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7171A -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7171A
CN111487171A CN202010347264.XA CN202010347264A CN111487171A CN 111487171 A CN111487171 A CN 111487171A CN 202010347264 A CN202010347264 A CN 202010347264A CN 111487171 A CN111487171 A CN 111487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tube
light
backward
al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72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7171B (zh
Inventor
汪志冰
吴华意
刘睿恒
何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urbo Technolog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urbo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urbo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Wuhan Turbo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3472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7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7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7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01N15/0205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及方法,探测器包括探测腔体,所述探测腔体内设有一个光波接收器及两个光波发射器,其中一个发射管与与接收器夹角为锐角,为前向发射管;另一个发射管与接收器夹角大于120度,为后向发射管;两个发射管依次发射蓝光和红光两种光波信号,通过接收管接收,利用后向发射管散射功率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然后根据烟雾的中值粒径,利用前向发射管判断是否发出烟雾报警。本发明采用同一双色发光管发射的蓝光和红光,来判断颗粒的浓度,消除了不同发光管之间发光特性和安装角度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消除不同发光管由于长期使用造成老化的差异性问题,大大提高烟雾报警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雾探测器领域,涉及一种光学探测器,具体涉及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光学探测方式的产品中,要么对于白烟和黑烟,这类不同颜色的烟雾颗粒,其灵敏度不均衡的问题;要么无法区分水蒸气、油烟和灰尘的干扰,引起频繁误报。专利(CN201510861356.9)《具有双色发光二极管的散射光烟雾探测器》,介绍了一种采用单颗具有双波长发光二极管,和单颗感光器的烟雾探测器装置,它采用单一的散射角度,前向或后向,通过感光器接收的相应颜色的散射光的适当评估(诸如例如比例计算),来对探测到的烟雾颗粒的颗粒尺寸进行评估,在烟雾、灰尘和蒸汽之间进行区分。该专利没有办法区分白烟或是黑烟,对不同类型的火灾烟雾无法保持灵敏度的均衡稳定,往往造成对白烟灵敏度过高,而对黑烟则灵敏度过低的现象。
专利(CN201410748629.4)《一种基于双波长散色信号的气溶胶粒径传感方法及其在火灾烟雾探测中的应用》中,提出测量两种波长情况下的散射信号,通过对接收到的散射光功率进行比值运算,来确定气溶胶颗粒的中值粒径;以及通过散射光功率的阀值比较来确定是否应该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该装置和方法,由两颗不同波长的发射管、一颗具备双波长接收能力的接收管组成,其中蓝光散射角120度,红外散射角为30度。由于不同粒径下,即便是同一波长的光源,前向散射功率和后向散射功率本身,都会随着粒径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仅仅通过蓝光后向散射功率与红光前向散射功率的比值来计算中值粒径是非常不准确的。
专利(CN201711415845.7)《一种具备干扰粒子识别能力的早期火灾烟雾探测方法》提出在探测器探测腔室结构中布置一个双波长发射器和两个接收器,两个接收器收集不同角度的散射光功率,一个为前向散射角度,另一个为后向散射角度。通过测量两个不同角度的散射光功率,计算两者的比值(不对称比),通过分析不对称比的波动特征实现对火灾烟雾粒子的早期探测。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采用两颗接收器,两颗接收器本身光电转换效能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加不对称比的不确定性,该种不确定性无法有效剔除,会大大削弱采用波动特征来区分不同粒子和火灾报警的实际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基于光学探测方式的产品中,要么对于白烟和黑烟,这类不同颜色的烟雾颗粒,其灵敏度不均衡的问题;要么无法区分水蒸气、油烟和灰尘的干扰,引起频繁误报。本发明提出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及方法,采用交替前向、后向散射和交替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识别颗粒直径,对于水蒸气、油烟和灰尘有非常好的干扰消除能力,对于各种颜色的烟尘也具有相当均衡一致的灵敏度表现,同时可以避免不同发射管、不同安装角度、不同发射管的老化因素造成的偏差,大幅提高产品的鲁棒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在探测腔体内设置一个光波接收器及两个光波发射器,每个所述光波发射器为能发射红蓝两种波长光波的发射管,所述光波接收器为能接收相应波长的接收管,其中一个发射管与与接收器夹角为锐角,为前向发射管;另一个发射管与接收器夹角大于120度,为后向发射管,其特征在于,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无烟情况下,依次启动两个发射管,每个发射管分别发射红蓝两种光波,后向发射管发射蓝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BBD,后向发射管发射红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RBD,前向发射管发射蓝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BFD,前向发射管发射红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RFD
步骤2、在烟雾检测环境,每隔时间T,先打开后向发射管,依次发射蓝光和红光,记录接收管的接收强度,分别记为pBB和pRB;紧接着打开前向发射管,同样先发射蓝光再发射红光记录接收管的接收强度,分别记为pBF和pRF
步骤3、利用功率均一的后向发射管的散射功率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烟雾的中值粒径存在两个阈值,分别为常值d1和常值d2,其中d1<d2
步骤4、利用散射功率强的前向发射管进行散射强度阈值判断,当烟雾的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时,利用前向发射管的蓝光散射强度阈值判断是否达到报警烟雾浓度;
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时,通过前向发射管发射红光的散射强度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浓度;
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介于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时,通过前向发射管发射红蓝两种光的散射强度联合判断烟雾是否达到报警浓度。
进一步地,
步骤3中烟雾的中值粒径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步骤3.1、计算后向发射管发射蓝光和红光后的散射比值
Figure BDA0002470571930000031
定义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和THH
步骤3.2、如果N<THL,则可知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
步骤3.3、如果THL≤N≤THH,则可知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在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
步骤3.4、如果N>THH,则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
步骤3.5、如果N>>THH,则说明此时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远远大于常值d2,存在大颗粒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和THH通过预先在实验室环境下设定已知中值粒径的烟雾颗粒测得确定。
进一步地,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取值0.4~0.6,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H取值范围为1.4~1.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当颗粒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时,前向发射管发射蓝光的散射强度pB=pBF-pBFD,如果pB大于设定的门限THFB,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时,前向发射管发射红光的散射强度pR=pRF-pRFD,如果pR大于设定的门限THFR,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远远大于d2时,判断pR是否大于饱和门限THFR',如果大于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介于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时,通过前向发射管发射红蓝两种光的散射强度联合判断烟雾是否达到报警浓度,联合散射强度p=pB+m*pR,如果p大于设定的联合门限TH,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其中m为校正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门限THFB、门限THFR、饱和门限THFR'和联合门限TH分别根据国标要求的报警时间和浓度进行实验室测量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因子m取值范围为0.3~0.8。
进一步地,常值d1范围为350-450nm,常值d2范围为750-850。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包括探测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腔体内设有一个光波接收器及两个光波发射器,每个所述光波发射器为能发射红蓝两种波长光波的发射管,所述光波接收器为能接收相应波长的接收管,其中一个发射管与与接收器夹角为锐角,为前向发射管,用于散射强度阈值判断,从而判断是否进行烟雾报警;另一个发射管与接收器夹角大于120度,为后向发射管,用于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双波长、前后向对于不同颗粒直径的散射效果的差异性特征,通过不同波长不同角度的接收光强度,来判决颗粒平均直径的大小,并据此采用不同的判决方法和门限来进行火灾报警,并对于明显的干扰颗粒物进行报警。
(1)采用单一接收管和放大电路,不需要考虑采用多接收电路上的不平衡的差异性,鲁棒性强。
(2)采用同一双色发光管发射的蓝光和红光的比值,来判断颗粒平均直径的范围,消除了不同发光管之间发光特性和安装角度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3)采用同一双色发光管发射的蓝光和红光,来判断颗粒的浓度,消除了不同发光管之间发光特性和安装角度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采用同一发光管进行判别,可以消除不同发光管由于长期使用造成老化的差异性问题。
(5)利用后向散射功率的稳定性,来进行颗粒粒径中值的判定;而利用前向散射功率高的特点,来进行颗粒浓度的判定。
(6)当颗粒浓度介于蓝光和红光波长之间时,利用红光和蓝光进行联合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灾烟雾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1-探测腔体,2-前向发射管,3-后向发射管,4-接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灾烟雾探测器,包括探测腔体1,在探测腔体1内部设置有一个接收管4、两个个发射管,每个所述光波发射器均为能发射红蓝两种波长光波的发射管,所述光波接收器为能接收相应波长的接收管4,其中一个发射管与与接收器夹角为锐角(比如80度),为前向发射管2,记为位置A,用于散射强度阈值判断,从而判断是否进行烟雾报警;另一个发射管与接收器夹角大于120度(比如140度),为后向发射管3,记为位置B,用于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
两路路发射管(可以选择LED发光芯片)可设置不同的发射电流,一路接收管4的接收电路设置合适的放大倍数,接收管4的是根据接收光强度,转换成电流,因此测量接收管4产生的电流大小,即可知接收光强度,对于选定的接收管4来说,测定电流根据固定的比例关系即可获得接收光强度,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电流强度作为散射功率(因此,本发明光的发射功率和散射功率并非真正的功率单位,只是两者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代替使用)。
利用本实施例中火灾烟雾探测器进行烟雾探测方法如下:
步骤1、在无烟情况下,启动两个发射管分别发射红蓝两种光波,后向发射管3发射蓝光时,接收管4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BBD,后向发射管3发射红光时,接收管4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RBD,前向发射管2发射蓝光时,接收管4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BFD,前向发射管2发射红光时,接收管4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RFD
步骤2、在烟雾检测环境,每隔时间T(该时间既可以是固定值比如4-10s扫描一次,也可以是动态调整值,比如正常时6-12s扫描一次,当达到某一阈值的时候。T取值范围改成1-4s),先打开后向发射管3,依次发射蓝光和红光,记录接收管4的接收强度,分别记为pBB和pRB;紧接着打开前向发射管2,同样先发射蓝光再发射红光记录接收管4的接收强度,分别记为pBF和pRF
步骤3、利用功率均一的后向发射管3的散射功率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烟雾的中值粒径存在两个阈值,分别为常值d1和常值d2,其中d1<d2;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3.1、计算后向发射管3发射蓝光和红光后的散射比值
Figure BDA0002470571930000051
定义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和THH
步骤3.2、如果N<THL,则可知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
步骤3.3、如果THL≤N≤THH,则可知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在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
步骤3.4、如果N>THH,则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
步骤3.5、当N>>THH,则说明此时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远远大于常值d2,可能存在干扰颗粒物,比如水蒸气或者灰尘。
中值粒径的两个阈值d1和d2一般采用实验室环境下测得,本实施例常值d1范围为350-450nm,常值d2范围为750-850,跟相应的发射管发射的波长有关。
所述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和THH通过预先在实验室环境下设定已知中值粒径的烟雾颗粒测得确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取值0.4~0.6,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H取值范围为1.4~1.8。
步骤4、利用散射功率强的前向发射管2进行散射强度阈值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当颗粒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时,前向发射管2发射蓝光的散射强度pB=pBF-pBF,如果pB大于设定的门限THFB,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步骤4.2、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时,前向发射管2发射红光的散射强度pR=pRF-pRFD,如果pR大于设定的门限THFR,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步骤4.3、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介于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时,通过前向发射管2发射红蓝两种光的散射强度联合判断烟雾是否达到报警浓度,联合散射强度p=pB+m*pR,如果p大于设定的联合门限TH,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其中m为校正因子所述校正因子m取值范围为0.3~0.8。。
步骤4.4、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远远大于d2时,前向发射管2发射红光的散射强度pR=pRF-pRFD,如果pR大于设定的饱和门限THFR',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所述门限THFB、门限THFR、联合门限TH和饱和门限THFR'四个门限对应四种不同平均颗粒直径的情况,本实施例中这四种门限值,按照GB20517-2006中定义4种典型实验火和2种干扰源(水蒸气和1um颗粒物),记录在4种实验火和2种干扰源中前后向和红蓝光散热强度的变化曲线,按照国标要求的报警时间和浓度要求进行设定。
对于上述门限值,本发明的一种案例是让接收管4的光转换电流流过一个精密电阻(通常1兆欧姆),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来测定电流,然后将这个微弱的电压值进行放大,通常放大30-60倍,这个要根据不同接收管4的性能,然后设定的门限值,门限THFR取值大约是0.2V左右,门限THFB取值大约是0.1V(一般为0.08-0.12V),联合门限TH通常取值0.15V(一般为0.13-0.18V)左右,饱和门限THFR'为0.6V左右,一般为0.4-0.8V之间。

Claims (11)

1.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在探测腔体内设置一个光波接收器及两个光波发射器,每个所述光波发射器为能发射红蓝两种波长光波的发射管,所述光波接收器为能接收相应波长的接收管,其中一个发射管与与接收器夹角为锐角,为前向发射管;另一个发射管与接收器夹角大于120度,为后向发射管,其特征在于,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无烟情况下,依次启动两个发射管,每个发射管分别发射红蓝两种光波,后向发射管发射蓝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BBD,后向发射管发射红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RBD,前向发射管发射蓝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BFD,前向发射管发射红光时,接收管检测到的底电流强度记为pRFD
步骤2、在烟雾检测环境,每隔时间T,先打开后向发射管,依次发射蓝光和红光,记录接收管的接收强度,分别记为pBB和pRB;紧接着打开前向发射管,同样先发射蓝光再发射红光记录接收管的接收强度,分别记为pBF和pRF
步骤3、利用功率均一的后向发射管的散射功率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烟雾的中值粒径存在两个阈值,分别为常值d1和常值d2,其中d1<d2
步骤4、利用散射功率强的前向发射管进行散射强度阈值判断,当烟雾的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时,利用前向发射管的蓝光散射强度阈值判断是否达到报警烟雾浓度;
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时,通过前向发射管发射红光的散射强度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浓度;
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介于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时,通过前向发射管发射红蓝两种光的散射强度联合判断烟雾是否达到报警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烟雾的中值粒径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步骤3.1、计算后向发射管发射蓝光和红光后的散射比值
Figure RE-FDA0002519944380000011
定义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和THH
步骤3.2、如果N<THL,则可知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
步骤3.3、如果THL≤N≤THH,则可知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在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
步骤3.4、如果N>THH,则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
步骤3.5、如果N>>THH,则说明此时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远远大于常值d2,存在大颗粒干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和THH通过预先在实验室环境下设定已知中值粒径的烟雾颗粒测得确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L取值0.4~0.6,散射光强度比值阈值THH取值范围为1.4~1.8。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当颗粒中值粒径小于常值d1时,前向发射管发射蓝光的散射强度pB=pBF-pBFD,如果pB大于设定的门限THFB,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大于常值d2时,前向发射管发射红光的散射强度pR=pRF-pRFD,如果pR大于设定的门限THFR,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远远大于d2时,判断pR是否大于饱和门限THFR',如果大于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否则不发出烟雾浓度报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当烟雾颗粒的中值粒径介于常值d1和常值d2之间时,通过前向发射管发射红蓝两种光的散射强度联合判断烟雾是否达到报警浓度,联合散射强度p=pB+m*pR,如果p大于设定的联合门限TH,则达到报警浓度,发出烟雾浓度报警,其中m为校正因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THFB、门限THFR、饱和门限THFR'和联合门限TH分别根据国标要求的报警时间和浓度进行实验室测量设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因子m取值范围为0.3~0.8。
10.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常值d1范围为350-450nm,常值d2范围为750-850。
11.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器,包括探测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腔体内设有一个光波接收器及两个光波发射器,每个所述光波发射器为能发射红蓝两种波长光波的发射管,所述光波接收器为能接收相应波长的接收管,其中一个发射管与与接收器夹角为锐角,为前向发射管,用于散射强度阈值判断,从而判断是否进行烟雾报警;另一个发射管与接收器夹角大于120度,为后向发射管,用于判断烟雾的中值粒径。
CN202010347264.XA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Active CN111487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7264.XA CN111487171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7264.XA CN111487171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171A true CN111487171A (zh) 2020-08-04
CN111487171B CN111487171B (zh) 2023-03-28

Family

ID=71813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7264.XA Active CN111487171B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717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4784A (zh) * 2020-09-25 2021-02-19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多波长散射的使用多维度指标监测的烟雾检测***和方法
CN112461722A (zh) * 2020-11-11 2021-03-09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基于温度补偿的烟雾粒子识别方法、***及交通工具
CN112798482A (zh) * 2020-12-30 2021-05-14 联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pm2.5与pm10估算方法
CN112991666A (zh) * 2021-02-08 2021-06-18 三明学院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器及其烟室和抗干扰烟雾探测方法
CN113223265A (zh) * 2020-12-23 2021-08-06 青岛鼎信通讯消防安全有限公司 基于双向蓝光探测的多场景感烟探测器及自适应识别方法
CN114993894A (zh) * 2022-05-26 2022-09-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前向散射的双波长调制光烟雾传感器
CN115015072A (zh) * 2022-07-19 2022-09-06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灾烟雾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7542A (zh) * 2012-12-10 2013-03-13 乐志明 一种识别、计量烟雾粒子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92577A (zh) * 2014-12-08 2015-03-04 王殊 一种基于双波长散射信号的气溶胶粒径传感方法及其在火灾烟雾探测中的应用
CN106663357A (zh) * 2015-06-23 2017-05-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波长散射信号的气溶胶特征参数传感方法及其应用
CN107564234A (zh) * 2017-09-15 2018-01-0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均衡响应黑、白烟的火灾探测方法及***
CN108205867A (zh) * 2017-12-25 2018-06-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具备干扰粒子识别能力的早期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CN109712367A (zh) * 2019-02-20 2019-05-03 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烟雾探测器及烟雾探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7542A (zh) * 2012-12-10 2013-03-13 乐志明 一种识别、计量烟雾粒子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92577A (zh) * 2014-12-08 2015-03-04 王殊 一种基于双波长散射信号的气溶胶粒径传感方法及其在火灾烟雾探测中的应用
CN106663357A (zh) * 2015-06-23 2017-05-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波长散射信号的气溶胶特征参数传感方法及其应用
CN107564234A (zh) * 2017-09-15 2018-01-0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均衡响应黑、白烟的火灾探测方法及***
CN108205867A (zh) * 2017-12-25 2018-06-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具备干扰粒子识别能力的早期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CN109712367A (zh) * 2019-02-20 2019-05-03 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烟雾探测器及烟雾探测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4784A (zh) * 2020-09-25 2021-02-19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多波长散射的使用多维度指标监测的烟雾检测***和方法
CN112384784B (zh) * 2020-09-25 2024-04-16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多波长散射的使用多维度指标监测的烟雾检测***和方法
CN112461722A (zh) * 2020-11-11 2021-03-09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基于温度补偿的烟雾粒子识别方法、***及交通工具
CN113223265A (zh) * 2020-12-23 2021-08-06 青岛鼎信通讯消防安全有限公司 基于双向蓝光探测的多场景感烟探测器及自适应识别方法
CN112798482A (zh) * 2020-12-30 2021-05-14 联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pm2.5与pm10估算方法
CN112798482B (zh) * 2020-12-30 2022-09-06 联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的pm2.5与pm10估算方法
CN112991666A (zh) * 2021-02-08 2021-06-18 三明学院 一种火灾烟雾探测器及其烟室和抗干扰烟雾探测方法
CN114993894A (zh) * 2022-05-26 2022-09-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前向散射的双波长调制光烟雾传感器
CN115015072A (zh) * 2022-07-19 2022-09-06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灾烟雾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171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7171B (zh) 一种前向与后向结合的双波长散色的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CN108205867B (zh) 一种具备干扰粒子识别能力的早期火灾烟雾探测方法
CN103782327B (zh) 用于检测散射光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JP3435140B2 (ja) 予め定められた気体の流れの方向への気体の流れの速度を測定するための光フローセンサおよびその方法
US11605278B2 (en) Chamberless smoke detector with indoor air quality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US11087605B2 (en) Smoke detection methodology
US20170284934A1 (en) Method of sensing aeroso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using dual-wavelength scattered signal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7564234A (zh) 一种均衡响应黑、白烟的火灾探测方法及***
CN110009863A (zh) 一种立式双光路感烟探测迷宫及其探测方法
US20020158215A1 (en) Method and combined visibility and precipitation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determining visibility,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nd type of precipitation
US200902195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particles contained in a particle stream
US8294894B2 (en) Particle counter
CN109191759A (zh) 一种智能光束型气体特征光谱火灾探测器
CN209842823U (zh) 立式双光路感烟探测迷宫
CN109949534A (zh) 一种多光路双向散射感烟探测器迷宫
JPH04205400A (ja) 煙感知器
CN209312193U (zh) 一种微型烟雾报警器
CN208922434U (zh) 一种智能光束型气体特征光谱火灾探测器
CN209842822U (zh) 一种立式双光路感烟探测迷宫
JP7506793B2 (ja) 室内空気の品質の検出および監視を備えたチャンバレス煙検出器
CN209912109U (zh) 一种烟雾报警器
CN109979155A (zh) 一种感烟探测迷宫
CN115482643B (zh) 火灾烟雾探测器及其探测方法
EP4332936A1 (en) Single-wave multi-angle smoke alarm algorithm
CN117690250A (zh) 一种可排除干扰气溶胶干扰的点型感烟探测方法及探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