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9647A -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9647A
CN111519647A CN201910106217.3A CN201910106217A CN111519647A CN 111519647 A CN111519647 A CN 111519647A CN 201910106217 A CN201910106217 A CN 201910106217A CN 111519647 A CN111519647 A CN 111519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foundation
sleeve valve
piles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62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方华
马军卫
郑开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uny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enter L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uny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enter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uny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enter LP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uny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enter LP
Priority to CN2019101062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9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964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34Foundations for sinking or earthquake territo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7/00Repair of damaged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6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without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涉及软土地基施工领域。该基础包括:边侧粉喷桩、中侧粉喷桩、袖阀管、土工布、褥垫层、素混凝土垫层、下侧注浆孔注浆料以及上侧注浆孔注浆料;所述袖阀管下侧设置有下侧注浆孔,上侧设置有上侧注浆孔,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素混凝土垫层、褥垫层、土工布和软土地基。施工时,下侧注浆孔注浆料由袖阀管下侧设置的下侧注浆孔对基础灌注水泥浆而形成,上侧注浆孔注浆料由袖阀管上侧设置的上侧注浆孔对褥垫层灌注水泥浆而形成。本发明可使海相软基地基上建筑物基础免设抗浮桩,从而使基础的处理大大简化,极大地节约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海相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软土分布广泛,特别是分布着大量的海相软土。海相软土是第四纪全新世以来,在静力或缓慢流水环境下沉积,并经过长期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软黏土。软土一般是指直径小于0.075mm,颗粒一般占土样质量的50%以上,海相软土一般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高灵敏度、高有机质含量、流变性能显著等特点。因海相软土基普遍存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承载力较小等特点,故在该类软基上修筑建筑物时一般需先对软基进行加固,使软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建筑物主体结构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道路提升改造的项目日益增多,大量的城市综合管廊、下穿隧道等被不断兴建。
目前针对海相软基的地基处理,国内应用较多的是袋装砂井法、塑料排水板法、超载预压法、碎石桩法、旋喷桩法、粉喷桩法等。其中尤以粉喷桩复合地基法(简称“粉喷桩法”)较为常见,粉喷桩法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和粉体状)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形成具有水稳定性、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体,从而满足地基处理及建筑基础的设计要求。粉喷桩法是采用粉体状固化剂来进行软基搅拌处理的方法,具有施工机械简单、施工简单、操作方便、加固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能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和控制软基的沉降量。粉喷桩法最适合于加固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目前国内常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鉴于粉喷桩法的上述优点,故其在海相软基地基处理中被广泛应用。
以海相软土地基上综合管廊的基础处理为例,常规做法中,综合管廊底部基础处理时,降排水作业完成后,多采用粉喷桩对基础进行加固,粉喷桩多采用矩形或梅花形布置,为满足综合管廊的抗浮要求,一般需要在基坑中相应地设置部分抗拔桩,抗拔桩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形式。或者基础处理时不采用粉喷桩,直接采用灌注桩对软基进行直接加固,此时灌注桩兼起到抗拔桩的作用。
常规做法中,当软基采用粉喷桩加固完毕后,在其上部需设置褥垫层,褥垫层一般采用碎石垫层,或由级配砂石、粗砂、碎石等散体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褥垫层的作用主要有:①保证桩、***同承担荷载;②调整桩与土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分担作用。在褥垫层上方一般需设置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后,在综合基础底板与素混凝土垫层之间一般需做防水(比如:由下至上依次施工1.5mm厚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内增强型)、隔离层(聚乙烯薄膜)和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最后在防水层上方绑扎底板钢筋,浇筑综合管廊混凝土底板。
上述海相软基地基处理的常规做法存在的问题是:①因粉喷桩施工,导致桩间土的扰动较大,致使桩间土的渗透性加大;②常规做法中褥垫层的透水性一般较大,施工完成后,当地下水位高于综合管廊基础底板时,在渗透水压的作用下,褥垫层内部会充满渗透水。在①、②的综合作用下,综合管廊基础底板下侧受到的上浮力一般较大。常规做法中,为了保证综合管廊运行期正常使用,在高水头下不发生抗浮破坏,常常通过在底板下侧设置抗拔桩(亦称“抗浮桩”)或抗拔锚杆来增加综合管廊的抗浮能力。
工程中的抗浮桩在极端工况下可能承受由建筑物(构筑物)传递给桩体的浮力,此时桩体需承受拉应力,粉喷桩因桩体材料主要为固化的水泥土,故不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因此工程中抗浮桩一般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形式,其造价一般也较高。
由上述常规做法中海相软基地基的处理过程可见,常规做法中,因基础处理时需综合考虑基础底板的抗浮要求,故设置了抗拔桩,从而使得基础的加固施工过程繁琐、施工中需用到的钢筋较多,进而使得海相软基地基上的综合管廊的基础处理过程较繁琐、造价较高。
为克服海相软基地基上综合管廊、下穿隧道等建筑物施工时,当建筑物所在处地下水位较高时,一般需在基础底板下方设置抗拔桩,从而使基础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这一技术难题,急需通过技术改进等措施来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其突出优点在于,采用了该新型基础后,海相软基地基上的基础无需设置抗拔桩,且运行效果良好。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其特点在于:所述新型基础包括:边侧粉喷桩、中侧粉喷桩、袖阀管、土工布、褥垫层、素混凝土垫层、下侧注浆孔注浆料以及上侧注浆孔注浆料;所述边侧粉喷桩布置在基础左右两侧,所述中侧粉喷桩位于边侧粉喷桩的内侧,所述袖阀管下侧设置有下侧注浆孔,上侧设置有上侧注浆孔,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素混凝土垫层、褥垫层、土工布和软土地基;所述下侧注浆孔注浆料由袖阀管下侧设置的下侧注浆孔对基础灌注水泥浆而形成,所述上侧注浆孔注浆料由袖阀管上侧设置的上侧注浆孔对褥垫层灌注水泥浆而形成。
所述边侧粉喷桩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施工时相邻两桩体互相重叠;所述中侧粉喷桩在平面上可采用梅花形布置或矩形布置,或在平面上对地基土进行全面搅拌,形成水泥土块体基础。
所述的袖阀管为单向注浆管,其上间隔地开有下侧注浆孔和上侧注浆孔,注浆孔外覆盖有橡胶套。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先在软基上采用边侧粉喷桩形成防水帷幕,再在边侧粉喷桩之间制作中侧粉喷桩,最后采用袖阀管灌浆工艺对软基进行二次加固。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前对建筑物基坑对应平面位置进行场地平整、桩位放线,组装架立粉喷桩机。先进行边侧粉喷桩施工,施工时相邻两桩体叠合施工,使边侧粉喷桩形成防水帷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边侧粉喷桩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边侧粉喷桩施工完成后,进行中侧粉喷桩施工;
步骤二,边侧粉喷桩和中侧粉喷桩全部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对建筑物进行基坑支护、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在基坑左右两侧设置排水井、排水沟等降排水措施,对基坑进行降排水作业;
步骤三,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对边侧粉喷桩、中侧粉喷桩的桩头进行切割,桩头切割,所有桩头切割完成、场地平整完成后铺设土工布,然后进行上层褥垫层施工,褥垫层施工完成后将袖阀管按设计位置***,全部袖阀管***完成后,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对基础进行第一次注浆作业,即通过对袖阀管上的下侧注浆孔进行单向注浆,让下侧注浆孔注浆料对土工布以下粉喷桩之间的软土进行加固。第一次注浆作业完成后,进行素混凝土垫层施工;
步骤四,对基坑左右两侧排水井进行封井,封井完成后,对排水井和排水沟以上部位进行回填、碾压施工,施工完成后,以施工完成后的素混凝土垫层为工作平台,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进行第二次注浆作业,即通过对袖阀管上的上侧注浆孔进行单向注浆,让上侧注浆孔注浆料对土工布以上的褥垫层进行加固;
步骤五,第二次注浆作业完成后,沿素混凝土垫层表面将袖阀管的多余部分切除,清理素混凝土垫层的袖阀管周围浮浆,在素混凝土表面做好防水后,进行基础底板的施工,再进行结构主体施工,建筑物结构主体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回填,拔出钢板桩,完成综合管廊新型基础的施工。
优选地,本发明中注浆法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这主要是因为袖阀管注浆法能较好地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压力,可以实现分段、定量和间歇注浆,又可进行重复注浆,且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较小,故为了本发明的顺利实施,优选采用袖阀管注浆法。
袖阀管注浆法采用的单向密封阀管除特殊情况下采用钢管外,一般采用的是钙塑聚丙烯制造的塑料单向阀管,其内壁光滑,接头有螺扣,端部有斜口,在阀管首尾相接时保证接头部位光滑,使注浆芯管在管内上下移动方便无阻,其外壁有加强筋以提高抗折能力。塑料阀管分有孔、无孔两种,在加固范围内设置的是有孔塑料单向阀管,在其有孔部位外部,紧套着根据测定***压力为4.5MPa的橡胶套覆盖住注浆孔,这样就可保证浆液的单方向运动。优选地,本发明中袖阀管采用φ52mm的PVC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依据的技术原理:
袖阀管注浆法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一般多用于砂砾层渗透注浆、深层土体劈裂注浆等,但较少应用于饱和软土地基的注浆。其通过孔内封闭泥浆、单向密封阀管、注浆芯管上的上下双向密封装置减小了不同注浆段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了注浆时冒浆、串浆的可能性。袖阀管注浆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分段、定量和间歇注浆,能较好地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压力,可进行重复注浆,且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很小,被国内外公认为最为可靠的注浆方法之一。
当采用袖阀管注浆法对上述设置了“排水沟+排水井”的软土地基进行注浆加固时,因排水井位于加固软基基础的边缘,故往往会在排水井处发生冒浆,另外在距离软基表面较近位置处也会发生冒浆,故一般在对综合管廊、下穿隧道等的基坑进行软基加固时不采用袖阀管注浆法,转而采用粉喷桩、石灰桩等别的加固方案。
软土地基中地下水位线一般较高,故对于综合管廊这类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构筑物在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进行抗浮设计验算,验算后对构筑物往往需采取抗浮措施,诸如设置抗浮桩、抗浮锚杆等,这将大大增加施工的繁琐程度,同时使得工程造价大幅攀升。本发明先通过在基础软基上采用边侧粉喷桩形成防水帷幕,再在边侧粉喷桩之间制作中侧粉喷桩,在粉喷桩上部设置土工布、褥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在基坑两侧回填、压实后,以素混凝土垫层为工作面,采用袖阀管灌浆工艺对软基、褥垫层分别进行注浆加固,一方面,使得软基上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经袖阀管对粉喷桩桩周土、褥垫层进行注浆加固后,使软基的渗透系数大大降低,同时使得基础底板下方渗水大大减小,从而使基础底板上水的浮力大大减小,进而使得海相软基地基上综合管廊施工时基础免设抗浮桩。
有益效果: 通过对海相软基地基上综合管廊、下穿隧道等建筑物的基础软基中设置边侧重叠式粉喷桩,对边侧重叠式粉喷桩之间的粉喷桩进行袖阀管注浆加固。采用该新型方法进行海相软基地基上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处理后,一方面,采用袖筏管注浆工艺对粉喷桩之间的软土(即桩周土)进行二次加固,使得底板下侧土体固结为一体,土体的渗透水压大大减小;另一方面,使得综合基础底板与基础固结为一体,进而使底板下侧几乎无渗透水压,综合基础底板上水的浮力大大减少,从而使得在高水头下,综合管廊、下穿隧道等建筑物底部基础免设抗拔桩;进而使得海相软基地基上综合管廊、下穿隧道施工时基础免设抗浮桩,使基础的处理大大简化,极大地节约工程造价、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B-B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C-C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D-D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钢板桩、2-型钢围檩、3-钢管支撑、4-排水井、5-排水沟、6-边侧粉喷桩、7-中侧粉喷桩、8-袖阀管、81-下侧注浆孔、82-上侧注浆孔、9-土工布、10-褥垫层、11-素混凝土垫层、811-下侧注浆孔注浆、821-上侧注浆孔注浆、12-基础底板、13-结构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此实施例即为海相软基地基上综合管廊地基处理时的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所述新型基础包括:边侧粉喷桩6、中侧粉喷桩7、袖阀管8、土工布9、褥垫层10、素混凝土垫层11、下侧注浆孔注浆料811以及上侧注浆孔注浆料821;所述边侧粉喷桩6布置在基础左右两侧,所述中侧粉喷桩7位于边侧粉喷桩6的内侧,所述袖阀管8下侧设置有下侧注浆孔81,上侧设置有上侧注浆孔82,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素混凝土垫层11、褥垫层10、土工布9和软土地基;所述下侧注浆孔注浆料811由袖阀管8下侧设置的下侧注浆孔81对基础灌注水泥浆而形成,所述上侧注浆孔注浆料821由袖阀管8上侧设置的上侧注浆孔82对褥垫层10灌注水泥浆而形成。
如附图2所示,所述边侧粉喷桩6单排布置,施工时相邻两桩体互相重叠,边侧粉喷桩6也可根据需要布置成双排或者多排;所述中侧粉喷桩7在平面上可采用矩形布置。
所述的袖阀管8为单向注浆管,其上间隔地开有下侧注浆孔81和上侧注浆孔82,注浆孔外覆盖有橡胶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边侧粉喷桩6施工时相邻两桩体也可不互相重叠,权利要求2中要求侧粉喷桩6施工时相邻两桩体互相重叠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当采取适当措施后,可保证袖阀管8注浆时不发生冒浆现象,如适当扩大边侧粉喷桩6在基坑中左右两侧的施工范围,此时有可靠试验验证证明注浆时也不发生冒浆,边侧粉喷桩6也可采用与中侧粉喷桩相同的布置形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粉喷桩是指广义上的粉喷桩,还可指水泥搅拌桩、排水粉喷桩等其他工艺进行土体加固的方法,其加固原理均是利用水泥类物质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其与混凝土硬化机理不同,由于水泥掺量少,水泥是在具有一定活性介质-土的围绕下进行反应,硬化速度较慢,且作用复杂,水泥水解和水化生成各种水化合物后,有的又发生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以及凝硬反应,使水泥土土体强度大大提高。
更为具体地,凡是利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粉体状固化剂或者水泥浆等液体状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和粉体状)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从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这类地基加固方法均可称之为广义的粉喷桩,均可认为是本发明中的粉喷桩。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前对综合管廊基坑对应平面位置进行场地平整、桩位放线,组装架立粉喷桩机。检查主机各部的连接,液压***、电气***、粉喷***各部分安装调试情况及灰罐、管路的密封连接情况是否正常,做好必要的调整和紧固工作,排除异常情况后,进料口应加盖密封。施工时先进行边侧粉喷桩6施工,相邻两桩体叠合施工,使边侧粉喷桩6形成防水帷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边侧粉喷桩6也可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边侧粉喷桩6施工完成后,进行中侧粉喷桩7施工;粉喷桩成桩时,先用喷粉机在桩位钻孔,至设计要求深度后,将钻机以1.0~1.2m/min速度边旋转边提升,同时通过粉喷***将水泥(或石灰粉)通过钻杆端喷嘴定时、定量向搅动的土体喷粉,使土体和水泥(或石灰)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桩体喷粉过程要求一气呵成,不得中断,每根桩装一次灰并搅喷完。喷粉深度在钻杆上标线控制,喷粉压力控制在0.5~0.8MPa。粉喷桩自下而上喷粉至附图1中“开挖面高程”以上50cm左右时停止施工,提升钻头,完成该粉喷桩的施工。
粉喷桩的施工过程可概括为: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桩基调平机体→钻进至设计深度→高压送气打开喷粉孔→反钻提钻并喷水泥→至工作设计标高以上50cm停止喷粉→重复搅拌并复喷→反转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移机就位在下个桩位施工。
步骤二,边侧粉喷桩6和中侧粉喷桩7全部粉喷桩施工完成,对粉喷桩进行自然养护,养护14d以上方可挖土,目的是避免在水平力作用下造成断桩。然后对综合管廊进行基坑支护、开挖。优选地,作为基坑支护的一种,如图3中所示,采用钢板桩1和型钢围檩2、钢管支撑3进行基坑支护,支护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在基坑左右两侧设置排水井4、排水沟5等降排水措施,对基坑进行降排水作业;
步骤三,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对边侧粉喷桩6、中侧粉喷桩7的桩头进行切割,桩头切割,所有桩头切割完成、场地平整完成后铺设土工布9,然后进行上层褥垫层10施工,褥垫层10施工完成后将袖阀管8按设计位置***,全部袖阀管8***完成后,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对基础进行第一次注浆作业,即通过对袖阀管8上的下侧注浆孔81进行单向注浆,让下侧注浆孔注浆料811对土工布9以下粉喷桩之间的软土进行加固。第一次注浆作业完成后,进行素混凝土垫层11施工;
步骤四,对基坑左右两侧排水井4进行封井,封井完成后,对排水井4和排水沟5以上部位进行回填、碾压施工,施工完成后,以施工完成后的素混凝土垫层11为工作平台,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进行第二次注浆作业,即通过对袖阀管8上的上侧注浆孔82进行单向注浆,让上侧注浆孔注浆料821对土工布9以上的褥垫层10进行加固;
步骤五,第二次注浆作业完成后,沿素混凝土垫层11表面将袖阀管8的多余部分切除,清理素混凝土垫层11的袖阀管8周围浮浆等,在素混凝土11表面做好防水后,进行基础底板12(即为综合管廊底板)的施工,再进行结构主体13(即为综合管廊结构主体)施工,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回填,拔出钢板桩1,完成综合管廊新型基础的施工。
实施例二:如附图3~4所示,边侧粉喷桩6单排布置,施工时相邻两桩体互相重叠;与实施例一不同,有时为了施工的便捷性或为了使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更大,会对边侧粉喷桩6之间的基础进行全面搅拌,此时彼此相邻的中侧粉喷桩7形成水泥土块体基础。上述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建筑物的其余施工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此实施例即为海相软基地基上下穿隧道地基处理时的实施例,其具体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如附图5~6所示,前述过程完成后,第二次注浆作业完成后,沿素混凝土垫层11表面将袖阀管8的多余部分切除,清理素混凝土垫层11的袖阀管8周围浮浆等,在素混凝土11表面做好防水后,进行基础底板12(即为下穿隧道底板)的施工,再进行结构主体13(即为下穿隧道结构主体)施工,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回填,拔出钢板桩1,完成综合管廊新型基础的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对软基及褥垫层进行二次加固,使得结构基础底板上水的浮力大大减小,从而使海相软基地基上诸如综合管廊、下穿隧道等在进行基础处理时免设抗拔桩,与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的原理相同,当采用诸如化学加固法或别的物理、化学法来降低结构基础底板下软土、褥垫层的渗透性等时,其原理与本发明相同,都应当视为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或者说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其特征在于,新型基础包括:边侧粉喷桩(6)、中侧粉喷桩(7)、袖阀管(8)、土工布(9)、褥垫层(10)、素混凝土垫层(11)、下侧注浆孔注浆料(811)以及上侧注浆孔注浆料(821);所述边侧粉喷桩(6)布置在基础左右两侧,所述中侧粉喷桩(7)位于边侧粉喷桩(6)的内侧,所述袖阀管(8)下侧设置有下侧注浆孔(81),上侧设置有上侧注浆孔(82),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素混凝土垫层(11)、褥垫层(10)、土工布(9)和软土地基;所述下侧注浆孔注浆料(811)由袖阀管(8)下侧设置的下侧注浆孔(81)对基础灌注水泥浆而形成,所述上侧注浆孔注浆料(821)由袖阀管(8)上侧设置的上侧注浆孔(82)对褥垫层(10)灌注水泥浆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边侧粉喷桩(6)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施工时相邻两桩体互相重叠;所述中侧粉喷桩(7)在平面上可采用梅花形布置或矩形布置,或在平面上对地基土进行全面搅拌,形成水泥土块体基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阀管(8)为单向注浆管,其上间隔地开有下侧注浆孔(81)和上侧注浆孔(82),注浆孔外覆盖有橡胶套。
4.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前对综合管廊基坑对应平面位置进行场地平整、桩位放线,组装架立粉喷桩机。
5.先进行边侧粉喷桩(6)施工,施工时相邻两桩体叠合施工,使边侧粉喷桩(6)形成防水帷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边侧粉喷桩(6)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或多排布置;边侧粉喷桩(6)施工完成后,进行中侧粉喷桩(7)施工;
步骤二,边侧粉喷桩(6)和中侧粉喷桩(7)全部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对综合管廊进行基坑支护、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在基坑左右两侧设置排水井(4)、排水沟(5)等降排水措施,对基坑进行降排水作业;
步骤三,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对边侧粉喷桩(6)、中侧粉喷桩(7)的桩头进行切割,桩头切割,所有桩头切割完成、场地平整完成后铺设土工布(9),然后进行上层褥垫层(10)施工,褥垫层(10)施工完成后将袖阀管(8)按设计位置***,全部袖阀管(8)***完成后,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对基础进行第一次注浆作业,即通过对袖阀管(8)上的下侧注浆孔(81)进行单向注浆,让下侧注浆孔注浆料(811)对土工布(9)以下粉喷桩之间的软土进行加固,第一次注浆作业完成后,进行素混凝土垫层(11)施工;
步骤四,对基坑左右两侧排水井(4)进行封井,封井完成后,对排水井(4)和排水沟(5)以上部位进行回填、碾压施工,施工完成后,以施工完成后的素混凝土垫层(11)为工作平台,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进行第二次注浆作业,即通过对袖阀管(8)上的上侧注浆孔(82)进行单向注浆,让上侧注浆孔注浆料(821)对土工布(9)以上的褥垫层(10)进行加固;
步骤五,第二次注浆作业完成后,沿素混凝土垫层(11)表面将袖阀管(8)的多余部分切除,清理素混凝土垫层(11)的袖阀管(8)周围浮浆,在素混凝土(11)表面做好防水后,进行基础底板(12)的施工,再进行结构主体(13)施工,建筑物结构主体(13)施工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回填,拔出钢板桩(1),完成综合管廊新型基础的施工。
6.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先在软基上采用边侧粉喷桩(6)形成防水帷幕,再在边侧粉喷桩(6)之间制作中侧粉喷桩(7),最后采用袖阀管灌浆工艺对软基进行二次加固。
CN201910106217.3A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11519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6217.3A CN111519647A (zh)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6217.3A CN111519647A (zh)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9647A true CN111519647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0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6217.3A Withdrawn CN111519647A (zh) 2019-02-02 2019-02-02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1964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4726A (zh) * 2021-12-28 2022-03-11 同济大学 一种局部深开挖回填结构性路基及快速施工方法
CN114439027A (zh) * 2022-02-24 2022-05-06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渤海有限公司 水电工程深厚强透水地基上混凝土建筑物基础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4726A (zh) * 2021-12-28 2022-03-11 同济大学 一种局部深开挖回填结构性路基及快速施工方法
US11781280B2 (en) 2021-12-28 2023-10-10 Tongji University Local deep excavation and backfilling structural subgrade and its rapid construction method
CN114439027A (zh) * 2022-02-24 2022-05-06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渤海有限公司 水电工程深厚强透水地基上混凝土建筑物基础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2382B (zh) 横穿深基坑的压力管线原位保护及围护挡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672348A (zh)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CN110004991B (zh) 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03741714A (zh) 地下工程全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10965595B (zh) 一种腐蚀性地质环境下筏板基础建筑抬升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02286984A (zh) 一种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CN112554198B (zh) 紧邻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452829A (zh) 一种桩筏基础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101540B (zh) 一种明挖隧道上穿既有电力隧道施工方法
CN202194149U (zh) 一种止水帷幕
CN103572764A (zh) 超深人工挖孔桩护壁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61166A (zh) 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
CN111827331A (zh) 一种防渗结构结合地下连续墙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55973B (zh) 施工空间受限时的高铁桥下基坑围护结构与止水方法
CN105484277A (zh) 一种电梯基坑或集水坑内管井降水施工用构件及施工方法
CN111519647A (zh) 一种适用于海相软基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新型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3445516A (zh) 一种钻孔灌注式水泥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31097A (zh) 一种紧邻深基坑工程浅基础建筑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456021A (zh) 利用rjp桩逆做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4326119U (zh) 一种桩筏基础抗浮结构
CN216664152U (zh) 锚碇支护的封水结构
CN216865132U (zh) 一种水下基桩防漏浆施工装置
CN203475486U (zh) 一种不产生水浮力的地下室
CN105484270A (zh) 一种毗邻深基坑高陡老旧毛石挡土墙加固保护施工方法
CN114232602A (zh) 地下连续桩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