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3115A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3115A
CN111543115A CN201880085325.0A CN201880085325A CN111543115A CN 111543115 A CN111543115 A CN 111543115A CN 201880085325 A CN201880085325 A CN 201880085325A CN 111543115 A CN111543115 A CN 111543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and
communication path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3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43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3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该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使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用于建立到无线LAN的连接的设置。本技术包括:用户接口,接收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通信部分,基于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该命令包括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例如,本技术可应用于执行IoT(物联网)终端的设置的信息处理设备。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例如,本技术涉及使得能够通过简单操作进行连接设置的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将许多事物连接到因特网的IoT(物联网)技术。由于许多事物通过IoT技术连接到因特网,因此预计要求用户针对许多事物(在下文中,称为无线设备)设置连接。
关于无线设备的连接设置,也已有由Wi-Fi联盟提供的Wi-Fi保护设置(注册商标)技术。因此,已经提出了一种当进行设置以将无线设备连接到接入点时如果事物上的各个按钮在特定时间段内均***作则将事物彼此连接的技术。
专利文献1提出了通过发送和控制用于通过蜂窝网络建立到非蜂窝接入网络的连接的信息来使得能够连接到诸如无线LAN(局域网)之类的非蜂窝接入网络。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5066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建立到非蜂窝接入网络的连接的信息由管理蜂窝网络的蜂窝服务提供商管理,因此,在服务提供商侧进行控制是前提。
然而,假定将使用IoT技术的终端设置在房屋或工厂中,并假定有时也将其连接到不被任何蜂窝服务提供商管理的非蜂窝接入网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诸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其中蜂窝服务提供商侧单向地发送信息以执行连接设置的技术来进行连接设置是困难的。
鉴于这些情况做出了本技术,并且本技术使得能够进行用于建立到诸如无线LAN之类的非蜂窝接入网络的连接的设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用户接口,接收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通信部分,基于该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该命令包括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第一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第二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该命令包括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信息处理***,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在该信息处理***中,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用户接口,接收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第一通信部分,基于该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第一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包括:第二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交换该命令;第三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第二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该命令包括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第一信息处理设备中,提供了接收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的用户接口,基于该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并且处理该命令。该命令包括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中,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并且处理该命令。该命令包括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信息处理***至少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第二信息处理设备。
要注意的是,每个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独立设备,或者可以是一个设备中包括的内部块。
另外,可以通过经由传输介质传输来提供程序或通过记录在记录介质中来提供程序。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可以进行用于建立到诸如无线LAN之类的非蜂窝接入网络的连接的设置。
要注意的是,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提供本公开中公开的任何一种效果就足够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描绘已经应用本技术的信息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
图2是描绘设置终端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3是描绘IoT终端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4是描绘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的配置示例的示图。
图5是描绘在IoT终端数据库中管理的数据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6是用于说明信息处理***的操作的示图。
图7是用于说明信息处理***的操作的示图。
图8是用于说明信息处理***的操作的示图。
图9是用于说明信息处理***的操作的示图。
图10是描绘在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1是描绘发送和接收的命令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2是描绘发送和接收的命令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3是描绘在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4是描绘在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5是描绘发送和接收的命令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6是描绘发送和接收的命令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7是描绘在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8是描绘发送和接收的命令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19是描绘在显示部上显示的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图20是用于说明记录介质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说明用于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
<***配置>
图1是描绘应用了本技术的信息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利用将在下面说明的信息处理***,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进行用于将IoT(物联网)终端连接到无线LAN的接入点的设置。
图1所描绘的信息处理***11包括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蜂窝基站22、设置终端23、无线LAN(局域网)接入点(AP)24以及IoT终端25。
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管理其中设置终端23(的用户)与IoT终端25相关联的信息,并且根据需要在设置终端23和IoT终端25之间中继数据交换。
蜂窝基站22是用于通过蜂窝方案进行通信的终端(诸如包括智能电话的移动电话)的中继基站。蜂窝方案是用于通过将每个部分划分成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放置基站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案。蜂窝方案用作移动电话的通信方案。
设置终端23例如是智能电话或平板终端。这里,设置终端23是执行用于操作IoT终端25的设置或用于在这样的操作之前的阶段建立到网络的连接的设置的设备,并且是用作用于处理预定信息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终端。
无线LAN接入点24是用于将具有无线LAN功能的终端连接到LAN的设备。这里,具有无线LAN功能的终端是IoT终端25,其用作要通过无线LAN连接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的设备。
IoT终端25是适用于IoT的终端。例如,IoT终端25具有测量温度、湿度、大气压、亮度、声音、振动等的功能,并且包括用于测量这些值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大气压传感器、亮度传感器、麦克风、振动传感器等。此外,IoT终端25例如包括在照明单元、冰箱、电视接收机、空调或机器人中。IoT终端25是用作与其他设备(其例如是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无线地通信并处理预定信息的设备。
在图1中,实线分别表示建立的通信路径,而虚线分别表示当执行下面说明的设置处理时或在执行设置处理之后建立的通信路径。例如,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和蜂窝基站22彼此连接以便能够通过使用由诸如称为LTE(长期演进)的蜂窝电话通信***之类的通信方案建立的通信路径来交换数据。此外,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和无线LAN接入点24彼此连接以便能够经由网络线路交换数据。
图1描绘了其中在信息处理***1中包括一个蜂窝基站22、一个设置终端23、一个无线LAN(局域网)接入点(AP)24和一个IoT终端25的示例。这是用于说明的示例。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不用说,这些设备中的任何一种的数量为两个或更多个的情况包括在本技术可应用的范围内。
在图1所示的信息处理***11中,IoT终端25例如安装在工厂或房屋中。无线LAN接入点24是安装在可以通过无线LAN与IoT终端25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终端,并且类似于IoT终端25安装在工厂或房屋中。
要注意的是,IoT终端25可以是有时移动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通信范围之外的移动设备。此外,将在以下假设下继续说明:这里,IoT终端25和无线LAN接入点24分别安装在工厂或房屋中。然而,本技术还适用于分别安装在除工厂或房屋之外的场所中的IoT终端25和无线LAN接入点24。
蜂窝基站22例如由为移动电话提供通信的服务提供商管理。另一方面,无线LAN接入点24由管理安装场所中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管理者来管理。将在安装场所是房屋的假设下作为一个示例继续说明。因此,蜂窝基站22由服务提供商管理,并且无线LAN接入点24由个人管理。
要注意的是,尽管无线LAN接入点24包括由服务提供商管理的接入点,但是将在下面说明的本技术适用于由服务提供商管理的无线LAN接入点24和由个人管理的无线LAN接入点24两者。
IoT终端25的示例包括没有用户接口或具有作为简单接口(诸如用于打开/关闭电源的按钮)的用户接口的终端。对于这样配置的IoT终端25,难以进行用于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的设置。
例如,关于诸如IoT终端25之类的无线设备与无线LAN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设置,已经存在由Wi-Fi联盟提供的Wi-Fi保护设置(注册商标)技术。在该技术中,已经提出了多种设置方法,包括使用物理按钮的设置、基于PIN(个人标识号码)码的输入的设置,以及使用NFC(近场通信)的设置。
例如,在执行使用按钮操作的设置的情况下,当执行无线设备与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设置时,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物理或虚拟按钮的操作成为触发。在已在其上按下各个按钮的设备之间确保安全的通信路径,并且交换设置信息。从而,建立了连接。
如果为了执行使用按钮操作的设置而向IoT终端25提供物理按钮,则可能影响IoT终端25的外观设计。此外,为了执行使用NFC的设置,需要向IoT终端25添加将专门用于连接设置的无线NFC接口等。这可能导致诸如材料成本或开发成本之类的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通过PIN码的输入来执行连接设置的情况下,需要向IoT终端25输入由接入点发出的密码。该设置方法不能用于没有用于输入此类密码的任何用户接口的IoT终端25。
由于这些原因,期望仅使用IoT终端25中包括的功能以简单的方式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而不涉及对IoT终端25的设计等的任何影响。因此,在下文中将添加对本技术的说明,本技术使得能够仅使用IoT终端25中包括的功能以简单的方式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而不涉及对IoT终端25的设计等的任何影响。
<设置终端的配置>
图2是描绘设置终端23的配置示例的示图。设置终端23包括用户接口部分51、协议处理部分52、蜂窝通信部分53和天线54。
设置终端23例如是智能电话,并且例如具有提供给此类终端的功能,即语音通信功能和视频处理功能。然而,这里省略这些功能的图示及其说明。描绘了以下说明所需的部分(换句话说,设置终端23中的将在下面说明的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连接设置所需的部分)的配置示例,并且将添加其说明。
另外,稍后将描绘在IoT终端25和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中的每一个中的执行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连接设置所至少必需的部分的配置示例,并且将添加其说明。
设置终端23的用户接口部分51具有如下配置,该配置包括:显示文本和图像的显示部分(例如,显示器)、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部分(例如,扬声器)、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的输入部分(例如,键盘或触摸面板),等等。
协议处理部分52分析由蜂窝通信部分53接收的命令,创建要发送到IoT终端25的命令,并经由蜂窝通信部分53发送所创建的命令。要注意的是,这里,将给出对以下示例的说明,在该示例中协议处理部分52要处理的协议基于JSON(JavaScript(注册商标)对象表示)格式。
蜂窝通信部分53基于蜂窝方案来控制通信,并且经由蜂窝基站22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进行通信。
设置终端23通过蜂窝方案通信路径(称为蜂窝通信路径)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IoT终端25进行通信。在该通信期间,发送和接收将IoT终端25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所需的信息,换句话说,建立无线LAN的通信路径(称为无线LAN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因此,设置终端23包括用户接口部分51、经由蜂窝通信路径与IoT终端25交换命令的蜂窝通信部分53以及创建或处理命令的协议处理部分52,并且设置终端23被配置为能够执行包括IoT终端25建立无线LAN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的命令的交换。
<IoT终端的配置>
图3是描绘IoT终端25的配置示例的示图。IoT终端25包括协议处理部分81、蜂窝通信部分82、无线LAN通信部分83和天线84。
类似于设置终端23的协议处理部分52,协议处理部分81基于预定协议来处理命令。协议处理部分81分析由蜂窝通信部分82接收的命令,创建要发送到IoT终端25的命令,并经由蜂窝通信部分82发送命令。另外,当建立无线LAN的通信网络时或者在建立通信网络之后,协议处理部分81分析由无线LAN通信部分83接收的命令,创建要发送到IoT终端25的命令,并经由无线LAN通信部分83发送命令。
要注意的是,这里,给出对以下示例的说明,在该示例中,协议处理部分81要处理的协议基于JSON(JavaScript(注册商标)对象表示)格式。
蜂窝通信部分82基于蜂窝方案来控制通信,并且经由蜂窝基站22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进行通信。
无线LAN通信部分83例如经由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通信路径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进行通信。
IoT终端25包括蜂窝通信部分82和无线LAN通信部分83,并且被配置为能够经由蜂窝通信路径或无线LAN通信路径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进行通信。通过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进行通信,IoT终端25向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供应由IoT终端25的各个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或者基于来自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的数据进行更新。
为了使这样的数据交换成为可能,需要确保通信路径,并且需要确保用于允许通过通信路径交换必要数据的带宽。通常使用良好覆盖范围或不佳覆盖范围的表述。当使用具有良好覆盖范围的通信路径来例如允许一直从IoT终端25向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供应数据时,预计更有效地使用来自IoT终端25的数据。
蜂窝通信路径通常具有良好的覆盖范围,可以容易地在广域中建立通信路径,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相比之下,无线LAN通信路径具有比蜂窝通信路径不佳的覆盖范围。尽管无线LAN通信路径可以容易地在诸如房屋或工厂之类的预定区域中建立通信路径,但是由于需要建立新的通信路径,因此这样的无线LAN通信路径有时变得难以在预定区域之外建立新的通信路径。就覆盖范围而言,认为蜂窝通信路径比无线LAN通信路径具有优势。
通常,使用蜂窝通信路径的通信与使用无线LAN通信路径的通信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蜂窝通信路径的通信的成本高,而使用无线LAN通信路径的通信的成本低。提供蜂窝通信路径的一些服务提供商提供适合于IoT终端25的通信收费计划,但是这些计划中的大多数基于按次计费制。例如,要从IoT终端25发送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的数据的数据量很小。上述计划中的大多数适合于发送这样的少量数据的IoT终端25。
然而,在建立到蜂窝通信路径的全时连接并且以预定间隔连续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预计所发送的数据的总量变大,使得收费金额因此也变高。为了防止收费金额的这种增加,当建立无线LAN通信路径时,经由无线LAN通信路径发送数据。因此,可以减少蜂窝通信路径的使用的收费金额。
IoT终端25包括蜂窝通信部分82和无线LAN通信部分83,因此,可以在根据情况在使用蜂窝通信路径的通信与使用无线LAN通信路径的通信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执行通信。例如,当建立无线LAN通信路径时,IoT终端25可以经由无线LAN通信路径执行通信,并且当覆盖范围变得不佳时,IoT终端25可以通过将无线LAN通信路径切换到蜂窝通信路径来继续通信。
顺便提及,如上所述,IoT终端25不包括具有与设置终端23中包括的用户接口部分51的功能相当的功能的部分,因此,用于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的设置信息对于IoT终端25来说是困难的。如下所述,通过设置终端23执行用于将IoT终端25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设置。当执行这样的设置时,设置终端23和IoT终端25经由蜂窝通信路径并且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彼此通信。
为了使得能够通过设置终端23进行这种设置,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管理关于IoT终端25的信息。
<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的配置>
图4是描绘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的配置示例的示图。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包括IoT终端数据库101、接收部分102和发送部分103。
要注意的是,尽管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如上所述具有从IoT终端25获取数据的功能和分析数据的功能,但是这里省略这些功能的图示,并且将根据需要添加对管理关于IoT终端25的信息并通过参考被管理的信息来执行预定处理的说明。
IoT终端数据库101管理下面将参考图5描述的数据。接收部分102经由蜂窝通信路径或无线LAN通信路径从设置终端23和IoT终端25接收命令和数据,并且处理命令和数据。发送部分103经由蜂窝通信路径或无线LAN通信路径向设置终端23和IoT终端25发送命令和数据。
图5是示出在IoT终端数据库101中管理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配置的示图。在IoT终端数据库101中,彼此关联地管理指定的用户和该用户所拥有的IoT终端25。在IoT终端数据库101中,彼此关联地管理“用户标识符”、“终端标识符”和“线路合同标识符”。
“用户标识符”是用于标识用户的信息。“终端标识符”是用于标识IoT终端25的信息。“线路合同标识符”是通过由终端标识符标识的IoT终端25所订阅的蜂窝方案进行的通信的标识符,并且例如是用于标识写入在SIM卡中的电话号码的独有ID号。
例如,由作为“用户标识符”的“AAA”标识的用户拥有由作为“终端标识符”的“111111”标识的IoT终端25。可以参考IoT终端数据库101来读出表明标识符“aaa”被分配作为IoT终端25的“线路合同标识符”的信息。
在例如购买IoT终端25、注册用户或签订蜂窝线路的合同时的时刻额外地注册这样的信息。图5描绘了在IoT终端数据库101中管理的信息的一个示例。可以管理另一条信息,或者可以将另一条信息添加到图5所描绘的信息以便进行管理。例如,还可以管理指示是否已经建立与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的标志或者关于设置终端23的信息(例如,关于设置终端23的线路合同标识符的信息)。
<信息处理***的操作>
将参考图6至图9说明图1所描绘的信息处理***11中的处理。图6至图9是分别以时间序列方式描绘在设置终端23、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IoT终端25和无线LAN接入点24处的各个处理的示图。另外,在图6至图9中的每一个中,还为了说明而描绘了涉及用户的处理。
在步骤S11中,IoT终端25向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发送TLS认证请求。已经在步骤S21中接收到该请求的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22中向IoT终端25发送TLS认证响应。
在步骤S12中,IoT终端25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接收TLS认证响应。通过使用在IoT终端25中预先设置的信息(诸如X.509证书)来执行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IoT终端25之间的TLS认证。
然后,当成功地执行了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IoT终端25之间的TLS认证时,在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IoT终端25之间建立诸如HTTPS信道之类的安全通信路径。该安全通信路径对应于在上述示例中已被称为蜂窝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
类似地,在设置终端23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之间也建立了安全通信路径。在步骤S31中,设置终端23向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发送TLS认证请求。已经在步骤S23中接收到该请求的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24中向IoT终端25发送TLS认证响应。
在步骤S32中,设置终端23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接收TLS认证响应。通过使用在设置终端23中预先设置的信息(诸如X.509证书)来执行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设置终端23之间的TLS认证。
然后,当成功地执行了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设置终端23之间的TLS认证时,在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与设置终端23之间建立诸如HTTPS信道之类的安全通信路径。该安全通信路径对应于在上述示例中被称为蜂窝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
因此,在IoT终端25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之间以及在设置终端23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之间建立相应的安全蜂窝通信路径。这些蜂窝通信路径由管理蜂窝通信的服务提供商侧建立。换句话说,虽然IoT终端25和设置终端23分别建立相对于蜂窝基站22的通信路径,但是由管理蜂窝通信的服务提供商侧执行与要针对其建立通信路径的蜂窝基站22的选择有关的处理和与连接到蜂窝基站22有关的处理。
在以上述方式建立蜂窝通信路径之后,执行通过使用设置终端23将IoT终端25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处理。将参考图7和图8说明通过使用设置终端23将IoT终端25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处理。
在步骤S101中,用户执行无线LAN设置操作。例如,用户通过操作设置终端23来使用户接口部分51(图2)显示诸如图10所示的设置画面。这里,将在构成用户接口部分51的显示部分201上显示诸如图10所示的画面的假设下继续进行说明。
参考图10,指示“简单注册”的按钮221和指示“手动注册”的按钮222被显示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设置画面上。当指示“简单注册”的按钮221***作时,基于由Wi-Fi联盟提供的Wi-Fi保护设置(注册商标)的连接设置开始。当指示“手动注册”的按钮222***作时,基于用户的PSK(预共享密钥)和SSID(服务集标识符)的输入的连接设置开始。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按钮221或按钮222中的任一个来开始设置到无线LAN的连接。要注意的是,图10描绘了其中显示两个选项的示例。然而,当然可以显示另一选项或消息。例如,除了上述选项之外,还可以显示“取消”的选项或指示“选择任一个”的消息。
另外,按钮221和按钮222上的短语不限于“简单注册”和“手动注册”,并且可以使用其他短语。例如,可以使用读作“通过按钮操作进行注册”的短语来代替读作“简单注册”的短语,因为“简单注册”包括如下所述的其中用户操作提供给无线LAN接入点24的按钮的处理。此外,例如,可以使用读作“搜索无线LAN接入点”的短语来代替读作“手动注册”的短语,因为“手动注册”包括如下所述的搜索无线LAN接入点24的处理。
返回参考图7,当在步骤S101中用户操作设置终端23以开始无线LAN设置操作时,在步骤S121中由设置终端23接收该操作。例如,用户通过操作构成用户接口部分51(图2)的作为操作输入部分的触摸面板来执行无线LAN设置操作。
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在步骤S122中,设置终端23使显示部分201显示诸如图10所示的设置画面。在步骤S102中,用户观看在设置终端23的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设置画面,然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按钮221或按钮222中的任一个。
在步骤S123中,由设置终端23接收用户所做出的选择的结果。在步骤S124中,设置终端23判定用户的选择的结果是否是简单设置。在指示“简单注册”的按钮221被选择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5。在指示“手动注册”的按钮222被选择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6。
这里,将首先说明指示“手动注册”的按钮222被选择的情况。稍后将参考图9说明指示“简单注册”的按钮221被选择的情况。
在步骤S126中,设置终端23向IoT终端25发出请求搜索位于IoT终端25附近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命令。设置终端23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发送该命令,因为尚未建立用于直接向IoT终端25发送该命令的任何通信路径。
来自设置终端23的命令经由蜂窝基站22(图1)被发送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经由蜂窝基站22将来自设置终端23的命令发送到IoT终端25。
为了实现命令的这种传递,当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151中从设置终端23接收到命令时,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152中通过参考IoT终端数据库101(图4和图5)来指定要向其传递命令的IoT终端25。
将再次参考图5。图5是描绘在IoT终端数据库101中管理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参考IoT终端数据库101中的与“用户标识符”有关的信息,以识别已发送命令的设置终端23(设置终端23的用户)。当向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发送命令时,设置终端23通过在命令中包括用户标识符来发送命令。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从IoT终端数据库101读出与和接收到的用户标识符匹配的用户标识符有关的信息。
例如,在从设置终端23发送的用户标识符为“AAA”的情况下,“111111”和“aaa”被分别读出作为“终端标识符”和“线路合同标识符”。由于终端标识符被读出,因此IoT终端25被识别。另外,由于线路合同标识符被读出,因此用于与IoT终端25进行通信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被指定。
以上述方式,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指定设置终端23正在尝试向哪个IoT终端25发送命令,并且基于指定结果将命令从设置终端23传递到IoT终端25。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基于与作为“线路合同标识符”的“aaa”有关的信息,通过建立的蜂窝通信路径来建立到具有“111111”作为“终端标识符”的IoT终端25的连接,然后在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处执行传递命令的处理。
这里,图11描绘了由设置终端23创建并且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从设置终端23发送到IoT终端25的控制命令的一个示例。图11所描绘的命令是用于发出扫描位于IoT终端25附近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请求的扫描命令格式的一个示例。
作为命令,可以使用JSON格式命令。在通过JSON格式创建用于发出扫描请求的控制命令的情况下,创建了如图11所描绘的其中基于扫描命令格式为名称“command(命令)”写入了值“scan(扫描)”的控制命令。
当IoT终端25在步骤S171(图7)中接收到这样的控制命令时,在步骤S172中响应于该控制命令而执行扫描。通过执行扫描,IoT终端25获取与位于IoT终端25附近的无线LAN接入点24有关的信息。例如,基于所获取的信息创建诸如图12中所描绘的关于扫描结果的命令,并向设置终端23发送该命令(步骤S173)。
图12是描绘扫描结果命令格式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在图12所描绘的扫描结果命令格式中,在“ssidList”中列出了名为“ssid”、“rssi”、“known(已知)”和“encryption(加密)”的项目。
作为名称“ssid”的值,输入表示无线LAN接入点24的标识符的SSID的字符串。作为名称“rssi”的值,输入表示无线电波的强度的正整数的字符串。
作为名称“known”的值,当PSK(预共享密钥)已知时写入“true(真)”,而当PSK为未知时写入“false(假)”。在图11中,描绘了PSK为已知时的情况,并且写入真值“true”。
作为名称“encryption”的值,写入了适用于无线LAN接入点24的加密算法。在图11中的示例中,写入了诸如“wep”、“wpa”、“wpa2”和“open(开放)”之类的字符串值,以表明可以应用这些加密算法。
图11所描绘的扫描结果命令格式是其中写入关于一个无线LAN接入点24的信息的格式。因此,在检测到多个无线LAN接入点24的情况下,针对所述多个无线LAN接入点24中的每一个写入“ssid”、“rssi”、“known”和“encryption”。
基于这样的扫描结果命令格式,在步骤S173(图7)中由IoT终端25创建表示扫描结果的扫描结果命令,并向设置终端23发送扫描结果命令。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IoT终端25与设置终端23之间未建立允许直接通信的任何通信路径。因此,扫描结果命令经由蜂窝通信路径而被临时发送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
在步骤S154中从IoT终端25接收到基于诸如图12所描绘的扫描结果命令格式创建的扫描结果命令之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155中将扫描结果命令传递到设置终端23。
设置终端23在步骤S127中接收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传递的扫描结果命令,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28(图8)以显示列表。设置终端23分析扫描结果命令,创建被检测为位于IoT终端25附近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SSID的列表,并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该列表。
图13是描绘在步骤S128中在设置终端23的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列表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在列表241的上部指示读作“SSID列表”的短语,并且在该短语下面指示诸如“AAAAAAAA”、“BBBBBBBB”、“CCCCCCCC”、“DDDDDDDD”、“EEEEEEEE”和“FFFFFFFF”之类的SSID。这里,作为示例说明六个无线LAN接入点24分别具有这样的SSID的情况。
在列表241上不仅可以显示SSID,而且可以显示例如扫描结果命令中包括的诸如接收强度之类的信息。在图13所描绘的画面示例中,在列表241的上部显示读作“选择用于连接的网络”的消息。通过读取该消息,用户可以认识到仅需要用户从列表241中显示的SSID当中选择用户希望与之建立连接的网络,其在这种情况下是无线LAN接入点24。
在用户在步骤S103中基于这种认识从列表241中选择用户希望与之建立连接的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为SSID)的情况下,显示部分201上的显示被切换到密码输入画面。
图14是描绘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密码输入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图14描绘了用户选择了SSID“AAAAAAAA”的情况。在读作“选择用于连接的网络”的消息下方提供的并且在画面的上部显示的区域261中,指示“AAAAAAAA”。
在区域261的下方显示要向其输入密码的输入栏262。用户向输入栏262输入已被选择为连接目的地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密码。例如,当输入栏262被轻敲时,键盘(未绘出)被显示为叠加在其上,由此可以通过在键盘上执行的操作来输入作为密码的字符串。这里,要输入到输入栏262的密码是PSK(预共享密钥)。
在输入栏262下方显示指示“连接”的按钮253。当按钮253***作时,包括输入到输入栏262的密码的信息在作为触发的这种操作之后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被发送到IoT终端25。
也就是说,当用户在步骤S103(图8)中输入密码以便设置连接目的地时,在步骤S129中由设置终端23处理该操作,使得用于IoT终端25设置无线LAN接入点24和通信路径的设置命令被创建。
图15描绘了设置命令格式的一个示例。在图15所描绘的设置命令格式中,写入名称“command(命令)”,并且写入“connect(连接)”作为其值。根据该成员,显然该命令是connect(连接)命令。
作为对象值,“parameter(参数)”被写入。对于对象值“parameter”,诸如“ssid”、“psk”和“enc”之类的成员被写入。
作为名称“ssid”的值,作为无线LAN接入点24的标识符的SSID的字符串被输入。在设置命令格式的情况下,用户所选择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SSID(即,例如,上述图14中的示例中的值“AAAAAAAA”)被输入。
作为名称“psk”的值,输入到图14所描绘的密码输入画面上的输入栏262的密码(即,PSK(预共享密钥))被使用。作为名称“enc”的值,适用于已被选择为连接目的地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加密算法被写入。在图15中的示例中,写入了诸如“open(开放)”、“wep”、“wpa”和“wpa2”之类的字符串的值,以便表明可以应用这些加密算法。
当创建了这样的设置命令时,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将该设置命令从设置终端23发送到IoT终端25。
在步骤S130(图8)中,设置终端23创建设置命令,并且通过蜂窝通信路径将该命令发送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156中从设置终端23接收设置命令,并且在步骤S157中将接收到的设置命令传递到已被识别的IoT终端25。
因此,在设置终端23处生成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所需的诸如SSID和PSK之类的信息,并将其供应给IoT终端25。因此,不包括用户接口的IoT终端25也可以获取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
IoT终端25在步骤S174中接收设置命令,并且在步骤S175中通过使用接收到的设置命令中所包括的信息相对于无线LAN接入点24执行无线LAN设置协议。例如,IoT终端25设置在设置命令中写入的SSID和PSK,并执行由IEEE 802.11规范定义的诸如4-WAYHandshake(四次握手)之类的预定协议,以便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无线LAN通信路径。
因此,建立了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无线LAN通信路径。在无线LAN通信路径被建立之后,IoT终端25可以经由蜂窝基站22接入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并且还可以经由无线LAN接入点24接入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
在无线LAN通信路径被建立之后,IoT终端25在步骤S176中向设置终端23给出用于给出关于建立的通知的建立通知。例如,IoT终端25基于图16所描绘的连接状态响应命令格式来创建连接状态响应命令。在图16中,为“wifiNetwork”提供了名为“ssid”、“status(状态)”和“ip”的项目。
作为名称“ssid”的值,SSID(即,作为连接目的地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标识符)的字符串被输入。作为名称“status”的值,当建立了连接时写入“已连接”,而当未建立连接时写入“未连接”。作为名称“ip”的值,无线LAN接入点24的IP地址被写入。
在步骤S176中,由此创建的连接状态响应命令经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从IoT终端25发送到设置终端23。从IoT终端25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的连接状态响应命令的发送可以通过经由连接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通信来实现或者通过经由蜂窝基站22的通信来实现。
在步骤S158中已经接收到从IoT终端25发送的连接状态响应命令的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159中经由蜂窝通信路径将连接状态响应命令传递到设置终端23。
在步骤S131中已经接收到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传递的连接状态响应命令的设置终端23在步骤S132中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设置完成通知画面。
图17是描绘设置完成通知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读作“设置完成”的消息和指示“OK”的按钮281被显示在显示部分201上。通过查看读作“设置完成”的消息,用户认识到IoT终端25和无线LAN接入点24已经成功地彼此连接并且操作按钮281以完成该处理。
因此,借助于具有用户接口的设置终端23,可以执行在无线LAN接入点24与没有用户接口(或者具有难以对其输入密码等的用户接口)的IoT终端25之间的连接设置。
要注意的是,在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连接设置未能完成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未连接”被写入作为图16所描绘的连接信息响应命令中的“status(状态)”值的情况下,用于诱导输入密码(PSK)的画面可被再次显示以代替图17所描绘的连接完成通知画面,使得再次进行设置。
此外,在由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接收到从IoT终端25发送的连接信息响应命令(连接信息响应命令被传递)的情况下,可以在IoT终端数据库101(图5)中另外注册信息(其例如是表明针对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设置完成的标志),以便与对应的信息相关联。
在一个用户拥有多个IoT终端25并且在IoT终端数据库101中管理与一个用户标识符相关联的多个终端标识符的情况下,提供这样的标志允许将已经完成针对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设置的IoT终端25与尚未完成针对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设置的IoT终端25区分开。
作为这种区分的结果,在例如在步骤S152(图7)中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参考IoT终端数据库101并发现尚未完成连接设置的多个IoT终端25与已经进行接入的用户(设置终端23)相关联的情况下,关于上述IoT终端25的信息可以被呈现给用户。此外,当信息被呈现时,用户可以选择用户希望对其执行连接设置的IoT终端25。
接下来,在步骤S124(图7)中,确定已经选择了简单设置,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25。将参考图9中的流程图来说明当处理转移到简单设置处理时执行的处理。
当在步骤S221中在图10所描绘的设置画面显示在设置终端23的显示部分201上的同时用户操作指示“简单注册”的按钮221时,设置终端23执行响应于该操作而创建与按钮操作相当的处理命令并发送该处理命令的处理。
在设置画面上的指示“简单注册”的按钮221***作的情况下,基于WPS按钮配置来执行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连接设置。WPS按钮配置是用于通过操作IoT终端25和无线LAN接入点24两者上的物理按钮或虚拟按钮并在它们之间执行认证来建立无线LAN通信路径的方案。
在未向IoT终端25提供用于建立无线LAN通信路径的任何物理按钮的情况下,创建在IoT终端25处执行与在用于建立无线LAN通信路径的物理按钮***作的情况下的处理相当的处理的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到IoT终端25。
在步骤S221中,设置终端23创建用于操作虚拟按钮的PBC(按钮配置)启动命令。图18是描绘PBC启动命令格式的示图。
在图18中的PBC启动命令格式中,写入名称“command(命令)”,并写入“startWPS(启动WPS)”作为其值。因此,在PBC启动命令中写入了用于启动IoT终端25的WPS功能的命令。
此外,写入名称“parameter(参数)”,并且指定WPS设置选项作为其值。在图18所描绘的示例中,写入选项“pbc”。由“pbc”表示在执行基于上述按钮配置的连接设置的情况下要设置的选项。基于PIN输入的PIN配置是选项的一个示例。因此,可以写入选项“pin”代替“pbc”。
在步骤S221中这样的PBC启动命令由设置终端23创建,并且被发送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251中接收到PBC启动命令之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252中通过参考IoT终端数据库101将设置终端23(用户)识别为发送源并将IoT终端25识别为发送目的地。然后,在步骤S253中,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将PBC启动命令传递到识别出的IoT终端25。
在步骤S271中接收到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传递的PBC启动命令之后,IoT终端25在步骤S272中开始与该命令相对应的处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已经操作了虚拟PBC按钮,并且提供了等待针对无线LAN接入点24的认证处理的状态。
另外,IoT终端25向设置终端23发送表明处理已经开始的开始通知(步骤S273)。来自IoT终端25的开始通知经由蜂窝通信路径被临时发送到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254中从IoT终端25接收到开始通知之后,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1在步骤S255中将开始通知传递到设置终端23。
在步骤S222中接收到所传递的开始通知之后,在步骤S223中,设置终端23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用于通知设置处理已经开始的开始通知画面。
图19是描绘在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开始通知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在开始通知画面的上部显示读作“在两分钟内按下Wi-Fi路由器/接入点的WPS按钮”的消息,以促使用户操作提供给无线LAN接入点24的物理按钮。
在这样的消息下显示指示“取消”的按钮301。当指示“取消”的按钮301***作时,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连接设置被取消。
这样的开始通知画面可以不基于上述处理而是当例如在步骤S221中创建了PBC启动命令时显示在显示部分201上。在上述处理流程中,当IoT终端25接收到PBC启动命令时,开始通知被发送,并且开始通知画面在开始通知到达设置终端23时的时间点被显示。然而,这样的处理可被省略。
在步骤S201中,用户观看在设置终端23的显示部分201上显示的诸如图19所描绘的画面(消息),并且认识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按钮需要***作。然后,在步骤S202中,用户操作无线LAN接入点24的按钮。
在步骤S291中接收到这样的按钮操作之后,无线LAN接入点24启动WPS功能。当无线LAN接入点24启动WPS功能时,针对已经启动其WPS功能的IoT终端25执行WPS协议。因此,建立了无线LAN通信路径。
在由此在无线LAN接入点24与IoT终端25之间建立了无线LAN通信路径之后,在步骤S274中,IoT终端25创建发出建立通知的命令并向设置终端23侧发送该命令。步骤S274之后的步骤类似于已经参考图8说明的步骤S176之后的步骤,因此其说明被省略。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借助于设置终端23来执行用于将IoT终端25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设置。因此,用户未被迫使通过使用没有诸如显示器或键盘之类的任何富用户接口的IoT终端25来执行复杂的无线LAN设置操作,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具有诸如显示器或键盘之类的富用户接口的设置终端23来执行复杂的无线LAN设置操作。
此外,IoT终端25可以连接到房屋、工厂等中的被特定个人管理的无线LAN接入点24,换句话说,不被诸如蜂窝通信服务提供商之类的特定服务提供商管理的无线LAN接入点24。此外,如上所述,在该连接设置中可以包括搜索位于IoT终端25附近的无线LAN接入点24的处理和用于启动WPS操作的处理。作为这样的处理,可以包括除上述处理之外的任何处理。因此,可以增强通用性。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设置终端23以简单的方式来执行IoT终端25与无线LAN接入点24之间的连接设置。因此,例如,在IoT终端25是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即使在移动IoT终端25之后执行针对无线LAN接入点24的新的连接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执行连接设置。因此,可以建立到无线LAN接入点24的连接,并且可以长时间维持可以通过无线LAN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状态,从而可以减少通过蜂窝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收费金额。
<记录介质>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执行或者可以由软件执行。在一系列处理由软件执行的情况下,形成该软件的程序被安装在计算机中。这里,计算机的示例包括结合在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和能够通过在其中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
图20是描绘根据程序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在计算机中,CPU(中央处理单元)1001、ROM(只读存储器)1002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03经由总线1004相互连接。另外,输入/输出接口1005连接到总线1004。输入部分1006、输出部分1007、存储部分1008、通信部分1009和驱动器10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05。
输入部分1006包括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出部分1007包括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008包括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通信部分1009包括网络接口等。驱动器1010驱动可移动介质1011,诸如磁盘、光盘、光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
在如此配置的计算机中,CPU 1001例如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005和总线1004将存储部分1008中存储的程序加载到RAM 1003中以执行该程序,从而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
例如,要由计算机(CPU 1001)执行的程序可以通过记录在作为包装介质等的可移动介质1011中来提供。或者,可以通过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之类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提供这样的程序。
在计算机中,当可移动介质1011附接到驱动器1010时,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005将程序安装到存储部分1008中。或者,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00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接收程序,并将其安装到存储部分1008中。此外,可以在ROM 1002或存储部分1008中预先安装程序。
要注意的是,要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用于以如本文中说明的时间序列顺序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可以是用于在必要时刻(诸如打电话时的时刻)执行处理的程序。
另外,本文中的***指的是由多个设备形成的整个装置。
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因此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可以提供其他效果。
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本技术的要旨的范围内做出各种改变。
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也可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用户接口,接收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
通信部分,基于所述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
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其中
该命令包括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第一通信路径包括蜂窝通信网络的通信路径,并且
第二通信路径包括无线LAN(局域网)的通信路径。
(3)根据以上(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包括SSID(服务集标识符)、PSK(预共享密钥)和加密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以上(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命令包括用于搜索位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附近的接入点的命令。
(5)根据以上(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经由用户接口从用户接收用于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要与其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密码的输入,并且创建包括所接收的密码的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6)根据以上(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通过来自用户的密码输入选择了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情况下,将用于搜索位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附近的接入点的命令发送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7)根据以上(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命令包括用于执行WPS(Wi-Fi保护设置)按钮配置(注册商标)的功能的命令。
(8)根据以上(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将命令发送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之后,在用户接口上显示给出指示按钮的操作的消息,所述按钮被设置于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要与其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接入点。
(9)根据以上(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包括IoT(物联网)终端。
(10)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
第二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
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其中
该命令包括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11)根据以上(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第一通信路径包括蜂窝通信网络的通信路径,并且
第二通信路径包括无线LAN(局域网)的通信路径。
(12)根据以上(10)或(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包括SSID(服务集标识符)、PSK(预共享密钥)和加密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以上(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命令包括用于搜索位于信息处理设备附近的接入点的命令,并且
在接收到进行搜索的命令时,作为与该命令相对应的处理,处理部分对接入点进行搜索。
(14)根据以上(10)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命令包括用于与要与其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密码,并且
在接收到该密码时,处理部分通过使用该密码来与该接入点建立第二通信路径。
(15)根据以上(10)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命令包括用于执行WPS(Wi-Fi保护设置)按钮配置(注册商标)的功能的命令,并且
在接收到该命令时,处理部分执行该功能。
(16)根据以上(10)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包括IoT(物联网)终端。
(17)一种信息处理***,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用户接口,接收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
第一通信部分,基于该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
第一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
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交换该命令,
第三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
第二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并且
该命令包括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18)一种用于信息处理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用户接口,接收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
通信部分,基于该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
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
该方法包括:
创建并发送包括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的命令。
(19)一种用于信息处理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
第二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
处理部分,处理该命令,
该方法包括:
处理包括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的命令。
附图标记列表
11信息处理***,21无线终端控制服务器,22蜂窝基站,23设置终端,24无线LAN接入点,25IoT终端,51用户接口部分,52协议处理部分,53蜂窝通信部分,54天线,81协议处理部分,82蜂窝通信部分,83无线LAN通信部分,84天线,101IoT终端数据库,102接收部分,103发送部分,201显示部分,221按钮,222选项,241列表,253按钮,261区域,262输入栏,281按钮,301按钮

Claims (17)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用户接口,接收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
通信部分,基于所述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
处理部分,处理所述命令,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包括蜂窝通信网络的通信路径,并且
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包括无线LAN(局域网)的通信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包括SSID(服务集标识符)、PSK(预共享密钥)和加密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用于搜索位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附近的接入点的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经由所述用户接口从用户接收用于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要与其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密码的输入,并且创建包括所接收的密码的命令并将所述命令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通过来自用户的密码的输入选择了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情况下,将用于搜索位于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附近的接入点的命令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用于执行WPS(Wi-Fi保护设置)按钮配置(注册商标)的功能的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将所述命令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之后,在所述用户接口上显示给出指示按钮的操作的消息,所述按钮被设置于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要与其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接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包括IoT(物联网)终端。
10.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
第二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
处理部分,处理所述命令,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包括蜂窝通信网络的通信路径,并且
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包括无线LAN(局域网)的通信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包括SSID(服务集标识符)、PSK(预共享密钥)和加密算法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用于搜索位于信息处理设备附近的接入点的命令,并且
在接收到进行搜索的命令时,作为与所述命令相对应的处理,所述处理部分对接入点进行搜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用于与要与其建立第二通信路径的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密码,并且
在接收到所述密码时,处理部分通过使用所述密码来与所述接入点建立第二通信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命令包括用于执行WPS(Wi-Fi保护设置)按钮配置(注册商标)的功能的命令,并且
在接收到所述命令时,所述处理部分执行所述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IoT(物联网)终端。
17.一种信息处理***,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用户接口,接收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通信路径的连接设置有关的用户输入,
第一通信部分,基于所述用户输入,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交换命令,以及
第一处理部分,处理所述命令,
所述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部分,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路径经由预定服务器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交换所述命令,
第三通信部分,进行使用第二通信路径的通信,以及
第二处理部分,处理所述命令,并且
所述命令包括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路径所需的信息。
CN201880085325.0A 2018-01-10 2018-12-27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Pending CN1115431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1914 2018-01-10
JP2018-001914 2018-01-10
PCT/JP2018/048004 WO2019138896A1 (ja) 2018-01-10 2018-12-27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3115A true CN111543115A (zh) 2020-08-14

Family

ID=67218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325.0A Pending CN111543115A (zh) 2018-01-10 2018-12-27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337261B2 (zh)
EP (1) EP3731593A4 (zh)
JP (1) JP7298481B2 (zh)
CN (1) CN111543115A (zh)
WO (1) WO20191388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3115A (zh) * 2018-01-10 2020-08-1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JP2022191825A (ja) * 2021-06-16 2022-12-2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1113A1 (en) * 2011-09-27 2013-03-28 George Cherian Methods of and systems for remotely configuring a wireless device
US20130163442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Kik Interactiv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for an output device
US20140328334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Gainspan Corporation Provisioning a wireless device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using an access point designed with push-button mode of wps (wi-fi protected setup)
US20150058934A1 (en) * 2010-05-14 2015-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fi service by wi-fi device
US20160278147A1 (en) * 2015-03-18 2016-09-22 Intel IP Corporation Procedures to provision and attach a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to a cloud service provider
CN106164879A (zh) * 2014-04-14 2016-11-2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US20180007140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provisioning of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4753B2 (en) * 2001-11-01 2004-06-01 Nokia Corporation Local service handover
US8713635B2 (en) * 2004-06-10 2014-04-29 Ne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setting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erver, right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erver, network connection setting program and method
JP5803607B2 (ja) * 2011-11-22 2015-11-04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制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50922B2 (ja) 2012-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アイ・オー・データ機器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
CN105144789B (zh) 2013-01-17 2019-06-18 英特尔Ip公司 在蜂窝网络上通信非蜂窝接入网信息的装置、***以及方法
JP6347107B2 (ja) 2013-01-18 2018-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26735B2 (ja) 2013-08-23 2018-05-23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接続装置、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252172B2 (ja) * 2013-12-27 2017-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571997B2 (ja) * 2015-06-08 2019-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16009B2 (ja) * 2015-07-10 2019-05-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機器認証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機器認証方法
JP2018007148A (ja) * 2016-07-06 2018-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350691B2 (ja) 2017-02-03 2018-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477395B2 (en) * 2017-11-06 2019-11-12 Fujitsu Limited Open public internet-of-thing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543115A (zh) * 2018-01-10 2020-08-1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8934A1 (en) * 2010-05-14 2015-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fi service by wi-fi device
US20130081113A1 (en) * 2011-09-27 2013-03-28 George Cherian Methods of and systems for remotely configuring a wireless device
US20130163442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Kik Interactiv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for an output device
US20140328334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Gainspan Corporation Provisioning a wireless device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using an access point designed with push-button mode of wps (wi-fi protected setup)
CN106164879A (zh) * 2014-04-14 2016-11-2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US20160278147A1 (en) * 2015-03-18 2016-09-22 Intel IP Corporation Procedures to provision and attach a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to a cloud service provider
US20180007140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Intel Corporation Efficient provisioning of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37261B2 (en) 2022-05-17
WO2019138896A1 (ja) 2019-07-18
EP3731593A1 (en) 2020-10-28
JPWO2019138896A1 (ja) 2021-01-14
JP7298481B2 (ja) 2023-06-27
US20210058982A1 (en) 2021-02-25
US11903045B2 (en) 2024-02-13
US20240137994A1 (en) 2024-04-25
US20220279603A1 (en) 2022-09-01
EP3731593A4 (en) 202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8388B2 (en) Method for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8201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 based on subscriber identity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US990701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151628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network
US1032151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4013799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4735813B (zh) 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5282731A (zh) 处理配置简档的方法和用于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US20160242033A1 (en)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5357742A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装置及***
US10701050B2 (en)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1192521A (ja) ホットスポット接続を確立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
US954207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247484A (zh) 终端装置、通信方法、程序以及通信***
JP2012244599A (ja) 無線lan接続システム
KR20140128764A (ko) 연결 정보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2022002203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556866A (zh) 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KR20180114466A (ko)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1259159A (ja) 携帯端末を利用した無線lan設定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20200073811A (ko) 세컨더리 노드 추가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20269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the-air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KR20210015088A (ko) 단말과 액세스 포인트의 연결 방법
KR101528681B1 (ko) 보안 푸시 메시징 제공 방법
CN112640533A (zh) 用于提供ap列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