定复用代码库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第一代码行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用于表示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的参考信息。
其中,由于复用代码库中通常不会每一行代码都被复用,故可以设置上述预设复用比例用来表示复用代码库中被复用的代码的比例,且该预设复用比例可以是根据经验获取的常量,例如,可以参考帕累托法则(即20%的部分操纵着80%的局面)设定上述预设复用比例为0.2。
另外,上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可以是复用代码库的实际代码行数,以及上述目标时长是以上述目标时间单位为时间单位的时长。
例如,上述参考信息可以为复用代码库的实际代码行数与上述预设复用比例的乘积,与上述第一代码行数与上述目标时长的乘积之间的比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03,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的封顶代码行数以及实际代码行数,其中,所述封顶代码行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确定;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这里,电子设备基于上述第一代码行数、上述封顶代码行数、上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来确定上述参考信息,从而使得确定的参考信息更准确以及具有参考性。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复用代码库中的代码通常不仅包括代码编写人员编写的代码,还包括工具自动生成的代码,故可以设置封顶代码行数用于表示复用代码库中由代码编写人员实际编写的代码的行数,且该封顶代码行数基于上述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确定。
其中,上述代码提交人数和上述代码提交次数可以是电子设备根据目标单元的代码提交工具的记录,确定在一定时长内提交代码至上述复用代码库的提交人数和提交次数。
另外,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确定上述封顶代码行数,可以是将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的乘积作为上述封顶代码行数,即封顶代码行数=第一代码行数·提交人数·代码提交次数。
例如,在电子设备获取到复用代码库自创建以来代码的提交人数为5人,提交代码次数为50次的情况下,若上述第一代码行数为200行,则上述复用代码库的封顶代码行数为50000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代码提交次数可以是获取到的复用代码库的实际的提交代码的次数,例如,若2名代码人员在连续三天总共提交了8次(如1人每天提交1次;另一人在某一天提交1次,而另外两天每天提交2次)代码至上述复用代码库,则确定上述代码提交次数为10次。
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单位时间内目标人员提交代码至所述复用代码库的次数为多次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人员提交代码的次数为一次。
这里,由于代码编写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重复多次提交代码至复用代码库,而电子设备在此情况下认定该目标人员提交代码的次数仅为一次,从而可以进一步使得确定的参考信息更准确以及具有参考性。
例如,若2名代码人员在连续三天总共提交了8次(如1人每天提交1次;另一人在某一天提交1次,而另外两天每天提交2次)代码至上述复用代码库,则电子设备确定2名代码人员每天均提交1次代码至复用代码库,即上述代码提交次数为6次。
另外,上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可以是采用预设规则,基于第一代码行数、封顶代码行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例如,可以是将上述封顶代码行数和实际代码行数的均值确定为上述步骤103中的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包括: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包括: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小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这里,电子设备可以复用代码库中根据封顶代码行数与实际代码行数的比较结果,选择使用封顶代码行数或者实际代码行数确定参考信息,使得参考信息的确定方式灵活且准确。
具体地,假设上述目标单位时间为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1)确定上述参考信息:
Figure BDA0002480248640000081
其中,H表示上述参考信息;
λ表示上述预设复用比例;
Cr表示上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即在复用代码库的实际代码行数大于或者等于封顶代码行数时,Cr为封顶代码行数;在复用代码库的实际代码行数小于封顶代码行数时,Cr为实际代码行数。
Cd表示企业的日人均代码行数;
D表示天数(即目标时长),例如,若要计算企业1年节省的人力,则D为365,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以及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确定参考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这里,在确定上述参考信息的过程中考虑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从而可以进一步使得确定的参考信息更准确以及具有参考性。
具体地,假设上述目标单位时间为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2)确定上述参考信息:
Figure BDA0002480248640000082
其中,ΔE表示上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
例如,假设上述复用代码库A有10万行代码(即实际代码行数),其封顶代码行数为5万行,且常量λ(即预设复用比例)取值为0.2,工程师日人均代码行数为200行,1年开发日为365天(即目标时长D),以及复用代码库A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为2次,则企业每年节省的人力(即人年)为:
Figure BDA0002480248640000083
即,假设企业每工程师每年100万的成本,那么通过代码复用可以为该公司每年节省0.27×100万=27万。
本申请中,通过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这样,电子设备确定目标单位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可以直观地为目标单位推广代码复用提供参考,从而可以提升代码复用的普及率。
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代码复用的处理装置200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
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
第二确定模块20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
输出模块204,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3,包括:
代码行数获取单元2031,用于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的封顶代码行数以及实际代码行数,其中,所述封顶代码行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确定;
参考值确定单元203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可选的,所述参考值确定单元2032,具体用于: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可选的,所述参考值确定单元2032,具体用于: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小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单位时间内目标人员提交代码至所述复用代码库的次数为多次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人员提交代码的次数为一次。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200,还包括:
依赖次数获取模块205,用于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03,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可选的,所述复用代码库被所述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代码复用的处理装置200能够实现本申请图1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5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01为例。
存储器5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
存储器5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2所示的请求接收模块201、第一确定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3和输出模块204)。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回声时延的检测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回声时延的检测的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装置503和输出装置5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5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回声时延的检测的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5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集成电路***、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本申请中,通过获取表盘图片;检测所述表盘图片中的至少一根文本中心线以及与每一文本中心线对应的包围框;基于所述至少一根文本中心线以及与每一文本中心线对应的包围框,识别所述表盘图片中的每一行文本的文本内容。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准确且快速地识别表盘图片中的文本内容,从而提升仪表盘的计量内容的识别准确度以及效率。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
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
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与上述预设复用比例的乘积,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与所述目标时长的乘积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的封顶代码行数以及实际代码行数,其中,所述封顶代码行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确定;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包括: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包括: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小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位时间内目标人员提交代码至所述复用代码库的次数为多次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人员提交代码的次数为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以及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确定参考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代码库被所述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
8.一种代码复用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单元的客户端发送的目标请求;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请求,确定所述目标单元的第一代码行数以及复用代码库,其中,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为在目标单位时间内提交的人均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为被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代码库,所述第一代码库为除所述复用代码库之外的代码库;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其中,所述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单元在目标时长内进行代码复用可节省的人力;
输出模块,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输出所述参考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与上述预设复用比例的乘积,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与所述目标时长的乘积之间的比值,确定所述参考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代码行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的封顶代码行数以及实际代码行数,其中,所述封顶代码行数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代码提交人数以及代码提交次数确定;
参考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封顶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实际代码行数小于所述封顶代码行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实际代码行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位时间内目标人员提交代码至所述复用代码库的次数为多次的情况下,所述目标人员提交代码的次数为一次。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依赖次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的代码行数、所述复用代码库被依赖使用的次数以及预设复用比例,确定参考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代码库被所述第一代码库依赖使用的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次数。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79625.9A 2020-05-07 2020-05-07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96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9625.9A CN111596897B (zh) 2020-05-07 2020-05-07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0210034297A KR102505002B1 (ko) 2020-05-07 2021-03-16 코드 재사용 처리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2021042468A JP7135142B2 (ja) 2020-05-07 2021-03-16 コード再利用処理方法、装置、電子機器、記憶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US17/204,087 US11520567B2 (en) 2020-05-07 2021-03-17 Code reus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9625.9A CN111596897B (zh) 2020-05-07 2020-05-07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6897A CN111596897A (zh) 2020-08-28
CN111596897B true CN111596897B (zh) 2023-04-28

Family

ID=72191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9625.9A Active CN111596897B (zh) 2020-05-07 2020-05-07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0567B2 (zh)
JP (1) JP7135142B2 (zh)
KR (1) KR102505002B1 (zh)
CN (1) CN1115968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93847A1 (en) * 2022-06-01 2023-12-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Quantifying software code re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5086B2 (ja) * 2002-02-18 2007-04-18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ソフトウェア部品の重要性評価システム
JP2004206586A (ja) 2002-12-26 2004-07-22 Toshiba Corp ソフトウェア部品流通支援方法、そ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ソフトウェア部品流通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070105167A (ko) * 2006-04-25 2007-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임베디드 소프트웨어의 재사용율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GB0623525D0 (en) * 2006-11-25 2007-01-03 Ibm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use value of a service component
JP2010026669A (ja) 2008-07-17 2010-02-04 Hitachi Ltd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改造プロジェクト用工数見積もり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US8479145B2 (en) * 2008-08-29 2013-07-02 Infosy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reuse factor
US9612831B2 (en) * 2010-11-23 2017-04-04 Virtus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measure and incentivize software reuse
US9268805B2 (en) * 2013-09-10 2016-0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reusable artifacts using placeholders
CN106462399B (zh) * 2014-06-30 2019-10-1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代码推荐
US9870204B2 (en) * 2014-11-14 2018-01-16 Cavium, Inc. Algorithm to achieve optimal layout of instruction tables for programmable network devices
KR101780233B1 (ko) * 2016-04-26 2017-09-21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소프트웨어의 코드 클론 탐지 장치 및 방법
US11200031B2 (en) * 2017-07-06 2021-12-14 Mastercontrol Inc. Interface for building and updating processing modules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CN108170427A (zh) * 2017-12-19 2018-06-1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测试的网页构件抽取与复用方法
CN109345263A (zh) * 2018-08-02 2019-02-15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预测客户满意度的方法和***
CN109582301B (zh) * 2018-12-03 2022-01-28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任务调度***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2104322B1 (ko) * 2018-12-13 2020-04-24 한화시스템 주식회사 소프트웨어 재사용을 위한 소스코드 비교 방법
CN109840086A (zh) 2018-12-14 2019-06-04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程序代码获取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3749A (zh) 2019-04-11 2019-08-02 艾伯资讯(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软件快速开发的检索、复用、环境搭建的***及方法
CN110554860B (zh) * 2019-06-27 2021-03-12 北京大学 一种软件项目自然语言编程接口nli的构造方法及代码生成方法
CN110286938B (zh) * 2019-07-03 2023-03-3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输出针对用户的评价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3264A (zh) * 2019-07-30 2019-11-05 南京市晨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应用架构及其配置单元
CN110554868B (zh) * 2019-09-11 2020-07-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软件复用代码检测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00518A1 (en) 2021-07-01
US11520567B2 (en) 2022-12-06
CN111596897A (zh) 2020-08-28
JP2021103544A (ja) 2021-07-15
KR102505002B1 (ko) 2023-03-02
JP7135142B2 (ja) 2022-09-12
KR20210037628A (ko)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8432B2 (en) Multi-modal pre-training model acquisi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82477B (zh)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和装置
CN111241396B (zh) 信息推送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506479A (zh) 页面编辑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475164A (zh) 组件依赖关系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269706A (zh) 接口参数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015468A (zh) 一种接口文档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596897B (zh) 代码复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52968A (zh) 性能基准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263912A1 (en) Method for data processing based on smart contract and device
CN111985760B (zh) 数据内容的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77479A (zh) 获取关系网络图中节点的特征向量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4661274A (zh) 用于生成智能合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41718B (zh) 物料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60459A (zh) 用于模型训练的样本筛选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7492A (zh) 分类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2201983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e processing of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CN115145730B (zh) 运行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13017B (zh) 音频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874313B (zh) 写作工具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968988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760643A (zh) 应用程序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66576A (zh) 异常代码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70394A (zh) 一种动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85647A (zh) 基于rpa的网页元素的操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