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0157A -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0157A
CN111580157A CN202010514942.7A CN202010514942A CN111580157A CN 111580157 A CN111580157 A CN 111580157A CN 202010514942 A CN202010514942 A CN 202010514942A CN 111580157 A CN111580157 A CN 111580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locity model
surface velocity
arrival time
model
tr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49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chuan Teke Beijing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chuan Teke Beiji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chuan Teke Beijing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chuan Teke Beiji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49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0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0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1Migration
    • G01V2210/512Pre-sta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2Velocity; travel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石油地震勘探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确定近似真地表叠前偏移的基准面和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建立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地震记录的初至时间是地震波由激发点穿过近地表介质到达接收点的旅行时,反映了近地表速度结构特征的变化,因此通过初至时间的反演可以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如果初至时间发生了变化,近地表速度模型同样发生相应的变化。本发明将偏移的基准面从真地表转换到近似真地表,地震记录的初至时间发生等量变化,用此初至时间重构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具有确定性、唯一性、精确无偏差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地震勘探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静校正技术因其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的近地表条件下静校正改变了地震波场的时距关系,地震波场发生了畸变和失真,使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取得好的成像效果。
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直接从地表进行偏移,避开了静校正假设带来的问题,在提供精确偏移速度前提下能够使复杂构造地震数据得到正确归位。
实际地震数据深度偏移过程中,精确的偏移速度难以获得,实际可行的方案是建立一个较大尺度的偏移速度场,实现近似真地表偏移,也就是偏移从一个接近地表小半径平滑面上进行,偏移速度场的高频变化可以不体现出来,即“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它是将地表对地震波场造成的不等量延迟纳入偏移的走时中将反射波直接偏移归位到正确的位置叠加成像,有效避免了静校正方法不能解决非地表一致性问题带来的走时误差。但是从近似真地表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近似真地表之下的近地表速度的确定是比较关键的。现有技术是利用地震资料的初至时间信息进行层析反演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这个模型是以实际真地表为基准面反演的,而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并非实际真地表,它是对地表进行了小半径的平滑作为深度偏移的基准面,为了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契合,需要对近地表速度模型平滑,消除速度模型在空间上的高频变化。纵横向的平滑因子或平滑半径是根据近地表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经验认识,确定一种平滑速度模型的方法,但是人为的估计会导致不够精确,存在多解性,成像效果不稳定,如果相关参数选择不当还可能使叠前深度偏移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其旨在改善现有的叠前深度偏移过程中平滑速度模型不精确,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以及步骤S300;步骤S100;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
步骤S101:进行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拾取,初至时间记为。
步骤S102: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步骤S103:根据公式对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层析反演,得到依据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初至时间;其中:是层析反演得到的从激发点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是射线在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中旅行路径的微分,是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介质的慢度,即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倒数。
步骤S104:计算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差值,并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得到。
步骤S105:判断是否大于允许误差值。
如果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如果大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则依据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差值修改慢度场,重复所述步骤103重新进行层析反演直到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然后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步骤S200:确定近似真地表叠前偏移的基准面和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
根据步骤S100中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并用预设平滑半径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分离出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量,记为;用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其中,分别代表炮点和接收点的高频静校正量。
步骤S300;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
采用步骤S200得到的高频静校正分量,对步骤S100拾取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
将上式得到的替换步骤S100中的,并执行步骤S100的全过程,得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中,进行全偏移距的拾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0中,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小于等于500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在所述步骤S200中,采用相同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将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深层偏移速度模型融合,获得深度域整体速度模型;对所述深度域整体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包括:
拾取单元:用于拾取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
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用于根据拾取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方法反演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并用预设平滑半径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分离出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用所述高频静校正分量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用于将所述校正单元得到的高频静校正量对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得到的初至时间替换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中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反演得到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拾取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反演并计算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的差值。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与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的差值是否小于允许误差。
如果是,则将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得到的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如果否,则根据拾取的所述初至时间与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修改所述模型建立模块中的慢度场,然后再次通过所述层析反演模块反演直到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与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允许误差,然后将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得到的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校正单元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均小于等于500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装置,包括基准面确定单元、速度模型融合单元、叠前深度偏移单元以及上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
所述基准面确定单元;用所述校正单元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所述速度模型融合单元用于融合深层偏移速度模型和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得到的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单元用于对所述进行叠前深度偏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方法及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该方法在依据近似真地表偏移过程中,确定地表小平滑面基准面的高频校正量后,在校正地震数据的同时对地震数据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利用消除了高频时间变化的初至时间进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得到与地震数据相匹配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这个速度模型不存在人为用数学方法滤除高频速度变化的参数不确定性,能够有效保证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2示出了步骤S100中的主要流程。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真地表观测面对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不同灰度代表不同的速度。
图5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图标:100-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110-拾取单元;120-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1-模型建立模块;122-层析反演模块;123-判断模块;130-校正单元;140-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进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方法及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请参阅图1,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以及步骤S300。
步骤S100: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其主要目的在于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
步骤S200:确定近似真地表叠前偏移的基准面和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其主要目的在于计算步骤S100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的静校正量,并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步骤S300: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步骤S200得到的校正分量对初至时间进行校正,然后采用校正后的数据建立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图2示出了步骤S100中的主要流程,请参阅图2;步骤S100主要包括五个步骤,步骤S101-步骤S105。
步骤S101:进行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拾取,初至时间记为。
地震记录的初至时间是地震波由激发点穿过近地表介质到达接收点的旅行时,反映了近地表速度结构特征的变化,因此通过初至时间的反演可以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
通常层析近地表速度模型反演方法,可以利用的初至类型包括直达波初至、折射波初至、回转波初至等,因此在拾取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拾取所有的初至信息。为了反演速度模型深度更大,提高射线穿过速度网格密度,则进行全偏移距的拾取。
拾取的初至时间表示为,即从激发点i到接收点j的旅行时。
步骤S102: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根据步骤S101中的初至时间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步骤S103:对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层析反演。
详细地,根据公式对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层析反演,得到依据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初至时间;其中:是层析反演得到的从激发点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是射线在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中旅行路径的微分。是射线在速度模型中旅行路径的微分。是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介质的慢度,即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倒数。
步骤S104: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得到。
计算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差值,并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平均得到。
详细地,;式中:是射线追踪获得的与慢度有关的射线路径矩阵,是迭代过程中正演旅行时与实际拾取的初至时间之差;是对慢度的修正量列向量,实现对慢度场的更新。
步骤S105:判断是否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并输出近地表速度模型。
详细地,如果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则说明迭代结束,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如果大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需要继续迭代。即需要依据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差值修改慢度场,重复步骤S103不断更新慢度场直到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说明迭代结束;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给定的允许误差值通常为10ms-25ms;例如可以为10ms、18ms或者25ms等等,给定的允许误差值通常根据资料的品质和近地表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步骤S103-步骤S104迭代过程中,不断更新慢度场直到不在减小为止,其中的最小值即为上述的“给定的允许误差值”。
步骤S105结束之后便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然后进行步骤S200。
步骤S200:确定近似真地表叠前偏移的基准面和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
根据步骤S100中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并用预设平滑半径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分离出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量,记为;用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其中,分别代表炮点和接收点的高频静校正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平滑半径小于等于500米,例如可以为400-500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详细地,采用小于等于500米的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基准面。
步骤S200结束之后进行步骤S300。
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
采用步骤S200得到的高频静校正分量,对步骤S100拾取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
将上式得到的替换为步骤S1中的,并执行步骤S100的全过程,得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确定地表小平滑面基准面的高频校正分量后,在校正地震数据的同时对地震数据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消除高频时间变化的初至时间然后进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得到与地震数据相匹配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现有技术中,通过平滑和滤波的方式消除速度的高频变化,近地表速度模型存在于二维或三维空间,平滑两个或三个方向进行,平滑半径大小的确定以及滤波因子的确定,均是通过经验和对近地表结构的复杂程度的认识确定,不同的人认识和经验不同,也会导致结果不精确,偏移成像效果存在多解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通过步骤S100-步骤S300中对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数据的处理,依据近似真地表偏移过程中确定地表小平滑面基准面的高频校正量后,在校正地震数据的同时对地震数据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利用消除高频时间变化的初至时间进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得到与地震数据相匹配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该速度模型不存在人为用数学方法滤除高频速度变化参数不确定性,能够有效保证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准确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方法,包括:
采用上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在步骤S200中,采用相同的预设平滑半径(与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的预设平滑半径相同的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将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深层偏移速度模型融合,获得深度域整体速度模型;对所述深度域整体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承上所述,采用相同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可以得到与上述方法建立得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相匹配的基准面。
应用重建的近地表速度场与深层偏移速度模型进行融合,得到一个完整的从近似真地表平滑面到记录深度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结合叠前偏移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摆脱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纵横向平滑或滤波速度模型方法的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居于上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而设置。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100包括拾取单元110、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校正单元130以及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140。
拾取单元110主要用于拾取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例如,拾取单元110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存入。
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主要用于实现步骤S102-步骤S105。详细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主要用于根据拾取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方法反演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
进一步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包括模型建立模块121、层析反演模块122以及判断模块123。
模型建立模块121用于根据拾取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详细地,模型建立模块121根据拾取单元110拾取的初至时间记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模块122用于对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反演并输出模型初至时间。进一步地,层析反演模块122被配置为根据公式对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层析反演,得到依据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初至时间;其中:是层析反演得到的从激发点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是射线在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中旅行路径的微分,是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介质的慢度,即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倒数。
判断模块123用于计算所述拾取单元拾取的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与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反演的初至时间的差值,并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并且判断所述平均值是否小于允许误差:如果是,则将模型建立模块得到的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如果否,则根据拾取的所述初至时间与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修改所述模型建立模块中的慢度场,然后再次通过所述层析反演模块反演直到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与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允许误差,然后将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得到的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详细地,判断模块123被配置为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平均得到。
;式中:是射线追踪获得的与慢度有关的射线路径矩阵,是迭代过程中正演旅行时与实际拾取的初至时间之差,是对慢度的修正量列向量,实现对慢度场的更新。
判断是否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并输出近地表速度模型。
如果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则说明迭代结束,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如果大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说明需要继续迭代。根据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初至时间修改模型建立模块122中的慢度场直到迭代结束。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给定的允许误差值通常为10ms-25ms;例如为20ms。或者,给定的允许误差值通常根据资料的品质和近地表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
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建立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之后将模型输出至校正单元130。
校正单元130主要用于实现步骤S200。详细地,校正单元130用于根据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并用预设平滑半径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记为;用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并将数据传输至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140。
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140主要用于实现步骤S300。详细地,其用于将所述校正单元得到的高频静校正量对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得到的初至时间替换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中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具体如下:
根据下式对初至时间进行校正:
校正后得到,然后将输送至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反演得到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承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100具有上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方法的所有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装置,包括基准面确定单元、速度模型融合单元、叠前深度偏移单元以及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100。
基准面确定单元;被设置为采用校正单元130的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速度模型融合单元用于融合深层偏移速度模型和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得到的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叠前深度偏移单元用于对进行叠前深度偏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
通过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120以及校正单元130的配合,实现地震数据校正的同时对地震数据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利用消除了高频时间变化的初至时间进行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140对模型的重新建立得到与地震数据相匹配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基准面确定单元得到与近地表速度模型相匹配的基准面。结合叠前偏移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该装置无须人为估计平滑半径大小以及滤波因子。摆脱人为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
作为示例性地,发明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了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请参阅图4与图5。
图4示出了真地表观测面对应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不同灰度代表不同的速度。真地表即实际的大地地表,复杂的近地表高程变化大,近地表结构变化也大。
图5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从图5可以看出,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消除了地表高程剧烈的空间变化,速度的变化也比较平稳。
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高频静校正量的时间校正原初至时间,反演对等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对速度模型进行人为平滑或滤波得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方法。使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确定性、唯一性、精确无偏差等优点。
相关术语解释
真地表:真地表是实际的大地地表,它的起伏由海拔高程决定,是野外实际地震勘探的观测面,也可以用于地震数据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近似真地表:近似真地表是对真地表的一种近似修饰,因为匹配真地表偏移的速度场难以实现,通过对真地表高程的小半径平滑得到一个最接近地表同时又消除了真地表起伏高频的快速变化。
近地表:近地表是指地下高速介质之上地震速度较低或不成岩的分化层,包括它的速度、厚度和空间展布的结构特征。
近地表速度:近地表速度指地震波在近地表介质传播速度的分布,近地表速度在本专利中特指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的浅层部分。
层析反演:层析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
叠前深度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地质构造波场信息空间归位的一项处理成像技术,成像精度取决于偏移成像的速度场,包括近地表速度和深层地层介质的地震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以及步骤S300;
步骤S100: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
步骤S101:进行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拾取,初至时间记为;
步骤S102: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步骤S103:根据公式对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层析反演,得到依据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初至时间;其中:是层析反演得到的从激发点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是射线在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中旅行路径的微分,是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介质的慢度,即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倒数;
步骤S104:计算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的差值,并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的平均值;
步骤S105:判断是否大于允许误差值;
如果小于或等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如果大于给定的允许误差值,则依据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差值修改慢度场,重复所述步骤S103重新进行层析反演直到小于或等于所述给定的允许误差值;然后将迭代得到的慢度转换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步骤S200:确定近似真地表叠前偏移的基准面和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
根据步骤S100中得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并用预设平滑半径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分离出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量,记为;用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其中,分别代表炮点和接收点的高频静校正量;
步骤S300;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
采用步骤S200得到的高频静校正分量对步骤S100拾取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
将上式得到的替换步骤S100中的,并执行步骤S100的全过程,得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1中,进行全偏移距的拾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小于等于500米。
4.一种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
在所述步骤S200中,采用相同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将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深层偏移速度模型融合,获得深度域整体速度模型;对所述深度域整体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5.一种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拾取单元:用于拾取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
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用于根据拾取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通过旅行时层析方法反演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并用预设平滑半径对所述静校正量进行平滑,分离出炮检点的高频静校正分量;用所述高频静校正分量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近地表速度模型重建单元:用于将所述校正单元得到的高频静校正量对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得到的初至时间替换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中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反演得到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单元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拾取的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建立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反演并计算大炮记录拾取的初至时间与模型层析反演的初至时间的差值;
判断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拾取单元拾取的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与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反演的初至时间的差值,并计算所有初至时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并且判断所述平均值是否小于允许误差;
如果是,则将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得到的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如果否,则根据拾取的所述初至时间与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修改所述模型建立模块中的慢度场,然后再次通过所述层析反演模块反演直到所述模型初至时间与所述大炮记录的初至时间的差值小于所述允许误差,然后将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得到的所述初始近地表速度模型作为近地表速度模型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均小于等于500米。
8.一种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面确定单元、速度模型融合单元、叠前深度偏移单元以及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
所述基准面确定单元;被设置为采用所述校正单元相同的所述预设平滑半径对工区内炮检点位置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得到平滑后的炮检点高程,将此高程作为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基准面;
所述速度模型融合单元用于融合所述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装置得到的基于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以及深层偏移速度模型;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单元用于对所述进行叠前深度偏移。
CN202010514942.7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Pending CN111580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942.7A CN111580157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942.7A CN111580157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157A true CN111580157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4942.7A Pending CN111580157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015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6648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West Michael P Veloc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near-surface layers in the earth using exploration 2D or 3D seismic data
CN101980054A (zh) * 2010-10-22 2011-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高密度地震静校正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2590864A (zh) * 2011-12-31 2012-07-18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两步法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
CN102692648A (zh) * 2011-03-23 2012-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大炮初至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02879819A (zh) * 2012-09-18 2013-01-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地震波场运动学特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080460A1 (en) * 2016-10-25 2018-05-03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Estimating interval anisotropy parameter for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using a least-squares method
WO2019071504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两点射线追踪的地震走时层析反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6648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West Michael P Veloc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near-surface layers in the earth using exploration 2D or 3D seismic data
CN101980054A (zh) * 2010-10-22 2011-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高密度地震静校正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
CN102692648A (zh) * 2011-03-23 2012-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大炮初至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02590864A (zh) * 2011-12-31 2012-07-18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两步法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
CN102879819A (zh) * 2012-09-18 2013-01-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地震波场运动学特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080460A1 (en) * 2016-10-25 2018-05-03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Estimating interval anisotropy parameter for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using a least-squares method
WO2019071504A1 (zh) * 2017-10-12 2019-04-18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两点射线追踪的地震走时层析反演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宜文等: "准南复杂山地探区基准面静校正方法与质控策略", 《物探与化探》 *
崔栋等: "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综述", 《地球物理学进展》 *
李娜: "层析静校正在FZ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6674B (zh) 一种三维全波形反演能量加权梯度预处理方法
US10234582B2 (en) Joint inversion of seismic data
CN105277978B (zh)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17454B (zh) 基于双基准面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WO2011049885A2 (en) Full-waveform inversion in the traveltime domain
EP2165221A1 (en) Method for velocity analysis using waveform inversion in laplace domain for geophysical imaging
CN113341465B (zh) 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地应力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3552625B (zh) 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7817516B (zh) 基于初至波信息的近地表建模方法及***
CN111856577B (zh) 一种降低逆时偏移地表炮检距道集计算量的方法
RU2570827C2 (ru) Гибридный способ для полноволновой инверси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пособа одновременных и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ых источников
CN109655890B (zh) 一种深度域浅中深层联合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方法及***
CN109946742A (zh) 一种TTI介质中纯qP波地震数据模拟方法
CN108957539B (zh) 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及装置
US5764514A (en) Method for modelling kinematic seismic data processed with at least one motion operator
CN104316961A (zh) 获取风化层的地质参数的方法
CN109738944B (zh) 基于广角反射的地震采集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469362B (zh) 一种地震勘探中的能流密度矢量计算方法
CN111580157A (zh)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CN116482750A (zh)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的近似真地表速度模型建立的方法
CN112305595B (zh) 基于折射波分析地质体结构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147691B (zh) 快速编码免排序基准面校正方法及***
Ni* et al. Preliminary practice of stereotomography
CN111722287B (zh) 一种基于渐进数据同化方法的震相特征识别波形反演方法
Hartley Rapid travel time calculations for simple earth models using computer algeb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