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5481A -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 Google Patents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5481A
CN111575481A CN202010514922.XA CN202010514922A CN111575481A CN 111575481 A CN111575481 A CN 111575481A CN 202010514922 A CN202010514922 A CN 202010514922A CN 111575481 A CN111575481 A CN 111575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urnace
supporting
plat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49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军红
刘勤学
李君龙
王佳瑞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Jiyuan Jun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Ningxia Jiyuan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Jiyuan Jun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Ningxia Jiyuan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Jiyuan Jun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Ningxia Jiyuan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Jiyuan Jun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49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5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5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5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4/00Electrothermal treatment of ores or metallurgical products for obtaining metals or alloys
    • C22B4/08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4/00Electrothermal treatment of ores or metallurgical products for obtaining metals or alloys
    • C22B4/06Allo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3/00Charging; Dis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charge
    • F27D3/15Tapp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removing or retaining slag
    • F27D3/1509Tapping equipment
    • F27D3/1527Taphole forming equipment, e.g. boring machines, piercing too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3/00Charging; Dis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charge
    • F27D3/15Tapp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removing or retaining slag
    • F27D3/1509Tapping equipment
    • F27D3/1536Devices for plugging tap holes, e.g. plugs stop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本方案设置有移动机构,实现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在移动机构上方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并将其输送至指定位置,本方案还设置有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实现对炉眼的开眼、通氧、捅钎、封堵炉眼的自动化智能操作,该***与现有生产工艺的无缝对接,大幅减少矿热炉出炉难度,炉前不需操作人员值守,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其劳务成本,开堵炉眼效率及安全性明显提高,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热炉炉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背景技术
硅锰、硅铁合金冶炼矿热炉在冶金行业中用量众多,当前普遍采用开炉机实现开眼、堵眼,在冶炼流体流出过程中出现的熔渣经常堵流,为了保证冶炼流体正常流出,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助流的形式,采用长钢钎对炉眼进行往复抽拉,由于炉内高温金属液态流出,为保证人员安全,必须在原理炉口一定距离操作,来保证相对的安全性,而长距离的拖拽、抽拉动作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导致目前炉前工作人员在偏多,给企业带来了很高的运营成本。
在开炉过程中,通常采用铁管对炉眼内供氧,使炉眼内高温区域逐步融化至液态流出,由于该操作过程在不足10cm的孔内进行,当氧气进入后,高温区域瞬间融化、燃烧会导致喷射式的向外溅射,对操作人员非常不安全,很容易造成人员受伤事故,给场内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可控因素。
硅锰、硅铁合金冶炼矿热炉现场,由于在金属液态情况下,很难避免部分直接凝固成粉末状,以浮尘形式存在于冶炼矿热炉周边,每次开炉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长时间在冶炼矿热炉周边工作,大量的金属粉末吸入会导致人员职业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上,所述堵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捅钎通氧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开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上表面堵炉眼机构与捅钎通氧机构之间,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底板、支撑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二水平移动单元,所述固定底板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导轨上,所述升降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与升降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堵炉眼机构包括轨道、套筒、推杆、第一支撑单元、第一滑动单元,所述轨道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套筒设置于轨道一端上方,所述推杆一端设置于套筒内部,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轨道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置于套筒与轨道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一侧与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另一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捅钎通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滑动单元、夹紧单元、通氧单元、捅钎单元、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夹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所述通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一侧并与夹紧单元一侧连接,所述捅钎单元设置于夹紧单元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所述开炉眼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单元、第三滑动单元、开眼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轨道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三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开眼单元设置于第三滑动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第一L形支板、第二L形支板、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皮带、驱动电机、主动皮带,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相对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一端设置于上夹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另一端延伸至导轨上方,所述第二L形支板一端设置于上夹板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L形支板另一端延伸至导轨上方,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于第一L形支板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第二L形支板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接触,所述从动皮带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转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固定底板靠近第二从动轮的一侧,所述主动皮带一端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另一端设置于第二从动轮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支架、保护壳、升降驱动电机、蜗轮、蜗杆、支撑圆台,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保护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设置于保护壳一侧,所述蜗轮设置于保护壳内部并与升降驱动电机输出端轴套连接,所述蜗杆一端设置于保护壳内部并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支撑圆台一端与蜗杆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包括水平支架、移动支架、气缸,所述水平支架设置于支撑圆台另一端,所述水平支架沿长度方向在两侧设置有滑行凸台,所述移动支架设置于水平支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滑行凸台上,所述气缸固定端设置于水平支架宽度方向一侧,所述气缸输出端与移动支架靠近第三支撑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上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开炉眼机构上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捅钎通氧机构上还设置有工业相机。
优选的,所述堵炉眼机构上还设置有拉力传感器。
本方案设置有移动机构,实现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在移动机构上方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并将其输送至指定位置,本方案还设置有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实现对炉眼的开眼、通氧、捅钎、封堵炉眼的自动化智能操作,该***与现有生产工艺的无缝对接,大幅减少矿热炉出炉难度,炉前不需操作人员值守,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其劳务成本,开堵炉眼效率及安全性明显提高,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化炉前工作站***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方向的轴侧示意图。
图3为移动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堵炉眼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5为捅钎通氧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6为开炉眼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7为控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移动机构10、固定底板11、支撑台12、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上夹板131、下夹板132、第一L形支板133、第二L形支板134、第一从动轮135、第二从动轮136、从动皮带137、驱动电机138、主动皮带139、升降单元14、固定支架141、保护壳142、升降驱动电机143、蜗杆144、支撑圆台145、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水平支架151、移动支架152、气缸153、堵炉眼机构20、轨道21、套筒22、推杆23、第一支撑单元24、第一滑动单元25、捅钎通氧机构30、第二支撑单元31、第二滑动单元32、夹紧单元33、通氧单元34、捅钎单元35、第一传动单元36、工业相机37、开炉眼机构40、第三支撑单元41、第三滑动单元42、开眼单元43、第二传动单元44、控制***50、第一采集单元51、第二采集单元52、第三采集单元53、第四采集单元54、处理单元55、无线传输单元56、储存单元57、控制单元58;导轨100;显示屏200;穿戴设备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包括移动机构10、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所述移动机构10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100上,所述堵炉眼机构20设置于移动机构10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捅钎通氧机构30设置于移动机构10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开炉眼机构40设置于移动机构10上表面堵炉眼机构20与捅钎通氧机构30之间,所述移动机构10包括固定底板11、支撑台12、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升降单元14、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所述固定底板11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100之间,所述固定底板11为矩形刚性板体,所述支撑台12设置于固定底板11上表面一侧,所述支撑台12为矩形刚性板体,以支撑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自身及其表面安装元件的重量,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11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另一端设置于导轨100上,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在固定底板11两侧成对设置,以沿炉眼一侧的导轨100上前后滑动,所述升降单元14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11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升降单元14在固定底板11上表面四个端部各设置有一个,以带动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与升降单元14另一端连接,以带动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在其上表面左右滑动,所述堵炉眼机构20包括轨道21、套筒22、推杆23、第一支撑单元24、第一滑动单元25,所述轨道21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套筒22设置于轨道21一端上方,所述推杆23一端设置于套筒22内部,所述推杆23另一端延伸至轨道21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4设置于套筒22与轨道21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25一侧与推杆2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单元25另一侧设置于轨道21上,所述捅钎通氧机构30包括第二支撑单元31、第二滑动单元32、夹紧单元33、通氧单元34、捅钎单元35、第一传动单元36,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1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单元32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31的滑轨上,所述夹紧单元33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32上表面,所述通氧单元34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32上表面一侧并与夹紧单元33一侧连接,所述捅钎单元35设置于夹紧单元33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36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31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36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31另一侧内部,所述开炉眼机构40包括第三支撑单元41、第三滑动单元42、开眼单元43、第二传动单元44,所述第三支撑单元41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长度方向上表面轨道21与第二支撑单元31之间,所述第三滑动单元42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41的滑轨上,所述开眼单元43设置于第三滑动单元42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44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41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44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41另一侧内部。
本方案还设置有控制***50,所述控制***50包括第一采集单元51、第二采集单元52、第三采集单元53、第四采集单元54、处理单元55、无线传输单元56、储存单元57、控制单元58,所述第一采集单元51接收位移传感器传输的位移信号,并将位移信号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第二采集单元52接收速度传感器传输的速度信号,并将速度信号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第三采集单元53接收工业相机37传输的照片信号,并将照片信号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第四采集单元54接收拉力传感器传输的拉力信号,并将拉力信号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处理单元55将接收到的位移信号、速度信号、照片信号、拉力信号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控制单元58传输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将位移信号、速度信号、照片信号、拉力信号及其比对结果输送至无线传输单元56,所述无线传输单元56将位移信号、速度信号、照片信号、拉力信号及其比对结果输送至显示屏200或穿戴设备300,以使操作人员实时获得本工作站***的状态信息,所述储存单元57储存位移信号、速度信号、照片信号、拉力信号及其比对结果/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58根据控制信号向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升降单元14、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第二传动单元44、第一传动单元36、第一滑动单元25发送控制指令。
具体的,整车在操作前,各单元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传感器清零,并将炉眼的三维坐标预设于处理单元55中,所述移动机构10、开炉眼机构40、捅钎通氧机构30、堵炉眼机构20依次按顺序作业。
所述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整车与炉眼的相对位移,并将位移信号输送至第一采集单元51,再由第一采集单元51将其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处理单元55将位移信号与预设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控制单元58传输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58向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的驱动电机138发送控制指令,从而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前后移动至靠近炉眼的指定位置;同时处理单元55根据其预设的炉眼三维坐标信息,分别计算出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在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上方的二维坐标,并向升降单元14的升降驱动电机143发送控制指令,从而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同步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至靠近炉眼的指定位置,并向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的气缸153发送控制指令,从而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同步在水平方向左右滑动至靠近炉眼的指定位置。
具体的,按照实际现场测试数据,将开眼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段为空行程,第二段为胶土部分,第三段为金属凝固部分,第四段为金属液态部分,当小车带动开眼单元43向前移动时,在第一段空行程内速度较快,当从第一段进入第二段胶土部分时,前进速度会出现下降,当从第二段胶土部分进入第三段金属凝固部分时,前进速度会再次下降,而从第三段金属凝固部分进入第四段金属液态部分时,前进速度会发生较大的增加变化,当前进速度增幅超过125%时,基本完成开眼,该增幅比例预先设置于处理单元55中。所述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开炉眼机构40第三滑动单元42的移动速度,并将速度信号输送至第二采集单元52,再由第二采集单元52将其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处理单元55将速度信号与上一速度信号比对,当比对增幅大于125%时,向控制单元58传输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58向第二传动单元44的电机发送控制指令,使其反向旋转,从而将开炉眼机构40复位至原始位置。
具体的,所述工业相机37实时监测炉眼处金属液流出面积,并将照片信号输送至第三采集单元53,再由第三采集单元53将其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处理单元55将照片信号与预设的金属液面积比例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控制单元58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58向第一传动单元36发送控制指令,使其反向旋转,从而将捅钎通氧机构30复位至原始位置。
具体的,所述拉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堵炉眼机构20封堵炉眼时的反作用力,并将拉力信号传输至第四采集单元54,再由第四采集单元54将其输送至处理单元55,所述处理单元55将拉力信号与预设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向控制单元58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58向第一滑动单元25发送控制指令,使其反向旋转,从而将堵炉眼机构20复位至原始位置。
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本***整车前进后退、整车制动、模组整体平移、模组分级运行、模组错位摆放、机构往复运动、旋转、冲击等动作,实现了整个开炉过程的动作覆盖,同时整个设备的控制部分采用了多类传感器闭环控制,实时采集、分析、判断,实现设备状态的准确反馈,同时辅助视觉判断,进一步保证了设备状态的准确性、可靠性,自动完成开眼、通氧助燃、钢钎助流、封堵炉眼等功能,并根据现场操作经验融合智能算法使设备具备自我智能判断能力,实现人工智能自动化作业。
本方案设置有移动机构10,通过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以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在导轨100上前后移动,通过升降单元14,以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同步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通过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以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同步在水平方向左右滑动,从而将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输送至指定位置,本方案还设置有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实现对炉眼的开眼、通氧、捅钎、封堵炉眼的自动化智能操作,该***与现有生产工艺的无缝对接,大幅减少矿热炉出炉难度,炉前不需操作人员值守,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其劳务成本,开堵炉眼效率及安全性明显提高,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3包括上夹板131、下夹板132、第一L形支板133、第二L形支板134、第一从动轮135、第二从动轮136、从动皮带137、驱动电机138、主动皮带139,所述上夹板131、下夹板132相对设置于固定底板11一侧,形成从动皮带137安全行走的保护空间,所述上夹板131、下夹板132为矩形刚性板体,所述第一L形支板133一端固定设置于上夹板131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133另一端延伸至导轨100上方,所述第二L形支板134一端固定设置于上夹板131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L形支板134另一端延伸至导轨100上方,所述第一从动轮135设置于第一L形支板133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100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轮136设置于第二L形支板134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100接触,所述从动皮带137一端与第一从动轮135转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137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136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8设置于固定底板11靠近第二从动轮136的一侧,所述主动皮带139一端设置于驱动电机138的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139另一端设置于第二从动轮136转轴上。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138工作,主动皮带139同步转动,带动第二从动轮136同步转动,由于第二从动轮136转轴上还设置有从动皮带137,该从动皮带137与第一从动轮135转轴连接,进而带动第一从动轮135随第二从动轮136同步在导轨100上前后移动,从而将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移动至靠近炉眼的指定位置。
进一步,所述升降单元14包括固定支架141、保护壳142、升降驱动电机143、蜗轮、蜗杆144、支撑圆台145,所述固定支架141设置于固定底板11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固定支架141为矩形刚性架体,所述保护壳142设置于固定支架141上,所述保护壳142为刚性圆筒,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43设置于保护壳142一侧,所述蜗轮设置于保护壳142内部并与升降驱动电机143输出端轴套连接,所述蜗杆144一端设置于保护壳142内部并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支撑圆台145一端与蜗杆144另一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43工作,带动蜗轮旋转,由于蜗杆144与蜗轮啮合连接,进而使支撑圆台145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同步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15包括水平支架151、移动支架152、气缸153,所述水平支架151设置于支撑圆台145另一端,所述水平支架151为矩形刚性架体,所述水平支架151沿长度方向在两侧设置有滑行凸台,所述移动支架152为矩形刚性架体,所述移动支架152与水平支架151接触的两侧还开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水平支架151两侧的滑行凹台相配合,所述移动支架152设置于水平支架151长度方向两侧的滑行凸台上,所述气缸153固定端设置于水平支架151宽度方向一侧,所述气缸153输出端与移动支架152靠近第三支撑单元41的底部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气缸153输出端工作,带动与气缸153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移动支架152在水平支架151上左右滑动,从而使移动机构10上方设置的堵炉眼机构20、捅钎通氧机构30、开炉眼机构40同步在水平方向左右滑动。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10上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以实时监测整车在导轨100前后移动的位置,并将位移信号传输至第一采集单元51。
进一步,所述开炉眼机构40上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开炉眼机构40的开眼速度,并将速度信号传输至第二采集单元52。
进一步,所述捅钎通氧机构30上还设置有工业相机37,以实时拍摄炉眼处金属液流出面积,并将照片信号传输至第三采集单元53。
进一步,所述堵炉眼机构20上还设置有拉力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堵炉眼机构20封堵炉眼时的反作用力,并将拉力信号传输至第四采集单元54。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单元24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套筒22与轨道21端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套筒22端部与轨道21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25包括第三支撑板、U形滑板、油缸,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推杆23与U形滑板之间,所述油缸固定端设置于U形滑板下表面端部,所述油缸输出端穿过固定板并固定设置于靠近第二支撑板一侧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下表面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1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相对设置于第一水平板长度方向两侧,形成滑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于第一水平板宽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三侧板设置于第一侧板上表面,所述第二滑动单元32包括U形板、T形台、固定杆、第一滚轮,所述U形板设置于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形成的滑轨上,所述U形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侧还开设有设置固定杆的空隙,所述T形台沿长度方向设置于U形板上表面,所述固定杆一端穿过空隙并设置于T形台下表面,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的内部,所述第一滚轮穿过固定杆底部预设的销孔并设置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的U形槽中,所述夹紧单元33包括支撑架、第一电机、限位架、丝杠、第一限位单元、第二限位单元,所述支撑架设置于U形板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限位架设置于T形台上表面,所述丝杠一端穿过限位架一端侧壁并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轴套连接,所述丝杠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架另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单元、第二限位单元分别设置于限位架内部两侧,所述通氧单元34包括第一滑块、第二电机、第二滚轮、第一传动带、通氧管,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T形台一侧,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第一滑块一侧,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第一滑块底部并与U形板接触,所述第一传动带一端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另一端与设置第二滚轮的从动轴连接,所述通氧管设置于第一滑块靠近第一侧板的一端,所述捅钎单元35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捅钎,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T形台靠近第一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于T形台靠近第一限位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于T形台靠近第二限位单元的一侧,所述捅钎一端设置于第一限位块中,所述第一传动单元36包括第三电机、从动轴、第二传动带、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第二侧板一侧,所述从动轴设置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带一端与第三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另一端与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第二传动带上并与U形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单元41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相对设置于第一水平板长度方向两侧,形成滑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于第一水平板宽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三侧板设置于第一侧板上表面,所述第三滑动单元42包括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第一固定块、固定杆、滚轮,所述第一L形板设置于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二L形板设置于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一L形板与第二L形板相对设置并形成设置固定杆的空隙,所述第一固定块沿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L形板、第二L形板上表面,所述固定杆一端穿过空隙并设置于第一固定块下表面,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的内部,所述滚轮穿过固定杆底部预设的销孔并设置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的U形槽中,所述开眼单元43为钻杆,所述钻杆固定端设置于第一固定块靠近第二立板的一侧,所述钻杆工作端设置于第三侧板顶部的预设通孔中,所述第二传动单元44包括电机、从动轴、传动带、第二固定块,所述电机设置于第二侧板一侧,所述从动轴设置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传动带一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带另一端与从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传动带上并与第一L形板或第二L形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堵炉眼机构、捅钎通氧机构、开炉眼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上,所述堵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捅钎通氧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开炉眼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上表面堵炉眼机构与捅钎通氧机构之间,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底板、支撑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升降单元、第二水平移动单元,所述固定底板设置于炉眼一侧预设的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台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导轨上,所述升降单元一端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与升降单元另一端连接,所述堵炉眼机构包括轨道、套筒、推杆、第一支撑单元、第一滑动单元,所述轨道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一侧,所述套筒设置于轨道一端上方,所述推杆一端设置于套筒内部,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轨道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设置于套筒与轨道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一侧与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另一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捅钎通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单元、第二滑动单元、夹紧单元、通氧单元、捅钎单元、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夹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所述通氧单元设置于第二滑动单元上表面一侧并与夹紧单元一侧连接,所述捅钎单元设置于夹紧单元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所述开炉眼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单元、第三滑动单元、开眼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三支撑单元设置于第二水平移动单元长度方向上表面轨道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三滑动单元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的滑轨上,所述开眼单元设置于第三滑动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一侧,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侧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第一L形支板、第二L形支板、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皮带、驱动电机、主动皮带,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相对设置于固定底板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一端设置于上夹板上表面一侧,所述第一L形支板另一端延伸至导轨上方,所述第二L形支板一端设置于上夹板上表面另一侧,所述第二L形支板另一端延伸至导轨上方,所述第一从动轮设置于第一L形支板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于第二L形支板另一端预设的卡槽中并与导轨接触,所述从动皮带一端与第一从动轮转轴连接,所述从动皮带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固定底板靠近第二从动轮的一侧,所述主动皮带一端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另一端设置于第二从动轮转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固定支架、保护壳、升降驱动电机、蜗轮、蜗杆、支撑圆台,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固定底板上表面端部一侧,所述保护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设置于保护壳一侧,所述蜗轮设置于保护壳内部并与升降驱动电机输出端轴套连接,所述蜗杆一端设置于保护壳内部并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支撑圆台一端与蜗杆另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移动单元包括水平支架、移动支架、气缸,所述水平支架设置于支撑圆台另一端,所述水平支架沿长度方向在两侧设置有滑行凸台,所述移动支架设置于水平支架长度方向两侧的滑行凸台上,所述气缸固定端设置于水平支架宽度方向一侧,所述气缸输出端与移动支架靠近第三支撑单元的底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上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炉眼机构上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捅钎通氧机构上还设置有工业相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炉前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炉眼机构上还设置有拉力传感器。
CN202010514922.XA 2020-06-08 2020-06-08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Pending CN111575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922.XA CN111575481A (zh) 2020-06-08 2020-06-08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4922.XA CN111575481A (zh) 2020-06-08 2020-06-08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5481A true CN111575481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4922.XA Pending CN111575481A (zh) 2020-06-08 2020-06-08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54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46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全自动捅风眼装置
CN113124689A (zh) * 2021-04-09 2021-07-16 佛山市鑫亿合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高的炉前助力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46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全自动捅风眼装置
CN113124689A (zh) * 2021-04-09 2021-07-16 佛山市鑫亿合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高的炉前助力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6335B (zh) 一种炼钢转炉炉门自动测温取样方法
CN111575481A (zh)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CN103817317B (zh) 铁水包翻转倾倒机
CN111168199A (zh) 自动化焊接防喷器活塞及活塞连杆耐磨层的焊接方法
CN104786051A (zh) 炼钢炉门安装、拆卸***及方法
FI80956C (fi) Manipulator vid ugnar och liknande.
CN213142142U (zh) 智能化炉前工作站***
CN102676731B (zh) 悬挂式挡渣棒投放装置
CN210215428U (zh) 一种转炉炉门自动测温取样装置
CN103419191B (zh) 金属件热成型抬包机械手
CN212320422U (zh) 一种合金冶炼炉开炉机器人
CN111397767A (zh) 车载探头箱式轨道移动机器人测温取样装置
CN111397378A (zh) 一种电石自动出炉方法和出炉装置
CN211727847U (zh) 自动化焊接防喷器活塞及活塞连杆耐磨层的焊接***
CN211331722U (zh) 废钢坯自动切割装置
CN113667787A (zh) 电炉操作组合机器人***及操作方法
CN111829350A (zh) 一种合金冶炼炉开炉机器人
CN212451500U (zh) 一种自动破壳设备
CN211824820U (zh) 车载探头箱式轨道移动机器人测温取样装置
CN212566894U (zh) 一种电石自动出炉装置
CN210789702U (zh) 一种重卡大梁激光自动切割设备
CN206702211U (zh) 一种用于维修翻包机内钢包底部水口的移动平台
CN204058562U (zh) 重熔机床
CN116294636B (zh) 一种工业硅开炉专用烧穿机器人及应用其的烧穿***
CN111195758A (zh) 自动化焊接防喷器活塞及活塞连杆耐磨层的焊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