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7545A -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7545A
CN111487545A CN202010057335.2A CN202010057335A CN111487545A CN 111487545 A CN111487545 A CN 111487545A CN 202010057335 A CN202010057335 A CN 202010057335A CN 111487545 A CN111487545 A CN 111487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state detection
information
unit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73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田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87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 H02J7/0004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in response to measured battery parameters, e.g. voltage, current or temperature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12Recording operating variables ; Monitoring of operating vari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battery ageing, e.g. to the number of charging cycles or the state of health [So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battery or accumul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4Inference or reasoning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7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9Curr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4Inference or reasoning models
    • G06N5/046Forward inferencing; Produ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具备:模型生成部,其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服务器部,其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以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其利用从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以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第6207127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测定***,其具备内置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组、以及与该蓄电池组连接的至少一种连接机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第一测定范围检测出来自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在小于第一测定范围的第二测定范围检测出向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流,从而算出蓄电池的充电容量。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并未利用在其他机器中使用蓄电池的过去的时刻的与该蓄电池相关的信息,来算出该蓄电池的容量。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及在的技术中,也并未利用与不同于该蓄电池的其他蓄电池相关的信息,来算出蓄电池的容量。
在日本专利第4960022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电池组,其具备:二次电池;电压检测机构,其对二次电池的单体电压进行检测;电流检测机构,其对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电流进行检测;通信机构,其与充电器以及负载机器中的至少一方进行通信;以及充电控制机构,其经由通信机构对向充电器的充电电流进行要求,对电压检测机构以及电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做出响应从而对向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控制。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充电控制机构经由通信机构从充电器或负载机器接收电池组的充放电端子的端子电压,并将该端子电压与由电压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单体电压之差除以由电流检测机构检出的电流值,从而求出在充放电中使用的充放电路径的路径电阻。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并未利用在其他机器中使用二次电池的过去的时刻的与二次电池相关的信息,来对向该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控制。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也并未利用与不同于该二次电池的其他二次电池相关的信息,来对向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对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进行控制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以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到相应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具备:模型生成部,其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服务器部,其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以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其利用从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2)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多个所述二次电池的至少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作为输入信息而被输入至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容量以及SOC-OCV曲线中的至少一项作为输出信息而输出,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包括所述输出信息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3)在上述方案(2)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具备提示提示信息的提示部,在所述提示信息中包括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中的至少一项。
(4)在上述方案(3)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在所述提示信息中包括表示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基于所述输出信息,来判断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是否发生故障。
(5)在述方案(1)至(4)中任一个的基础上,也可以为,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6)在上述方案(5)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在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不属于搭载于多个所述车辆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进行以下操作: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中,选择适于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以及利用所述适用二次电池模型,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7)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其中,模型生成部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服务器部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从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8)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方法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其中,模型生成部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服务器部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取得由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并利用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根据上述方案(1),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
根据上述方案(2),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包括由多个二次电池模型输出的输出信息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因此能够反映出多个二次电池模型的输出信息,从而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根据上述方案(3),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提示包括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中至少一项的提示信息,因此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用户能够把握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上述方案(4),在由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提示的提示信息中包括表示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因此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用户能够把握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是否发生故障。
根据上述方案(5),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因此能够在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中反映出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而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根据上述方案(6),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不属于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基于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中,选择适于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利用适用二次电池模型,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从而即使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不属于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也能够通过利用多个二次电池模型,来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根据上述方案(7),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
根据上述方案(8),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的第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由车辆的模型生成部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的第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以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一例的图。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例如具备三台车辆10、20、30、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以及电源装置PS1。
在其他例子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也可以具备三台以外的任意台数的车辆。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车辆10具备模型生成部11、以及二次电池12。即,二次电池12搭载于车辆10。模型生成部11生成将二次电池1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参照图3)。详细而言,模型生成部11基于由蓄电池传感器42(参照图2)检测出的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电池模型M用于二次电池12的充放电控制、二次电池12的寿命推断等。由模型生成部1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通过通信装置50(参照图2)借助网络NW而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网络NW例如包括互联网、WAN(Wide Area Network)、LAN(Local Area Network)、供应商装置、无线基站等。二次电池12例如是如镍氢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这样能够反复进行充电与放电的电池。二次电池12在放电时向搭载于车辆10的马达13(参照图2)供给电力。
车辆20具备与模型生成部11同样地构成的模型生成部21以及二次电池22。模型生成部21生成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参照图3)。二次电池模型M用于二次电池22的充放电控制、二次电池22的寿命推断等。由模型生成部2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通过车辆20的通信装置(未图示),借助网络NW而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22是能够与二次电池12同样地反复进行充电与放电的电池,且在放电时,向搭载于车辆20的马达(未图示)供给电力。
车辆30具备与模型生成部11同样地构成的模型生成部31以及二次电池32。模型生成部31生成将二次电池3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参照图3)。二次电池模型M用于二次电池32的充放电控制、二次电池32的寿命推断等。由模型生成部3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通过车辆30的通信装置(未图示),借助网络NW而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32是能够与二次电池12同样地反复进行充电与放电的电池,且在放电时,向搭载于车辆30的马达(未图示)供给电力。
服务器部200具备通信部210、控制部220、以及存储部230。上述的构成要素例如通过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硬件处理器执行程序(软件)来实现。上述的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等硬件(包含电路部:circuitry)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同配合来实现。程序可以预先保存于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闪存器等存储装置(具备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的存储装置),也可以保存于DVD、CD-ROM等能够装卸的存储介质(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并通过将存储介质装配于驱动装置来进行安装。
通信部210进行车辆10、20、30与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通信。详细而言,通信部210接受从车辆10发送的二次电池模型M、从车辆20发送的二次电池模型M、以及从车辆30发送的二次电池模型M。
控制部220收集通信部210接受的二次电池模型M。即,控制部220收集由车辆10的模型生成部1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由车辆20的模型生成部2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以及由车辆30的模型生成部3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
存储部230存储由控制部220收集的二次电池模型M。即,存储部230作为存储有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的市场蓄电池数据库而发挥功能,该二次电池模型M将搭载于在市场上流通的多个车辆10、20、30的多个二次电池12、22、32的特性模型化。
服务器部200将存储于存储部230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用于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服务器部200的通信部210将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借助网络NW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发送。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备通信部110、检测部120、提示部130、以及控制部140。上述的构成要素例如通过由CPU等硬件处理器执行程序(软件)来实现。上述的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LSI、ASIC、FPGA、GPU等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同配合来实现。程序可以预先保存于HDD、闪存器等存储装置,也可以保存于DVD、CD-ROM等能够装卸的存储介质,并通过将存储介质装配于驱动装置来进行安装。
通信部110进行服务器部200与电源装置PS1的通信。详细而言,通信部110接收从服务器部200发送的、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另外,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1接收搭载于电源装置PS1的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例如通过搭载于电源装置PS1的蓄电池传感器(未图示)来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取得由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所需的信息)的通信功能。
检测部120取得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1接收的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而对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对搭载于电源装置PS1的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测功能。
提示部130例如通过显示、音声输出等,将与搭载于电源装置PS1的二次电池BT1相关的提示信息向例如电源装置PS1的用户提示。提示部130具备SOC提示部132、输出提示部134、以及故障提示部136。SOC提示部132提示二次电池BT1的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输出提示部134提示二次电池BT1的输出[W]。故障提示部136提示二次电池BT1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二次电池BT1的故障监视功能。
控制部140执行搭载于电源装置PS1的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从服务器部200提供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
电源装置PS1例如是商用电源。电源装置PS1具有由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进行充放电控制的二次电池BT1。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一例中,二次电池BT1例如是二次利用搭载于车辆10的二次电池12的电池。
车辆10的模型生成部11在二次电池12搭载于车辆10时,生成将二次电池1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由车辆10的模型生成部1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并被存储于存储部230。
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被电源装置PS1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时,将存储于服务器部200的存储部230的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通过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能够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由检测部120检测出的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即,在电源装置PS1中使用的二次电池BT1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1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车辆10除了模型生成部11以及二次电池12以外,例如具备马达13、驱动轮14、制动装置16、车辆传感器25、PCU(Power Control Unit:动力控制单元)3A、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蓄电池传感器42、通信装置50、显示装置60、充电口70、以及转换器72。
马达13例如是三相交流电动机。马达13的转子与驱动轮14连结。马达13使用从二次电池12供给的电力来向驱动轮14输出动力。另外,马达13在车辆10减速时使用车辆10的动能来进行发电。
制动装置16例如具备制动钳、向制动钳传递液压的液压缸、以及使液压缸产生液压的电动马达。制动装置16也可以具备将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而产生的液压经由主液压缸向液压缸传递的机构来作为备用。需要说明的是,制动装置16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结构,其也可以是将主液压缸的液压向液压缸传递的电子控制式液压制动装置。
车辆传感器25具备加速器开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以及制动踩踏量传感器。加速器开度传感器安装于作为接受由驾驶员进行的加速指示的操作件的一例的加速器踏板,对加速器踏板的操作量进行检测,并将该操作量作为加速器开度向控制部36输出。车速传感器例如具备安装于各车轮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和速度计算机,将由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车轮速综合而导出车辆10的速度(车速),并将该速度向控制部36及显示装置60输出。制动踩踏量传感器安装于制动踏板,其对制动踏板的操作量进行检测,并将该操作量作为制动踩踏量向控制部36输出。
PCU3A例如具备变换器3B、VCU(Voltage Control Unit:电压控制单元)34、以及控制部36。需要说明的是,将上述的构成要素统一成一个PCU3A的结构只是一例,也可以将上述的构成要素分散地配置。
变换器3B例如是AC-DC变换器。变换器3B的直流侧端子与直流环DL连接。在直流环DL经由VCU34而连接有二次电池12。变换器3B将由马达13发电得到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向直流环DL输出。
VCU34例如是DC-DC转换器。VCU34将从二次电池12供给的电力升压并向直流环DL输出。
控制部36例如具备马达控制部、制动控制部、以及蓄电池·VCU控制部。也可以将马达控制部、制动控制部以及蓄电池·VCU控制部分别替换为分体的控制装置、例如马达ECU、制动ECU、蓄电池ECU这样的控制装置。
马达控制部基于车辆传感器25的输出来对马达13进行控制。制动控制部基于车辆传感器25的输出来对制动装置16进行控制。蓄电池·VCU控制部基于安装于二次电池12的蓄电池传感器42的输出,算出二次电池12的SOC,并将其向VCU34以及显示装置60输出。VCU34根据来自蓄电池·VCU控制的指示,使直流环DL的电压上升。
二次电池12蓄积从车辆10的外部的充电器20A导入的电力,并进行用于使车辆10行驶的放电。蓄电池传感器42例如具备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蓄电池传感器42例如对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进行检测。蓄电池传感器42将检测出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向控制部36以及通信装置50输出。
通信装置50包括用于连接蜂窝网、Wi-Fi网的无线模块。
通信装置50取得从蓄电池传感器42输出的电流、电压、温度等蓄电池使用状况信息,并借助图1所示的网络NW向服务器部200发送。通信装置50在发送的蓄电池使用状况信息中附加本车辆的蓄电池类别信息以及车型信息。另外,通信装置50借助网络NW接受从服务器部200发送的信息。通信装置50将接收的信息向显示装置60输出。
如上所述,模型生成部11基于由蓄电池传感器42检测出的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二次电池模型M。另外,由模型生成部1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通过通信装置50并借助网络NW而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
显示装置60例如具备显示部62以及显示控制部64。显示部62显示与显示控制部64的控制相应的信息。显示控制部64根据从控制部36以及通信装置50输出的信息,使显示部62显示与二次电池12相关的信息。另外,显示控制部64使显示部62显示从车辆传感器25输出的车速等。
充电口70朝向车辆10的车身外部设置。充电口70经由充电线缆22B而与充电器20A连接。充电线缆22B具备第一插头222与第二插头224。第一插头222与充电器20A连接,第二插头224与充电口70连接。从充电器20A供给的电力经由充电线缆22B而被供给至充电口70。
另外,充电线缆22B包括附设于电力线缆的信号线缆。信号线缆居间进行车辆10与充电器20A之间的通信。因此,在第一插头222与第二插头224分别设置有电力连接器与信号连接器。
转换器72设置在二次电池12与充电口70之间。转换器72将经由充电口70而从充电器20A导入的电流、例如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转换器72将转换后的直流电流向二次电池12输出。
图3是示出由车辆10的模型生成部11、21、或3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的一例的图。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二次电池模型M具有输入层、隐藏层以及输出层。二次电池模型M的隐藏层例如包括一个以上的CNN(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CNN包括Conv(卷积层)和Pool(汇聚层)。将二次电池12(22、32)的电流(I)、电压(V)、温度(T)以及生涯经过时间(Time)作为输入信息向二次电池模型M的输入层输入。生涯经过时间是指二次电池12(22、32)在制造后经过的时间。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将二次电池12(22、32)的内部电阻、容量以及SOC-OCV(Open 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曲线作为输出信息输出。二次电池模型M的输出层例如以全耦合的方式与中间层连接,将二次电池12(22、32)的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作为提示信息输出。隐藏层的参数通过以向输入层的输入作为学习数据,以应从中间层或输出层输出的数据作为教师数据来进行机械学习从而被最佳化。
模型生成部11(21、31)将二次电池12(22、32)的电流、电压、温度以及生涯经过时间向输入层输入,进行机械学习,从而更新二次电池模型M。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通过进行机械学习来更新二次电池模型M,但在其他例子中,也可以不更新二次电池模型M。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更新后的二次电池模型M借助网络NW而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并被存储于存储部230。如上所述,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被电源装置PS1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时,将存储于服务器部200的存储部230的二次电池模型M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在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时,能够利用从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以及输出层输出的包括内部电阻、容量、SOC-OCV曲线、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的输出信息以及提示信息。另外,控制部140基于从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输出的输出信息,判断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BT1)是否发生故障。
如上所述,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一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具备车辆10、20、30、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以及电源装置PS1。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二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具备车辆10、20、30、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以及电源装置PS2(参照图1)。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二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搭载于电源装置PS2的二次电池BT2(参照图1)的充放电控制。电源装置PS2例如是家庭用电源。二次电池BT2例如是将搭载于车辆20的二次电池22二次利用的电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二例中,服务器部200将存储于存储部230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通信部110进行服务器部200与电源装置PS2的通信。详细而言,通信部110接收从服务器部200发送的、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另外,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2接收搭载于电源装置PS2的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例如通过搭载于电源装置PS2的蓄电池传感器(未图示)来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取得由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所需的信息)的通信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检测部120取得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2接收的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而对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对搭载于电源装置PS2的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测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提示部130将与搭载于电源装置PS2的二次电池BT2相关的提示信息对例如电源装置PS2的用户进行提示。SOC提示部132提示二次电池BT2的SOC[%]。输出提示部134提示二次电池BT2的输出[W]。故障提示部136提示二次电池BT2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也具有二次电池BT2的故障监视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执行搭载于电源装置PS2的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从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
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在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22(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时,能够利用从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以及输出层输出的包括内部电阻、容量、SOC-OCV曲线、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的输出信息以及提示信息。另外,控制部140基于从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输出的输出信息,判断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22(二次电池BT2)是否发生故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二例中,车辆20的模型生成部21在二次电池22搭载于车辆20时,生成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由车辆20的模型生成部2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并被存储于存储部230。
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被电源装置PS2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22(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时,将存储于服务器部200的存储部230的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通过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能够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22(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由检测部120检测出的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即,在电源装置PS2中使用的二次电池BT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22(二次电池BT2)的充放电控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三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具备车辆10、20、30、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以及电源装置PS3(参照图1)。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三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搭载于电源装置PS3的二次电池BT3(参照图1)的充放电控制。电源装置PS3例如是便携式电源。二次电池BT3例如是将搭载于车辆30的二次电池32二次利用的电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三例中,服务器部200将存储于存储部230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通信部110进行服务器部200与电源装置PS3的通信。详细而言,通信部110接收从服务器部200发送的、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另外,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3接收搭载于电源装置PS3的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例如通过搭载于电源装置PS3的蓄电池传感器(未图示)来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取得由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所需的信息)的通信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检测部120取得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3接收的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而对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对搭载于电源装置PS3的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测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提示部130将与搭载于电源装置PS3的二次电池BT3相关的提示信息对例如电源装置PS3的用户进行提示。SOC提示部132提示二次电池BT3的SOC[%]。输出提示部134提示二次电池BT3的输出[W]。故障提示部136提示二次电池BT3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也具有二次电池BT3的故障监视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执行搭载于电源装置PS3的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从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
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在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32(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时,能够利用从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以及输出层输出的包括内部电阻、容量、SOC-OCV曲线、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的输出信息以及提示信息。另外,控制部140基于从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输出的输出信息,判断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32(二次电池BT3)是否发生故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三例中,车辆30的模型生成部31在二次电池32搭载于车辆30时,生成将二次电池3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由车辆30的模型生成部3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并被存储于存储部230。
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被电源装置PS3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32(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时,将存储于服务器部200的存储部230的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通过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能够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32(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由检测部120检测出的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即,在电源装置PS3中使用的二次电池BT3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32(二次电池BT3)的充放电控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四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具备车辆10、20、30、服务器部200、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以及电源装置PS4(参照图1)。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四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搭载于电源装置PS4的二次电池BT4(参照图1)的充放电控制。电源装置PS4是搭载于车辆10、20、30以外的车辆(未图示)的车辆用电源。二次电池BT4是将搭载于车辆10、20、30以外的其他车辆(未图示)的二次电池二次利用的电池。即,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不属于搭载于多个车辆10、20、30的多个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四例中,服务器部200将存储于存储部230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通信部110进行服务器部200与电源装置PS4的通信。详细而言,通信部110接收从服务器部200发送的、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另外,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4接收搭载于电源装置PS4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例如通过搭载于电源装置PS4的蓄电池传感器(未图示)来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取得由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所需的信息)的通信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检测部120取得通信部110从电源装置PS4接收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而对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对搭载于电源装置PS4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的感测功能。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提示部130将与搭载于电源装置PS4的二次电池BT4相关的提示信息对例如电源装置PS4的用户进行提示。SOC提示部132提示二次电池BT4的SOC[%]。输出提示部134提示二次电池BT4的输出[W]。故障提示部136提示二次电池BT4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即,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也具有二次电池BT4的故障监视功能。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四例中,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不属于搭载于多个车辆10、20、30的多个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因此,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基于由检测部120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通信部110接收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中,选择适于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分二次电池模型M)。
控制部140利用选择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从而执行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选择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由检测部120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
另外,控制部140在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时,能够利用从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以及输出层输出的包括内部电阻、容量、SOC-OCV曲线、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的输出信息以及提示信息。另外,控制部140基于从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的中间层输出的输出信息,判断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是否发生故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四例中,车辆20的模型生成部21在二次电池22搭载于车辆20时,生成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由车辆20的模型生成部21生成的二次电池模型M被发送至服务器部200,并被存储于存储部230。
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执行被电源装置PS4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时,将存储于服务器部200的存储部230的二次电池模型M(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通过利用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能够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控制部140利用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由检测部120检测出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即,具有与二次电池22的特性以及/或者用途接近的特性以及/或者用途的二次电池BT4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适当地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4的充放电控制。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首先,车辆10的蓄电池传感器42对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11)。另外,车辆20的蓄电池传感器对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12)。另外,车辆30的蓄电池传感器对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13)。
接下来,车辆10的模型生成部11生成将二次电池1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14)。另外,车辆20的模型生成部21生成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15)。另外,车辆30的模型生成部31生成将二次电池3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16)。
接下来,车辆10的通信装置50将二次电池模型M向服务器部200发送(步骤S17)。另外,车辆20的通信装置将二次电池模型M向服务器部200发送(步骤S18)。另外,车辆30的通信装置将二次电池模型M向服务器部200发送(步骤S19)。
接下来,服务器部200的控制部220收集从车辆10发送的二次电池模型M、从车辆20发送的二次电池模型M、以及从车辆30发送的二次电池模型M,并将它们存储于存储部230(步骤S20)。接下来,服务器部200的通信部210将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发送(步骤S21),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取得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22)。
另外,电源装置(电源装置PS1、PS2、PS3、PS4中的任一个)将二次电池(二次电池BT1、BT2、BT3、BT4中的任一个)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的信息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发送(步骤S23)。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检测部120取得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BT1、BT2、BT3、BT4中的任一个)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步骤S24)。
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判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是否属于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即,是否是将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二次利用的电池)(步骤S25)。
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属于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25:是),进入步骤S27。另一方面,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不属于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25:否),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基于在步骤S24中取得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在步骤S22中取得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中,选择适于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26)。
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利用将属于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中的任一个)、或利用在步骤S26中选择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来执行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生成在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使用的充放电控制信号(步骤S27)。
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通信部110将在步骤S27中生成的充放电控制信号向搭载有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PS1、PS2、PS3、PS4中的任一个)发送(步骤S28)。另外,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提示部130提示与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相关的提示信息(步骤S29)。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能够适当地把握在电源装置PS1、PS2、PS3、PS4中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1、BT2、BT3、BT4的状态,从而适当地进行二次电池BT1、BT2、BT3、BT4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无需对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1、BT2、BT3、BT4分别设计专用的控制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二次电池BT1、BT2、BT3、BT4中的任一个的充放电控制。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一例至第四例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进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1、BT2、BT3、BT4的状态检测以及故障监视,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其他例子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也可以利用从服务器部200提供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进行所有二次电池(也包括未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状态检测以及故障监视。即,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是能够适当地进行二次电池的状态检测以及故障监视的万能控制器,该二次电池是具有与从服务器部200提供的成为二次电池模型的基础的二次电池的特性以及/或者用途接近的特性以及/或者用途的所有二次电池。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以及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除了后述的点以外,构成为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相同。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除了后述的点以外,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相同的效果。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的第一例的图。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车辆10具备模型生成部11,车辆20具备模型生成部21,车辆30具备模型生成部31,但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车辆10不具备模型生成部,车辆20不具备模型生成部,车辆30不具备模型生成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服务器部200不具备模型生成部,但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服务器部200具备模型生成部240。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车辆10的通信装置50将由车辆10的蓄电池传感器42检测出的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向服务器部200发送。
车辆20的通信装置将由车辆20的蓄电池传感器检测出的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向服务器部200发送。另外,车辆30的通信装置将由车辆30的蓄电池传感器检测出的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向服务器部200发送。
服务器部200的通信部210接收从车辆10发送的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从车辆20发送的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以及从车辆30发送的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模型生成部240基于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将二次电池1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另外,模型生成部240基于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将二次电池3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
控制部220收集模型生成部240生成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
存储部230存储被控制部220收集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
服务器部200将存储于存储部230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BT1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提供。
图6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1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首先,车辆10的蓄电池传感器42对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51)。另外,车辆20的蓄电池传感器对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52)。另外,车辆30的蓄电池传感器对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53)。
接下来,车辆10的通信装置50将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向服务器部200发送(步骤S54)。另外,车辆20的通信装置将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向服务器部200发送(步骤S55)。另外,车辆30的通信装置将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向服务器部200发送(步骤S56)。
接下来,服务器部200的模型生成部240基于二次电池1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将二次电池1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二次电池2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基于二次电池32的电流、电压、温度等,生成将二次电池3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57)。接下来,服务器部200的控制部220收集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并将它们存储于存储部230(步骤S58)。接下来,服务器部200的通信部210将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发送(步骤S61),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取得作为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62)。
另外,电源装置(电源装置PS1、PS2、PS3、PS4中的任一个)将二次电池(二次电池BT1、BT2、BT3、BT4中的任一个)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的信息向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发送(步骤S63)。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检测部120取得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BT1、BT2、BT3、BT4中的任一个)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步骤S64)。
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判断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是否属于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即,是否是将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二次利用的电池)(步骤S65)。
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属于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65:是),进入步骤S67。另一方面,在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不属于搭载于车辆10、20、30的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65:否),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基于在步骤S64中取得的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在步骤S62中取得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中,选择适于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步骤S66)。
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利用将属于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12、22、32中的任一个)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多个二次电池模型M中的任一个)、或利用在步骤S66中选择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例如将二次电池22的特性模型化的二次电池模型M),来执行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详细而言,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控制部140生成在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使用的充放电控制信号(步骤S67)。
接下来,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通信部110将在步骤S67中生成的充放电控制信号向搭载有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PS1、PS2、PS3、PS4中的任一个)发送(步骤S68)。另外,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提示部130提示与充放电控制对象的二次电池相关的提示信息(步骤S69)。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形及替换。

Claims (8)

1.一种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具备:
模型生成部,其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
服务器部,其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以及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其利用从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其中,
多个所述二次电池的至少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作为输入信息而被输入至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
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容量以及SOC-OCV曲线中的至少一项作为输出信息而输出,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包括所述输出信息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其中,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具备提示提示信息的提示部,
在所述提示信息中包括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蓄电池类别、SOC以及输出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其中,
在所述提示信息中包括表示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是否发生故障的信息,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基于所述输出信息,来判断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是否发生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其中,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状态检测***,其中,
在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不属于搭载于多个所述车辆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从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中,选择适于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的适用二次电池模型;以及
利用所述适用二次电池模型,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7.一种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其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其中,
模型生成部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
服务器部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
所述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利用从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8.一种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方法,执行被二次利用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其中,
模型生成部生成将搭载于多个车辆的多个二次电池的特性模型化的多个二次电池模型,
服务器部收集由所述模型生成部生成的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并将多个所述二次电池模型作为在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利用的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而提供,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装置取得由所述服务器部提供的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并利用所述二次利用二次电池控制用信息,来执行被二次利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
CN202010057335.2A 2019-01-25 2020-01-17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14875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1529 2019-01-25
JP2019011529A JP7048519B2 (ja) 2019-01-25 2019-01-25 二次電池状態検知システム、二次電池状態検知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状態検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545A true CN111487545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3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7335.2A Pending CN111487545A (zh) 2019-01-25 2020-01-17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44089A1 (zh)
JP (1) JP7048519B2 (zh)
CN (1) CN1114875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8617B2 (ja) * 2018-11-29 2021-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利用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バッテリ利用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14880B2 (ja) * 2020-08-21 2023-07-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診断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車両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4892A1 (en) * 2008-08-26 2010-03-04 Reserve Power Cell, Llc State of charge battery measurements using data accumulation
CN103023075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36420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协作车辆健康模型
CN105226744A (zh) * 2015-09-10 2016-01-06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soc的动力电池组均衡充放电控制方法及***
US20160349330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vehicle battery health
CN107329088A (zh) * 2016-04-29 2017-11-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的健康状态诊断装置和方法
CN10781933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株式会社东芝 充电模式制作装置、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模式制作方法及蓄电***
WO2018113962A1 (en) * 2016-12-21 2018-06-28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08574317A (zh) * 2017-03-08 2018-09-25 株式会社东芝 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蓄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9980B2 (ja) 2005-11-14 2012-10-03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960022B2 (ja) 2006-06-06 2012-06-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その異常判定方法
JP5852399B2 (ja) 2011-10-17 2016-02-03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バッテリの状態予測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47874B2 (ja) 2011-12-06 2013-07-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電池移転支援装置および蓄電池移転支援方法
JP5798067B2 (ja) 2012-03-13 2015-10-21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状態推定装置
JP6207127B2 (ja) 2012-07-12 2017-10-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測定システム
EP3026751B1 (en) 2013-07-25 2019-04-17 Nissan Motor Co., Ltd Battery secondary use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secondary use management device, and battery secondary use management method
US10001528B1 (en) 2015-05-29 2018-06-19 Nissan Motor Co., Ltd. Battery deterioration degree estimating apparatus and estimating method
WO2019171688A1 (ja) 2018-03-07 2019-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残存性能評価方法、二次電池の残存性能評価プログラム、演算装置、及び残存性能評価システム
CN112534625A (zh) 2018-08-28 2021-03-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诊断装置、诊断方法及程序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24892A1 (en) * 2008-08-26 2010-03-04 Reserve Power Cell, Llc State of charge battery measurements using data accumulation
CN103023075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36420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协作车辆健康模型
US20160349330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vehicle battery health
CN105226744A (zh) * 2015-09-10 2016-01-06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soc的动力电池组均衡充放电控制方法及***
CN107329088A (zh) * 2016-04-29 2017-11-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的健康状态诊断装置和方法
CN10781933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株式会社东芝 充电模式制作装置、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模式制作方法及蓄电***
WO2018113962A1 (en) * 2016-12-21 2018-06-28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08574317A (zh) * 2017-03-08 2018-09-25 株式会社东芝 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蓄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44089A1 (en) 2020-07-30
JP2020119830A (ja) 2020-08-06
JP7048519B2 (ja)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0532B2 (ja) 蓄電装置の劣化判定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劣化判定方法
US20180050601A1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KR101293635B1 (ko) 이차전지 셀의 퇴화 정도를 반영한 배터리 팩의 관리 장치와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US9472977B2 (en) Battery cell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US20200309858A1 (en) Lifetime prediction device, lifetime predic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20323417A1 (en) Examina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10040366B2 (en) Battery terminal voltage prediction
JP7366975B2 (ja) バッテリ劣化推定装置、バッテリ劣化推定システム、バッテリ劣化推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Masjosthusmann et al. A vehicl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CN110154829B (zh) 动力电池包电芯的均衡控制方法和动力电池***
JP2020065424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CN111487545A (zh) 二次电池状态检测***、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N105379058A (zh) 用于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快速充电***和程序
JP2012080712A (ja) 車両充電装置
CN111391665A (zh) 充电***
JP6658342B2 (ja) 電池システム
JP7385698B2 (ja) バッテリ状態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状態分析方法
US11996709B2 (en) Batter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thod
CN113682188A (zh) 控制装置、控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21128023A (ja) 電池診断装置及び車両
JP7398499B2 (ja) 可否判定装置、可否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49226B2 (ja) 電動車両の製造管理装置、製造方法、製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08711B2 (ja) 抵抗算出装置、抵抗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378770A1 (en) Configurable power supply system
JP7143519B2 (ja) 二次電池の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